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和没去过【江南面馆】的人都进来看看!太震惊了!!以后反正我是不再去了!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LZ可能是年轻人觉得分量不够,我家LD看那么一大碗面,就点馄饨了,我每次一碗是足够的,吃了3种面,味道都一样,坦率地讲,面本身很好,面汤太咸了点对我来讲, 小笼包我觉得算村子里比较好的了,上海烤麸价格便宜内容肯定不能和上海人自己家做的料足,但是基本味道是正宗的。。。卤鸡蛋是新鲜的。。。馄饨肉馅比较多。。。其它没什么了。。。



哦,对了,我有点王杰讲的了,只要菜里有味精,我一口就吃出来,马上要喝水, 在她家没这要喝水的感觉,还有一点,东西不新鲜的话,全家人都没事,我肯定是第一个报警,在那里没故事。。。

有一点影响我去那里,就是冷气不足,这大热天我有点坐不住,但是LD坐那里很淡定,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冷气是真不足,我喝冰水都喝的大汗淋漓的。
 
LZ可能是年轻人觉得分量不够,我家LD看那么一大碗面,就点馄饨了,我每次一碗是足够的,吃了3种面,味道都一样,坦率地讲,面本身很好,面汤太咸了点对我来讲, 小笼包我觉得算村子里比较好的了,上海烤麸价格便宜内容肯定不能和上海人自己家做的料足,但是基本味道是正宗的。。。卤鸡蛋是新鲜的。。。馄饨肉馅比较多。。。其它没什么了。。。

哦,对了,我有点王杰讲的了,只要菜里有味精,我一口就吃出来,马上要喝水, 在她家没这要喝水的感觉,还有一点,东西不新鲜的话,全家人都没事,我肯定是第一个报警,在那里没故事。。。

有一点影响我去那里,就是冷气不足,这大热天我有点坐不住,但是LD坐那里很淡定,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吃、喝、抽,那是众口难调,更何况村里的人来自N多城市。

说味道好还是差,可以理解。

塑料管再次使用,这个我还真不信。
 
哈哈哈哈, 国宝JJ这么一讲,我坦荡了,看来我还不算胖:blowzy::D

真是的,不能这么说JJ啊!:p:D
 
开业不久去过一次,感觉面分量相对比较多,但是肉不算多。四季烤麸味道挺好的,小笼包确实像楼主所说,又少又贵。老板娘服务态度挺好,所以最后小费还是给得不少。总的来说,地理位置不好的餐馆,价格和分量上还是要实惠些才能维持住客流量。
 
本来都不想提这事。 我和我太太那天晚上去吃面,屋里除了服务员一个客人也没有(倒是有几辆车停在门口)。 告诉我今天没有手擀面了,说是因为厨房太热。这咱也能理解。 让她介绍他们家拿手的, 给我推荐了一个大肠面, 我太太要了个牛肉面。 我觉得面还凑合,放了些猪油,挺辣。 大肠我是一个也没动---没法吃。 牛肉面里的牛肉不象是牛肉,至少我没见过这样的牛肉。

结果,我太太回家就拉肚子,第二天还上不了班,请了一天病假。害得我被骂了一个礼拜。
 
这个面馆我是一直想去又都没有去成,也就无权发表评论啦。

不知面馆老板娘会否回应?
 
现在tim H 和subway 都不给中国人开,因为卖过期食物,你信么?

那个故事我听过,但不是过期食品。

另外,owner不应该直接参与管理。
 
而且只去自家的餐馆,肥水不流外人田。:p

那有肥水啊!而是好吃不好吃都得说好吃。:p:D
 
没去面馆却正在闹肚肚的溜过,,,,,
 
吃、喝、抽,那是众口难调,更何况村里的人来自N多城市。

说味道好还是差,可以理解。

塑料管再次使用,这个我还真不信。

水费也比那根塑料管要贵吧?
 
塑料吸管不值钱,不至于吧?

上次去江南面馆面馆吃面,点了个奶茶,我竟然吃惊的发现,奶茶的塑料管有被牙齿咬过的痕迹!!!我就想起了我有个朋友以前在这吃完面结账的时候看见老板娘在前面水池冲洗奶茶的塑料管,当时很纳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实在是太恶心了!不至于穷成这样吧!塑料管啊!一次性的啊!竟然重复用!!

我本着不能再让更多人受害心理,来这里告诉大家。我现在还在反胃啊。。。

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出来以下几点:
1.他们家的大排面的大排越来越小。
2.四季烤麸一色的全是烤麸没什么别的东西,不像别的店有好多香菇,木耳,金针菇什么的。
3.上菜好慢,人稍微多一点就感觉乱糟糟的。听说原来是给洋人做中餐的,不知道是不是做不下去了改成如今的面馆了。
4.点个茶,竟然还收费。小笼包又少又贵。
5.他们的套餐和单点的价格无差别。老板娘您搞这个套餐是何用意呢?

本来是觉得他家面味道挺不错的,谁想到,发现了如此恶心的一幕。。。
我真的再也不去了。也在此告诫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再上当吃亏。
 
吃、喝、抽,那是众口难调,更何况村里的人来自N多城市。

说味道好还是差,可以理解。

塑料管再次使用,这个我还真不信。


我记得老外有个说法:you can get someone out of a ghetto, but you can not get the ghetto out of that person.
我的理解是:就算一个人走出了贫民窑,但是贫民窑却走不出这个人。(在那里养成的思维和习惯)

还有一个大象和绳的故事:
I remember looking at the elephants, and noticing something that fascinated me and kept me wondering for a while: knowing how powerful an elephant is, I was surprised to see a thin rope tying the elephant’s leg to a pole, and that the elephant never tried to escape even though it wouldn’t take any effort for it to cut the rope and walk away.

After a while, I gave up guessing and went to ask one of the trainers. He smiled and said:”It wasn’t always a rope, you know. When the elephant is young, we put a hard chain around its leg so that whenever the elephant pulls, it would feel the resistance of the strong chain and know that how far it can go.”.

“When the elephant grows up”, he continued,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chain anymore. We just put a thin rope around its leg and the elephant stops pulling whenever it feels that rope. The elephant doesn’t know anymore that the chain is gone, and that the rope tying it to the pole can be easily broken as soon as it decides to walk away. The only limitation that elephant has, is in its own mind.”

“For the elephant,” the trainer said, “all that it knows is the memory of the old chain, and the slight feeling of resistance from the thin rope… The elephant doesn’t know the difference. “

http://blog.amirkhella.com/2009/06/16/the-circus-elephant/


所以,在那个物质贫困年代养成的习惯,不是每个人都能改的了的。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