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缘分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喜欢听春秋兄谈对佛学的认识,丰富国学文化知识。穿插在故事里,小说的可读性和佛学的可读性都大增呢。:cool:
 
“文人大作家皆善於搬弄是非, 无风起浪, 更要小浪变大浪, 否則真不好玩儿了”需要加个注解——在文字里搬,在文字里弄:p, 中国的文人,受儒道释的传统文化影响,最终十有八九渴望追求一种淡然的平静,即使永远做不到。内心的是非与风浪,可是个宝贝,那是文字的原动力。西方文人则略有区别呢。:)

很多謝青草老师替我浧清:cool::cool:, 我也自我浧清:
我所说“文人大作家皆善於搬弄是非, 无风起浪, 更要小浪变大浪, 否則真不好玩儿了” 只是指文人作家善於安插反面人物來搬弄是非, 小浪变大浪, 令故事高潮起伏, 更有可讀性。我是带着跳皮幽默地说的:p, 这純是指文章布局技巧上, 沒半点指作者道德方面。

很同意:cool::cool:青草老师指出不少中国的文人, 受儒释道的影响,多有一种超然的道德使命感, 这往往也成为他們写作的原动力。我希望这次沒有解錯老师的意思:blink:
 
板凳;)
春秋老师,想请教两个问题:道教和佛教是一家么? 对"信佛教就要吃斋,不然就没诚意"一说,你怎么看.

先说一句,别称我老师。:blowzy:有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好吗?

佛教出现于公元前500年左右,释迦牟尼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佛教是舶来品,不过,自东汉明帝年间,白马驮经,河南出现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后,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大量吸收中国儒家学说,糅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和东南亚佛教的汉传佛教。(“比丘”在中国称为“和尚”(以和为尚),就是吸收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而来的。)其后佛教一直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曾数次出现皇帝下令“灭佛”事件。而在佛教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当为梁朝武帝,许多佛教仪式都是梁武帝根据印度佛教仪式改制而成。最重要的是,佛祖在世时,规定信徒可食“三净肉”,而梁武帝以帝王之尊,建议汉僧不食肉。自梁武帝始,肉为汉僧一戒。

佛教在中国流派甚多,虽都尊奉戒律,但比丘尼戒律有300多条、比丘僧戒律有200多条,奉行起来实在太难,所以真正奉行所有戒律的“苦行僧”并不多。

你所说的“吃斋”当为“居士戒”,居士一般受“五戒”或“八戒”,虔诚的居士常常戒初一和十五。别的时候并不戒,一如常人。

在佛教诸流派中,当今影响较大的是由“净土宗”发展而来的“人间佛教”(大约起于清,待考),代表高僧为台湾星云大师。

不过,在文化史上颇为文人士大夫青睐而又简易可行的佛教流派为禅宗,特别是南禅。君不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契此、济公酒肉不绝,却成为“罗汉”,朱一行、玄奘等一生对佛学贡献巨大,也不过是高僧而已。所以修行在心而不完全在行。

道教是国货。起于汉末,后经寇谦之改革,方才发扬光大,与儒释并立而三,称为“儒释道”。

关于道教,容我以后再说。

我曾在回影子姑娘帖时笼而统之地说过,“佛教修行是为了来世,道教修炼是为了现世,儒家修身是为了入世,道家修心是为了处世。”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我以为大抵如此。

见笑了。:blowzy::blowzy::blowzy:
 
春秋先生学识渊博,诲人不倦.谢谢你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对佛教,是充满好奇,期待下文.
 
:cool::cool::cool:

是啊,无论是朋友还是夫妻,信任与沟通,智商与情商,宽容与理解都是相处的基石。宽厚的人总是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记得别人的好处,一般不会曲解别人,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能避免无谓的精神折磨。“姐”的直爽和“姐夫”的宽厚都是他们性格中的亮点。 :cool::cool:

:cool::cool::cool::cool::cool:
 
我也很震撼,很折服。:cool::cool::cool:

曾有人说:"缘是周文王和姜子牙垂钓是的巧遇;缘是钟子期和鲍叔牙,没有经过任何自我介绍和表白,一曲高山流水便是有缘,那是心灵碰击心灵的缘。"

“我“与禅师不经意间的交往,说到底也是一个“缘”字。后来也因此而引发出许许多多的故事。:)
 
:blowzy::blowzy::blowzy:非常非常惭愧,“好为人师”不是我所喜欢的品德,自己给大家这种印象,不好!我不是有意的,只是有什么说什么,对不起。检讨。

青草兄,要的就是你这种“有什么说什么”。:cool::cool::cool:如果你从此缄口不言,那反倒不是你了!你没什么可检讨的。真的非常非常欣赏你的点评。:thanks::thanks::thanks:
 
“文人大作家皆善於搬弄是非, 无风起浪, 更要小浪变大浪, 否則真不好玩儿了”需要加个注解——在文字里搬,在文字里弄:p, 中国的文人,受儒道释的传统文化影响,最终十有八九渴望追求一种淡然的平静,即使永远做不到。内心的是非与风浪,可是个宝贝,那是文字的原动力。西方文人则略有区别呢。:)

follow your heart, 想咋写就咋写呗:p

我所说“文人大作家皆善於搬弄是非, 无风起浪, 更要小浪变大浪, 否則真不好玩儿了” 只是指文人作家善於安插反面人物來搬弄是非, 小浪变大浪, 令故事高潮起伏, 更有可讀性。我是带着跳皮幽默地说的:p, 这純是指文章布局技巧上, 沒半点指作者道德方面。

很同意:cool::cool:青草老师指出不少中国的文人, 受儒释道的影响,多有一种超然的道德使命感, 这往往也成为他們写作的原动力。我希望这次沒有解錯老师的意思:blink:

:cool::cool::cool::cool::cool:
 
:blowzy::blowzy::blowzy:非常非常惭愧,“好为人师”不是我所喜欢的品德,自己给大家这种印象,不好!我不是有意的,只是有什么说什么,对不起。检讨。

有什么说什么:cool::cool:, 君子坦蕩蕩, 多好!!:):)
 
春秋先生学识渊博,诲人不倦.谢谢你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对佛教,是充满好奇,期待下文.

谬奖了。惭愧。

若把佛教理论当作修养的一种方法,对人的身心都会有益。特别是禅宗。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