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飞:“统一”的生活

木兰你理那自称看了蒙娜丽莎原画的人做甚,根本没必要对牛弹琴。

看走眼了。以为是要认真探讨艺术话题的,没成想也是端把喷壶杀将过来的。:D
 
木兰你理那自称看了蒙娜丽莎原画的人做甚,根本没必要对牛弹琴。
此言甚是,那种五毛,一件马甲臭了就换另一件上来,发言基本是言不由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这类五毛,有空就随手一苍蝇拍招呼,没兴趣就忽略其存在,理它作甚:D
 
说话算话啊。到时你再开个贴,咱们专门谈浪漫风格的电影。:D
国产的看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一定要高清版的,LCD电视,音响也要好,画面优美,不错:D

再往前看,浪漫的要推李安的“卧虎藏龙”了,以后的一堆跟风片,无一达到李安的水准:D
 
哈哈,一个“玩消失”就把北狼引回来鸟:D
还是一副从不服输的劲头,虽然做了几天功课,毕竟不是工程师的特长,虽然写了一大片,基本属于言而无物,打回重写:D


昨天没想到我那么晚睡了,你还起来加班。辛苦了。
看到你的评论,我想起一个笑话来(可能是伊索寓言),说有一头猪,看见人们进进出出图书馆,抱着很多书,这猪就想这书肯定是一个好吃的东西。一天这猪就跑进图书馆,翻开一本书,没找到任何它想要的东西,然后开始咬了几口书,也不是它的口味。然后这猪边走边骂,说这书有什么好,里面干巴巴的,只有字,没有物。真是言而无物。

:D
 
国产的看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一定要高清版的,LCD电视,音响也要好,画面优美,不错:D

再往前看,浪漫的要推李安的“卧虎藏龙”了,以后的一堆跟风片,无一达到李安的水准:D


奇怪啊,什么时候人看的节目猪也看了
 
国产的看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一定要高清版的,LCD电视,音响也要好,画面优美,不错:D

再往前看,浪漫的要推李安的“卧虎藏龙”了,以后的一堆跟风片,无一达到李安的水准:D

李安的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理智与情感》。我看过至少4个不同版本的《理智与情感》,包括BBC拍的黑白片,感觉最能体现原著风格的就是李安的这个版本,(不知是否因为我们华人对原著的理解与英国人不尽一致的缘故。)而且李安这个版本里的英国田园景色也拍得最美。
 
李安的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理智与情感》。我看过至少4个不同版本的《理智与情感》,包括BBC拍的黑白片,感觉最能体现原著风格的就是李安的这个版本,(不知是否因为我们华人对原著的理解与英国人不尽一致的缘故。)而且李安这个版本里的英国田园景色也拍得最美。
这个真没看过:blowzy:
对了,你说的The Holiday 没看过,看过 Mr Bean's Holiday, 非常喜欢:D
 
老飞居然说你这段话就揭了张晓刚的老底了,我看是你们俩都急眼了,乞丐衫和喷壶都不要,直接穿个小裤衩就上阵了。:D:D

你不是喜欢“摆渡”吗?怎么就只看看我给你的那个维基百科的链接就完了,不多做点功课?也罢,我再给你个链接,那上面列举了部分收藏张作的美术馆,请注意,里面也有不少中国国内的美术馆:
http://zhangxiaogang.artron.net/main.php?pFlag=collec&aid=A0000070
这个帖子里有3个人不认可张晓刚,就说明他的作品得不到国人认可了?你把渥村当北京啦?就算是北京,也代表不了全中国吧?你和老飞没听说过张的大名我一点也不奇怪,你在这个村里再拉出百八十号没听说他甚至不认可他的我也不奇怪。这只说明现代艺术没有象通俗文化那么普及,而根本不能说明张的艺术成就不高:你扪心自问,对中国现代艺术了解多少?49年后出生的艺术家你说得出几个?你要是多做做功课,你会发现,张晓刚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四大天王之首”。就因为你和老革命两个难兄难弟没听说过张晓刚,你就觉得他的艺术造诣低,让我怎么说你好呢?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D:D

此外,你说“印象派是被当时的学院派排斥,并没有被老百姓排斥”,证据何在啊?莫奈的画被嘲讽的时候,有老百姓去声援他的画展、买他的画啦?不过,最冤的还属梵高,因为若是如你所说,“印象派当时作为一个潮流,有广大的欣赏者”,他何至于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以至早早辞世?

最后,我帮你总结一下,你和老革命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基本走的还是文革那个路子--艺术要走人民大众的路线,人民喜欢的才是好的,不喜欢就不是好的。我不能说这种说法完全是错的。只是,很可惜,尽管以印象派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在诞生之时就想走一种平民路线,要打破笼罩在过去只为贵族和特权阶层所独享的艺术之上的光环,但是在现代艺术成功赢得胜利之后,它又再次脱离了大众,回归到了只为部分小众所欣赏的境地。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现代艺术的呼啸而来,才有了杜尚拿小便器去展览这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当然,这些东西对于你和老革命都太陌生了。所以,和你们俩谈现代艺术,是我选错了对象。:D

我得承认,“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当我还为宋大嘴,芙蓉姐姐,犀利哥,断背山惊讶不已的时候,你又隆重推出木乃伊系列艺术大师。据说这个大师也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国画家(有点以前开鉴定会的套路)。这么牛B的艺术家,居然不是给老百姓画的。难怪有那么多人不知道,而这牛人在高雅人士中拍出一个又一个高价。据说谁出的价位越高,那收藏人就越高雅。当然你提供的那个链接还是国外藏的多,说明老外更喜欢张的作品,这些老外也比中国人更高雅。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这个话题里,除我,老飞,West Life以外,也有人欣赏不了你推荐这牛B艺术家。你好好高雅一下吧。:D

关于印象派,那个时候占统治地位的是传统的学院派,即油画,雕刻艺术。而莫耐,马耐,塞尚等人正是出身草根,以自然,生活,老百姓的生活题材为对象的创作。和你推崇的高雅人士毫不沾边。而他们的出发点也是突破沙龙的高雅圈子。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介绍,就说了莫耐等人的画先是民间推崇,然后才得到沙龙的认可。至于凡高,公认的是此人精神状态有问题。这和他的画不卖钱根本是两回事。如果凡高有张牛人一半经济头脑,早发大方了。

从你这个话题可以看出,你对你的高雅有点沾沾自喜,为你知道这么一位芙蓉艺术家而自豪。说实在的,艺术如果这么脱离人民群众,尤其中国画家只为老外欣赏,算个屁?:D
 
这个真没看过:blowzy:
对了,你说的The Holiday 没看过,看过 Mr Bean's Holiday, 非常喜欢:D

李安的《理智与情感》是很早的电影了,好像比《我虎藏龙》还早。Mr. Bean 系列的我基本都看过,很有意思。印象最深的是他代表英国一家博物馆馆长送一幅美国画家的名作去美国的那部(具体名字忘了),他被美方误会为专家上台去演讲的那段,完全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既搞笑,又充满了英国人对美国人的嘲讽。
 
李安的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理智与情感》。我看过至少4个不同版本的《理智与情感》,包括BBC拍的黑白片,感觉最能体现原著风格的就是李安的这个版本,(不知是否因为我们华人对原著的理解与英国人不尽一致的缘故。)而且李安这个版本里的英国田园景色也拍得最美。


看过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很喜欢里面的演员,但当时无法相信是中国人导演的:)

李安的《饮食男女》我觉得也不错:)
 
李安的《理智与情感》是很早的电影了,好像比《我虎藏龙》还早。Mr. Bean 系列的我基本都看过,很有意思。印象最深的是他代表英国一家博物馆馆长送一幅美国画家的名作去美国的那部(具体名字忘了),他被美方误会为专家上台去演讲的那段,完全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既搞笑,又充满了英国人对美国人的嘲讽。

那部就叫Bean,但结尾过于喜剧化。更喜欢他以前的短篇,往往以悲喜结尾。:)
 
我得承认,“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当我还为宋大嘴,芙蓉姐姐,犀利哥,断背山惊讶不已的时候,你又隆重推出木乃伊系列艺术大师。据说这个大师也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国画家(有点以前开鉴定会的套路)。这么牛B的艺术家,居然不是给老百姓画的。难怪有那么多人不知道,而这牛人在高雅人士中拍出一个又一个高价。据说谁出的价位越高,那收藏人就越高雅。当然你提供的那个链接还是国外藏的多,说明老外更喜欢张的作品,这些老外也比中国人更高雅。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这个话题里,除我,老飞,West Life以外,也有人欣赏不了你推荐这牛B艺术家。你好好高雅一下吧。:D

关于印象派,那个时候占统治地位的是传统的学院派,即油画,雕刻艺术。而莫耐,马耐,塞尚等人正是出身草根,以自然,生活,老百姓的生活题材为对象的创作。和你推崇的高雅人士毫不沾边。而他们的出发点也是突破沙龙的高雅圈子。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介绍,就说了莫耐等人的画先是民间推崇,然后才得到沙龙的认可。至于凡高,公认的是此人精神状态有问题。这和他的画不卖钱根本是两回事。如果凡高有张牛人一半经济头脑,早发大方了。

从你这个话题可以看出,你对你的高雅有点沾沾自喜,为你知道这么一位芙蓉艺术家而自豪。说实在的,艺术如果这么脱离人民群众,尤其中国画家只为老外欣赏,算个屁?:D

狼兄,与您不同道,别把我往您那拉,怕木兰把我也扎成喷壶:D:D:D
 
狼兄,与您不同道,别把我往您那拉,怕木兰把我也扎成喷壶:D:D:D

我只做简单统计,现在反悔,赶紧说张的画是你最爱还来得及。
此外我还想告诉你,我每天还吃饭,睡觉。你不会为了和我不同道连饭也不吃了吧。:D:D:D
 
看过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很喜欢里面的演员,但当时无法相信是中国人导演的:)

李安的《饮食男女》我觉得也不错:)

“饮食男女”就更早了,快20年了吧,当时很喜欢看,因此片想多了解那块土地和那块土地上的人,就去了趟台湾:D
 
“饮食男女”就更早了,快20年了吧,当时很喜欢看,因此片想多了解那块土地和那块土地上的人,就去了趟台湾:D

嗯,喜欢吴倩莲,有气质。他爸的刀工也超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