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地狱里冲
标题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我虽然对美帝的世界警察打砸抢行径和吃喝玩乐的消费至上主义多有微词,但都是希望它改过自新,不至于诅咒它往地下冲。实际上,本标题节选自八十年前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些都是写进当年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里的,当年为了高考背得面红耳赤,直骂资本家为什么要倒牛奶。
八十年后,也不知是历史赶上了我们还是我们赶上了历史,又一轮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祸起纽约殃及全球,让我们有机会亲密接触危机的全过程。这回不倒牛奶了,主要表现为砸房子、砸股票、砸银行。所谓兵败如山倒,过去的短短一个星期,华尔街是非成败转头空。雷曼倒了,美林卖了,贝尔斯登政府早就盘了。剩下的摩根和高胜,一个在求人买,一个在打摆子。这些半年前还让人望而生畏的金融巨鳄啊,在2008的多事之秋,全都死了死了的。财长保尔森、联储伯主席、总统小布什,不停地开会、作报告、发支票。从700亿的平准基金,到850亿拯救友邦保险,再到刚刚宣布的上千亿的一揽子救市计划,让美国政府创下国家干预市场的最新记录,其力度超过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新政。
布什说了,现在摊子这么烂,大家别问为什么,赶紧想怎么办。我想了很久,除了重新洗牌硬盘格式化推倒重来以外,想不出该怎么办;我看美国政府高人和各国央行,除了拿纳税人的钱砸进市场,打肿脸充胖子鼓吹人气以外,也没有什么高招。国际歌不是唱过么: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普京布什。救了这个市,就害了那个市;只不过拆东墙补西墙,把沉默的大多数纳税人的利益,转移到会嚷嚷的股东和投资者身上。
我倒是有心想观察一下为什么。托尔斯泰说:危机的起因都是相似的,危机的结果各有各的不幸。上世纪美国大萧条的背景是“疯狂的20年代”:组织犯罪兴起,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这一回的大危机,要我总结就是:“消费的世纪之交”。从国民看,零储蓄率,贷款消费,没工作还要买大房子,甚至高利贷去度假。金融机构那边,利滚利,月月翻,小银行借大银行,大银行找投行,投行整一堆证券包装包装又去卖给外国银行,外国银行又组合组合卖给外国百姓。这德州一个无业游民的不良贷款,不知道经过多少银行的层层加码,最后被眼花撩乱地卖给四川某山沟县城的几个下岗工人。地球村儿别的没实现,金融机构的骗钱把戏倒是先走一步。这回的金融危机归根结底,就是一堆好吃懒做的美国人,以为天上的馅饼随便掉,免费的午餐长期吃。
八十年后再回首,历史似乎卷土重来。只是不知这回下岗之前的小布什,还有没有当年罗斯福的幸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美国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重新拉回老子天下第一的航道。
标题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我虽然对美帝的世界警察打砸抢行径和吃喝玩乐的消费至上主义多有微词,但都是希望它改过自新,不至于诅咒它往地下冲。实际上,本标题节选自八十年前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些都是写进当年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里的,当年为了高考背得面红耳赤,直骂资本家为什么要倒牛奶。
八十年后,也不知是历史赶上了我们还是我们赶上了历史,又一轮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祸起纽约殃及全球,让我们有机会亲密接触危机的全过程。这回不倒牛奶了,主要表现为砸房子、砸股票、砸银行。所谓兵败如山倒,过去的短短一个星期,华尔街是非成败转头空。雷曼倒了,美林卖了,贝尔斯登政府早就盘了。剩下的摩根和高胜,一个在求人买,一个在打摆子。这些半年前还让人望而生畏的金融巨鳄啊,在2008的多事之秋,全都死了死了的。财长保尔森、联储伯主席、总统小布什,不停地开会、作报告、发支票。从700亿的平准基金,到850亿拯救友邦保险,再到刚刚宣布的上千亿的一揽子救市计划,让美国政府创下国家干预市场的最新记录,其力度超过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新政。
布什说了,现在摊子这么烂,大家别问为什么,赶紧想怎么办。我想了很久,除了重新洗牌硬盘格式化推倒重来以外,想不出该怎么办;我看美国政府高人和各国央行,除了拿纳税人的钱砸进市场,打肿脸充胖子鼓吹人气以外,也没有什么高招。国际歌不是唱过么: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普京布什。救了这个市,就害了那个市;只不过拆东墙补西墙,把沉默的大多数纳税人的利益,转移到会嚷嚷的股东和投资者身上。
我倒是有心想观察一下为什么。托尔斯泰说:危机的起因都是相似的,危机的结果各有各的不幸。上世纪美国大萧条的背景是“疯狂的20年代”:组织犯罪兴起,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这一回的大危机,要我总结就是:“消费的世纪之交”。从国民看,零储蓄率,贷款消费,没工作还要买大房子,甚至高利贷去度假。金融机构那边,利滚利,月月翻,小银行借大银行,大银行找投行,投行整一堆证券包装包装又去卖给外国银行,外国银行又组合组合卖给外国百姓。这德州一个无业游民的不良贷款,不知道经过多少银行的层层加码,最后被眼花撩乱地卖给四川某山沟县城的几个下岗工人。地球村儿别的没实现,金融机构的骗钱把戏倒是先走一步。这回的金融危机归根结底,就是一堆好吃懒做的美国人,以为天上的馅饼随便掉,免费的午餐长期吃。
八十年后再回首,历史似乎卷土重来。只是不知这回下岗之前的小布什,还有没有当年罗斯福的幸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美国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重新拉回老子天下第一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