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缘分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水村姑娘不愧是“饕餮一族”:D

袖子姑娘,眼光好犀利啊!被你一语道破天机,直击软肋,不好意思啦。:blowzy: :D 那时候,这样一顿佳肴恐怕还真不是寻常百姓能吃上的。300块靠谱。:blink:
 
青草兄,对这一点我有不同意见,愿意探讨;)

“我”一时“忘我”,不知如何表达多年后想见的激动欢喜忘情,完全没有考虑点了什么点了多少,好像一心要掏出所有倾尽所有甚至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所有”的极限,只想表达这8年的积压的感情,并不是刻意铺张或者摆开排场,完全没有考虑到是以物质作为了陪衬。
如果点了100元,心里还是有掂量的。计较过的衡量过再行动的,也许符合做学问的身份,却忽略了“我”本来是个“闷骚”的男人,平日里也许温吞儒雅,可终难免有性情爆发的时候。
衡量过计算过的感情,也许就不那么纯粹了。
****************************
不过600元是太多了,那个时代吃饭多少钱我也不知道,要不咱折衷一下,300得了:p

先问好袖子姑娘。:) “衡量过计算过的感情,也许就不那么纯粹了。”说的很好。关于“闷骚”的用法也严重同意。:cool:

说实话,我认为春秋兄在着意练习小说写作中细节描写和多层次拓展的功夫,前面几章已经很见成果,比原版好看多了,长进实在大得惊人,我很佩服春秋兄的领悟能力和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cool:

但我认为以诚相待一定要客观和真实,不觉得好不能假装说好,以讨人欢喜。我说话比较直,感觉春秋兄这样的人不会在意我的直率。这一节的细节描写忽略了整体效果和人物塑造的大主题,这是我的感觉。比如对谭家菜的渲染和菜谱的具体描述,在他第一版中是没有的。这里加了,显得小说其他层面上更加丰满,似乎人生档次也有所提高,却降低甚至扭曲了人物形象,弄巧成拙了。从前几章看得到,“我”根本就不是这种浮华之人,也没有这方面的实战背景。“忘我”得太过了,编得欠佳。其实说来道去不过是个“度”的掌握不够好,我们在这里谈论一顿饭的价钱多少合适,也都是在斟酌这个“度”。其实这个“饭钱的“度”只是个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春秋兄通过这个来体会如何让细节为人物服务,而不是让细节阻碍人物/B]。这顿饭换个方法吃,也完全可以体现“闷骚”的力度。这毕竟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关于那个年代的事,如果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一定会懂得我在说些什么。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出来那时候做学问的人在生活中的小心翼翼。远离生意场的人不会很懂这套的。说点真格的吧,让事实说话。露点儿隐私,我二十二岁就自己辞职开公司,吃喝场上见过不少人,那时候算是手头很有一些可支配的金钱,即使我的公司年营业额上了百万,宴请各方重要关系的宴席上也用不着如此铺张的,那时候的人见识少。何况这篇只有两人,还是曾经的红颜知己。春秋兄这篇的具体年代我看不清楚,我自己94年左右,那时已不再下海,回到国营单位工作,是效益很好比较吃香的一个单位,我是考到中级职称最年轻的员工,月工资加奖金500—700元,是铁饭碗中工资很高的工薪阶层了,远远超出我大学的同班同学们。我先生在高校教书,讲师,国家付他的工资才是我的一半,有个第二职业也才勉强赶上我。出门吃顿饭,是下意识就知道应该花多少钱的,既不用量也不用算。(你们大家现在出去吃饭,大概会花多少钱,用量用算吗?下意识就知道,一秒钟的反应罢了。)

这也许可以让你们有个对照?

袖子姑娘心地善良,怕春秋兄不受用了吧?:)他再细也是个爷们儿,让他练练不是很好?:p我可欢乐呢,有时候绿人一定要“欺负”一下蓝人才过瘾呢,:D 不行了,笑死了,下了,周末了,PD day, 忙咱自家一亩三分地去了,大家周末愉快啊!:D:):)

谢谢袖子姑娘,很有内容的跟贴,好看:cool:
 
也问好杜杜:)

评得好!:cool:咱俩不算互相吹捧吧~;)

青草姑娘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关于小说写作的功力和布局的评论,我真心佩服,也自愧不如。:blowzy:
我的评论是从心理出发,并不是因为担心春秋老师“不受用”而好意安慰:)坦白说,我觉得《缘分》中的“我”在这一章中以诚相待是客观和真实的,除去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年代去饭店消费如何。
我也露点儿隐私,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天给韩国小孩子做英语家教,所以比起同学们来说,也算收入颇丰。那个时候晚上有时候一群哥们姐们去学校门口酒吧喝酒,喝到尽兴,我也乐得全部买单,一晚上扔进去几百元也是常有的。;)其实那个时候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不过二三百元。真的,我父母是不给我生活费的,我全靠打工家教赚钱,所以也不存在财大气粗。我本意是想讲,性情所致,是真的不量不算的。:blowzy:
 
先问好袖子姑娘。:) “衡量过计算过的感情,也许就不那么纯粹了。”说的很好。关于“闷骚”的用法也严重同意。:cool:

说实话,我认为春秋兄在着意练习小说写作中细节描写和多层次拓展的功夫,前面几章已经很见成果,比原版好看多了,长进实在大得惊人,我很佩服春秋兄的领悟能力和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cool:

但我认为以诚相待一定要客观和真实,不觉得好不能假装说好,以讨人欢喜。我说话比较直,感觉春秋兄这样的人不会在意我的直率。这一节的细节描写忽略了整体效果和人物塑造的大主题,这是我的感觉。比如对谭家菜的渲染和菜谱的具体描述,在他第一版中是没有的。这里加了,显得小说其他层面上更加丰满,似乎人生档次也有所提高,却降低甚至扭曲了人物形象,弄巧成拙了。从前几章看得到,“我”根本就不是这种浮华之人,也没有这方面的实战背景。“忘我”得太过了,编得欠佳。其实说来道去不过是个“度”的掌握不够好,我们在这里谈论一顿饭的价钱多少合适,也都是在斟酌这个“度”。其实这个“饭钱的“度”只是个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春秋兄通过这个来体会如何让细节为人物服务,而不是让细节阻碍人物/B]。这顿饭换个方法吃,也完全可以体现“闷骚”的力度。这毕竟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关于那个年代的事,如果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一定会懂得我在说些什么。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出来那时候做学问的人在生活中的小心翼翼。远离生意场的人不会很懂这套的。说点真格的吧,让事实说话。露点儿隐私,我二十二岁就自己辞职开公司,吃喝场上见过不少人,那时候算是手头很有一些可支配的金钱,即使我的公司年营业额上了百万,宴请各方重要关系的宴席上也用不着如此铺张的,那时候的人见识少。何况这篇只有两人,还是曾经的红颜知己。春秋兄这篇的具体年代我看不清楚,我自己94年左右,那时已不再下海,回到国营单位工作,是效益很好比较吃香的一个单位,我是考到中级职称最年轻的员工,月工资加奖金500—700元,是铁饭碗中工资很高的工薪阶层了,远远超出我大学的同班同学们。我先生在高校教书,讲师,国家付他的工资才是我的一半,有个第二职业也才勉强赶上我。出门吃顿饭,是下意识就知道应该花多少钱的,既不用量也不用算。(你们大家现在出去吃饭,大概会花多少钱,用量用算吗?下意识就知道,一秒钟的反应罢了。)

这也许可以让你们有个对照?

袖子姑娘心地善良,怕春秋兄不受用了吧?:)他再细也是个爷们儿,让他练练不是很好?:p我可欢乐呢,有时候绿人一定要“欺负”一下蓝人才过瘾呢,:D 不行了,笑死了,下了,周末了,PD day, 忙咱自家一亩三分地去了,大家周末愉快啊!:D:):)

谢谢袖子姑娘,很有内容的跟贴,好看:cool:




青草兄的分析很有道理。那时节,几个兄弟出去吃顿饭,也就三四十块,常常酒足饭饱。在故事里我也说了,那顿饭“差不多是我两个月的工资”。六百块钱一顿饭,确实奢侈了点儿。我记得当年在北京饭店开会(当然不是我掏腰包),一桌十人,十菜一汤,包括两瓶酒,一共八百。我差不多是按照那个档次写的。当然对于一个月收入仅仅二百多块的读书人来说,六百块确实不是小数目,补这个“窟窿”不易。可应该也不会太难。因为毕竟那时的课时费可高达一百,稿费也有每千字三四十块。

说实话,我本人的的确确对“钱”严重缺乏概念,因此揣摩故事中的“我”也和自己一样对“钱”一窍不通,所以更有可能一冲动就“出了格”。特别与一别八年的“初恋女友”第一次见面,我本意是想表现一下人处在这种情况,整个大脑都会进入一种混沌、下意识的状态。因而点菜时很可能完全没有考虑是否可以承受的问题。不过,既然青草兄感到这样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损害,我打算重写这一段,将这顿饭的规格降低一些。因为我相信“她”也是居家过日子的人,不会让“我”这么铺张浪费。

袖子姑娘的现身说法让我想起我大学和研究生时的同学。那年头,不论谁兜里有几个子儿,大家好像都一起捉摸着如何给折腾出去,常常是搓顿饭就没了,很少想着居家过日子的问题。

我一直非常欣赏也感谢青草兄、袖子姑娘、牧歌兄直言不讳的评论,你们的真言实在令我受益匪浅。作为写故事的人,多少总会受到自己思维方式、想象力以及感受力的局限,不免“当局者迷”,而你们却是“旁观者清”。谢谢继续批评。
 
也问好杜杜:)

评得好!:cool:咱俩不算互相吹捧吧~;)

青草姑娘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关于小说写作的功力和布局的评论,我真心佩服,也自愧不如。:blowzy:
我的评论是从心理出发,并不是因为担心春秋老师“不受用”而好意安慰:)坦白说,我觉得《缘分》中的“我”在这一章中以诚相待是客观和真实的,除去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年代去饭店消费如何。
我也露点儿隐私,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天给韩国小孩子做英语家教,所以比起同学们来说,也算收入颇丰。那个时候晚上有时候一群哥们姐们去学校门口酒吧喝酒,喝到尽兴,我也乐得全部买单,一晚上扔进去几百元也是常有的。;)其实那个时候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不过二三百元。真的,我父母是不给我生活费的,我全靠打工家教赚钱,所以也不存在财大气粗。我本意是想讲,性情所致,是真的不量不算的。:blowzy:

袖子姑娘莫非有实战经验?我完全是从一种心理角度揣摩“我”在那个情况下的心态的。
 
4.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朋友的朋友突然急匆匆地赶到所里来找我。他是一家社区职工业余大学负责教学的副校长。说是原来聘请的专题课教师突然辞职,问我能不能去给他们救个场,上两个小时的专题课,就讲汉传佛教与寺院生活及民俗文化。讲课酬金每小时一百元。

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实在太熟悉了。只讲两个小时,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把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心得随便说上点儿,只怕两小时还不够呢。而且课时费又付得如此之好。 那时候,每小时一百元可算是高薪聘请了。因为这两小时所得比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多些。何乐而不为?于是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者是命运的安排。就在这所名不见经传、统共只有一座楼房、十几间教室的区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教室里,我竟然又遇见了她,那个在岳父家碰到、让我走了神、让我的家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的杨蕙。

我拎着讲义和书稿走进这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教室时,里面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清了下嗓子,说了声“同学们好”算是跟大家打了招呼,又用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今天讲课的题目,然后习惯性地向讲台下的人群环视一周,以便熟悉一下教室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可以和学生有个眼神的交流。

那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堪称如饥似渴。当我从容地把讲稿在讲台上摊开,底下已经是一片肃静。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手中握好了笔,随时准备记笔记。那样子俨然是来听一位专家讲课的。可就在我习惯性地扫视教室全场的时候,一个年轻女人的身影突然闯入了我的视线。

她坐在教室的后部靠右。那儿光线比较暗。一般来说,坐在那个位置的学生都不想被老师注意。如果是别人,我扫视全场一周后通常是不会再注意那个角落的。

可是她偏偏坐在了那个角落。一生只和她交谈过两个多小时,却偏偏记住了她那带点儿忧郁、能让人走神的目光。

在我扫视教室的时候,我的目光最多在她那儿比在别人那里多停留了不到半秒,但这不到半秒的停留也是停留。她知道我已经发现她了吗?

也许她坐在那个位置就根本不想让我发现她。既然她不想让我发现她,那么即便我认出了她也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我告诫自己,这是在课堂上,在教室里,尽管我在这儿只上两个小时的课,也要把这两个小时的课讲好,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万万不能因为她的存在而出错。

我知道,我的路还长,这个圈子就这么大,要是讲课砸了锅,不到一个月我的同行们就都会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古训我还是记得的。

我尽可能自如地侃侃而谈,有意识不去注意右边的那个角落。但是当你知道那个地方坐着一个你认识的年轻女人,知道那是一个与你有过某种特殊关系的异性的时候,你的目光常常会在下意识中瞄向那个角落。这样的心态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

所以尽管我特别注意,在这两个小时的课上我的目光还是与她相撞了三次。而且每次似乎都能迸出一点什么东西来。

可是,每次我都努力装着没有认出她来,似乎我看每一个学生的时候都用这种目光。

在课堂上我没有走神。课讲得还算成功。下课的时候学生破天荒地鼓了掌。我的余光看到她也在鼓掌。可是她的节奏跟别人的不一样。很慢。好像她的拍手只是出于礼貌,而她的灵魂却不在这个氛围之中。

我能感觉得到,那是一种姿态,仅仅是一种姿态。要是没有别人的掌声,你什么也不会听到。

我知道了,今天讲课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她坐在教室里。在她面前,我要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是个男人,都会在他认识或者动过心的女人面前显示出自己最光彩的那一面。

在我留下最后十分钟回答学生提问的时候,我留意到她悄悄起身离开了教室。

我松了一口气。可是也怅然若有所失。
 
根据俺的hometown的标准,
"那个年代“如果是80年代初,200
如果是80年代末,300
如果是90年代初,600
如果是90年代末, 800
 
也问好杜杜:)

评得好!:cool:咱俩不算互相吹捧吧~;)

青草姑娘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关于小说写作的功力和布局的评论,我真心佩服,也自愧不如。:blowzy:
我的评论是从心理出发,并不是因为担心春秋老师“不受用”而好意安慰:)坦白说,我觉得《缘分》中的“我”在这一章中以诚相待是客观和真实的,除去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年代去饭店消费如何。
我也露点儿隐私,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天给韩国小孩子做英语家教,所以比起同学们来说,也算收入颇丰。那个时候晚上有时候一群哥们姐们去学校门口酒吧喝酒,喝到尽兴,我也乐得全部买单,一晚上扔进去几百元也是常有的。;)其实那个时候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不过二三百元。真的,我父母是不给我生活费的,我全靠打工家教赚钱,所以也不存在财大气粗。我本意是想讲,性情所致,是真的不量不算的。:blowzy:

哈哈,俺也做过勤工俭学,当老外的中文家教,拿的FEC都去找黄牛换了,还是很富裕的,不过后来有同学玩认购证,一下子就超过我了。

袖子姑娘很豪爽啊,应该是90年代后期的毕业生吧。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