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人都抢着还房贷,以mortgage free为荣

如果投资或利息收入率是3%, 多付mortgage是合理的, 因为投资或利息所得要上税.

但是如果投资或利息收入率>10%, 多付mortgage就不合算.

现在哪里还有“投资或利息收入率>10%”的? 其实也不需要>10%这么夸张, 只要完税以后还能大于3%, 大家肯定就把钱投到那里去了,

我感觉,之所以还mortgage,是因为没别的投资渠道,或者投资回报率低于3%, 那么,还不如还房贷算了,否则,钱砸在手里也是贬值的命。
 
如果自己觉得没把握,可以少投点钱试试。几年下来收益少于贷款利率,就死了投资这心,老实还贷。从来不冒点险不投资的人,除非两囗子工资都很高,否则退休后收入会很惨,当然政府工除外,有政府兜着。私营企业工作的人,现在家庭收入少于十二万,得为退休做些打算了。

说清楚了,怎么个打算法?
 
从一个正常工作收入的家庭来说,把2孩子养好了,该买的rrsp什么的都买好了,保障一定的生活质量了,能有多少钱剩下呢?

俺发现个省钱的生活方式: 没事别老上街.

家里需要啥了, 列个清单, 到周末了按照清单买就完了.

千万不要因为无聊有时间了就上街转转. :D
 
俺发现个省钱的生活方式: 没事别老上街.

家里需要啥了, 列个清单, 到周末了按照清单买就完了.

千万不要因为无聊有时间了就上街转转. :D

不上街转转,那你让人干啥呢?宅在家里?那就更没生活质量了。
 
难道快点还完房贷款就一定要日子紧巴巴 的苦哈哈的吗?我就向往既快还房贷又日子happy的生活,既能不耽误孩子和享受生活又能mortgage free。

咱移民相对失业压力大,而且好多过了30岁才开始买房,过4奔5了孩子有的还小,想想一边大的孩子上大学要花钱,小的教育也要不少钱,一年年年龄也大了做hitech工作的压力太大,要是还有一大堆贷款,2人都上班还可以过个正常生活,万一有一个人失业了哪怕是暂时的,就死翘翘了。

有的人还有老人要孝敬啥的,不都是钱吗。

我们当地人同事的确也有好多年才还完贷款的,可人家有cottage,有船,每星期dining out,稍微一点重要的日子就买花,上spa,我们公司几百个人,我就没知道有谁有2,3 套房子的,但光我们部门我知道的大概有一半人都有cottage,可能cottage也是投资,可人家的目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时想着投资回报什么的。

从一个正常工作收入的家庭来说,把2孩子养好了,该买的rrsp什么的都买好了,保障一定的生活质量了,能有多少钱剩下呢?



:cool:过好日子并尽量快还房贷是一般收入人群的理性选择。投资是用来打发闲钱的,不是穷人致富的手段。穷人不是因为不懂投资才穷的,无数穷人买彩票中了奖,但你没法说其他人穷是没买彩票。
 
不上街转转,那你让人干啥呢?宅在家里?那就更没生活质量了。

没事一定要转也行, 别带钱包别带卡. :D
 
俺发现个省钱的生活方式: 没事别老上街.

家里需要啥了, 列个清单, 到周末了按照清单买就完了.

千万不要因为无聊有时间了就上街转转. :D

跟胖哥学习了。:D:D:D
 
其实这个问题没啥好争议的,每家情况不一样,30岁的和45岁的压力不一样,在稳定行业上班的和在不稳定行业上班的压力不一样,2 娃的和1娃的压力不一样。但赞同前面有人说的,消费>还贷>投资
 
俺发现个省钱的生活方式: 没事别老上街.

家里需要啥了, 列个清单, 到周末了按照清单买就完了.

千万不要因为无聊有时间了就上街转转. :D
还老上街呢,俺这么些年,就除了跟妈妈论坛聚会去玩过,基本就没自由活动过,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是上班午餐时间,所以钱都花在吃上了。我吃就一个原则,不管价钱,但坚决不吃junk food
 
其实这个问题没啥好争议的,每家情况不一样,30岁的和45岁的压力不一样,在稳定行业上班的和在不稳定行业上班的压力不一样,2 娃的和1娃的压力不一样。但赞同前面有人说的,消费>还贷>投资

消费>还贷>投资
后两者没啥异议,但是对于消费,则需要定义一下。

这个消费应该不包括诸如:
伙食费,孩子学习费用,车辆的消耗,房子的维护,RRSP,TFSA,RESP, 每几年来一次旅游,合同同上写好的每个月/俩礼拜的还贷额度,必要的家庭娱乐,以及必要的保险费用。。。。

这些都是属于“钢需”, 我想没人会忍饥挨饿的还贷。 必然是满足了以上的“钢需”之后, 多出来的钱,才拿去还贷。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人觉得应该还房贷,有人觉得应该拿去做投资,有人觉得应该花掉happy一下。

现在经济不景气,利率低,虽然房贷低了, 但是普通人很难找到比房贷高的投资途径 (这儿要有高人知道的话,可以通报一下)。所以,投资,基本不在选项内了。

至于消费happy,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在没找到好的投资途径,以及最让自己happy的消费路线的时候,还房贷就几乎是最佳选择了。

但是,我觉得。。。。。 就我而言,挣得那点钱连那些“钢需”都满足不了, 根本就谈不上什么 消费>还贷>投资。

或者,年景好的时候,满足完了“钢需”,手里还能剩点,真的就剩不下俩子儿了,你拿着1,2百块钱,跑去嚷嚷着要投资,肯定被人赶出来了;去消费,连个iPad都买不起;去还贷,虽然意义不大,但至少为今后减少了3%的利息,也算是个事儿吧。
 
消费>还贷>投资
后两者没啥异议,但是对于消费,则需要定义一下。

这个消费应该不包括诸如:
伙食费,孩子学习费用,车辆的消耗,房子的维护,RRSP,TFSA,RESP, 每几年来一次旅游,合同同上写好的每个月/俩礼拜的还贷额度,必要的家庭娱乐,以及必要的保险费用。。。。

这些都是属于“钢需”, 我想没人会忍饥挨饿的还贷。 必然是满足了以上的“钢需”之后, 多出来的钱,才拿去还贷。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人觉得应该还房贷,有人觉得应该拿去做投资,有人觉得应该花掉happy一下。

现在经济不景气,利率低,虽然房贷低了, 但是普通人很难找到比房贷高的投资途径 (这儿要有高人知道的话,可以通报一下)。所以,投资,基本不在选项内了。

至于消费happy,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在没找到好的投资途径,以及最让自己happy的消费路线的时候,还房贷就几乎是最佳选择了。

但是,我觉得。。。。。 就我而言,挣得那点钱连那些“钢需”都满足不了, 根本就谈不上什么 消费>还贷>投资。

或者,年景好的时候,满足完了“钢需”,手里还能剩点,真的就剩不下俩子儿了,你拿着1,2百块钱,跑去嚷嚷着要投资,肯定被人赶出来了;去消费,连个iPad都买不起;去还贷,虽然意义不大,但至少为今后减少了3%的利息,也算是个事儿吧。

所以这世界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穷人挣的钱,基本生活费全用了。
富人有钱去钱生钱。
 
没有人反对你还贷,我反对的是咪咪哥的逻辑:房贷利率越低越要加快还贷。这违反了常识。
 
俺特羡慕两种人,一种是房贷还清了的,一种是有好多位数字贷款的。却很佩服住豪宅,勒紧腰带还贷的人。
 
很多分红的ETF每年的分红都不止3%.你去查下XRE.TO,它毎月6分的dividend.现在价格17.33刀。毎年相当于4点几的收益。我的profile里它占了很多。我买的平均价也就14,实际5点几的收益,不算价格上涨。放在TFSA里,是不交税的。很多事情自己不去琢磨,钱不会自己掉下来。
 
俺特羡慕两种人,一种是房贷还清了的,一种是有好多位数字贷款的。却很佩服住豪宅,勒紧腰带还贷的人。

俺羡慕开BMW打餐馆工的:blink::blowzy::blowz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