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香港佛協2015版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j33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第二十七拜

「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師利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心觀禮,法王長子」。過去的習慣哪,國王是立長子啊。「法王長子」,就是說這個是要繼法王位的嘛。而且是「七佛之師」啊,文殊雖然現在是菩薩,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啊;不但是釋返牟尼佛的老師,七個佛都以文殊為師,都是文殊的弟子啊。文殊菩薩名號中,「勝妙吉祥」,「無垢大聖」啊,這個名就代表他的德。有的只把(它)翻成「妙吉祥」,「勝妙」是更殊勝的妙啊,這個名字就更全哪。這樣兒大的智慧,這是最吉祥、最妙,殊勝的妙啊,所以「勝妙吉祥」。你這個「開明本心」哪,這本心是什麼?本心是「無垢大聖」,從來沒有染污。從來沒有染污,他是「無垢」,是「大聖」,從來是「不減」,「不增不減」,「無垢大聖」啊。

「願共眾生同生極樂」。所以這樣的,你看啊,佛的老師,而且又是本師釋迦牟尼的老師。文殊代表什麼?代表「根本智」啊。所以禪宗開悟就是先得到這個「根本智」。文殊就表示這個「根本智」,普賢就代表這個「差別智」。你得了「根本智」,你還要度眾生,要知道種種的行動,種種的救度;眾生有種種的根器,你就有種種的藥啊。種種的病,你有種種(的藥),應當應病給藥,這都需要智慧嘛。你這個藥投錯了,你不但不治病,你殺人,庸醫殺人哪。所以「說法」很難哪,關係人的慧命,這不是一個死的。你比方(說),你著涼了,你這個是中了寒了,你就給他吃一點熱藥,吃一點薑湯;你已經在上火,你去吃補藥,這個費(居士)他這已經有火,他吃那個生脈飲,吐血了。這不是說是人參就誰吃都好的。醫生一看,你壞了,你吃生脈飲吃錯了。所以這就叫「差別智」啊。文珠代表「根本智」,你由「根本智」再產生「差別智」,有這樣的大智,「願共眾生同生極樂」啊。

剛才我念的那個普賢菩薩求生的偈子,是七個字一句,四句。到文殊這兒,「願我命終時」,他把七個字變成五個字一句,「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四句內容完全一樣,但是字詞稍微有點兒變化,七言變成五言哪。而且在《文殊般若經》講到「一行三昧」呀,這是文殊所特別提出的「一行三昧」,就做這一件事兒,就可以入「三昧」呀。這個「一行三昧」就是「繫心一佛,專稱名號」,你把心就集中在一個佛的身上,專稱這一個佛的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它原來的(是)「得見彼佛」呀,我們這裡既然是念,就都是念的「彌陀」啦,這當然「得見彌陀」了,這個就是說他「一行三昧」裡頭。這就是文殊他這個「一行三昧」,完全都是,正是咱們稱名念佛往生同樣的主張。而且是繫心在一個佛上,就在阿彌陀佛上,你連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用念了。你念佛幹什麼?你不用觀想,不用幹什麼,你只要稱名號,就這樣就夠了。你就在念中,在你念念之中,就自然而然見到彼佛了。這是「一行三昧」呀,它是了不起的三昧。

「大智宏深」哪。這「一行三昧」,這是殊勝的智慧呀。所以沒有殊勝的智慧,你不能相信這樣的事情,這麼殊勝的果實就這麼簡單,你念一個名字就能成功啊!所謂這種懷疑,就屬於情見了,情見之中。在情見之中,世間常識中沒有這樣兒的事情呀。所以現在就是,我們這個都是打破常規呀,是「文殊師利菩薩」啊。
 
最后编辑:
第二十八拜

「一心觀禮,靈山會上,親承佛誨,授與大乘無量壽經,囑以弘揚淨土法門,現在兜率內院,當來三會龍華,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福德無邊,彌勒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這幾個大菩薩,最後一個是彌勒,當來的佛,現在正在兜率內院啊。先師虛老(二十八)在廣東遇難的時候兒,肋條骨打折了好幾條啊,大家踢呀。所以我們受一點折磨,我們想想這些人。想想諾那祖師讓達賴關起了土牢裡頭十幾年,給他吃毒藥。想想虛老,農民(把虛老)裝到口袋裡頭用腳踢,肋條骨踢折了多少條。受那個冤枉,說他是地主。廟裡也有點田嘛,於是就拿他當地主對待,鬥爭。我岳父(二十九)給他治病,覺得(是)感冒很快就會好的,後來才知道是肋條骨斷了。終於還都治好了,也沒有動手術,就吃藥吃好了。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這是虛老。他在這病得最沉重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死了,他到了彌勒(淨土)。現在這一段記載得很詳細,他還記住了彌勒菩薩說的(偈子)。他親自到了兜率內院,而且看到熟人。有幾個熟人,把他領了,給他有座位,讓他坐下來聽彌勒說法。說完法之後,彌勒就跟虛老說:「你還得回去呀」。他說:「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彌勒)說:「不行,你還要回去」。(編者按:念公岳父蕭老先生,名龍友,字方駿,號息翁,後改為不息翁;京城四大名醫(中醫)之一。蓮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之原跋,《敬跋重印大經會集本後》乃蕭公所作,現刊印於《大經科註》末後。)

他回來之後,果然是有很重要的任務啊。當時大家打他,有人就問這個和尚:「為什麼這個老和尚是打不死的?」就想打死他,他問為什麼打不死啊。他們就回答:「老和尚為眾生受苦,為你們消災,是打不死的(三十)」。他們聽得害怕了。給他坐到東邊兒的從頭兒數第三個空位子上,阿難當維那,在兜率內院裡頭。看見幾個熟人,裡頭有幾個和尚,還有紫柏,明朝紫柏他都看到了。講「唯心識定」還沒講完,彌勒就指著虛老說:「你回去」。他說:「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說:「你業障還沒了,業緣還沒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後頭還有很多句子記不清了。還另有開示他沒說,保密了,大概說的是將來呀,還有種種的。虛老回來之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當時在廣濟寺開會呀,這回頭(再說),今天不說了,以後再說。

我們彌勒是在「靈山會上」,佛在靈鷲山說法,我們簡稱為靈山。「親承佛誨」,親自承受佛的教誨,受到佛的囑咐。把《大乘無量壽經》交給彌勒,叫他繼續弘揚,囑咐他,要「弘場淨土法門」哪。彌勒是承擔了在法上這樣兒的大事因緣。「現在兜率內院」,兜率是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天。所以有很多人是上兜率內院去見彌勒,到了外院就迷惑住了。到了外院看那個欲界天哪、這個男女呀,這些情況啊,他的欲心哪(起了)。因為那比我們這個更能夠動人哪,它更美呀,所以就進不了內院了。但是(彌勒)他在內院哪,兜率天在內院,到內院是個道場。現在彌勒就在那兒說法,有很多人都在那兒,那兒是一個道場,等於是在天界的一個淨土。

所以你要求生彌勒的淨土、兜率內院也不退轉哪,將來就隨著彌勒一起來。「三會龍華」,他用三會龍華呀。彌勒他的福報很大,來的時候人都是八萬多尺高,人活八萬多歲。東西都是自然就生長,一點兒不需要勞動,福報非常的大。因為彌勒是「大慈」啊,「慈」就感受福啊,「慈」是讓人家歡喜呀,所以得的報,福也最大,大福彌勒。現在有許多人跟佛結了緣,始終沒有能夠度脫,最後都是彌勒菩薩包幹兒,全部在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兒得度。三次會龍華就是三次的道場,所以彌勒不是像釋迦牟尼佛娑婆一直在說法,就是三個法會就把這個可以度的都度盡了,他就完成任務了,所以「三會龍華」。所以大家說,「我們都是龍華會上人哪」,就是指的這個事情。那個沒有成功的,在這個時候兒等著彌勒來度。這可是要知道,我這個算過,這個年可是很大、很大的,也很長、很長啊,不好等啊!將來怎麼「三會」呢?你將來也都來幫助彌勒菩薩弘化。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時候,這十六個大弟子都是佛的示現哪,過去都是成佛了。像須菩提他們都是佛啊,示現哪,來助佛的弘化。所以他才能提問題,能問問題,許多眾生那個根器他想不到這些方面啊。《金剛經》須菩提問的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是很妙、很好的問題呀。所以就是說什麼人能報佛恩哪?兩種人:一個是善問哪,問得好,會問;一個是善答。但是善答在第二,善問擺在頭一個。什麼人報佛恩?頭一個是善問。「三會龍華」就度盡一切眾生。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這跟釋迦牟尼是一樣的。「福德無邊」是彌勒的特點,福德是無量的福德。彌勒菩薩現在還只能稱菩薩,現在稱為彌勒佛是錯誤;是未來的佛,現在只能稱菩薩。底下在這個大會,親臨這個會,在會上的這些大菩薩啊,指出二十五位。
 
最后编辑:
第二十九拜

「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舍利弗等諸大尊者,及賢護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諸大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再底下就是,「無量壽如來會上」,這些舍利弗等等大尊者,還有賢護在家的這個菩薩,「十六正士」。所有這一些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啊,所以都是「德遵普賢」哪。「具足無量的行願」,因為「德遵普賢」嘛,普賢就是「無量行願」,無量的行、無量的願。安住於一切功德法之中啊,「諸大菩薩」,這都稱為菩薩。所以舍利弗他們本來就是佛菩薩的示現,這可以稱為諸大菩薩,這是一個理由;再一個理由,這些個阿羅漢都迴小向大了,所以稱為大阿羅漢哪,迴小向大的阿羅漢。所以大阿羅漢,那已經不是小乘的心,把小乘心迴轉向於大乘,修大乘的這個菩薩嘛,都稱為菩薩。再下一條第三十條了,還有很多問題留給你,他的問題還沒完呢。
 
最后编辑:
第三十拜

「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淨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從上以來,蓮宗諸祖」,蓮宗的祖師啊。這裡有一個問題,大家都可以共同啊(討論)。現在我們蓮宗的祖師,我們把曇鸞跟道綽給刪除了。古一點的記載,那就很多都是這樣子,我們的祖師是慧遠,慧遠然後曇鸞、道綽、善導。像是《思歸集》等等有一些著作,把曇鸞和道綽取消了。這個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著作流傳到海外,我們中國沒有了。所以淨土宗有十種書,國內就佚失啊,成為「佚」本,單人旁,一個失字兒,國內沒有了。現在又都回來了,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很好的因緣哪。大家要知道,所以這個是所謂法之將興,這裡也是一個很好的、讓我們感覺高興的(事),這些書回來了。過去像蓮池、蕅益沒有見過,但是現在我們能見哪,這是一個很殊勝(的事)啊。《無量壽經》一千多年沒有得到善本哪,這個時候兒善本是日本投降以後才出現的,沒有多少年哪。我給我母親過生日,替我母親印經,這個時候兒最後才把這個定本定下來呀。最後定本四句話(三十一加進去沒有地方加了,加在這個勘誤表裡頭,只好做是印刷錯誤了,這是後頭加進去的。所以定本,(是在〉日本都投降了,我從重慶回來了,這個沒有多少年哪。咱們遇到了,這又是前所未有的。

紅、白教從來沒有到過大陸啊,更不要說什麼香港啊、台灣哪、美國了。過去來的是「黃教」,元朝來的是「薩迦派」都是比較新哪。這種古代的這個紅教,蓮花生上師的教,白教的這個法,在漢地一直沒有,只是在西藏啊。在西藏過去交通不方便,生活不方便,種種障礙,所以沒有把這個教法傳到咱們這邊來呀。這是諾那祖師開始的,諾那祖師跟達賴(編者按:第十三世)呀這個見地不一樣啊。達賴是依附英國,英國侵略西藏;那時候兒還是帝俄呢,帝俄侵略蒙古,蒙古還是沒有了。英國就侵略西藏,他們佔走了很多便宜,還沒有把它弄走。但是達賴還是親英哪,諾那祖師主張親華呀,這個就成了個對立面哪。那麼達賴祖師就把他抓起來,往臉上塗墨、遊行、關到土牢裡頭,而且是派人看管,幾度用極毒的藥給他吃。後來報告說死了,派人驗屍說是死了。諾那祖師自個兒說:「用手刨了個洞,多遠多遠(從)旁邊兒那個洞口出來了」,諾那祖師自個兒這麼說。有人就說是,恐怕是諾那祖師不肯講,可能是神通。我不作評論,怎麼都可以,總之出來了。出來之後衣服都蝴蝶兒似的一片兒一片兒都飛了,頭髮長的到腳跟,你看這日子多難過呀。吃毒藥所以不死就因為修綠度母啊,就是今天是綠度母會供啊,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這才到中國來呀。

這確實密教當年龍樹一支,蓮花生祖師從阿難那兒得到的一支,會聚,紅教、白教會聚到蓮花精舍。總之,這些教來了,也是一個很殊勝的因緣啊,這一切現在就是說,前人所沒遇到的。但是所不如前人的呢,現在很多人就不如前人那麼精進哪。只要大家肯精進肯什麼,把這些優點發揮出來,將有一個中興,就這兒起個高峰。既然起了高峰,就是比前後都高。你現在這兒是平的,那兒出個弧兒,這弧兒是高峰,弧就比未來也高,比過去也高嘛。當然以前也有還要更高的地方,從這麼下來,不是整個兒是個平面。就是根據西藏的傳說,咱們不久的將來,佛教是很放光,出現一個中興的高峰,峰還是很高。

因此還都是起起伏伏的。我們大家利用這個時候兒,是一個上升的階段,這正是特殊的因緣嘛,大家很好的發心哪。三百年後再起一個峰,佛教又盛。總之最困難的時間來了之後,這時候兒有一個好轉,但那個峰不如現在。那個再過去之後,以後再也沒有峰了,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一直到了最後。最後人只活十多歲,見面兒就要殺,到最後這個時期之後,靠一百年的《無量壽經》,整個兒的這個法運就是如此。《無量壽經》的重要性,大家就明白了。這個經也是跟《無量壽經》是相輔助的,所以這個《淨修捷要》要老能存在,大家老修,《無量壽經》必然也發達。而這個是從現在起,中興不中興都不管了,反正這是印度(來)的,這是西藏來的,咱們姑且擺在一邊兒。總之,法是到了末法了,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是靠這部《無量壽經》,這個是肯定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工作,是「鋼用在刀刃上」了,是吧,就是這樣兒。

剛才就是說淨宗諸祖,我們將來還是要把曇鸞、道綽恢複進來。曇鸞是二祖,道綽是三祖,善導是四祖。這就是將來再要印這些(書)的時候,我們做這種主張。老一點的,像楊仁山《佛教三字經》(三十二)裡頭還都有曇鸞、道綽,這些書沒有了。所以他的書,曇鸞《往生論註》,有的我法源寺的學生他們看,他說我覺得《論註》比《論》還好。(《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作的),天親菩薩是三經一論哪,淨土宗的三部經、一部論哪。曇鸞作了《論註》,道綽有《游心安樂集》,講念佛法門,裡面有許多法會都是講持名念佛。他們以為他們是觀想,他們確實,曇鸞是修觀,曇鸞本來是學道教,修長生。後來有人說,他們這裡(哪)有什麼長生之法?長生之法在我們佛教裡頭。把《觀經》給他,他一看,把那道教的書他都燒掉了。(燒掉的書比)那些氣功,那比現在那些氣功高得多,不要了,就修觀啊。但是他讚歎持名念佛呀,他在這個《論註》裡啊,道綽也是一樣。這些著作將來(也應當印)。好像有的淨空法師也在印,是《論註》(還)是什麼?這兩本書都應該印哪。像《通贊疏》也是,也都是丟了的,可是又回來了。

所以我們提到這兒,「蓮宗諸祖」,我們應當還是要紀念曇鸞、道綽。現在就是說在這裡頭,善導當然了,這是共同都承認的了,那應該是了不起的大德。「諸祖」,蓮池、蕅益,一直到徹悟祖師啊。

還有「弘宗演教」,是弘揚禪宗的、是講教的。講教就不光是淨土,講唯識啊、講《法華》呀,講什麼什麼,這都是弘教。「弘宗演教」,可是他歸向淨土的這些大善知識。還有本人皈依的、給你傳皈依的、給你傳授戒的、給你傳法的、密法傳法的、給你灌頂的諸位老師。尊師,老想著這些老師。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對於這一些淨土宗的祖師以及過去讚歎過淨土的、歸向過淨土的,禪宗啊、教下啊各方面的人。以及我本人,給我傳皈依、給我授戒、給我傳法、給我灌頂的諸位老師,這是一拜,三十二拜的一拜。
 
最后编辑:
第三十一拜

「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底下就是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這是普禮三寶啊,佛法僧三寶啊。「十方護法菩薩」啊。我們這個密法裡頭啊,三個根本哪。所以這個(一拜所講的)也就是一個根本哪。我們密法裡「三根本」是「上師、本尊、護法」,這個都是你的根本方面的,應當尊敬的、應當依靠的。「上師」是加持的根本。密宗是靠加持力啊,像我們淨土宗,臨死的時候,佛來接引就是加持力呀。現在這個十方佛、阿彌陀佛派人來護持你,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來攝受你,都是加持力呀。這個在密宗就更強調,強調加持力。這個加持以「上師」為根本,就好像電廠的這個電,通過上師這個導線送到您的住宅,用這個傳導啊。那是有發電廠,但是你的住宅之間你要依靠導線。誰是導線?老師是導線,所以這個「上師」是加持的根本。

「本尊」,我們不但是靠自己力量,而且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樣起作用那不快嗎?你要得到覺悟啊,要跟佛一樣的覺悟啊,這個成就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你要念佛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是不是啊,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麼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還有事業方面,你要度眾生啊,滿足眾生的許多願哪,要辦成很多事情啊,就是說我要印經也是事業呀;你要有經費、有地方,有人的幫助,有好多好多事情啊,你才能印出一部書來啊。所以辦事業,事業的根本就是「護法」。這個世間也有,他幫你的忙,或者是把錢送來,或者幫你做校對,這個是人的護法。還有虛空中許多護法神哪,這些護法,所以這個是事業的根本。這(些是)「三根本」。這個(一拜)就是事業的根本,也跟這個一個意思。

我頂禮「三寶」,而特別是「十方的護法菩薩」。韋馱菩薩,大家都知道,這是護法菩薩嘛,是吧。所以這個顯教的經典,上供什麼的,護法伽藍、韋馱菩(薩)、諸天哪,也是要恭敬護法呀。還有「金剛」啊,金剛是現威武相的佛。還有「梵」,梵是色界天稱為梵天,很清淨。「天」,就是包括各種天了,梵天、欲界天。「龍、神」,這個天、龍擱在一起就是代表「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也叫「龍神八部」。所以「天、龍、神」三個字擱在一塊兒,這三個字是代表三個方面,暗攝了八個方面。這八部我就不多念了。裡頭包括「金翅鳥」,佛前有個金翅鳥,金翅鳥在海裡頭吃龍,就好像那個雞吃小蟲子一樣。所以龍就沒辦法啊,求佛保護。佛就把袈裟分給牠們,一(個龍)頭上掛一絲,龍頭上纏了一絲佛的袈裟嘛,金翅鳥就不吃牠了。海水,那兩個扇子(似的)翅膀一搧,海水就散到一邊兒去了,吃龍跟那個雞吃蟲子一樣,(這是)金翅鳥。阿修羅等等,所以這是「八部」。

這一切「聖賢」等啊。這裡頭「金剛」就是「聖」啊,有很多「護法」是「賢」哪。還有很多護法還沒出六道,這也有,他也是在那兒保護。他還是屬於鬼神,鬼神既然是(在)天嘛,就沒出六道,龍說比天還低一點嘛,這個就都是一些「護法」。總之,他們既然都在護持正法,我們就對他恭敬,而且是事業的根本。
 
最后编辑:
第三十二拜

「一心代為生生世世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最後一條,「一心代為」,替代。所以我們這一切修持都是普為眾生著想嘛。代替哪些呢?代替我「生生世世」以及「現在這一生中的父親、母親哪」。我們這個修法不為我自己修,我替我父親修、替我母親修啊,還不是就是這一生的父親、母親,我們過去多少生有多少父親、母親哪,我都要替代呀。所以我們這個心很廣大呀,你這個孝也是真正的「大孝」啊,不光(是)孝順今生的父母啊。所以就使得我們一個人就是偉大了,這是學佛的殊勝意義呀。我常說「是大變活人哪」!所以學佛的過程就是改造的過程啊。你學了半天佛,不但學佛是如此,連儒家都是這麼說,你念了「四書」,你還是照舊一樣,你就不會念「四書」。你必須根據孔子的話,把你自已要有所改變哪。所以這些我們老這麼做、這麼迴向,你看看不知不覺你就變了嘛。現在你就照這個念,你本來就沒有想到這個,現在你念,你沒有想到也就實行了,是不是,就偉大了!而且實行實行(著),你就純熟了,你這個薰的力量,這個成了習慣了,對待一切就都是這廣大心了。不但是「父母」啊,而且「六親眷屬」啊,親眷都有啊。而且「冤親等眾」,冤親平等。「冤親平等」,不但是平等,還先提出「冤」來,「冤」還在「親」的上面,這正是佛教的偉大啊。有一個誰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我願意替一切眾生迴向,但有這麼幾個人,要我把我的功德,要迴向給他,讓他(得到),我就是不甘心哪。這個人太壞了!怎麼怎麼對不起,我為誰迴向都可以,還要包括他?要替他?」所以這個心還是有分別。所以我們要連這個(也不分別),就是要發展到你(對)這個最逆的,記憶最深的,你最不能原諒的,你也原諒嘛。所以這個心哪,啊!

「頂禮三寶」,我這個磕頭是替他們在頂禮呀,所以這個修持就不是完全為個人了。就通過這些個實踐,使得你得到轉變。這個密法有很多這樣的,通過你的實踐轉變你的認識。這個密法前頭供一個東西,就是把很多髒東西都擺在這兒拿來供佛。不然你就覺得,不然你這個《心經》裡頭那個「不垢不淨」,你就是那麼念,你那還是「有垢有淨」。這個你一下就過不去了,我這怎麼拿這些髒東西來供佛?你就「有垢有淨」。久而久之,覺得這都是「清淨」。都是「清淨」,你這個分別心也就少了,這個它就「不垢不淨」了。總之,就是要「慈悲喜捨」。「捨」什麼?「捨」這一切「分別」呀,虛妄的分別嘛。


「頂禮三寶,求哀懺悔」呀,我替他們求啊,我是很哀切呀,替他們懺悔呀。你看不但是磕頭啊,而且不僅僅是這個範圍呀,底下還「普代法界眾生」,普遍代替全法界的、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就說,「我們一個人的修行,不是只是你一個人得到好處啊」。我常常說:「一個地球,這還說小的;是全法界都得到好處啊,就是如此啊。所以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這個生命的意義,我們的生命的寶貴。多有這樣兒一個人在世間,全法界的眾生都得到好處。」普代法界的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啊,「同生淨土,同圓種智」,都同生到極樂世界,同圓滿「一切種智」啊。「圓滿一切種智」也就是圓滿一切佛的智慧,也就是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全圓滿了。
 
最后编辑:
結束語

殊勝這是很肯定的啊。很多人現在是修啊,都可以得到好處。大家就是說我如果很忙,我這三十二(段)我可以用八除,四八三十二(編者按:乘法口訣),一天背四段。一天背四段就(只有)兩頁。不是背呀,你就是拿著照著念哪,一邊念一邊拜呀。你再忙,這個時間也可以擠得出來。這拜了之後,拿著佛珠你念幾串,這不就成了功課嗎?念完了之後,自己再默默的可以祈禱自個兒的心願哪。我們正在念佛的時候兒,正在念《淨修捷要》的時候兒,不要想著世間的這些事,把這些世間事放下。這個時候兒一心向著佛,向著西方,最後替眾生求懺悔,就是這個心,把世間的事情擱在一邊兒。但是世間的事情,等你念完之後,你求願的時候兒,你都可以求。你求財也可以,求子也可以,求妻也可以,你求愛人也可以,一切都可以求。這個就是說,你正在修法的時候兒,你不要什麼都擱在一塊兒,全放下。但允許你求嘛,哀切的祈禱啊。還有很多護法神等等啊,他看見你求得很懇切,他要護持你,他就要實現你的願望嘛。護法的水平不是像(佛菩薩),有的是還沒有出六道輪迴,是不是。所以必須你的心裡頭要天天在想、天天在求、在禱告,他才知道嘛。

這個就是說,你在你都(念完、拜)完了之後,可以祈禱啊,「三寶加被呀,護法護念哪」,來求。像盧居士,他首先要求他的孩子啊,健康成長。允許!你這個不是留戀娑婆,你這個還是眾生份上。這一切都是,並不是說你還在求這個,你剛才修法功德少了,沒有,啊。而且確實這個「加被力」是不可思議。自己的用功,所以一方面能夠感哪;所以感能夠得到應,(因為很)誠懇。你心很分散,心很分散就好像光線沒有聚焦,用一個放大鏡或者稱為火鏡,你把這個(在)太陽光底下一照,就能把洋火(編者按:早年對火柴的稱呼)點著,也沒用煤點著(三十三),(因為)它集中啊。所以我們心不要分散,又想這兒又想那兒。而能把它集中在(一處),《四十二章經》「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沒有不成功的。所以我們天天就是拿一段時間,集中我們的心念啊,來用功。我們世間這些事也希望它好,那麼就可以在這個地方來祈禱,所以它這個就是這樣兒。沈善登的話啊,他說淨土宗的好處,就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所以我們都是在家人哪,我們世間都有責任哪,啊,種種的。我們要行這個世法我們可以不離開佛法來行世法嘛。我每天有定課嘛,我沒有離開嘛,我還得做我的教師嘛,開我的這個、經營我的企業嘛。同時,我不是花了一點時間嗎?我這個時間也用來祈禱了。而且你抽一點時間來祈禱,根據我的經驗恐怕是這樣兒,比你把全部時間拿來做世間(事),恐怕效果還要高,這(結果)不可思議。

不過這(剛開始)一上來(修)有時候是信不及呀,但是你切信,那確實是如此。最近一個人,前不兩天,大家都很熟悉的孫居士,腰疼,疼得不可忍耐。不可忍沒辦法,就拼命念六字大明咒,拼命念嘛。這個人哪,就是逆加持啊,苦逼的在這兒了。我常常也說,「病中要念,有時候兒念得特別好」。我有時候兒也罵自己,我說:「人是賤骨頭啊」,我說我要都像我病的時候兒那麼念,我早成功了。它一不病來,沒有逼的,就懈怠了。他(孫居士)念念念念沒有我了,找我找不到了。找我找不到,接著又念了一陣,當然還是世間人還要辦世間事,就不念了,早點兒回去。到最後這個再一看哪,我腰怎麼樣?腰不疼了。所以就有這些事情。

我自個兒有一次也有這個經驗。超度(編者按:此處指密宗方法),替眾生求往生。這個超度要用氣,要觀想;這個心中的種子字衝出頭;要喊,還要用力,嘿!那個都(已經)寫了牌位了,今天修超薦。就到了晚上、夜裡頭了,八點多鐘啊吐血,一口痰出來是紅的,再吐一口還是紅的。這一想「這個恐怕,哎呀,我要躺一躺了」,覺得腿也都軟那。我再一想,「我要躺下去恐怕這法就沒法修了,我不能給這些個被超薦的這些亡魂失信哪!我已經寫了牌位呀,你這不修是失信哪。嗨!死也修!」還上座。而且知道這是對於這個是很不利的,你修這個不是有修而已,還它那裡頭就是破了,你還助長它。不管!就修下去。但是漸漸就覺得,呣?好像一口痰和一口痰的這個距離就長了,顏色也慢慢就淡了。一直到修完法之後,還有兩口痰是有血的。第二天清早起來,有一口痰有血,再也沒有了,沒有任何醫療。另外一個老同學,他吐血住醫院,住了好多天,出來之後又吐,又住(醫院),兩次住醫院。我那次要躺下來(的話),也就住醫院了;不住醫院也要躺很久。就是你真正把這一切置之度外呀,就是豁得出去呀!本來沒有病啊!一個大祖師啊,生了病,他說我為什麼有病啊?我有身體。我沒有身體(就沒病)。那腰疼不(就)因為你有腰嗎?你要(是)沒有腰誰疼啊?你頭疼不(就)因為你有頭嗎?肚子疼不(就)因為你有肚子嗎?你有身體嘛。你有感覺不就因為你有神經嗎?你知道疼是你神經的作用啊。所以那個痛法兒各人不一樣,痛法兒有的人高,有的人低。我的痛法兒就比較高。有時候在醫院,他們給我拿刺(編者按:拔出扎進手中的刺),旁邊人看了說,「你這簡直是關公刮骨療疾啊」,他說我。我不覺得,我痛法兒比較高。他覺得很驚訝,他說你簡直是關公。一次打針,她就拿一針一針扎,找不著我的這個靜脈,她這隻手札完了給我札(另一邊)這隻手,也還找不到。我沒(什麼),只任她扎。後來她實在沒辦法了,另外找個護士來,那個護士一針就扎到了,她扎了我七、八針,我也無所謂。痛法兒有人高有人低,所以這個神經,神經也是因為有身嘛。所以病是為什麼有?因為我有身。為什麼有身呢?有業啊!你沒有業哪來的身體呀?哪兒會受這個報?為什麼有業呀?你有妄想啊!都是真如哪兒來業呀?我這個(有妄),妄才造業嘛。「妄想本空」,既然是妄,虛妄就是空。,妄想本空啊,「無明」也本來空啊。所以佛最後,《心經》這部經是殊勝啊,「無無明」啊,首先連「無明」都沒有。所以現在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搗亂,現在。因為有「無明」所以有迷惑,實際「無明」根本就沒有,什麼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所以「可笑可憐憫」也就在這兒。不是真有個什麼什麼東西在這兒,而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自尋苦惱啊。他說:「這妄想本空啊,那妄想本空何處得病?」(病)好了!這(是)南岳思(三十四)啊!(編者按:南岳慧思禪師,又稱南岳思大禪師。)

還有一個人,一個禪宗祖師走在路上,山火忽然就著了,很多人就劈里啪啦撲火。他就心裡想,他說,「這個火還不是自心所生嗎?何處有火呀?所以他也不用撲火,火就不往他這兒燒」。所以這些祖師,還有那個藥山(三十五),(編者按:惟儼禪師,別號藥山。)大家都知道,咱們過去那個廟裡勞動都是全體參加的,要砍柴,大家都要做。去砍柴,不管你是方丈還是誰,那叫「普請」啊。「普請」兩個字就是,好像看了很客氣,實在就是全體參加義務勞動;都要去,很苦的事情。而且是很深的山嘛,不然怎麼會有老虎出來呀。正在砍柴的時候兒,徒弟大讓一句,「師父,虎!」看見老虎了。藥山(禪師)回頭看他一下罵他一句,「什麼虎?是你虎!」所以他這個鎮定到這種程度,這個信心也到這種程度,所以成為大祖師嘛。你!老虎?你是老虎。

這個歐陽修啊,文學家。一次上山哪,遇見老虎,害怕得不得了。後來找到一個和尚,跟和尚談啊,「哎呀,遇虎啊,怎麼怎麼驚險」,談了又談。和尚就告訴他,「這個老虎嘛,在山上很平常的事情嘛」。「嗚!老虎怎麼能平常?」他覺得很(驚訝)。這和尚說,「大空兒、小空兒」,一喊,從和尚床底下爬出兩隻大老虎。那老虎(的)虎爪兒一看見客人就是要那個(抓),(和尚說),「哈!對客人不可無禮」,這兩隻老虎從那邊兒噗、噗就蹦走了。歐陽修說,「哎呀!」嚇得還在發抖,「老和尚啊,你修什麼呀?」他說,「老僧只念觀世音哪!」所以這種「降龍伏虎」的(故事)。那個廣欽和尚不是有個老虎也很馴服嗎?你只要無心哪,都彼此能夠相安哪。你起心就不行了。

所以「漁人忘機,海鷗滿舲」。一個打漁的,今天回去告訴他老婆,說「今天才倒楣呢,一條魚也沒打著,白出去了。」後來他又說,「今天可是很奇怪,我的船上落了一船的海鳥,海鷗啊,都在我船上落著,從來沒有的事情,真奇怪!」他老婆說,「你這個蠡東西,你抓兩個鳥也好嘛,你抓來也可以做著吃嘛,也可以賣嘛。沒有打著魚,抓兩隻鳥也好。」這老漁人說:「是啊,我當時也沒想起來。」「明天」他說,「那我一定抓。」又出船了。可是這一天呢,一個鳥都不落。這是氣分,啊,彼此相感哪。牠為什麼敢落?他是個氣分的問題。中國從前有個公使,叫伍朝樞(三十六),很老的外交官了。他那個時候參加人家的國會呀,他旁聽,他就預先告訴你,你看誰跟誰要辯論了。一會兒他們就辯論了。有人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他們頭上的氣先攪在一塊兒了。」所以就是這一些。
 
最后编辑:
註釋
(一)

夏蓮居,原名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山東鄆城人,中年以後專修淨業,改名蓮居,又號一翁。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生於新疆于闐,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於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歲。乙丑年(一九二五)因山東軍閥張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備受日本朝野尊重,各宗耆宿無不親晤,傾談心要,賢俊之士多來問學。歸國後,掩關津門,會集《無量壽經》五種譯本,冥心孤詣,三年不下樓,稿經數易,方慶告成,普海同欣,稱為善本。後來京弘法,應廣濟寺方丈現明老和尚之請,宣講淨土法門。蓮公在京大弘淨宗,廣育英才,數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勝數。一九四六年紅白教大德貢噶活佛曰:「此間堪任無上密法金剛阿闍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後宗門耆宿虛雲老法師讚其曰:「不意為北方能會晤如是之大善知識」。一九六二年,蓮公八十歲,為表達愛國之心,將一生撙衣節食所收藏之歷史珍貴文物三百餘件,分別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和鄆城縣。《光明日報》、《大眾日報》曾刊登報導。有關單位並在人民大會堂設宴答謝,同時國務院有關領導人習仲勛、夏衍等亦出席參加。
二)
庾辰之歲,此處是公曆一九四O年。

一九四五年,蓮公發起各界聯合普遍祈禱息災法會,作「聯合祈禱法會緣起」,廣列當世眾生種種罪惡,及因果報應之理,呼籲同人各盡所能,聯合祈禱,以挽回時運,又論及念佛法會之意義,為各方所傳誦。此次聯合普適祈禱法會,於夏曆四月初八(公曆五月十九日)釋迦聖誕在北海團城啟建,為大型畫夜佛七道場。法會前後凡七畫夜,佛聲不斷。道場四眾,不但無一倦容,而且聲情激越。(參考夏老居士生平介紹恭錄)

燕京,指現在的北京,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

一九三六年,蓮公已定居北京,稱在京寓所為「寄廬」。寓所位於北京帽兒胡同六號。

一九四一年冬,印光老法師於蘇州靈巖山寺安詳西逝。蓮公敬集秦、唐兩譯《阿彌陀經》經文,作聯句《挽印光法師》以悼:「法音宣流,令得殊勝利益安樂;慈悲加佑,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此詩亦收錄於《淨語》中。由此證實念公所言,蓮公對於印祖的的確確是萬分景仰和敬重。

西元一九四七年北京廣化寺一場弘法活動中,蓮公夏老居士安排其入室弟子青年時代的念公做重點發言,當時懺公正於臺下恭聽,兩位大德第一次結緣.一九九○年,懺公拜謁念公,二老於北京黃府暢談佛法;談話期間,念公為「世人謬傳善導大師自殺而終」正名,並將自已所著《善導大師新傳》供養懺公。懺公欣喜讚歡念公此舉不僅解開他心中疑團,更增加了信心。上文所提及的正是此事。

洞山守初禪師:洞山位於襄州;宗慧是禪師的法號。守初禪師乃雲門偃禪師法嗣,北宋太宗淳化元年秋七月,無疾跏趺而化。《五燈會元》卷十五有記載「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禪師」

新娘子騎驢她的婆婆牽著或者她的丈夫在後面趕著驢,皆比喻事理顛倒反常。《五燈會元》卷十九:「顛倒顛,顛倒顛,新婦騎驢阿家牽。便憑麼,大無端,回頭不覺布衫穿。」

《淨語》原名《歡喜念佛齋詩鈔》。分上下卷,收錄蓮公所作淨土詩。念公作序,序中言:「《淨語》為吾師淨課之餘,隨機偶成。吾師蓮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書所見,無一語相襲,無一篇雷同,雖名為修淨之作,實則與禪教顯密均能融會貫通,深入顯出,能令讀者當下心領神會。近代作者未見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質諸十方而無疑也。」
十一
「光明還有兩分」,這句話參考念公的《無量壽經解》(即《大經解》),在「必成正覺第七」中云:「『智慧光』者,有二義,一者,如《涅槃經》云:『光明名為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經》曰:『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詳見前光明慧辯願註。茲不俱引。二者,如曇鸞大師《讚何彌陀佛偈》曰:『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上句,義同前。下句,則表『智悲光』是彌陀聖號之一。亦彌陀十二光明之一。『願我智悲光』是《宋譯》之文,在《唐譯》則為『願獲如來無量光』。據此則智慧光即無量光。」
十二
慈舟法師,俗姓梁,法名普海,號慈舟。生於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一九五八年西逝,享年八十二。自一九三六年秋由青島湛山寺至北京,住持淨蓮寺。一九三七年春,將所辦法界學院由福州遷北京,二月初開講《華嚴經》,至一九三九年秋圓滿。在此期間,慈舟法師對《淨土大經》會集本親為科判,並至濟南開講,盛況空前。又於北京拈花寺開講全部。所作《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判》,於一九三九年印行,今存。丁酉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九五八年一月六日),早七時,師自睹接引佛像!於大眾助念聲中,微合雙目,安詳捨報!七日後火化,送龕者數百人。獲舍利數千粒,五色繽紛。靈骨分供於北平西郊青龍橋觀音寺塔,及蘇州靈巖山普同塔。
十三
《金剛經宗通》引用《金剛經纂要刊定記》的一段話曰:「時長老至付囑諸菩薩,整像讚佛也。德高曰長,年多曰老。須菩提,此云空生,又云善現。從座起者,師資之道,尊卑分殊。欲有諮詢,不可坐問。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冥心,皆恭敬也」。《金剛經宗通》復曰:「亦可配於三業,座起袒肩合掌等,身業也。恭敬,即意業也。白佛言下,即口業也。」《金剛經纂要刊定記》乃宋朝長水子璇法師錄;《金剛經宗通》乃明期曾鳳儀著。
十四
貢噶活佛生於一八九三年是康藏著名的白教大德、學者、詩人,曾任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活佛的上師之一,主要傳承噶舉和寧瑪兩系教法。貢噶活佛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兩次應邀赴漢地弘法,經歷八年多時間,往返於四川、雲南、兩湖、兩江、京、滬、陝、贛等地,共收僧俗弟子數十萬人計。貢噶活佛不僅是佛教的成就大德,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藏族學者、藏學家、教育家、詩人。他一生既平凡而又偉大傑出,贏得了漢藏佛教徒最崇高的敬意。一九五七年圓寂於康藏。
十五
孤:此處指「盡所有力量做這一次努力」。
十六
如《六祖壇經》云:「心地無非自性戒」,可見一句六字洪名圓滿心地戒品。
十七
紀曉嵐在其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了數十例扶乩事例。紀曉嵐以為:「大抵幻術多手法
捷巧,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所稱某神某仙,因屬假託」。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諦閑法師應北京徐蔚如居士之邀,到北京講經說法,當時北京乩壇很盛,曾經有白城隍(舊時城市的守護神叫城隍)降鸞自稱要去聽諦閑法師講經,如果有不懂之處,還要請諦閑法師解說。後來,諦閑法師應邀而至,白城隍和關聖帝君相約如期降鸞,並對諦閑法師大加稱讚,當時這件事在北京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十八
蓮公考訂秦譯「一心不亂」為「一心不亂,專持名號」而與唐譯「繫念不亂」並無二致。由此顯念佛法門,以真信切願,感他力冥加,而得往生不退之果。淨宗妙旨,和盤托出。
十九
蓮公據《淨土大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必備正因,而言:「念不到一心不亂,一樣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專念,就不能往生」,「一向專念,人人能辦」。
二十
王家齊上師,法名蓮花正覺。近代藏密東傳後,首位漢族金剛上師。藏傳佛教寧瑪巴第三十三代金剛大阿闍黎。亦是寧瑪巴第三十四代金剛上師黃念祖老居士的密宗衣缽傳承上師。
二十一
呼圖克圖,是清朝授予蒙、藏地區喇嘛教上層大活佛的封號。「呼圖克」為蒙語音譯,其意為「壽」,「圖」為「有」,合為「有壽之人」,即長生不老之意。原是藏語「朱必古」之蒙語音譯,意為「化身」。凡冊封「呼圖克圖」者,其名冊皆載於理藩院檔案中,其下一輩轉世,須經清廷代表(欽差)主持金瓶掣簽儀式而加以承認。根據清朝理藩院的檔冊,乾隆至道光年間,共計有呼圖克圖一四六位。其中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章嘉四位稱為蒙藏佛教的四聖。達賴統領全域;班禪輔佐達賴而領後藏;哲布尊丹巴領漠北蒙古;章嘉領漠南蒙古。又,漠南蒙古以章嘉為首,實際上有八大呼圖克圖,是清廷冊封的八位高僧。彼等各有領域及駐錫的寺院,平時常駐於北京,每年前往領域視察一次。
二十二
諾那呼圖克圖:西藏昌都地區著名活佛,且是首位正式將藏密弘傳於漢地的活佛。諾那活佛出生即穎悟逾於常人,三歲時為恩達屬境類烏齊諾那寺的吉忠活佛認證為金塘活佛十四世轉生的呼圖克圖,迎歸本寺,並報請蒙藏院備案。諾那活佛漢地弟子甚多,其學有所成而弘化一方者包括前文中所提及的王家齊上師。
二十三
曾經有人請諾那祖師開示,問:「上師在母腹時,能否記憶前生之事?」祖師答:「記得很清楚,並在母腹即啼哭不休。」又問:「上師在母腹中為何啼哭?」祖師答:「哭眾生痛苦與眾生難度,並且度不盡;因在腹中啼哭,母親認為我是怪物。」(摘錄於《藏密六成就法詮釋》之《諾那祖師開示錄》)
二十四
原始錄影中,講解至此處,有人問念公:「要不要休息一下?」念公很堅定的說:「我們講完,講完再休息。我們就不多了吧,把今天要講的講完了再休息。我看時間夠不夠。」念公隨時隨地示現後人以勤苦堅毅的修學態度,於這一處細節亦是體露無遺。
二十五
梅光羲老居士,字擷芸,江西南昌人,生於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年)歲次庚辰。梅氏為洪都望族,書香世家。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後,出任山東省高等監察廳廳長。他在濟南新西門大明湖畔,組織佛學社,設佛學講座,定期講法相唯識之學。在台灣講經弘法的李炳南老居士,就是當時梅老座下的學生。梅老第一部唯識學的著作《相宗綱要》。此書出版於民國九年(一九二○年),歐陽竟無先生為之作序。這本書是把唯識學中最繁瑣的名相,如「三時教相」、「五位百法」等,一一加以解釋,首尾相貫,極有系統,總計條目一百五十二條,相當於一部法相小辭典。
二十六
「啪」,《淨修捷要報恩談》講座視頻中,念公生動地做了一個擰東西的手勢,就像「啪的一聲」,形象地感受業力發動的突然。
二十七
《大阿闍黎蓮華生傳記——生世法源·摩尼寶鬘》中云:較諸一切剎土尤為殊勝之西方極樂淨土中,佛陀名為無量光。彼佛世尊,於化身釋迦牟尼佛剎土中,即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之鄔金國及印度國,尤其是雪域吐蕃諸國土,乃聖觀世音所調化故,為饒益有情,而化現為化身蓮花生。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華生大士(亦稱蓮師)是寧瑪派創教祖師。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為法身,觀世音菩薩為報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在西印度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金剛薩埵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從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歷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本尊現前得成就。
二十八
青年時代的念公曾經追隨虛雲老法師學習佛法。以下摘錄念公的一段自述,講述他和虛雲老法師的故事:我是將近三十歲的時候,那時正是在抗戰期閒,當時請了虛雲老法師到後方重慶這個時候來祈禱,就在那個時候,也很辛苦,跑山路,皈依了老法師。老法師超凡俗,我曾經把老法師的照片寄給我的內兄,他當時是大學教授,並不信佛。他看見這張照片,他說他也要,他說一看這張照片,當時這個心就清淨了。老法師確實如此,你如果看到他,你就覺得自已這個塵垢的心,就像髒水當時就澄清了。
二十九
念公岳父蕭老先生,名龍友,字方駿,號息翁,後改為不息翁。一八七O年生,一九六O年卒,為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臨床家、教育家、國學家。一八九二年,川中霍亂流行,省會成都日死八千人,街頭一片淒涼,棺木銷售一空。很多醫生因懼怕傳染,不敢醫治。正在尊經書院求學的蕭公挺身而出,年僅二十二歲的他,約同當地醫生陳蘊生沿街巡治,用中草藥進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轉危為安,人稱「萬家生佛」。經此一事,蕭公聲譽鵲起。曾於一九三四年與孔伯華在北平創辦北京國醫學院,以弘場中醫,培養中醫人才。與施今墨、孔伯華、汪逢春齊名,人稱北京四大名醫。曾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及全國一、二屆人民大會代表等職。蓮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之原跋,《敬跋重印大經會集本後》乃蕭公所作,現刊印於《大經科註》末後。)
三十
對於虛雲老法師一生受到的各種磨難,念公曾經說過:「現在虛老是代眾生受苦,經過許許多多的苦難,現在(大家)尊敬了;也就是凡是一切真實的,終究要放光明的。雲,總不會永遠遮住太陽的,就是這個事情。」
三十一
《無量壽經》會集本最後加上四句經文成為定本,這四句經文是:「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
三十二
《佛教三字經》最初由明朝天啓年間,聚雲寺吹萬老人釋廣真所作。繼由近代印光老法師修訂原文和註釋。後由楊仁山將新舊兩本重新改作,改名為《佛教初學課本》。現摘錄其中關於淨土宗之文字。讀者不僅可以從中體會仁公紀念曇鸞、道綽兩位祖師殷重之心,對於淨土念佛法門之殊勝絕妙,也能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恭錄如下:「晉慧遠,住匡廬,結蓮社,德不孤。魏曇鸞,修妙觀,生品高,瑞相現。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此法門,三經說,大經該,小經切。觀經語,最驚人,許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攝,佛願力,誠難測。一稱名,眾罪滅,臨終時,佛來接。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既往生,皆不退,親見佛,得授記。淨土宗,真簡要,協時機,妙中妙。」
三十三
念公所處時代多用煤爐點火煮飯、取暖;而當時的火柴盒質量欠佳,常常在劃過幾次後就無法再點著火柴了,於是人們常用煤爐裡的火焰直接點著火柴。
三十四
南岳慧思禪師,又稱南岳思大禪師。《釋氏通鑒》記載,「南岳思大禪師坐夏三七日。得宿命通。倍加勇猛。尋有障起。四支緩弱。不能行步。即自念曰。病從業生。業由心起。心源無起。外境何狀。病業與心。都如雲影。如是觀已。輕安如故。」與念公所述「祖師自言『妄想本空何處得病?』(病)好了。」之內容一致。
三十五
惟儼禪師,別號藥山,唐代高僧,石頭希遷禪師法嗣。絳州(在今山西侯馬市東北)人,俗姓韓。惟儼是禪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他是聯繫馬祖道一神系和石頭希遷禪系的重要禪師,在禪宇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文宗賜諡弘道大師,塔曰化城。
(三十六
伍朝樞,字梯雲。廣束新會縣會城鎮人。出生于天津,他是伍廷芳之子。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伍廷芳出使美國,他也隨父赴美,先後就讀於美京科士學校、美京西區高等學校、大西洋城高等學校。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歸國居於京都,攻讀國學。不久,赴英國入倫敦大學專習法律。三年考試以第一名卒業,獲法學學士位。後又轉入林肯法國研究院深造,畢業後,應倫敦大律師考試,又獲第一名,取得大律師資格,一時名震英京。
 
最后编辑:
編輯後記

深蒙佛恩、師恩慈光攝受,念公晚年宣演《淨修捷要報恩談》完整版之文字編輯將畢,復受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之囑作跋於篇末。惜不肖弟子雖自稱淨業學人,垢重障深,具縛而不能自明,曷敢企望為此「最上、殊妙,報佛恩之稱性極談」作跋。然作為本書聽校文稿之修訂者,隨附義務不可推卻。故贅以數語為《後記》,淺述修訂編輯之因緣與感受。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有《禪秘法要經》,經中世尊云:「過千歲已。此無常觀。雖復流行閻浮提中。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脫道。」這是世尊告訴我們:「末法修行者億億千萬,得度者罕有一二;修無常觀可得解脫。」縱觀現世,鬥諍堅固,邪淫熾盛,顛倒繆見,舉世同風。孰能置身欲海而不隨惡浪旋入?於「貪瞋痴慢」處稔熱者比比皆是,而於「清淨平等覺」中求出離者甚難希有。幾人能將「凡所有相」視為「夢幻泡影」?縱能觀無常、視為「夢幻泡影」者,若不能即生成佛,怎可謂之「得解脫」。「三賢位菩薩」,無住時不能生心,生心時不能無住,無住和生心不能同時。不能「無住而生心」,如「泥菩薩過河」自身尚且不究竟,何以「盡度無邊眾生」而圓滿弘願?

「解脫者」,究竟而言,乃「第一義諦」,直指「即生成佛」。如來出世之本懷,豈是任惡道冤鬼萬劫慘叫夜嗥,任道業行者多生苦苦而求索乎?嗚呼!哀哉!如來者所以興出於世,唯將諸佛成就無上菩提之密法和盤托出。將佛地果覺之功德全體授予一切眾生,令盡虛空之含靈皆能「即生成佛」。此為如來從真實之際中所流出真實之慧,而由真實之慧令一切含靈「即生得真實之利」。《無量壽經》便是盡顯此三個真實,而又唯一、穩當、究竟、圓滿、當生成佛、廣大普度,如來最誠實之言。眾生受持是經,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則念念心想極樂依正莊嚴時,即入一切諸佛智慧覺海;聲聲稱念彌陀聖號時,即得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清·彭際清《無量壽經起信論》曰:「此經具無量壽全身;亦具一切諸佛全身。」而無量壽全身與一切諸佛全身何在?在盡虛空遍法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即是常寂光、大涅槃之境界。「大涅槃者」,諸佛所證之理體,密宗所謂之大圓滿境界,宗門所徹悟之究竟果地。而吾淨業行人,惑業未斷,僅依止《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可聲聲、念念入「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常寂常照,真空妙有」之大圓滿,究竟如來境界,真可謂是不可思議之事,正如唐•玄奘法師所譯小本《阿彌陀經》中稱此法為「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

持名念佛一法之所以極難信,因其超出凡夫一切情見;然雖不可思議,卻又極其易行,且普被三根。玄奘法師《唐譯》本列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繞,說誠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由此可知,持名念佛法門之易行皆因得十方恆河沙數諸佛之所攝受,持名時即是得一切諸佛攝受時,三大阿僧祇劫全賴薄地凡夫將一切諸佛無量劫之功德拿來作為己用,方能超越地上菩薩,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眾生或有疑問,難道十方諸佛唯加持攝受修淨土者,而不加持其他法門之行者乎?非也。一切法門平等,皆得諸佛護念;然八萬四千法門卻是如來「方便權說」,因不能令眾生得當生成佛之利益,則不能謂之真實也。譬如解救全身纏繞繩索、數日飢渴難耐者,欲令其受用眼前擺放之甘飲美食,必然要先幫其解脫纏縛,手腳皆被捆縛,只能靠他力幫助才能將繩索徹底解脫,而後受用眼前甘飲美食。八萬四千門,門門要靠自己掙脫無始劫以來業力纏縛,而業力若有體相,虛空尚不能容之,那麼無始劫捆縛之業力繩索必是難以計量的,豈是僅依自力即能解脫。若能依靠自力解脫,十方諸佛就不必稱讚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能於堪忍世界,「為欲利益安樂諸有情故,說是世間極難信之法,甚為希有不可思議」了。

「利益安樂諸有情」乃一切諸佛出興於世之大事因緣。「利益者」,真實之利,即當生成佛;「安樂者」,入大涅槃之首楞嚴三昧、一切事究竟堅固之境界。此真實利益與安樂唯靠持名念佛這一極難信之法方能直趨直入。是何善根福德能得如此因緣?唯一大事因緣,即發願求生淨土者,與十方諸佛同心同德,為安樂利益一切有情,故得諸佛加持,不退成佛,從而如釋迦法王如來一樣,現無量身,示現於此娑婆世界,同樣演說淨土持名佛法門,普令一切含靈因此法而得大歡喜,大利益之究竟解脫。發此大願者必得諸佛之大力護念,得阿彌陀如來大願大力而念佛成佛,成佛後複教授一切眾生念佛成佛,輾轉教化,如帝網珠,互照互攝,住大光明藏不動,而又盡度眾生;盡度眾生而湛寂常然,則又實無眾生可度。玄妙之義理都盡攝於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中,莊嚴於極樂密嚴佛土中,濃縮在此《淨修捷要報恩談》中。

甲午年秋末,於澳洲期間受恩師之囑託,聽校念公《淨修捷要報恩談》以便整理成有聲書等法寶,普益眾生。初起,於其他事務兼負責任,不能一心專注於此「報恩極談」。冬至後,逆增上緣成熟,因累劫未能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致自身文稿無人發願校對,悲悔之際,每於電腦前欲錄入草稿文字,均無法動手。自知此事雖是業障現前,於一心聽校《報恩談》卻正是時。手雖被業障束縛,眼和耳尚且能任。遂發願放下萬緣,於行住坐臥間片刻不離《淨修捷要報恩談》之音聲薰習,以淺薄有限之力潛心於一事,方不辱恩師一片殷重之心。

《淨修捷要報恩談》宣演兩年後,念公便含笑西逝,因此《報恩談》可謂老人晚年之力作。拼死註解《大經》時念公已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佛門大德,而《報恩談》誠如老人曾言:「本為報恩,愈報恩彌感佛恩之難報。」佛法甚深之義理,老人於談笑風生,嘮家常話之間淋漓暢快、透徹宣演。自《報恩談》圓滿二十餘載以來,世間所流通之影音文字不在少數,令無數無緣親近老人的同修們深得老人慈光照沐。然論及《報恩談》之文字版本,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原始錄影和錄音對照難免出入。有些是為完善文字需要而略作改動,有些則是對老人的言語未能準確諦聽。多種因緣,遂致要尋一能與原本宣講相對完全吻合的版本成為極難之事。是以立志「還原其本來面目,以資後世有可遵循者」。

初聽《報恩談》錄音不足五十遍時,在言語細微處也是模糊不能明悉。登山遠望,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臺階,方能一覽眾山小。念公在《報恩談》講解中開示:「都要有一番真實的努力」,「若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後雖有六、七十遍恭聽之基礎,但要精準聽打出文字還遠遠不夠。耳有「聞性」可以徹聽,心被境界染污故不能明辨。因此,要將這「極難」之事變為可能,只有一種方法「反復聽,一遍遍聽」。一個句子聽不懂,就反復聽這一句;一個詞聽不懂,就反復聽這一個詞;哪怕細微到一個字,亦復如是。十遍不行就聽二十遍,二十遍不行就再聽,還是不行就繼續聽,直到聽懂為止。即便這樣,還是遇到許多難以辨別無誤的地方。這些地方暫時先放下,待每一拜的文字成稿完畢初校時,回過頭來再聽,不厭其煩的聽下去。這樣一來,難關一個個被突破。但依然有一些難啃的骨頭,即便是看著視頻「對口型」,也不確定模糊或是語速過快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意思。可有一事弟子始終堅信:「報恩談」所講解的「三十二拜」,每一拜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這一拜的講解中聽不懂的地方,可能在開示另外一拜義趣的時候提到,這就需要我們諳熟通篇。這種感覺最終被證實,從而又突破了一些「極其難懂的地方」。然而,最難聽校的地方是那些根本在其他禮拜文中無跡可尋的。這就迫使我們回頭找最古老的方法「洗耳恭聽」。恭敬的心,耳朵除此「一事」之外其餘都不聽。因為「報恩談」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自性流露而已。「最難啃的骨頭」不是用猜測和揣摩而辨別出來的,而是在百多遍之後,忽然有一天「豁然開明」,自然聽懂了。這好似情理之外,實則情理之中。事理本來是通達無礙的,障礙在自心不夠清淨、恭敬,在於不夠老實肯幹。

三國·董遇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又《朱子家訓》:「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蘇軾言:「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恩師更是常常苦口婆心勸勉年輕人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些先賢與大德的至理名言為何如出一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作用到底在哪裡?在自己專聽《報恩談》七十餘遍時才略有體會,如蓮公在《淨修捷要》第十五拜所言:「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一向專念,一向專聽,皆是歸心一處之意。世出世間法要成就者,必先除障礙。欲除障礙必依戒定慧三學,專精專一,久久習之,自然心開。淨業成就,首先仰信佛智誠實之語,其次發廣大救度一切眾生之菩提心,最後端在「定一」。此正是如來萬劫修行成就之鐵案。

世間法用爐火純青形容技藝學問達到精粹完美之境界。佛法用波羅密指到家了、圓滿等諸義。念公一生歷盡艱辛,九死一生中而得大徹大悟。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廣學原為深入,最終會歸彌陀一乘本願海。《淨修捷要報恩談》是老人一生修行爐火純青、般若波羅密中流露之精粹。諸佛菩薩為教化節奏緊張的現代人,做出《淨修捷要》這份精巧果盤,每一拜就像極樂佛果中分割下來的一部分,雖小但圓具萬德。但且吃下去這一塊塊小巧的萬德佛果,豈有不成佛之道理。

此因小果大,一中有多之事事無礙玄妙之理乃華嚴境界。故《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而《淨修捷要》就是口袋(袖珍)本華嚴,四本實為一本經。而口袋本華嚴《淨修捷要》雖為修行捷徑中之捷徑,然一切皆符合阿彌陀佛本願平等普度一切含靈當生成佛之大願。故欲成就彌陀果地,必遵彌陀因地大願。願同彌陀而又能一向專念者,必定此生圓滿成就究竟最頂佛果,同本尊阿彌陀佛一樣盡度眾生而無有不圓滿者。

戊辰之歲(公元一九八八年),恩師上人遵念公之囑為《大經解》作序。時隔二十七載,歲次甲午季冬,恩師再提金筆為《淨修捷要報恩談》作序。而蓮公西歸一別至今五十載茫茫歲月,念公九品蓮臺永偕壽域亦有二十三載。《淨修捷要報恩談》完整版文字勘校將竟,亦可作為淨業後學報恩蓮公與念公之獻禮。薪火傳燈,再接再厲,令持名念佛法門於此濁世大放光明。弟子乃頑冥下愚,以上僅是淺顯心得體會之匯報,勉強附於篇末作為後記。企望十方久修大德不吝賜教,垂慈棒正,不勝感激。

淨業弟子恭敬頂禮
乙未年戊寅月​
 
最后编辑:
3.jpg

封底


黃念祖老居士有一篇講演,題目是「淨修捷要報思談」,《淨修捷要》是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作的,這篇講演就是他對《淨修捷要》的講解。夏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寫得很好,這裡面提到三十二拜,每一拜都有很深的義理在其中。黃老居士講解得簡單扼要、明白透徹,其味無窮,法喜充滿。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聽去看,就會開悟。

所以,要把這兩篇印成一本小冊子,大量流通,這能幫助我們認識淨土。你要是真的把它念明白了,把它的義理想清楚了,能堅定淨土的信心,能信、能願自然就能持名,你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生淨土就是成佛,一生成佛,不要等來生。


恭錄自上淨下空老法師講演集​
 
最后编辑:
封底

黃念祖老居士有一篇講演,題目是「淨修捷要報思談」,《淨修捷要》是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作的,這篇講演就是他對《淨修捷要》的講解。夏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寫得很好,這裡面提到三十二拜,每一拜都有很深的義理在其中。黃老居士講解得簡單扼要、明白透徹,其味無窮,法喜充滿。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聽去看,就會開悟。

所以,要把這兩篇印成一本小冊子,大量流通,這能幫助我們認識淨土。你要是真的把它念明白了,把它的義理想清楚了,能堅定淨土的信心,能信、能願自然就能持名,你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生淨土就是成佛,一生成佛,不要等來生。


恭錄自上淨下空老法師講演集

2.jpg


- 完-
 
最后编辑:
淨修捷要報恩談》序文為淨空老法師親譔,老法師目前大力推薦此法寶,譽之為淨宗一寶

淨空老法師:「說到這個地方,乃善能開演諸佛一切顯密甚深秘要,這一句,我們可以把它來讚歎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那是真正諸佛一切顯密甚深秘要,晚年最後一部書。不是他寫的,他像聊天的方式,在家裡坐在一個躺椅上,聽眾大概有六、七個人,聊天的方式說出來的,是他一生學佛圓滿的、究竟的心得報告。這是一部好書,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它,我聽了很多很多遍,天天都想聽,聽了都捨不得離開,它這個攝受力多大。你能聽這個書,我相信聽個六、七十遍,就會上癮,聽上個幾百遍能不開悟嗎?你還會改變方向嗎?你還會放一邊嗎?不可能的了。真正相信淨土,決定得生淨土。」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