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谈“军统” (八十一)
转眼三天过去了,南京上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谁都知道,多拖一天,藏本英明生还的希望就少一分。
蒋介石从南昌前线打电报给汪精卫,要求汪令“首都军警妥慎寻访,使真相早白”。
汪精卫早已焦头烂额,蒋的电报如同火上浇油,一向温文尔雅的汪精卫,居然当即召集参与侦破的军警宪特,大发雷霆,并指出“查自日本副领事失踪后,迭经严谕迅速查明下落,迄今三日,尚无踪迹。宪兵司令部、警察厅须饬属加紧侦查,务期水落石出,如有怠忽,定当从严惩处,决不宽贷!”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除了上海是个例外,即便是像南京这样所谓的大城市,要想找个人,并不是太难的事。
主要原因,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家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除非是逃难,没有人闲得没事到处乱跑。兼且交通条件远不像今天这般便利,当年,要想出个门是件挺大的事。
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年跟今天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城市当中没有太多的流动人口,基本属于一个静止的社会。
所以在城市里,要想查个把人,都不一定需要“片儿警”拿着户口簿挨着个的比对,基本上,到辖区转一圈,就全清楚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陈恭澍“制裁”王克敏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离开他借宿的毛万里家。因为他知道要不了多长时间,马上就是一场北平全城的大搜捕。而他由于没有报“临时户口”,一旦被堵在毛家,那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
所以他跑到八大胡同,找自己相熟的“姑娘”,“忍”了两宿,即便是在“院子”里,据陈恭澍后来回忆,也遇到了几次检查,幸亏“姑娘”机警,应付了过去。
等后来一问,果然离开毛家的当天夜里,派出所就带着日本人来查户口。
这是第一招——户籍管理。
然后是社会面控制,首先是检查大小旅馆,同样,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宾馆酒店,每家捋一遍,然后派个特务“坐”店、随时掌握情况就是了。
第三招是交通控制,汽车行(即当年的出租汽车公司)查一查、拉脚的查一查、再把各个交通路口一控制,你说藏本英明是能飞上天去还是能怎么着。
怪了,三天了,大家真是没闲着,各种招数都使遍了,就是找不着人。
万般无奈之下, 6月12日,大家又接到了一个新的重点盘查要求,主要针对四类人:“形迹可疑的、外地口音的、形容古怪的、精神不正常的”,上峰有令,凡遇见上述人等,一律严加盘查。
一时之间,南京上下齐动员,大抓精神病、武疯子,凡街边倒卧、酒鬼、乞丐,皆有藏本英明之可能,皆有严加盘查之必要。
跟大家一样,赵世瑞也忙乎了三天,而且比他们还加个“更”字——赵世瑞已经三天没睡觉了。
他为什么干劲这么足,因为赵世瑞有自己的独家线索——藏本英明坐着领事馆的车,往中山陵方向去了。
虽然这是一条不太确切的消息,而且坐车出去以后,变数还很多,谁知道他在哪里拐个弯,到哪儿去了。但总归,这是藏本英明失踪之前的最后一条线索,顺着它往下走,胜似于在马路上跟精神病较劲百倍。
赵令他手下所有警探着便装在中山陵、明孝陵附近布控。特务做事,与警察不同,他不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说,你是什么人!”——只需要拿个小本,带张照片,“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6月13日一早,消息令赵世瑞极为振奋——明孝陵的守陵人报告,当日凌晨,发现一个40多岁穿西服的人,跑到陵区讨水喝。观其人,虽然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看上去,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不太像中国人。可是,等当事人反应过来,拿着报纸上的照片去比对时,那人已经走了。
紧接着,赵世瑞又接到了第二条线索。
报信儿的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的小店,就开在“中山陵园”和“明孝陵”之间的路上。
据老板说,今天一早,店里就来了一个客人,虽然穿着西服,可是满脸胡子邋遢,一副很落魄的样子。结果吃完了饭,一摸兜里没钱,于是那人拿出一枚纯金的扣子,说是当做饭钱。
当时老板说不要,并说“如果您一时不方便,那么下次再给就是了,这样贵重的东西,我不能收。”但是那个人说“不会再有下次”了,还是坚持用扣子付了帐。
至此,赵世瑞三天来的疲乏一扫而空,当即率大批警员直奔明孝陵,做拉网式搜查。
到6月13日中午11点,终于在明孝陵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发现了藏本英明。
这时,距藏本英明“失踪”,一共过了108个小时。
转眼三天过去了,南京上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谁都知道,多拖一天,藏本英明生还的希望就少一分。
蒋介石从南昌前线打电报给汪精卫,要求汪令“首都军警妥慎寻访,使真相早白”。
汪精卫早已焦头烂额,蒋的电报如同火上浇油,一向温文尔雅的汪精卫,居然当即召集参与侦破的军警宪特,大发雷霆,并指出“查自日本副领事失踪后,迭经严谕迅速查明下落,迄今三日,尚无踪迹。宪兵司令部、警察厅须饬属加紧侦查,务期水落石出,如有怠忽,定当从严惩处,决不宽贷!”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除了上海是个例外,即便是像南京这样所谓的大城市,要想找个人,并不是太难的事。
主要原因,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家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除非是逃难,没有人闲得没事到处乱跑。兼且交通条件远不像今天这般便利,当年,要想出个门是件挺大的事。
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年跟今天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城市当中没有太多的流动人口,基本属于一个静止的社会。
所以在城市里,要想查个把人,都不一定需要“片儿警”拿着户口簿挨着个的比对,基本上,到辖区转一圈,就全清楚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陈恭澍“制裁”王克敏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离开他借宿的毛万里家。因为他知道要不了多长时间,马上就是一场北平全城的大搜捕。而他由于没有报“临时户口”,一旦被堵在毛家,那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
所以他跑到八大胡同,找自己相熟的“姑娘”,“忍”了两宿,即便是在“院子”里,据陈恭澍后来回忆,也遇到了几次检查,幸亏“姑娘”机警,应付了过去。
等后来一问,果然离开毛家的当天夜里,派出所就带着日本人来查户口。
这是第一招——户籍管理。
然后是社会面控制,首先是检查大小旅馆,同样,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宾馆酒店,每家捋一遍,然后派个特务“坐”店、随时掌握情况就是了。
第三招是交通控制,汽车行(即当年的出租汽车公司)查一查、拉脚的查一查、再把各个交通路口一控制,你说藏本英明是能飞上天去还是能怎么着。
怪了,三天了,大家真是没闲着,各种招数都使遍了,就是找不着人。
万般无奈之下, 6月12日,大家又接到了一个新的重点盘查要求,主要针对四类人:“形迹可疑的、外地口音的、形容古怪的、精神不正常的”,上峰有令,凡遇见上述人等,一律严加盘查。
一时之间,南京上下齐动员,大抓精神病、武疯子,凡街边倒卧、酒鬼、乞丐,皆有藏本英明之可能,皆有严加盘查之必要。
跟大家一样,赵世瑞也忙乎了三天,而且比他们还加个“更”字——赵世瑞已经三天没睡觉了。
他为什么干劲这么足,因为赵世瑞有自己的独家线索——藏本英明坐着领事馆的车,往中山陵方向去了。
虽然这是一条不太确切的消息,而且坐车出去以后,变数还很多,谁知道他在哪里拐个弯,到哪儿去了。但总归,这是藏本英明失踪之前的最后一条线索,顺着它往下走,胜似于在马路上跟精神病较劲百倍。
赵令他手下所有警探着便装在中山陵、明孝陵附近布控。特务做事,与警察不同,他不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说,你是什么人!”——只需要拿个小本,带张照片,“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6月13日一早,消息令赵世瑞极为振奋——明孝陵的守陵人报告,当日凌晨,发现一个40多岁穿西服的人,跑到陵区讨水喝。观其人,虽然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看上去,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不太像中国人。可是,等当事人反应过来,拿着报纸上的照片去比对时,那人已经走了。
紧接着,赵世瑞又接到了第二条线索。
报信儿的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的小店,就开在“中山陵园”和“明孝陵”之间的路上。
据老板说,今天一早,店里就来了一个客人,虽然穿着西服,可是满脸胡子邋遢,一副很落魄的样子。结果吃完了饭,一摸兜里没钱,于是那人拿出一枚纯金的扣子,说是当做饭钱。
当时老板说不要,并说“如果您一时不方便,那么下次再给就是了,这样贵重的东西,我不能收。”但是那个人说“不会再有下次”了,还是坚持用扣子付了帐。
至此,赵世瑞三天来的疲乏一扫而空,当即率大批警员直奔明孝陵,做拉网式搜查。
到6月13日中午11点,终于在明孝陵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发现了藏本英明。
这时,距藏本英明“失踪”,一共过了108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