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气候变暖,根本就是障眼法

这个帖子的热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正好今天有点闲,也上来喷一下。

首先什么是科学态度?
1. 没有目的性,没有个人好恶,没有先入为主的结论。
2. 尽最大努力搜集证据,特别是搜集反面证据而不是罗列正面证据来支持既有观点或结论而对反面证据视而不见。
3. 逻辑,要证明一条定理成立,需要逻辑上严密的无限制条件(起码在适用范围内)的证明。而要证明一条定理不成立,一个反面证据就行了。
4. 所谓 common sense, 常识有时候是来自于经验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科学发展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了用所谓常识来反对科学家研究结果的危害。大地是平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时期毫无争议的常识。量子纠缠不可能,这也是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物理学家共同的常识。
我小的时候常识告诉我天冷了进被窝就热乎了。然后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卖冰棍儿的老太太要把冰棍儿用棉被包起来。
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所谓常识去质疑几乎全球的大气物理学家,给他们扣上一顶阴谋论的帽子完事。这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楼主给出的题目是气候变暖,这是个宏观大论。我们首先应该是搞清楚什么是“所谓的气候变暖”?而不是纠缠与模型的精确与否或者是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天气。
“气候变暖”首先就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概念,很难有清晰的,没有歧义的定义。比较严谨而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地球暖化”。而气候变化(不论是变暖还是变冷或者是降雨量的变化)都是地球暖化的结果。
这里也搞一个阴谋论。混淆“地球暖化”和“气候变暖”是化石能源集团和某些政客的阴谋。因为普通大众的理解首先是他所在环境有没有他所能感知到的变暖,然后被误导。

某一系统(这里指地球)内能的增加就是所谓的变暖。不要把内能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混为一谈。比如零度的冰变成零度的水,温度没变,但是内能是增加的。
所以正确的题目是地球有没有在变暖?也就是地球的内能有没有在增加?而不是你今年冬天是不是可以穿T恤出门了。
 
还是从我关于进被窝会变暖的 common sense 说起。

棉被的作用是隔热,而不是保温。小男孩在被窝里温度升高,是因为消耗体内营养而产生热量。但是被窝和男孩这个体系的总的内能没有变化(当然是在棉被足够厚的假设下)。棉被里的冰棍儿温度没有变化,绝热而同时没有内部化学能的变化。
如果棉被不够厚,小男孩会越来越冷,如果棉被真的足够厚,小男孩最后会体温升高而无法忍受。

那么地球男孩有没有被子呢?为什么已知的星球里只有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操这是在给幼儿园写科普吗?大气层是地球的棉被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common sense还用啰嗦。可是这个帖子里很少讨论温室气体这个关键问题。

大气中人为改变含量的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有人对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有异议吗?有人对二氧化碳的增加这一事实有异议吗?

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同时向外太空释放热量。如果两者平衡,则地球内能不变。如果说千百年来地球的散热和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平衡的。那么二氧化碳的显著增加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得接受的能量大于辐射的能量。地球的内能在增加。

所以,忘了你的common sense,看看有没有科学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被利益集团收买了的论调是扯淡)否认温室气体效应,有没有人否定人类经济活动(化石能源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增加地球大气层的保温系数。

没有的话,“地球暖化”无可争辩。
 
地球暖化的后果或者是证据。

地球暖化的后果绝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某一地区的气温升高(所谓的气候变暖)。相反,很有可能通过改变地球各局部的热平衡进而改变大气环流而造成某些地区温度的下降。事实上,频繁的极端天气变化(不论是变暖还是变冷,包括降雨量变化)都是地球热平衡改变的后果。

例如冰川融化(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赤道附近高太阳辐射地区水分蒸发,到达极地附近因为散热大于太阳辐射而形成冰川。但是由于温室气体增加而散热系数降低,冰川的融化愈演愈烈。

顺便说一下大气物理模拟的模型。不论科学家怎么努力,码农们怎么认真。地球物理模型(特别是关于大气物理的模拟)都只能是一个直观的参考而已。想让她准确纯粹是向大姑娘要孩子,强人所难。都知道“亚马逊蝴蝶”,地球大气活动是一个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的(所谓混沌)系统。如果模型正确,其结果应该近似于一个伪随机系统。
 
这种东西得用大型或量子字算机算出模型。
暖没暖,大家自己都感觉得到。人类排放能不能大于1%改变大气成分,每年测测应该知道。
地球经历几个冰河期,冷了暖点,再冷。绝大是间和趋势是冷。这个人类或许不能扭转。
 
哈哈,好像都很懂,但是,被割肉,被限制发展,还帮着数钱。还把一切灾难,都自动归咎到一个靠很差的计算能力和很粗糙的model模拟得出的结论上。人类之渺小。。。

非常类似信仰。
 
任何科学的讨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比如这里是假设太阳辐射不变,地球内部热运动不变,地壳的隔热系数不变等等其它因素不变。
减排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果大自然其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人类也还是无能为力。
 
其实解决地球变暖还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太疯狂。计算好当量和地球轨道变化。在适当地点搞一次定向核爆,像改变卫星轨道一样把地球轨道升高一点儿。
 
哈啊哈,当人试图改变地球气候的时候,疯狂。
此例,很棒。
 
其实解决地球变暖还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太疯狂。计算好当量和地球轨道变化。在适当地点搞一次定向核爆,像改变卫星轨道一样把地球轨道升高一点儿。
稍微好点的是炸月亮改变自转从而改变气候
 
准确地描述了,科幻作家成长的经历。
 
准确地描述了,科幻作家成长的经历。
这不是科幻。冷战的时候都在比谁的原子弹,航空技术更牛。不是没人想过。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西游记的千里眼,顺风耳,现在还是科幻吗?
杀人于千里之外还是科幻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