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汉字属于全世界 (新贴:日媒称汉语成日本最受欢迎外语 英语排名降第二)

木兰想当老师耶?:blowzy::p
那是她业余爱好之一而已。:p

还是村长了解我。我就是喜欢没事给人“启蒙”一下,还得看那被“启蒙”的对象是不是有潜质:太笨的我没耐心教,太聪明的不敢教。:p
捣腾这些汉语“八级”试题,主要是俺很不厚道地指望着看到有一天汉语托福也成了英国佬、美国佬的必考项时他们被处处有玄机的汉语折腾的景象。:D
 
还是村长了解我。我就是喜欢没事给人“启蒙”一下,还得看那被“启蒙”的对象是不是有潜质:太笨的我没耐心教,太聪明的不敢教。:p
捣腾这些汉语“八级”试题,主要是俺很不厚道地指望着看到有一天汉语托福也成了英国佬、美国佬的必考项时他们被处处有玄机的汉语折腾的景象。:D

说来咱们就来,汉语考试试题: 我就是喜欢没事给人“启蒙”一下。

“启蒙”的意思:
A. 启发教育
B. 开始蒙事
C. 蒙蔽侃晕
D. 治理整顿
 
说来咱们就来,汉语考试试题: 我就是喜欢没事给人“启蒙”一下。

“启蒙”的意思:
A. 启发教育
B. 开始蒙事
C. 蒙蔽侃晕
D. 治理整顿
:D:D:D
你出这题的出发点肯定是C,俺就满足你,选C吧。
 
说来咱们就来,汉语考试试题: 我就是喜欢没事给人“启蒙”一下。

“启蒙”的意思:
A. 启发教育
B. 开始蒙事
C. 蒙蔽侃晕
D. 治理整顿

在CFC说这个,得选C。:p
 
在CFC说这个,得选C。:p
C是我这样的群众才能选的,村长不能选这个。我觉得西迈为您量身定做的答案应该是D。:p
 
我的个人风格是选答案B :D
 
新媒:全球“汉语热”风潮难挡

联合早报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过去五年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大学和中学合作,设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 课堂。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汉办以15万元美元启动一所孔子学院,中外双方每年再以一比一的比例配套支持。中国政府今年向汉办拨款8亿元,供其发展分布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

日 前,来自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孔子学院代表和中国九所大学校长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孔子学院联度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参事、 汉办主任许琳在接受本报专访说:“孔子学院的庞大经费常遭中国人民批评,认为本国还有很多贫困人民,为何资助外国人学汉语?中国人学英语,也没获得资助。 我必须不断解释:中国已进入世界大家庭,必须让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设立孔子学院就为这个目的。”

全世界人民学汉语的热潮已成了再也 挡不住的势头。五年前,美国只有200所学校教汉语,现在已是当时的10倍,达2000所。许琳说她每天接到最少40通来自世界各大学的电邮,要求和汉办 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或要求加派汉语教师,或资助扩充教学大楼等。

因为供不应求,汉办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教师。

许 琳说:“派出去的每名汉语教师必须通晓当地语言,要满足这个条件实在不容易。例如泰国有50万名中小学生学汉语,汉办在泰国设了12所孔子学院,每年需要 提供1000名懂泰语的汉语教师。你说这有多困难?”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培养了六位诺贝尔奖教授,是一所顶级大学。本以为开设的 孔子学院能有50名学生来读就好,不料却有2000多人报名。可是我们懂西班牙语的教师很少,只得赶紧派了七八十名年轻人去智利、阿根廷、秘鲁、哥伦比 亚、西班牙学西班牙语,学一年就去当地的孔子学院教书了。”

谈到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的数量目标时,她说:“法国政府推广法语的机构——法 语联盟(Alliance Francaise)在世界设有1300个点。我的梦想是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数量能在未来10年赶上法语联盟。”

许 琳赞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孔子学院,认为它在“中西合璧、包容兼收”的办学环境和积极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值得亚洲其他 国家的孔子学院借鉴。
 
爆笑经历,别再欺负老外不懂中文(组图)

http://www.kanzhongguo.com/node/363817
2010-08-17

20100817122205570.jpg
1.我一个印度同学,一次有人问他,“听说你会说中国话,是吗?”那印度人立刻用中国话说:“你有毛病吗?你看不出我是印度人么?我不会讲中国话。”、

2.有个同学在法国坐车,结果睡着了。到站时猛然惊醒,随口用中文说了句:“是终点了吗?”旁边一个外国小伙子立马点头说:“是终点了!”于是同学下车……

3.和朋友在一家韩国餐馆吃饭,服务生有西瓜太郎一样的头发,被我们评论了半天,最恐怖的是在那人给我们上菜的时候还肆无忌惮的说。几次之后,估计那人忍 无可忍了,我们的炉子灭了,叫他给点火,那男人用标准的中文说“小心火,慢慢吃”, 当时我们三个人吓了一跳!这顿饭的后半部分都没怎么说话,要知道我们在那家吃到了vip,这个过程中都不知道说了多少乱七八糟的!

4.一个同学,在纽约,问路,一个非常漂亮的金发美女,很热心,还会中文,遂带着他走了一段,聊天,那同学夸奖说,你中文说的真好;那个女孩儿回答说:“纽约就是中国人的天下,不会中文行吗?”

5.在法兰克福的地铁上,对面坐了个高个儿,我跟同伴随口说了一句,“那家伙腿可真长……”没想到那老外居然问:“你有多高?”吓了我一跳,后来我们还用 中文聊了会天。他说,“你们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洋鬼子开口说中国话,……”最后道别时,他居然还用上海话说了一句“再会”……

6.一个同事女孩在美国某机场,和另外一个女孩儿看见前面走着一位白人老奶奶,很胖的那种。两个女孩儿在后面用上海话说:“也不知道吃什么能吃得这么胖?”白人老奶奶回头,用上海话答曰“吃饭啊!”

7.我朋友一再告诫我,在国外不要乱说中文。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碰到过外国人懂中文的事,已经有好几次了。”他和朋友在麦当劳吃东西聊天,正说着湖南 人的话题,因为朋友是湖南人,结果有个德国女孩儿在边上插了一句,说:“我知道湖南人,很好,我看过一本书。”我朋友当时吓得愣了好几秒,没回过神。他从 此以后都不在外面说中文了。
20100817122205591.jpg

8.有一次和老爸在法国,我们和4个人在电梯里,然后我跟老爸说了句,“老外好高”,那几个人告诉我,在法国我才是老外,现在想起来当时真是丢人。还有一 次,我在超市里找面包,嘴里不停地在说“面包,面包......”,结果旁边一个法国人告诉我“面包在那边”,我还说了句“谢谢”。在日内瓦吃饭的时候, 竟然有老外和我说广东话,而且还很标准!

9.我的一个朋友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老外.那老外衬衫上三个扣子没扣.我朋友就跟她朋友说:“那老外身材不错。”老外立刻回以中文:“谢谢”。

10.还有一次是统计课,老师教limit,下边一同学估计是没听清楚,顺口问了一句“什么?”,老师说:“极限啊!”同学惊,我不解。便问旁边的人: “极限是什么意思?没听过这个词,怎么拼?”他大吼道:“中国话你也听不懂了?limit极限啊!”我恍然大悟。从此洗心革面,再不敢在这个金发大胡子的 课上胡说八道。

11.一个朋友在国外坐地铁,站在风口太冷,就很谨慎小心的躲到旁边一个外国男生的身后,让他挡风。然后,就听那个外国人说,“挺聪明的嘛!”当时她就傻了。

12.还有一个老外,用标准的中文告诉我说,他最欣赏中国人在冬天的一个习惯--烫脚,好舒服啊。

13.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真黑啊。”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说了一句,“就你白!”

14.还是在法国,一次几个朋友去中国城买了电饭煲坐地铁回家,旁边坐了一个黑人,看了我们半天,用中文问到:“这个电饭煲是在中国城买的吧?”......
 
英语借走的“中国词”影响全球

据人民网消息,现代中国为了追求“和世界接轨”,几乎把英、法、俄、德、日、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当成了通向世界、通向文明的惟一桥梁。母语 ——中国话可以弄得一塌糊涂,甚至不如日本人写得漂亮,讲得流利;英语,却必须要捱过大学六级、托福考试。这些典型的崇洋媚外做法,似乎该回头了。随着中 国国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变成了外国人的香饽饽儿。仔细一看才发现,许多英语词汇其实就源于汉语,欧洲人做过精细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 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除“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fu)”、“麻将(mahjong)”或者“豆腐(tofu)”之类绝无仅有的称谓,再挑拣10个真正有中国气质,并影响全球当代生活的“鸡蛋词”,便足以说明问题。

  ●丝绸——silk

   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 绸。“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茶——tea

   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国人 对人生的思考,几乎都能在袅袅茶烟里找到。据萧干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似乎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 门引进的,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

  ●世外桃源——Shangrila(Xanadu)

   这是两个近义词。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Shangrila”出自西藏的传说之地——香格里拉,“Xanadu”则是蒙古的元上都。如果要表达“世 外桃源”,通常采用“Xanadu”这个词。看来,以出世自居的美国作家梭罗,白白地在瓦尔登湖旁边,做了那么久的“隐士”。讲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 的哲学,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风水——FengShui

  风水,还是音译。它凝聚了古代中国在活人 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集体智慧。尽管有人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指斥风水是封建迷信;但是,迷信所谓“科学”,故步自封,则是另外一种迷信。风水的整体 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最起码的信条。近年来,风水在美国红极一时,从中国人唇齿之间发出的音节,已经成为当代人急需探究的学问。

  ●茶点——dimsum

   一听发音,就知道,这个略带小资情调的词儿,来自闽粤。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几杯印度红茶,配上一碟甜点。英语原本有表示蛋糕、点心的词,偏偏不 用,硬要拽一个来自汉语的生僻字。恐怕多少也有与时尚接轨、和东方同步的优越感吧。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点也摇身一变,成为登堂入室的英语外来词。

  ●走狗——runningdogs

  中国式英语贴切地表达了一种见利忘义、供人驱使的“下三滥”。无从考证,最先运用这个词的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重要的是,英语世界接纳了“走狗”,并以汉语的思维抚育这个“外来词”。接纳词汇的同时,无形中也接受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纸老虎——papertiger

   这是最令人难忘和扬眉吐气的一个新词。缔造者应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他老人家是博学的诗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美国人硬 不硬?苏联人牛不牛?在他眼里,都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这种蔑视强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赌场——Casino

   这个词,似乎是地道的西方舶来品,发音酷似法语或者意大利文。殊不知,“Casino”竟是福建话的音译发音,可是,为什么英语要拿它表示“赌场”的意 思呢?据传,很久以前,移民到美国的福建民工,拿到一点微薄的工资,便在无聊之际,聚众赌博,试试运气。每次开局,都会嚷嚷:“开始了!开始了!”想不 到,阴差阳错地搭给英语一个现代词汇。

  ●小费,赏钱——Cumshaw

  这个词是闽南话“感谢”的音译。为了 给人一点酬劳,在钞票上意思意思。英语世界也像喜欢“money”一样,渴望“Cumshaw”这个油水丰厚的单词。尽管中国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是, 对于钱,却并非一毛不拔,甚至比西方人出手还大方。偷走“Cumshaw”这个“鸡蛋字”的欧洲人,一定见过,中国人曾如何挥金似土。其实,东西方对待金 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世博掀中国文化热 老外爱上“方块字”

据中新社

“你好”、“谢谢”……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益醒目,汉字也越来越被外国人喜爱。时下,正在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各国游客和参展方不仅流行用中文打招呼,还爱上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

  21日,世博会迎来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家馆日。馆庆仪式上,一对名叫莲娜和玛丽娜的姐妹花倾情演唱京味十足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把中文的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悉,对“方块字”兴趣浓厚的姐妹花还曾拜中国知名相声演员丁广泉为师。她们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姐姐莲娜甚至能认得很多繁体汉字。

  上述还只是一个缩影。虽然世博河南周已过去2个月了,但一位英国青年仍然留着写有“中原风情、魅力河南”中文字样的环保袋。这位打扮时髦的英国青年把方块字当成了一种装饰元素,外出、逛世博园始终挎着这个环保袋。

  在上海街头,经常可以见到T恤或衣服上印有汉字的外国人。有的甚至还在肩膀、前胸或后背用中文刺青。而在世博园内,几乎各个外国展馆里的工作人员都会说汉语,甚至用中文招揽游客。

  “不用排队,智利馆不用排队。”在世博会智利馆前,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用中文“吆喝”,不少游客一拥而入。当游客们准备进馆时,智利馆工作人员还连说“谢谢”。

  实际上,早在世博会开幕式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就曾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致辞。其中,他坚持用并不流利的中文为本届世博会开幕送上祝福。当时不少媒体解读称,蓝峰在开幕式上用大段中文致辞,表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泰国馆是热门场馆之一,因为限制人数,不少游客面临排队进去之后再排队的情况。不过,泰国馆工作人员一段轻松、又不失幽默的“中文秀”,让焦急的游客又乐了起来。

  “我不是人妖,泰国馆里也没有人妖,如果大家要看,请买飞机票去泰国看。里面也没有红衫军,但是有很多美女……”入口处手持小喇叭的泰国小妹操着一口软软的泰式中文让游客们忍俊不禁。不少游客感叹“泰国人还真幽默”。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场馆工作人员还流行起中文名。米可·普斯汀(Mikko Puustinen)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却给自己起了一个儒雅的中文名字:溥明睿。这位上海世博会芬兰政府副总代表是一位“中国通”。他就是从王昌 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得到灵感,给芬兰馆取了“冰壶”的名字。

  西班牙馆纪念品商店经理王西虎对自己的名字很是得意。他说:“我叫王西虎,‘王’是中文王者的意思,‘西’是西班牙,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 ‘我是一头来自西班牙的老虎’,很有创意吧!”

  此外,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加拿大温哥华市长罗品信、马来西亚旅游部部长黄燕燕等政要人士也纷纷在世博园内“秀中文”,拉近和中国游客的距离。

  而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更是让世博会各展馆的外国朋友有了一次体验中国文化的良机。不少场馆藉此打“中秋牌”,海报、包装以及各种印刷品上的汉字比比皆是,“方块字”俨然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再来一个:让老外气绝的汉语听力考试 (ZT)。


1:季姬击鸡记【原文】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 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翻译】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 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 了。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 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 季 姬 击 鸡 记》。

2:《施氏食狮史》【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翻译】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好! 不但难倒老外, 连我这个老广也把舌頭打了结!
 
以后见到老外说话要注意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