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传统杂议

食色性也的谬误


《三字经》里说“性本善”,据我了解,其实有一阵子我们把第一句话改成了“人之初,如白璧”。白璧无瑕,如果人生下来像玉一样,没有任何瑕疵,那么后来变好或者变坏,恐怕是因为受了环境的影响。西方有些学派就把初生者的人性当成一张白纸;我国古代也有类似说法,一个小孩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还有现在说的“社会是个大染缸”等等。如果把人性看作白纸或白璧,就没有理由说一个人应该行善避恶,因为环境的力量太大了,变成什么样就不能怪他。

在今天的美国社会,假如一个人犯罪上了法院,他的律师会为他辩护说,这不能怪他,是他环境太差。在他的生活环境里,他不打人别人就打他,所以他打人是为了自我防卫;他不杀人别人就杀他,所以他现在还活着是因为自我防卫。如果这样说不通,律师就进一步说,我的当事人不是有罪是有病,不该接受惩罚,而应该接受治疗,我们应该对病人好一点,等等。在国外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那么这样的人性观念到底对不对呢?值得探讨。因为只有了解了人性,才能谈到教育。事实上,好的教育策略,是让人性内在本来就有的一种力量或倾向,顺利正常地表达出来。

很多人探讨人性,都是从看孟子的《告子篇》开始的。我在美国读书时,周末一定要逛书店,那是少数比较愉快的事情之一。我发现很多书店门口摆着书架,上面放一些格言卡片。会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耶稣等这些伟人的话,总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天我看到一张卡片,很生气。为什么?它上面写的居然是:“Confucius said :Eating and sex are human nature”。翻译过来是,孔子说“食色,性也”。这是对孔子的误解。

这四个字见于《孟子》,讲告子跟孟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然后孟子反对。不料阴错阳差,后来都说这四个字是孔子说的。当然,孔子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并不决定它是对还是错,不应该盲目崇拜权威。但是很抱歉,这里有一个事实的问题。我们需要好好分析一下。
 
告子说:“食色,性也。”孟子说不对,“食色”作为本性,动物有,人也有,怎么能叫做人性呢?人跟动物共有的部分并不重要,只有人独有的,才能叫做人性的特色,是人和动物的差别。

告子口才也不错,但是和孟子辩论,他只能作为箭靶让孟子表现。比如,他说人性就像一条河在流淌,东边开个缺口水就向东流,西边开个缺口水就向西流。就像人会受环境影响,有这样的环境就变成好人,有那样的环境他就变成坏人。人性没有善与不善之分,就像水没有向东向西的区别。孟子说,水确实没有向东与向西的区分,但难道没有向下和向上的区分吗?“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指人没有不向善的,就好像水没有不向下的。要整体看这几句话,将“下”和“善”放在同一个位置,不要看到“人无有不善”就断章取义,说人是没有不善的。为什么我加一个“向”字?因为“下”不是水的“性”,是水的“向”,水的“性”是H2O,二氢化氧。“下”是水的“向”,那么“善”也是人的“向”。所以孟子的意思是,人性向善。

《孟子》里两次出现“性善”这个词,这是第二次。他喜欢讲比喻,因为直接讲不清楚。人性谁看得到呢?只能看到人类社会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无法判断他是善还是恶。

孟子又进一步阐释道,人有心,心有四端,端代表开始、萌芽。哪四端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个开端。开端要培养出四种善,从恻隐之心变成仁,羞恶之心变成义,辞让之心变成礼,是非之心变成智。一个人做到仁义礼智,就是做到善了。前面四种心,只说明有善的开始,不真诚去培养的话,还等于没有。

关于人性向善,孟子讲了很多比喻。他提到一座山,叫做牛山(在齐国都城临淄附近)。山上的花草树木长得很茂盛,但山的一边是都市,很多人要盖房子,还有古时候造棺材也需要整棵大树,慢慢就把树砍光了。山的另一边是农村,人们放牧牛羊,山上的花草被吃光了,好好的一座山变成秃山了。孟子说,请问“秃”是山的本性吗?山的本性是“秃”吗?显然不是,以前有花草树木的。再问,花草树木是山的本性吗?山的本性是花草树木吗?也不是,不然怎么会被吃光被砍光呢?所以孟子的答案是,山的本性是“能够”长出花草树木。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上课听外国老师说英文,勉强听得懂。别人问我能听懂多少,我说能听懂80%,不过是比较不重要的80%。因为英文不是我的母语,重要的都听不懂。不过老师上课时很喜欢比手势,讲一个字他手就括一括,我后来知道那代表一个引号。比如,山的本性是什么呢?是“能够”长出花草树木,特别把“能够”括起来。“能够”代表什么?向,力量。山的本性既不是秃,也不是花草树木,作为山,它能够长出花草树木。至于长不长得出,在于有没有机会。如果每天人们把它新发的芽、新长出的花草砍掉,久而久之就变成秃山,好像从未有过花草一样,但这是山的真实情况吗?当然不是。

人性向善,恰如水向下流、火向上烧、野兽奔向旷野,所以“性善”不是本质,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一种力量。有很多人会做坏事,为什么呢?就如水向下流,但是用手泼水可以让水飞溅高过额头,用管道输送可以让水倒流上山。外在的形势和力量可以让水逆流,所以人性本来向善,外面的力量可以让它为恶。

孟子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经济繁荣、丰收的时候,年轻人就会好吃懒做;经济萧条、收成不好的时候,年轻人就很凶暴,抢钱这样的事也会发生。收成代表什么呢?外在的形势。形势比人强,外在的形势会影响人,有时候会让人做错误的判断,有错误的行为。
 
人与禽兽之别


  怎样认识我们的生活?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就是把达尔文关于自然界生存竞争的学说用到人类社会,认为人类也无非就是要生存,就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等等。这种观点貌似科学,其实是似是而非。且不说在自然界其实也不是只有竞争和斗争,而是也到处存在着合作和和谐。更重要的,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抹杀了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与此不同。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首先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
  当然,人与禽兽也有相同之处。人是高等动物,也有生理上求生存、求繁衍的本能
  要求,所谓"食色性也" ,由此而有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这是与禽兽相同的。但人的生活不只是这一方面。孟子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这是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中国古代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教人耕稼,黄帝教人纺织,解决了吃饭、穿衣、住房等物质生活的问题。但那时还没有教化,孟子说,这就还没有真正摆脱禽兽的境界。所以"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 有了人伦教化,才摆脱禽兽境界,进入人的境界,也就是人类文明时代。
  荀子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 3
  这是就人与禽兽的关系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是"最为天下贵也",是高于万物的。为什么人最为天下贵呢?人的力气不如牛马,为什么人能支配牛马?是因为人能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组成社会。人何以能组成社会?是因为有分,就是有地位、分工等等的不同,构成不同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何以能维持?是因为有义,就是有道德的和其他的社会规范。这也是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人伦关系,而人伦关系有依靠义来维持,禽兽则没有这些。
  总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说了同一个思想。即肯定人与禽兽不同,是高于禽兽,"最为天下贵"的;而人之所以高于禽兽,在于人能组成社会;有社会,就有人伦关系;有人伦关系,就要有道德和政治种种规范。有道德,懂得怎样处理人伦关系,才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有"义"。" 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4
  所以,人的生活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的、自然的;一部分是精神的、人文的、社会的。前一部分是与禽兽相同的,后一部分则是人与禽兽根本区别之所在。荀子说:
  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5
  两性关系是自然;婚姻、家庭,父子之亲、男女之别是人文。前者是人与禽兽所同,后者则为禽兽所无。同理,饿了要吃,是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有的不能吃,是人文;"有酒食,先生馔。" 6 要让父兄长辈先吃,宴客要分宾主,也都是人文。行走,是自然;"徐行后长者" 7,是人文。穿衣,是自然;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也都是人文。
  总之,衣食住行,自然的、物质的生活,是人与禽兽共同所有的;而人文的、精神的生活则是人是独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如果只有物质的、自然的生活,没有精神的、人文的生活,那就"近于禽兽"了。
  对人禽之别的认识,是我们思考人生的重要出发点。认识这一点,才认识人的可贵;认识了人的可贵之处在有义,也就可以懂得,人不能像禽兽一样只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要有人文的、精神的追求,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是要有精神的追求,重视道德修养,学会正确对待人伦关系,摆脱自然的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远理想、崇高道德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正是在这样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学说。全部儒家学说,就是讲做人道理的学说,而对人禽之别的认识则是它的起点。扩大一点,也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思想基础。正是在对人禽之别的自觉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对道德的高度重视和对道德精神的大力提倡,才有了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对人禽之别的这种认识,反映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儒学经典中,也不仅是在在道德、教育等领域,而且在传统的史学、文学中,都渗透着教人做人的精神。就是在民间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语言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中国民间的家教中,总是把堂堂正正做人作为第一位的要求;人们也常说,要"先做人,后做事";对坏人坏事,中国人称之为"衣冠禽兽"、"禽兽不如"、"兽行"。总之,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摆脱禽兽的境界,堂堂正正做人,这是中国人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和追求。
 
国宝金玉观音(图)

U9010P1443DT20130228162236.jpg


  举世闻名的“金玉观音”供奉在金碧辉煌的“得在自在观音阁”里。这尊观世音雕像内镶释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金玉观世音像总价值佑为1.92亿人民币,是一尊具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造像珍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1998年11月27日,金玉观世音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并被录入1999年吉尼斯大全。在2001年金玉观音洒净仪式时,发现观音像体内生出138枚金钢舍利,实乃佛门祥瑞。

  观音头戴天冠,胸佩缨络,脚踏白莲,手执法器,化解六道,法力无边。观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壁厚1.2毫米的金片经手工敲打成型,再焊接而成。天冠上,在400多粒钻石和海蓝宝石的衬托下,一尊白玉佛端坐正中。观音面如满月,收颌垂目,显得安然、恬静、慈悲仁爱;眉宇间镶嵌一颗15毫米的星光红宝石;一对祖母绿耳坠装点头像两侧。观音一面八臂,八只手各执法器:身前双手取吉祥印,普渡众生;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绢索手搭救众生令得安稳;宝箭手令众生早结善缘;慧眼手愿力相随,法力无边,净瓶手净瓶甘露洒福众生。观音像背光呈莲花瓣形,背光中心的宝相花图案是由1640根纤细的金丝平填而成,1100颗天然珍珠组成了花瓣的轮廓线。背光的上面有三对形态生动的飞天仙女,中间是礼佛仙女,次下是舞乐仙女,再者是散花仙女,三对仙女都是肩披天衣,飘带花裙,呈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气氛。千叶宝莲由52片白色翡翠雕琢而成。紫檀木雕刻的束腰式须弥底座,色彩深沉、凝重古朴,具有东方韵味。金玉观世音像整个作品以金和玉巧妙过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佛教的女性观
星云大师讲演集



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女人与男人?  二.怎样做女人?

三.妇女与佛教   四.希望妇女者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将和往年一样,在这个国家最大的会堂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三天的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分别是:“佛教的女性观”、“佛教的福寿观”、“佛教的政治观”。

  我为什么要选这三个题目来和大家结缘呢?我所以要选择“佛教的女性观”为讲题,是因为女性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至为密切,女性除了和妇女本身息息相关之外,每一个男士和女性也脱离不了关系,每个男士或有妻子,或有姐妹,纵然没有妻子、姐妹,每个男士都是在母亲的襁褓中长大的,没有了母亲,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因此女性的母亲是一切生机的泉源。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之中,也有女性的比丘尼、沙弥尼、优婆夷,并且在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女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认识,因此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谈的是“佛教的女性观”。而明天我所以要讲“佛教的福寿观”,是因为增福添寿是自古以来人类共同的愿望,如何才能福寿绵长呢?我将从佛教的观点提供各位增福添寿的方法。后天我选择“佛教的政治观”为题目,主要是向各位说明历代以来佛教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并且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公务员,提出佛教的一些看法。

  提到女性,中国和西洋对于女性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见解。中国人心目中的女性狠毒如蛇蝎美人、妖媚如狐狸精、凶恶如母老虎,或者说女人是败国的祸水、坏事的晦气,总之女人是不祥之物,是祸国殃民、丧家失命的毒瘤,甚至孔夫子也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把女人和小人归为一类,但是为女人定罪的却偏偏是离不开女人、使女人为罪魁祸首的男人,这样的判定对女性是否有欠公正呢?相反的西洋把女人看做是圣洁的灵、高超的神,女人如维纳斯,是美的象征、爱的代表。女人是安琪儿,是和平的天使。究竟女人是狐狸精、母老虎、蛇蝎毒物,还是圣灵、美神、天使呢?佛教对女性又有什么持平中道的看法呢?下面我分成四点来向各位说明:

  一.女人与男人 

  宇宙一切有情众生,虽然有智愚贤劣、富贵贫贱的种种差异,但是究其性别不外为雌雄男女之别而已。而男女之间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果细加推察,女人和男人也有其各自的特性。

  一般的观念里,男人所表现的是阳刚、力劲的美,虽然男性中也不乏风流倜傥、英姿翩翩的俊男,但是女人的美貌绝色、天生丽质是男人所望尘莫及的。古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生花妙笔来描绘女人的绰约风姿而留下千古名著。就以戏剧来说,古装戏里的小生角色,本来应该是非男人莫属,但是由女人来反串小生,扮相更俊俏,举手投足更潇洒,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民间戏剧里的歌仔戏、黄梅调、平剧,乃至电视里的历史剧,小生一角往往由女性来扮演,主要是女人比男人更美貌。

  男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能够力排艰钜,勇往直前,表现勇者的气魄,但是女人的忍耐谦逊,化干戈于祥和之间,有时也是男人所不及的。男人富有创造性、冒险性,女人的随顺、圆融,有时可弥补男人的鲁莽造次,彼此相辅相成。男人比较粗犷、豪放,女人细腻、周全,是男人成功立业的助缘。男人长于理智,女人重于感情;男人偏向刚强,女人普遍温柔。男人和女人不仅在生理上有种种的差异,在性格发展上也有悬殊的不同。女人由于体格比较娇弱,生理障碍多,社会地位低微,因此容易信仰入道,对宗教的向心力比男人强烈。女人因为要担负养儿育女、相夫持家的工作,比男人容易苍老,因此容易体悟世间的无常。经上曾经记载一位妇女由于独生爱子死亡了,伤心欲绝,丧失了理智逢人便痴狂地问:‘我的孩子在那里?’‘怎么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复活?’后来遇到佛陀,佛陀告诉她如果能找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所种的吉祥草,便能救活她的孩子。这个妇人于是发狂似地挨家挨户去询问,寻找那能救活她孩子的一线生机,最后精疲力尽、沮丧绝望地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开示她:‘世间那有不死的人?吉祥草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妇女一听,终于悟到人世无常至理,放下愚痴的情爱,成为佛教的信徒。男人在外创业,女人在内理家,体会物力维艰,比较上女人比男人有布施心,懂得种植来生福报,如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位妇女毘舍佉看到出家人下雨天无法出外托钵,因此发心以汤药、粥食、衣服等八事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使他们能够不虞匮乏,安心办道。

  在过去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对于生男育女也有很大的差别,生男称为弄璋,宝贝如玉石,不仅合家欢喜,母亲也因子而显贵起来;生女则称为弄瓦,贱如粪土,全家愁云惨雾,母亲还可能遭到七出的命运,这种看法实在有很大的偏失。其实古来有不少的女子,无论能力、智能等方面,不但不让须眉,其中并且不乏超越男人的巾帼女豪,如战国时代赵太后的贤淑,唐朝武则天的掌理天下,汉朝继承父兄遗志完成史书的班昭,宋朝与夫共抵金兵的梁红玉等,都是一时的隽秀才女;它如英国的伊莉莎白女王、英宰相柴契尔夫人、以色列的总理梅尔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也都是名闻国际的佼佼之士,她们日理万机、纵横捭阖,处事的果决明快绝不逊于男人,我们不能因为是女子当权,就把她们看做第二等民族,而抹摋她们应有的荣耀与尊严,何况从佛教“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来看,女子也是应当被尊重的“唯我独尊”的众生。

  在我们的社会因为男女的差别,生活固然因此而多采多姿,但是男女的关系如果不能和谐,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是非恩怨,甚至酿成悲惨的社会问题。佛教里有一个人人向往的世界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顾名思义就是最为幸福、究竟常乐的世界,为什么称为极乐世界呢?因为极乐世界里没有经济的占有、衣食的缺乏,也没有男女的情欲、生死的畏惧。我们娑婆世界人类种族的繁衍,是靠着家庭的组织、男女的结合而生儿育女,但是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的差别,更没有男女的关系,极乐世界众生由莲华化生,是绝对清净不染污,是究竟快乐不痛苦。

  夫妻是五伦之一,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开始,在我们现今的社会,如何建立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使家家为菩提眷属,而不是冤家仇敌?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有健全的男女来往,杜绝怨女旷男的问题?我从佛法的观点提出几项对治的药方。

  首先做丈夫的男士们如何才能博得妻子的欢心与信任?我有四句话送给各位参考:

  1.吃饭要回家:最近社会流行一句话说:“爸爸回家吃晚饭”,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仅晚饭要回家里吃,平常也要尽量回家吃饭,制造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增进和乐融融的气氛。回家和妻儿吃饭,就不会涉足欢乐场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会闹风波。

  2.身边少带钱:金钱能够成就大事业,金钱也能毁灭好前程,先生身边不存很多钱,就无法打牌聚赌、金屋藏娇,一切偷鸡摸狗的坏事自然不可能发生。

  3.出门说去处: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门,就好像迷失于大海一样,不知去向行踪,朋友打一通电话来相找:

  ‘你先生在吗?’

  ‘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到那里去了!’

  如果夫妻到了这种去来互不闻问关怀的地步,表示彼此的家庭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

  4.应酬成双对:有许多的先生以事业需要交际、应酬为借口,瞒着妻子在外面胡作非为,最后家庭革命、感情绝裂。如果真的需要应酬,应该带着妻子出双入对去参加,既可培养夫妻对家庭的共识,让妻子也参与你的事业,做一个贤内助,并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纠纷。

  谈到这里,女士们也许会感到大快人心,找到了对治先生的办法。如何做人家的妻子,我也提供四点给大家作为借镜:

  1.温柔慰辛劳:先生辛辛苦苦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尝尽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受够了委屈排挤,回到家来,为人妻子的应给予温柔慰问,帮忙他从困境中走出来,协助他从沮丧中站起来,而不是一进门就数落他:‘你到那里去了?这么迟才记得回来。你看!隔壁人家陈先生为他太太买了名贵的手饰、衣料,就我嫁给你这个穷鬼,一个月赚不了几个钱,真倒霉!’让丈夫永远抬不起头来。

  有时候女人埋怨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结新欢,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到了另一个女人那里,看到的是盈盈笑眸,听到的是轻声软语,受到种种的温柔体贴;而回到家里是一张冰寒的脸孔,粗恶的谩骂,好像地狱冰窖,他自然无心回家,一心向往外面的乐园了。女人不能只用美貌来赢取男人的欢心,唯有以甜美的爱语、体贴的关怀,才能获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2.饮食有妙味:有人说要控制男人先要控制他的肠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饭,做出来的饭菜老是清一色,无法合乎他的胃口,他当然有借口在外不回。如果饮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饮食不习惯,自然就会按时知归,何况良好的饮食是维护丈夫健康的要方。

  3.家庭是乐园:现在社会推行美化人生运动,美化人生不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体、美化环境,也要美化我们的语言、心灵、家庭。客厅里打扫得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窗旁摆设一盆花,墙上悬挂一幅画,赏心悦目、淡雅素净,先生回到家来,一杯温热的茗茶,一份喜爱的书报,好比活在乐园,焉有不回家的道理?有的人不重视环境的整洁,家庭肮脏凌乱,报纸散失一地,衣服堆积满床,简直无立足之地,怎么能怪先生过门不入、逃之夭夭呢?太太们应该把自己美化起来,每日云鬓光鲜;把家庭美化起来,时时洁净整齐,使丈夫欢喜回到快乐的家园,卸下他一日的疲惫辛劳。

  4.凡事应报告:女性总喜欢保留那么一点点秘密,有几个钱,不能让先生知道,这个私房钱准备将来不备之用;做一件事,也要瞒着丈夫偷偷去进行。夫妻是一体的同林鸟,关系最为亲蜜,彼此应该互相信赖、谅解,凡事应该坦诚相告、商议,没有一丝隐瞒,家庭生活自然幸福美满。

  男人和女人是构成社会的两大元素,必须男女之间彼此敬重,互相成就对方,社会才能更和谐快乐,世界才会更可爱完美!

  二.怎样做女人 

  怎样做一个女人,佛教有一部玉耶女经曾经提到一个女子应该具足五种善事,去除五种恶事。女子应该具备那五种美德呢?

  1.负责家务:把家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安心发展事业,儿女回家有家庭的温暖,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有许多的女性出外谋职,职业妇女固然也可以增加社会的工作人口、人力资源,如果夫妻彼此配合不当,而产生钥匙儿童、问题少年的种种烦恼,不可不重视。有些女人既不出外工作分担家计,并且成天心攀外缘,不务家事,徒然形成许多的家庭纠纷,更不可不慎!

  2.忍耐委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开门七件事缺一不可;精神生活的妯娌相处,侍奉翁姑等问题,也疏忽不得;纵然是小家庭,子女的教育也是头痛的课题,这些都需要女性拿出无比的忍耐力,委屈求全,做药材里的甘草,把苦涩的生活调味起来,化冲突磨擦为平和安详。

  3.守贞重节:佛教的根本五戒中有一条不邪婬戒,意思就是除了正当的夫妻关系外,不做出踰越礼教的行为。女子应该严遵此戒,守贞重节,从一而终,不做出败坏妇德的事情,扩而大之,男人也应该谨行这条戒律,那么社会就没有不幸的婚姻悲剧了。

  4.敬事丈夫:做妻子的应该和丈夫相敬如宾,尊重丈夫的人格,让丈夫在人前很风光、很体面,受到人人的爱敬,妻子无形中也增光不少。有时看到一些强悍的妇女,在众人面前对丈夫毫不留颜面,做河东狮吼,不但丈夫脸上无光,自己也招人嗤议。

  5. 和睦亲友:一个女子不仅要敬爱丈夫、孝顺公婆,进而要敦亲睦邻,和亲朋好友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丈夫及家庭舖下成功立业的好因好缘,毕竟婚姻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事,得人者多助,女人是男人事业的贤内助。

  女性除了要具备以上美德之外,更要去除以下五种恶事:

  1.懒惰游戏:有的妇女好吃懒做,成天沈迷方城之战,或是和二三朋友竟日醉心于各种跳舞嬉游的玩乐,弃丈夫孩子的生活起居于不顾,有亏家庭主妇的职责。

  2.恶口讥讽:有人说三个女子在一起就不得安宁,我们经常可看到这种情形,女人们聚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窃议别人的隐私,制造无端的是非,更有甚者口出恶言、泼妇骂街,闹得鸡犬不宁,邻舍难安。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拿来议论别人长短,何不好好的进修,增长自己的学养道德呢?

  3.异心邪念:为人妻子应该要时时警惕自己对丈夫的敬爱不够,对家庭的关心不足,殚精竭虑,全心全力去爱护自己的家园,不可心存异念。要打消贪爱情欲,为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而献出一切。

  4.爱慕虚荣:虚荣心是人类普遍的敌人,有人贪爱物质,有人觊觎权势,有人追求情爱,有人名、利、情都能放下,却冲不破要人恭敬的关隘。有的女人看到别人比自己美貌,东施效颦,跑到美容院,把鼻子垫高了,把眼皮刻深了,结果弄巧成拙,徒然增加皮肉之痛,有的女人看到其它人家比自己富有,就怂恿丈夫铤而走险,作奸犯科,铸下悲剧。

  5.妒恨亲人:人类有一种通病,见不得别人好,譬如亲友好了,总要批评他两句,表示自己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原本和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因为嫉妒心的作祟,妯娌之间的不合,最后终于不得不分家,另起炉灶。

  过去有一个女子家境贫寒,沦为乞丐,有一天行乞到一座寺院,恰巧这一座寺院在正举行大法会,这位女子赶快掏尽口袋,找出辛辛苦苦乞讨而得来的一块铜钱,布施供斋结缘,种植将来的福田。住持大和尚知道了,赶快亲自接待,并且为她祈福。法会完了之后,这位女子继续到别的地方乞讨,迤逦走到一片树林,不知不觉就躺在树下睡着了。事有凑巧当时的国王刚刚失去了贤淑的皇后,痛不欲生,大臣们就劝国王到野地狩猎散心,国王走到这片树林,突然看到一道灿烂的光明,趋前一看,是一个衣衫褴褛,但是丽质天生、千娇百媚的女子睡卧在落叶上。国王一见钟情,就把这位供僧得福的女乞丐迎回皇宫,并且立为皇后。

  当了皇后的灰姑娘,感念诸佛菩萨的庇佑,叫人办了十车的珍玩宝物,浩浩荡荡到寺院去还愿谢恩,她一路上思考着:“想当初我只布施了一块铜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出来招待我,今天我准备了这么贵重的礼品,全寺的出家人不知要如何重视与感谢?”

  到了寺院,祈福法会如仪地进行,却始终看不见住持方丈的影子,皇后终于忍不住责问当家师父,当家师父开示她说:

  ‘皇后!当初你虽然布施一块铜钱,然而那是你的全部所有,并且你以诚恳恭敬的心来供养三宝,物品虽薄,功德无量,因此大和尚要亲自为你祝祷;而今天你带了众多的财宝来布施,但是这些只是你所有的九牛一毛,况且你心存虚荣骄慢,着相供养,功德自然有限了,因此大和尚认为派知客师父为你消灾就可以了。’

  爱慕虚荣一恶就足以偷窃我们的功德,何况五恶齐身,将如何危害我们的慧命,是可想而知的事。以上五恶去之唯恐不及,五善行之唯恐不快,如此必能远离罪恶深渊,日趋善道。

  如何做一个女人?同样在玉耶女经中曾经提到要做五种的女人:

  1.母妇:一个妻子对待丈夫要像慈母照顾子女一样,给他温暖慰藉,给他慈爱鼓励,使丈夫在外遭遇困难委屈,回到家里有倾诉的对象;丈夫在外面受到迫害打系,有疗养创伤的场所。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是无私不求酬报的,妻子对丈夫也要有这种只求成就对方,不求回报的胸臆。

  2.臣妇:妻子对待丈夫要像臣子侍奉君王一样,竭尽所能辅佐他,贡献智能协助他,使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丈夫有偏失要像忠臣为国一样直言劝谏他,不能让丈夫蔽于谗媚奉承。

  3.妹妇:为人妻子要尊敬丈夫如兄长,彼此友爱,互相提携,情同手足,亲如一体。

  4.婢妇:有时太太们会对先生抱怨说:我就像你家的下女,做不完的家务事,领的是天下最廉价的工资。太太们不要埋怨,这是自己份内应做的事,直下承当就以家里的婢女、管家的身份来服侍丈夫,让他得到全天下最好的服务。

  5.夫妇:夫妻本是同命之鸟,关系最为亲蜜,彼此要互相帮助、鼓励,同甘共苦,永不异心。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伟大的妻子、伟大的母亲,例如孟子的母亲关心子女的教育前程,三次迁徙居所;岳飞的母亲教子移孝作忠,刺背砥砺;黔娄的妻子主张“斜而有余,不若正而不足。”坚持丈夫的矢志,名留千古;乐羊子的妻子断机劝夫,努力向学。这些都是女人中的模范,给世间凭添了许多的光彩,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也很容易看到伟大的女性光辉。

  有一次高速公路发生连环大车祸,几十部车子相撞成一堆,死伤枕藉。有一辆轿车被压在大货车的下面,车子被撞得稀烂,车上的全家无一幸免,救护人员费力地扒开毁坏的车子,突然看到受到重伤奄奄一息的母亲,襁褓中怀抱着一个天真可爱、丝毫没有受伤的小婴孩,看到救护人员,她把怀中的孩子移动一下,鼓起细若游丝的气息说:‘拜托你们了!’就安然断气了。原来这位母亲为了救她的孩子,自己以身体来挡护,并且一直等待忍耐,支持到孩子安全才咽下最后一口气。世上至真至诚的爱莫过于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了,佛经上说:佛陀视一切众生如唯一的佛子罗睺罗,佛陀爱一切的众生如病重的孩子。如果世间上的人人都能发挥母亲爱子女、佛陀爱众生的至爱,这人间那里还有暴戾不幸的事呢?

  三.妇女与佛教 

  在佛教里面修行有成、利人淑世、勤修功德,甚至开悟证果的女性也不在少数,在佛教里女性是受人尊敬的,佛教的兴扬,女性占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法华会上的龙女,以八岁的稚龄而成为智能第一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并且当下成就佛道。大宝积经中的妙慧童女,也以八岁的童髫,向佛陀提出震惊全座如何断惑开悟的问题,启发小根小器的二乘对大乘的信心。维摩诘经中的天女,深契无所得空的微意,当场将舍利弗变成女身,折服了声闻弟子中智能无双的舍利弗对女性的轻慢心,告诉佛弟子们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而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别,提高了女性在佛教的地位,为大乘佛法开拓了新内涵。一乘佛法的华严经描写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其中女性的善知识就占了几位之多,如休舍优婆夷、自在优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师子嚬呻比丘尼、婆须蜜多女、夜天女神等等,都是对佛法有独到体证的大善知识,趋导善财童子进入法界之境。

  女性除富有慈悲心,知道布施结缘,广求多福之外,女性中智能洋溢、善于说法、导人入信的龙象也不在少数。如胜鬘夫人发十大愿心,说大乘佛法,作狮子吼,阐扬如来藏思想;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不但自己舍弃王宫的荣华富贵,并且度子出家,教育儿子成为佛门的龙象,对经典的翻译留下无与伦比的贡献,耆婆对儿子这种不占有的无私大爱,实为天下父母应如何爱护子女的楷模。末利夫人虔信三宝,严守净戒,有一天听说丈夫波斯匿王因为细故要杀掉御厨,当时正在实践八关斋戒的末利王后,突然向王要求喝酒作乐,并且指定要这名御厨亲自烹煮一些下酒菜,国王非常纳闷,问末利夫人说:

  ‘你平常就滴酒不沾,且现在又是你持守八关斋戒的日子,为什么甘冒犯戒,动念饮酒呢?’

  ‘我听说这名御厨触怒了大王,犯了杀身之罪,今天不请他煮一些美味可口的酒菜来品尝,从今以后我再也吃不到天下第一的佳肴了!’王后平静的回答。

  波斯匿王听了非常惭愧,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差一点害了一名优秀的臣僚,因此下令赦免了御厨的罪,更加的重用他。末利王后以她的方便智能感化了暴怒的国王,慈悲地救了御厨的生命,是一位母仪天下悲智双运的伟大女性。

  佛陀的姨母大爱道夫人抚养幼年的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佛陀成道后,她身先表率带领五百位释迦种族的女子出家,并且纾尊降贵,接受八敬法的要求,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释姓”的精神,做了最具体的脚注,比丘尼教团的得以成立,大爱道是功不可没的第一人。韦提希王后和频婆娑罗王夫妇是佛教的虔诚信徒,是原始佛教僧团能够蓬勃发展的伟大护法,后来他们的儿子阿阇世王听信提婆达多谗言,将国王夫妇囚禁在牢窖里,准备害死夫妇二人,韦提希慨歎娑婆世界的好斗多苦,萌发厌离之心,求生他方清净国土,佛陀于是为他们说观无量寿经,娑婆世界首次听到西方极乐净土的殊胜法门。没有大爱道的发心出家,就没有比丘尼教团的成立;没有韦提希的请法,净土思想将无法宣扬于娑婆,有了这些卓越的女性,或者为众生请转*轮,或者自伸广长之舌,宣说妙谛;或以慧光破除诸闇;或持悲心济拔沈溺,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增添无比的光彩。

  有唐一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推动唐代佛教摇篮的隋朝对佛教采取护持的政策,使佛教经过长期战乱,得到养息的机会,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到了唐代终于大放异彩,睥睨古今。而感化隋文帝信奉佛法、护持佛教的是觉先比丘尼、隋文帝尊奉她为师父,大力复兴佛教,成就许多的伟大建树。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晚年性情暴烈,杀害大臣,株连无辜,幸好当时有一位虔诚信佛的马皇后经常劝诱他少开杀戒,免了不少冤狱。哈同夫人姬觉弥居士发心盖了一栋房子让出家人挂单,并且斥资助印大藏经,创建华严大学,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宣扬。香港林楞真居士对佛教有诸多的贡献,笃信净土法门,功行深厚。有一天忽然邀约朋友说:

  ‘明天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请各位来帮我念佛!’

  第二天大家如期前往,看到林居士好端端地正在用早斋,神闲气定,毫无示寂往生的迹象。早斋用毕,林居士劝请大家念佛,然后就在众人虔敬的念佛声中,安然地往生了。吕碧城居士发心远至欧美宣扬佛教,把菩提种子播洒于西方,并且倡导素食,种植慈悲善根。张清扬居士护持佛教、恭敬三宝不遗余力,抢救僧伽于囹圄之中,大作狮子吼于混沌乱世,可以说是台湾佛教开拓初期的护法长城。新加坡的毕俊辉居士,为慈航法师的弟子,曾当选为世界佛教友谊会新加坡分会的主席,担任菩提学校的校长,为培植新加坡的菩提幼苗,功不可没;叶曼女士在最近召开的世界佛教友谊会,以卓越的表现,赢得各国代表的赞赏,当选了该会的副主席,为佛教、国家都做到了极为成功的国际联谊。

  妇女对于佛教功德巍巍,难以言喻,二千多年来佛教的兴扬与发展,妇女扮演了推舟掌舵的重要角色,妇女对佛教的钜大贡献,我仅约略提出四点:

  1.妇女的布施护法:由于妇女们的布施净财,一栋栋庄严巍峨的殿宇寺院兴建起来了;由于妇女们的护持道场,一次次殊胜圆满的法会活动举办成功了,如果没有妇女的发心乐施,台湾的佛教那有今日兴盛的情况?我们能够安心在寺院道场拜佛学法,应该感谢幕后功臣的佛教妇女为我们所做的种种功德。

  2.妇女的奉侍服务:走到那个寺庙,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妇女在那里服务工作,她们或者到厨房拣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扫地、擦窗、抬物,在家里她们是女主人、少奶奶,雇有管家、工人来侍奉,但是了寺庙,她们系上围裙,竞相服务,不怕油腻、肮脏、劳累,在服务奉献中她们长养了菩提,增益了福慧,也使佛教活动了起来,昌隆了起来。

  3.妇女的度人信佛:妇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较肯主动招呼他人,妇女不仅自己信仰了佛教,并且积极的接引初机者入信,为佛教接引了许多新的有缘人,譬如今天在座的各位,我相信有许多是由佛教的女居士们接引而来参加讲座的吧!妇女这种播种引渡的热忱,使佛教增加了许多的信徒,也使许多的大众亲近了佛法,使许多的个人改变了人生,社会得到了净化。

  4.妇女的社会福祉:妇女富悲愍心,看到社会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襄助,出钱出力,救灾救难,为人间增添温馨,给社会带来福祉。譬如有些妇女利用闲暇,组队到育幼院为院童洗涤衣服,洗手作羹汤;到养老院为老人清扫环境,作护理医疗等等,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几年来接受有功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表扬的佛教妇女日益增多,充分显示妇女在福利社会的伟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四.希望妇女者 

  这个人间缺少不了妇女,没有了妇女,人间是充满缺陷的一半世界;佛教更需要妇女,没有妇女的参与,佛教将无法迈步前进。妇女和人间、佛教关系既然如此密切,妇女本身又应当如何自我期许,为家庭、社会、佛教提供一份力量呢?我提出四点对妇女的希望:

  (一)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

  女性的让人喜欢亲近不只是因为容貌美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的心。譬如观世音菩萨经常变现为女性的样子,我们口中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甚至身上佩戴菩萨圣像,心里忆念菩萨圣容,并且把菩萨安置在家中最好的地方。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如此受到世人崇奉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女性大慈大悲的表征,人间需要菩萨的慈悲来美化,使我们的社会更温馨、更祥和。

  过去有一位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两人感情亲蜜,最后论及婚嫁,女方为了试探男方的诚意,要求以男方母亲的心作为聘礼,才答应嫁给他。这位青年在爱情、亲情的一番交战之下,最后选择了爱情。趁母亲熟睡的时候,以刀剥取了母亲的心。黑夜中青年双手颤抖地捧着母亲血红、温热的心,慌乱里跌倒在地上,母亲的心滚落在尘埃,对着一脸惊恐的孩子说:

  ‘乖孩子!你跌疼了没有?’

  我们的社会需要母亲这种无怨无尤、至爱无悔的慈悲来净化、转化。妇女们要本着自己天性所长,人人做白衣天使,把健康带给有病的众生;人人为慈悲小姐,为私心私利的人群服务;人人当观世音菩萨,让社会的大众都能秉持自他互易、怨亲平等、人我一体的观念,让我们的社会能够达到“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和乐无争的境界!

  (二)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

  女性自来善于忍耐,一位女子终生为儿女辛劳,推乾就湿、乳哺餵育,从不嫌弃孩子,对孩子的耐心实在是男人所无法匹俦的。譬如孩子哭了,爸爸只要抱个三分钟就求饶母亲抱,而母亲抱了一辈子也不嫌烦。日常的家务工作,女性一天到晚忙着煮饭、洗衣、拖地等等,晚上还要痴等丈夫回来用餐,甚至枯守至深夜还不见人归来,一天天、一年年地等下去,把壁上的日历变成了两鬓的霜白。换个情形如果由男人来守候,不出三天家庭一定闹风波。女人这种操劳家务要忍耐,生儿育女要忍耐,帮助丈夫发展事业要忍耐,孝敬公婆要忍耐,女人一生不知要忍耐多少?

  世上勇敢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忍耐的力量很难养成,譬如盛怒的时候,把拳头打出去轻而易举,握住拳头忍抑退让何其艰难;伤心的时候,热泪滚滚容易,能够噙住眼泪,化悲愤为力量,需要何等的工夫!女人的忍耐美德就是天下最大的力量。我们今日的社会充满暴戾之气,杀盗婬妄的案件层出不穷,社会的治安坏到了极点,社会需要以女性的忍耐来化导、匡正,才能转暴戾为祥和,化争斗为谦恭,我举一件实例来说明女人忍耐力量的伟大。

  过去有一个屠夫,生性暴烈,甚至对自己的老母亲也大声喝斥、动辄拳脚。有一天他听说普陀山有一尊活观音非常灵验,决定发心去朝拜。这位屠夫到了普陀山,到处找不到活观音,就请教住持老和尚:

  ‘活观音在那里?’

  ‘活观音已经到你家里去了!’老和尚回答说。

  ‘活观音长得什么样子呢?’

  ‘啊!衣服反过来穿,鞋子倒过来踏的,就是活观音,你赶快回去,一定可以看到菩萨。’

  屠夫一听,日夜兼程急急忙忙赶回家里,到家已是夜半人睡的时候,急促的粗鲁叫门:

  ‘快来开门哪里!我回来看活观音!’

  睡梦中的老母亲忽然听到儿子的吼叫声,惊悸地从床上爬下来,深恐开迟了,要挨儿子的打骂,慌忙黑暗中,衣服穿反了,倒拖着一双鞋子,匆匆忙忙来开门。儿子一看一个反穿衣,倒踏鞋的妇人,倒头就拜:

  ‘您就是活观音!您就是活观音!’

  这位老母亲于是把握机缘,教诲他:“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的道理,这位老母亲以她无比持久的忍耐,把顽劣的浪子感化成孝顺有礼的青年,在忍耐之前无艰不摧,无难不解。

  (三)以灵慧增加人间彩色

  女性的灵巧慧性,兰心蕙质,为人间添了多少美丽的色彩。譬如丈夫出门工作,太太把丈夫打点得清清爽爽的,儿女上学读书,母亲把孩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天家居把家庭环境整理得乾干净净的,从家中一幅画的摆设,一盆花的插放,都可以显出女性的灵思巧慧。职业妇女在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家庭主妇参与社会各种善事义举,也为社会带来多少的福份!佛教的妇女应该发挥智能或者从事施诊、育幼、养老的慈善工作;或者执教杏坛,作育英才;或者着书立说,从事文化扎根事业,以丰富社会,照耀人间!

  (四)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

  佛教妇女要发挥和平随顺的性情,在家中和善亲人,在族里敦亲睦邻,在社会谦恭随缘,甚至做一个世界和平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为了唐朝和西藏两国的关系,嫁到了西藏,把佛教也带到了西藏,为西藏佛教的渊流播下了重要的种子,并且把唐朝的文化传扬于异域。今日的佛教妇女接受各种的专业训练,可以透过各种的途径,为佛教做一名和平的使者。

  我们人人都有一位女性的母亲,在座的大家也许有人拥有女性的妻子、女性的姐妹、女性的女儿,我也有母亲,我也有姐姐,女性和我们的生命是无法割离的,尤其女性对佛教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今天我在这里讲说佛教的女性观,最主要是为我们的母亲,为我们的姐妹,为世间所有的一切妇女祝福!明天我要讲的是“佛教的福寿观”,为大家添福添寿,我们明天再见!
 
钱文忠:不识祖宗 是文化孤儿
2014-02-12羊城晚报-金羊网

过年逐步抽离了文化的实质,只剩下一种“吃”文化,这是一种退化,“我最烦‘过年吃饺子’这句话,这有什么好多讲的?”

640

【编者按】12月21日,由腾讯书院和央视百家讲坛联合主办的“百家姓——全球华人姓氏寻根”活动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学者钱文忠做客现场,讲述姓氏文化,他强调《百家姓》是联结中华民族血脉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亟待需要被重视的传统文化典型代表。

“国学热”太热会把国学烧死

去年春节,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了他的《百家姓》,“这是《百家讲坛》计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计划的一部分。”钱文忠坦言,他最初选择讲《玄奘西游记》是想叩开民族信仰的大门,“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个人凭借信仰能做多少事情。”随后钱文忠又开讲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开辟了“蒙学”系列,而在钱文忠看来,这些古代小孩子都会背诵的经典,到现在连知识分子都不清楚了,“我们好像很熟悉《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再往下背呢?还有《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往下呢?”在不断质问别人的同时,他也不断反省,“其实我讲《弟子规》、《三字经》的时候都犯过错误,我们对传统文化都是貌似熟悉,实则陌生!”

“在座有谁知道自己曾祖的名字?高祖的呢?”钱文忠突然抛出的问题让现场听众无言以对,“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母亲的名字?”在场听众全部举手,“母亲的名字只有你的外公、外婆和父亲才能知道。子女是要等母亲百年以后,给她写碑传时才知。”钱文忠情绪激动地表达他的忧虑,“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知道的瞎知道。我们的文化传承,并不像我们自以为那样的安全。”

“在传统文化上,我们都应该有一种飘零的感觉,我们其实都是游子。”说起这种家族传统的衰落,钱文忠感叹,“如果父母不在了,我们会可怜一个孤儿,而事实上,不知道老祖宗的我们,都是精神和文化上的孤儿。”

钱文忠将这种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独生子女制度,“独生子女政策把中国文化主要的体现形式和中国文化存在、延续、发展、变异、壮大的最重要的土壤——‘大家族’给毁灭了。”他指出,现在的孩子都是“叔叔、阿姨”乱叫,这本身就是对“大家族”文化的一种打击,“比自己父亲年长的必须叫伯伯,比自己父亲小的才叫叔叔。阿姨那边也分姨妈、舅妈、表舅妈。”基于此,钱文忠表示他还是愿意做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他并不愿意看到所谓“国学”,而是更愿意看到国学维持一个正常的温度,让国学真正深入人心,“太热会把国学烧死。”

“中国的姓氏面临着巨大危机”

谈到讲《百家姓》的心得,钱文忠毫不讳言,“中国的姓氏,其实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他系统分析了中国姓氏寻根面临的三大危险。

首先是历史上改姓、换姓、合并姓、分流姓,而这些原本都有很清楚的记载,“过去修家谱是60年或30年一修,中国绝大部分姓氏家谱在晚清修过一次,而30年后赶上了九·一八事变,60年后又赶上了‘文革’”,因此这两次机会被很多家族错过。

其次是1949年以来的户籍登记以及繁简字转变,当时很多户籍登记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口音误读误听等原因,很多姓都被改了,“那时搞乱了很多姓。比如‘傅’和‘付’,‘阎’和‘闫’,‘於’和‘于’,‘萧’和‘肖’,本来是没有关系的两个姓,大多数前者被登记为后者,以为后者是同一个姓氏的简写。”

第三个危险来自于一种社会风潮,“现在有好多孩子跟妈姓,不跟爸姓,还出现了好多复姓,就是把爹妈的姓合起来变成一个姓。”

在钱文忠看来,这些因素导致姓氏开始紊乱,而姓氏的紊乱造成记忆的混乱。记忆的混乱背后又是传统的丧失,传统丧失后终究会造成传统文化的衰落。“如果我们每个人连自己的家族的故事都不清楚,还怎么能够指望整个民族能够记住自己民族的历史呢?”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本民族的姓氏都非常看重。钱文忠举例,“如果中国人加入日本籍,人家会要求你改姓,目的就是归化你。”他介绍,自己家族的成员就有因为加入日本国籍而改姓的,“他把自己的姓后面加上一个山,姓钱山,意思是纪念唐山。”而实际上日本本来没有这个姓,他们要求中国人改姓,是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中国的母体,以及在中国的家族记忆切断。

过年只剩下“吃”是一种退化

钱文忠认为,家族文化在节日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即将到来的春节。他提议今年过年,晚辈除了要回家与长辈吃团圆饭、送长辈礼物礼金外,还要增加一项新内容,就是听长辈讲关于自己家族的姓氏故事,“这应该成为新年文化的新内容。”钱文忠介绍,中国传统年俗非常丰富,“过年要挂祖辈的画像,儿孙磕头上供。家中长辈给孩子介绍这是几世祖,有哪些功德,有哪些美名,留下哪些教训,过完年再把这个画像好好地收藏起来。”而现在,过年逐步抽离了文化的实质,只剩下一种“吃”文化,这是一种退化,“我最烦‘过年吃饺子’这句话,这有什么好多讲的?”

让钱文忠更加不理解的是今年除夕不放假的安排,“还有比除夕更重要的节日吗?”在钱文忠看来,除夕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假日,而是一个重大节日,所以“大家不能把节日当假日过”,要认认真真去对待,从这一点上来说,“除夕不放假,是对传统的淡漠!”

(文章来源于羊城晚报-金羊网,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最后编辑:
111141_11_f.jpg

   《玄奘西游记》系百家讲坛邀请首位上海青年学者担纲讲授的长度为36讲的节目,所讲的内容,正是普通百姓早已熟知的《西游记》故事的历史原型,但这个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他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场景有何异同等问题,《玄奘西游记》都能为读者一一讲解。
  《玄奘西游记》自今年3月在央视十套起播后即反响良好,开播不久便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播出至24集后,更是连创百家讲坛收视新高。此次成书,在保留该电视节目整体内容的基础上,还根据钱文忠先生的演讲提纲稿增添未有机会展现在电视节目中的精彩内容,使得全书内容更为全面与准确,同时文字上也进行了润色。
 
外来文化撑不起大国复兴
摩 罗





在工业化、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俄都是后发国家。如何学习西方世界的工业化经验,如何应对强势国家对本国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面压力,这些问题都是激发民族想象力、创造力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极其容易引起思想文化的混乱和社会观念的分化,甚至会导致社会崩溃和国家瓦解。在这些方面,中俄都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经验和教训。相比较而言,中国是更加后发的国家,所以俄罗斯的经验教训,最值得中国借鉴。

纵观两百年来的发展,中俄最根本的共同经验在于,大规模引进外国思想来促进社会变革,只能是阶段性的;在更加纵深的历史发展中,必须以本土文化作为主体文化和主流文化,以保证民族价值观、民族性格、民族自信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和社会动荡。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欧启蒙运动的强大冲击,到了20世纪初,俄国出现东正教神学思想的极度繁荣,这是回归本土文化的重要运动。在上世纪40年代的卫国战争中,苏联领导人高喊着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的名字作为战争动员令。20世纪后期,苏联过度接受西方价值观和说教,导致国家解体和社会崩溃,今天的俄罗斯,正在恢复本土文化的主流地位,以固有的民族文化医治创伤。

与此相类似,中国在备受殖民掠夺的过程中,曾一度形成对西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崇拜、对西方发展模式某种程度的迷信。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文理想相融合,建构了另一种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摆脱了崇拜和迷信。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在引进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和思想文化观念方面,一度想法偏于单纯,造成中国思想界空前混乱,进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危机。现在,决策者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问题,强调本土文明和本土经验的价值。民间社会出现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各个高校的国学培训班拔地而起。这些因素都在为重建社会共识提供文化基础。

今天的中俄都自觉以本土文化和历史传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并以此凝聚社会共识。有了这种正确的文化思路,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前程远大的民族。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圣彼得堡中俄文化论坛发言摘要)
 
创造一个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摩 罗


创造一个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幸福并不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之上



时评家童大焕在《中国式汽车社会来得太猛了》说:“任何人、任何政府都不要去试图满足‘1万人拥有6000辆汽车的饱和水平’,那绝对是全人类的灾难。圣雄甘地曾说过,如果中国和印度立志学习西方的消费文化,两国人民将像蝗虫般迅速将世界掠夺一空。那样的时代,即使汽车不拥堵,汽车尾气也早已把城市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西方已经在反思‘汽车社会’,并且把自行车重新当成新时尚,难道我们还要走入这个死胡同吗?”



马上引来网友的反对。一位网友跟贴说:“可笑,为什么欧美日韩等国家的人们可以那样消费,中印国家的就不行呢,他们高级吗?”另一位网友跟贴说:“我也觉得楼主的想法不对。从理智上来说确实中国和印度不能象欧美人那样生活,地球负担不起,但应该是全地球人一起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发展方式,在没找到这个方式之前,没有任何的理由说,中国或者印度不能怎样怎样。”



两位网友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童大焕错了。童大焕是借甘地的言论提倡一种低消费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模式,这实际上就是对时下欧美模式的批评和否定,只是没有正面阐述。



两位网友正面提出欧美高消费生活模式的合法性问题,很值得我们重视。欧美一些大国是在殖民时期通过对全世界财富和资源的军事掠夺而实现了自身财富的堆砌性增长,时至今日,军事掠夺的规模大大缩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美国就是当今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军事掠夺者。但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之中,主要的掠夺方式已经有了改变,改为富国对穷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模式。当年英国用洋枪洋炮逼着中国购买他们的鸦片是一种野蛮的掠夺,今天我们自觉地把西方现代化模式作为主流模式,并热衷于购买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和享乐性产品,这是另一种隐性的被掠夺。欧美世界对于国际穷人的掠夺总是这么成功。



中国和印度不可能再重复一遍欧美国家以强掠弱、以富掠穷的发展模式,我们只能提出另一种发展模式作为我们的战略思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破除以西方文化为惟一主流文化的观念,尽早在思想上建立现代化模式多元化的观念,走一条低消费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之路。



我们的未来幸福并不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之上,而是建立在地球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之上。我们必须创造一个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这个模式对于生产、消费、财产、资源、环境、和平、幸福都有区别于西方世界的独特理解。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方模式,我们必须一面批评,一面用自己的模式给他们以启示。



甘地的告诫意义深远,如果我们跟着欧美人的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只能是全人类的大灾难。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中国和印度一直在步西方的后尘,所谓东方化模式渺无踪影。我们东方人似乎不愿意接受甘地的告诫,欧美人更是听不懂来自东方的圣者之声。
 
彭林教授讲礼乐人生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礼

[摘要]钱穆、梁启超乃至曾国藩、顾炎武、欧阳修、司马光都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礼”字。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礼

主讲人:著名礼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先生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

彭林:各位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做客腾讯网,所以一进来到处看到都特别新鲜。首先非常感谢诸位抽出宝贵的时间坐在这里,跟我就“礼乐人生”这样一个话题来做交流。

这个“礼乐人生”是我的第一本讲演集的书名,当时中华书局出的。这四个字是从钱先生的一篇讲话——他的题目那里直接就借过来的。所以,我一开头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先生论“礼”。

我有一种感觉,咱们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弘扬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最值得来弘扬的?这看法很乱,我常常用一个词叫气场很乱。那么一种像张艺谋,08年奥运之前他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随便舀一勺都是精华。我不同意这看法,哪有这种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一分为二的,不能随便一勺都是精华,那还了得?就是说这个民族几千年从来没有错误没有瑕疵,这个怎么可能?把什么东西都说成是精华,这不对的。

我研究礼是由于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原因,就是1986年我考上博士,这博士论文做什么?那么这个题目有两种,一种是自选,一种是老师指定。当时我导师就指定我,你把《周礼》做做。大家知道儒家经典《十三经》里边有一部叫《周礼》。老师亲自点的,师命难违,我就开始花了三年的时间来研究《周礼》。研究的结果,觉得这本书就像孙诒让讲的“体大思精,宏纤毕贯”,结构非常宏大,思虑非常地精深,有宏观的,有那种纤小的。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极大的兴趣。

那么博士论文做完了,其实说老实话,我当时对于礼的认识,应该说现在回过头去看还是比较肤浅。这个礼对于我们人生、对于我们社会,它这个意义究竟何在?那么后来毕业以后,我就开始做《仪礼》,每天就读一卷,每天读一卷,给自己规定一个进度。读完一遍之后,觉得还不行,这书太难读了,再读一遍,再加标点,后来一个出版社要——那个时候《仪礼》读的人很少——说你能不能做个翻译。那个时候也就看作,这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去做。

那么再到后来郭店楚简出来了,这时候开始读《礼记》,郭店楚简和《礼记》的关系非常密切。于是乎我这一二十年做的经典主要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但这个时候还是主要的精力放在哪?这书读不懂,这书太难读,所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搞清楚,这个书说什么,这是一件相当相当废力气的事情。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我们这个学术环境越来越宽松,许多我们以前不了解的这些海外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就开始大量地在内地被重版。这个中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钱穆先生。

钱穆先生在我们近代史学界的地位,如果是把史学界比作群山,那么他就是里边的泰山;如果把林林总总的学者比作是星星,那么他是里边的北斗,叫“泰斗”。那么他跟梁先生——梁启超先生写过一个《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那么钱先生在他之后又写了一本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很显然他不满意梁先生的书。以前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梁先生这本书在大家心目当中地位是非常高非常高。那么到后来我们读了钱先生的书之后才发现,这两个书它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那么由这个地方就引起兴趣,再去读钱先生的其他书,后来才发现,钱先生的史学的修养我们望尘莫及。所以以前有一个学者叫章学诚,说我们一个史学家有四个最重要的要求,叫做才、学、识、德,道德的德。那么这个里面除了史才、史学、史德之外,我老师就讲最重要的是史识——眼光,读大家都读的书要说出大家都说不出来的话,那么钱先生他的著作几乎随处可见这种东西。那么其中我特别注意他对这个“礼”怎么评价,后来读完以后非常兴奋,我觉得礼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没有一个人说得比他深刻,比他清楚。

去年我到台湾去做客座,台湾的中正大学特地安排了一场叫做“礼学工作坊”,就把台湾一些做礼学的同行全部请来了,开了整整一天的会,让我做第一场讲演。我报告的题目就是钱宾四——我不应该叫他钱穆的,这直呼其名是很失礼,应该称他的字——《钱宾四先生论礼的三篇文章》。

这个里面,我提到这样三篇文章。第一篇就是1948年到1949年之际,中国大陆正在发生一个重大的政治转折。那么中国向何处去,不同的党派、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学派,都在试图要给中国指一条路。那么钱先生当时身体不好,他回到家乡太湖之滨休息,一边休息一边思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较一些最重要的点,他开始写文章。那么他一共写了三十篇,这三十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为一本书,叫做《湖上闲思录》,这本书现在很容易得到。那么里面就有一篇叫做《礼与法》。因为梁任公,就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国是重礼治,西方是重法治,也就是说他把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比,比到最后更拿出一个核心词:西方是法,中国是礼。

那么钱先生非常赞同梁先生的这个看法,其实不光是梁先生,我们再往前曾国藩、顾炎武、欧阳修、司马光都是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个字,是“礼”字。钱先生说梁先生的这个以中国的礼字与西方的法字相对,他说“此可谓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就是他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个礼,说到根上了,西方是重法,我们是重礼,说到根上了。那么礼跟法两个东西哪个好呢?我建议大家回去以后去找找《湖上闲思录》里面的《礼与法》,他那个两个东西评下来他的看法几乎都是礼好,这法不是最好的,礼才是一种更高明的治国的理念。

那么这个读完以后,我觉得耳目一新。许许多多做礼的人一遇到做法的人就怂了,不敢坚持,钱先生那个年代是全盘西化非常厉害的。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他在北大的时候,北大西化很厉害。他穿一身中装,胡适看到他,挖苦他:“哎呦!你穿这么一身,你代表中国文化?”那么他正色回答:“是的!”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里面,敢这么说的人不多的。而且他敢于正面的把两个东西进行比较,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细说。这是他的第一篇,叫《礼与法》。(主讲人:著名礼学家 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二:完美人生最高境界是礼乐

第二篇是他49年没有到台湾去,我听他的一位学生也是我的老师说,当时地下党做他工作,叫他不要去台湾,他不去,他表态不去。没想到49年毛主席老人家发表新年文告《将革命进行到底》,里面点了三个人——胡适、傅斯年、钱穆之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乖乖他一听吓坏了,那很显然这个地方他不能再呆下去,胡适、傅斯年都走了,都跑台湾去了。他后来没有办法,就跑到香港办新亚书院,那么后来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部分。他办新亚书院的时候没有钱,主要靠社会各界的资助。那么有一年他们有一个图书馆第二期工程落成了,钱先生有一个讲话。紧接着他为《新亚双周刊》写了一篇东西叫《礼乐人生》,这篇文章在《新亚遗铎》上面,钱先生在新亚书院的所有的讲话、起草的文件这一大本,大家可以在这个上面找到。

107320741.jpg


孔子

那么在这个里面,读完他一段东西,我觉得眼睛一亮,醍醐灌顶。因为《论语》里面有段话我们都读过,但是没有把里面的味道读出来,好像懂了,其实没懂,这段话是什么呢,可能在座好多朋友都是耳熟能详甚至能背。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向孔子请教成人,子路问成人,这个成人不是说怎么样成年,这个成人是怎么样成就一个完美的人。所以朱熹的解释这个成人就好比说全人,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全人?这个孔子的学生活着都追求人生的完美,人格的高尚,他不像我们现在很多人活着也不知道干什么,成天要锻炼,吃营养品、保健品,要旅游,要活得身体要健康活得要长,但是每天的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打麻将,打扑克牌,提笼架鸟……我们不太考虑人生道路人生目标:我要追求什么?这个目标达到没有?我是在蹉跎人生在消费人生,我还是在利用人生,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你看孔子的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大概我们现在很少有学生会这样问,不管你是博士生还是什么,我们都问能挣多少钱,能过什么样的好生活。人家就问怎么样成为完人,结果孔子说了一段话,“子曰:‘若’”,如果有“臧武仲之知”,臧武仲是鲁国的一个大夫,他一连说了几个人都是鲁国一些很有名的人士。这个人大概是很聪明,所以他说“若臧武仲之知”,你有他的智慧。“公绰”——以前我们有个民主党派(人士)叫叶公绰,很有意思,我想他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公绰之不欲”,欲望的欲,这个人他没有贪欲,那么这个人就很廉洁,金山银山放在他面前,他不会起心动念,他没有欲望,所以这个人他很廉洁。“卞庄子之勇”,那个人很勇敢,再加上“冉求”——孔子的学生——“之艺”——才艺。好家伙!既有臧武仲的智慧,有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这四个有一点都不得了。那么在孔子看来这四个东西加在一起还不是完人,还要怎么样?“文之以礼乐”,文化的“文”,以前跟花纹的“纹”是通的,身上还要有礼和乐,那么他说这样呢“亦可以为成人矣”,那么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既勇敢又智慧又廉洁又有才艺,而且你还被礼乐所浸透,你就是成为一个很完美的人。

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读完以后很惭愧,我们现在读书太快,我是因为看了钱先生的东西我才回过来再读。其实朱熹把这段话解释得非常好,我们读《四书集注》里面的《论语集注》,朱熹就讲了他这段话“言四子之长”,就是臧武仲、卞庄子那四个人的长处,那么你的“知”,你的智慧、你的聪明“足以穷理”,你能把这种道理你想得很透彻,你能穷尽它,这不得了。我们现在读书都经常是读不下去了,不明白了,可是你有他这种智慧,你“廉足以养心”。孟子讲了“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个人就无欲,他没有这种超过自己正常生理需要的过分的欲望。“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我们经常一个人就是心力不足,一个事情我们坚持了三天,到第四天我们就走不下去了,一遇到困难我们走不下去了。这个力这个勇不是说去打架,一种精神上的那种勇猛,不管什么艰难困苦,能够勇往直前,那么这样你能够力行。“艺足以泛应”,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你有足够的技能去应对。现在你好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这社会上你能干什么?一把扫把倒在地上你都不愿意扶,你还解决社会问题?这不行。好,他说这个有了以后要“节之以礼”,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后面还要说到,好多地方不能率性由情的,要有节,节制。我们到后面讲到,我们一个人如果说身体里面的阴阳二气不和,阳盛阴衰或者阴盛阳衰,要得毛病的。然后你特别鲁莽,你特别冲动,或者反过来你特别懦弱,这都不行的。所以要节之以礼,我们后面讲到这个礼就是“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朱熹注《中庸》的时候用了这样两句话,懂得喜怒哀乐要有节制。

马加爵为什么出问题了?他不是没有理由,一个宿舍的四个人老是寒碜他,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当然要愤怒,可是这个愤怒要节制,对不对?你不能一愤怒自己就弄不住了,像范进中举一高兴就疯了,这个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泰森一愤怒,把人家耳朵给咬了。那马加爵他就是“激情犯罪”。现在我们生活里好多是激情犯罪,在汽车上不小心被人家踩了一脚就破口大骂,你一骂那个人很生气就骂你,骂过来骂过去,最后拔刀子出来把人杀了。这都是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理性,所以要以礼来节制自己。我们到后面还要讲。“和之以乐”,后面讲这个乐它是和谐你的心的,我们到后面再讲。那么这样一来,“德成于内,而又见乎外”,由内到发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你都被一种文化所化,那么这样你的这个心“中正和乐”,达到一种极好的境界,“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你无论什么情况下,你始终拿捏到最好的那个境界。你不会里面夹杂着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不会过也不会不及,那么这样“其为人也亦成矣”,你真正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人。我们人老说追求完美,不要老是说买个名牌穿在身上,一天到晚追逐那个东西,觉得自己很美。其实这种美是表现在德行、技艺、礼乐这个一个综合的上面。

这是朱子的注,钱先生把朱子的这段注又做了一个发挥,太有意思了。

钱先生讲,“孔子理想中之完人,则需于技能、智慧、德行之上,更有礼乐一项”,德、智、体这三个不够,我们现在没有一所学校说德智体礼乐,没有这样提,可是孔子这样提的。他说“唯有礼乐人生,始是经过文化教育文化陶冶的人生中之最高境界”。其实好的德行农村里你可以找很多人,他一个字不识,但这个人很孝顺,很勤劳,很友善。所以我们街上看很多农民工,他都有这种美德,可是他受教育的程度不足,他不懂礼,品德很好的。有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常觉得很遗憾,这些人他如果受到一个更好的教育他就完美了。有很多人技能很好,你看中央电视台各种各样特长的人很多,可是有的德行也不行,总不是缺那个就缺那个。那么一种要经过文化教育文化陶冶,这很重要,这得有礼,要懂乐。“礼乐非技能,非智慧,亦非品德”,它跟它有区别的。他下面讲了,“乃在三者之上,亦在三者之内”,这个礼乐非常好的人,他一定是德行非常好的人,我们到后面还会讲到。它蕴含在这个里面,同时它又跳出来,它这个地位非常高。“若使人类日常生活没有了礼乐,纵使个人都具备才艺智慧与品德,仍不理想”,我们现在这社会上有品德的、有才艺的、有智慧的人多极了,可这社会没有礼乐。你觉得怎么样?我们总觉得缺了什么,这个人高雅不起来,俗,北京话说“忒俗”。一俗,我们就觉得在这个里边不舒服,这个社会总觉得它不够和谐,“无礼乐的社会,是一个不安的社会”。我们现在一部汽车来了,哪怕只有两个人都要我推你一下你挤我一下上车。“无礼乐的天下,将是一个不安的天下”,礼乐重要到这个程度,纵使你有才艺,没有用。

好啦,他又说“我们学校一向提倡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人生最高哲理之探究与实践,一向鼓励同学们自主自发的团体活动。望和此三者,而求揭示出一项统一的原则。我想首举此‘礼乐’二字”。所以新亚书院办学的最高理念是礼乐,你这个没有做到,你这个层次就没有达到。我想这些话非常值得现在做校长的、领导教育的这些官员好好地去读一读。我当时觉得这个讲得特别好,那么后来我把那本书就叫《礼乐人生》。那么到今天我再重读我觉得又有新的收获,这个以后我会在写论文的时候,还会把它陆陆续续地写出来,我们真正读懂了一些东西,弄明白了一些道理,说老实话终生受益。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三:社会国家处处离不开礼乐

好,第三篇文章,就是大概66年、67年,新亚书院内部出了一些问题,钱先生就离开了香港去了台湾。到了台湾以后,有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这个人的中国名字叫邓尔麟去拜访他,跟他长谈,那么问他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五千年我读不过来的,没有那个精力,不要说外国人,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精力,你把四库全书读一遍就够你受了,中国的文献浩如烟海。这个外国教授就希望钱先生给我讲讲什么是中国文化,那么就要叫你高度地归纳,高度地浓缩。钱先生在一开头就告诉他,中国文化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礼”。那么他说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翻译不了。你不能翻译成礼貌、礼节、礼仪,这都不行。因为中国人讲的礼相当于西方人讲文化,西方人什么都是文化,中国什么东西不是礼?你告诉我。儒家的最高理想大同世界天下为公,这个最权威的论述在哪里?《礼运》。《礼运》在哪里?在《礼记》里面,它属于礼的。国家制度叫礼制,我们历朝历代六部里面都有一个叫礼部,你要了解这个朝代你不读《礼乐志》,你怎么了解?对不对?

那么人跟自然怎么相处?这也是礼啊!《礼记》里面大家去读一读,有一篇叫《月令》,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当行之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人说这相当于中国最早的黄历:每个月它会告诉你二十八宿是哪个星宿或者哪几个星宿出现了;物候,什么草开始长了,什么花开始开了,什么鸟开始叫了,什么虫子开始爬出来,农民应该干什么活了,在《月令》里面。这个《月令》我们看看很感动啊,里面说到了春天不能砍伐幼树,不能掏鸟窝,不能捕捉怀孕的兽,这叫礼。那个时候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得多啊!你去北京你去看看那个周口店,那个鱼多得你要去洗手要把鱼扒拉开,乖乖那个鱼不得了啊,那个里面的化石一两米长一条鱼。那时候人口比现在少得多,但是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你活也得让它活,人跟自然只有共存才能共融,这叫礼。人跟人怎么打招呼,怎么说话,房子怎么盖,衣服怎么穿,这全是礼。个人怎么修身,哪一条不是礼?



107547586.jpg



离开礼,人活得就不像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钱先生讲,这个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没有一个国家拿礼来治国的,可是中国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我们后面还要讲。

他说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主,因为礼为全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钱先生还讲,你看看打开那个西欧地图,我们看看很奇怪的,那个国家怎么那么破碎啊,那么小!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出国,有一天终于告诉我彭老师我马上出国了。我(问)到哪个国家?摩纳哥。在法国旁边去看看,我一看那个地图很担心这个国家能不能踢足球,一个那么小它就是一个国家。钱先生讲了,为什么?因为西方人他没有礼,它每个民族方言不同、风俗不同就是不同的国家,法语跟德语的差别比福建话和山东话的差别还要小。我们的山东人听不懂闽南话的,要在西方的概念里面这就是不同的国家,所以它是小国寡民。那么中国五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的趋势是合的,为什么这么多方言跟风俗我们没有认为是国家呢?中国人的眼界是非常宽广,认为那个东西只是地方文化,我们在方言跟风俗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东西叫礼,说话听不懂但是礼是一样的。父母死了要磕头,这还要教啊?广东人也好,山东人也好,四川人也好,全一样。我们在传统的要三年之丧,这还要什么靠人翻译吗?女孩子出嫁,不能自己走去,一定要新郎来接,你看看哪个地方都是这样,现在到马来西亚、到加拿大、到美国、到欧洲,凡是华人都有这一条,我们以前叫亲迎,你去看看《仪礼·士昏礼》,现在我们叫迎亲,一样的。几千年你不管社会怎么变,男的要去迎接新娘,这一条成为所有的华人要遵从的一个礼,这个文化的传承如此强大。那么这东西它是我们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中国人是靠这个来认同的,对不对?如果按照西方的分那完了,我们中国要分成多少个国家,广东就有三种大的语种,那岂不是分三个国家?那摩纳哥那么大的国家我们可以分好多出来。所以钱先生到最后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我们到下面还要再把他再细说。

现在学术界非常奇怪,我有一次在一个会上,我说钱宾四先生说中国的核心思想是礼。哎哟!在场的有些人(觉得)这怎么可能?我无言了,真的。然后这个地方的会我从此不再参加了,因为大家认同不了。那没有办法这个事情,其实不光是我这样说,钱先生这样说,梁启超先生这么说,其实就是顾炎武顾亭林先生、曾国藩,你去看看《资治通鉴》第一卷,第一句话是什么?“天子之职”——职务的职,职责的职——“莫重于礼”,天子根据什么治国?就是拿礼,离开礼还有什么?因为中国是一个讲礼治的国家。

所以我就介绍了钱先生这三篇文章,没想到在座的台湾的一些年轻的朋友,本科生、研究生听完以后也觉得很振奋。我觉得钱先生他晚年一直在台湾,这些东西应该是每个人都熟知的,但是没想到他们没注意吧,我是专门注意他礼的这一部分,因为他的东西非常地广,可能人家关注的我没关注也有可能,这是第一个。钱穆先生论礼,这个里面提到礼乐人生。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四:人文精神为何不可或缺

好,我们讲讲第二个问题,那么这个人生为什么一定要跟礼乐扯上,能不能不扯上?那么在中国人看来呢,不行,这不行。我这地方谈谈我自己的一个理解。

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这社会老在讲改革讲发展,大家想过没有,这个改革和发展,说一千道一万,是什么东西的发展。我们现在都理解成物质发展,大城市,高楼大厦,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人自身的发展。在我看来,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最本质的是人的发展史,因为人是这个社会的主宰。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在我看来,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走完了,这一阶段是一个体质的发展,我们只要念过中学的都知道,人是从古猿变来的,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古猿是在东非的肯尼亚,有一件编号为1470的一个古人类的头盖骨,它的测年是两百万年。我们讲人类发展史,我们从这地方(看)因为更早的材料我们还没看到,前面还有多少不知道,我们从200万年开始走,走到距离现在一万年,就是北京的山顶洞。你们去过周口店没有?周口店有一个猿人洞,当时北京猿人就生活在里面。那么后来清理这个洞的时候,最后发现山顶上还有一个洞,这里面也有人的遗骸,那么这个人的遗骸跟北京猿人的那个相貌完全不一样,跟我们现在人一模一样。裴文中先生——著名的人类学家,他说,山顶洞人如果穿上我们的衣服到王府井,你认不出来,他这个体质的进化完成了,跟我们长成一样。那么这个中间的所有的人,他如果走到王府井,大家要害怕的,我们经常看北京猿人长那样。那么中间的任何一种人,印尼的爪哇人,我们的山顶洞人,长阳人,马坝人,河套人,外国的海德堡人等等等等,这些进化过程当中的人,他身上既有猿的旧质,他又有人的新质,他不断在朝这边走,所以这个当中的人我们叫他猿人,或者我们干脆叫他半人——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猿,所以叫他猿人,他属于半人。那么他走了199万年,如果笼统地讲他走了200万年,他把这个体质上的进化这一步走完了。我们就说了,走到山顶洞人,跟我们一样,这是第一步,那么走完了是不是人类进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要吃,只要喝,只要享受,有了黑白电视不够,我们要彩色的;有了彩色的不够,我们还要高清的;有了高清的不够,我们还要什么的。现在我们的兴奋点全在这个上面。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体质上已经进化到人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追求呢?追求物质。那个时候这物质条件确实不如现在,所以一万年我们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之后,人要生存,要繁衍,要发展。

那么这个人类最早的创造的一个科学,就是农业。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所有的分工都是有了农业之后,农业跟手工业,农业跟畜牧业,这个农业一直到今天是我们社会不能少的。所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都是最早发明了栽培植物的地区。你比方说两河流域他最早培育成功了小麦和大麦,中国人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印第安人最早培育成功了玉米。人类文明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起步,印第安跟两河流域地方很小的,你到地图上看有多大。中国这个文化是很大的,说是中国,实际上是两大农业区,北方的旱作农业区跟南方的水田农业区。

107729159.jpg


人文精神不可或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今年年初,我到河北武安县有一个磁山遗址,那个地方发现了七千年前的一个村落遗迹,发现了几百个地窖,现在没有挖完,发掘的那个部分里面有几百个地窖,其中大概有一百个左右,这个地窖里面装满了粟,就是小米。它摆了七千年都变成灰了。我们现在有句话,你烧成灰我都能把你看出来,你是什么东西变的。那么现在科学上有一种技术叫灰像法,你烧成灰我能把你复原,最后证明那里面全是小米。那个窖有的很大很深,算了一下大概有十几万斤,七千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能够有十几万斤的小米储存在那里,你想想发达到什么程度。南方的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七千年,那个吃不完的稻米埋在地底下,十几万斤!这两大农业区经过几千年的交流融汇,到四千多年前的时候,就形成中国的青铜文明叫夏朝。

夏朝再到商朝,农业进一步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那粮食吃不完。吃不完怎么办?做酒。这个酒拿来祭祀鬼神。我们看到甲骨文里面有一个单位叫鬯,一种容器,祭祀一次一百鬯。我想那个是现在根据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那个形制都是特别巨大的,那个鬯绝对小不了。祭祀完了,那鬼神实际上不会吃的。我们古人讲,这鬼神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叫闻,这叫“歆”,不是一个刘歆嘛,西汉东汉王莽那个时候,刘歆。他一吸就知道,“嗯,不错!你们来祭祀我”,这就可以了。好,鬼神闻了一下,那么下来那个肉啊酒啊谁喝?太多了,酒池肉林啊,就腐败啊,腐败到最后是国家灭亡。

这个里面我们中国的先贤很智慧,中国人最重视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这史书成体系的,汗牛充栋,更仆难数,就能到这种程度!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但是印度人不太重视史书。据说多年以前我们在印度到处可以看到破败了的古代建筑在哪儿,但当时人都不知道这什么东西,没有人去学。后来一个英国学者到那里去,他很好奇这是什么建筑,什么朝代的。后来他终于发现一本书,上面很详细地记载了哪个到哪个,哪里到哪里,清清楚楚,他根据这本书全部把这些东西说清楚,这本书叫《大唐西域记》。你看这中国人到哪里,他都很重视这个。

好了,后来就发现这个社会要是过度地贫穷,它会引发社会动荡,好多农民起义,就是吃不饱,要饿死了,揭竿而起。但是,在社会财富极度丰富之后,要是没有人文精神的引领,这社会同样要出问题。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吃喝嫖赌包二奶,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太有钱了。那么这些问题出来之后,他这个难搞的程度不亚于造反,这个社会要烂的。那怎么办?古人就意识到,物质跟精神两个东西要并重,所以我们读《周易》不要老是去关心那个里面怎么算命,那叫“江湖易”。这个“易”其实是“哲学易”、“史学易”。

《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贲”,贲卦的《彖传》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执政者,他要做两件事情,一个你要有科学知识——要观乎天文,这个天文不是今天的天文学,就是天上的文,那个“文”跟绞丝旁的“纹”差不多的,就是天上那个星象变化不是要组成不同的文嘛,我们中国世界上最早的这种历法,二十四个节气,我们把这叫做农历,为农业服务的。你要观察这个节气,芒种了,谷雨了,清明了,你该干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社会有很好的收成,社会有很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仅仅这样不够,还要“观乎人文”。迎接北京奥运的时候,这报纸上说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什么是人文奥运?有的人就讲,嗨!让老外看看天坛、看看长城、看看颐和园。这不是人文,这哪叫人文?人文是人,这个《周易》的注说得清清楚楚,人受到礼乐教化身上所洋溢出来的文采,这叫“人文”。人文要日新的,那天坛怎么日新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人的这个境界不断变化。长城怎么日日新呢?那是物,它不是人。

所以一个执政者除了关注天文,还要关注人文。一个公司的老总也是这样,要看看我们这员工有没有精气神,除了关心这个(钱),他们还关心一些什么其他的东西不?他的终极关怀在哪里?所以要观乎人文,不断地提升他们,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大化。所以古人很重视用礼乐来化成天下,主要的不是靠刑法。主要的靠刑法就秦始皇跟商纣王都试过,不行的,这个人哪要教育,是不是?
 
《明德讲堂》第四期之五:礼让人变得很高雅

这个时候,我们的儒家开始关注我们人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我们读《论语》,孔子那么好的学问非常不幸,春秋末世,我们看司马迁的《史记》,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叫做什么亡国三十六,消灭的国家多少,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天下大乱,这人哪都不像人,都像畜生啊,甚至比畜生还坏!为了要当一个诸侯,儿子可以把爹杀了,杀得下手,弟弟可以把哥哥杀了。孔子就讲啦,“鸟兽不可与同群”啊!人不能跑到畜生的队伍里面去成为里面的一员!

那么我们就讨论了,这个人怎么样要跟他分开呢?要人人都有一种自觉,不与禽兽为伍。其实我们到今天这个老年人——现在大概你们这个年龄遇不到了——我们那个年龄老年人骂这个孩子——畜生!不得了啊,你不是人哪,是猪狗啊!一句话说得不对,你说得是人话吗?人说得出你这种话,做得出你这种事吗?乖乖把你从人的队伍里面赶走啊,这不得了啊,这不齿于人类啊,是不是?

所以《礼记》里面说到,鹦鹉会说话,管什么用啊?它还是一只鸟。我们现在都在比口才,大学生们到处是(比)口才,这口才管什么用?《礼记》里面讲了“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人的行为有枝叶,枝叶茂盛,一棵大树,人在行为上的作为就像一棵大树,有枝有叶;“天下无道,则辞(言辞)有枝叶”,言辞有枝叶,一棵树,全是口水。所以古人讲,有人说人是会说话的动物,那么鹦鹉也会说话,猩猩也能说话,但他们还是个禽兽。那么这个猩猩会说话都不算人,长得跟人也一样,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人是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

107822582.jpg


孔子与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礼”是什么?《礼记》里面、《左传》里面说,“礼者,理也”,道理的理;“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不是局部的真理,而是一个永远的真理。你孝敬你爸爸,社会再发展,这都不变。礼制,前面一个礼是礼貌的礼,后面理是道理的理,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规范、制度,所以“今人而无理,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个地方指出来了,我们人还有第二步要走。就说我们一个人哪,现在西方喜欢讲灵与肉,灵魂跟肉体,或者说精神和身体,我们人就这两样东西嘛。你这个体质在进化,可是你这个心灵和这个体质的进化不同步,对吧?有的人已经进入21世纪了,可那个脑袋还在30年代,经常有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心跟他不同步,体质上进化得比较快,这个心相对滞后。这个人是从动物演变过来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你看看自己是不是?无序,不肯排队,你看那个猪跟狗会排队吗?长一幅人样,但他不会排队,因为他那颗心啊,还在动物阶段,那颗心会指挥他不要排队,我们几十万年都不排队。无序、贪婪,乖乖那个猪啊吃到都吃不动了,睡到地上它还要吃,人也是很贪的,残暴、恶斗,这实际上就是动物的野性在我们身上的反映。

那么你这颗心还有很多动物的东西夹杂在里面,它能指挥你说话做事不像个人。那怎么办?所以有“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我们每天到一个地方要想一想我怎么不排队呢?我怎么那么贪呢?这玩意儿怎么搞的,那个动物性怎么在我身上老会冒出来?那么要靠礼,要把它修身把它修掉,要把它抑制住。人人有这样的自觉,这社会不是这样啦!

所以在那个时候儒家就看到了,我们在体质上变成人之后,还有第二步要走,这第二步我们才走了几千年,走了一万多年,远远没有走完——就是我们心灵的进化,才走了一万年,前面一步走了两百万年,后面一步才走了一万几千年。那么,我们只有每一个人都把自己身上的动物性全部消除了,就像毛主席纪念白求恩老三篇里边说的一句话,“要变成一个纯粹的人”,我们现在不那么纯粹,因为这个动物性还在我们身上,杂在里面,搞不掉,很困难。那么我们成为一个纯粹,彻头彻尾彻里彻外都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才是一个完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到现在我们还是半人,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所以我们人很自私,我们人老想干坏事,等等等等。

那么,儒家的礼和乐就是试图要解决这个问题。礼使你有规范,见到老年人应该怎么样,见到老师应该怎么样,见到父母应该怎么样,等等等等,都有规范。出门的时候是年轻人先出去把老年人甩在后面,还是应该长者先幼者后。你有文化自觉了,你就知道这个时候我该怎么说我该怎么做,要人人都要朝这个方向走。这个礼是把你变得很高雅。我在清华开一门课叫《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竟然有人问我老师你的课有什么用?我说让你有个人样,有没有用?我们好多人没有人样的。那么,让你有君子风范,有人格魅力,再高一步,我们叫希圣希贤,希望成为圣贤。我们北京国子监前面那条街叫什么?“成贤街”。孔子是圣人,我们成不了圣人,我们成贤人。我们通过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行礼,时间久了它就内化了,成为我生命体的一部分,指导我的人生,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一个真正的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