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好多人混淆了碳水化合物和淀粉。。。
蔬菜水果也是碳水。
碳水: 淀粉+糖分+纤维素+其他营养
前两项最终都转化为单糖, 成为肥胖, 糖尿, 癌症, 肠道疾病等问题根源之一! 而精米精面, 各种甜食, 正好是这两项的高度浓缩物.
其中最为主要的, 当然是血糖控制, 亚洲人的碳水饮食传统, 导致一辈子食用碳水过多, 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 更要早一点开始减量.
后两项, 则通常对以上问题 起到缓冲缓解的作用. 因此补充他们有益无害. 也因此, whole food 理念宣传, 食用自然植物的全部.
要具体分析各类食物,
蛋白质
油脂
矿物质
消化道细菌
每一类也都很复杂. 都有有害的, 也都有有益的成分.
他们的交互作用就更复杂了.
营养学从业者, 一直被医学从业蔑视, 一直被视为骗子. 其中很大成分是因为, 大量的营养学理论是没有充足的实验基础的. 做营养学实验, 时间跨度, 因素控制都非常困难. 因此, 营养学文献的EBM rating都很低.
也的确, 营养模式的建立, 有时候需要几代人才能看出利弊.
但是, 这也同时说明, 现代EBM的巨大缺点.
EBM 一方面会很容易地被操控(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的选择, 实验对象的选择...), 是的实验倾向于某种大药厂喜闻乐见的结果. EBM的信用已经白落到, 被医学从业自己都看不上了.
另一方面, EBM又无法研究那些真正急迫而且重要的一些医学理念, 比如如何健康饮食. 比如如何防治老年痴呆...
有另一方面, EBM在分子生物实验的普及的时代, 更是变得眼花缭乱, 很多微观体外mechanism的观察, 能不能作为EBM, 这个问题也没有一定的答案.
所以现代EBM, 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 双盲随机对照曾经是足金, 如今正在滑向破鞋. 当然, 其原理依旧是科学的. 只是, 不能摒除人为干预, 不能有效研究复杂问题.
不知道下一步, 医学界如何应付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