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IB新生录取结果放榜了!

看了大家的讨论,结合我娃CAT4成绩(4个total 分别是94,94,99,99)和平常的表现,俺真的怀疑IB录取标准。俺娃没被录取但俺没觉得有太多的遗憾,不去也没什么遗憾的。
这个结果是gifted标准了。你娃厉害不用担心。
我家四个total是93,89,96,96。也没上。
 
西方社会没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贵族天生的传统仍然很深厚。受贵族一样的训练不能让你自动成为贵族。 想爬上去,只能象奇异威尔许那样从小湖里的大鱼干起。 普通人家孩子本科上常青藤都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 至于说到 leadership,球打的好孩子普遍比书虫子水平高。所以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体育。 IB 培养不出 Streets smarts 。 MH 将来肯定提高, 现在去的就是当白老鼠。 UWC 的成功在于它招募到了顶级学生。比如外长这种能拿全奖上中学的。学生决定学校,而不是相反
生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也不能忽视curriculum所起的作用。。另外IB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无论是140还是160/190,这个pool足够大了,大到在cohort的学校中可以起决定作用,同时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是啊,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搞明白。到网上求助于于他人绝对不可取,这里的言论大多就是个乐子。原因就是太多适懂非懂的的人,但实在是敢说。真相信的话,就是误娃误己。
我看你 把你娃给害了, 或者说热老师把你和你娃都给害了。热老师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在CFC发了成百上千的帖子把CAT考试当做IB学校的录取标准。热老师忽悠他哪儿的房价, 司马昭之心,大多CFCers皆知。你娃申请IB, IB 申请information night, 你没去吗? 什么录取标准information night 讲的清清楚楚,你不知道吗?

你们啊,图样图森破,我在这里叨叨,表面看是象赵本山这样瞎咧咧,话很糙,很俗,一会儿金条,一会儿银元啥的,其实都是大实话。晓得伐?

又有很多猛料了,我不敢说了,怕村民说我又在误导,且佛晓了。孩子人生各个路口都是赌局,输赢是有概率的。不同的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赢面是不一样的。
 
这个结果是gifted标准了。你娃厉害不用担心。
我家四个total是93,89,96,96。也没上。
孩子们都不错。俺也不担心娃,不推娃。作为家长,更多的是鼓励娃参加体育,艺术俱乐部,练好身体,培养兴趣爱好。为娃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娃走正路,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娃业余时间玩游戏,是娃的乐趣,只要不沉迷不拨就行。上IB对一些娃确是好事。祝大家的娃都在加拿大健康成长。
 
你们啊,图样图森破,我在这里叨叨,表面看是象赵本山这样瞎咧咧,话很糙,很俗,一会儿金条,一会儿银元啥的,其实都是大实话。晓得伐?

又有很多猛料了,我不敢说了,怕村民说我又在误导,且佛晓了。孩子人生各个路口都是赌局,输赢是有概率的。不同的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赢面是不一样的。

热老师,还是要继续努力啊。
就是讨论交流,取舍在个人。
讨论孩子教育起码比讨论其他不着边的事有意义。
 
任何时候 , curriculum 都只对部分人最有效。因人而异,按自己的特点判断。
IB在MH 中起决定作用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白老鼠们只能提供反馈。 club 这些东东一时是建立不起来的。
事在人为,那就wait and see 了。。
 
任何时候 , curriculum 都只对部分人最有效。因人而异,按自己的特点判断。
IB在MH 中起决定作用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白老鼠们只能提供反馈。 club 这些东东一时是建立不起来的。

MH ,就是一所主要是本地人孩子的正常高中,学业上不是很突出,但各个club并不差,看过学校乐队的演出,很不错的。
至于由于所在区的缘故,有一些不爱学校的小孩,但这种学生那个学校都有,不影响大局。
 
听CB微信群里讲,今年几名CB老师来年转入merivale IB是真的吗?关于ib, ap,gift 和安省普通高中的比较,除gift因教育局导向未来趋向式微外,merivale ib其实给了家长学生一个较公平的比较,西南面的学生可以抛弃地理位置的考虑,问题来了,如果eom的学生iB被录取,家长子女会主动放弃吗?
 
看大家讨论比较热闹,也来凑个数。朋友的小孩应该说成绩还不错。除写作87,阅读95,数学99, total battery 也是99。但还是被排在比较靠后的wait list 上了。好像绝大多数家长,估计90%以上都不清楚IB的筛选标准。应该呼吁教委真加透明度,公布一下选择的参考指标。CAT之外的因素占比多少?是否有性别,种族,学校平衡等考虑?

浏览附件818120

关于这6个分项,BATTERY之类的大家讨论了很多了,也基本清楚了,它的选择准则中客观的CAT比例很小,占30%左右。在这30%中,文科类有4项,可以把候选人拉开,而数理类只有2项,2项中基本绝大多数人都在95+, 很多疑惑的家长孩子这两个还是99. 有人说它会参考SCHOOL REPORT上成绩,客观类安省就只有EQAO,孩子EQAO成绩又不在考虑因素中,没其他统一考试,学校各自的REPORT CARD成绩能准确衡量么? 整个流程是软性模糊指标主导的。这几年一直没有改变。这同时给IB带来一些后果,就是它确实可以把很多文类强的孩子挑出并强化,但对理工类强的孩子是在抓阄。按这个选拔模式,即使理工类很强的,但文类不是特强的孩子去了,也会花大量时间去和文霸去拼文科,而减少对本来很强的理工类重点培养。

极少数人除外,比如数学又能拔尖拿奖,也能写几百页小小说的。:) 这些人是极少数,掐算在录取的孩子中不到5%。 这些孩子值得去IB。本来HOME SCHOOL拿金条的,可能去了IB就拿钻石了。:)

或者数学中上,文科很好的孩子,这批人去IB也合情合理。

Report card上的成绩是平时的积累,远比一次CAT的考试成绩可参考度要高。。另外忽悠是一个贬义词姑且就跟着你用,但村长讲话,你忽悠也得有忽悠的资本,那也是经年累月的积累。。

这是一套科学的评价系统。。

9年级基本定型了

文科不是很强的孩子,去了IB。。。。。。。
同样理工类较弱的孩子,去了EOM可能。。。。。。
 
最后编辑:
MH ,就是一所主要是本地人孩子的正常高中,学业上不是很突出,但各个club并不差,看过学校乐队的演出,很不错的。
至于由于所在区的缘故,有一些不爱学校的小孩,但这种学生那个学校都有,不影响大局。
这两年MH 的GP貌似有run 不下去的趋势,原本在两年前的调整计划中是要被取消。
 
我觉得即使要走理工科路子的孩子,也不应该忽视人文学习,不然就成机器了,同样文科学生也不能只是写点风花雪月的小资文字或者不着边际的社论时评,而是应该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有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行动。通识教育的道理就在于此,不同人的认同度当然可以不同,但IB应该基本上选择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能接受这种教育观的家长学生去IB可能更合适,不喜欢这种教育观的不去也理所当然。
 
关于这6个分项,BATTERY之类的大家讨论了很多了,也基本清楚了,它的选择准则中客观的CAT比例很小,占30%左右。在这30%中,文科类有4项,可以把候选人拉开,而数理类只有2项,2项中基本绝大多数人都在95+, 很多疑惑的家长孩子这两个还是99. 有人说它会参考SCHOOL REPORT上成绩,客观类安省就只有EQAO,孩子EQAO成绩又不在考虑因素中,没其他统一考试,学校各自的REPORT CARD成绩能准确衡量么? 整个流程是软性模糊指标主导的。这几年一直没有改变。这同时给IB带来一些后果,就是它确实可以把很多文类强的孩子挑出并强化,但对理工类强的孩子是在抓阄。按这个选拔模式,即使理工类很强的,但文类不是特强的孩子去了,也会花大量时间去和文霸去拼文科,而减少对本来很强的理工类重点培养。

极少数人除外,比如数学又能拔尖拿奖,也能写几百页小小说的。:) 这些人是极少数,掐算在录取的孩子中不到5%。 这些孩子值得去IB。

或者数学中上,文科很好的孩子,这批人去IB也合情合理。



9年级基本定型了

文科不是很强的孩子,去了IB是得不偿失。
同样理工类较弱的孩子,去了EOM也会郁闷。
不要过分强调你那客观。。CAT号称无法准备,但我能让学习一般的小孩一个月刷题刷到全部95+你信吗?
教师的推荐信在录取中其实才是个killer。。而且即使apeal,推荐信也是看不到的。。如果教育局的resource足够,应该如私校录取一样加入学生面试环节,这样才能减少录取中的分歧。。。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倚重同一系统中学校的report card和教师推荐是最有效的办法。。
 
不要过分强调你那客观。。CAT号称无法准备,但我能让学习一般的小孩一个月刷题刷到全部95+你信吗?
教师的推荐信在录取中其实才是个killer。。而且即使apeal,推荐信也是看不到的。。如果教育局的resource足够,应该如私校录取一样加入学生面试环节,这样才能减少录取中的分歧。。。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倚重同一系统中学校的report card和教师推荐是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家长认同IB的教育,就暂且接受这种考核方式吧,毕竟学校有多年经验,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在IB program取得成功。700人报考录取336,如果两所学校可以allocate录取人数,达到1:2的录取比例,就更好了。
 
我觉得即使要走理工科路子的孩子,也不应该忽视人文学习,不然就成机器了,同样文科学生也不能只是写点风花雪月的小资文字或者不着边际的社论时评,而是应该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有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行动。通识教育的道理就在于此,不同人的认同度当然可以不同,但IB应该基本上选择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能接受这种教育观的家长学生去IB可能更合适,不喜欢这种教育观的不去也理所当然。

对于理工科很强,但文科不强的孩子,提高人文类学习确实是应该的。人文类的学习有很多办法。系统的比如IB模式是一类。也有很多别的。有个孩子理工类很强(是真强,不是靠刷题弄出来的),但文科中等。家长没把孩子推进IB,而是根据孩子特点,同样大幅度提高孩子人文能力。
- 参加各种CLUB, WORKSHOP,都是TEAM WORK. 里面有很多需要写,需要组织,需要沟通协调,需要说的场合。
- 送孩子去底层锻炼,RETAIL STORE, 零工,各种家务杂事,孩子学会了很多人情世故,察言观色。实际STREET SMART的SKILL老练程度还超过同期去IB的文科强的孩子不少。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