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袁腾飞这回玩儿大了

流氓小痞子闹事,
领头的叫苏铁山。
 
建议过你少发言,你一发言就...。
这里鞑虏就是指满族,你似乎是知道的。“驱逐鞑虏”是指推翻满族统治,建立汉人政权。这种政见现在看有不完善之处。但推翻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不是什么“分裂份子”。:D

还有,既然满族也是中华民族,那为什么非得推翻其统治,非得由汉人来统治呀:p
 
回到LZ的主题,小袁老师的讲课方式,其实就是典型的北京“京油子”调侃方式。在北京上过学的外地人都知道。这种讲课如果在一个教室里消化了,生动诙谐,满嘴跑火车,学生爱听,老师爱吹。比照本宣科强。可是被好事之人放到网上做正史,做攻击政府,篡改历史的工具,就有点自欺欺人。以为中国人都是拿袁当老师呢。可笑。:D
 
亲爱的台湾同胞们,你们从小所学的历史,基本上也来源于真实历史的改编本,也无外是袁腾飞所说的“秽史”。

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要考虑到他们在当时在国内占有的资源情况。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国家军队,占有国家几乎全部资源,其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是我中华民族上下5千年以来的最大耻辱。不仅我们今天还耿耿于怀,我们的后人也注定无法摆脱被人耻笑的命运。

假若当时的中国由毛泽东(和共产党)来实际领导,以他们在内战和朝鲜战争的表现,我想公平的说,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应该有一段更让国人抬得起头的历史。

没错,共产党是篡改历史,将抗日的全部功劳据为己有。这样写其实很愚蠢,大家都看到了,现在没人信,很被动,很狼狈。其实他们只要据实写,得分就应远远高于国民党。这就叫“自作聪明,自作自受”。


说到点子上了,也比较客观。顶一下!
 
岳飞是汉族的民族英雄,而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明白了?清楚了?

呃,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该算哪个民族、哪个国的爱国诗人?他爱的是楚国,反的是秦国,这两个国,现在都在中国版图内,这两个国的人的后代,应该也都算中华民族吧?
 
还有,既然满族也是中华民族,那为什么非得推翻其统治,非得由汉人来统治呀:p

这还要问,学过历史没有?
主要是腐败无能。
据说(野史,别当真)当年孙中山去天津找李鸿章上书强国之策。为李鸿章所拒。
孙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为列强欺凌,才决志要推翻清廷。:D
 
http://new s. 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32644&id=984904&dcid=21


人民日报突然挺袁腾飞 释放诡异信号
人民日报 2010-05-25 12:03:22 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一段讲课视频日前被公布到网上,引发争论。海淀区政府官方网站“群众事务呼叫中心”栏目公布群众来信,表示希望“管管历史老师袁腾飞”。海淀区教委会对袁腾飞事件进行了调查,学校已对袁腾飞责令检查、警诫谈话、批评教育。(环球时报较早前报道)
  当下,不时有此类新闻:一些地方对不同声音、批评意见乃至揭露问题的声音进行封堵。网络上则充斥着这般风景:一些观点相左的网友相互对骂、攻讦。这种现象不太正常。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言论表达自由,也是提供一条释放情绪的渠道。思想、精神、情绪,有如河流,要让它顺畅地流动,这就得有“河床”,必要时还得 “泄洪”,疏导、疏通,而绝不能封堵。否则,泛滥起来,便可能成为灾难。当然,这种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不可以用来造谣、诽谤,不可以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不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可以散布虚假信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兼听则明,各级领导尤其需要包容不同意见。只有允许各种不同声音的存在,只有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才有利于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如果不能包容不同意见,听不得不同声音,甚至只习惯听顺耳话、赞美话、奉承话,只喜欢拍马屁的人,那么便很可能被甜腻的蜜语所黏,被势利小人所包围,这实在是很危险的。现在一些地方,见不得、听不得、容不得不同声音、不同意见,更容不得批评,甚至对一些合法表达不同意见的人罗织罪名,动用国家机器封堵、抓捕、判刑,这是非常错误的。这违背了国家法律,侵害了公民权利,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不仅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社会公众也需要包容不同意见。这体现在家庭、单位、企业、团体,也体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之间。你可以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但你应该尊重他人表达的权利和自由。缺乏这种胸襟和气度,只能“顺毛摸”,不能触“逆鳞”,这实际上是狭隘、虚弱的表现。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己也不会被别人尊重。包容不同意见,是一个集体中人际之间和谐、和睦、和平、和气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都能够包容不同意见,和睦相处,那么,社会便会更加和顺融洽。
  包容不同意见,是一种高度,境界的高度,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高度;是一种宽度,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海阔天空的容人雅量;是一种深度,需要有深厚的底蕴,深邃的精神,深刻的见识,深远的思想。能否包容不同意见,检验一个人的胸襟与气度,检验一个社会的开明与自信。

支持人民日报!
袁腾飞的观点是有些代表性的,属于正常。但只不过是一股支流而已。岂能代表当今中国之主流?大多数老百姓就不同意袁的观点,老百姓自己就可以让袁和他的观点歇菜了,用得着政府出面吗?政府出面岂不是降低了身份?用不了多久,袁的观点就会烟消云散,自生自灭了。不必大惊小怪。
 
这还要问,学过历史没有?
主要是腐败无能。
据说(野史,别当真)当年孙中山去天津找李鸿章上书强国之策。为李鸿章所拒。
孙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为列强欺凌,才决志要推翻清廷。:D

清朝腐败是该推翻,但为什非得恢复“汉人政权”呢?:p
 
清朝腐败是该推翻,但为什非得恢复“汉人政权”呢?:p

这也要问,你什么民族?汉人夺取政权,难道打出“建立藏族政权”不成?:D

首先,汉人文化程度比较高。代表中国儒家正统。
其次,汉人占人口比例绝对多数,又是被满蒙压迫过的民族,自然要翻身。:D
 
几乎一夜之间,“宋要武”成为全国最知名的红卫兵领袖,年轻骄傲而又对历史无知的宋彬彬很快的把名扬天下变为臭名远扬:两周之前她参与了殴打致死她们的老师、北师大附中副校长卞仲耘的红卫兵造反行动。这起被称为文化大革命中第一起的红卫兵杀人事件,迅速被全国红卫兵模仿,采取毒打并致死老师或逼迫老师自杀的革命造反,制造了文革开始之后第一波恐怖高潮
时光飞逝,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宋彬彬改了名字并低调的在美国生活了二十七年;在地球的另一面,北京师大附中举办的九十周年校庆活动,让宋彬彬重新出名,值得讽刺的是校庆特别校友图片展上,一边是宋彬彬被毛泽东接见的照片,另一边则是宋彬彬参与毒打致死的副校长卞仲耘的照片。
http://hi.baidu.com/%D5%D4%D6%BE%D2%E5/blog/item/1ccb4d310ec6aa13ebc4afc2.html

每天先到警察派出所问:“谁是资产阶级?”然後根据提名把这些“资产阶级”带入教堂,一带便是一家人。一家进去,立即被红卫兵分光。三个红卫兵揪一个,先将人推倒,有人喊:“一、二三!”同时动手,皮鞭齐下,有专人拿着秒表计时,看各组打死人都用了多长时间,当然用
  的时间最少的是“冠军”。令我震惊的是:获“冠军”最多的竟然是宋彬彬等几个女生。
 
这也要问,你什么民族?汉人夺取政权,难道打出“建立藏族政权”不成?:D

首先,汉人文化程度比较高。代表中国儒家正统。
其次,汉人占人口比例绝对多数,又是被满蒙压迫过的民族,自然要翻身。:D

看来你的理解力有问题,且有种()族歧视倾向,算了吧。


 
pidouxianchang_2.jpg


%E5%AE%8B%E5%BD%AC%E5%BD%AC%E6%AF%9B%E6%B3%BD%E4%B8%9C19660818-2.jpg


1966年8月18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伟大领袖敬献了红卫兵袖章。据当时权威的官方媒体报道,领袖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曰:宋彬彬。领袖再问:是哪几个字呀?答:是文质彬彬的“彬彬”。领袖教导说:不好,要武嘛。于是改名“宋要武”(本人解释说是报社的记者越俎代庖强加给她的)。以新名字发表《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人民日报》1966年8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也更名为“要武中学”。“
 
看来你的理解力有问题,且有种()族歧视倾向,算了吧。




好,我请教一下你的高见。
孙中山打出“推翻满族统治”。你给他提一个政治纲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D
 
两周之前她参与了殴打致死她们的老师、北师大附中副校长卞仲耘的红卫兵造反行动。这起被称为文化大革命中第一起的红卫兵杀人事件,迅速被全国红卫兵模仿,采取毒打并致死老师或逼迫老师自杀的革命造反,制造了文革开始之后第一波恐怖高潮

想起那些在文革和其它运动中死去的人,很悲哀。
 
想起那些在文革和其它运动中死去的人,很悲哀。

这帮红卫兵杀人时是乱鞭齐下,没一个人负责,文革被打死的有名有姓的校长老师,最后都没凶手,连宋要武都能赖得一干二净 (那可是上了当年学校教材的),还能指望红卫兵们忏悔吗?
日本鬼子凶残,50年后,毕竟还见到日本人来中国忏悔的 (前几天还有一个), 可至今,有谁见到当年的红卫兵为自己打死老师忏悔过吗?都TMD的赖账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