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it true????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lt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什么是文化?大致包括语言、传统、宗教等。在这里大家似乎只关注语言。那就先讨论语言吧。

语言大致有两种作用:1、交流;2、审美。所以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讨论、比较语言问题。

1、交流 交流的要求大致可分两部分:准确性和效率。就准确性而言,中文有什么不能准确表达的吗?英文有时态和数的变化,而中文则通过加入辅助词的办法解决。还没有研究语言的人证明中文的准确性不够。就效率而言,看用多少音节或字符表达相同的意思。这里已有答案:在联合国的文件中,中文版本最薄。

2、审美 审美可分三部分:音韵、意境和书法。就这三部分而言,孰高孰低,十分明了。

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第二种功能的要求越高。

题外话:不是母语,哪门语言不难?
 
最初由 James 发布
什么是文化?大致包括语言、传统、宗教等。在这里大家似乎只关注语言。那就先讨论语言吧。

语言大致有两种作用:1、交流;2、审美。所以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讨论、比较语言问题。

1、交流 交流的要求大致可分两部分:准确性和效率。就准确性而言,中文有什么不能准确表达的吗?英文有时态和数的变化,而中文则通过加入辅助词的办法解决。还没有研究语言的人证明中文的准确性不够。就效率而言,看用多少音节或字符表达相同的意思。这里已有答案:在联合国的文件中,中文版本最薄。

2、审美 审美可分三部分:音韵、意境和书法。就这三部分而言,孰高孰低,十分明了。

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第二种功能的要求越高。

题外话:不是母语,哪门语言不难?

1、交流。中文的逻辑性比英文差了很多,这并不一定体现在一些中文无法准确表达的思想上。由于中文没有词词界限,以字组词并且单字还能独立表意,没有足够有效的时态和语法而是仅仅通过“了”、“着”、“过”等有限的虚词来表达时态,没有适当的单复数、冠词等逻辑工具,造成了中文是最容易造成词意、句意混淆的语言。qlgc说得好,中文的弱逻辑性,表现在中文的使用者必须格外谨慎地选择用词,而不一定表现在有多少句意无法准确表达。

讲到语言的信息传递效率,中文毫无疑问是最差的。联合国5中工作语言中,中文文件最薄倒是不假,不过好像没有哪个语言学家用书写纸张的厚薄来表征信息传递效率的。专业人士研究语言的信息传递效率,用的是“平均信息熵”这个专业术语。联合国5中工作语言的平均信息熵如下:

法文: 3.98比特
西班牙文:4.01比特
英文: 4.03比特
俄文: 4.35比特
中文: 9.65比特

也就是说,同样的信息,如果英语能用4.03比特来表达,那么中文就不得不用9.65比特。中文的平均信息熵远远大于拼音文字,因而效率低得多。

2、审美 这玩意儿可就实在太悬了。你可以说中文美的不得了,但是这种美大概只有中国人自己能体会出来。我在北京的时候,一个老美想试着学点中文,但是刚刚听到“妈、麻、马、骂”这四声就立马晕倒。他告诉我,即便是他“listen very carefully”,也听不出阴平和阳平的区别。连四声都听不出来,遑论欣赏你的韵律美。“孰高孰低”离“十分明了”差远了去了。

每个人大概都觉得自己的语言最美,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情的作用。按照时髦的文化相对主义,某种文化不能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优劣的标准。这个玩意儿说起来很悬,且有否定一切绝对标准的虚无主义的苗头,但是用在服饰、饮食、语言等物的美感评价上还是挺恰当的。
 
一个老美想试着学点中文,但是刚刚听到“妈、麻、马、骂”这四声就立马晕倒。他告诉我,即便是他“listen very carefully”,也听不出阴平和阳平的区别。连四声都听不出来

还好他没去学广东话,那可有六个声.
 
五月转的垃圾我一般不看,可是这篇文章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好几天前我就把这篇“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贴在《语海拾贝》里让大家“奇文共赏”,本来指望拿这篇逻辑狗屁不通、思维幼稚可爱的东西给大家添个乐子,没想到被版主给置了顶,呵呵。

日本的确是一个大思想家都没出过,可咱中国也没出几个吧?可能有人有得抬出来先秦诸子百家的救命稻草,可是非常不幸,就算孔孟老庄都是世界一流的思想大师,也绝不是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的功劳。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是在南北朝时才开始有的,今天的中文如果说给孔老夫子,保证他一个字也听不懂。去掉四声,汉语的发音种类恐怕是世界上最少的,除了日语以外。翻翻新华字典,没有四声的汉语大概只有400种发音。南北朝时候加上四声也实在是万不得已的事儿。那时候很多知识分子热衷于翻译佛学典籍,而人家梵语发音种类比中文丰富多了,不加上四声根本没法采取音译,而通篇都得是“施氏食狮史”。

本文作者言之凿凿“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可我怎么没见南北朝时候中国出什么世界级的思想大师?“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也不完全是事实,至今江浙一代的地方口音可是还保留着入声呐,反倒是身上有着蒙古、契丹、女真血统的中国北方人,没有采用入声了。作者拿这么个小儿科的玩意儿来论证元朝以后中国的衰败,也忒无知点了吧?

作者对洋鬼子背不了九九表幸灾乐祸,得意洋洋,可是不幸的是咱这“思维速度快”的语言没成就几个数学大师。别说数学大师,就是小师都没几个。数学史家Morris Kline认为,数学真正诞生的标志是产生了符号体系。有了符号,数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尽管咱《九章算术》算的花里胡哨,居然连正规的数学都算不上,因为你没有符号体系。翻翻大学《高等数学》教材就更让人尴尬,几百页的教科书里,定理、公理多了去了,有几个是用汉语琢磨出来的?

如果作者执意要论证“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最起码得拿得出经验证据来。比方说,有几个康德、尼采级的哲学大师是用汉语来思考,有几个高斯、莱布尼茨级的数学家用数学来演算,有几个伽利略、牛顿级的科学家用汉语写论文,等等。没有empirical evidence,只会空套理论,这样的presenter一般在台上呆十分钟就得让人轰下来。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的例子就算了。在这边带过孩子的都知道,这边小孩参加什么奥林匹克比赛就是纯粹的玩,谁也没拿什么“为国争光”当回事儿。我的一个鬼姥朋友小孩去意大利参加国际比赛,连路费都得家大人掏腰包。谁要是拿数学奥林匹克当例子来论证汉语或者中国人如何如何,可就真是可笑到家了。
 
For those of you who do not like Chinese, or think that Chinese cannot express efficiently, I'd like you to take a look at Chinese poems and see how efficiently the Chinese words can deliver you a picture with so fewer words (try yourself to express the same thing in English). For English, I only appreciate (so far)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who was also a great master of language, I can never over-praise his skills in words.
 
最初由 yh_abc 发布
For those of you who do not like Chinese, or think that Chinese cannot express efficiently, I'd like you to take a look at Chinese poems and see how efficiently the Chinese words can deliver you a picture with so fewer words (try yourself to express the same thing in English). For English, I only appreciate (so far)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who was also a great master of language, I can never over-praise his skills in words.

引述一段芦大汉奸的旧作,能回答你的问题。

===============================================================

中文的美,美在它的模糊上头。由於语言的含混不清,反而造成了一种朦胧美,
让人如同看月下美人似的,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普希金是近视眼,当
年他在皇村中学中求学时,校方不许他戴眼镜。老普眼中的姑娘就个个成了天仙,
让他诗思泉涌,“缪斯神”的竖琴都快弹断了。等到一毕业,老普戴上了眼镜,
美人们脸上有几个斑点都历历如数家珍,让他险些没有一口气背过去,缪斯仙姑
也从此难得临坛。说穿了,中文的优美,又何尝不是这种“近视眼”造成的特殊
效果。中文里描写美人最成功的篇章,大概要数《洛神赋》,但甄氏倒底怎麽个
美法,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所谓“增之一分即长,减之一分即短”,又倒底是一
米几?而“肩若削成,腰若束素”,所谓“削成”,又削成个什麽形状?倒底是
米开朗基罗、罗丹那种雕塑大师削的,还是爱因斯坦的笨手笨脚削的?至于“束
素”,束的是“一丈青”,还是两尺三?倘是前者,鼓鼓囊囊一堆东西,就算是
白丝绸也不会好看到哪儿去。

当然,没人会像老芦这样胶柱鼓瑟。我们久已习惯了这种模糊表达,从来不会觉
得那些美丽的描写其实根本就没有给你一个可以捉摸的依据。彷佛什麽都说了,
却似乎又什麽都没说。历史上所有的美人,西施、貂蝉、王嫱……直到林妹妹,
谁也不确凿知道她们长的究竟是什麽样。所知道的,只是《杨太真外传》上介绍
了该同志比较丰满。然而无论是《清平调》还是《长恨歌》都毫未提供猜测或证
实的依据。“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抚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
下逢。”翻译成大白话,无非是:“贵妃同志的衣服如同天上的云彩,容貌如同
花儿一样,站在那儿就象春风里沾满露水的花一样。这样的美人,恐怕是玉皇大
帝承包的二奶吧?”这里的信息量究竟有多少?毫无!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
宫粉黛无颜色”,根本就是“笑起来好好看好妖精啊(注:此处效台湾的儿语),
皇宫里谁也比不过她啊!”又含有什麽信息?

西方人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无不让你历历如见,眼前浮现出的那个场景具体
而微。随便举两个例子,雨果的《九三年》(还是《笑面人》?记不清楚了)写
军舰上的一尊大炮在风暴中脱出了炮位,变成一只“青铜怪兽”,被发狂的大海
抛来抛去,将整个木帆船打得稀烂。光是这麽一件事,人家就写了几页纸。如同
摄影机,从不同角度,用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拍摄,让你看得屏住了呼吸。
屠格涅夫写俄罗斯草原,让你连草原上的气息都似乎能闻到。而巴尔扎克的《贝
姨》上的那个“小家碧玉”,发型如何,肤色怎样,装饰如何,哪儿长了颗荡人
心魄的痣,哪儿插了一株媚艳入骨的花,无不交代得清清楚楚。根本不象《红楼
梦》上林妹妹一出场时的那段描写,除了让你知道该同志身体比较单薄,但了不
得的美丽外,就什麽印象也没有。

中国的文学描写,与中国的传统戏剧类似,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何谓“程式
化”?比方说,在京剧里,只要是笑,不管笑的人是谁,笑的理由是什麽,笑几
声和每声延续多长时间都象工业上的“标准件”似的早就制作好了,有一个“技
术规范”在那里。所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一律都是“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前头那两个“哈哈”如同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是断乎不可省去的。
类似地,哭也统统都是:“喂呀……”。不仅连哭声都一律标准化,连“抖水袖”
擦鼻涕眼泪的动作都是规定好的,以免你擦不乾净彻底。中国人对“标准件”的
热爱,已经渗透到了一切领域中。不仅演戏如此,作八股文如此,连吟诗作对写
小说也都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创作成了“预制件的吊装房”,房子里
的单元早就是现成的,只需组装一下即可。只要看看“西游记”就够了,凡是悟
空遇上妖精,双方总是要先来一段诗不象诗、赋不象赋的政治宣传,说明自己的
伟大和对方的渺小。开打后又来一段诗不象诗、赋不象赋的描写,不是“棒来如
何如何”,便是“枪去怎样怎样”。老芦曾逼著孩子看《西游》,孩子却抵死不
看,反驳我的理由就是“boring”。当然乏味,预制件看一两件犹可,看多了连
孩子都骗不过去。

这种“预制文学”让你觉得美,是因为你从小就被反复通知某些“预制单元”是
美的,条件反射建立了以后,你再见到那些“零件”组装在一起时,就会由然生
出美感,而不会去深究他们倒底传达了什麽信息。林君所谓“可以意会,不可言
传”就是这个意思。其实“璀璨”的意思是什麽,与“灿烂”又有什麽差别,谁
也说不上来。“璨”和“灿”大概是发亮的意思,但“璀”和“烂”呢?不知道
也没关系,我们只要记住这两个词是美的,应该吊装到哪些地方去,也就足可以
做才子了。

前天我在办公室里贴《遗传,还是传统》,一个蛮女十分好奇,经征得允许后仔
细端详了一番屏幕,发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句子里有两个字重复,
当下指著问我那是什麽意思,为什麽要重复,是不是强调的意思。我想了二十来
分钟也想不出答案来,因为连我也不知道“郁郁”和“离离”是什麽意思,尽管
我知道它们很美,如果吊装在合适的地方,一定会吸引观众。就象“涔涔忧国泪,
耿耿美芹心”似的,谁也说不上“涔涔”的泪是如何流法,“耿耿”的心又和心
肌梗死有什麽差别,但谁都知道他们好歹比“哗哗流水账”强。

(节选自芦笛《也谈中文作为一种艺术语言》)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还是有必要区别难民和民工的.
逃难是外界因素逼迫,
其中有一部分人自信和膝盖还是有与生具来的强硬.
民工则不同, 是主动跑出来,
也有装难民的.


老捶敢於把全坛的人都骂进去,特别是敢於幽自己一默的勇气着实让人钦佩。只是稍微有点深奥,让有些人,例如badman,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以后大家谈自信和膝盖之前,先自报一下是难民还是民工。
 
傻逼,难道你是被逼出来的吗?如果不是,你不也是属于他所定义的“民工”吗?自己脸上被打了,还硬说是别人的脸疼。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

还是有必要区别难民和民工的.
逃难是外界因素逼迫,
其中有一部分人自信和膝盖还是有与生具来的强硬.
民工则不同, 是主动跑出来,
也有装难民的.
-----------------------------------------------------------------
最初由 badman 发布


不给萎缩贼特曲解机会,老锤这记给萎缩贼特的耳光打得好!
 
最初由 aruba 发布
傻逼,难道你是被逼出来的吗?如果不是,你不也是属于他所定义的“民工”吗?自己脸上被打了,还硬说是别人的脸疼。



蠢货!
你大爷我与你这样卑贱的没膝盖骨的民工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最瞧不上你这样的低贱的民工.
 
《建议》
认为中文是世界优秀语言之一的网友,请继续用中文讨论。谢谢你们对自己的语言的热爱!
那些认为中文为不屑一顾的,请停止使用中文发贴,以支持你的论点。这类人的网名也需要改掉,如 "BIG ASS" 等等。
 
中文的优美和实用性是两码事, 在北美没有语言环境中文会成为最难的一门课, 学会了除了看金庸小说以外也没什么用, 不学也罢。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在中国大陆,
很多女老中恨不得脱了裤子和鬼练英文,
那语言环境能比美加难?
别北美北美的, 北美还包扩墨西哥, 别让人误会这里的老中还好学西班牙语.

Culturely and economically, 北美 is just Canada and US.

Geographically, 北美 includes all countries north of Panama Canal and the Carribeans.

Very few Chinese are intelligent enough to comprehend this.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在中国大陆,
很多女老中恨不得脱了裤子和鬼练英文,
那语言环境能比美加难?
别北美北美的, 北美还包扩墨西哥, 别让人误会这里的老中还好学西班牙语.

有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在美国的中国人声称自己在美国,而在加拿大的则声称是在北美。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当然,没人会像老芦这样胶柱鼓瑟。我们久已习惯了这种模糊表达,从来不会觉得那些美丽的描写其实根本就没有给你一个可以捉摸的依据。彷佛什麽都说了,却似乎又什麽都没说。......

大屁也别忘了,满清以前连女人的胳膊和颈项都是禁区,你让那帮酸秀才怎么能看得清楚,写得轻松?卫道士们又不会找茬?假如满清以前各朝都像希腊罗马那样崇尚健美的体魄而非病梅缠足,中文,或者文言,说不定有极其丰富,能从各个角度,长焦短距描绘女人媚态的言辞,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关于音译还是意译一题,我还有兴趣与你继续讨论。
 
最初由 剑门关 发布
《建议》
认为中文是世界优秀语言之一的网友,请继续用中文讨论。谢谢你们对自己的语言的热爱!
那些认为中文为不屑一顾的,请停止使用中文发贴,以支持你的论点。这类人的网名也需要改掉,如 "BIG ASS" 等等。

你也许对汉堡包之类的洋食品不屑一顾,当然,你要较真说你不止一顾也依你,只是打个比方,不一定是特指,你敢说你会停止吃汉堡包?又或者,你对日货不屑一顾,这个很有可能,你敢说自己就此停用日货?你会不会将汉堡包或者寿司的名字改掉之后再享用?难说,的确难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