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9-03
- 消息
- 822
- 荣誉分数
- 177
- 声望点数
- 53
冰山一角:传教士在近代中国所犯罪行
从基督教形成之初,就有传教士的活动,如使徒时代的保罗、巴 拿巴等人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小亚细亚传教。但形成大规模、有组织、 跨洲际的群众性传教活动还是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当时欧洲处于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欧洲 经济强国找到了海外资源和新的市场, 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传教提供 了历史的机遇。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纷纷向北美、非洲 和亚洲拓展殖民地, 传教运动也就是在这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殖民主义的扩张而开始的。近代以前的一些传教士如利玛窦 (P.Matteo Ricci)、汤若望(Joh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 (Ferdinandus Verbiest)等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贡献。鸦片战 争后,尽管外国传教士来中国的动机确有出于传教热忱,也有为中国 人民做了些好事的,但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中,在其政治利 益和经济利益与中国人民发生冲突时, 一些传教士自觉或不自觉地站 在侵略者的立场上,为本国政府效力,客观上充当了西方列强侵略中 国的先锋、 后盾和军师。 尤为甚者, 一些传教士为殖民主义扩张效力, 直接参与了侵略活动, 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 这些传教士的劣迹, 是无法掩盖和抹杀的。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承认,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 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 er)甚至鼓吹“只 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美国传教士伯驾、裨治文和卫三畏(S.Wells Williams)等知名传教 士,都是免费乘坐贩运鸦片的船并接受其资助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郎怀仁(Adrien Lanquillat.S.J.)等五位耶稣会修士是乘法国军舰来 华的。传教士与鸦片贸易及侵华战争、传教运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 略之间的确结有不解之缘。马克思早在 1843 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
传教士参与贩卖鸦片
在鸦片战争前的几十年间, 以英国人为主的外国商人一年比一年 多地向中国贩卖鸦片。 英国从 1767 年的二百箱到 1837 年的三万九千 箱,总计在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共偷运进中国的鸦片不下四十二万 七千箱,从中国掠夺走了三至四亿银元。沙俄、美国商人也从中亚向 中国贩运鸦片。鸦片商人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而中国人却从中深受其 害。西方学者摩利生在《马萨诸塞州海运史》一书中指出的,对于英 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经营毒害人民的鸦片贸易,当时在华的“基督教传 教士都不反对这种贸易,他们乘坐贩运鸦片的飞剪船到中国去,他们 还从贩运鸦片的公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他们都说,鸦片对中国 人是无害的,就像酒对美国人是无害的一样。 ”他们认为只要中国人 接受了基督,鸦片的危害也就自然会消失。一些传教士不仅乘鸦片贸 易船只来华的,接受鸦片商人的资助,更有甚者,有的传教士还直接 参与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传教士们邀请大鸦片商人充当对中国传播基 督教的宗教团体的头面人物。如在广州的“马礼逊教育会” ,就让大 鸦片商颠地任会长, 另一大鸦片商查顿任司库, 传教士裨治文任秘书。
1838 年 2 月 21 日在贩卖鸦片的垄断组织东印度公司的倡议下成立了 “中华医药传教会” ,传教士伯驾为副会长,大鸦片商颠地、查顿为 终身董事。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从到中国的第二年起,就与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 公司接触,从 1809 年到 1834 年该公司被取消垄断权时为止,直接受 聘该公司,任秘书兼翻译员。1825 年 11 月,马礼逊写信给伦敦东印 度公司董事会: “我在中国漫长的十五年里,依照你们在那里的职员 们的要求,常常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和痛苦,忠心耿耿地为贵公司的 利益服务,整个公司以及广州当地的商人可以证明。 ”由于他对该公 司精诚效力,其年薪很快即从五百英镑升至一千英镑。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 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大规模的 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1832 年他到澳门时,许多鸦片商人 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片,待遇十分优厚。在英国剑桥 大学图书馆里保存的英国鸦片公司 1833 年档案中有两封公司老板夸 奖郭实腊的信,其中提到: “郭实腊博士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在生意 越开展,他的帮助越需要了。他的热情是无限的,但未免大胆,太敢 干了。 ”信中描述郭实腊对付中国官员检查的情景时说, “郭实腊穿上 最讲究的衣服,带领两只小船,装出神气十足的样子,迎上前去,对中国官吏大声威吓,喝令从速离去,若敢再来,就将他们毁灭。 ”鸦 片战争前, 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 策。
由于外国传教士与鸦片贸易有着利益相关的密切关系, 他们对于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和举措十分关注。1839 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 林则徐到广州。传教士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林则徐的身上,通过各种 办法,尽力刺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搜集中国官方的动态。1839 年 9 月,裨治文在虎门与中方代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告诉林则徐的代 表,英国如何强大,中国是打不过它的,力图从思想上动摇林则徐禁 烟的决心。林则徐的代表用“打仗不怕”铿锵四个字作为回答,令裨 治文十分恼火。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毛主席指出, “自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 ”传教士在鸦片战争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从基督教形成之初,就有传教士的活动,如使徒时代的保罗、巴 拿巴等人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小亚细亚传教。但形成大规模、有组织、 跨洲际的群众性传教活动还是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当时欧洲处于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欧洲 经济强国找到了海外资源和新的市场, 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传教提供 了历史的机遇。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纷纷向北美、非洲 和亚洲拓展殖民地, 传教运动也就是在这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殖民主义的扩张而开始的。近代以前的一些传教士如利玛窦 (P.Matteo Ricci)、汤若望(Joh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 (Ferdinandus Verbiest)等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贡献。鸦片战 争后,尽管外国传教士来中国的动机确有出于传教热忱,也有为中国 人民做了些好事的,但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中,在其政治利 益和经济利益与中国人民发生冲突时, 一些传教士自觉或不自觉地站 在侵略者的立场上,为本国政府效力,客观上充当了西方列强侵略中 国的先锋、 后盾和军师。 尤为甚者, 一些传教士为殖民主义扩张效力, 直接参与了侵略活动, 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 这些传教士的劣迹, 是无法掩盖和抹杀的。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承认,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 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 er)甚至鼓吹“只 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美国传教士伯驾、裨治文和卫三畏(S.Wells Williams)等知名传教 士,都是免费乘坐贩运鸦片的船并接受其资助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郎怀仁(Adrien Lanquillat.S.J.)等五位耶稣会修士是乘法国军舰来 华的。传教士与鸦片贸易及侵华战争、传教运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 略之间的确结有不解之缘。马克思早在 1843 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
传教士参与贩卖鸦片
在鸦片战争前的几十年间, 以英国人为主的外国商人一年比一年 多地向中国贩卖鸦片。 英国从 1767 年的二百箱到 1837 年的三万九千 箱,总计在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共偷运进中国的鸦片不下四十二万 七千箱,从中国掠夺走了三至四亿银元。沙俄、美国商人也从中亚向 中国贩运鸦片。鸦片商人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而中国人却从中深受其 害。西方学者摩利生在《马萨诸塞州海运史》一书中指出的,对于英 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经营毒害人民的鸦片贸易,当时在华的“基督教传 教士都不反对这种贸易,他们乘坐贩运鸦片的飞剪船到中国去,他们 还从贩运鸦片的公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他们都说,鸦片对中国 人是无害的,就像酒对美国人是无害的一样。 ”他们认为只要中国人 接受了基督,鸦片的危害也就自然会消失。一些传教士不仅乘鸦片贸 易船只来华的,接受鸦片商人的资助,更有甚者,有的传教士还直接 参与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传教士们邀请大鸦片商人充当对中国传播基 督教的宗教团体的头面人物。如在广州的“马礼逊教育会” ,就让大 鸦片商颠地任会长, 另一大鸦片商查顿任司库, 传教士裨治文任秘书。
1838 年 2 月 21 日在贩卖鸦片的垄断组织东印度公司的倡议下成立了 “中华医药传教会” ,传教士伯驾为副会长,大鸦片商颠地、查顿为 终身董事。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从到中国的第二年起,就与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 公司接触,从 1809 年到 1834 年该公司被取消垄断权时为止,直接受 聘该公司,任秘书兼翻译员。1825 年 11 月,马礼逊写信给伦敦东印 度公司董事会: “我在中国漫长的十五年里,依照你们在那里的职员 们的要求,常常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和痛苦,忠心耿耿地为贵公司的 利益服务,整个公司以及广州当地的商人可以证明。 ”由于他对该公 司精诚效力,其年薪很快即从五百英镑升至一千英镑。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 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大规模的 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1832 年他到澳门时,许多鸦片商人 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片,待遇十分优厚。在英国剑桥 大学图书馆里保存的英国鸦片公司 1833 年档案中有两封公司老板夸 奖郭实腊的信,其中提到: “郭实腊博士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在生意 越开展,他的帮助越需要了。他的热情是无限的,但未免大胆,太敢 干了。 ”信中描述郭实腊对付中国官员检查的情景时说, “郭实腊穿上 最讲究的衣服,带领两只小船,装出神气十足的样子,迎上前去,对中国官吏大声威吓,喝令从速离去,若敢再来,就将他们毁灭。 ”鸦 片战争前, 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 策。
由于外国传教士与鸦片贸易有着利益相关的密切关系, 他们对于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和举措十分关注。1839 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 林则徐到广州。传教士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林则徐的身上,通过各种 办法,尽力刺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搜集中国官方的动态。1839 年 9 月,裨治文在虎门与中方代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告诉林则徐的代 表,英国如何强大,中国是打不过它的,力图从思想上动摇林则徐禁 烟的决心。林则徐的代表用“打仗不怕”铿锵四个字作为回答,令裨 治文十分恼火。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毛主席指出, “自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 ”传教士在鸦片战争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