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国冰都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19-03-19
- 消息
- 7,013
- 荣誉分数
- 900
- 声望点数
- 123
明末人口由高峰期的2亿,到一亿五千万(从崇祯元年开始一直就在下降),由明末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清顺治年间,清顺治18年人口7千万左右。几千万人口没有了,怎么了,饿死了,战死了。人口减少,要不是灾荒,要不是战争,要不是瘟疫。而从元朝,经历明朝,到清初都是冰河时期。而明末也是很严重的。明末流民很多,为什么,因为灾荒。收不上粮食,而因为战争,税收重,不得不造反。那么到了清初,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耐寒作物也在慢慢普及。清初的政策也是减税。地就是那么多,产量就那么多。人口少,需要的粮食就少,少了一半的人吃饭,灾荒已经不能成其为问题。你以为少了一半的人口,每个人就能种两份田吗? 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吃了多少伟哥?
人均粮食产量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均能够获得的粮食减少了。但是人均生存需要的粮食是刚需,并不会减少。
而饿死多少人,不仅仅是气候和粮食产量问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征收运输分配粮食的能力。
明末国家动员能力极为低下,所有无法有效抗灾。明末1亿5人口,官方统计数字只有6千万。
也就是说当一个1亿5的国家发生灾荒时,国家只能从6千万人那里搜集抗灾资源。
清初面临的气候问题,比明末更为最严峻。但是国家掌握的人口比例较高,支出相对较少,自然就有相对较高的抗灾能力。但是也只是相对的。
粮食供应充足的时候,你去造反也找不到多少流民。 实际上战争能持续本身就是饥荒和流民带来的一个结果。
你回答的是车轱辘话,我不再回帖。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两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