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现象:一种文化的痛苦 (zt)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2010-03-20 11:32:12)

文/李悦

曾几何时,在不经意间韩寒就如同遭遇了他不喜欢的刘谦的魔法,一下子变成了“公共知识分子”,许多媒体和网站封他为“年度风云人物”,“80后的意见领袖”、“顶尖的文化人”、“当代鲁迅”。韩寒短时间内一下子获得了如此多的桂冠,只是因为他近两年,在博客上发表了一些小杂文,内容涉及了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和公众瞩目的一些问题,似乎他在为公众思考。

僭越了公共知识分子

当许多媒体和网络把韩寒推为公共知识分子,他也自认为当之无愧的时候,我们审视他的那些杂文和言论,再用公共知识分子概念来衡量,我们会发现,他不但达不到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而且与公共知识分子应有的思想背道而驰。准确地说,韩寒只是一位僭越者,僭越了公共知识分子。

伴随着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的逐渐生成,公共知识分子也就应运而生。这是社会转型催生的结果,公共知识分子受到社会的重视,被描绘成“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民间意见领袖”、“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

不是每一位勇于对社会现实问题发言者都能担当公共知识分子的重任,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是有条件的。我以为重要条件就是李大钊说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担道义是由著文章来体现的,文章的内容要主持社会正义,批判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为苍生说真话说实话。

这样的著文章担道义者当然要有厚实的文化基础和优良的知识结构,这些也是激发良知觉醒的条件。而这些正是韩寒所缺失的。《亚洲周刊》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否读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他回答说:“这类书我完全看不下去。”他还承认在高中一年级辍学后,“这七八年我已经很少看书了,都在看杂志。”还说他初中时读过《十万个为什么》。

他对《亚洲周刊》记者说:“即使有理论,一样也是看不懂,看不清的。我是一个车手,我搞不清楚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但我能把它用得很好,这就行了。”他言外之意是说:我没看过多少书,也没什么理论基础,但我是一个写手,能把文章写好就行了。

韩寒是写过一些小说,销量很可观,有很多“粉丝”。而充当公共知识分子是另一回事,以《十万个为什么》打基础,怎么能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与走向?怎么能对随时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正确表态?

韩寒还不能算做一个知识分子,也就谈不上是什么公共知识分子了。

韩寒只不过是80后少年通俗作家,当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赛车手。

韩寒,不能僭越公共知识分子的称号了!

无知者无畏?

由于韩寒缺乏常识,他在批评刘谦魔术表演时犯了十分幼稚的错误,他说刘谦带着一群托,“忽悠全国老百姓”,甚至还指责刘谦的魔术是 “诈骗”。按照常识,魔术本身就是造假术,不可能是真的。造假术就是允许利用道具营造娱乐欺骗性,造成观众幻觉,勾引观众好奇心。“托”也是道具之一种,董卿和那一大伙人都可以是托。指责魔术的欺骗性就是指责艺术。敢说真话和会说真话是两回事。

韩寒与陈丹青在湖南卫视《零点锋云》节目中,炮轰众多文学大师,韩寒说:“老舍、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事后,韩寒又在博客上解释说自己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真是不打自招,连老舍和巴金都分不清的人,有什么权利否定老舍和茅盾?无知者真是无畏呀!

韩寒在批评了电影《孔子》之后,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说:“事实上,如果孔子真的是一个圣人,那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完全不可取的。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如果你真的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你就不应该去拍他,你拍他就是亵渎他。那你既然拍了他,就说明他不是,大家怎么说都可以。”

其实,韩寒恰好说错了。印度导演拍过表现释迦牟尼的电影《佛陀》,美国导演拍过反映耶稣的影片《耶稣受难记》、《耶稣诞生》和《基督最后的诱惑》,而受到中东地区欢迎的影片《最后的使者》和《先知的遗训》都歌颂的是穆罕默德。韩寒说孔子是圣人就不能拍,拍了就不是圣人,这是什么逻辑,难道是否是圣人要由是否拍了电影而定?

韩寒还对德国之声记者说:“中国人现在没有信仰,事实上的确是这样。中国人现在的信仰基本上就是比较简单的拜金主义,谁有钱谁就牛,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没有信仰未必是坏事。因为我觉得之前的中国有太多错误的信仰,这些信仰导致了很多人类历史上、文化上的悲剧。那现在没有信仰了,我觉得很好,至少不会去乱吃人。因为拜金主义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顶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点、肤浅一点呗,至少大家的生命还是安全的。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才能解决,任何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就是大家可能暂时没有信仰。”

信仰属精神范畴,与欲望是两回事,拜金主义只是欲望的一种,不是信仰。韩寒分不清二者的关系,所以他说的“之前的中国有太多错误的信仰”很可能并不是什么信仰。他说如今没有信仰和拜金主义都是好事,还说这样不会去乱吃人,生命是安全的。韩寒并不知道没信仰和拜金主义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威胁,众所周知,拜金主义催生的毒大米、假酒、黑矿井、三鹿奶粉,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拜金主义才派生出见钱才捞英雄尸体,拆迁逼得房主自焚……

他在博客上说:“这已经不是一个‘子’多‘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时代了。”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子曰”都是和刘谦的魔术一样“忽悠人”。

他还说:“中国的古代产生了一堆的‘子’,虽然他们今天 ‘曰’的和昨天‘曰’的甚至还会自相矛盾,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说得足够好,而在于他们说得足够多,各个时空的政客们各取所需,或推崇或批判。孔子就是里面最富有代表意义的一位。”

在韩寒思想里只认为传统文化是数量多,没有质量,并不好。有些人读了一些传统文化,没读懂就成为文化虚无主义者,韩寒是没读过传统文化就成为了文化虚无主义者。

一种文化的痛苦

我在批评于丹时,感到一种文化的荒诞。如今批评 韩寒,更感到一种文化的痛苦。

这种现象只能反映出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严重缺席。有良知而又具备公共知识分子素质的人委实太少!

真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矣!

当一个初中生被捧为“大师”,我们这个民族还有文化人吗?

韩寒现象还反映出中国大文化的整体性退化,主流作家集体衰退,新生代作家势单力微,通俗文学取代了纯文学,占据了文学的主流地位。

韩寒现象是该引起我们的文化忧 患意识与文学忧患意识,不可等闲视之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573c30100him0.htmljavascript:;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china/Han-Han-Way-of-Survival-20100324-89064322.html

VOA

中国 更新时间 2010年 3月 26日 星期五 01:12 A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icon-media-xml-sm.gif
聚 合新闻


对比新闻:韩寒的生存之道

记者: 李肃 | 华盛顿 2010年 3月 24日
voa_chinese_sina_blog_hanhan_24mar10_480.jpg
图片来源: 韩寒博客截屏

中国80后作家韩寒博客截屏




在中国,谁的博客最火爆?答案是韩寒的博客。韩寒以叛逆和反体制著称,何以能够在中国生存?

*谁是韩寒?*

谁 是韩寒?中外媒体都有说法。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09年11月10日在上海报道:“这位27岁上海小说家的履历值得夸耀:他是中 国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业余赛车冠军,极为受欢迎的博客作者,而且是中国最著名的年轻叛逆者。”

《纽约时报》3月12日报道说:“他的 博客已有3亿多的点击量,这可能使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活着的作家。”

美国《考察家报》1月11日报道:“他的博文经常在整个中国 引发争论。”

新华社2009年9月23日的英文报道说:“正是由于这种尖锐的批评使27岁的韩寒成为中国最火的博主,被赞誉为他这一代人 的声音。”

《南都周刊》3月4日报道:“韩寒习惯了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公众也习惯了在公共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去看韩寒的博客。”

《羊 城晚报》3月20日的报道说:“某种程度上,当初被称为‘叛逆狂妄’的韩寒,被大家捧为‘权威说法专家’。”

《南方都市报》3月22日报 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

*反体制的韩寒*

新华 社的报道说:“韩寒的博文以反体制著称。”

2月6日,韩寒在博文中抨击上海市政府说:“道路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设施,难道政府不应该修好 它吗?答案是应该的,但财政吃紧,得大家出钱一起修,那财政为什么在收了这么多税以后还会吃紧呢?是因为公款消费吃喝玩乐铺张浪费以及公务人员太多。那能 不能减少公务人员和公款消费呢?不能,是因为减少了政权就不稳定了......。”(这篇博文已被删除。)

冬奥会上,中国选手周洋获得冠 军,随后表示感谢父母,不料遭到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的非议,说“运动员得奖感言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

据《长春晚 报》3月14日报道:“韩寒听取了于再清的建议,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漠河站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在发言前说,‘感 谢国家,感谢组委会,感谢父母!’”

结果,他在比赛中翻车,被迫退出。韩寒在博客中说:“这样安全的赛道居然能把车都开翻 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先谢国家,再谢父母,就是这个下场。”

《南方周末》2007年11月7日报道:韩寒说, “我绝不加入作协,打死我也不干。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永远独立,绝不能被组织左右。”“作协一直是可笑的存在。中国作协成功地将一批批野狗驯化成家 狗不算,还成了走狗。”“为什么我们中国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文学作品出现?我一直认为作协是罪魁祸首。他们号称主流文坛,号称纯文学,叫喊着要发展、繁荣文 学创作,但干的事从来都是背道而驰。”

*生存之道一:反讽与隐喻*

《南方都市报》2月8日报道:“这几个月,韩寒频频对 社会热点发表辛辣尖锐的评论,所以博文也频繁被删......。”

《重庆商报》3月8日的报道说:“因为韩寒在博文中说话过于犀利,常有 网友为他担心。韩寒为什么没被跨省追捕?”

《纽约时报》3月12日报道说:“尽管韩寒言语尖刻,但是他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反讽和幽默的故 事隐晦地传递他对腐败、新闻审查和日常不公正的尖锐批评。”

美国《考察家报》1月11日报道:“他经常以中国80后能够理解的暗喻的手法 批评中国政府。”

韩寒2009年11月24日的博文写道:“今日,闵行区的潘女士家房子被强制拆迁,......消防车的高压水枪对准潘 女士扫射,最终潘女士缴械投降。......我欣慰的感到,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社会进步了。冲锋枪换成了高压水枪。”韩寒在这里暗指了二十年前中国军队 在北京真枪实弹镇压民主示威的六四事件。

韩寒还写道:“中国政府当年的土地公有制是有远见的,连丝毫没有经济头脑的毛泽东也意识到了,政 府吃喝玩乐成本会很大,光靠收税和资源能源垄断弄不好还不够花,土地将是一笔大收入。后来,领导们又担心土地在自己手里卖光了,导致党儿子党孙子们没有地 可以卖,到时候自己就成了罪人,所以又规定,土地转让的年限是70年,以方便让孙子们再卖一次。”

韩寒在2009年9月20日的博客中评 论中国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说:“在1949年的时候,诚挚的人民诚挚地望着诚挚的毛泽东和诚挚的新中国,然而六十年后,人们依然没有一米自己的土地, 大家都是寄生而已。......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建国大业是一部爱情文艺片,它委婉地讲述了穷小子追求富家女的故事,当时的共产党就是穷小子,新中国是 待嫁的富家女,国民党是订了婚的情敌,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名流是富家女的朋友,穷小子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开始要有理想,谈未来,许承诺,拉拢朋友,乱开空头支 票,当然,会打架是排在第一位的。最终终于成功地娶了新中国。当然婚后的生活就和在座的各位当年花言巧语的男同志们的婚后生活差不多。你们泡妞时的承诺都 做到了吗?”

关于《建国大业》中部分中国演员加入外国籍,韩寒在2009年8月12日的博文中写道:“我个人觉得我的国籍挺好的,也就是 多交点税少享点福,出国麻烦点,其他也没什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吃不起住不起玩不起结不起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但最关键的是,还移民不起,所 以,看见你们跑了,不爽是肯定的。”

在3月4日的博文中,韩寒把由于情色日记曝光而下台的广西烟草部门的局长韩峰称为“好干部”,原因是 他“在半年的时间内仅仅受贿6万元,这是我近几年第一次看见受贿两字后面跟的是一个5位数,现在哪里去找这么清廉的局长”。“在其他干部都送二奶房子车子 的时候,他送给自己的女人最贵重的礼品仅仅是一个手机或者一个MP4。......多一些这样的男男女女,我们国家一年要节省出多少艘航母来。”“如果所 有公务员都暴露,以他犯下的罪来看,当今中国想要找几个比他罪小的办案人员都实属不易。”

在2009年4月21日题为《揣摩圣意》的博文 中,韩寒写道:“成龙说,台湾现在这个样子很乱。......成龙又说对了,台湾现在这个样子很乱,这十个字,是上头一直想说但是憋着不好意思说的话,如 果成龙能再接再厉,继续说出‘朝鲜现在这个样子很好’‘金正日的世袭制度符合朝鲜人民的利益’等话,那就是彻底揣摩到家了。”

“成龙又 说,香港现在这个样子很乱。......这属于深度揣摩。香港在1997收回了没错,但因为英国的残酷殖民和文化封锁,两个凡是,三个代表,七不规范等先 进思想并没有影响到香港,......我们实行了一国两制,两制就是两个制度,必须要分出好坏来,成龙的意思是说,香港也不够好,太自由,大家都在胡说八 道......,如果香港能够和大陆使用一样的制度,那么明天会更好。成龙意在向政府提供决心,香港你们该管一管了。”

*生存之道二:避 踩红线*

《纽约时报》3月12日的报道说:“四川作家和博主冉云飞说,韩寒之所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指被封杀),部分原因是他的知名度很 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写最敏感的政治话题。”“冉云飞说:‘他能够被容忍也许是因为他不直接指名道姓,而且他也不直击问题的核心,即中国的一党专政问 题。’”

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1月2日报道:“尽管韩寒年轻狂妄,......他通常远离民主和人权这种敏感话题。哥伦比亚大学 中文和比较文学教授刘禾说,韩寒精心考虑的叛逆代表了他这一代人和执政的共产党之间建立的默契,那就是: 让我们尽情享乐,我们也不挑战你管理国家的权利。刘禾说:‘他以尖锐批评政府和体制著称,但实际上他不是这样的人。’她说,韩寒实际上是一个将年轻人的不 满能量导入消费主义程序的自愿参与者。

当问到中国是否有朝一日会有民主制度,韩寒沉思着说:‘我可以接受这个国家在可见的未来没有真正的 民主制度或者多党制这个事实。有更紧迫和更现实的问题,例如新闻自由和文化自由。至少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希望的。我愿意做不是没有希望的事。’”

* 生存之道三:独往独来*

《青年周末》2009年11月12日报道说:韩寒圈内友人说:“韩寒是一个没有圈子的人。”“11月9日,韩寒的 出版人路金波对本报记者直言:‘他不泡吧、不喝酒、不谈理想、不谈文学,跟文坛人没什么话题。通常意义上的文化圈、媒体圈、民主人士圈他都不属于。他在哪 都不是一分子。’‘正是因为他什么圈子都不属于,这样才能把他的杂志书做大。’”
网友评论 (112)

2010年 3月 24日 中国的扒粪者 (中国) 支持“我可以接受这个国家在可见的未来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或者多党制这个事实。有更紧迫和更现实的问题,例如新闻自由和文化自由。至少这些问 题不是没有希望的。我愿意做不是没有希望的事”

2010年 3月 24日 中国的扒粪者 (中国) 支持“我可以接受这个国家在可见的未来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或者多党制这个事实。有更紧迫和更现实的问题,例如新闻自由和文化自由。至少这些问 题不是没有希望的。我愿意做不是没有希望的事”

2010年 3月 25日 s 中国少有这样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在本来并不多的这样的人中,能说出来让大家听到的人更少,更多的人只知唯上,唯权,唯利,唯钱,愿中国有 更多这样的人,一个年轻的人身看到了希望和中国传统的礼义仁智信,中国还有有希望的那一天,希望如此,也作一点不违现行法律,但能让希望更近一点的事,也 不枉此生。
 
忍不住说一句:  是那个毛秘书吗? 有水平,说到点上了。

当我们民族的那些真正的“大师”,“专家”,“知识分子”们, 为了自身的利益, 在重大社会议题上, 选择集体缺席或保持安静时, 这本身就是选择了耻辱或叫自辱。

这时候, 若再跳出来指责“少年通俗作家”, 那基本上就是XXXXXXXX
 
嗯,没文化的人出名了,有文化的人还默默无闻着。让有文化的人太痛苦了,世道太残酷。:blink:
 
嗯,没文化的人出名了,有文化的人还默默无闻着。让有文化的人太痛苦了,世道太残酷。:blink:


不是世道的问题,你大概没看原文,只看标题。
给你打个比方,一个精神病人和傻子是不会感觉到痛苦的。
而明白人,或他/(或你)的朋友,亲人,及网友会替他/(或你)痛苦。:D
 
不是世道的问题,你大概没看原文,只看标题。
给你打个比方,一个精神病人和傻子是不会感觉到痛苦的。
而明白人,或他/(或你)的朋友,亲人,及网友会替他/(或你)痛苦。:D

现在真正读帖的人不多了,更别说读书了。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低谷,据说是盛世,知识分子的春天。
 
不是世道的问题,你大概没看原文,只看标题。
给你打个比方,一个精神病人和傻子是不会感觉到痛苦的。
而明白人,或他/(或你)的朋友,亲人,及网友会替他/(或你)痛苦。:D
嗯,现在这世道,一个"大概"就能腆着脸把黑色说成白色了,街上叫化子的都把自己当文化人了,嘴上流着口水的二赖子都把自己当绅士了,嘴咧成个大河马以为别人就被嘲笑了,两个手指举在头顶上就以为自己赢了,自己被卖了还说自己是个明白人呢。自己傻乐让别人替他着急。:blink:
 
忍不住说一句:  是那个毛秘书吗? 
显然不是,Google一下,原文作者是“塞外李悦”。估计因为楼主是毛主义者,因而想把“塞外”省略了。
 
当塞外李悦在批评韩寒是,确实揭露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寒会成为一个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那些“大师”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