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有点太邪性

贵圈

政府都对党
注册
2014-10-21
消息
32,808
荣誉分数
6,137
声望点数
373
激辩声中“群体免疫说”遭否认,英国缓疫打法有何玄机 ?
2020年03月16日 11:47 来源于 财新网

遭到学界质疑后,英官员否认“群体免疫”是政策目标,英国缓疫打法着力长期抗疫,但“群体免疫”逻辑下的政策被认为可能导致高风险人群面临死亡困境、医疗资源挤兑;面对科学家要求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的呼吁,英国政府受到挑战
1584198173365889_480_320.jpg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英国伦敦街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应对措施不一,英国政府提出的“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政策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激烈讨论。图/新华社
相关报道【财新周刊】【编辑絮语·王烁】新冠不去全球化【财新周刊】那些比新冠还可怕的病毒特朗普与新冠疫情的“生死时速”解药|复星医药押注mRNA新冠疫苗,美国临床试验领跑论文称中药治愈新冠被质疑 病例仅举一例疑似

【财新网】(实习记者 何京蔚 记者 邸宁)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应对措施不一,英国政府提出的“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政策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激烈讨论。三日后,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撰文称,群体免疫是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英国计划的一部分。不过,英国对缓疫政策并未作出实质性调整。
当地时间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发布会上宣布,政府的疫情应对已进入延缓阶段,将试图延后疫情峰值出现的时间,以降低疫情危害。随后,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提出,轻症患者感染病毒有利于实现群体免疫,从而在未来疫情中保护人们不被病毒感染。
群体免疫是指,当社群中一定比例的人接种疫苗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能免于感染人传人疾病。这个比例与疾病的传染性息息相关,如麻疹可以传染10至15人,则需90%-95%的人接种疫苗。帕特里克·瓦兰斯次日接受Sky News采访时表示,当人群中6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社群将获得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通常要靠主动注射疫苗实现,它与英国防控政策有何关系?英国公共卫生部国家传染病署的副署长尼克·芬(Nick Phin)解释道,群体免疫也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达到:某种传染病之前没有出现过,而它感染了大量的人,这就是英国实现群体免疫的方式。
但是,通过感染疾病能否真正达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尚不确定。英国免疫学会在公开信中表达了不同看法,“我们并不清楚新冠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也不确定它在实际情况中该如何应用。新冠病毒究竟能否在感染者体内产生持续存在的抗体?我们不知道。”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安东尼·卡斯特罗(Anthony Costello)在社交媒体上八问“群体免疫”政策,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疫苗是没有与疾病本身相关的风险,获得群体免疫的安全方式,在未来利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存在即刻死亡危险的政策是否符合伦理?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告诉财新记者,群体免疫风险还是很大的,但如果一定要做,可以用保护性药物来帮助实现,类似抗艾药治疗艾滋病的原理,当人体暴露在病毒前时,保护性用药可以控制人体内的病毒水平。
群体免疫逻辑下的缓疫打法
英国政府在群体免疫的理论基础上,以追踪、隔离病例为主要措施,并没有采取停学、交通管制、封城等强力干预。帕特里克·瓦兰斯次日接受采访时强调,英国政府首要应对措施有三条:一是有症状患者居家隔离,二是实现家庭内部有效防控,三是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
英国首相鲍里斯表示,所有轻症患者不检测、居家隔离能够有效减缓病毒传播。同时,政府正在考虑的计划是,如果疫情发生变化,只要家庭中有一人感染,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居家隔离,从而实现家庭内部防控。但英国政府暂未出台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的具体政策。
引发质疑的是,高风险人群在群体免疫政策下可能面临死亡的结局。英国政府应对疫情的科学顾问约翰·埃德蒙兹(John Edmund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有很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因此死亡,“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事实上,这位政府科学顾问认为,阻止疫情流行的唯一办法是获得群体免疫力。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彻底检测、收治感染者难度较大,病毒极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群体免疫是长期抗疫的有效方式。
“如果不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止传播,就要找出世界上每一个感染病毒的人,对一个症状轻微的疾病来说,做到这点非常困难。封城解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病毒必然会再次出现。下一个阶段,病毒将在全世界传播,而群体免疫是阻止大流行的唯一方式。”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数学家、传染病学家亚当·库查尔斯(Adam Kucharsk)对群体免疫政策的看法是:被动实现群体免疫是疫情的悲剧结果,而非政府的防控目标。“即使大多数人感染是可能的结果,它也不该成为目标。”
而连续4年研究SARS问题的生物政治研究专家迈尔斯·法尔曼(Miles Fahlman)表示,社会和政治介入才是阻止疫情传播的唯一方式。
医疗资源挤兑仍可能发生
群体免疫政策被认为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带来的疫情加重。卫生部官员尼克·芬在采访中表示,群体免疫政策并不意味着放任病毒传播,政府要求有症状的人居家隔离七天。“这样的措施可以延缓病毒传播,从而减小疫情峰值,减缓疫情曲线,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利物浦大学名誉教授伊恩·唐纳德(Ian Donald)解释道,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精细管理,不断出台新的措施予以调整,使得感染人数和住院人数达成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的某种平衡,从而保障重症患者能够接触到医疗资源。
但是这样的平衡真的能够达到吗?在英国确诊病例上升趋势与意、西、德、法四国相同的情况下,多位科学家担忧,英国的缓疫政策反而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玛丽皇后大学数学系牵头的329位科学家联名公开信写道,英国的计划是在延后实行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的措施。但难以控制的病例增长,极大可能将导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无法应对重症病患的需求。“群体免疫政策并不可行,反而会给医疗系统带来更大负担,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死亡。”
164位社会各界人士联名的《新冠肺炎:意大利写给国际科学界的公开信》透露了意大利的疫情严重情况:意大利确诊病例在3周内超过万数,约10%的患者入住ICU或进行代替ICU治疗,5%的患者死亡。
一位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内工作的医生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有4000张ICU病床,而其中80%已经满了。” 也就是说,在医疗资源挤兑发生前,群体免疫无法实现。
剑桥大学皇家学会研究教授、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计算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按照60%人口需要感染病毒来算,如果4千万英国人都要感染病毒,假设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周,那么医疗系统必须能够同时负担12万5千人,而2017年英国的床位数是16万7千张。投入全部医疗资源来医治新冠患者显然是不现实的。
干预措施何时介入是关键
在此情况下,联名公开信建议英国政府立刻采取保持社会距离的措施。这样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大型集会、学校停课、限制出行、封锁城市。英国首相鲍里斯在发言中表示将会考虑是否取消大型集会,但他表示学校停课弊大于利,除非疫情发生变化,将不会采取该种措施。
约翰·埃德蒙兹则认为当前阶段封锁城市只会带来恐慌,政府应该根据情况逐步采取措施,要求人们采取有限的行动,因为这场疫情将会持续六个月到一年。缓疫措施更能适应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但是,这位政府科学顾问并不否认强力干预措施的效果。3月11日,约翰·埃德蒙兹参与的一篇数学建模研究论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武汉的中位单日再生数(Rt)在1月23日出行限制前后1周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周前的2.35,下降到了1周后的1.05。这表示,疾病传播的下降与出行控制措施吻合,这些措施很可能是非常有效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也表示,“我们必须在恰当的时间部署防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强力干预的方案,那么,英国政府究竟在等待怎样的时机?
约翰·埃德蒙兹透露,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新的政策很快就会出台,至少一周之内肯定会有。“当然不会是封城那样的措施,如果我们要采取比较极端的措施,也只会选择不得不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但我们的确有可能走到那一步。”
蒂莫西·高尔斯也从保障医疗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政府采取强力干预措施的最优时间点。他认为,在群体免疫政策框架下,如果过早行动,将承受第二波疫情的风险;如果太晚行动,将导致医疗系统被拖垮。但若是放弃群体免疫,选择遏止病毒传播,就应是越早采取措施越好。
在此前计算的基础上,他认为英国政府最优的行动时间点,是医疗系统已经接收能力范围内5%-10%感染患者的时候。也就是说,假设目前有20%的医疗资源用于治疗新冠患者,政府应在医院收治1670位患者时采取强力干预措施。蒂莫西·高尔斯同时也指出,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达成群体免疫的代价将是灾难性的。
截至北京时间3月15日18时,英国累计检测37746人,确诊病例1140例,死亡病例21例,病例确诊数位列欧洲第7位。
 
世卫组织与数百名科学家发声:英国群体免疫策略近乎无情
全球
撰写:聂振宇

2020-03-15 19:22:00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推出的对抗新冠病毒疫情政策,以及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关于“群体免疫”原则的论述,在国际社会引发巨大争议。
“理论与现实不同
3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回应“群体免疫”之说,称“我们可以讨论理论,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必须考虑采取行动。”而英国政府当天也收到两封来自科学团体的公开信,对“群体免疫”与英国政府的抗疫措施提出质疑。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4日说,欧洲现在是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震中”。敦促各国采取积极措施、动员社区组织,并保持社交距离,以此来拯救生命。图为意大利3月10日起进入全国“封城”状态,警察和士兵检查从意大利米兰火车站出发的乘客。(AP)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4日说,欧洲现在是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震中”。敦促各国采取积极措施、动员社区组织,并保持社交距离,以此来拯救生命。图为意大利3月10日起进入全国“封城”状态,警察和士兵检查从意大利米兰火车站出发的乘客。(AP)



英国《卫报》14日称,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对发展“群体免疫力”以对抗新冠病毒的观点提出质疑。“新冠病毒在人类中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目前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知识也还不够了解,所以还不知道它在免疫学方面的作用。”
哈里斯指出,每一种病毒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不同的,并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统。“我们可以讨论理论,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必须考虑采取行动。”

预计病例激增480万人住院 美医学专家警告:将无法应对
新冠病毒测试结果公布后 特朗普在推特发了一张照片[图]
携带两种药物支援意大利 中国专家组前往疫情“重灾区”
法国宣布进入疫情工作最高阶段 中国使馆发出警告
印尼交通部长确诊新冠肺炎 世卫敦促马上宣布紧急状态
两国争吵肺炎疫情升级 美国国务院召见中国驻美大使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为政府抗击新冠病毒的方法辩护称,政府的方法是为了减缓疫情向峰值攀顶的坡度,并使人群中的免疫力得到增强。
数百名科学家质疑
尽管瓦兰斯以建立“群体免疫力”为之辩护,但政府的举措仍此招致多方质疑和批评,包括英国前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在内的批评人士对政府推迟采取关闭学校等更严厉措施的决定表示担忧。工党、苏格兰民族党、自由民主党等反对党也质疑政府的做法,还有人提出希望看到政府措施背后的科学证据。

3月13日,运送中国医疗物资的飞机降落在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批医疗物资将用于援助欧洲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华社)

3月13日,运送中国医疗物资的飞机降落在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批医疗物资将用于援助欧洲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华社)

3月14日,数百名科学界人士也向英国政府发出了两封公开信,对政府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表示担忧。
据《卫报》披露,其中一封公开信来自198位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学者,他们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在英国扩大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另一封公开信则由164名行为科学家联署,信中提出了对“行为疲劳”这一概念的担忧。

与瑞士爆发外交纠纷后 德国再扣押意大利83万个口罩
特朗普结果公布 白宫开始检测所有密切接触者体温
未来几周非常关键 美卫生官员警告疫情可能会变得更糟
德国截留瑞士口罩爆外交纠纷 抱怨中国几乎买空全球市场
什么是“大流行” 世卫上调疫情等级美股大跌1400点进熊市
杜特尔特将接受新冠肺炎检测 财长等多名政要已隔离
防控疫情不力引爆美国舆论 智库反思未利用中国赢得时间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英国政府的做法有时候是近乎无情的理性冷静。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在社交媒体连续发文,批评英国这一防疫政策是在用民众玩一场“轮盘赌”,这是一个重大错误。“我们需要紧急进行社会隔离和封锁政策,政策目标应当是挽救生命,不要再等了。”
 
英国卫生大臣:"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
英国卫生大臣:"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24,317
原标题:快讯!英国卫生大臣:“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
[环球网快讯]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消息,英国卫生大臣表示:“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它是一个科学概念。我们的政策是保护生命,战胜这种病毒。”
117e-iquxrui5973878.jpg

在13日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表示,大约60%的英国人将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英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口,根据帕特里克的预测,即有4000万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
  此前报道:英国抛“群体免疫”应对新冠疫情:是铤而走险的豪赌,还是“视死如归”的骗局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大约60%的英国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来暴发”,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13日发表的这番言论震惊世界。在全球都在为控制新冠病毒传播采取各种措施之际,这种“放任传染”的策略引来潮水般的质疑与批评。在帕特里克说出上述内容的前一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讲话中提到,英国民众要做好“自己挚爱的人因病早逝”的准备。
来自英国官方的声音显示出该国正在以一种极为“大胆出位”的策略应对新冠疫情,而这种策略被认为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甚至有不少专家直斥这是一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手段,是一场赌博。
  在没有疫苗情况下,让全国2/3群体感染后形成免疫力“风险难料”
英国官方最先提出群体免疫这一策略的是该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在13日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帕特里克表示,大约60%的英国人将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英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口,根据帕特里克的预测,即有4000万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
帕特里克提出的群体免疫概念由来已久。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给出的定义,群体免疫即在某种情况下,有足够比例的人群对传染病具有免疫力(通过接种疫苗或先前患有该病),从而令这种传染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CDC称,这种方式对无法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他们是最容易受到传染病伤害的群体。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曾通过大量接种疫苗,来保护该国的学龄前儿童免于感染麻疹。
根据此前研究,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或是疫苗免疫,或是自然免疫。根据德国哥根廷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讲席教授于晓华发表的文章,群体免疫是否有效,需要达到群体免疫门槛,这与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即平均一个病人传染的人数,R0<1即认为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相关。多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显示,学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左右,也就是说英国想要形成群体免疫,需要有50%至67%的人免疫新冠病毒。
通常而言,形成群体免疫主要依靠接种疫苗,但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发中,如果想要形成群体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愈后产生的免疫能力。一位北京援鄂医疗队的专家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群体免疫确实是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这么做,风险是难以预料的。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14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则认为“群体免疫”完全是英国首相的“谎言”。饶毅表示,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会出现的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这种现象是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被告知我们会有亲人死去”
“4000万英国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帕特里克的言论震惊了英国和世界,而此前英国政府已经因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应对疫情而饱受批评。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在社交媒体上批评称,英国政府正在“与公众玩轮盘赌”。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英国网民批评帕特里克和英国政府“冷血”与不作为。有英国网友表示,“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被告知我们会有亲人死去,任何行动都比现在的情况要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14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群体免疫存在一种达尔文主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政府应该对易感人群采取一切、尽可能多的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14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时也对英国的策略提出质疑,她表示,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不足,无法获知它在免疫系统中的状况。 玛格丽特表示,“每一种病毒在人体内的作用都不同,同时会激发不同的免疫学特征。我们可以谈论理论,但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之所以会提出群体免疫这种应对方式,帕特里克与英国卫生官员的一个主要判断基础是“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较轻”,英国公共卫生部12日发布的指导也强调了这一点。根据该指导,英国不会为轻症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仅在需要住院后才会将患者列为疑似病例进行检测。根据英国卫生部数据,截至13日上午9点,英国已对32771人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其中798人被确认为阳性,共有10名阳性病例死亡。
但这一判断基础也遭到大量质疑。尽管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新冠肺炎轻症病例占比约为80%,但上述北京援鄂医疗队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冠病毒的病情变化快,如果轻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大幅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率达3.9%,远高于病毒性流感,英国如果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放任感染,恐怕会看到比3.9%更高的死亡率。
北京大学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教授宁毅1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帕特里克的假设是错误的。宁毅评价称,“这是个视死如归的策略,也是不切实际的。”
  “延缓”抗疫已遭世界卫生组织批评
无论是群体免疫还是消极抗疫,帕特里克、约翰逊与其他多位欧洲政要的言论均表明,欧洲对抗新冠病毒的路径与中国并不相同,相对于“控制(containment)”,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延缓(mitigation)”疫情,使其不至于压垮医疗系统甚至整个社会。
帕特里克表示,“英国想要延迟高峰期,并将高峰期压下去,以防止国民医疗服务不堪重负。”英国希望能够将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尽可能地推迟到夏季,以避开流感高发的冬春季节。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尔·韦兰此前也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尚未在法国全境大流行,“我们无法阻止病毒的扩散,但是我们可以避免太多的病人在同一时间段发病。”
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这种应对策略并不能减少整体死亡人数,但是可以通过隔离等方式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让感染者出现的时间更为分散,尽量推迟峰值并让其尽量平滑。这种可以被视为“错峰感染”的方式核心是让医疗系统不至于崩溃,以为患者,尤其是老人、儿童等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尽管策略相同,英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与法国、德国等国相比也是最温和的。截至14日,虽然正在讨论中,但英国尚未宣布取消所有大型活动,英国的学校也没有停课,约翰逊依然强调,采取防疫措施,时机的把握很重要。专家预计,英国从4月上旬,即2周之后,确诊感染病例将开始大增,到5月或6月见顶,应对计划和措施将基于这一判断确定。
但世卫组织总干事12日已经不点名批评了某些国家采取的“延缓”策略,“那种认为各国应该从遏制病毒传播转向延缓传播的想法是错误和危险的。相反,我们必须加倍努力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谭德塞表示,新冠疫情是可控制的。那些决定放弃采取用基本公共卫生措施防控的国家最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问题,将给卫生系统带来更沉重的负担,现在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加以控制。
世卫组织前儿童和青少年卫生司司长安东尼•科斯特洛14日表示,英国这种寻求建立群体免疫的抗疫策略和其他国家脱节,这可能与世卫组织的策略相冲突,世卫组织的政策是通过跟踪所有病例来遏制病毒。
美国学者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如果意大利可以早点行动,控制社交距离,不需要封城就可以控制新冠病毒传染,但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而对于英国政府的决策,一位意大利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每一天的拖延都会带来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来自意大利的经验。”
 
英国的“群体免疫”计划要付出多大代价? | 新潮沉思录
袁岚峰
袁岚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
12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导读

唐宁街里边的人,当然不会是笨蛋,可能在他们眼里面,这些“其他因素”在他们的眼里,显然比英国人,比全世界人民的生命更加重要一些。这无疑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这样的建议,也不是医学工作者应该去给出的。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文 | 北方朔风



随着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英国的疫情进入了第二阶段(delay),即延迟病毒传播,并且宣布了一些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策略之后,在全球互联网上面,一个名词开始火热了起来,这个词叫做群体免疫。一时间广大网民都被一个如此新奇而超凡脱俗的概念震惊到语无伦次了。



实际上,群体免疫并不是个刚刚发明的名词,也不是什么故纸堆里边的复杂概念,它很容易被理解。在一个群体里边,如果大多数人都对于某种传染病存在免疫力,那么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就会大幅度下降,也就是我们最近常说的R0下降。


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人类的历史之中多次发生过,在现代的医学和流行病学体系建立之前,人类对于疾病的抵抗,往往就需要这样的方式,在瘟疫过后,幸存者大多数时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于是瘟疫就过去了,所以我们如果阅读历史,就可以看到古代瘟疫往往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群之中有免疫力的人比例的变化。

而在现代社会,群体免疫也是有它的巨大意义,虽然免疫接种制度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社会之中依然存在一些人,因为经济条件或者身体较差,难以得到免疫接种或是免疫接种。这个时候群体免疫就有了他的意义,只要大多数人依然有着免疫力,那么这些少部分弱势人群依然可以得到保护,这也是疫苗的另一个重要价值。

这么看起来,英国首相选择这个方案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个方案似乎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格罗姆地狱咆哮曾经问过很有道理的一句话,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按照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的说法,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大概需要感染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才能形成有效的社区免疫,按照英国人口6600万,差不多是需要感染三千多万的人口。目前各国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统计数据不一,但是即便是最为乐观的估计,也有百分之一以上的死亡率,这意味着,这个方案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用三十万到四十万英国人民的生命作为代价。而更加现实的是,这种理想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实世界之中。



按照中国和意大利的情况,在一个区域的感染率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医疗系统由于处于超负荷运载的状态,死亡率会明显上升,哪怕只是最为普通的疾病,此时都会高度危险,百分之一的死亡率此时不再存在,死亡率可能会上升到百分之五,甚至是接近百分之十(意大利核心疫区伦巴第大区接近百分之十),这种情况下,不列颠的群体免疫计划,就要付出惨烈的代价了。而不管是中国或者是意大利,感染率虽然都很高,但是距离百分之六十的数字,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即使英国的卫生体系NHS可以算得上是优秀,也绝不可能承受的住这样级别的冲击。

而讽刺的是,英国卫生机构表示,指定这个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恐慌性医疗对于医疗系统的冲击,导致卫生系统出现问题。按照他们的理想化情况,英国人大概需要以一个不超过英国卫生系统能承受的速度,慢慢的感染病毒,这样既可以形成免疫力,又不会让卫生系统超负荷。这样问题就完美的解决了,听起来可喜可贺。

可是很遗憾的是,病毒从来不会讲究这些安排,这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无数次证明过的事情,病毒的传染,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典型的指数级增长,这样理想主义的安排,在人类历史之中,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就算英国民众都听从安排,但是感染率到了那个程度的时候,这些也都失去了意义。在那样的情况下,再怎么优秀的医疗系统,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当然了,做人是应该乐观一点的,我们不妨假设,克服了巨大代价之后,感染率到了百分之六十,那么是不是就形成了群体免疫呢?答案是很遗憾的,很可能没有。有着典型群体免疫的疾病,比如说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这些疾病基本上都是一次感染之后,终身具有免疫力,这也是群体免疫的另外一个基础,感染治愈之后,需要具有稳定的免疫力。

那么新冠病毒呢?这个病毒爆发到现在,也就只有三个月,很难看出来结果,但是根据非典型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结果来看,稳定的免疫力很可能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有的医学证据无法证明,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终生稳定的免疫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流行几个月之后,很有可能一批已经治愈的患者,因为体内抗体水平下降,会再次出现感染,这样,之前的努力就全部归零了。很可能会出现第二次流行。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个人的诅咒,而是日常发生的现实,流感之所以每年都可以流行,每隔几年还可以来一次大流行,就是源于这种原理。

如果新冠病毒变成一种每年秋冬季都要流行一遍的疾病,请问这种群体免疫方案,存在什么意义吗?我并不喜欢危言耸听,但是已经有不少流行病学专家开始认真考虑,新冠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了,如果英国选择这个方案,显然会极大程度提高这种可能性。

另外,也是我能想到最为糟糕的可能性之一,那就是病毒的突变与重组,自然界里边有着二百多种冠状病毒,其中能感染人类的有七种,虽然其他二百多种都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假设新冠病毒在一个区域感染了足够多的人口,依然有很多的机会与这些病毒排列重组,给病毒提供更多的选项。

当然了,像是电影里边出现一种超级病毒这种事情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但是有一个事情,是多次发生过的。那就是在突变和重组之后,新冠病毒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这些亚型未必比原来的病毒更强,但是它们可以绕开之前病毒的免疫力护盾。

每年冬天,市面上的流感疫苗都是不一样的,是因为流感有很多种亚型,而疫苗只能防御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每年都有流行病学专家进行分析预测今年的流感主要流行类型。有的时候预测错了,流感流行就会很严重。

那么,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新冠病毒上面呢?

当然了,新冠病毒并不是某个游戏里边的玩家那么智能,可以直接把点数加到想要的方面,病毒的进化策略是单纯的试错,如果有几千万人感染这种疾病,试错的机会会更多。出现亚型的概率显然是非常高的。而如果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可以绕开英国人的群体免疫的病毒,这种病毒显然更符合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的策略,很容易引起全新的爆发,甚至波及全世界。

那个时候,人类紧急赶制出来的疫苗,可能都难以实现足够的保护力。这很可能制造第二次灾难。虽然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严苛,但是我还是想说,假如英国真的实行了这样的方案,这绝对是对于全人类的不负责。不光是英国人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全人类的努力可能都会失效。

现代接种的开创者爱德华詹纳,和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创者约翰斯诺,都是英国人,可以说,在人类针对流行病的历史上面,英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英国人却选择了一个如此原始的方案,去应对流行病,仿佛回到了中世纪一般。作为一个还在学习阶段的医学生,笔者由衷的为此感到高度的遗憾。更让人无语的是,国内竟然也有媒体跟着鼓吹这一方案,实在是毫无节操。



昨天笔者和几个学长和前辈沟通的结果是,他们都认为,从医学方面来说,这个方案显然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英国的医学专家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肯定是考虑了某些其他的因素。唐宁街里边的人,当然不会是笨蛋,可能在他们眼里面,这些“其他因素”在他们的眼里,显然比英国人,比全世界人民的生命更加重要一些。这无疑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这样的建议,也不是医学工作者应该去给出的。


希波克拉底说过,Primum non nocere。翻译过来,就是第一,不可伤害病人。这个原则对于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是通用的,我很难想象,英国的医学工作者,会如何看待唐宁街的这个决定。我也不知道,英国内部的会议里边,那些医学专家是如何争论这个方案的。

之前WHO说,这是人类第一次有可能控制住的疾病大流行,是因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努力,然而接下来,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似乎让可能被控制住的可能性,变成了泡影。而英国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不战而降。不光是影响自己,也影响其他国家,甚至某些其他国家,会因为英国的决定,同样选择放弃。


这似乎没有也什么可惜的,因为人类历史上面的无数次大流行病,都是这样过去的。现在的人类,总比中世纪的人类好多了。

只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我想,这是不对的,人类终究是需要向前走,向前看的。



最后,我衷心希望,英国能尽快撤回这个决定,加入积极抗击疫情的前线之中。
 
太长了,没法细看。只知道中国政府胆敢这么说,是死定了,西方的无为,放弃就被理解,甚至吹捧。

人命放在什么位置上?命没了,要权何用?
 
有了群体免疫大法
政府就可以冠冕堂皇不作为了


可悲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论调没出现在独裁中国, 却出现在民主国家里,。

我宁愿相信这是英国首相的“另辟蹊径”,怕一般政策声明无法让老百姓自觉隔离, 索性来把大的都给吓住, 乖乖家里蹲
 
顶上圈哥这贴,给那几位推崇此法的助威。
 
这场疫情就是场战争,考验一个国家的执行力和动员力,二战和之后历次战争中表现不差的国家对抗瘟疫也不应该该差。英国德国的表现是明显强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不要看美国现在确诊人数多,一个是这个国家人口本来就多,也象二战一开始在珍珠港被日本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后面战争机器动员起来火力全开就会扭转局面。
 
这场疫情就是场战争,考验一个国家的执行力和动员力,二战和之后历次战争中表现不差的国家对抗瘟疫也不应该该差。英国德国的表现是明显强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不要看美国现在确诊人数多,一个是这个国家人口本来就多,也象二战一开始在珍珠港被日本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后面战争机器动员起来火力全开就会扭转局面。
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是一场很好的检验,半年后,看结果。
 
这场疫情就是场战争,考验一个国家的执行力和动员力,二战和之后历次战争中表现不差的国家对抗瘟疫也不应该该差。英国德国的表现是明显强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不要看美国现在确诊人数多,一个是这个国家人口本来就多,也象二战一开始在珍珠港被日本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后面战争机器动员起来火力全开就会扭转局面。
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是一场很好的检验,半年后,看结果。

林大米你觉悟不高啊
 
不能和你比,咱们各走各的道,绕开好吧?

我是为你好。

你看人家2005多会说话, 这就象珍珠港事件美国被日本当头一棒损失惨重, 你看看人家这比方打得。这是历史事实, 我也同意。

我就为你点赞而点赞。
 
不邪不邪。当初武汉做了傻事,遭了罪,英国是不是在做傻事,要一年半载才知道,反正都是自作自受。
 
从英国首相感染新冠看群体免疫靠不靠谱

来源: sinology 于 2020-03-27 07:18:16

今天早上惊闻英国首相也确诊感染COVID-19。昨天是查尔斯王子,今天是首相。英国的政要纷纷感染新冠。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是新冠发源地,但是中国的高官鲜有感染。习终身大总统更是戴着美国3M口罩电视指挥千里遥控,安全得很呢。

之前英国在疫情初发的时候反应迟钝,漫不经心,甚至基本的隔离封锁都没有进行。马照跑舞照跳,酒吧仍然热闹非凡。那时就有人说,英国采取的策略是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形成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这样,虽然会有些人病死,但是大多数人症状轻微从此获得免疫力。也许这样对经济和自由的伤害跟长时间闭关锁国来比会反而比较低。

在古代直至中世纪,人类对于烈性传染病基本就两个办法,一是严格隔离,二就是群体免疫。隔离是主动对付传染病的方法,而群体免疫则是被动方法。历史上几次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特别是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对欧洲造成了巨大打击。那个时候因为不清楚病原体是什么,所以大多数是采取群体免疫的方法。对于死亡率高达30%~40%的恶性传染病,这种方法显然会有重大的社会代价。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时,发现土著印地安人对天花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力。旧大陆因为历史上天花数次大流行,存活下来的人或多或少对天花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天花的致死率大约在30%。 而新大陆因为从来没有天花,印地安人完全没有免疫力,天花的致死率在90%以上。阿兹台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在西班牙人登陆前都有几千万人口,但是100年后都只剩下几百万人。西班牙征服者仅仅杀掉了极少数反抗者。绝大多数印地安人被天花消灭掉了。由于人口大量减少,西班牙征服者不得不从非洲购买黑奴来填补劳动力的短缺。所以,对于这种死亡率高的疾病,群体免疫是非常糟糕的主意。

英国这次一开始想尝试群体免疫,应该是受到了中国和某些亚洲国家的误导。根据中国的公布数据,新冠的致死率大约在3%左右,而且病死的大多是老年人。也许英国政界觉得3%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而且如果基本是老年人病死,可以减轻社保负担。全国人民还可以获得群体免疫。如果病毒第二波第三波(大概率事件)袭来英国就可以不受影响。

随着形势发展,英国政界惊愕地发现新冠的死亡率远远高于中国公布数据,甚至达到10%附近。而且,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病死,很多健壮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也会死亡。这样一来,之前的群体免疫策略就会造成无法承担的社会后果。所以,英国来了个180度大回转,从群体免疫改为封锁社区限制活动。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这种病毒因为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所以变异率(复制错误率)要比天花等DNA病毒高好几个数量级。从而,这种病毒变异进化速度极快。即使你得过新冠,暂时有免疫力(主要表现为病毒特异性抗体)。但是等过一段时间病毒明显变异之后,抗体将不见得能识别新的毒株。那么就会有第二波,第三波直至第N波大爆发。所以群体免疫对于这种变异极快的病毒是徒劳的。即使有疫苗,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疫苗产生的抗体也许几年之后对于新的毒株就没有识别中和作用。这病毒就像大洪水,你堵住哪里,其它地方就可能决口。除非科学家们能找出一个病毒蛋白保守结构域,设计针对此结构域的疫苗,或者找到特效药物,那么这种病毒将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一次次地大规模爆发。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899257.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