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从2亿公里外传来好消息:“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的骄傲

好像各国也没有打算在火星折腾多大动静吧?中国说最多2030前后弄个取样返回,或许和 NASA、ESA 那样加一俩颗火星中继卫星,其它没有了

主要的折腾还是美国的重返月球+近月空间站 (理解为 Starship 和 SLS 的副产品比较好)、俄中在考虑的月球科研站 (八字还没一撇呢,比 LM-5 更大运力的火箭还需要很多年)。


我就是个农民,看不懂去火星作甚。在月球上折腾还不够?
 
最后编辑:
我就是个农民,看不懂去火星作甚。在月球上折腾还不够?
万一发现金银钻石呢,去晚了就抢不到了。
 
成本多高?抢口棺材。
这不好说。多数小国根本不用操心,有实力的大国当然会盘算风险,成本/收益,未来等等因素。
 
哪个国家都存在尺有所短的领域,追赶先进水平再正常不过,并非罪过。你如果无视我花时间写的回复、5G 及以后的大量专利族还在继续发展,那就请不要再一味地刷屏骚扰了,越是这样越把帖子顶到碍你眼的位置对不对?逻辑上,我只需要举出中国存在首次独自做出来、或者率先投入使用的技术,而你所坚持的 “存在任何是逻辑上比较难以论证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另外百般找奇怪的角度胡搅蛮缠。

北斗三代实现了一些即将部署的下一代 GPS 或许才会跟进的一些技术:
  • 双频氢原子钟 (低时频、高时间精度,2021 还要以激光冷原子钟代替)
  • 导航星座 ka 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 (依靠北斗星座之间的链路,实现高导航精度)
进入领先梯队的技术举例:部分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加工技术、安全的可燃冰开采平台、非线性光学材料+基于光量子的一些技术 (其它诸如基于电子的量子计算方面还在追赶)

你的抹黑方式毫无理工知识储备和科普价值可言,也完全无法和独立中文笔会的民运比优雅。如果你真心想要执政,最好尊重科技方面的讨论和建设、不要以垃圾论证去打扰有关科技的正经讨论。先阅读理解、找准角度再黑或许对你来说很难?

我和小粉红不是一个世代,引用下图无意赞颂华为,仅仅是说,员工所有制的华为持有部分 5G 专利,就算禁止华为中兴,科技企业间还是会互相征收专利使用费、许多费用在彼此账面上抵消,以后还是会存在中国 (或者任何主要参与方) 首次独自做出来、或者率先投入使用的技术。

爱立信无论是从互相使用对方专利的角度出发、还是因为华为经常让出中国的部分市场份额,至少是非常客观地看待商业对手的。

1621177538527.png

有本事就说说中共自创的技术,脑干破坏仪专利算一个吗?
 
最后编辑:
我就是个农民,看不懂去火星作甚。在月球上折腾还不够?


我期待有一天中美联手,规定火星石是硬通货。
 
50年后人类可能从探月获得直接好处,比如,核聚变燃料、超级稀有金属,火星探测的经济实惠则遥遥无期,像一场能力培养与技术积累的游戏
 
50年后人类可能从探月获得直接好处,比如,核聚变燃料、超级稀有金属,火星探测的经济实惠则遥遥无期,像一场能力培养与技术积累的游戏
人类成为二星族将会是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
 
我就是个农民,看不懂去火星作甚。在月球上折腾还不够?
去月球都已经50年了,也没有看到什么收益。人类应该是个不断进步不断探索的过程,应该航空航天现在人类还是不到一岁的小孩,不停探索新的未知空间,恰恰是不停学习不停进步的过程,如果现在不做,永远都会说未来再做。说实话,去月球火星采矿什么的价值可能远比不上不断学习进步的价值。
 
比较直接的转化:远距离通信 (比如 UHF、C、F、Ka、Ku、X 波段等)、高性能相机、抗辐射芯片、导航、气象预报和防灾、卫星电视、鼠标、净水设备、火灾烟雾探测器、可充电式吸尘器、脱水蔬菜、婴儿食品、尿不湿、某些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太阳能供电技术 (你看国际空间站那个时候需要巨大的桁架和许多太阳能帆,而到了天宫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更小更高效,时代进步了)

比较间接的转化:计算机技术 (比如图像处理、网络、机器学习如自主避障 等)、电池技术、马达技术、LASIK 激光近视矫正术、人工耳蜗、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等

去月球都已经50年了,也没有看到什么收益。人类应该是个不断进步不断探索的过程,应该航空航天现在人类还是不到一岁的小孩,不停探索新的未知空间,恰恰是不停学习不停进步的过程,如果现在不做,永远都会说未来再做。说实话,去月球火星采矿什么的价值可能远比不上不断学习进步的价值。
 
最后编辑:
比较直接的转化:远距离通信 (比如 UHF、C、F、Ka、Ku、X波段等)、脱水蔬菜、尿不湿、抗辐射芯片、鼠标、净水设备、火灾烟雾探测器、太阳能供电技术 (你看国际空间站那个时候需要巨大的桁架和许多太阳能帆,而到了天宫空间站的太阳能更小更高效,时代进步了)

比较间接的民用化:计算机技术 (比如图像处理、网络等)、电池技术、马达技术等
这些当然是有利的副产品,但是如果不搞航天,投入其他方面,特别是有其他需求,也会有这些进步。
 
永远不可能的事。人得冬眠6个月才能到火星,比狗熊时间还长。
技术的进步虽然受限于飞行时间,但是最终会让你在飞行的过程中的6个月无需冬眠,而且还enjoyable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