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V,你开的VW SUV也有吸能设计
《吸能式高强度结构车身. 采用新结构车身,设计了前后碰撞变形区域,增加横向防撞杆,有效吸收冲击能量,提升车内乘员的安全。》
又是common ssense
这吃亏得看怎么说。从车的角度讲,吸能的车,撞了以后外观上显得惨些;从乘员的角度讲,安全设计得不好的那个车,多半是硬车,肯定是吃亏的。
所谓吸能的车身,不是简单的一个吸能,它考虑的因素挺多。举个例子,相撞之后,吸能的车身,发动机往下掉,没有吸能设计的,发动机往车厢里面挤。另外,车头吸能,乘员那部分却是加强了的。crash test的评分标准考虑了这一点。
其实,只是那个男子的太太从感情上那么说就是了。大家别忒认真。
另外一辆车越过中线。大家说,为了躲避,不往右侧打方向盘,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么?
那么一瞬间,那男子没有时间去考虑如何能保护坐在旁边怀孕的老婆,只能本能地试图避免事故而已。
村长是故意明知故问,还是正话反说,为的是引起大家对安全驾驶的重视?
哦,我还以为咱们在说主要因素呢。
好吧,也别说发生车祸的时候了,泛泛地说车祸,非日本车不见得就能占多少便宜。单说两车相撞吧。
吸能这个玩意儿,如果说忽悠,那是整个汽车工业在呼悠,从研发只制造到检测监管都在忽悠。现在,吸能已经是汽车安全的一个要素,各家都认这个账,不是只有日本车吸能而欧美车就不考虑吸能。比如Taurus的吸能设计就挺好。
所谓吸能,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把整个车都做成软的,而是软硬有别,用不大重要的地方吸去尽量多的能量,而把重要的地方加强。这样,在冲量一定的时候,乘员受到的冲撞就相对少些。
速度高过60km/h的时候,如果吸能的车子受不了,不吸能的就更惨了。
另外,两车相撞,自然是重的占便宜,这和车子的产地品牌关系不大。要是开个巡洋舰去撞宝马3,日本车就赢了。所谓撞车的时候日本车不安全,是因为在小车这个市场上,日本车的份额高些。
我还是过去的一贯观点,不要过于相信常人的common sense。比如crash test,从研究到测试,每年有那么多人力那么多经费投在里面,端这个饭碗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自有人家的道理。
那我们就看保险公司的人开什么车的多,作为买车的参考。。。。。。修车的意见没用,那是化钱的事;保险的意见有用,这是要命的事。这要搞清楚。。。
修车的意见没用,那是化钱的事;保险的意见有用,这是要命的事。这要搞清楚。。。
这我还是真的不知道。是同样品牌的车,除掉车龄驾驶员等因素,大车都比小车的保险便宜吗?详细说说。看来你是经验之谈。换了个好的SUV,以为保险大涨,结果不涨反降,一想,保险公司不傻,你车好点贵点那才多少钱,关键是你这车型车祸人员伤亡少,保险就低,再贵的车跟人员伤害比,那点钱就可以忽略不计
大家可以在网上QUOTE一下小车和大车的保险,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保险公司的数据是最贴近车祸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