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禁止汽油车以后。

贵圈

政府都对党
注册
2014-10-21
消息
32,811
荣誉分数
6,153
声望点数
373
一名特斯拉车主在采访中表示,当地气温零下7度左右,他在出门前充了2个小时的电,但充电效率越来越低,最后直接停止充电了,当时汽车只有19英里续航了,导致他不得不放弃假期计划。

还有特斯拉车主表示,在零度以下的天气中,Model Y充电时都要提示你先加热电池才行,哪怕是交流充电也是如此。

以上还只是电动车严寒天气下使用的2个麻烦例子,即便是能充电,这种环境下续航也会大幅缩减,美国汽车协会AAA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低温天气下特斯拉的续航可以减少41%以上。

这个问题不止是特斯拉才有,只不过美国特斯拉电动车更为普遍,采访的对象多是特斯拉车主
 
到那时候加拿大人推着车走。
 
跟冬天关系不大, 所有电动车, 哪怕一直在热带开, 几年以后都会出现电池容量问题。 本来能开几百公里的, 现在每次充电只能开几十公里。
换电池的费用堪比买辆新车, 而且旧车还卖不掉。
 
@圈哥的意思是土豆这傻逼怎么傻到这地步。
 
环保是个好事
但是被环保激进婊和政客玩坏了
 
都讨论过好几次了。买电车就的有两辆车。另一辆油或者油电混合
禁止汽油车以后可以利用修好的自行车路。自行车,马车,驴车
 
一名特斯拉车主在采访中表示,当地气温零下7度左右,他在出门前充了2个小时的电,但充电效率越来越低,最后直接停止充电了,当时汽车只有19英里续航了,导致他不得不放弃假期计划。

还有特斯拉车主表示,在零度以下的天气中,Model Y充电时都要提示你先加热电池才行,哪怕是交流充电也是如此。

以上还只是电动车严寒天气下使用的2个麻烦例子,即便是能充电,这种环境下续航也会大幅缩减,美国汽车协会AAA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低温天气下特斯拉的续航可以减少41%以上。

这个问题不止是特斯拉才有,只不过美国特斯拉电动车更为普遍,采访的对象多是特斯拉车主

這是故意的假訊息。去讀讀「特斯拉車主」的一趟路充電8次的完整新聞,且算算行駛時間就知道,技術上根本不可能(不用睡覺?!)。這爛招不罕見,就是抹黑特斯拉,企圖搖動股價。玩股票的知道,做空需要負面消息。

特斯拉從來沒有好消息。中國那則高速特斯拉一路撞過去死傷的調查也出來了,結果呢?車主也是一腳加速踩到底(時速160持續),全程沒鬆腳。

我開MYLR,從來沒有零下無法充電。如果真無法充電,我就去告特斯拉了,不用新聞來提醒。

極寒下,啥車都會減少行駛距離,效率減損跟特斯拉差不多。

上善若水。特斯拉持續廣布超級充電樁,就像水持續滲透偏遠區域,讓我開車越來越方便、能跑的越來越深入,不用太去擔心跑不動。
 
這是故意的假訊息。去讀讀「特斯拉車主」的一趟路充電8次的完整新聞,且算算行駛時間就知道,技術上根本不可能(不用睡覺?!)。這爛招不罕見,就是抹黑特斯拉,企圖搖動股價。玩股票的知道,做空需要負面消息。

特斯拉從來沒有好消息。中國那則高速特斯拉一路撞過去死傷的調查也出來了,結果呢?車主也是一腳加速踩到底(時速160持續),全程沒鬆腳。

我開MYLR,從來沒有零下無法充電。如果真無法充電,我就去告特斯拉了,不用新聞來提醒。

極寒下,啥車都會減少行駛距離,效率減損跟特斯拉差不多。

上善若水。特斯拉持續廣布超級充電樁,就像水持續滲透偏遠區域,讓我開車越來越方便、能跑的越來越深入,不用太去擔心跑不動。

这是AAA的官方新闻. 41%.
 
我淺見,新能源產業會成為各國政府爭取的主流,可不是為了環境保護。拿環境保護(碳啥的)來說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我看,真正原因是大國博奕下的自然結果。電動車興起,是大國的新戰場,真正玩的,是「智能化」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視覺技術、整串上下游產業技術提昇、電腦算力(晶片...)、材料科學(鋼板、鑄造...)、電池技術(能源儲存載體)、交通系統智能化、新能源相關礦產(鋰、鎳...)、政府對於交通系統(車流、人流...)的後台控制、爭奪/整合世界菁英人力的能力、航天應用(例如無人機)...你所能想像的「智能化」,上述這些才是大國博奕想要先搶到先看到的結果。

看懂這些,才算是對於新能源車產業的認識。例如特斯拉想要自己搞鋰金屬精煉也是,期望透過研究(智能化),將提煉效率提升。電池生產也是,人家4680電池就有好幾條產線在測試在比較,看哪一條產率高...。這些,爭的,是技術、是速度,是智力...。

特斯拉,是西方唯一可打的戰將,所以美國不會把他掐死。因為掐死的話,美國會更完蛋,更會輸給中國。

中國則是比亞迪,電池則靠CATL。

別再看特斯拉冷天的行駛距離了,真要討論電動車,就要看上面的個個競技場,場場精彩!我看的是目眩神迷~
 
最后编辑:
但我不支持加拿大政府出面去禁止油車,媽的太霸道!有人就喜歡開油車咋地?!
这我支持.
 
我淺見,新能源產業會成為各國整府爭取的主流,可不是為了環境保護。拿環境保護(碳啥的)來說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我看,真正原因是大國博奕下的自然結果。電動車興起,是大國的新戰場,真正玩的,是「智能化」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視覺技術、整串上下游產業技術提昇、電腦算力(晶片...)、材料科學(鋼板、鑄造...)、電池技術(能源儲存載體)、交通系統智能化、新能源相關礦產(鋰、鎳...)、政府對於交通系統(車流、人流...)的後台控制、爭奪/整合世界菁英人力的能力、航天應用(例如無人機)...你所能想像的「智能化」,上述這些才是大國博奕想要先搶到先看到的結果。

看懂這些,才算是對於新能源車產業的認識。例如特斯拉想要自己搞鋰金屬精煉也是,期望透過研究(智能化),將提煉效率提升。電池生產也是,人家4680電池就有好幾條產業在測試在比較,看哪一條產率高...。這些,爭的,是技術、是速度,是智力...。

特斯拉,是西方唯一可打的戰將,所以美國不會把他掐死。因為掐死的話,美國會更完蛋,更會輸給中國。

中國則是比亞迪,電池則靠CATL。

別再看特斯拉冷天的行駛距離了,真要討論電動車,就要看上面的個個競技場,場場精彩!我看的是目眩神迷~
这也对, 电动力, 是未来方向, 就算污染就算冬天拉胯, 也没有办法, 这是阴谋也是阳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