精华 103页-《天眼》完全重写版本开始连载

转载出自:Net-Bugs.com

这一小片空场恰好位于一条小路的边上,空地四周有几株大树,西北方向上不远处,就是我们站在宝顶之上所看到的那处密林,因而站在空场的四周,并不能看到陵区的建筑。

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确认我们所处的地点,应该就是当年崔二胯子开店之处。经历了六十几年的风雨,空场之上已经看不出来原有建筑的痕迹,况且崔二胯子所建的小店,早已在祖父搜索的时候被拆掉。

为了更准确地确认这一处的位置,我们又沿着空场向南走了大约一公里左右,果真找到了一处很长的深沟,在祖父的笔记记载之中,小店向南大约两里之处,有一处深沟,是当年崔二胯子一行人倒土之所。而此处这条深沟,如果不出我们所料,应该是就当年崔二胯子他们倾倒掘墓所挖出来的土方之处。

确认了小店的位置,我们三人都是备受鼓舞,站在小店的旧址之上,回想六十多年前那一晚的惊险枪战,以及崔二胯子当年神采,悠然神往,又不禁感概岁月如歌、人生短促。

我们回到宝顶正南五百三十米我们第一次标记之处,再一次向东测量出五百三十米的距离,此时我们所确认出来的这一点,就是用来找寻崔二胯子当年盗墓第二入口的基准点。

位置确定好之后,我们在地上作好了标记,又在附近找好了参照物。一切停当,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我们也都是很兴奋。在周围找了一处饭馆吃罢午饭,稍作休息,我们开始一处一处的搜索可能的第二入口之处。

我们所找到的这一处位置,正好位于皇陵宝顶东南方向七百五十米,而再往东南方向,就是小店后面那一片密林,如此看来这座树林大约有三百米见方。我们以这处地点为圆心,分别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搜寻,每一方向搜索三百米的范围。

这一基准点的周围,除了东南方向是一片树林之外,基本上可以算做一片平原,稀稀拉拉的几株树,并没有什么特别惹眼的地方。我们倒是没有丧失信心,决定这件事情之时,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想当年即便是祖父两次探访,也是没有任何结果,所以我们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如果这出入口是这么容易发现,恐怕在这六十多年之中,早就被别人发现,也就不可能再轮到我们。

整整的一个下午,我们搜索的异常仔细,也只是搜索了北和西两面,在我们搜索过的地方,并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整个被搜索之处,地面异常的平整,没有大石,石板等我们事先想过的可能作为第二入口的东西。

我们一直搜索到太阳落山,一无所获,看看天色已晚,我们也都是异常疲倦,于是出了陵区找了个饭馆吃了晚饭,早早休息。
 
顶顶顶!!

只是不知道建国前的两里是否等于现在的一公里?
 
最初由 JULIA77 发布
PERRYJING:
虽然爱看你的文文
但是你关于F4的一点言论实在是不敢恭维
你说你崇拜英雄
这一点无可厚非
可是不是英雄的男人就不应该被爱了吗?
他们四个长得不英雄有错吗?
被我们爱又有错吗?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不是吗?
其实这种事情已经发生太多次了
我们本应见怪不怪了
其他无聊男生说说我也就算了
看你写文也不应是品位低下之人
怎也有这等偏见
实在是让我失望

正因为作者的品位高
 
http://www.net-bugs.com/forum/program/topic.cgi?forum=20&topic=3038&start=3165&show=0

按照我们先前所得到的资料,崔二胯子的祖籍是位于吉林省蒙江县的崔家屯。

(此处修改前文崔二胯子祖籍)

得到这份资料异常辛苦,资料是存放在东北抗联收编各处土匪的绝密档案材料之中,若不是利用赵颖在公安部的这一层关系,我们根本没有可能查到。

按照记录所载,当年崔大胯子、崔二胯子兄弟在东北名声响过了半边天,小鬼子也曾经多次打探崔大胯子兄弟的祖籍,估计是想以两兄弟的家人为要挟,逼迫二人投降。但是多次查访,一无所获,关于两兄弟的出身,一直是一个谜。

崔二胯子兄弟对于自己的出身从未对外宣扬,二人早年离家,一直以挖参贩参为业,后投入绿林,一直是过的刀头上舔血的日子,仇家也是甚多,因而从未有人知道二人出身何处。直到一九三四年,抗联工作组找到崔二胯子队伍,商谈改编一事,双方谈判甚是融洽,很快达到共识,崔二胯子兄弟才将自己的出身、经历讲与抗联工作组,因而记录到这份绝密档案之中,我们能够侥幸找到,也算是运气。

原本以为,有了地址一切会是非常顺利,然而我们没有想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问题首先出现在蒙江县这个地方。我们没有直接上网查询,而是去买了一份详细的吉林省地图,但是在这份地图上搜索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找到这处地方,这时候我们才想起来,是否这个地方已经改名,解放以后,很多原来的地名都已更改。

想到这里,我们马上上网查询,果不出我们所料,原来此地在一九四六年已经更名,居然就是现在大大有名的靖宇县,为了纪念牺牲在此地的东北抗联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在网上查询到这样一段关于蒙江县的记录:
靖宇县原名蒙江县,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举族迁入中原,此地自此荒废。康熙16年(1677年)被列为封禁之地。光绪23年(1897年)伊通直隶州派员于蒙江境内设置荒务局,招民开垦,百年封禁之地遂宣告废除。光绪34年(1908年)设置蒙江州。民国2年(1913年) 日军占领蒙江,成立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统管蒙江政事。1935年2月,伪满州国改省制时,蒙江县划入奉天省。1937年蒙江县划归为满通化省管辖。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收蒙江县伪政权,建立蒙江县民主政府。1946年2月, 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易名为靖宇县。1954年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1985年隶属浑江市(现改名为白山市)。
根据网上的资料,靖宇县境内一共下辖11个乡镇,其中7个镇4个乡,共111个村。如此繁多的村落,真是异常难找,况且我们还不敢肯定,崔二胯子的祖籍崔家屯是否就正好在现在的靖宇县内,因为从网上的资料来看,吉林省在解放初期,地区土地重新规划,很多地方已经从行政区上进行了重新划分,所以崔二胯子的祖籍崔家屯,也很有可能在解放初期被划归到了靖宇县周围的江源县或者是抚松县等地区。

我们把地图铺在客厅地上,三个人轮番上阵,用放大镜一处一处地寻找。但是搜寻了整整一个晚上,也没有在地图上找到崔家屯三个字,类似的名字倒是见了许多,什么李家屯、张家屯、赵家屯,单单没有崔家屯。

到了十点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是找的头晕眼花、眼冒金星。这时候高阳说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崔家屯也改了名字!”

不错,高阳说得有道理,赵颖道:“这个好办,明天我通过关系,和白山市的刑警队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帮我们查一下,在他们管辖区域内,是否有一个原来叫作崔家屯的村子。”

赵颖第二天一早给白山市刑警大队去了电话,白山市的刑警异常帮忙,一周以后,他们传来了一份厚厚的传真,里面记载了所有从1945年至今白山市1区1市3县1自治县总计八百零五个村子中所有的更名记录,但是非常不幸,在这所有记录之中,并没有一个村子曾经叫做崔家屯,难道崔二胯子当年留下的地址是假的?

没有道理,但是我们依旧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甚至利用了出差的机会,到吉林省走访了很多的老人,但是依旧没有任何进展。这一次我和高阳真的是不知道究竟是该何去何从了,甚至连赵颖也不知道究竟该在向什么方向查找。

几个人的情绪异常低落,又过了一个月,我们决定暂时放弃继续寻找下去的念头。这四个月以来,我们沉湎于这件事情的追查之中,都是极度辛苦。放弃了继续追查的念头,我们三人都是好好休息调整了几天,状态明显恢复。

每天晚上如果不加班,我到赵颖的单位接她,然后回我住的地方,一起买菜做饭,晚上看看电视,高阳也偶尔过来坐坐,三人都绝口不再提这件事情,但是看得出来,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有些低落,我们谁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事情卡在如此细小的一处环节之上。

这一日晚间,依旧是吃过晚饭,赵颖收拾好碗筷,又到厨房洗了,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屏幕上一个说话嗔声嗔气的男主持人正在主持着一个无聊的综艺节目,不知道从哪里请来的几个美女嘉宾正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做林黛玉状,操着一口明显是大陆人、却非要模仿出来的香港口音,看得我直想吐。我拿起遥控器,正想再换过一台,这时候电话响了。




[活动] 重申版主竞选活动报名规则!
 
Only get the group two day ago. I like it.

I am the first this time, up .... up.
 
good, wonderful, perfect, terrific, continous..............
 
第六章 吉林之行

我拿起话机,听筒里高阳气喘吁吁地说道:“肖伟,快打开电视!”

听了高阳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我一愣,说道:“你说什么?”

高阳明显的在电话中咽了一口唾沫,回答道:“快打开电视,吉林有线台,有一个专访,关于崔家屯的!”

我哐的一声从沙发上跳起来,夹手抓过赵颖手中的遥控器,翻到吉林台,只见屏幕上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山村,一个憨厚的村民模样的人正在接受采访,那种比较地道的东北话我不大听得懂,屏幕下方也没有字幕。

赵颖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我转过头向她询问,只见也赵颖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她伸手向我示意别打断她,我转头再看屏幕,也试图去仔细辨认电视里面的词句,但是竭尽全力,也最多只能听懂里面的三四成。好像是吉林市的某位私营企业家给这个村子捐了一座希望小学,记者正在采访此事。

节目持续了三分钟左右,然后换成了广告。赵颖吁了一口气,从我手里拿过无绳电话,这时我才想起,电话还没有挂。赵颖在电话中和高阳商讨了几句,然后挂了电话。

我问道:“怎么样,电视里面到底说的什么?”

赵颖显得很是兴奋,对我说:“高阳对我说他马上过来。”

在等高阳的这段时间,赵颖把刚刚电视上的内容,以及我们没有看到,在电话中高阳转述给她的部分一起给我讲了一遍。我没有听错,确实是一个吉林市的企业家给位于吉林省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捐献了一座希望小学,这座小山村,名字叫做夹沟屯,而整个的节目,就是对这件事情的专访。

但是在这不到五分钟的节目里,有一段对话,对我们却是非常重要。那是记者在采访中不经意的问道为什么村子里面大部分人都姓高?于是村长对记者有了一番谈话,大致内容是这样:

夹沟屯地处偏僻,少与外界往来,整个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因为村民大都姓崔,所以原来一直叫作崔家屯,但后来在日据时期,不知何故,村长将村子改名为夹沟屯,并将全体村民都改姓了高,但是记者问起改名的原因,因为时代久远,村长也不大说得上来了。

听了赵颖的叙述,我兴奋得直搓手,苦苦找寻了两个多月的答案,很可能就在眼前,果真是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且最让我兴奋的是,这个夹沟屯,就在靖宇县境内,位于偏远的大山之中,也完全符合祖父笔记中的记载。

高阳二十分钟以后赶到,脸上也是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我们三个人商量了一阵,都一致同意眼前的这个所谓的夹沟屯,有九成九的可能性就是当年崔二胯子的老家,崔家屯。但是为什么改名改姓,我们三个人各陈己见,但最后还是认为赵颖的推断可能性会比较大,那就是当年崔二胯子逃回崔家屯,为了怕整个村子的人日后受牵连,所以和村长商量改名一事。而崔家屯地处极其偏僻,从未与外界往来,所以改名一事只要村民自己不说,也不会泄露出去,改名的目的,自是为了怕万一日后鬼子搜山找到此处,也不会想到此处地方会和崔二胯子兄弟有什么牵连。而我们估计当时为了免除根本上的后患,最后不仅将村名改了,最后索性连姓也一起改了,这种斩草除根的做法,确实是符合传说之中崔二胯子的性格。

想到我们能够侥幸找到此处地方,也确属侥幸。我们所有得到的更名资料,全部都是四五年以后的,根据我们的经验,东北的各个村镇,有两次改名热潮,一次是在抗日战争之后,而另外一次,是在五七年大跃进,因而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崔家屯,居然是在日据时期改的名字。况且就算是我们能够想到,如果不是今天高阳侥幸看到了这段采访,我们也根本没有可能找得到。

下面的工作就很简单了,我们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夹沟屯这个地方,剩下的就是商量什么时候过去的事情了。根据我们从祖父记录中得到的资料分析,这个崔家屯是位于群山之间,至少要翻越三座大山,即便是当年祖父以高超的摩托车技,驾驶大功率的越野摩托,也花了几乎一夜才到,而如果我们是坐车到最近的地方,然后徒步前往,估计最少要有两天的时间。再加上来回的火车,这样一来一回就要至少六天的时间,再加上在那里寻访还要耽误几天,估计没有个十天八天别想过去。但是好在马上就要十一长假,七天假期再请上几天年假,时间绝对够用。

好在已经离十一不远,但是我们还是等得心烦意乱。这些日子三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日子过得出奇地慢,请假的事情倒还进展得很顺利,加上十一的长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休息十天左右。因为很可能要露宿,高阳找来的折叠帐篷和三个睡袋,我们也都早早地备好旅行所用的方便食品和衣物,提前订好了往返的车票,一切准备完毕,离放假的日子还有几天,剩下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
 
一直在看
回一下帖聊表心意
你也一定是卫的FANS吧
文章很有他的风气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