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缘分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2.2

我本不是佛教徒。我去寺院纯粹是因为喜欢禅文化。

每次去寺院和老禅师聊天,我都觉得好像不是在听高僧说法,而是在听一位德行高深长者的教诲。虽然偶尔我也会与老禅师切磋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洗耳恭听。老禅师的口才极好,干巴巴的教义经他一渲染,听起来时而似高山流水,时而又泉音汩汩,听过之后,更给人余音绕梁的久久回味。我常常感慨,这么一位人才,竟然埋没在了寺院。若是登上大学讲堂,老禅师必是位极受欢迎的名牌教授。

我相信,那位说“当今禅宗的正宗在日本”的铃木大拙禅师若是听了老禅师讲经,也定会收回自己的言论。如果他真是位高僧,也当感到脸红。

每次和老禅师聊完,我都喜欢到小禅师的房间里坐坐。

在老禅师的面前,我往往噤若寒蝉,如同小学生在聆听大师的教诲。我知道自己还年轻,学问还不深。可是在小禅师面前,可能因为觉得我们是同辈人,我有时候会忘形,不知天高地厚地夸夸其谈。每当此时,小禅师总是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说到关键处,又会适时插入几句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后来我才知道,小禅师是从佛学院毕业的,写过不少有关禅宗理论的文章,而且考证功夫很深,纠正了中国佛教史上不少的误记谬传,颇有造诣。平时他话不多,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一旦张口,说话总是很有份量,有深度。在他面前,我其实一直都是在班门弄斧。后来跟他熟了,我总是为自己最初的肤浅而面有愧色。

我不仅佩服小禅师的学问、为人,也佩服他的功夫。

一次,在他房里坐久了,起身时不小心扭了肩膀。一下子脖子跟肩膀好像都不能动了。每挪动一步,就像是木头人一样僵硬,很是狼狈。于是我跟小禅师开玩笑道,你们寺院里有禅房,禅僧都打坐。佛门称之为“修炼”,我们俗人管这叫“练气功”。现在你是不是可以为我发功疗伤,好使我免除扭肩之痛,摆脱狼狈之像?

小禅师听罢,沉吟了片刻,答道,我们出家是为了修行,打坐只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出家人通过打坐体会到禅境。僧人向来修心不治病。治病实为医生之事。再说,佛祖告诫我们要自己救助自己。你还是自救吧!

我正要和他理论,他突然拍拍我的肩膀,推了我一下,仍旧不动声色地说,要是伤了肩膀,应该快去见医生。

就在他的手触到我的身体时,我感觉到一股热流从我的肩膀传遍了全身,顿时觉得轻松起来。我不由自主想回头看看小禅师究竟用了什么功力,他已若无其事地站定。可是我的肩膀已经不再僵硬,也不再疼痛。

真是神了!我连忙感谢小禅师为我治疾。可是小禅师却谦逊地说他什么也没有做,一切只是我自己的心理作用,或者我的肩膀根本就没有扭伤。

原来僧人的功夫并非只是武侠小说中的传说,而是真的。

这件事颇让我对小禅师刮目相看。

跟两位禅师相交愈久,愈觉得佛家深不可测。有一次,老禅师跟我谈及佛家使命时说:
“现代人觉得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可我们佛教实际上担负着比这还要重大的使命,我们不仅要解放全人类,还要解放六道众生”。

说真的,当时老禅师的话让我深感震惊。许久许久说不出话来。我没想到佛教徒竟会有如此博大的胸襟!

老禅师看出我内心受到的震动,一言不发离开了禅房,留给我独自凝神沉思的空间。

不知过了二十分钟还是更长,一位小僧人招呼我去老禅师的禅房与他共进斋饭。斋后,老禅师拿出自己亲自剃度、授戒信徒的名单给我看,厚厚的两大册,估计有几千人。看得出来,他很希望我的名字也会列在其中。

我当然懂老禅师的意思。可是我觉得我不配。在老禅师期待的目光中,我慢慢合上了那本“居士”花名册。我知道,给自己封个“居士”头衔容易,可奉行居士的准则却难。那“东坡居士”,“易安居士”都是在大彻大悟之后才成为“居士”、称为“居士”的。

我还需要时日。

那天离开禅院以后,我坐在离禅院不远的一条静谧大街的石凳上,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直到把一包烟抽完。回家时,天边已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丝亮色。

沉在静静幽幽的黑夜里,我一直在冥想,我和佛究竟有没有缘?

那一夜,我的躯体让众多蚊子饱餐了一顿,身上留下无数的斑斑红点,可是竟丝毫没有察觉。
 
:)接上啦。

自我感觉只解放自己找不到解的前提下索性从解放全人类着眼了。

难道佛教是觉得解放全人类还是太有难度,得不到答案才提出了解放六道众生。

我这一个文盲,过来扫盲了。自己学可能还真没那个耐心。

但是说到祖上的功夫,很偶然的机会出于好奇,确实领教过其中的厉害。
 
沙发
小禅师的功夫好神奇!

真正有功夫的人从来不把功夫挂在嘴上,而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虚怀若谷。:):)
 
:)接上啦。

自我感觉只解放自己找不到解的前提下索性从解放全人类着眼了。

难道佛教是觉得解放全人类还是太有难度,得不到答案才提出了解放六道众生。

我这一个文盲,过来扫盲了。自己学可能还真没那个耐心。

但是说到祖上的功夫,很偶然的机会出于好奇,确实领教过其中的厉害。


:cool::cool::cool:

对佛门,我历来心怀敬意,虽然有时会赋“调笑令”一阙,终不敢过底线。:blowzy:

我所说禅僧功夫并非妄言,也不止见过一位功夫禅僧。与有修养的禅僧聊天品茶,实乃一大享受。:)

很高兴和牧歌兄交流。:)
 
2.2

我本不是佛教徒。我去寺院纯粹是因为喜欢禅文化。

每次去寺院和老禅师聊天,我都觉得好像不是在听高僧说法,而是在听一位德行高深长者的教诲。虽然偶尔我也会与老禅师切磋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洗耳恭听。老禅师的口才极好,干巴巴的教义经他一渲染,听起来时而似高山流水,时而又泉音汩汩,听过之后,更给人余音绕梁的久久回味。我常常感慨,这么一位人才,竟然埋没在了寺院。若是登上大学讲堂,老禅师必是位极受欢迎的名牌教授。


沉在静静幽幽的黑夜里,我一直在冥想,我和佛究竟有没有缘?

那一夜,我的躯体让众多蚊子饱餐了一顿,身上留下无数的斑斑红点,可是竟丝毫没有察觉。

这一段儿写的真是精彩,也切合缘分的主题。
 
2.3

浴佛节那天天清气爽。连续几日的阴霾,终于被一夜大风荡涤干净。一大早,我便骑上车从我家所在的城西北赶往位于东南的寺院。一路顺风,总算没误了早课。

早课之后,浴佛活动便开始了。

浴佛节也叫佛诞节,因为这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日。据说,佛祖诞生时,有天上九龙吐香水为他洗浴。所以用水沐浴佛身就成了浴佛节的重要仪式。

浴佛之后,另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是由禅院首座用手蘸着浴过佛身的圣水向善男信女的头顶滴洒,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佛的祝福。我也排在了接收圣水的善男信女行列。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样,双手合十,闭着眼睛,恭恭敬敬地站在香案前,等待接受首座滴洒圣水。

很奇怪。那位首座一分钟之内可以给好几个人滴圣水,可轮到我时,似乎等了几分钟还没见任何动静。我正想着是不是圣水滴在我的头发上所以没有感觉到时,几滴沁人心脾的圣水洒在了我的百汇穴。

我全身一激灵。分不清是身体的反应还是心灵的颤动。

那一刻,我觉得我的思维停止了活动,脑子一片空白。因为我记不清被圣水滴到以后,我是怎么离开浴佛台的。

我的这一激灵一定被老禅师看到了。

待我慢慢清醒过来,我已经远离浴佛台,而且走过了大雄宝殿,正莫名其妙地向禅房方向走去,连小禅师就跟在我身后都没有察觉到。

小禅师带我去了他的房间。用过斋后,他把我带到了一间不太大的佛殿。老禅师正站在一个叫做“毗胪殿”的毗胪镜前等我。这是我第一次进到这个殿。这个殿的陈设很简陋,只有一尊佛像和一面立着的八面镜。我听说过,这叫“毗胪镜”。

老禅师把我叫到了毗胪镜前,要我双手合十,合上眼睛。

几分钟后,老禅师说,你现在把眼睁开吧。接着,他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我脱口而出,我看到了我。

我面对镜子站着,从镜子里我能看到什么?

老禅师再次要我闭上眼。我突然领悟了,老禅师要试试我的悟性与佛性。

再次睁开眼后,我和老禅师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佛。

佛是谁?

佛是我。

你是谁?

我是佛。

佛在哪里?

佛在我心中,佛又无处不在。

老禅师点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他的目光是那么祥和平易。我随老禅师走出了毗胪殿。老禅师突然回过头带点神秘地对我说:“你有佛根,是我佛门中人。”

我真有佛根吗?还是我欺骗了老禅师?我不住地问着自己。其实我并不能真正接得上老禅师的机锋,我只是从过去阅读过的典籍中知道了这道题的答案!

我很不安,也颇有些愧疚。因为我知道佛教徒最基本的五戒中有一条就是“不打诳语”。

我也安慰自己:我不是佛教徒,甚至连居士也不是。我只是按照自己多年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形成的习惯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绝非有意欺骗。

从禅寺回来的路上,我仍有几分忐忑不安的愧疚。觉得自己有意无意地欺骗了老禅师。可这种愧疚感随着我离开了寺院那片净土回到喧嚣的世俗生活,很快被尘世的纷繁所淹没。我没有时间细细想老禅师的话,只记住了那句“你有佛根,是我佛门中人”。

回到家,没费太大的劲,就把那篇有关“浴佛节”的文章写成,顺利交稿。当时我边写还在边想,研究介绍佛教与信佛毕竟是两码事。倘若真的皈依了佛门,我还可以这样客观这样忠实于历史真实地从事我所热爱的事业吗?

我的初衷只是想了解禅学,并通过了解禅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人的心态,揭示更深层的文化现象。倘若我的研究结果只是自己也成了“佛门中人”,岂不事与愿违?

虽然每当我走进禅院,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心中一种平静而祥和的感觉都会油然而生,感觉自己恍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尘世的烦恼,但追根溯源还在于自己的心不静,是因为自己的心还在为尘世的功名利禄所羁绊。只要心静,何在乎禅院与闹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朝市,小隐隐于山林。心不静,即便在禅院也一样会心骛奔腾。

我告诫自己,与佛有缘,不等于就要遁入空门。我可以永远是佛门的知己,禅师的朋友,有空就来寺院歇息一下,此生足矣。
 
越来越精彩!和上篇相承,却有独特的文风!赞一个!
 
虽然每当我走进禅院,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心中一种平静而祥和的感觉都会油然而生,感觉自己恍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尘世的烦恼,但追根溯源还在于自己的心不静,是因为自己的心还在为尘世的功名利禄所羁绊。只要心静,何在乎禅院与闹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朝市,小隐隐于山林。心不静,即便在禅院也一样会心骛奔腾。

我告诫自己,与佛有缘,不等于就要遁入空门。我可以永远是佛门的知己,禅师的朋友,有空就来寺院歇息一下,此生足矣。
“我”看样子还真有悟性,有佛根啊
只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啊
 
或曰"推陈出新“。:)

“我只是按照自己多年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形成的习惯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有意思。;)


“有空就来寺院歇息一下,此生足矣。“ :cool:
 
越来越精彩!和上篇相承,却有独特的文风!赞一个!


惭愧惭愧,只是信笔码来,袖子姑娘谬赞了。

还有几节,就接上上次的故事了。有改动,但情节没有太大变化。:)

你的头像动起来了,很可爱。:cool::D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