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3-05
- 消息
- 1,936
- 荣誉分数
- 811
- 声望点数
- 223
四、传统文化的管理实践
修身
君道实质的落实,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三宝:君、亲、师,这是世间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能正,天下就安定了。君是带领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亲是父母,代表家庭。父母有智慧、有德行,下一代就会出人才;有了人才,国家、民族就会强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安定了,社会一定安定,国家一定愈来愈兴盛,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亲很重要。接著是师,老师循循善诱,不疲不厌,传道授业。要把人生每一个角色扮演好,要把领导的角色扮演好,这三个精神一定都要能契入。我们要像家人一样去爱我们的下属,这是「作之亲」;我们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要能抓住机会点进行机会教育,这是「作之师」。
所以君道,「以身作则」是重要原则;「知人善任」是关键。《大学》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又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从修这颗心下手。「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有真诚。真诚容不容易?真诚是每个人都有的。身要怎么修?就是去掉我们的习气,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这个都跟和谐一个团体有关系。所以我们一谈到「和」这个字会想到什么?「和爱」。和从哪里来?你处处爱护他、关怀他,当然就很和谐。
夏王大禹给他后代的教诲说:「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於此。未或弗亡。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5条)。
「内作色荒」是好色,「外作禽荒」是去玩乐,「甘酒嗜音」是喜欢饮酒作乐,听靡靡之音,「峻宇雕墙」是喜欢住豪宅、开豪车,这些都是欲望。领导国家的人,这些欲望中假如有一条,国家就会败亡。一个领导者、一个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群臣」指特别会巴结谄媚的人,底下的实际情况就传不上来了,因为领导只想听这些好听的。
家败於奢,人败於逸,讨人厌败在骄。勤俭才是有福的人。孩子假如用水、用电都为天下著想,这样的教育是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节俭,孩子自然而然仁爱的心就生起了。
《大学》又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大学》讲的「上好仁」,「下」所感染到的,「下」也是有道义的人。商汤感召伊尹辅佐,周文王感召姜太公为太师,都是仁义心相交感,这是「和爱」。有了和爱就会恭敬、尊重下属,会先传递一分尊重、关怀。这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也是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有了这种爱心,就有了向心力,上下就一心,就会「和敬」。
「爱」,没有贪名贪功,这样才能时时为对方著想。不傲慢才能尊重、谦卑,这是「和谦」。谦虚让人家如沐春风,而且领导要谦虚的「让功於众」。还有「和平」,要能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平等心重要,不能有爱憎的心。这些都是修养,是心地上的功夫。信任、不怀疑非常重要,所以要「杜谗邪」,就是讲一些是非、讲别人坏话的时候,我们领导者不要受影响。
做为领导者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利益做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憎、忿怒而伤害了天下的利益、公义。领导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就会出现不顺己意时就生气,而且人有控制的念头,这都是贪求。
反身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德行言语应当学」: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
具体来讲,我们的修养落实在每天的言语上面。从「德行言语应当学」的教诲,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我们处世,整个风气都是忘怨记恩,团体一定和谐、一定兴旺。「恩欲报,怨欲忘」。商汤王说过:「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说,我本身自己有过错,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的百姓;万方的百姓假如有罪过,都是我没有做榜样,都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所以罪不在他们,罪由我一个人承担。所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就不会有人埋怨。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25条)。这个「躬」就是自我反省,而对别人是宽容的,「薄责於人」,这样才能远离别人的埋怨、怨恨。孔子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不去苛求别人、要求别人,自己先正己做好。真的有这个态度,你做得愈好,底下的人愈感佩,他会效法你。反身的重点都是能反省,反求诸己。
敦亲
君道第三个重点是「敦亲」。其领导者自己也要齐家,他自己的家能和乐,他的心情愉快,他更有修养来教导孩子。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19条)。夏、商、周这些圣贤、君王一定尊重他的妻子,为什么?他很有道理的。妻子是亲人当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个角色。为什么?因为太太要祭祀祖先、照顾父母、相夫教子,所以她是主妇。儿子为什么要恭敬?那一分恭敬是因为儿子是祖先传下来的血脉,我们要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才对得起祖先,是对那一分职责的一种恭敬,「敢不敬与」,时时都是保持这个恭敬的态度,对妻子恭敬,对下一代恭敬,好好教育他。
再来,对自己身体也要恭敬。为什么要恭敬自己的身体?因为伤了身体就让父母担心。就好像树一样,你伤了它的枝,最后就伤了它的根;伤了父母的心,就是伤了我们做人的大根大本。这是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讲的一段话。
尊贤
君道的另一重点,是为君者要尊贤。「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37条)。
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其实我们看到这里就是「无常安之校,无恒治之学生」,是吧?因为治家跟治团体、国家是一样的道理。怎么样才能安定下来?要尊重中层干部,尊重人才,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家庭,而不只是看到任务,看到那个工作而已。这是「尊贤」。
纳谏
纳谏是要能接受劝谏。舜王讲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48条)。
我有哪些,「违」就是做错的地方,你们要扶持我,要帮我指出来。你们不要当面都说没问题,很好,然后背后还说我哪里做得不好。
修身
君道实质的落实,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三宝:君、亲、师,这是世间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能正,天下就安定了。君是带领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亲是父母,代表家庭。父母有智慧、有德行,下一代就会出人才;有了人才,国家、民族就会强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安定了,社会一定安定,国家一定愈来愈兴盛,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亲很重要。接著是师,老师循循善诱,不疲不厌,传道授业。要把人生每一个角色扮演好,要把领导的角色扮演好,这三个精神一定都要能契入。我们要像家人一样去爱我们的下属,这是「作之亲」;我们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要能抓住机会点进行机会教育,这是「作之师」。
所以君道,「以身作则」是重要原则;「知人善任」是关键。《大学》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又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从修这颗心下手。「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有真诚。真诚容不容易?真诚是每个人都有的。身要怎么修?就是去掉我们的习气,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这个都跟和谐一个团体有关系。所以我们一谈到「和」这个字会想到什么?「和爱」。和从哪里来?你处处爱护他、关怀他,当然就很和谐。
夏王大禹给他后代的教诲说:「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於此。未或弗亡。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5条)。
「内作色荒」是好色,「外作禽荒」是去玩乐,「甘酒嗜音」是喜欢饮酒作乐,听靡靡之音,「峻宇雕墙」是喜欢住豪宅、开豪车,这些都是欲望。领导国家的人,这些欲望中假如有一条,国家就会败亡。一个领导者、一个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群臣」指特别会巴结谄媚的人,底下的实际情况就传不上来了,因为领导只想听这些好听的。
家败於奢,人败於逸,讨人厌败在骄。勤俭才是有福的人。孩子假如用水、用电都为天下著想,这样的教育是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节俭,孩子自然而然仁爱的心就生起了。
《大学》又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大学》讲的「上好仁」,「下」所感染到的,「下」也是有道义的人。商汤感召伊尹辅佐,周文王感召姜太公为太师,都是仁义心相交感,这是「和爱」。有了和爱就会恭敬、尊重下属,会先传递一分尊重、关怀。这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也是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有了这种爱心,就有了向心力,上下就一心,就会「和敬」。
「爱」,没有贪名贪功,这样才能时时为对方著想。不傲慢才能尊重、谦卑,这是「和谦」。谦虚让人家如沐春风,而且领导要谦虚的「让功於众」。还有「和平」,要能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平等心重要,不能有爱憎的心。这些都是修养,是心地上的功夫。信任、不怀疑非常重要,所以要「杜谗邪」,就是讲一些是非、讲别人坏话的时候,我们领导者不要受影响。
做为领导者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利益做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憎、忿怒而伤害了天下的利益、公义。领导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就会出现不顺己意时就生气,而且人有控制的念头,这都是贪求。
反身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德行言语应当学」: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
具体来讲,我们的修养落实在每天的言语上面。从「德行言语应当学」的教诲,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我们处世,整个风气都是忘怨记恩,团体一定和谐、一定兴旺。「恩欲报,怨欲忘」。商汤王说过:「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说,我本身自己有过错,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的百姓;万方的百姓假如有罪过,都是我没有做榜样,都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所以罪不在他们,罪由我一个人承担。所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就不会有人埋怨。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25条)。这个「躬」就是自我反省,而对别人是宽容的,「薄责於人」,这样才能远离别人的埋怨、怨恨。孔子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不去苛求别人、要求别人,自己先正己做好。真的有这个态度,你做得愈好,底下的人愈感佩,他会效法你。反身的重点都是能反省,反求诸己。
敦亲
君道第三个重点是「敦亲」。其领导者自己也要齐家,他自己的家能和乐,他的心情愉快,他更有修养来教导孩子。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19条)。夏、商、周这些圣贤、君王一定尊重他的妻子,为什么?他很有道理的。妻子是亲人当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个角色。为什么?因为太太要祭祀祖先、照顾父母、相夫教子,所以她是主妇。儿子为什么要恭敬?那一分恭敬是因为儿子是祖先传下来的血脉,我们要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才对得起祖先,是对那一分职责的一种恭敬,「敢不敬与」,时时都是保持这个恭敬的态度,对妻子恭敬,对下一代恭敬,好好教育他。
再来,对自己身体也要恭敬。为什么要恭敬自己的身体?因为伤了身体就让父母担心。就好像树一样,你伤了它的枝,最后就伤了它的根;伤了父母的心,就是伤了我们做人的大根大本。这是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讲的一段话。
尊贤
君道的另一重点,是为君者要尊贤。「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37条)。
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其实我们看到这里就是「无常安之校,无恒治之学生」,是吧?因为治家跟治团体、国家是一样的道理。怎么样才能安定下来?要尊重中层干部,尊重人才,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家庭,而不只是看到任务,看到那个工作而已。这是「尊贤」。
纳谏
纳谏是要能接受劝谏。舜王讲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群书治要36O》卷一,「君道」第48条)。
我有哪些,「违」就是做错的地方,你们要扶持我,要帮我指出来。你们不要当面都说没问题,很好,然后背后还说我哪里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