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生的真相- 用科学证明佛教观(转载)

接 太空物理学新发现的启示

引用地址: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9/0104/article_84.html

澳洲昆士兰大学 钟茂森博士


宇宙之起源 (上)

[FONT=楷体]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 [/FONT]
[FONT=楷体]美国NASA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人的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 [/FONT]

[FONT=楷体]奥敦沃博士承认说:『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来描述这个宇宙前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它是多维次。产生现在这个大宇宙的空灵状态并不是毫无一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我们用「空无」这个词,是不得已的说法。这样看来,<牛津大辞典> 中讲的「空无」,于今天我们所发现的「空无」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FONT]

[FONT=楷体]对[FONT=楷体]于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心性」来表达。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FONT][/FONT]

[FONT=楷体][FONT=楷体]《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八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FONT]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FONT]

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根据大爆炸的理论,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约100至150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一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就连许多宇宙的定律在当时也不适用。

佛用「不可思议」来描述这种状态,而科学家也承认这种状态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用思维去理解。然而,佛告诉我们用「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时,所有的念头都放下,这时一切障碍我们了解真相的东西都去除了,那么宇宙的本来面目便完全显现,这种境界称为「明心见性」。那么我们的宇宙在出生之前有多大呢?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宇宙的大小当时只有10 -33厘米0.00…001(33个0)厘米。这一个极微小的数字,无法用我们常规思维去想象。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头上一根头发直径是0.01毫米,切取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将这个宇宙原点放入我们的这个头发中,可以在这根头发的直径距离上平行放置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置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
 
宇宙之起源 (下)


我们目前广袤的宇宙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原本存在于这样小的微粒之中!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竟能包容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难怪佛给我们讲,「大小不二,大小平等」,《华严经》中讲的「一多相容」。

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从这个小微粒扩张成大宇宙,所需的时间极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在10 -33秒内,这个微粒扩张了1026倍。按这样的扩张速度来讲,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极小的微粒已扩张成比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宇宙的产生原来是瞬间完成的!佛家讲大千世界「一时顿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

所以,现代科学讲的宇宙起源可归结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微粒,微粒在瞬间形成了宇宙,而从此便开始不断的向无限推展。对于这个原点,现代科学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整个宇宙是本来无所有,实际不可得,当下毕竟空。

最后,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它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与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着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想执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



总 结

现在来总结一下以上讨论的几个要点:

第一,空间与时间仅仅是人的错觉。在某种条件下,空间与时间都可以消失。你可以从不同地方同时出现,也可以同时进入过去现在未来。

第二,无中可生有。物质可以从空无中变现出来。纯能量可以转换成物质,物质也可以转换成能量。

第三,宇宙是从一个极微小的原点,在瞬间变现出来的。物理学家推证宇宙的产生,是顿现的。

目前太空物理学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对科学家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谜。科学家发现的愈多,愈感到对宇宙的认识微不足道。三千年以前的释迦牟尼佛不但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为我们指出了证悟宇宙真相的方法。 可惜现代的科学家没有学习佛法,否则科学将会有更突破性的进步。我们深深相信和殷切盼望,随着科学的发展,佛所说的许多宇宙人生的真相会逐步被证实。

最后让我引用现代科学之父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对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无论对于佛法还是科学,我都是一个初学者。此文仅是抛砖引玉,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十方大德人士指正。 钟茂森

参考文献:

Acezel, Amir, 1999, God’s Equation: Einstein, Relativity, and the Expanding Universe, Dell Publishing.
Clark, Ronald W., 1971, Einstein: The Life and Times by, published, Avon Books.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on-line literature: http://www.nasa.gov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最近偷懒了,没有更新. :blowzy: 不好意思啊! 大家.

我们继续来研究研究啊.....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1)

佛学与科学的交会
作者:王本荣

转载网址: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9/0514/article_75.html


日愈昌明的科学,使我们更了解宇宙的兴起,演化的法则,物理的定律,意识的流转以及生命的奥义。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证实了佛法所阐明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宇宙生命观,就是真实不虚的宇宙实相与生命状态。

在当时看来,可能是匪夷所思,荒诞不经的记载,经过长期的时空演化,己证实非常契合现代的天文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量子论、演化论、医学与化学。而佛陀所指导的修行方向也是正确的解脱之道。超然的科学是智慧的形式,超然的智慧也是科学的形式。「我信故我见」的宗教与「我见故我信」的科学,有不同的逻辑思维和理论架构,看似背离,而深究之后,实为合和。也许两者兼容并蓄,并行不悖才能建立更圆熟的价值观与更正确的人生观。


1. 宇宙无涯 真空非空

由现代宇宙学与物理学,我们了解宇宙是约在150亿年前的零时间,零空间为原点,随着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开展,形成了各种物质,也进化了生命,并不断的扩张为无垠的宇宙。佛经通称宇宙为「三千大世界」。《楞严经》对世界的定义;「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涵融了时间与空间的二元概念。科学己经证明真空也有产生物质的能力,真空是物质不存在的虚无状态,但一旦获得能量,就可以转变为物质。霍金认为宇宙是从变动的「无」,穿透能量的障蔽而形成。《楞严经》:「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以及「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都阐明佛学的「性空」与科学的「真空」异曲同工,并非断空,而是代表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变动,有限的包容与无限的因缘流转。


2. 万象森罗 实相非相

《金刚经》说:「三千大世界,碎为微尘」,认为宇宙是「微尘」的集合离散。《楞严经》更进一步阐明:「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更析邻虚、即实空性、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学从虚空至邻虚尘,再至微尘,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与现代科学由真空生出基本粒子,再合成原子,最后形成宇宙森罗万象的物质与生命之逻辑不谋而合。实相非相,但实相无相亦无不相,是宇宙万有之本体,代表着变动不居的状态。《金刚经》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但是佛学,也是科学可检验之真理。


3. 逝者如斯 恒持刹那

牛顿认为时间是「絶对」的,就像空间的直线一样,是朝向无限的未来伸展的方向性直线,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改变时间的节奏行进。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认为时间的流动取决于其中之质量与能量,也与意识状态有关,非常符合《华严经》「念劫融通,十劫不过一念」的佛法时空相对观。虽然宇宙间的事物只能依着时间进行的方向生住异灭,生老病死。但吊诡的是,生命的现象皆由于原子和分子运作。然而在原子的世界里却似乎没有方向和时间,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别。太虚大师的偈语:「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刹那生灭中,无生亦无灭」,用来说明时间和物质变化的关系,实在是非常贴切。

(未完...)
 
(接上文...)

4. 大小互融 交摄无尽

传统上,我们总认为意识是以主观的存在,独立于宇宙之外的,现代科学家则发现意识进入物质世界,在观测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时,会对电子的运动产生「干扰」,而出现「测不准」的难题。英国物理学家博姆认为观测者与被观测者之间是一体的,双方所产生的效应会「成对」的进入真实世界。这种「境」与「识」是一体的,是相成的理论,契合了佛学「唯识」思想。我们的「识」与外在的「境」都是属于或源于物质的层次。物质构成了有机生命,演化到极致形成了「意识」。既然一切的存在,包括「境」与「识」皆是因缘生,因缘灭,都处在一种变动的状态;虚妄的宇宙必须透过虚妄的意识而显现当下主观的真实,所以我们意识能感知之宇宙只是「人类的宇宙」。甚至小至基本粒子的一切物质结构以及在生命体及其所延伸的功能如意识,各层次皆是能动之主体,运作无碍,融会贯通而建构起「整体秩序」。相应了《华严经》的宇宙观:「于此莲华藏,世界海之内,一一微尘中,见一切法界」以及「大小互融,交摄无尽」。

5. 生命史诗 新新生灭

19世纪初,达尔文提出了「演化论」,强调「物竞天择」与「自然淘汰」的法则,决定物种族群的演化过程。「演化论」的轴心论点是一切生物皆由无机物逐渐演变为有机物,再演变为单细胞动物,并逐渐组合成多细胞生物。在演化的长河中,由于环境,天候及细胞本身之因素,使细胞在「用进废退」之情况下,造就了地球多样性的生物环境与品类。宇宙的实相是「性空缘起」,经由时间和空间的开展,推演了生命的多彩演化,也建构了生灭无常的生命舞台。物种的荣枯存灭取决于本身是否能「自我适应」,「自我提升」及「自我创造」来相应时空环境的激烈变化与挑战。如同地球现有及曾经有过的生物品类,以同样的生命物质基础,包括蛋白质与核酸来建构生命现象各种活动的人类,亦不能自外于「演化」的自然法则。《大乘起信论》说:「从本以来,离诸名相,究竟平等,不可破坏」,其实是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6. 法性无差 众生四相

今日,我们从遗存于各种生物内DNA中之演化痕迹发现,不只是同一「界」的生物,甚至所有生物皆是同源同种,都来自同一祖先。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中,有固定数量的遗传物质DNA。人类与老鼠基因序列的平均吻合度是75%,与牛是90%,而与黑猩猩的差异竟只有1.23%的不同。而这1.23%的差异,很神奇的使人类能直立行走,勇敢走出非洲。而脑容量为黑猩猩的4倍,使人类拥有高级意识与认知功能,并发展出高度的文明与科技。所有的生物都使用相同的基因密码,包括腺嘌呤,胸腺嘧啶,鸟粪嘌呤及胞嘧啶四种碱基是相同的,但排列的差异,造就了地球丰富多样性的生物品类,很凑巧也很精妙的诠释了《无量义经》所云:「法性无差,众生四相」。
 
7. 唯心所造 唯识所现

《入楞枷经》说:「藏识所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对外尘外境之相起了别作用的是前六识。而前五识对应于色、声、香、味、触五境,经由眼、耳、鼻、舌、身五根至大脑之相应皮质成为感觉的「识」。而第六识是由大脑的联合皮质综合各种输入讯息形成认知功能。第七识的末那识相近虚妄我执,天人交战的潜意识,现代的科学认为潜意识以及情绪反应皆与大脑深层的边缘系统有重大的关系。第八识的阿赖耶识又称为「本识」,「本心」,「宅识」,「藏识」,谓是一切法的根本故,它储藏所有杂染与清净的诸法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种子」很符合现代科学「基因」的功能。

8. 头目髓脑 悉施于人

《无量义经》云:「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由于现代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医学的发达而得以成真。医学科技是一刀两刃,容易衍生伦理争议;宗教教义是一体两面,也易造成人神冲突。宗教在追求生命无限的可能,必须顺应时代而转变,以实践宗教的基本精神,而非拘泥于传统的教条。而科学的快速发展,也频频挑战伦理与道德防线,必须具有「人文」与「反省」的创造。现代的人间佛教可以以佛陀「头目髓脑,悉施于人」为本,肯定器官捐赠是助人延长生命并使自己部份生命得以延伸之自利利他的慈悲表现。而「髓缘布施」的理念,可以让称为「细胞种子」的血液干细胞,穿梭时空,因缘和合的在一个即将殒灭的身体中,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正在骨髓数据库」,这是何等庄严曼妙的功德。

9. 观空破相 妙演因缘

慈济大学登记遗体志愿捐赠者己超过23,000名,使慈济大学不但有最好的「大体解剖」,更能发展出世界首创之「模拟手术教学」课程,以训练学生与医师临床急救与手术之技能,间嘉惠病患。而打破华人「入土为安」迷思,鼓励「遗体捐赠」之风的,正是慈济创办人证严上人。上人秉持「不厌生死,不著涅槃,不见一切相,性相不相离」的大乘佛教精神,号召大学老师们,以悲心为舟楫,用身体作教材,贡献医学教育。而解剖教室与大舍堂的庄严设计,遗体处理与解剖过程的感恩尊重,仪式的人文宗教情怀皆能使生死两安。上人将死亡的印记从传统的阴森、腐朽之感受,转化为在「空间」上是晶莹剔透的洁净庄严,在「价值」上是超越凡我的利他精神,在「时间」上是由教化助人中,延长自我生命的价值。

10. 缘生缘灭 不生不灭

「缘起」之于「性空」,就如波浪之于深寂的大海,大气之于无垠的长空,生灭之间,并无生灭。我们每一个细胞的DNA都潜藏了36亿年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一切细节和记忆,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原子,元素都是宇宙创生后不久的产物。所以我们的生命根源于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以各种「无生」的材料,因缘具足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再增殖、分化为60兆个细胞,并形成「意识」所重迭而成的。「缘生」后在有生之年又会发展出各种面相的因缘,而「缘灭」后,身体的结构会解构回到「无生」的物质,不生不灭,无来无去。《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就名轮转生死」。一花一叶一菩提,一期一会一因缘,我们能幸福快乐成长,要感恩宇宙的智慧,天地的造化,父母的生养以及众生的护持。人生的命题包括生命的缘起与意义,个人的价值与责任,群体的相依与互动,善恶的判断与抉择,人类的传承与发展,地球的保护与经营,只有开启每一个人的智慧与慈悲,开展每一个人的毅力与勇气,才能开创人类永续发展的生机。


(作者系慈济大学校长)
 
多重视野中的佛教与科学

作者: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

发布时间:2009-04-09 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引用地址: 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9/0514/article_75_4.html


前言:

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就是佛教传到了西方。

——英国历史学家阿尔诺德,汤因比

我们认为,对于亚洲哲学,尤其是对于佛教传统的再发现,乃是西方文化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它的冲击将会与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对希腊思想的再发现同等重要。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神经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


一、佛教是富有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宗教


1、佛教是探索因果规律的宗教

佛教与其说是对于难以置信的教义的信仰,不如说是对于宇宙人生的因果规律的如实知见。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缘起性空的原理。所谓缘起,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要依赖于各种相关因素的结合,这种相关因素的结合,就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缘的分散,这就是缘生缘灭。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缘生缘灭的,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的现象都是假有的、暂有的、幻有的。因此,佛教常被称之为空门,许多人因此而误以为佛教是消极厌世的,是不利于甚至是反对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但是佛教所说的空,是说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并不是不存在的意思。所以,佛教讲缘起性空,是着重于本质的分析,提醒人类不要变成虚幻的名利物欲的牺牲品,要看破现象的幻景,要放下对名利物欲的贪得无厌,并不是要否定现象的存在。相反,佛教反对一切否认因果联系的虚无主义。所以,佛教所说的事物本质的性空恰恰是要强调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联系。

在坚持以因果联系来分析一切现象的意义上,佛教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佛教和一般科学最主要的差别不过是,一般科学主要关注物质世界的因果规律,而佛教则更加关注人类的心灵;一般科学对于因果联系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现世,而佛教还要研究到跨越人的生死过程的三世因果。


2、佛教是无神论和理性的宗教

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果作用的产物,并没有任何凌驾于因果规律之上的造物主和主宰者。佛不过是这种真实存在的因果规律的发现者,"佛"的原义就是觉悟者。只要对宇宙人生的因果规律彻底觉悟,任何人都同样可以成为觉悟者,都可以成佛。就像科学的真理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一样,佛教作为宇宙人生因果规律的科学也同样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这样其真理性才能得到证明,才能实现其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功能。

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他从来不宣称自己可以"代人赎罪",只是主张所有人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是不承认能够主宰世界和人类的神灵,反对鬼神崇拜,绝非一般要求信徒向虚幻神灵顶礼膜拜的宗教可比,因此,可以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的宗教。


3、佛教是积极进取的宗教

按照佛教的因果观,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今生和前世的行为所决定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相信人既有的命运是过去行为的结果,而未来的命运又可以通过今天的努力来改造和把握,因此对于任何挫折和苦难,都不会怨天尤人,反而要更加努力地把握今天,所以说佛教的人生观是既高度达观,又积极进取的。

佛教对于佛陀的崇拜,是出于报恩的情怀,不是为了避祸致福。佛教认为,佛陀的愿力虽能藉着祈祷的心力感应而产生神迹,但起作用的主要还是祈祷者自己的行为,如果是自己的定业现前,纵然祈祷,佛陀也是无能相助。佛教相信由果报和修禅定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神通,但是佛教并不以为神通是万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则下,众生的生死祸福,都是出于善恶业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虽大,却不可能破坏因果的律则。
 
二、佛教与科学的一致性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对于未来宇宙 宗教所期待的特征∶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更是基于对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体验而引发的宗教意识。佛教正符合了这个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

1、佛教与科学精神的一致性


正因为佛教的全部理论是建立在对宇宙人生的因果联系的如实认识基础上的,所以佛教的信仰是理性的。佛教从来都反对迷信,佛陀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反对不加思考地接受任何理论,包括佛陀的言教也是如此。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本具的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只要能够开发智慧,人人皆可成佛。这样强调智慧、强调平等、强调理性的宗教,和科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不足为奇的。
尤其是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旨在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提倡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所以五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是菩萨的必修课。其中除内明是佛教徒特有的"解脱"的学问外,因明即逻辑学,声明即语言学,医方明即医学,工巧明即各种工艺、技艺,全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因此,从大乘佛学的教义来看,佛教是要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佛教虽然认为科学不是最彻底最究竟的真理;但在实用的层次上,却并不否认科学的价值,相反还鼓励信徒研究科学。佛教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非但不会构成阻碍作用,相反还会有促进作用。

许多佛教徒在科学研究上还做出过非常杰出的贡献。例如,唐代高僧一行,不仅是真言宗阿阇黎和佛教著名的翻译家,而且是世界级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清末佛教唯识学的复兴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接引,更是居功至伟。以至于梁启超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中国思想界首先就是通过佛教唯识学来理解近代科学的概念和理论的,以此来打破儒家思想的长期垄断地位,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


引用地址: 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icle_75_4.html
 
2、佛教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迄今为止,人们常常认为佛教与科学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佛教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许多论断与现代科学似乎存在些不一致的地方。随着当代科学,尤其是心智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佛教和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有非常值得关注的高度一致性。在当代西方,现代物理学与佛教的内在联系甚至已为科学界所接受。著名量子力学家大卫,鲍姆认为,西方传统世界观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新成就,只有强调整体性思想的东方佛教才能给量子力学的进一步突破提供空间。物理学家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认为高能物理学中基本粒子相互转换和包含的事实,证实了佛教小大相融,芥子纳须弥的华严境界的真实不虚。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著名医学家约翰,艾克尔斯爵士在他的获奖论文中主张:"在人的身体内确实有非物质的心识、意识,或者叫做心力的自我这种东西隐藏着,在胚胎时期或极年幼时,这种'自我'就进入到人体内的大脑之中。它能操纵大脑的一切功用,就像人脑掌控电脑一样。人所拥有的这种无色、非物质的意识,可以指挥、控制属于血肉之躯的大脑,它能让大脑中的相关神经细胞从事在它指令指导下的具体工作。这样的非物质形态的'自我'或心识,在大脑死亡之后依然存在,并仍拥有生命活动的形态,而且可以永生不灭。"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仅仅以意识与大脑有某种关联这一理由,并不能将物质叫做意识。对于大脑的形成、意识的出现,心理学家尚未做出过最终解释。因此我们不能把心识的本性理解成其他的某种物质,心识应该具有--种独特的存在形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史蒂文森,经过长期研究,对能忆念前世的两千余人进行了调查,撰写了《能证明来世存在的二十事例》一书。1970年莫迪博士在大量严格的相关调查后,说:"我现在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东西留存了下来,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通过濒死体验的研究而让我坚信了这一观点。"

过去我们斥之为迷信和宗教教条的许多佛教观点,正在不断得到科学的证实,而在科学的这种突破过程中,佛教的洞见为科学家的探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三、佛教与科学的互补性

科学给予我们周围世界的图象是非常欠缺的,它提供了大量的只叙述事实的信息,将我们的一切经验都放置在一个严密的秩序之中,这个秩序固然宏伟,但它对于一切真正接近我们心灵、对我们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则是可怕地缄默。

——诺贝尔奖得主着名物理学家薛定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既可以造福,又可以带来灾难的双刃剑,仅有科学技术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人们还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佛教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可以发挥其补偏救弊的作用.

1、佛教与道德教育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佛教的三世因果学说可以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心的保证",脱俗超尘的出世情怀可以成为抚慰烦躁不安的现代心灵的清凉剂,而佛教丰富的修行方法则能为现代人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修养手段。

佛教在反对军备竞赛、核竞赛,反对恐怖主义活动,呼吁实现世界和平的影响更是功不可没。因为佛教超越具体党派、政治立场,所以常常能在政治、军事冲突中充当斡旋者的作用,推动事关全人类福祉事业的发展。

在生命伦理学上,佛教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于日益猖獗的人体器官交易、代理母亲交易以及授予生命专利等伤害人类尊严、生命价值的行为,佛教都坚定地反对。

2、佛教与环保

深层生态学的首倡者,挪威奥斯陆大学奈斯教授,深受佛教的影响,突破人类中心论的束缚,提倡应把生态系统,把其它物种作为我们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美国着名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对佛教所包含的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例如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是对生态网络的极好描绘。而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思想,可以克服现代西方社会中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保护生命中可以起到非常的作用。

当代佛教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取得了突出的贡献。汉传佛教素食的优良传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放生历来是佛教徒的重要功德之一,更是积极救护生命的善举。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推崇简朴的消费观,这种"惜福"的思想与当代环保运动所推崇的"绿色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利于减轻环境的生态压力。世界各地的佛教人士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去,通过不同方式推展社会教育,培养群众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因此,佛教与当代科学不仅不相冲突,而是可以配合科学,与科学相互补充,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独特贡献的重要文化。相信在党的正确宗教政策领导下,在佛教四众弟子的努力之下,佛教一定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做出贡献,实现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理想。


作者: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
引用地址: 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icle_75_4.html
 
佛学与科学——高志其先生的科学佛教

此文是高志其先生于二OO六年四月十五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发言.

引用地址: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8/0605/article_19.html


一、霍金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

2003年,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引用了英国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语言说道:“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文学家用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语言如是说,而霍金则以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如是说。从感性到理性,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霍金原以为宇宙的终极真理可以用一句简单的科学公式来概括。但当他发现宇宙的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与神秘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与能力,实际上也超出了整个人类和一切生命的预料与能力时,他毅然向全世界宣布放弃这一终极真理的研究。

二、宇宙物理学家们发现宇宙的真实相状。

2004年,国际宇宙物理学家们宣布发现了宇宙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形的顶端却宛如艾菲尔铁塔一般,向时空中无限伸展。实际上,倒金字塔形.

三、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关于宇宙的论述。

对此,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佛在《华严经》中就明确指出,宇宙是由无数的金字塔形的单元所组成,并把它称为“一真法界”。有一点倒是让科学家们说对了,那就是倒金字塔形的宇宙顶端是无限伸展的,伸展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伸展到了另一个宇宙单元。时空隧道如斯义。那么,什么是宇宙的一个单元呢?就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滴水是大海的一个单元。这样说并不是在夸大其辞,也正如我在《南山海上观音赋》开篇中所描述道:“一真法界,万亿宇宙,如海世界,渺不可及也。”

在一个宇宙的单元中,我们就已惊叹星系、星团、星云、星河的繁多,仅在我们的银河系就有超过了二千亿颗的太阳般的恒星,而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不计其数了。可谓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有多少人。而更准确地说,则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则有多少生命。每一个宇宙单元中存在着数百亿到上千亿的银河系般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上千亿颗恒星,而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就更是无从计算了。但这只是物质的宇宙和物理的宇宙。

宇宙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的宇宙,即科学的宇宙,是我们看得见的,包括采用各种科学仪器,如:射电天文望远镜等所能证实的宇宙;二是哲学的宇宙,即哲学的理性思维及其推理的宇宙,也是无法实证的宇宙;三是精神的宇宙,也即宗教的宇宙,而在某些宗教中却是可以实证的。

但在物质的宇宙之中,我们可见的无数星系、星云与星河,只是宇宙中的显物质,显能量而已。宇宙中更多的是暗物质与暗能量。它们占据了宇宙总物质与总能量的95%以上,这就形成了所谓多维时空与虚空。正如《华严经》中指出,一个宇宙的单元分为二十层,我们的娑婆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同在第十三层,而每一层都有无尽的虚空所围绕。所谓“宇宙非宇宙,时空非时空,尽入虚空无尽藏,虚空无尽广大,唯其心性而至焉”。
 
四、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已经阐述与预见科学的原理及发展。
  
早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指出:“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则穷尽宇宙无限之真谛。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则揭示了现代医学的至理。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六道众生,无始劫来循环往复。”则盖论物质不灭,生生不已,而神识亦为物质,故转顺六道、轮回不同的空间。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瞬。”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初证佛学的时空观。

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无不反证佛学智慧与真理的伟大,若论纳米,佛云:“一粒沙中,大千世界”,揭示了微观之秘。若论宇宙行状,佛云:“须弥山,环藏世界”。证明今日之科学,论证宇宙为金字塔形。若论人体细胞,佛云:“人身皆由重重叠叠虫蚁和合而成”,揭示了人体的奥秘。一一事例,不胜枚举。

释迦牟尼佛还说道:“通达生命生死与宇宙时空本质的觉悟者,可以化身千百亿。”这不是神话而是科学。实际上,现代科学的克隆,植物园艺的剪接插枝,社会技术人才的培训复制,人类与国家的宪法制度要求人们的思想统一与行为规范,包括成千上万册的各类书刊典籍的出版,都是在以一火而燃千火之明,以一灯而传千灯之义。就像我们今天的文明教育一样,一代一代地传诸于后人。这是一种比喻,但同时也是一种真实。

《法华经》在谈到这一生动的景象时云:“十方世界百亿释迦牟尼分身佛,俱皆来集,各遣侍者问讯世尊。”一一分身如来,焉非克隆与复制,此亦大平等觉观欤。盖因本源一体而无所分别。精神意识分身与肉身细胞分身,普皆内外一如而物神一体,故为法性、法性土也。此论何义?百千亿的分身如来,难道不是一种克隆与复制吗?这也是大平等的觉悟观呀!因为本源是一体的,没有分别的,不管是内在的分身,还是外在的分身,只要同音同声同频率,同心同德同行为。那么,外在的精神意识的分身也好,内在的肉体细胞的分身也好,都是内外一如的,物质精神一如的。所以称为:法性与法性土。


引用地址: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8/0605/article_19.html
 
楼主不断地加添新材料,辛苦了。
 
楼主不断地加添新材料,辛苦了。

大家都是为了信仰而努力~ 苦从何来啊!!:blowzy:

倒是版主为本版煞费苦心,令人敬佩!:cool:
 
五、为什么释迦牟尼具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其原因就在于以静态思维而进入事物的本质、本性与本源。

纵观整个世界,没有一种宗教具备了科学的真理与哲学的智慧,甚至谈到了宇宙学、时空学,并深入到了宇宙各时空的境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但是,佛教谈到了,而且阐述得如此分明,如此详细。为什么?如前所述,我们生活的时空是一个多维的时空,而不仅仅是我们可感、可知、可触摸的三维空间与四维时间,同时还包括了五维、六维、七维,乃至百维、千维。而人类的动态思维只局限于三、四维的浅层时空,而不能进入多维的深层时空,乃至超越时空。

那么,怎样才能进入多维时空乃至超时空呢?只有从静态思维而入。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也是一门大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为三大科学,只有这三大科学的并列方可较为相对完整的体现整个自然科学的形态与内涵。而所谓思维科学,不管思维的形态有多少种,如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男人思维、女人思维、西方的思维、东方的思维、犹太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人的思维、动物的思维,但统括起来,却只有两种思维,即一者为动态思维,一者为静态思维。

什么叫动态思维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思想意念,从小至大,从少到老,从清晨到夜晚乃至梦中,念流不断,滔滔不绝,或学习工作、或生活思考、或触景生情、或感谓万端、或悲苦忧欢,一一无不皆在其中而流淌不息。

什么叫静态思维呢?静态思维不是纯然的静止不动,而是让思维深层透达了,它排除了内在七情六欲,外在的声光音色,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从而超越了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而深入到五维、六维的多维时空和超时空。正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亦即如是。
“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瞬”,观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本性,原来与宇宙时空的本质本性通同一如,而无二分别。所以,他惊叹道:“啊!原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因为一切生命都可以进入不同层次的静态思维,包括一些冬眠的动物,也都具有进入多维时空的能力,从而引起了山趣野外的种种怪谈,而产生《聊斋志异》等一类书,以及上世纪末出现的所谓特异功能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其科学原理均在于此。我们不能回避这一自然与社会现象,而应当正视,并予科学的解释,以涵盖物质与精神两大领域的科学理论予以解释。 关于静态思维的运动规律,犹如恩格斯指出:“事物最高级的运动是其最内部的核心运动。”亦中国古人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儒家的养心,道家的静从,基督教的忏悔,印度瑜珈的冥想,而佛教则称为禅定,实际上都属于静态思维,换言之也是属于心灵的科学。是进入或止于心灵的意念,心灵的性质,还是心灵的本质、本性,乃至于本源,并与本源的融和程度?这就决定了各种宗教实证境界的深浅和对智慧真理占有的高低。反之,各种宗教都是以对智慧真理占有的高低和实证境界的深浅而进入不同的宇宙时空。

正如,孔子“知其两端,而执其中”的中庸,只是事物的外在相状,并停留在外在相状的相对、短暂和平上。 老子虽然提出“与自然和,与万物和,与天地和”的终极思想与真理,但他却始终不能彻底的进入这一境界。而只停留在“恍兮惚兮,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其中有象”的无始无明的朦胧状态中。对此,禅宗的高僧大德将此斥之为“黑黝深坑,深可怖畏”。其它的宗教也大都停留在中庸与中和之间的状态。

惟独释迦通过“中观”的彻底观心,而入于心灵的本质本性,事物的本质本性以及宇宙时空通同一如的本源。盖由中和而至大和,由大和而至妙和,由妙和而至不和之和,无和无不和。犹如禅宗的高僧大德将此状态一杆子捅到底,而达彻底究竟根本的玲珑剔透,遍体大光明,一体大光明的境界。亦如藏传佛教的大圆满法。所以,佛学的中观于一切心法中,一切静态思维的心法中是最高的,其意义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未完)

出自高志其先生的科学佛教

此文是高志其先生于二OO六年四月十五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发言.

引用地址:http://www.stsy.sjtu.edu.cn/recommend/2008/0605/article_19.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