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注册 2019-03-19 消息 7,091 荣誉分数 919 声望点数 123 2019-07-01 #18 屋太滑 说: 竟然有人问起,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点击展开... 说说,怎么个喜欢法?
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注册 2019-03-19 消息 7,091 荣誉分数 919 声望点数 123 2019-07-01 #19 Abbs 说: 现在谁还看小说呀,都是在网上听小说。 点击展开... 很惭愧,看的是法文原版。
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注册 2019-03-19 消息 7,091 荣誉分数 919 声望点数 123 2019-07-01 #20 个人认为,他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巴法利夫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写得要好得多。跟《人间喜剧》可以比美。
屋太滑 新手上路 注册 2017-07-31 消息 177 荣誉分数 45 声望点数 38 2019-07-01 #21 枫国冰都 说: 说说,怎么个喜欢法? 点击展开... 很简单:主人公励志,对社会不公讽剌批评,故事情节对我来说足够吸引力来读完
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注册 2019-03-19 消息 7,091 荣誉分数 919 声望点数 123 2019-07-01 #22 屋太滑 说: 很简单:主人公励志,对社会不公讽剌批评,故事情节对我来说足够吸引力来读完 点击展开... 一个法国人写的是一个德国音乐家的故事,经历了那么多挫折还那么上进,真的很不容易。 比那些一遇挫折,就颓废要死的故事强太多了。
屋太滑 说: 很简单:主人公励志,对社会不公讽剌批评,故事情节对我来说足够吸引力来读完 点击展开... 一个法国人写的是一个德国音乐家的故事,经历了那么多挫折还那么上进,真的很不容易。 比那些一遇挫折,就颓废要死的故事强太多了。
春夏秋鼕 本站元老 注册 2014-10-19 消息 5,220 荣誉分数 1,232 声望点数 323 2019-07-01 #23 枫国冰都 说: 个人认为,他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巴法利夫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写得要好得多。跟《人间喜剧》可以比美。 点击展开... 法国文学爱好者啊
枫国冰都 说: 个人认为,他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巴法利夫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写得要好得多。跟《人间喜剧》可以比美。 点击展开... 法国文学爱好者啊
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注册 2019-03-19 消息 7,091 荣誉分数 919 声望点数 123 2019-07-01 #24 春夏秋鼕 说: 法国文学爱好者啊 点击展开... 啃这些书花了我一年半的时间,好宝贵。 觉得大师还是大师,那些什么王朔的,简直弱爆了。中国的除了四大名著,也就临川四梦和冯梦龙的小说可以看看。
阿土仔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7-01-19 消息 29,040 荣誉分数 9,966 声望点数 373 2019-07-01 #25 枫国冰都 说: 个人认为,他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巴法利夫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写得要好得多。跟《人间喜剧》可以比美。 点击展开... 太高雅了,看不下去,咱能来点俗的吗?[emoji1]
枫国冰都 说: 个人认为,他比《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巴法利夫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写得要好得多。跟《人间喜剧》可以比美。 点击展开... 太高雅了,看不下去,咱能来点俗的吗?[emoji1]
春夏秋鼕 本站元老 注册 2014-10-19 消息 5,220 荣誉分数 1,232 声望点数 323 2019-07-01 #26 枫国冰都 说: 啃这些书花了我一年半的时间,好宝贵。 觉得大师还是大师,那些什么王朔的,简直弱爆了。中国的除了四大名著,也就临川四梦和冯梦龙的小说可以看看。 点击展开... 那些喜欢金瓶梅的肯定不认同
肥猫 本站元老 注册 2002-04-29 消息 7,553 荣誉分数 2,236 声望点数 373 2019-07-01 #28 阿土仔 说: 太高雅了,看不下去,咱能来点俗的吗?[emoji1] 点击展开... 三个火枪手其实挺俗的,在当时属于不怎么入流的通俗小说。大仲马在当时也没被视为大文豪
G gcy1208 独轮运之父 注册 2012-06-29 消息 9,236 荣誉分数 1,896 声望点数 323 2019-07-02 #30 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跟贝多芬传没什么两样。就是有两个片段记得特别清楚,一是约翰小时候无意中哼唱曲子被爷爷记下来,二是临死时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的交响乐。 不知道为什么。年轻的时候看过的名著都是这样。很多主要情节都很模糊了,就是那么几个片段总是历历在目。有能解释原因的吗?
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跟贝多芬传没什么两样。就是有两个片段记得特别清楚,一是约翰小时候无意中哼唱曲子被爷爷记下来,二是临死时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的交响乐。 不知道为什么。年轻的时候看过的名著都是这样。很多主要情节都很模糊了,就是那么几个片段总是历历在目。有能解释原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