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汉字属于全世界 (新贴:日媒称汉语成日本最受欢迎外语 英语排名降第二)

北大收藏竹书发现最完整《老子》
信源:新京报 |编辑:2009-11-05
昨天,一批专家在北大竹书保管的博物馆里看展品。为了防止观看这些竹书时说话唾液对竹书造成伤害,专家们观看时都戴上了口罩。

北大收藏的西汉竹书中,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老子》汉代古本,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1%,几乎堪称“完璧”。
昨 天,北大举行西汉竹书收藏研究通报会。北大副校长张国有介绍,今年年初,北大收藏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珍贵西汉竹书,总数达3300多枚。这是目前所见战 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北大历史系教授、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说,竹书中含有近20种古代文献,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 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和医学等学科。对于先秦史、秦汉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竹书存放处可以看到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这些竹简宽度一般在0.5-1.5cm左右,长度也从十几到五十多厘米不等。
竹简上的隶书文字也很优美,文字抄写非常工整。朱凤瀚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朱凤瀚介绍说,北大西汉竹书属古代书籍,不见簿籍、律令和公文等官府文书,不见遣策书信等私人文书。书籍没有儒家书籍,“抄写年代初步推断在汉武帝后期”。
最全 《老子》古本最完整
此次发现的《老子》古本,比之前的版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更完整。朱凤瀚介绍说,这个《老子》古本,全书仅缺少一两枚,“218枚,5300多字”。目前通常所用的《老子》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比较残破,而郭店本内容则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
其中首次发现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分别对应今本《德经》和《道经》,“这种命名方式在《老子》古本中首次发现”。每篇片还均有分章符号,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这是探讨《老子》分章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朱凤瀚说。
最多 《苍颉篇》保存文字最多
竹书中还有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文字学著作《苍颉篇》。此书自宋代以后已亡佚,近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只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段。这次发现的竹书《苍颉篇》保存了1230个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数为首次发现。此前发现的双古堆简《苍颉篇》保存字数最多,但也仅有541字。
朱凤瀚认为,北大简本的《苍颉篇》是迄今所知的存字最多的古本,“对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最稀奇 书中未承认秦朝地位
竹书中有古代史书《赵正(政)书》。史书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文中称之为“秦王赵正(政)”)、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
朱凤瀚分析说,书中对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分别称为“秦王赵正(政)”“秦王胡亥”,而不是“始皇帝”“二世皇帝”,说明作者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北大专家推测说,该书成书年代应在西汉早期,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直接涉及秦的史料不是太充分,”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最实用 古医书记载扁鹊药方
北大竹书还记载180多个医方的古医书。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等,记载详细。朱凤瀚介绍说,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
北大竹书中这部分内容现存700余枚竹简,完整简530余枚。这些竹简中有少数单独的药方有篇名,“秦氏方”“氵今游方”“翁壹方”。朱凤瀚介绍,这些人名应该是古代名医,其中“秦氏”或许是战国名医扁鹊(秦越人)。
 
汉字之家:探秘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实

2009113009203735.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2009113009203727.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

“ 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项伟大创举。”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向记者表示。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正式开馆。中华文明源远 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出土的文字文物为支撑,向世人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 展和演变历程,并呈现我国多民族文字大家庭盛况。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冯其庸先生。
今天充分认识到“文字”的意义
记者:您强调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成立是一项伟大创举,它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冯其庸:作为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数千年来,中国文字始终以其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着中华民族 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了解中国文字起源、发展、演进的历程。 而中国文字博物馆恰恰为世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它作为一座全面反映、集中展示和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历史的国家级博物馆,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的文物和 样本精华,诠释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文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填 补了我国语言文字类博物馆建设史的空白,也将对我国的历史、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从对文物的重视到对文字的重视,是否说明人们对于文化、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
冯其庸:文字,大家太熟悉了,熟悉得都有些熟视无睹。仔细想来,文字应称得上是“宝中之宝”。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多少出土文物 都是宝,但我说只有我们天天写、天天用的文字是“ 宝中之宝”,因为没有文字,我们的历史便成为空白,一件出土文物,它的上面有无铭文,其价值就相差很大,因为只有有了铭文,才能弄清楚这件文物所蕴含的历 史背景和相关的事实。所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值得高兴的是,今天我们将“文字”的意义认识到了,并充分重视,建立了这样大的 一个博物馆将中国文字归巢,这是国家的创举,是河南省的创举,是安阳市人民的创举,更是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甲骨文前已有文字产生
记者:汉字是中国文字大家庭的主要成员,汉字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您对甲骨文的发现如何看?
冯其庸:文字是由符号转化来的,人类进步到一定的程度,懂得需要用文字来记录,这是思维的进步、智慧的结晶,而这个过程是无比漫长的,这是文字成长的“婴儿期”。文字真正的起源仍需借助考古发 掘来揭开面纱。在河南安阳,我们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遗址,在殷墟出土的文物中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在甲骨文之 前,中国文字还有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我们知道甲骨文还不是最原始的文字,文字发展到甲骨文的时候已经相当丰富和成熟了。我并非文字专家,只是一个外行 人,但按照我的推测,殷商之前,也就是夏,应该就有文字产生了,而且是与商代文字相衔接的,我想在现今发现的甲骨文中就应有一部分夏代的文字在其中,因为 我们不能想象,一到商朝,突然间冒出来大批相当成熟并且以之纪事的文字来,难道它不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吗?但在甲骨文里是否含有夏代的文字我并没有什么证 据,只是推测,这就要靠现在的许多文字学专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还有山东莒县发现的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四川大溪口发现的原始陶文,以前我都去考察过。 河姆渡发现了骨刻和陶刻的图画,而且画得已经很细致了,比如在一块骨头上刻画了形如凤凰的鸟,还有看到如野猪一样的陶刻图画。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一片陶片 上画着一个类似的花盆,其中有一棵叶片对称的万年青,这说明着当时的思维已经能够将客观的东西摹写下来了,而且已经懂得对称的美,我理解这些就是文字的前奏。从形象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很大的飞跃。
文字简与繁的相互调节体现人类的进步
记者:文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其实也触及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馆藏文物中的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展示出中国文字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冯其庸:甲骨文已经有比较复杂的结构了,因为甲骨文也发展了很长的时间,除甲骨文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 极盛,共经历1200多年历史。殷商文字至西周演化为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也使汉字的发展到达繁复的极点,这证明了人类的思维越来越精密了,一点点 的区别都能够在文字上面表现出来。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古老文字呈现出的繁复程度绝对不是我们的祖先随意而为就写出来的,而是他们精密思维的反映。后因为 在使用方面的简便,又由大篆到小篆。社会也从战国各诸侯国“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进入到秦朝大 一统和书同文的时期,李斯奉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制小篆。小篆大多是从大篆中的一部分结构演化而来,可见由繁到简,更是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进步,既照顾 到长久使用过程中的习惯,不完全破坏原有字体的形象,又使文字的书写和使用的过程大大简便了。很快,由于书写的不便,小篆渐渐“隶变”,一种新的字体—— 隶书出现了,所以秦代也成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从此之后,汉字又发展出楷书(正书)、行书、草书等,但其形态都是渊源有自的。另外,近当代将楷体又简化了 一步,就是简化字。我们可以从几千年传承中简与繁的相互调节统一中看到汉字演进的脉络和线索。
记者:简化字之于中国文字的发展您如何看?
冯其庸:应该注意到简化字是古代就有的,您所问的当然不是指古代的简化字,而是指现代的简化字。对于现代的简化字,我个人认为和中国的传统文字有若 干脱节,它的特点是向西方的拼音文字发展,重在声音。如果真正要实行汉字拼音化,如西方的文字一样,这就意味着要废弃汉字,完全改用西方式的拼音文字,这 是否行得通,汉字是否会中断,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简化汉字,和向西方的拼音文字转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历史上有过的,后者却是中国传统 文字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继续和传承的极端重大的问题,这就值得慎重深思了,简化字和它的发展方向的问题,我想这在以后的文字学 术界还是会有所讨论的,我未研究过简化字问题,不敢妄论。中华汉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纽带,五千年来,这条纽带始终绵延不断,虽然有变但 却不断,一直绵延至今,这都是依靠文字的记录,没有文字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历史就是一片空白,这就再度提到了文字的重要性,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立的重要性。
汉字为促进多民族团结功不可没
记者:中国文字博物馆还专门设有“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不仅展示了如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在中国社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兄弟民族的文字,也展示 了一些虽然在中国文字史上使用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对于解读一些兄弟民族的典籍,了解和发掘兄弟民族文化历史十分重要的文字,这是如何考虑的?
冯其庸:我认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兄弟民族文字和汉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弘扬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包容性。我们说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中国有很多兄弟民族早期的文字已经失落了,我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一些最原始的文字、一些曾经出现但今天已无法解读,已经成为死去的文字,包括发现出来 的早期的文字都好好保护起来,因为我们今天有一批著名的专家能识读和研究甲骨、金文,还有一批专家能识读和研究中古时期西部地区的文字,他们已作出了卓越 的贡献,这就为我们研究远古、中古时期的历史文化创造了条件也为后人对远古、中古时期历史的再认识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这些古代的文字。
记者:在中国文字史中,汉字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字之间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冯其庸:的确,有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是根据汉字创制而成的。应当说,汉字和一些兄弟民族文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经 过历史的选择,汉字逐渐成为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符号系统,维系着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有了统一的文字,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俗的人民就能够通过共 同的文字和语言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我十余次去新疆,多次到维族老乡家里去,他们大多可以看懂汉字,并能听懂汉语,有的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标准汉语,我们 交流起来没有什么障碍。56个兄弟民族能够成为一个
和谐大家庭,应该说汉字的功劳是无可估量的。 再造善本 与文字结缘
记者:中国文字博物馆入藏了一套现已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作为该项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之一,您认为“再造”的意义何在?
冯其庸:我们好多珍贵的文献典籍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已经失传,有的是珍贵的孤本,不能借读,我读书的时候,宋元孤本就不能借读。所以长期以来,古籍 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古籍得到充分利用,2002年起开始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从现存国内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图书 馆、私人收藏的古籍善本中精选珍贵版本,用现代和传统的相结合的仿真影印技术,使得稀有、珍贵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实现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 的,以往看不到的宋元孤本,现在可以看到了,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术繁荣有很大作用。现在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效果很好,第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启动 了。
记者:您曾谈到过您年轻时就与文字结缘,经历纷飞的战火和大时代的变迁,如今在87岁高龄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定有一番感触?

冯其庸:我很小就喜欢古文字,在无锡国专读书时,有一门“说文解字”的课程我的成绩最好,对古文字的研究也最有兴趣。1947年我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48年大学毕业后在小学里教书,1949年 4月22日我迎接解放军 过江后,第二天就报到入伍,参加解放军,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学古文字了。1954年调到中国人民大学教书,教大一国文和文学史的课程,那时运动一个接连一 个,我的课程又特别重,这样对古文字的学习也没有时间继续下去了,但是只要碰到与古文字相关的事情,我仍然特别有兴趣,比如我们家乡“文革”期间发现有铭 文的五件青铜器,铭文都较长,其中一件是很大的铜鑑,唐兰先生还与我一起琢磨过铜鑑上的铭文,后来差一点被毁掉,经过努力,我把它运到了北京,不少古文字 专家对它作了研究,把它定名为“(我+阝,左右结构)陵君鑑 ”。我把它无偿地交给了南京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学院的时候,我83岁,那时还参与了许多课程设置、专家聘请的具体工作。此次聘我为中国文字博物馆 的首任馆长,我备感荣幸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年事已高,学识有限,但我相信有党的领导(从中央到省市),有各位学术造诣精深、治学风范严谨的知名专家 作顾问,还有许多社会著名人士的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会越办越好的。我将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为中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华人培养子女学中文 注重掌握“生存能力”

大众网讯,“我叫李怡依,怡然自得的怡,依依不舍的依。”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让你很难将眼前这个清秀的女孩和“香蕉人”、“ABC”(Australian Born Chinese)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但转而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又分明显示着她与一般中国女孩的不同。

今年刚满13岁的李怡依在家里排行第二,一兄一妹与她一样,生在澳大利亚长在澳大利亚,是地地道道“ABC”。

“其 实我们平时在家都说四川话,要是一不小心说了句英文,爸爸就会用四川话教训我们。”怡依吐吐舌头,调皮的望向坐在一旁的父亲。父亲李雪是四川人,早年毕业 于重庆大学,1986年赴澳之后,先后在几所大学任教。2000年到昆士兰大学任教后,便全家定居在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

“孩子们平时上学读书,已经有很好的英文环境了。所以在家里,我们就要营造一个纯中文的环境。”为了让几个孩子学好中文,李雪夫妇可谓用心良苦。他们不但让孩子们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经常与国内亲友用中文交流,更请人安装了卫星天线,接收中国几十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我最爱看的节目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还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中文电视剧,下面的字幕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中文字。”怡依说。

去 年,怡依的一篇英文诗歌获得澳大利亚青少年文学比赛的三等奖,几乎同时,她的中文诗歌作品《小黄莺》也发表在本地一家中文报纸上。很多人赞叹她出色的语言 能力,可以同时驾驭中文和英文,怡依却很是谦虚,“因为从小跟家人讲中文,所以对我来说,学中文的过程其实都是很自然的,唯一觉得困难的是有些汉字笔画太 多,常常忘了怎么写。”说到这,小姑娘略显羞涩。

李雪说,其实开始时让几个孩子学中文、讲中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们在澳大利 亚长大,接受的教育和所持的观念几乎与本地人无异,年纪尚幼的他们并不能了解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们就给他们讲故事,像‘草船借箭’ 啊, ‘此地无银三百两’啊,在故事里慢慢地向他们灌输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慢慢就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了。”

几乎每隔一年,李雪都会带孩子回中国探亲旅游。“他们普通话和四川话都很地道,完全不会被当做‘ABC’。”言及此处,李雪略显得意。

李 雪被朋友推举做了两年中文学校的义务校长。说起两年的校长经历,李雪感慨颇深。“两年中,见证了中文学校的规模从小变大并逐步走向正规的过程。就拿教材来 讲,我们用的是大使馆提供的免费中文教材,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历史、地理和古典文化等各个方面。但起初完全是中文版,有些中文基础差些的孩子就会比较吃 力。现在的教材添加了很多英文注释,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理解和学习。”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和当地华人团体一起经常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或是史地文化知识竞赛来增加华人子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

李 雪说,现在在他认识的澳大利亚华人家庭的孩子中,几乎百分之百都在上中文学校。“如若遇到不会讲中文的华人小孩,不光家长觉得脸上无光,周围人也会觉得不 可思议。”问及原因,李雪思索片刻说道:“很多人将第二代移民称为‘香蕉人’,长着中国人的黄色面孔,内心情感和行为方式却已经完全西化了。有的时候,这 的确是不可避免的。”

他说,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能用一种更加开放的观点和态度去看待东西方文化和体制的不同。毕竟语言不只是语言,更代表着深藏其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体系。

“随 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加大,会中文已经成为一种生存能力了。”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前程,有眼光的父母都会送孩子去学中文。过去曾有些华人父母,为了让孩 子更好地融入国外主流社会,有意切断孩子与中文环境的联系。李雪说:“现在不会再有人这么做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在学中文,更何况华侨华人后代呢!”
 
这个命题忒大了点。
 
美国驻华大使:普通话现在不得了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月23日 转载) 来源:星洲日报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週四(1月21日)在厦门大学演讲时表示,普通话愈来愈有用处,时下全世界最重要的语言就是英语和汉语,“掌握这两门语言,就一定会成功”。 [SIZE=-6](博讯 boxun.com)[/SIZE]

除了东西海岸,美国中部也有大量学校开设中文班,这些地区并没有大量的华裔人口,中文热多半是出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好。

除经济影响力外,中国政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政府通过教育部旗下机构“汉办”,资助美国学校负责人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前往中国学校参观,不少人回到美国后都开办了华文课程。

北京也向世界各地派驻中文教师,并负担部份薪水。

中文在2007年才进入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考试,预计今年的中文考生将超过德文考生,仅次于西班牙文和法文考生人数,中文俨然成为美国第3大外语。
 
美国驻华大使:普通话现在不得了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月23日 转载) 来源:星洲日报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週四(1月21日)在厦门大学演讲时表示,普通话愈来愈有用处,时下全世界最重要的语言就是英语和汉语,“掌握这两门语言,就一定会成功”。 [SIZE=-6](博讯 boxun.com)[/SIZE]

除了东西海岸,美国中部也有大量学校开设中文班,这些地区并没有大量的华裔人口,中文热多半是出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好。

除经济影响力外,中国政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政府通过教育部旗下机构“汉办”,资助美国学校负责人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前往中国学校参观,不少人回到美国后都开办了华文课程。

北京也向世界各地派驻中文教师,并负担部份薪水。

中文在2007年才进入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考试,预计今年的中文考生将超过德文考生,仅次于西班牙文和法文考生人数,中文俨然成为美国第3大外语。

他的潜台词是,现在中国不得了啊,早就该遏制了。
 
网上能找到的英文版只有这样:
"Mandarin has become more useful in the world. People who can speak English and Mandarin a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不知道哪个英文单词能翻成汉语“不得了“;)
http://www.whatsonxiamen.com/news9862.html

另外 “are more likely” 翻译成“就一定会”似乎不妥

maybe “更有可能“?

中文媒体有严重的自恋情结,或曰自我感觉良好、自吹自擂。每每看到类似的文字,只能摇头。
 
多伦多汉语水平考试105人获汉语证书 历来最多

世界日报讯,多伦多汉语水平考试中心6日举行2009年「汉语水平证书」颁发仪式,共105位考生获得证书,创多伦多参考人数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八位非华裔考生。

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被称为中文「托福」,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分成人、少儿及商务三种类别,本次少儿级别的考生全部获得A级证书。

绝 大多数参加昨日证书颁发仪式的考生是青少年及他们的父母,当中有不少是兄弟姊妹同时登台领取证书。13年前来自中国厦门的林先生,四个子女全部在加拿大出 生,平时送姊弟四人学习溜冰、滑雪、游泳、音乐等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但夫妇俩认为即使他们将来不去中国工作,也需要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於是送四个孩子一 同学习中文。

昨日,参加本次考试的林佳荟、林佳睿姊弟俩同台领取了证书。林妈妈在颁证仪式上说:「他们都对中文很有兴趣,我们在家里也都尽量讲普通话,为他们创造语言环境,尽管他们觉得中文比较难学,但是不会抗拒。」

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Yaroslav Oleksiuk是昨日在场的唯一一位非亚裔考生,现在是一所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中文已经一年。他操著仍非常生涩的中文说∶「我一出生就在 这里,在加拿大待的时间太长了,我想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所以我计画毕业后去中国的工业领域工作,最好是使用机械人的公司。我希望去中国南方或是香港, 但听说那里不讲普通话,也许去台湾吧,但是繁体字又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总之我还没想好。」

来自韩国的金志炫目前还未将中文学习与将来的职业联系在一起,她学中文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多学习其他族裔的语言,有志於心理学研究的的金志炫现在就读11年级,在学校还选读了法语和西班牙语,她说透过语言的学习,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多伦多汉语水平考生中心主任李宁玉介绍,为鼓励成绩优异的考生,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特别设立了「HSK优胜者奖学金」与「汉语桥HSK奖学 金」,获奖者可进入中国著名大学学习,该中心多年来共有40多名考生获得上述奖项。有意参加考试者,请致电416-266-8878转242,或 416-266-8668。
 
汉语桥80人参赛 9人脱颖而出

世界日报讯

由加拿大华文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学生汉语桥竞赛,11日於Brebeuf学院举行。会长任燕红表示,参赛者均已先在各教育局预赛,11日 参加者几为决赛,约有80人参赛,主要为建立平台,让中文教师与学生展现学习中文及文化的成果。

任燕红表示,竞赛共分非华裔学生、本地出 生华裔学生,以及中国出生、本地成长的华裔学生等共三组。评审来自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怀雅逊大学,以及华人艺术家中心的学者与专家,各组共颁发总成 绩,集体奖、才艺奖、知识奖、演讲奖等前三名,总计约有20多个奖项。

在总成绩方面,中国出生、本地成长学生的前三名获奖人分别为张庭、 徐显雅、杨晓萱;本地出生华裔学生前三名获奖人为刘海伦、石安淇、谢爱娜;非华裔学生得奖人为王爱玛、白马、张念中。

安省旅游及文化厅 长陈国治11日也到场亲颁贺信,指出中国经济崛起、文化遗产丰富,中文已为经商的必备工具与沟通桥梁,汉语桥竞赛格外有意义。

11日在近 20位非华裔学生的才艺表演中,分别有多首华语歌曲演唱,此外还有学生表演各式代表中国文化的演出。

加拿大华文教育学会会长任燕红表示, 这些总成绩分获奖的学生,将代表加拿大赛区,参加2010年10月在中国举办的世界汉语桥竞赛。
 
转贴: 难死老外的汉语八级考试

1.“第一场,中国女排大胜美国队;第二场,中国女排大败日本队。”从这一段话中可知中国队:
A。先嬴后输 B。先输后嬴 C。两场皆嬴 D。两场皆输。E。谁他妈知道谁输谁赢?

2.唐太宗曰:“我有乱臣十人。”他的意思是:
A。这十个人都是乱臣贼子 B。这十人都是大忠臣 C。这些人都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D。就是有治臣十人的意思。E。疑是史书讹误,有待专家考证。

3.“我不让他去,他非去。”就是说:
A。非者不也,他没去。 B。非者飞也(有“渭水非熊”为证),他乘飞机去了。 C。他执意要去 D。标点错误,句号应该用省略号或破折号,话还没完 E。以上皆非

4.“三长两短”的意思是:
A。三根长棍儿,两根短棍儿 B。三个长处,两个短处;借指优点多于缺点 C。三个就比两个长,就是人多力量大的意思D。预感凶多吉少。E。以上皆非

5.“这种主意也想得出来,你真伟大!”说话人的意思是说对方:
A。有创见 B。与众不同 C。伟大(其实是拍马屁) D。“什么玩意儿!”
E。以上都对。


6.甲:“昨天下雪,我在胡同口儿出来的时候差点没摔倒。”
乙:“上次我去滑冰,被一个楞头青撞了一下,差点摔倒。”根据这两句话可知:
A. 甲摔倒了,乙没有B.乙摔倒了,甲没有C.都摔倒了。D.都没摔倒E.两人有一个在撒谎。

7.报刊文章中常说的“我们的党”是指:
A.“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当然是国民党 B.我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是共和党C.我们是民主国家,肯定是民主党 D.要根据上下文确定。E。三星党。

8.按秦丞相的解释,岳飞被杀有没有罪证?
A.有。B.没有C.也许没有D.没准儿有。E.以上都错。

9. 以下哪个不是“如夫人”的同义词?
A.二房B 妾 C姨娘 D二奶 E老鸨

10.和“高山流水”中“流”字读音不同的是哪一个?
A. 流氓B。盲流C。人流 D。随大流儿 E。二流子

11.关于“老佛爷”和“阿玛”二者的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男后女B后男前女.C二者皆男.D.二者皆女E.不男不女

12.“同一首歌”是什么东东?
A. 一首歌的名字B.一种活动的名字 C.名正言顺、公家发执照的集体走穴
D.不甘寂寞的过气名星大串烧 E.以上皆对。

二. 填空

1.二十为廿,三十为卅,四十为(_)。

2.人们常说的“三字经”是(___)三个字。

3.“长”字的规范笔顺是(____)。

4.“和”字共有(_)种读音。

5.和“二百五”意思相同的词有()()等。

6.张三一般指(),但在东北话中也可以指一种动物,它是()

7. 修是欧阳修的(),永叔是他的(),醉翁、六一居士是他的(),文忠公是他的()。

8.“老外”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另一种是()。
9.说某人患了气管炎、爱滋病是指他()()。

10.接下一句:人吃五谷杂粮,()


11.人生开门七件事是什么?骚人墨客和寻常百姓的定义是不同的。试将下面一首诗完形填空:(_______),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_______)。
12.韦小宝在监斩茅十八时用一方春宫手帕作障眼法,施行了调包。这里的春宫是()

三. 判断题

1. 孟姜女姓孟。()

2. 中山装是孙中山研发的。()

3. 屈原说楚国朝廷是臭味难闻的狐狸窝,他要离开它,所以他的作品叫“离骚”()。
4. 秦二世时丞相胡亥曾指鹿为马,陷害异己。()

5. “老庄孙子”就是说某人总是装出一付窝囊相儿。()

6. 东坡肉是指苏东坡发明的一种人造肉。()

7. “置之度外”中的“度”是“肚”的讹音,正象逃之夭夭之逃是桃的讹音。()

8. 你到哈尔滨旅游,问一个本地人附近有旅馆没有,他回答说:“贼多。”他是说有旅馆,但是里边小偷特多,要看好自己的财物。()

9. 现代人用错了字叫白字或别字,古代人用错了叫通假字。()


10. 三个金念xin1,三个羊念()三个鱼念(),三只手念()。

11. Hu-le 一词如果是用惊喜兴奋的口吻说的多半是在搓麻;如果是用沮丧气愤的口气说的多半是在和烙饼。 “青楼”是指墙上铺满爬墙虎的阁楼。()

四. 简答题

1. 仿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的格式,再写出以数字打头的一些常用语句来。(至少写五个)

2.尽量多地写出只有两划的汉字。

3.请写出与普通话中的“好”的意思相同的方言词汇(至少五个)。

4.简述下列人物与贾宝玉的关系及称谓:史湘云,王熙凤,贾环,贾代儒。(比如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家的女儿,是他的姑表妹;薛宝钗是他姨家的女儿,是他的姨表姐。)

五. 辨析题

1。毛主席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句云: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许放气!有人说这句话有问题,因为按烹饪的常识,土豆易烂,牛肉难熟,应该是牛肉烧得八成熟了,再加土豆。试释是事。

2.十八摸是一种民间小调。有人说它是传统文化,应该发扬光大;有人说它是封建余孽,理当彻底摒弃。试阐述你的观点,并与麻将、妓院(即娱乐场或夜总会)作横向比较。

附加题

(三大题任选一题即可。共30分。该题得分不计入总成绩,作为录取时录用人员酌情考虑受试者语文能力之用)

一.(三小题任选一题)

下列试题中每个都有几个答案。试分析各个答案的出处及含义,并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

1. 和氏璧被制成秦始皇的玉玺后上面刻的字是:()

A. 但有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 焚书坑儒,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C. 深挖基,高筑墙,必称霸。
D. 上天保佑我赢氏,占有江山千万年
E. 统一是压倒一切的因素;和平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F. 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G. 妇人之仁可以休矣,脸厚心黑享用万年。

2. 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的字是:()

A. 苦练杀敌本领,将来报效国家
B.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C.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D. 精忠报国
E. 对待宋人要象春风般温暖,对待金狗要象严冬般冷酷
F.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G. 龙的传人

3.武则天的墓碑上的字是:()

A. 唯我则天,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老百姓利益……
B. 对内开放,对外搞活。
C.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E. 谁说女子不如男?!
F.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G. 臭油烂泥!这女婊子嘛也没写(这不是东来顺的羊肉——拿哥们儿开涮吗?!)。


二.作一首即兴诗,来表达你参加本次盛况空前的HSK考试的无比喜悦之意,以及你对HSK委员会及通用销售公司的无限感激之情。要文句通顺,条理清楚。要言之有物,感情真挚;切忌空话连篇,无病呻吟。要用规范普通话,不得用台湾琼瑶体或香港无厘头,也不准掺杂“我靠!”、“TMD”“PLMM”“青蛙”之类的无聊网络用语。

三.《西游记》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部神话小说,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中去了。试分析西游记中四个主要人物在平常语文中的寓意(比如说中国人说张飞就是指有勇无谋的莽撞人,说李鬼就是指冒牌货,说诸葛亮就是指聪明人,说还珠格格就是指蛋白质女孩等),并联系自己国家的文化作一对比。(注意,要发掘人物形象的经典含义,如说唐僧代表絮叨烦人鬼者一律不得分。)
 
再来一个:让老外气绝的汉语听力考试 (ZT)。


1:季姬击鸡记【原文】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 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翻译】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 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 了。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 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 季 姬 击 鸡 记》。

2:《施氏食狮史》【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翻译】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揭秘:中文到底在美国有多热?

据侨报

洛杉矶县的哈岗学区在全美率先推出中文教育,并把中文教育从幼稚园一直普及到高中。该学区在全美带了个好头,是因为该学区有一批愿为普及中文教育 而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教委和中文教师。由于他们的努力,中文不仅吸引了OBC和ABC,而且还吸引了一大批西裔学生。这些教师中有两代师生一同教中文 的,更有“老外”改行教中文的,并为此嫁给了华人老公。

  教西语裔学生的中文老师

  中国的崛起带动了中文教育在国外 的普及,它不仅让那些已经“数典忘祖”的ABC(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华人)和OBC(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华人)重新捡起已经淡忘了的母语,而且还吸引 了许多西裔学生主动选修中文,其中不少人目的明确,就是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能用上中文的工作。拉朋地高中中文班的学生们就是这样一批清一色的西裔学 生。

  谈到这里的中文班,就不能不介绍中文老师夏镇洋。

  为了吸引西裔学生对中文这一“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产生兴 趣并学以致用,夏老师每天早晨五点就爬起来备课,后半夜一点还在批改作业,研究教案。为了把枯燥的语言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他广泛收收集文化素材,其中包括 中国“汉办”提供的戏剧、宗教、武术资料,以及自己收集的中餐菜谱和生肖计算等材料和光碟。

  不仅如此,他还从台湾观光局和中国教育部 收集风俗习惯和人文环境等书籍,邀请从中国暑期夏令营归来的美国学生讲述中国之行的感受和体会,带领学生们到西来寺参加年节的宗教活动,教唱中文歌曲,请 他们到家里学习包饺子,从中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他的这些材料和活动调动了学生们了解东方文化的胃口,让他们百看不厌,乐在其中。

   两代师生共催中文热

  洛沙托(Los Altos)高中的王瑞雪是哈岗学区具有16年教龄的第一位中文老师,她教的120名学生可谓微型联合国,什么族裔都有,但大多数是ABC,华裔新移民占 10%。为了吸引学生对中文的学习兴趣,她领着他们到中餐馆点菜,到华人超市买东西,策划中式新年晚会,她还自己写剧本,让西裔学生表演《花木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学生目前已达到可用中文写故事的水平,可读几百个单词,能听说简单的对话,还会用电脑打中文字。“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在毕业前能 够掌握一到两千个汉字”。

  王老师坦言,她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的原因一是身上的责任感,二是“如果孩子们走了,我的饭碗也就没 了”。

  最让王老师引以为豪的是,她的中文学生林子芸如今也继承她的事业,和她一起在哈岗学区当上了一名中文老师。教授一年级中文课程 的林老师,其成功秘诀是寓教于玩。她用讲故事的办法教中文,通过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其中包括“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和老师共同进餐”、“可以看到 黑板上的外星人”。

  林老师还自己掏钱购买“货币”,孩子们表现好就可以得到“奖金”,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到设在教室一角的“商店” 购买书本、铅笔和橡皮等;表现不好就没有“奖金”,而且“商店”也不开门。“有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大闹,我就关闭商店,结果一个学生竟然因为买不到学习 用品而哭鼻子。”

  林自己独有的教学经验就是要把自己装扮成孩子,让孩子们觉得她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曾经有个小女孩问她,“老师你长大 想当什么?”林回答,“当老师。”小女孩点头道,“我也是”。“有些孩子需要老师的重视,否则就哭鼻子,遇到这种情况有时我就先哭,结果哭鼻子的孩子反过 来哄我别哭,嘻嘻。”

  “老外”教中文,学生心服口服

  牛顿(Newton)中学的中文老师是一位名叫罗婉欣的“老 外”,从小去过台湾,喜欢上中国文化,并最终嫁给华人丈夫的她,由开始跟着丈夫学中文,到后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拿到中文硕士文凭,直至今天在哈岗学区成为 一名中文老师,走过了一段让她自己都感觉十分传奇且浪漫的历程。

  走进罗老师的教室,就如同走进了“亚太博物馆”,里面大到十几米长的 舞龙,一面墙的长城壁画,小到文房四宝、玩偶、熊猫、灯笼、兵马俑、象棋、毽子、风筝、京剧脸谱、鼓乐、酒盅、算盘、折扇、瓷器、国画以及春联等应有尽 有。这些“教具”有的是她亲手制作,有的是她从别人扔的垃圾中捡回来的,而更多的是自己花 2000多元一点点买来的。看到如此“厚重”的中国文化,罗老师中文教育的成功秘诀自在不言之中。

  她买来周杰伦的CD教唱中文歌,通 过“大风吹”、中英文连线、说话贴图、中文朗读比赛等游戏讲授中文。

  中文教师们的教育瓶颈

  罗婉欣老师认为汉语的 四声对学生们来说最难,例如“大人”和“打人”发音不一样,意思也截然不同,可是美国学生往往把这两组汉字发成同一个音。罗老师用飞机在跑道上行走、起 飞、遇上气流和着陆等动作来形容四声的变化,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理解作用。夏镇洋老师的中文教学瓶颈是学生们缺少语言环境,“在全部都是西裔学生的学校, 我的课堂是他们唯一可以练习中文的环境,但出了教室的门,他们的中文就再也用不上了”。为此,他准备带领学生参加前往中国的暑期夏令营,为西裔学生创造语 言环境。

  在“说、读、听、写”教学中,王瑞雪老师认为“写”是学生们觉得最难的。为解决这一难题,王老师从中文的字型入手,“我从部 首和象形字的概念上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就让复杂的汉字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们就不再叫苦连天了”。
 
希望全世界讲汉语这一天即刻到来,我就不再为讲外语而头痛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