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大学今年4位学生自杀,After four student suicides, uOttawa group demands bette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不仅仅是加拿大,中国,欧洲同岁的孩子的自杀率也很高。

和以前的几代不同,他们的成长伴随着iPad,手机,和网络社交。副作用出现。
我也觉得那些玩意儿对孩子副作用不小。信息爆炸,让不成熟的孩子没法专注应该干的事情,而人的脑力是有限的。
 
老师,您对90分和50分一样通过一样毕业怎么看?
哪些学校50分能毕业?大学还是中学?中学也有要求,高中50分是拿不到中学毕业证的吧,连看门的职位都要求有高中毕业证吧
 
最后编辑:
提供一个实例。当年儿子考入多大电子工程专业。开学典礼说820人入学。第一年淘汰了近40%(包括转专业,转学校,退学)。四年后毕业典礼上,280人拿到学士学位。即最后才有30%能完成最初定的学业。
 
哪些学校50分能毕业?大学还是中学?中学也有要求,高中50分是拿不到中学毕业证的吧,连看门的职位都要求有高中毕业证吧
AC是50以下才是F,不知道大学是怎么样的。就算不是50,是60呢?
 
热狗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如果初中和高中就开始严格要求学生,那么孩子的很多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毕竟孩子小,可塑性强,生活在家长身边,容易得到帮助。等到本科受到强大的压力,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家已经独立生活,很不容易改变习惯,受到关注和帮助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对来说文科生本科容易毕业,理工科、医药方向的压力大一些。
 
西方在大学之前比较宽松已经很多年了。最早的是千禧代,大约80初出生的人。从00到17—18年,大学生的自杀率并不是突出的高。但是18年之后,自杀率上升了。因此,你所列举的中学宽松并非主因。
中学如果不严格,让你高兴加水分拿高分,造成学生自己高估,被录取到高于实际能力的大学或专业而跟不上,是一个主要原因。

文科极少出这类事情,文科怎么着都能毕业。

理工科,医科这类专业需要严谨认真硬功夫的,数学公式用错了,小数点点错了,造出导弹就是往自己身上砸的节奏,医科如果不认真把药给错会把人搞死。理工科,医科这类专业容易出这些事情。
 
如果和这些小朋友聊聊,就会发现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又多大的影响了。

例如,环境问题。过多的讨论环境问题对于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副作用。瑞典女孩在这代孩子里面不是个例。于是,有一部分人有了厌世心里。其实,环境问题更多是经济问题,正反方都是在谈钱,可怜这些孩子。

还有,自杀会传染。社交网络居然有自杀小组,诱骗孩子自杀,教唆自杀。

最后过份夸大科技(其实是广告商业),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信心,没准被科技替代了。
我也觉得那些玩意儿对孩子副作用不小。信息爆炸,让不成熟的孩子没法专注应该干的事情,而人的脑力是有限的。
 
提供一个实例。当年儿子考入多大电子工程专业。开学典礼说820人入学。第一年淘汰了近40%(包括转专业,转学校,退学)。四年后毕业典礼上,280人拿到学士学位。即最后才有30%能完成最初定的学业。
这儿的大學入門容易,毕业难,很多學生学了1-2年后换專業,能在同一專業学完毕业的不会超過50%。
 
200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批,当之无愧的snowflake。
正是这一批孩子,赶上了学校政治正确的高峰年代。
也就是近十几年的时间。这一批孩子,可怜。

不过好像这一两年,学校的风气开始回转。
 
最后编辑:
如果和这些小朋友聊聊,就会发现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又多大的影响了。

例如,环境问题。过多的讨论环境问题对于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副作用。瑞典女孩在这代孩子里面不是个例。于是,有一部分人有了厌世心里。其实,环境问题更多是经济问题,正反方都是在谈钱,可怜这些孩子。

还有,自杀会传染。社交网络居然有自杀小组,诱骗孩子自杀,教唆自杀。

最后过份夸大科技(其实是广告商业),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信心,没准被科技替代了。
哦,是这样啊,我以为是信息爆炸诱惑过多干不了正事,到了学习上压力大了。
 
1. 中学期间,不敢给孩子挑战性的压力,不敢然孩子面对失败。不敢淘汰不合格的孩子。不敢让teen面对真正的碾压,缺乏挫折教育。结果,到了大学,大学基本上以社会需求为主。
瞬间面对巨大的压力。可怜。主因,是捉刀的手。

2. 中学政治正确,大肆宣扬“你是受害人”的变态文化。这帮孩子什么事儿都怪别人,怪命运,自爱自怜。如何能面对大学的竞争压力?受害者文化在心理学层面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3. 互联网络有放大镜作用,可以即时互联,可以瞬间放大负面刺激。这是时代的挑战。

antidote
除了这三条上,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介入,学校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互联网社交应该得到控制。

不妨让孩子读读《生命的十二法则:解决混乱的灵药》 (12 Rules for Life)
了解生活的真相,才能给孩子一颗坚强的心脏。
 
我觉得小初高教育确实有问题。但是大学生自杀这个事,还真怪不到基础教育上面。
 
热狗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如果初中和高中就开始严格要求学生,那么孩子的很多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毕竟孩子小,可塑性强,生活在家长身边,容易得到帮助。等到本科受到强大的压力,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家已经独立生活,很不容易改变习惯,受到关注和帮助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对来说文科生本科容易毕业,理工科、医药方向的压力大一些。
要么输在起跑线,要么掐死襁褓里:eek:
 
I cannot agree you any more.
1. 中学期间,不敢给孩子挑战性的压力,不敢然孩子面对失败。不敢淘汰不合格的孩子。不敢让teen面对真正的碾压,缺乏挫折教育。结果,到了大学,大学基本上以社会需求为主。
瞬间面对巨大的压力。可怜。主因,是捉刀的手。

2. 中学政治正确,大肆宣扬“你是受害人”的变态文化。这帮孩子什么事儿都怪别人,怪命运,自爱自怜。如何能面对大学的竞争压力?受害者文化在心理学层面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3. 互联网络有放大镜作用,可以即时互联,可以瞬间放大负面刺激。这是时代的挑战。

antidote
除了这三条上,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介入,学校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互联网社交应该得到控制。

不妨让孩子读读《生命的十二法则:解决混乱的灵药》 (12 Rules for Life)
了解生活的真相,才能给孩子一颗坚强的心脏。
 
要么输在起跑线,要么掐死襁褓里:eek:
前面Pido提到了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小、在父母身边,发现不良习惯引起的问题,很可能及时得到修正。比如我的孩子初中的时候总是打游戏、和朋友网聊,功课总是拖到很晚才做。于是我们把家里的网络设定在晚上11点自动关闭,计算机同时自动关闭。娃只好调整自己,先做完功课再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到了本科和以后,娃每次考试前几个星期,先把手机、iPad、计算机里的游戏、脸书、推特、Netflix……全部删除,再进入“考试冬眠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