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ed

秘闻野史之类都是狗p文章.
 
最初由 mike 发布
秘闻野史之类都是狗p文章.

颇具袁木同志的遗风,可做中国国务院发言人。
 
你还记得袁木?不错!还记得他手里的那几支铅笔吗?
 
最初由 simplelife 发布

黑龙江东六十四屯的厄运:
               ――中苏蜜月期的一段秘闻 ◆

                           作者 于明

  中国在清朝积弱时,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
国领土总计总超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近代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
十月革命後的苏联新政权承继沙俄的不义遗产,不但未归还中国失土,反而在一
九二九年再占去中国的黑瞎子岛。

            ◆ 五十年代初中共割让给苏联

  令人最遗憾的是,在五十年代之初中苏蜜月期间,中共政权竟再次向苏联出
让国土,将清政府和东北张作霖政府都未敢言放弃的黑龙江省瑷珲县黑龙江东北
岸的中国六十四个村庄,即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割让予苏联。

  这片地方很小,约三千平方公里(但比香港大两倍,香港面积一○六九平方
公里),但却饱含中华民族痛失家园,惨遭异族屠戮的血泪。在中国东北一百五
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沦於日寇铁蹄下之後,这片土地仍然坚守中国领土近百
年才断送给苏俄,亦成为中华民族近百年在内患外侮交迫下顽强求存的象征。

  一八五八年即清咸丰八年,中俄签「瑷珲条约」,以黑龙江划界,将原本属
于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了苏联。当
时清政府在无奈签约时留下了一个尾巴,即江东六十四屯。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现今苏联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克(即中国所称的海兰泡)
之南面,两地中间仅隔著一条精奇里河。六十四屯本属瑷珲县,旧县府即在江东,
而非今日江西岸的瑷珲县城。居民初全是世代居住的满族村民,《瑷珲县志》记
载,六十四屯有旗丁二千一百五十四户约数万人,屯地土壤肥沃,屯户以务农为
生。到清末,清政府封锁东山三省,不准中原汉人进关的禁令形同虚设後,江东
六十四屯遂也有一些汉人移民迁入。

  瑷珲条约签订时,清政府虽已将黑龙江以北全部让于俄国,但却以江东六十
四屯为中国原居民所在地坚持不让,最後俄人亦不得不让步,在条约中写明江东
六十四屯中国原居民可永远居于此土,俄国人不得干涉。

  清政府安插这个条约尾巴可说是苦心孤诣,而这亦是因势积弱的清政府在屈
辱外交中常玩的一点小把戏,诸如割让香港九龙与英国时保留「九龙城寨」,及
在云南瑞丽县境外保有一个飞地南坎,皆是同样情形。

  江东六十四屯虽有瑷珲条约保障,但仍不能杜绝俄国人蚕食吞并之心,其後
不断发生俄人争地,中国人保地的争端。

  由于争端不断,光绪十五年中国政府派候补道李金镛赴瑷珲县与俄员会商,
最後以种地的俄犁开沟定界,以平两国之争。光绪十六年又发生江东六十四屯原
住民满族人苏忠阿种地案。苏忠阿开垦屯内荒地,但俄人要求他纳税,苏不从,
欲依惯例向清廷缴税,事件最後成为外交争端,两国交涉结果,苏忠阿每亩地向
俄交税五戈比,但可享有九十二年的领种权。据史载这类事件甚多。

           ◆ 黑龙江惨案六十四屯失陷

  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发生义和团动乱,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俄国的远东军烧
杀抢劫六十四屯後,将中国原住民及海兰泡的华人全部驱逐出来,并於中国难民
渡黑龙江时向难民大开杀戒,据《瑷珲县志》中的「庚子俄难」记载,当时惨杀
溺毙的中国难民有五千多人,「骸骨漂溢,蔽满江津」。而黑龙江志稿则认为死
难者有七千馀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国的黑龙江惨案。

  从此江东六十四屯失陷,屯民无法返回故地,但清政府自始至终不予承认,
不断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俄方让屯民回乡,并赔偿他们的损失。

  入民国後,统治东北的张作霖政府也不断向俄提抗议。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
爆发,苏联政权建立,并主动表示无意继承帝俄掠夺的权益,民国政府遂再次要
求苏联归还江东六十四屯。一九二○年民国政府曾派外交官与苏联远东共和国代
表谈判。一九二三年东北地方政府亦再次提出要与苏联交涉江东六十四屯的归还
问题,但苏联政府一直拖延不答。

  但想不到连腐败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都不懈不怠必欲争回的国土竟被中共轻
易放弃了,黑龙江上的中国冤魂可会瞑目安息?既如此,後来又何必为黑龙江上
一个无人小岛(珍宝岛)与苏联大打一仗。


简单先生,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来,中国在五十年代,神马时间,神马
地点,神马条约或备忘录上把江东六十四屯割让给了俄国?

我到是记得我们的小学课本里面提到江东六十四屯是中国的领土,还详
细记叙了俄国人强占的经过。目前的中国地图也是有以前名字的标记。

你是在中国上的小学吗??台湾上的学咱们就没有讨论基础。可以想象你们
是怎么写诬蔑史和一团漆黑史的。

就凭这样一句子无虚有的话,就说中国在五十年代割让领土,我看
是要追究这作者和这些散布谣言,没有基本常识的人在割让领土。


江东六十四屯在<<瑷珲条约》中还明确是中国领土 是在1900八国联军
侵华时俄国占领东北后,用烧杀手段驱赶中国居民,强占了这块地方。一直也
没有被中国承认。

另外 在一九五○年中国共产党政府与苏联签订同盟条约时,两国边界
问题被搁置一边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宣布不承认“旧政府”与外国签订的
一切不平等条约,不仅包括国民党政府,而且包括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任
何不平等条约。


恰恰相反, 一大四六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
条约》,割让了外蒙,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准确一点是承认了外蒙独
立)

作者有屁就大大方方的放一下,还加上秘闻野史之类的条幅,岂不是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贻笑大方。

“definitely a piece of shit”却被头脑并不简单的简单先生拿来当
作一块救命的干粮。可气,可笑之余,又何尝不是可惜,可叹。
 
最初由 mike 发布
你还记得袁木?不错!还记得他手里的那几支铅笔吗?

它手里有铅笔?不记得了,即使有,也一定是西方媒体伪造的,所以我不相信。:D
 
最初由 师长 发布
最初由 oldman 发布
再补充一点:历史的选择不一定是人民的选择,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人类历史不全是光明一片,有很黑暗的一面。老毛对人性的迫害是相当黑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本人再谈一点对二站后已及朝鲜战争的看法。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包括中苏边界冲突之所以没有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关键在于美苏争霸的结果,并不表明中国有多么强大和老毛如何的英明,跟不表明美国或苏联没有打败中国的实力,作为小国在大国之间玩平衡是常见的把戏,这也是自二站以来世界没有再发生世界规模的战争原因。

说到老毛和老彭,老彭这个功臣最终不得善终也反映了老毛的阴险。
 
我觉得有些人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化了,落后就要挨打,就要殖民地。这个世界永远有相对落后的国家,弱肉强食也许在历史某一阶段是规律,但不是永远阶段。现在的世界有弱肉强食,但也有其他,要复杂得多。反正小国依然还有。在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里,不应该是来自小国的人就没有地位,来自大国的人就牛逼,至少我们不应该这样想。
 
oldman说的有道理, 说白了就是美苏之间的斗争, 中国是有点被利用了, 不过也换来了苏联的全面支持,在老毛看来, 非常划算。
还有, 我认为当时美国入侵中国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可以想象, 当时的美国强大到了可以在中苏的眼底下单挑共产主义阵营吗?太平洋会使美国拥有地球史上最长的补给线。
 
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会这么差呢?
在打国民党的时候,中国的元帅们是很注重后勤工作的。
 
建议引用文章的时候注明出处,这段关于黑龙江什么厄运的密文的文章我在法伦功发给我的垃圾邮件里见到过。
最初由 simplelife 发布

黑龙江东六十四屯的厄运:
               ――中苏蜜月期的一段秘闻 ◆

                           作?..
 
再转一个帖子,回答那几个同志的问题。
还是专家写文章既系统也有说服力。




=================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 外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的情况下爆发的。

  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影响的美国学者艾伦・怀廷(《中国跨过鸭绿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朝鲜战争前夕正专注于解决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而中国的介入是由于中国安全受到现实威胁的结果。他的结论得到拉塞尔・斯珀尔(《龙的参与:1950~1951年中国在朝鲜对美国不宣而战》)和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回忆》)的支持。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通过对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支配的。他说,关于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来与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
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评论说:“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我所认识的志愿军……”

  当年对手和美国、韩国官方战史对志愿军作战的评价

  朝鲜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具有复杂的国际政治性;中国人民志愿军主体是步兵,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高度现代化、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军;作战地域是3面环海、多山、狭小的朝鲜半岛,不像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是在辽阔的地域上纵横驰骋。然而志愿军却出色地完成了在异国与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军队作战这个全新的课题。让我们还是听听当年朝鲜战场的对手和美韩官方战史的评价吧。

  志愿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不可小视的对手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个狂妄、孤傲的一代名将,在吃尽了苦头之后,特别告诫刚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说:“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

  马修・邦克・李奇微是一位喜欢观察、琢磨对手的战地司令官。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写的著作中认为,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他们又是文明的敌人:“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志愿军非常擅长夜战。李奇微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

  “联合国军”第3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说:“共产党在朝鲜战争中的领导,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智慧的巧妙混合体。它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大家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在战场上对抗一个现代的军事强权,而且它也能够在面临逆势与退却的时候,把部队锻炼成一个有训练、有装备和有团结力的战斗体。”克拉克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相当佩服。他认为,志愿军是由各个野战军“拼凑”组成的一支军队,有很多弱点,但彭德怀在朝鲜把他的军队带得很好。“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

  战争期间的美军和战后编写的陆军官方战史都认为,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吃苦耐劳精神”,“智勇双全”,“在没有联络飞机和通信设备很差的条件下,面对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和联络飞机,仍然成功地实施了他们的防御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战史认为:“如果用它自己的战术和战略标准来看,它也是一支第一流的军队。”

  志愿军讲求战术,机动灵活

  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韩国战争史》认为,中国军队在国内战争期间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战术,“因而这次一参战,就结合我国的地理、气候和风土条件,采用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战术”。他们归纳的志愿军常用战术有:机动进攻、尖刀突破、穿插分割、随机应变的防御、机动防御、第二战线、对精锐强大敌人的进攻、中心开花战术等。

  志愿军在战争中不断壮大

  李奇微在其《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敌人的高炮火力愈来愈猛。我们的轰炸机开始遭到某些损失。无论把空中力量的作用说得多么大,它都根本无法阻止敌人运进必要的武器装备(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我们的许多进攻行动本来肯定是无法实施的)。”“敌炮兵仍得到了加强。从落在我方前线阵地上的各种口径的炮弹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看到其加强的程度。1952年9月的某一天,有4.5万余发炮弹落在第8集团军的阵地上。10月份,在联合国军防线上创造了一天落下9.3万发炮弹的纪录。敌人还提高了射击精度,改进了战术。这时,他们已能作到集中火力打击一个单独的目标,尔后不时地转移火炮,以避免被我测出其发射阵地的位置。”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认为,到1952年春,志愿军稳步增加了炮兵力量,投放到“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

  1951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正式参战。年轻的人民空军不惧对手,敢于与美国空军“空中拚刺刀”,取得辉煌的战绩。1951年11月,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S・范登堡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我们遭到了自朝鲜战争以来最惨重的损失……”“鉴于朝鲜空中发生了一种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险恶的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我们过去所一直依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美国空军战史写道:“共军米格由于占有数量上的优势,所以11月份在平壤以北他们到处取得了主动地位,而联合国军所有的飞行员则只能对共军飞行员发动的进攻进行抵抗而已。”12月16日,威兰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

  战争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及后果:“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美国人心目中是“一场苦涩的战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有国无防,国门洞开,任人宰割。新中国建国刚一年,就敢于出兵朝鲜,抵抗强权侵略,并一举洗刷了民族的屈辱,将侵略者挡在了国门之外,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伟大振兴的开始。1950年10月19日和1953年7月27日是值得中国人永远记忆的日子。从此,中国人一改“东亚病夫”的旧形象,以崭新的面貌傲然登上世界舞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李光耀开始认真学习汉语。许多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英勇作战、扬威异域,有实质性的关联。

  美国人心中“一场苦涩的战争……”

  长期以来,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朝鲜战争是不受欢迎的,不值得多谈。因此,近十几年来一些外国学者,如美国著名的朝鲜战争史专家布鲁斯・卡明斯等以“鲜为人知的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为研究著作的标题。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朝鲜战争是“一场苦涩的战争”,主要是因为一个超级大国,又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死伤了那么多人,损耗了巨额物资,花费了巨额的战费,竟然战胜不了一个弱国,颜面丢尽。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响的著作《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中说:“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美国学者罗斯托认为,每一个美国人都认为朝鲜战争是一次不愉快的经验。朝鲜战争中美国“伤亡重大,而且在拖延整整两年的往往令人感到屈辱的谈判的时期里,伤亡有增无减”。“不管对国家政策进行怎样更加成熟的考察,一个简单的、众所周知的真理就是,美国下了赌注,也说了大话,但却没有用行动来兑现。”很多国家和人民的看法是,美国的行为只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它所维持的只是强制性的全球秩序。

  克拉克的评论更加出名。他说:“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久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我40年来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提高了地位。“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另一本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的。这些胜利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詹姆斯・F・施纳贝尔《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J・R・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人深刻印象的表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军事强国。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认为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能征善战给美国人印象极深。“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会像麦克阿瑟那样轻易地和满不在乎地冒命运之险。”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严正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始终不敢派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汲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当时李奇微对一些人扩大战争的鼓噪很担心。他说:“当我听到有影响的人物向我们担保中国‘不敢’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时,我感到不安。我相信,我们军界的决策人再也不会由于错误地判断共产党中国人的意图而产生麻痹情绪了。”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在此基础上团结一致,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助巩固了新政权。索尔兹伯里说:“(这场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而且,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采取边打边建边稳等方针,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套锣鼓一起敲”,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顺利完成,赢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战略性胜利,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政策对路,中国航空工业不是应该,而是早就起飞了。至今,一架吹的神乎其实的歼十,用的还是俄罗斯的Al30. 唉!不说也吧!
什么时候中国有了自己的不亚于西方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什么时候才能和老美真正板版手腕。
老毛的时候还可以讲讲精神胜利法,现在呢?
在一个金钱万能的年代,在一个人人都能感触腐败的年代!指望年轻人蹲在大山沟里“无私奉献”,不仅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
 
最初由 师长 发布
最初由 70年代 发布
如果政策对路,中国航空工业不是应该,而是早就起飞了。至今,一架吹的神乎其实的歼十,用的还是俄罗斯的Al30. 唉!不说也吧!
什么时候中国有了自己的不亚于西方的涡轮风扇?..
一个卫星定位系统问题,可能军方还没想到这么细。这方面是美军的拿手好戏。
实事求是的说,解放军的战斗力在最近20年,特别是海湾战争后的10多年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最大的进步应是思维方式的进步,终于知道战争,原来还可以这么打。
硬件的问题是长期国力积累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有点道理,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是跳伞时人已昏迷甚至死亡,无法发出求生信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