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長不爽的根源:Affirmative Actions 兩篇長文

比例问题啊
而黑人就只要80分就入取了,才能在入取学生中占25%。
我覺得按比例分配是最治標的辦法了。
 
最近的大事:

 
想像这么一个场景:一群人出去野餐,每个人都自己带一个菜然后放在一起大家share。其中有一个人吃饭速度特别快,别人一轮菜还没吃完,他已经吃个五、六轮了。有人吃饭速度慢,导致最后没吃饱。这种吃饭方法对每个人公平吗?公平的分配方法是不是应该是给每一个人加一个量的限制:一个人吃得最多不能超过他带来的?
教育抛开表面,本质上就是对社会资源财富的分配利用,就象大家聚餐时带来的所有的菜。而各个不同的族裔就是参加聚餐的众人。学校分配名额时如果没有针对各族裔对社会贡献的多寡而进行的配额限制,就象是聚餐时大家可以没有限制随便吃。学习好的族裔能拿到更多的入学名额,就象吃得快的会吃得比别人多。
黑人问题一直是美国的社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黑人的贫穷和教育水平落后,而贫穷又是和教育水平成负相关的。要想解决黑人问题从根上就是要解决教育问题。美国的AA平权初衷应该是针对黑人的,其它少数种裔只不过是或多或少跟着沾光。为了帮助黑人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最终解决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为还白人当年奴役黑人欠下的道义上的债,白人在名额分配上降低自己的配额分给黑人,虽然黑人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族裔不少。
相信不少支持平权的亚裔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而不是被洗脑或简单纠结于本族裔的利害得失。

看看体育等活动,基本就是黑人和白人的天下,这公平吗? 体育本来是让全体人民参与的,但极少有亚裔能登场,这伤害了多少亚裔的感情! 如果大学搞这样的对黑人倾斜,那亚裔是否也可以堂而皇之掀起一平权运动,规定所有体育竞赛,必须有亚裔人口比例的亚裔的上场机会?

黑人目前在体育发展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人口比例,是否这样造成了别的族裔的机会丧失?这是否又是一种不公平?
 
最后编辑:
我覺得按比例分配是最治標的辦法了。

那NBA也按比例分配一下吧,过几代亚裔,白裔,还有墨西哥裔的篮球水准也能治標了
 
还有演艺界,华人演员非常少,而且角色也不够高大上。
 
那NBA也按比例分配一下吧,过几代亚裔,白裔,还有墨西哥裔的篮球水准也能治標了
教育是導向其他機會的根本,籃球是眾多其他機會之一。
治標自然沒有治本好,但是在教育上治標卻有點治本的味道了。
 
個人對 affirmative action 當中華裔的未來是七分樂觀的:未來弱勢族群受到的歧視會更少,而且他們的「弱勢」也能得到改善,而華裔也因為更多元、更在各方面有優異表現,包括滲透進教育行業與入學辦,而更不容易被苛扣入學機會。

三成悲觀:普遍來說,歐美大學裡文科相關科系的言論被黨爭政治的敵我意識綁定,教授們平日戰戰競競,相互、自我審查,種族平權的問題提都不感提,就怕個別學生太敏感受不了去告狀(告狀的不見得是這些受保護的學生,也可能是好心的社會正義戰士),害自己丟工作。所以期待學校本身去改進 affirmative action 的可能性很低。

而我樂觀的來源是:(1) 政治正確在大學之外沒這麼誇張, 對這些現象的公開討論與反思,黨派輪流執政帶來不斷的再平衡,使得種族之間的資源分配更接近公平;BLM 運動也使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正視這個問題,從而減輕學校中流砥柱式矯枉過正的必要;(2) 華裔的困境主要來自新移民 1-2 代在新社會規範下的不適應,慢慢就會適應了,至少能裝得很像。(3) 中國崛起,移民漸少,回流漸多,歷史重演的幅度也會漸小。
 
最后编辑:
教育是導向其他機會的根本,籃球是眾多其他機會之一。
治標自然沒有治本好,但是在教育上治標卻有點治本的味道了。

中小学是基本教育,你认为大学也是基本教育?那研究生教育算不算啊?博士生呢?你把本科圈这线里的依据是什么?
大学的讲师教授是不是也应该按族裔分名额?各族教授更好的教族人。

我觉得搞好高中就治本了,折腾大学就是少数黑人精英自私罢了。
 
在这个大陆论坛里发送繁体字,看得眼花缭乱的,要真是台湾同胞也就算了,冒牌的搞这些真是让人看帖看得烦
 
在这个大陆论坛里发送繁体字,看得眼花缭乱的,要真是台湾同胞也就算了,冒牌的搞这些真是让人看帖看得烦

不能这么说,繁体字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海纳百川,百家争鸣。 :zhichi:

不能這麼說,繁體字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海納百川,百家爭鳴。 :)
 
我觉得搞好高中就治本了,折腾大学就是少数黑人精英自私罢了。
目前社會勞力的中位數教育程度就是在大專、大學這一區間。
不同科系間,政治正確的力道也不一樣。
AA 的主要推動者不只是黑人的精英,它是一個各式各樣明星弱勢族群的攻守同盟,加上怕事沉默的廣大主流的膚衍、寒蟬,自肥(就是靠實現族群平等吃飯),而受害的亞裔也不習慣抗爭,都有些責任。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有趣的荒謬醜陋共業。
比起在各終端崗位、如講師上搞按族裔、性取向的比例分配的極度醜陋,我覺得在一些比較不靠硬實力的科系的入學向對弱勢傾斜,還是比較合理且有助於緩解矛盾的。退一步,重災區科系就讓他們去搞、去爭誰受害最深而內鬥,鬧笑話吧,這些學位含水量極高。但我覺得可惜的是,身份政治把社會階層的蛋糕縱切而非橫切,無論哪一塊,底層的蛋糕總是被壓在下面,大學也幫不到他。在白人這一塊,底層的反撲也造成了川普的上台。
 
最后编辑:
在这个大陆论坛里发送繁体字,看得眼花缭乱的,要真是台湾同胞也就算了,冒牌的搞这些真是让人看帖看得烦
沒關係,一直看就會習慣了。
 
目前社會勞力的中位數教育程度就是在大專、大學這一區間。

什么是你说的中位数?
哪些系是你说的含水量很高的重灾系?

我觉得解决贫困歧视出发点没问题,但方向和方法一定要科学,不能拍拍脑袋随便来。
 
什么是你说的中位数?
哪些系是你说的含水量很高的重灾系?
In 2016, more than half (54.0%) of Canadians aged 25 to 64 had either college or university qualifications, up from 48.3% in 2006.

初代亞裔父母一般會建議子女走較務實的數理工醫科,這些科系往往有客觀的對錯答案,黑皮膚變性女報的答案不能一定是對的。文科、教育、藝術這些較主觀的科系容易被政治正確的道德綁架,尤其是明白寫著的 Identity (women, homosexual...) studies ,就是以打倒歐洲基督教異性戀白男霸權為己任的。當然他們也看見了一部份的事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