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中国瓷器

[music]http://www.lidongsheng.com.cn/song/gaoshanls.mp3[/music]

元代瓷器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钧窑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巳经走向衰落,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中心仍是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钧窑天蓝釉大罐 元 高27・5厘米
估 价:RMB80000一100000 成交价:RMBl67555
 
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水仙盆 元 直径25・3厘米
估价:RMBl6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2794160
 
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及盆托 元 直径22・2厘米
估价:RMB3500000~4000000 成交价:RMB4218800
 
青白瓷和卵白釉

  元代青白瓷的生产中心仍在江西景德镇。江西其他地区及福建、广东也都有生产,故有“江河川广器尚青白”之说。元代青白瓷的胎釉特征与宋代有所不同: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增加,烧成温度更高,胎质更白,器物很少变形。釉为石灰----碱釉,即在釉料中掺人适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碱金属钾和钠,同时降低氧化钙的含量。由于釉的黏度提高,不易流淌,烧成后釉面失透,光泽柔和,釉色比宋代略白,但不如宋影青的玉质感强烈。器物造型除碗、盘、瓶、炉、罐、枕外,还新出现了扁型执壶、葫芦形执壶、多棱壶、笔架山、动物形砚滴等。造型特点是厚重饱满,由于器物胎壁加厚,显得釉层较薄。元代青白瓷比较注重装饰,普遍采用印花、刻花、划花技法,其中以刻印串珠纹最有特色。此外还有褐色彩斑装饰。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烧成的一个白瓷品种,常有人误称为"影青"。它的特点是:怡体厚重,怡质坚硬细密,釉面失透,釉色白中微泛青,如卵白色。卵白釉瓷器多为小件器,如浅式盘、折腰碗、高足碗等,造型特征是小圈足,足壁厚,削足规整,底心常有小乳钉状突起。装饰方法主要是内壁印花,以缠枝花卉最常见,也有少量龙纹,有的因为釉子很厚,故纹饰模糊,不甚清晰。很多盘碗在内壁口沿处相对印"枢府"二宇款,传世品中还有"太禧"款,均为楷书,这类器物又被称为"枢府器"。"枢府"是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太禧"是元代专掌祭祖之职的"太禧宗禅院"的简称,带这类款识的应是元代官府定做或征用的瓷器。由于这类瓷器制作精细,又有官府名称,加之所印云龙纹饰均为五爪龙,被后人认为是元代官窑的产品。无论是否官窑所产,元代烧制白瓷的成功经验,为以后釉下、釉上彩绘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枢府窑凸花盘 (一对) 元 直径 13・5厘米
估 价 :RMB30000一50000成交价 :RMB26400
 
青白瓷观音坐像龛 元 高20・6厘米
估价:RMB70000一90000
 
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钴蓝釉瓷器是以氧化钻为釉的着色剂,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一个新瓷器品种。传世出土较多。造型有梅瓶、碗、高足碗、盘、爵等,蓝色深沉鲜艳。蓝釉瓷器的装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蓝釉金彩,即蓝釉烧成后,用金粉描绘图案,低温烘烤而成;另一种是蓝地白花,常见的图案是蓝釉白龙,以蓝釉为地,上有印花白龙。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怡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 (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着色,元代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关于线绘釉里红器,江西高安窑出土有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代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地红、蓝花,十分真切。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 元 5.5X14.3X8.7厘米
 
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
估 价:RMB2750000
 
元代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 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1 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44.1X5.5厘术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 元 高38・4厘米
估价:RMB3500000一4500000 成交价:RMB6503794
 
青花缠枝花卉罐 元 高28厘米
估价:RMBl500000一2200000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直径48・2厘米
估价:RMB6000000一8000000成交价.RMBl0582520
 
青花荷鹭双耳罐 元 高37・9厘米
估价:RMB450000一60000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