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2
- 消息
- 9,388
- 荣誉分数
- 257
- 声望点数
- 193
中国国内物价飞涨,人民币对内贬值, 这不能怪美国。这是中共的“阴谋”。央行近年超发43万亿人民币, 就是要通货膨胀, 将富人的钱稀释掉,俗称“剪羊毛”。 同时补贴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在城市里多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增加退休补贴,扩大医保范围。同时一轮一轮地提高工资,进入”高工资、高物价“的时代,最终达到“均贫富”的目的。
稀释"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财富的另一个关键是牢牢地控制住房价。 富人不是房产多吗? 在推高通货膨胀的同时, 不让他们的房产升值。 同时人民币对外升值, 实现共同富裕。 最终目的是率先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854691-3.html
稀释"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财富的另一个关键是牢牢地控制住房价。 富人不是房产多吗? 在推高通货膨胀的同时, 不让他们的房产升值。 同时人民币对外升值, 实现共同富裕。 最终目的是率先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854691-3.html
有2个观点,你到底相信谁的呢?
1。http://news.cq.soufun.com/2010-11-16/4053182.htm
中国货币超发近43万亿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11-16 21:07:00 来源:晚报 [我要评论]
[提要]中国货币超发近43万亿。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达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央行前段时间加息其实来得太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日前表示,“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达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针对不断升温的通胀预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昨日表示,今年中国能实现CPI控制在3%左右,肯定不会超过3.5%。
姚景源说,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量(M2)预计增长19%,远低于1993年的37%。对中国至关重要的粮食产量供给充裕。固定资产投资率今年预计增长24%,也远低于1993年的61%。他说,中国的CPI维持在3%上下,这三个因素都起了作用。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或在2011年变调———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综合中国经济周刊、中新社、第一财经日报
2。 http://business.sohu.com/20101116/n277652734.shtml
央行官员:“超发货币43万亿引发通胀”无依据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
2010年11月16日06:03我来说两句(7204)复制链接
[提要]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下一阶段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网友有话说]
视频: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引发通胀说法没有依据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超发货币43万亿引发通胀”无依据
◆货币是个存量概念,GDP是个流量概念,不能直接相减
◆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
◆去年M2/GDP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
◆下一阶段央行会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本报讯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存在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争议。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昨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的说法没有依据。《金融时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综合类财经报纸。
据悉,有关报道是以M2减去GDP,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69.64万亿元,减去前三季度GDP数据26.866万亿元,得出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张健华指出,货币是个存量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个流量概念,两者不能直接相减,更不能用一个时点上的存量数去减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流量数。这种说法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不够科学和客观。
张健华表示,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由于M2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不能简单地用M2/GDP进行国际横向比较。
他认为,中国的M2/GDP并不是持续上升的,2004年至2008年呈稳中下降态势,而去年该比率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情况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并不能因此得出还会进一步攀升的结论。
张健华强调,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金融资产总规模在经济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但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M2/GDP偏高,还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化过程的影响、较高储蓄率的影响、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的影响以及金融创新不足等。同时,外汇占款太多也是造成中国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张健华还重申,下一阶段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我国货币存量超10万亿美元 居全球首位
中国货币供应量十年变化图示
在11月2日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
李稻葵称,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他建议,宏观经济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甚至应该控制资产价格。而姚景源表示,从历史数据看,经济过热、粮食减产和货币超量发行是高通胀的三个特征。[详细]
延伸阅读:2012年中国货币量破百万亿 长期通胀恐难避免
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额净头寸,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4700亿元,2008年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是高达27500亿元。
2002年-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元美元,而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万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若M2未来两年回归17%的设定增长目标,2012年,中国M2将如预期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M2/GDP将达到2.5,美国只有0.6到0.7,日本只有1。(注: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详细]
1.你觉得中国将面临长期通胀么?
是
否
不知道
2.你觉得中国通胀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过度印钞
国际热钱涌入
投资渠道少导致炒作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