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中文学校的管理层开始检讨。
1)为什么有不到入学岁数的学生可以入学?(招生的人好说话),这造成JK象个托儿所,老师除了带孩子上厕所什么的,还能教什么?这对真正JK的学生不公平。
2)为什么有不少河对岸的学生(魁省)过来入学?可以,但他们有按规定向安省教育局缴纳$160的费用吗?没有,因为很多人报名时用安省这边的朋友的地址。因为报名是中文学校是不需要任何证明文件。这也是对安省的学生及纳税的家长们极之不公平。
学校的管理层也如此,教师能有什么法子?还有,教师的层次也是很高低不一,造成好的老师的班人满满的,教起来也有心无力,差一点老师的班人就那么几个。但工资一样。
当然我所说只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情况,其他的中文学校我不知道了。
另外,教育局给老师的工资低,很多人不愿意教,能吸引好的老师不多。教育局下来的拔款也不多,没钱不好办事。
最后是家长的重视问题了,作为家长,我们都为孩子能学好中文都做了些什么?送进去了,就指望由老师教好?
我们所在的中文学校,一定会看安省的健康卡,难道这样做,对岸的人们也可以来吗。首先从中文学校的管理层开始检讨。
1)为什么有不到入学岁数的学生可以入学?(招生的人好说话),这造成JK象个托儿所,老师除了带孩子上厕所什么的,还能教什么?这对真正JK的学生不公平。
2)为什么有不少河对岸的学生(魁省)过来入学?可以,但他们有按规定向安省教育局缴纳$160的费用吗?没有,因为很多人报名时用安省这边的朋友的地址。因为报名是中文学校是不需要任何证明文件。这也是对安省的学生及纳税的家长们极之不公平。
学校的管理层也如此,教师能有什么法子?还有,教师的层次也是很高低不一,造成好的老师的班人满满的,教起来也有心无力,差一点老师的班人就那么几个。但工资一样。
当然我所说只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情况,其他的中文学校我不知道了。
另外,教育局给老师的工资低,很多人不愿意教,能吸引好的老师不多。教育局下来的拔款也不多,没钱不好办事。
最后是家长的重视问题了,作为家长,我们都为孩子能学好中文都做了些什么?送进去了,就指望由老师教好?
看到一个关于中文学校的帖子,让我想起跟大家讨论一下怎样让孩子学好中文。
我是一个中文学校的老师。我感觉现在孩子学中文的效果很差,学到三册以后,孩子就开始忘掉前面的了。到了七,八册,很多孩子就不学了,在学的也只有少数学得还可以。多数的学生打开课本,满篇生字。
我老在想,家长是很想让孩子能学些中文,我们怎么能在北美这样的条件下,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呢?所以我想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教啊,我儿子刚刚的期中考试,就考刚学过的古诗二首,《游子吟》,《江雪》。试题是给出上句,学生填下句,或者反过来,这题20分,我儿子一个字也没写,写了一个句号,老师扣15分,给了5分,拿回家84分的试卷,让人哭笑不得。对古诗,他是特别地抗拒。
我对古诗也不在行,但是不得不说,祖先能用精辟的几个字概括很多东西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最好还是要有点诗词的积累。当然,如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转换成有助于自己记忆的图片或是描述性的句子,他当然是没法记住的。
3楼说的“跟小孩子平常喜欢的好玩儿的、有趣的东西都没关系,他们自然就没兴趣学下去了”,这就是一例,古诗词和我家日常汉语差别太大了,孩子连现代日常用语都有限,古文,更是跟他平常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东西,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学习是件艰苦的事情,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兴趣”,低幼年级要讲求从兴趣中学,学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总是用讲故事做游戏来学了,可是孩子未必会懂得这些。
你手可真快,刚没看清,还以为让孩子自己写古诗呢。如果只是背背,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