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拜
「一心觀禮,娑婆教主,九界導師,如來世尊。於五濁世。八相成道,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辮,授法眼,杜思趣,開善門,宣說易行難信之法,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大恩大德,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三稱)」
第一條,這一條就是介紹我們這個世界的導師。所以一切都是要「尊師重道」啊,你要是「重道」就必然要「尊師」。所以我們對於師,這都是一般的,尤其是佛法這樣,這種不是釋迦牟尼如來,誰也不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實的、重要的一個問題,而且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呀。不但是導師,(還)是我們的恩師,這個恩勝於父母啊。父母生了我們的這個肉身,是佛生了我們的慧命,給了我們慧命啊。所以我們要禮拜的話,第一個禮拜(是)禮拜本師啊,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下面磕頭的時候兒,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佛的名號,「佛」是通號。都稱為佛,阿彌陀佛是佛,藥師佛是佛,佛是通號;但是「釋迦牟尼」四個字是別號,是單指釋迦牟尼這個佛所獨有的,這稱為別號。所以這一拜就是拜本師釋迦牟尼佛。
而且我們在拜、在讚歎裡頭讚歎什麼呢?我們所讚歎的正是他告訴了我們淨土法門哪。那麼,這個大家會不會懷疑呀,釋迦牟尼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種種的功德,為什麼只提這一點哪?是不是因為你是淨土宗的立場,所以只談淨土啊?這個裡頭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善導大師說,善導大師是唐期的大德,他在長安的時候兒,他的教化使得長安的人幾乎人人都念佛。人家送他的一切錢他都拿來寫經啊,現在在敦煌出土的,還有很多就是人家供養他的錢,他請人家寫經,還有他自己寫的經。他非常莊嚴,看見婦女不露齒笑,笑不露牙齒。所以這個戒律啊,種種的,大家都是(對他非常恭敬)。日本人對他是恭敬極了、也景仰極了。那麼都是傳說啊,說這是彌陀化身哪。蓮池大師說,「大家尊稱善導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所以善導大師,我有一篇文章就是「依止善導大師,稱念阿彌陀佛」,這是一位大德。中國人不恭敬,因為中國人把歷史弄錯了,以為他是自殺了。其實記錯了,當時給他問話的人,他(在)那兒上了樹,跳下來摔死了,善導大師並沒有這一回事啊。所以台灣有位懺雲,知道這個人嗎,懺雲法師,前兩天不就坐在你這兒?我問他這件事,他不知道。他說:「我都不知道」。不是善導大師(自殺)死了,他還以為(善導大師是自殺的)。我把我那個(《善導大師新傳》)給他,他說他拿去宣傳
(七)。所以這些事情啊。這個善導大師,我們恭敬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怎麼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如來他所以出興於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切佛要出興在世間,他唯一要說的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大願的功德海呀。所以,一切佛他出現到人世來,出現到世間來救度眾生,他所唯一要說的就是淨土法門、念佛法門哪。所以我們這一點要把淨土宗要足夠的重視。我就是說,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要離開了求生淨土,你要想即生要解脫生死、要超出六道輪迴,我就可以說是不可能啊!所以這個來說,淨土法門是大恩大德。十方的佛都在讚歎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他什麼呀?讚歎他能夠在這樣兒的世界說這樣兒的法。所以夏老師這麼做就不是偏見了,跟善導大師是一鼻孔通氣呀。不但和善導大師一鼻孔通氣呀,跟十方的佛也是一鼻孔(通氣)。十方的佛就讚歎釋迦牟尼佛這一點哪,沒有稱讚他別的,這《阿彌陀經》裡頭有。因此我們也是一樣的,先要明白這個精神。所以我們這裡頭要知道有幾個重點:一個重點我們必須要尊師,我們要依教奉行,這給我們一個啟發;第二個就說這彌陀本願海,這(是)十方如來所同行的,阿彌陀佛做到這點,也是十方如來所同讚,共同讚歎的。
第一句是「一心觀禮」,每一條都有個「一心觀禮」。「一心」說得很深的話,「一心」就是離言説了。我們都是在「二心」裡頭,我們都是有矛盾的、有對待的。所以陳真如給毛主席上書論佛法,說:「你說出來一個絕對,已經是相對了。」絕對本身就跟那個相對是一個對立的,所以言語是不行的。「一心」者就是「不二」,就是沒有對待呀。所以佛教常常說「絕待」,這個「待」不是絕代佳人那個「代」,是等待、對待的「待」,沒有對待了。所以我們世間一切法,好跟壞是對待的,邪跟正是對待的,佛跟眾生是對待的,你跟我是對待的,男和女是對待的,都是對待之法,都是「二」。所以《維摩詰經》就是不二法門。「本來不二」啊!他有「二」是因為眾生糊塗了、妄動了就變成了無明了,無明之後才出現這個「二」。所以我們最恭敬、最清淨就是恢復到本來,就「不二」、就是「一心」哪,最高是如此。
現在我們如何下手呢?你在這兒(修),你的心裡頭把別的都放下,你的心全心全意的、一心一意的在這兒念這個文,在這兒做觀想,在這兒拜,這就是「一心」哪。剛下手就(用一心)。這個時候不要再想別的事,還要想今天我這個教案要怎麼改一改,這個時候你(要)放下。想教案不是壞事,這個時候你不要想了。想壞事那是更不可以了,一切放下。這個時候就是在這兒專心一意的。這麼做也就是可以了,從這地方下手。「禮」就是禮拜,因為三十二拜,他以禮拜為中心拜佛。但是這個「禮拜」對於我們知識分子很有用,因為現在國外還有許多運動,在國內好多人(沒有什麼運動)。你這個禮拜而且不是過量啊,就是身體不好的人,就是病人都可以做呀。可以慢一點拜,拜佛是最好的運動。不光是佛教徒拜佛,列寧在監獄裡頭他就禮拜,他是做運動,他說對於身體是有好處。而且我們這磕頭(要)自個兒隨心的、恭恭敬敬的。所以「至心一禮,罪滅恆沙」,你以至恭敬的心磕一個頭,可以消滅恆河沙子那麼多的罪。從得福說,你好好兒的磕一個頭,從你腳底下一個微塵,你有一個,將來都轉輪王的位呀。所以這一切都是因小果大,一個因很小,這果是大極了。做功德是如此,做惡事也是如此。我們都要知道這(個)問題。(有人說)我這不是什麼壞事啊!但是因小果大啊!就是說善也是如此,惡也是如此。
「觀」,上等的就是「觀照」,一般凡夫做不到;下一等的就是「觀想」,低一點的;「觀想」還是做不到的話,就光從「想」字入手。我心裡「想」的是什麼,現在「想」的是這個內容。我們這個「想」之中,隨著這個文字很細的、很(專〉心的,沒有別的事了,也叫「隨文入觀」。隨著這個文進到「觀」裡面去了,這一句是什麼?我的心就在這個上面。又一句是什麼?心裡始終沒有離開這個。久而久之,這所謂「觀想」的「觀」就是進到「觀」裡面去了。真正到了「觀照」,觀照這個「觀」就比「觀想」的「觀」高了。再到了「照」字,那就了不起了。「照」字,這個「照」就是離開了心,那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鏡子一樣,了了分明,不留痕跡。不管是誰,我喜歡、不喜歡,清清楚楚。男來,就男就現出來;女來,女就現出來。你有一個黑斑、有一根汗毛,它都清清楚楚,秋毫不爽。它也沒有愛憎、也沒有取捨。誰走了之後,它一點兒不留痕跡。這就是「照」,打個比方什麼叫「照」。所以能用到「照」,那就「度一切苦厄」了。我們也念《心經》,念了之後我們照樣兒煩惱,一點兒沒度,是不是啊?因為你在「想」嘛,「想」沒有那麼大力量。但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你還是能減輕一些。到了有一天能用「照」,你能用「照」你也就是菩薩了。菩薩有多少種等次啊,大菩薩、小菩薩。所以「一心觀禮」就是這樣子,這個可以說,可以從初機開始,大菩薩也可以這麼修。所以「一心觀禮」這四個字,適應度很寬。
我們「觀」誰、「禮」誰?「禮拜」誰呢?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兩個字的含義叫做「堪忍」。堪是提土旁,一個甚字兒。我還可以,我還堪能這樣子。「堪忍」就是還能忍受,(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雖然種種苦,大夥兒還能夠活,還有人還活得很高興。等到生病來呀,很苦啊,叫啊,叫天哪叫地哪;等到病過去之後,出來了,又跳舞又高興了,喝酒了。他可堪忍,還可以忍受。苦是很苦,都苦,沒有不苦,但是還可以忍受,就是這個世界的特徵。這個世界它是有善有惡,所以人都在當中啊,一半兒善一半兒惡啊。每個人都帶了一些善、帶了一些惡,是這樣兒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世界。這個世界很大,大家不要以為只是一個地球,而(是)具有地球這麼一個小的組織,最小的一個基層組織,就有四個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四大部洲,它還有它的中心。現在還很難跟那個天體完全能結合在一塊兒,反正至少至少是個太陽系。這是一個小世界呀,(一千個小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由於千要乘三次,自乘三次,一千個小千自乘一次,所以三次都要千倍,就叫「三千大千」,不是三千個大千。到了大千世界,那就是指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是一千個小千世界。大是大極了,是說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國土,都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那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南瞻部洲又稱為「瞻部」,就是我們地球的名稱,屬於南方。
這是我們的「教主」,佛教。「九界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九界」的導師。六道:天、修羅、人、畜生、鬼、地獄,這六道,這是六種了;再上就是聲聞(這是阿羅漢)、緣覺,再上一種就是菩薩,這三種是屬於超凡的,是聖。加起來,上頭有三個,底下有六個,就是九,九界,再加上一界就是佛界了。那麼除佛以外,下面有九界。釋迦牟尼佛他就不光是咱們人的導師,他是天的導師;不光是天的導師啊,是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的導師,這是九界的導師。我們「觀禮」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九界的導師,「如來世尊」。「如來世尊」現在有很多人誤會了,就以為如來就是說的是釋迦牟尼佛,這是一個錯誤,如來是通號。你比方說這個人是教授、學者,你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這通號。你有學問都可以稱為學者,你能到大學當老師,給你教授的聘書,都可以稱為教授,通號。必須加上張某某、黃某某,或者什麼,你才知道這是誰。
所以大家把如來當成釋迦牟尼,這是很大的一個錯誤,現在很多和尚也都這麼(認為)。「如來」是佛的十號裡頭的第一個號。這個十號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我們指的比較最廣泛一點的說法。第一是如來;第二是應供,受供養;第三是正遍知,無所不知;第四是明行足,明也足,行也足,都圓滿了;第五是善逝,能夠善於逝去;第六是世間解,這個就解脫了;第七,無上士;第八,調御丈夫天人師,有的就把這個分成兩個,這個地方是《大智度論》裡頭的分法,這合成一個;第九就是佛;第十是世尊。要把這個八分成兩個呢,世尊就在十號之外了。分成十號之外怎麼辦?總體來(講),稱為「佛」;尊重的(講),「世尊」也是佛的一號。不過總之,這個開列沒有什麼關係,佛其實也是千號萬號都可以。這個十號是大家綜合起來的,十種最殊勝的美德,十種美稱。「如來世尊」,剛才我不是念過了,「如來」是十號中的頭一號,世尊是十號中最末的一號,所以就不把這十個名號全部寫出來,拿一個頭兒、一個尾代表全部。所以如來世尊就等於我們說十號圓滿的佛;十號是什麼,文字都簡省了。
釋迦牟尼佛功德在何處呢?這都是通號,共有的,而釋迦牟尼佛所獨有的功德是什麼呢?「於五濁世,八相成道」啊,在我們這個世界,所以十方佛所稱讚也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在這種「五濁惡世」能夠成道,在這種「五濁惡世」說這個淨土法門。很難那,稱為甚難稀有啊!「五濁」是哪五濁泥?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個時代,這個劫很壞,「劫濁」;「命濁」,大家眾生的壽命很短;眾生都是壞人多,心都是不良善,眾生也很濁;壽命很短,眾生煩惱很重,都在煩惱之中。大家知道煩惱,不要以為發愁(才)是煩惱,你在狂歡、你在高興也是煩惱,都使你這個本心不能清淨,這都叫做煩惱。有人只知道,我的愁是煩惱,我的歡樂不是。歡樂也是煩惱,煩惱很重啊。更根本的是「見濁」,這個「見」字兒很重要,這個「見解」是糊塗的、是混濁的,不清淨、顛倒的;不知道什麼叫好、什麼叫壞,應該得什麼,不應該(得什麼),要避免什麼。這個就是不好教化呀,他不理解,所以五濁惡世就是這個現象。所以大家我們弘法感覺到困難,這個是必然的,不要抱怨。好像我费了這麽大力,而没有取得什麽成绩。这個就是很難,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種種的。
所以,这個事情不是這麽容易呀。可是釋迦牟尼佛就在这個世界中「八相成道」了。「八相成道」也有幾種不同的説法,我们也是説最普通的,以八種(相),这是成佛的一種规律。這種成佛就是像釋迦牟尼是這様兒成佛的,下面彌勒来也是这様兒成佛。「八相成道」就是説他已经修到「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到人間一次就成佛,他這個来成佛他就示现「八相」。所以第一相就是,從兜率天下降,捨兜率是第一相。他本来在兜率,他要從兜率天下降;第二是入胎,到母親胎裡頭了,入胎了;第三,出生;第四,出家;第五,降魔;第六是成道;第七,轉法輪說法;第八,入涅槃。這八相成道,這裡也有開跟合稍有點不同,這無關大雅。我們不再說,還介紹其他的還有別的不同。在《大經解》裡頭都非常詳細,十號各具好多種,八相成道各種都介紹了,我們就知道一種就夠了。那麼在這「五濁惡世」也示現了「八相」成佛。
他是「興大悲」,興起了大的慈悲心哪。「慈」和「悲」的含義不同,「慈」是與樂,所以慈母,小孩子你要什麼給你什麼,這是慈;「悲」就是拔苦,要他出苦。所以大悲觀音是千手千眼上頭現出一個威猛相,第一個頭是紅的是阿彌陀佛,第二個頭就是青面獠牙那個瑪哈嘎拉的金剛相。。要給眾生拔苦啊,所以(是)大悲啊。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對於眾生把苦拔出來,給他快樂那不就都好了嗎?所以慈和悲略有不同。讚歎釋迦牟尼佛,是興了一個不是普通的「悲」呀,是「大悲」呀,是看眾生等同一子啊,都跟自個兒一個獨生子一樣,這種「悲」。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獨生子女,都要救度,平等的救度,所以這是「大悲」呀,而且是要讓他們得到徹底救度啊。
「憫有情」,悲憫一切有情感的、有生命的眾生啊,悲憫這一切。那怎麼做呢?就「演慈辯,授法眼」。所以「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佛法沒有人跟你說,你雖然有智慧,你也不能理解。所以輾轉的去「解說、教授」,中間的很重要。有的時候一缺人,一個時代沒有人哪。中間的「雖慧不能解」,所以有的時候佛菩薩就現化身,再來度脫,再來培養一些人。所以佛來就是要「演慈辯」,要給大家說。這個「慈」是給大家快樂,像慈母的心,而這種的演說就稱為「演慈辯」。是出於關懷眾生的心,救度眾生的心哪。「授法眼」給眾生,把「法眼」給眾生。眾生離這個「法眼」的程度差得很多很多。「法眼」是「五眼」中的一眼。眼睛有五種,一種是「肉眼」,咱們都有,咱們都是肉眼。眼睛很重要,咱們沒有眼睛就是盲人,很可憐;什麼好的都不知道,花開你也不知道,我這蘭花就要開了,你也不知道,(心想)「啊,花嘛,這個是」,連錄像也沒用。眼睛很寶貴,肉眼也有肉眼的寶貴,這是最低的一種眼睛。你生到天上自然而然、不用修那就是「天眼」。天眼就洞達,他就是(能)從這個星球看到那個星球,沒有什麼東西能擋住它的,什麼牆壁,什麼什麼大地、山河都不能擋住它。所以天眼就洞達嘛,知道嘛。當然天眼就是天人所有的,這是第二等,比肉眼稍微高一點。再有就是「慧眼」,慧眼就見真,(就是)真實。眾生人人都有本心,你本心是什麼?都有法身,法身是什麼?怎麼叫真空?真實。(慧)眼就見真。這個見真有程度的不同,阿羅漢也見真,阿羅漢就無我了,他也證涅槃了,也沒有煩惱,斷見思惑了,但是他沒有徹底就是了。不能說他不是真的,但是他沒有徹底。你要真正見到像佛那樣的真,那就是大徹大悟了,所以(是〉「慧眼」哪。
「法眼」就是知道決策。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佛就有八萬四千(種)藥,要應病與藥啊。大夫你要知道某人生某種病,你給他什麼藥。就算大家今天都來學淨土法門,當我們回答問題的時候,還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的特點來應症的,應你的根器來做回答,這個要是做錯了還是不行的。你雖然是一個簡單的,你今天正好傷風感冒,你上火,我給你吃補藥;我那個女婿就吃藥吃錯了,他病剛好他就吃了補藥,吐血現在又住醫院了。補藥不是誰都能吃的,補藥當然是好,最養人,你吃壞了就是毒藥;砒霜是毒藥,但是你對症是好藥,能治病,所以應病與藥。「授法眼者知所決策」。「慧眼見真」,那是「根本智」,「法眼」就是「差別智」。所以就是說你能知道哪一些法最好,哪一些法最差,應該學什麼。眾生哪裡有這個水平啊!還能遍知一切法,(知道)哪個法最適合於我們?這是佛給我們的,佛告訴我們的,告訴你之後你能夠相信,就等於你自個兒有「法眼」一樣。佛把最好的(給你),(就像)你雖然不懂醫,可是我醫生告訴你,這個病吃這個最好,你肯吃,那你吃這個藥,你和那個懂得醫理人的吃不是一樣的效果嗎?而你這個智慧不是你從研究醫學得到的,是醫生給你的。他做了種種的檢查,很多科學的、醫學各種的設備,又是超聲波、又是X光,各色各樣種種的心思都給用了,給你肯定你吃這個最合適。你沒有這個能力,但你只要照吃,照吃就好了,這就相當於「授法眼」的意思。「授」,這一個字都不可以忽略。所以我們要感恩也是,我們今天能夠這樣兒,為什麼?這是佛的恩哪!佛給了我們這個眼晴。不但給了我們,告訴我們,而且鞏固我們。十方佛都在稱讚,千經萬論都這麼給你指出這一點,使你不能不相信,你能相信就得到了這個。你承認了,等於你自己有「法眼」;你承認了也就是信下來了,就跟你自已做對了的一樣。比如做數學吧,你自個兒不會做,別人給你做了之後,你自個兒看懂了,你也就會了。(因為)你自個兒做,做不出來呀,這還都是有很多(這樣的情形)。所以佛的恩,授給我們「法眼」。這一步一步深入。這些句子都是《無量壽經》裡頭的。
「杜惡趣」,就把惡趣(堵塞)。六道裡頭,一般說「三惡趣、三善趣」。畜生、鬼、地獄是惡;人、天、修羅是善。「惡趣」當然都知道不好,「惡趣」的門給你堵塞。「杜」是堵塞,堵住。這個門給你封起來了,此路不通啊,通「惡趣」的門不通啊。這個地方(的)「惡趣」不能只當「三惡趣」講,這個地方的「惡趣」就是指「六道」。《無量壽經》是講「橫截五惡趣」,所以你就是把天、修羅、人,這一切一切都列為「惡趣」。為什麼說他們是「惡趣」呀?你輪轉不休,你在這個六門裡頭轉,轉來轉去你就會轉到地獄裡面去了。所以外道,(如)基督教、回教,他們以生天作為他們最後的目的,生了天在我們佛法看還是惡趣呀,這個惡趣就是進一步的惡趣。你總是在這六道中輪迴的,和往生極樂世界(相比)這就是惡。現在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把在生死中的輪轉、六道當中的輪轉這個路給我們堵住了,我們不會再輪轉在惡趣裡頭去了。所以說是大家在辯論帶業往生啊怎麼怎麼,很多人不承認。沒有帶業往生(的話),淨土法門就沒有了,沒有什麼殊勝了。就是帶業往生啊!你本來還要經歷六道、經歷三惡道地獄什麼這種種子,這種業呀,你只要一往生,你都帶著好了,到往生全消除了。這個消除是到了極樂世界消除的,不是你先消除才能去,去了之後就消除了。大家很多人對於這個想不通啊。「杜惡趣」就是說,在我們現在就給我們「杜」了,不是說你必須自個兒達到這個惡趣的因素你都消滅才能去,這是很多人的一種誤解。所以在目前難也(就)難在這兒啊。他有人來干擾你,故意做一種說法,弄得大家搞不清楚。
「杜惡趣」,「開善門」。這個「善門」就不是三善道的門了,這個「善門」就是淨土法門與往生極樂世界呀,這個門給你打開了。要出六道輪迴,就是出「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世間就是這三個情況,最低的是「欲界」,欲界就是有情欲的。一些眾生、動物那情欲很盛;人、天界,低的天也是如此,所以俗家都說王母娘娘還有七仙女呀,這都是欲界;沒有欲(的話),怎麼會有娘娘,怎麼有公主?這都是欲,這是「欲界」。但這個還是低,我們一般的知道欲界,許多其他的宗教也是只知道到欲界這個境界呀。或者再高的知道「色界」,色界就離欲了,這稱為「梵」,「梵天」,清淨;就沒有這個肉身了,沒有肉欲了;但是還有形相,所以稱為「色界」,還有各種看得出來的樣子。再上就是「無色界」。稱為「三界」。要出「三界」才出六道輪迴,這個善界、善道。
要出「三界」需要把見惑、思惑全斷了,思惑就是貪瞋痴慢:貪心、瞋恨心、愚痴、我慢。不但要把欲界的、人類裡這一類東西斷了,(還)要把天界的貪瞋痴慢都斷乾淨了。我們一個人自己想想,能夠完全沒有貪瞋痴慢嗎?嚮往一件好東西,老盼望著買到,這個就是貪心哪。不但只是算計人才是貪心,你喜歡這個喜歡那個,求之不得,就念念在茲,這都是貪心。所以你很難得擺脫。貪、瞋恨、痴,一句話不順耳,馬上心裡就不高興。所以完全免除很難哪;完全不免除你就沒法子出三道啊。怎麼「杜惡趣、開善門」哪?所以這個往生法門就是殊勝。打比方,它是「橫出三界」。你要豎著出,像麥稈裡頭要長了一個蟲子,牠要想跑出來,(可是)牠已經生長在裡頭了。牠生長,麥稈也生長,等牠長成熟,麥稈也形成了。牠出來的一個方法,就是順著麥稈一節一節、一節一節咬,要咬好多節才出得來;但是有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你橫著一咬,咬破一個窟窿就出來了。所以我們淨土法門就是「橫出三界」,就如麥稈裡頭的蟲子,橫著咬一個洞。雖然是辛苦一點兒,這個厚一點兒,費一點事兒,咬破一個洞就出來了。那個順著(的)、咬那一個還有一個、一個還有一個,而且在你咬的過程之中,它又長了兩節兒,所以很難哪。
現在就是說我們用淨土法門是「橫出三界」,「橫出三界」就是「開善門」,大家都是可以(做得到)。當然你豎出也是能達到善門,但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啊。所以(佛)普遍為一切眾生開了這麼個門哪,往生極樂世界就在極樂世界成佛呀。有的人念佛,他也沒有說想成佛,只是想求一點保佑,這佛就說這是很可憐,佛憐憫大家。佛是希望人人都恢復你的本來。你本來是佛,你現在糊塗了,你在作夢啊,夢見苦惱,多少人在追你呀,要殺你呀,恐怖極了。你醒來就好了嘛,沒有這些問題呀。所以佛並不是只有我成佛,你們都不能成佛,不是要唯我獨尊哪,不是那個意思。而是希望大家都徹底覺悟的,所以才開這個「善門」哪。這一氣呵成,「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那怎麼做呢?就是「宣說易行難信之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宣說了一個「易行難信之法」呀,這是淨土法門最大的一個特點。所以也向大家慶賀,這個難信之法,大家現在能信,這是多生的善根哪,這很不容易。《無量壽經》說,「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難得的裡頭的難得,沒有再超過這個的了,所以(是)難信之法。而這個「難信之法」在小本裡頭是稱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光是指人類,就(是)天界種種他們比我們智慧更高,都是「難信」哪。「一切世間」,九界都是難信。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唐譯》),加了個「極」字兒,「極難信法」,所以這個是非常難信哪。大家就是說,我就念念佛,我就能夠往生,就能出三界?他不敢相信哪。這個道理極其微妙。
「易行」就是說這樣能出三界、出生死,這跟一切八萬四千個法裡頭來比,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其他都各有各的難,當然密宗你如果真實去修,一切都如法,也是很容易。但是,密宗有比淨土宗難的地方,(就是)你(修)密法,你怎麼能認識一個師父啊!這個師父他不是魔啊!魔就要破壞佛法,這個裡頭他容易來混、來破壞。就是這兩方面是最殊勝的地方,一個就是密宗,一個是禪宗,這裡頭他很可以來冒充啊。他密宗,(讓)你不大理解,其實他們戒律還是很重,他自個兒不尊重啊。他一般都是說又是吃葷、又不講戒律,所以他這個冒牌起來很容易。他也不研究經典,實際上是研究很深的經典,但現在我們不知道。另外他有顯一點什麼神通,什麼種種的,所以這一種欺騙性就特別強了,大家認識不清楚,你也沒有法子辨別。禪宗也是如此,不涉理路,隨便可以回答你。古德問佛,「什麼是佛?」「麻三斤。」(編者按:有學僧請示洞山守初禪師
(八)「如何是佛」?禪師正在廚房量胡麻,便答「麻三斤」)。「什麼是佛?」「新娘子騎驢她丈夫牽」;「新娘子騎驢阿家牽
(九)」;(前一句)就是新娘子騎這條驢,她丈夫在後頭趕著這驢,他回答。(編者按:「阿家」是婆婆的意思。)你這個話冒牌不是很容易嗎?隨口說吧,誰知道你是深是淺哪,所以他們容易在裡頭藏身。
那淨土宗,你可以不一定要依靠一個師父,是不是?經典都有,法不(是)都跟這兒嘛,(編者按:跟這兒,指在這兒。)你自己按著這個就好好去念,好好去看書,它就穩當嘛。而且淨土宗的師父起碼他要講戒律,他要知道經論,懂多少還是你可以了解的,他理解得如何?他的戒持得如何?容易來觀察。所以總(的)說起來,這個容易,又加上穩,加上不易於上當,就沒有更超過淨土法門的。但是另一點又誤會了,有人說這是「易行之法」,因此我得到這個法門之後,我就可以很輕鬆的就往生了,不用自己去努一點力,這個又是錯誤。所謂「易行」者,是和其他的相比這個最容易,但是你要能符合達到佛來接引,你達到往生的目的。你的一切業,阿彌陀佛都替你包幹兒了、都替你承當了,能做到這一步,你必須要符合彌陀的心願哪!你要真實的信,真實的發願,你對於這個娑婆世界無所留戀了。(如果)你很留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切,那麼你這個往生極樂的心就不專一!所以這一切擱在一起的話,我們要好好的有信有願,而且很好的在念經、念佛,真能做到這一切也不是很容易,真的要自個兒的覺悟、自個兒的努力。所以這個「易」是比較來說,還是需要「一番寒徹骨」。「若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啊。所以夏老師也是從張宗昌要抄家,要殺他,他逃亡海外,說他是宣傳赤化。張宗昌就是一個軍閥,實際是個土匪,他做了山東督軍。他就逃亡到日本,回到天津又重病,那只好閉關修持。到這時候兒才明白啊,只有淨土宗才是真實的,所以就閉關修法。很精勤,不下樓,就是一個人在樓上,幾年工夫啊,都要有一番真實的努力。
是「易行難信之法」,而這個法,「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這也是《無量壽經》的話。阿難跟佛在一塊兒,看見佛這一天大放光明,他一直是佛的侍者,跟著佛,從來沒有見過。他就問佛:「佛今天為什麼這樣的放光,從來我們都沒有見過,是不是佛在念佛呀?」釋迦牟尼佛就稱讚阿難說:「你問得很好啊!你這個問的功德勝過其他做很多很多事情啊。為什麼?因為你這一問,將來的眾生都因為你這個問而能夠度脫。」因為他這個問,佛就說出《無量壽經》來了,所以《無量壽經》也就是重要在這。阿難當時問的,因為佛放特別希有的光明,他跟著多少年沒有見過呀。所以他提問為什麼放這個光啊?佛就稱讚啊,也就說「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從釋迦牟尼佛說到現在,包括到我們,包括到咱們以後。「當來」就是以後要來的,那咱們不正是嗎?在佛以後來的嘛。「一切」,沒有剩下的。你要是能夠度脫,都是依照這個法,你都要相信淨土、求生淨土。要離開這個法,沒有法子度脫啊。
「皆依此法而得度脫」,說這一句就是讚歎,讚歎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八相成道,來給我們關閉了惡趣的門,開了善的門,怎麼開的呢?就給我們宣說了這個法呀!宣說了這個法,將來一切的有靈性的,「含靈」就是眾生,有時翻譯為「有情」,連細菌都在內,都依這個法而得度脫,所以眾生是無量的,無有窮盡的。是「大恩大德,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恩是大恩,不可思議的,沒有可以對待的。這樣的恩、這樣的德,「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這四個字可以翻成「寂默能仁」。「寂默」是很寂靜,「能仁」是興一切仁事,仁愛的事情,這也就是度生的事情;也就是寂中、寂默,寂中能照。兩個意思,都有很深的道理。
那麼這一段念完了之後,就開始又拜了。在這個拜的過程之中,就念三句,這三句跟你那一個拜的時間應當恰好是一致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從站著開始念這個三句,在念的過程之中完成了磕這一個頭。完了之後又站起來了,這又「一心觀禮」。所以這個很緊湊,就不給妄想留空隙。你依持你所念都是專注在這個殊勝法門裡頭。很簡單、很易行,而效果是無限大。所以第一拜我們就要拜我們的本師,而且也就說明本師我們稱讚他,正是他說了這個淨土法門,正是他告訴了我們阿彌陀佛。所以這個經是釋迦牟尼說的,說了之後,我們「尊師」就「依教奉行」啊。大家說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念釋迦牟尼佛,你念阿彌陀佛呀?我們聽師父的話呀,師父教我們要念阿彌陀佛呀,師父沒有說你們都要念釋迦牟尼佛呀。所以佛不會見怪,說你們怎麼不念我,念阿彌陀佛?我們聽佛的話呀!所以最要緊的(是)依教奉行。真正要遇到了善知識,最要緊的就是依他的這個指導而好好的去做。中間可以反覆,可以匯報情況,可以做一些調整,但總是都需要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