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見證集锦:传教士与中国

百年殉道血

这些图片来自于一位叫做竹的主内弟兄,记录了那些在1900年义和团事件中殉道的来华传教士们的临终遗言,读时着实令我感动,泪流满面。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带着耶稣基督的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着将福音传遍中国,将上帝爱的种子播在中国的土壤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并不后悔,也无怨言,因为他们早已将自己的一切向主摆上。

在这次义和团事件中,共有241名来华传教士(其中天主教传教士53人,新教传教士及其子女188人,这中间包括了儿童53人)、2万3千多名中国基督徒(其中天主教18000人,新教5000人)遇难殉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210990100r3w3.html
 
基督教与中国学校,开启了中国全面知识与智慧的教育

大学

上海
沪江大学 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
圣约翰大学 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
震旦大学 Universitè Aurore(天主教法国耶稣会)(上海法租界吕班路)

苏州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葑门内天赐庄)

1920年的金陵大学校园(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金陵女子大学100号楼
南京
金陵大学 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西南侧)
金陵女子大学 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

之江大学钟楼
杭州
之江大学 (后并入浙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六和塔旁)
File:北京大学未名湖.jpg
湖光塔影的燕京大学
北京
燕京大学 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
辅仁大学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天主教)

广州
岭南大学 Lingnan University(河南康乐)

长沙
湘雅医学院 Hsiang-ya Medical College(雅礼会)

武昌
华中大学 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

济南
齐鲁大学 Cheeloo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等)(南关)

福州
福建协和大学 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鼓山麓闽江畔魁歧村)
华南女子大学 Hwa Nan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华西协和大学钟楼
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华西坝)

津沽大学校园现状
天津
津沽大学(天津工商学院)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 ,(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天津英租界马场道141号)

中学

上海
中西女中Methodist Girls’ High School(Shanghai)(美国卫理公会)(忆定盘路11号)
圣玛利亚女中 St. Mary Girl’s School(美国圣公会)(白利南路 65号)
晏摩氏女中 Eliza Yates Academy for Girls(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
沪江大学附中(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
崇德女中 Tsung The Girls’ Middle School(西摩路)(美南浸信会)
清心中学(美北长老会)(大南门)
清心女中 Mary Farnham Middle School(美北长老会)(大南门)
裨文女中(美国女公会)老西门方斜路
麦伦中学 Medurst College(英国伦敦会)(虹口兆丰路690号)
惠中中学 Grace School(徐家汇路)(安息浸礼会)
徐汇公学(天主教耶稣会)College of St. Ignace(徐家汇)
圣方济中学
金科中学
启明女中
善导女中
光启初中
达义初中

苏州
东吴大学附中(美国卫理公会)(天赐庄)
景海女师 Laura Haygood Memorial School for women(美国卫理公会)(天赐庄)
晏成中学 Yates Academy(美南浸信会)(谢衙前)
慧灵女中 Weiling Girl’s School(美南浸信会)(谢衙前)
桃坞中学(美国圣公会)(桃花坞)
萃英中学 Vincent Miller Academy(美北长老会)(阊门外义慈巷)
有原中学(天主教)(东北街)

南京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Nanking University Middle School(卫理公会、美北长老会、基督会)(干河沿)
中华中学(美国基督会)(基督会)(中华路)
汇文女中 Wei Wen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中山路)
明德女中 Mindeh Girls’ School(美北长老会)(莫愁路)
弘光中学(天主教)
镇江
崇实女中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风车山

扬州
美汉中学(美国圣公会)便宜门
震旦中学(天主教)

无锡
辅仁中学(美国圣公会)

徐州
培义中学(美南长老会)

杭州
之江大学附中
弘道女中Hangchow Union Girls’ School(美北长老会、美南长老会)(学士路)
冯氏女中(英国圣公会)
蕙兰中学Hangchow Wayland Academy(美北浸礼会)(东街路)
惠兴中学
庭筠中学

宁波
浙东中学 Ningpo Middle School for Boys(循道公会、美北长老会、美北浸礼会)(江北岸泗洲塘)
甬江女中 Riverside Girls’ Academy(美北长老会、美北浸礼会)(舰船街)
三一中学 Trinity College(英国圣公会)(广仁街)

湖州
东吴大学吴兴附中
湖郡女中

嘉兴
秀州中学 Kashing High School(美南长老会)(城内项家漾)

绍兴
越光中学

福州
鹤龄英华中学(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华南女大附中(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毓英女子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格致中学(美国公理会)
私立文山女中(美国公理会)(铺前顶小桥路)
陶淑女中Doweuk Girls’ School(英国圣公会)(仓前山岭后)
三一中学 Trinity College(英国圣公会)(仓前山公园路)
寻珍女子初中(英国圣公会)(仓前山)
扬光中学(天主教)

厦门
英华中学(英国长老会)
怀仁女子初中 Hoaijin Girls’ School(英国长老会)(鼓浪屿)
毓德女中 Loktek Girls’ School(美国归正会)(鼓浪屿东山顶)

莆田
哲理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咸益女子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南平
剑津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邵武
汉美中学(美国公理会)

泉州
培元中学(英国长老会)
培英女中 Pui Ying Middle School for Girls(英国长老会)

漳州
寻源中学 Talmadge College(美国归正会)(芝山)
进德女中(伦敦会)
崇正初中(天主教)

福清
融美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明义毓贞联合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古田
超古毓馨联合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史萦伯初中(英国圣公会)

闽清
天儒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毓真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仙游
慕范陶德联合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平潭
岚华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长乐
培青初中(公理会)

永泰
同仁初中(公理会)

同安
启悟初中(归正会)

惠安
时代初中(伦敦会)

建瓯
培汉初中(英国圣公会)

永春
崇贤中学(英国长老会)

龙岩
培德女子初中(归正会)

长汀
中西初中(伦敦会)
亚盛顿女子初中(伦敦会)

广州
真光女中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美北长老会)(白鹤洞)
培英中学(美北长老会)(白鹤洞)
培正中学 Pui Ching Middle School(美南浸信会)(东山)
培道女中 Pui To Middle School(美南浸信会)(东山庙前直街)
美华中学(美国公理会)
协和女师 Union Normal School for Women(美国公理会)(西村)

佛山
华英中学 Wa Wing Middle School(循道公会)

济南
齐鲁中学(济美中学、翰美女中合并)(美北长老会)(东关华美街)
黎明中学

潍坊
广文中学 Hwanghsien Boys’ Middle School(美北长老会)东关乐道院

周村(淄博)
光被中学

青岛
礼贤中学
圣功中学

即墨
信义中学

烟台
益文商专 Yih Wen Commercial College(美北长老会)(毓璜顶)

天津
天津汇文中学(美国卫理公会)(南关)
天津中西女中(美国卫理公会)南开区南门外大街257号
新学中学 伦敦会(天津法租界海大道)
(公理会)
法汉中学(天主教圣母文学会)老西开(和平区西宁道10号)
工商学院附中(天主教法国耶稣会)(马场道143号)
西开中学(圣母文学会)西宁道17号 西开总堂
圣功女中(圣母无染原罪会修女)。(马场道125号)。
圣路易学堂(外侨子弟学校,圣母文学会)营口道今滨江医院地址。
圣若瑟女校(外侨子弟学校,方济各后学圣母传教修女会)山西路

北京
贝满女中 Birdgman Girls’ School(美国公理会)(灯市口佟府夹道)
育英中学 Yu Ying Boys’ School(美国公理会)灯市口
汇文中学 Mary Porter Gamewell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崇文门内船板胡同)
慕贞女中 Muchen Methodis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美国卫理公会)(崇文门内孝顺胡同)
崇慈女中(美北长老会)(交道口)
崇实中学(美北长老会)(交道口)
笃志女中(圣公会),石驸马大街
崇德中学(圣公会),绒线胡同
潞河中学(美国公理会)(通州)
辅仁大学附中(天主教)
辅仁大学女中(天主教)
培根女校(天主教)
培华女中
崇贞学园

芜湖
广益中学 St. Lioba’s School(美国圣公会)(狮子山[男中部];
培德女中(美国圣公会)(石桥港)
萃文中学(来复会、基督会)(凤凰山)
内思中学(天主教)

安庆
圣保罗中学 St. Paul’s Middle School(美国圣公会)二郎巷

宿州
启秀中学(美北长老会)

九江
同文中学 William Nast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
儒励女中 Rulsion High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庾亮南路15号)

南昌
豫章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葆灵女中 Baldwin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阳明路)

武汉
文华书院(美国圣公会)(武昌)
博文中学(英国循道会)(武昌)
博学中学 Griffith John Middle School(伦敦会)(汉口)

长沙
雅礼中学 Yali Middle School(雅礼会,Yale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北门外)
福湘女中 Fu Siang Girls’ School(北门外长春巷)

成都
华美女中 Amen Girls’ High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陕西街
协合女师 Union Normal School for Women(加拿大美道会、美浸礼会)(干槐树街)
华英女中(加拿大美道会)

重庆
求精中学(美国卫理公会)(曾家岩)
淑德女中 Methodist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
广益中学(英国公谊会)(南岸文峰塔下)

山西太谷
铭贤中学 Oberlin Shansi Memorial School(美国公理会)(城东杨家庄)
 
4ccd2976x866271f94023&690
 

天主教伴随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犯下滔天罪行. 至今都不悔改.
什么教皇还做梦要同中国教会建立联系.

还是中国政府看得明白. 要教皇就天主教在华于鸦片战争前后所犯罪做出道歉. 教皇爱面子至今不敢认罪.
 
天主教伴随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犯下滔天罪行. 至今都不悔改.
什么教皇还做梦要同中国教会建立联系.

还是中国政府看得明白. 要教皇就天主教在华于鸦片战争前后所犯罪做出道歉. 教皇爱面子至今不敢认罪.

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210990100ykp1.html

上面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无神论者。不过他对鸦片战争的诠释值得您参考。
 
这是世上最牛历史老师对八国联军义和团的诠释。他也不是基督徒,但他的看法同样值得您参考。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0S7nN12xs"]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0S7nN12xs[/ame]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QJnbp5d0s&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QJnbp5d0s&feature=related[/ame]
 
Missionaries, the forerunner of the western cultural invasion and resource pillage.

"When the missionaries came to Africa they had the Bible and we had the land. They said "Let us pray." We closed our eyes. When we opened them we had the Bible and they had the land." — Desmond Tutu
 
Missionaries, the forerunner of the western cultural invasion and resource pillage.

"When the missionaries came to Africa they had the Bible and we had the land. They said "Let us pray." We closed our eyes. When we opened them we had the Bible and they had the land." — Desmond Tutu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Desmond Tutu is a Christian, a Archbishop indeed.

He was throwing all these accusations quite jokingly to the whole Christian world to call for their support to the endeavors of his and his fellow Africans' in getting rid of the unfairness they perceived at the time. Surprisingly enough, he quite successfully stirred up intense compassion and supports among the accused for his fellow accusers.

Probably it's not surprising at all, is it? :)
 
剑桥七杰

cambridge7-1.jpg


查理·施达德 (C. T. Studd) , 狄克逊·何斯德 (D. E. Hoste), 威廉·凯巴 (W. W. Cassels),
司米德 (S. P. Smith), 西瑟·端纳 (C. H. Polhill-Turner), 阿瑟·端纳 (A. T. Podhill-Turner), 章必成 (M. Beauchamp)


  “我已撇下凡百事物,背起十架跟耶稣,世上福乐名利富贵,本已对我如粪土……”这首歌是赵君影牧师的心声,也是剑桥七杰的心声。

  他们都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有的是全国著名的运动能手,有的是贵族,有的晋身为军官,但至终他们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今生的名利、美好的前途,而踏上一条艰辛的路───往遥远的中国开荒布道。

  纵然有人怀疑,有人讽剌,究竟他们怎样和艰难的中文奋斗,究竟在一个与基督教文化断绝的国家,每天接触着无知、迷信、拜偶像的人群,他们的虔诚能持续多久?但至终他们没有一个人退后。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日,他们从伦敦远赴中国的行动,大大震憾了那个时代,直至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影响仍不稍减退。

  施达德──板球手

  查理·施达德(C. T. Studd)出生于贵胄之家,是剑桥的板球队队长。无论是打球、投球,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投球方面,他更打破全国的记录。

  然而就是在他的板球如日方中的时候,他放下了板球,决心前赴中国传扬主名。他的决定引起了大学的骚动,但他感悟到:“救赎意即‘买回来’,所以,如果我属于他而还占着不属于我的东西,那我就是贼;否则,我就该放弃一切而完全归 神。当我一想到耶稣基督为我死在十字架上,我为他放弃一切又有什么难呢?”

  其实,施达德从未考虑过往海外宣教,他觉得英国已经够大了,但当他清楚地明白 神要他往中国时,他却毫不犹豫,将板球的专诚全放到基督身上。

  抵达中国后,他先后在太原府、上海、平阳、隆安府等地作传道工作,并于一八八八年在天津跟另一位宣教士普丝丽·施德活小姐结婚,婚后四个小孩子也相继在中国诞生。由于健康恶劣,施达德不得不在一八九四年举家迁回英国,后来圣灵又催迫他往印度传福音。至一九零八年,他正计划重回印度, 神却奇妙地将非洲的需要放在他心上。

  虽然施达德不是终生留在中国的工场,但他却一生未离开过宣教的事奉。他开拓了非洲工场,且成立了环球福音差会,协助更多任务人往非洲禾场收割。

  司米德──软弱变为刚强

  司米德(Stanley Smith)一直在中国北方工作,他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讲道。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讲道。1931年1月31日在苏州逝世。

  有谁料到这样一位爱主、爱中国的宣教士,曾经是生活放荡、灵性浮沉不定的软弱基督徒?

  他父亲是著名外科医生。司米德虽然十三岁已接受救主,但他一直陷于灵性的低潮。在剑桥念书的日子,他仍喜爱玩乐。虽然他热爱草地网球、游泳、骑单车,还是划艇手,但他仍感到生活无聊,不满足,觉得没意思。他自认是个失败的基督徒。直至他明白要将自己全交给主,他生命才有转变。司米德很快就投入直接的事奉,一连串的露天聚会、下午茶点、医院探访、访问贫民。他还得着新的负担,就是到国外宣教。但不久他又再度软弱,灵性总是暴涨暴落,忽上忽下。他肯定不会流失,但他完全没有属灵的能力,即使当牧师,也只是一个平庸的牧师。

  在一次和弟兄的交通中,他发现他受自我意志的拦阻很大,他只喜爱基督徒的活动,但最后的方面,他仍想自己决定。于是当晚他在日记上写上:“我必须把自己完全献上。”

  他本来可以留在剑桥或往铝瑞得理学院接受圣职人员的训练,但最后他确定了中国是他一生的事奉,他也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

  西瑟·端纳、阿瑟·端纳两兄弟

  西瑟·端纳(Cecil Polhill-Turner)排行第二,阿瑟·端纳(Arthur Polhill-Turner)排行第三,他们也是富家子弟,父亲是上校,按照当时的传统,二子要当骑兵,三子则作家庭牧师。

  阿瑟·端纳虽然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牧师,但他的生活丝毫不检点,他爱赌马,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布道会中,他才真正决志。从此,他彻底与马、牌、舞断绝。他是校际运动的代表选手,他仍努力学习和运动,但他目的是藉此见证基督。在七杰中,阿瑟·端纳是第一个蒙召往中国的。他一直在四川传福音,庚子拳变与辛亥革命期间,他都在中国。

  二哥西瑟是骑兵军官,又得过足球奖章,但他清楚 神并非要他稳步地爬上陆军元帅的高位,而是要他前赴中国宣教。他的摆上并非受弟弟阿瑟影响,原来自从他独自参加“中国宣教士聚会”后,他就决定去中国传福音。曾有一位长老极力劝他留下,原因是骑兵队很快就有机会遣往印度,在那里也可以作很多宣教工作。而他叔父白亨利伯爵也拦阻他,但西瑟毅然放下了升迁的机会,却远征中国山西,后来甚至深入西藏禁地。

  何斯德──炮兵少尉

  剑桥七杰中,只一个军官,是炮兵少尉狄克逊·何斯德(P. E. Hoste),他受戴德生的影响很深。当他正考虑宣教工场的时候,戴德生写的小册子深深地感动了他:“中国三亿八千五百万人民(这是当时的人口数目,现时是超过十亿)在死荫幽谷中,没有机会接触福音,回头想想我们元帅的命令,‘往普天下去,把福音传给万民。’……面对成群走向灭亡的人,还能袖手旁观吗?”中国也开始成了他的负担。

  起先,当少将的父亲对他往海外宣教加以很大的拦阻,但后来父亲竟写信告诉他,不再阻挠他,这令他更清楚 神的呼召。

  戴德生曾向他强调远赴中国的危险和孤独,但何斯德毫不畏惧。想不到他后来还接续戴德生,作中国内地会的负责人。抗战时,他曾被日人拘禁。他在中国住了六十多年,直至逝世前一年才离开中国,返回伦敦。

  凯巴──牧师成为宣教士

  威廉·凯巴(W. W. Cassels)在剑桥毕业不久,就成了英国国教副牧师,他在贫民中工作,然而 神让他看见他的工场并非英国,而是遥远的海外。自从他感到海外宣教的呼召后渐渐地清楚 神赐他的负担是中国。

  但他要往中国的决心,很快就受到考验。他母亲竟然亲自找戴德生,请求他不要接受凯巴作宣教士,原来他母亲有七个儿子,而凯巴是她唯一留在英国的儿子。结果是 神自己挪开了这些障碍,最后他母亲竟写信给戴德生:“这条路已够艰难,如果我加以阻挠,那我不就成了 神好儿子的坏母亲?…… 神已带领他走上这条路,虽然不合我的意,但我须跟上,愿 神赐福他,也赐福你们的工作。”

  凯巴先在上海,然后往中国西部,直至一九二五年逝世,都很少离开那里。

  章必成──宁肯宣教,不要大笔财产

  章必成不只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他更放弃了大笔财产。当他在中国宣教的时候,英伦的大哥,由于没有儿子继承业务,想给章必成大笔财产,但条件是要他放弃中国,放弃宣教,回英国打理房地产业,章必成毅然拒绝了。他宁愿镇过镇、村过村,艰辛地旅行布道。一次他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中,和戴德生走了近一千里路。他爱中国的热诚,甚至感动了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也加入中国内地会,而他自己也就是死于儿子的宣教站──中国宝宁。

  章必成是大家庭中的三子,父亲是男爵。自少他就在基督教活动和敬虔的气氛中成长,但他却徒有基督徒的外表而无属灵的实质。在慕迪布道会真正信主后,他也曾一度软弱。幸好,这只是短暂的情况,退后反倒叫他更迈向前,以后他更爱主!而 神也就拣选了他完成他所托负的使命。


cambridge7-2.jpg

C. T. Studd, M. Beauchamp, S. P. Smith,
A. T. Podhill-Turner, D. E. Hoste, C. H. Polhill-Turner, W. W. Cassels
后排从左至右:查理·施达德,章必成,司米德
前排从左至右:阿瑟·端纳,狄克逊·何斯德,西瑟·端纳,威廉·凯巴

http://www.ctestimony.org/2004/20041204.htm
 
戴德生

作者:海英.丽萍

483954bat5f31a9061758

  
戴德生 (Hudson Taylor公元1832-1905年)

戴德生是中国内地会的创造人。他自一八五三年来华直至卒年,倾其毕生于中国福音事工。他对神绝对的顺服和信靠,给内地会的建树和中国教会的产生,带来神丰富的祝福。

  戴德生出生在英国约克郡。他尚在母腹时,父母已将小孩奉献给主。做婴孩时,父亲天天抱着他,跪着向神祷告,小孩稍长,父母教他每日读经祷告,德生学会每日早餐前与黄昏时,走入自己房间去单独亲近神,发觉这是快乐的秘诀。德生自幼就常听父亲和爱主的朋友讲论海外布道,尤其是当时四万万人民的中国之需要,父亲感叹地说:“我们为什么不派传道人到中国去?这么多的民众,精明强干博学的民族该成为我注意的目标啊!”全家屡读巴彼得的书《中国》。此事深深印在小德生的心里,也就在彼时,他立志要来中国传道。

483954bat5f31aa652e78


戴德生与他的妻子珍妮

  十七岁时,戴德生清楚得救。他渴慕追求主,要报答主的大恩。在一次祷告中,一种庄严深刻的感觉终于临到,他知道他的奉献已蒙悦纳,神的同在极其真切,他俯伏在地,心中充满对神无限的畏惧,又感到无限的喜乐。同年,他里面清楚神的呼召,忍痛舍弃爱情,坚决到中国去传道。
  戴德生一生对神绝对顺服,在最危难时仍不失信心。一八五九年,亦即他在中国布道的第七年,派克医生因要事回英国,将宁波的医院和门诊转交给戴德生。戴德生经过恳切祷告,清楚神的旨意,那工作不是派克的,乃是神的,所以就凭着信心,挑起重任,医院里充满了病人,门诊很拥挤,面对此局面,戴德生之苦不言而喻,派克留下的经费只够一月的开支,戴德生有限的款项也快用完,可是接济始终不来。终于,他们开了最后一袋米,并且消耗得很快。戴德生镇定而满有信心地说:“主帮助我们的时候近了。”全院职工病人均拭目以待。果然,米未用完之前,一封信到了,里面附着一张五十英镑的支票。赠款的柏迦氏远在伦敦,一点也不知道医院濒临断炊,神感动他,将钱及时供应医院。

483954bat5f31aba0d384


站立者:戴存义(二子)、戴存仁(长子)
坐下者:福珍妮(妻子)、戴德生、葛珍莉(戴存仁妻子)
前排者:戴存义妻子、戴存仁的子女

  戴德生对神信心之大,正如他言:“既抓住他的信实,我们就可以进入中国内地各省;抓住他的信实,我们就能面对各种困难与危险,而操必胜的信心....作成神的工。”一八七六年九月,准备进入中国内地未闻福音之九省,几乎是不可能,然而,戴德生却带八名宣教士复去中国,拓展内地工作。当时中英关系紧张,许多人劝他作罢。有人说:“恐怕你一到中国,就要回来。至于派人到遥远省份,更是谈不到。”戴德生顺服神的感动,照原计划搭船往中国。尚在途中,李鸿章和英国驻华大使在烟台签订条约,准英国侨民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旅行或居住。“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戴德生因着信,早知神必为他们打开福音方便之门。

  戴德生对神的爱亦体现在他对中国失丧灵魂之爱上。他初来华时,常遭地痞流氓之欺凌,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别人都有枕头的地方,但是戴德生游行布道,遭人歧视拒绝,甚至不得不夜宿街头庙前。为要方便传福音,他不愿别人之误会和轻视,毅然改着中装染发蓄长辫。一八六六年,扬州的绅士反对西人住在本城,他们诬陷戴德生及其同工,鼓动一群地痞流氓闹事。暴徒冲入他们的住处动武,李德教士为救戴夫人,眼被一块砖击伤,戴夫人从二楼跳下,摔伤脚,流很多血,女秘书跳楼时伤了左臂。他们的东西几乎被抢光。戴氏去请来官兵,暴徒才离开,但官兵一走,暴徒又至,如此几番,受尽煎熬。事过后,戴德生和大家满心感谢,因为被算是配为主耶稣的名受辱。一点无报复之心,也不要求赔偿,只盼望早日再回扬州传福音。哪怕性命受威胁,都不能动摇他向中国人传福音的心志。

483954bat5f31ac1380eb

“剑桥七杰”摄于1885年

  确实,他把生命也为中国舍了,他的子女中,有二男二女在中国夭折,他的爱妻亦病死于中国。他并不是不爱惜幼嫩的子女,他并不是忍心让爱妻积劳成疾,乃是他的心为内地无数未得救的灵魂所焚烧。

  基于这焚烧的爱,戴德生创办了中国内地会。内地会并不在基督之名已被传开之沿海城市传福音,而要深入内地,叫没有听见的人得知神的救恩。在经济上,戴氏坚持不求助基金,不向人募捐。他说:“出来遵行神的命令,做神的工作,仰赖神的供应。你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加给你们了。”他的信心是大的,神给内地会的祝福更大。戴氏第一次从英国回中国时,带来二十二位男女宣教士同工。不到九年,内地会已在中国设立了五十个教会,训练了不少中国同工。到他离世的一年,内地会宣教士已增至八二八名,散布中国十八个省份,北至蒙古,西至西域,西南至云南。信而受浸者达二五零零人。由于戴德生在各国的演讲,美国、德国、瑞典、挪威、瑞士、芬兰、意大利等国均有宣教士响应及加入。戴德生给内地会;带来极大的祝福,一粒麦子落在地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内地会宣教士继承戴氏遗风,多不畏艰难,工作深入穷乡僻壤,给中国教会带来莫大的祝福,传道者数以万计。戴德生以他牺牲的爱,为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神的信心和对中国教会的卓越贡献,永垂教会史册,为后代信徒之表师。他的一生证实了他的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483954bat5f31ac7fc7cb

“兰茂尔号”成员摄于1866年5月26日,中坐者为戴德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2109901012we8.html
 
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现代医药


转自《中国医院药方回顾史》--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第11期
谢惠民(北京隆福医院)
作者简介:谢惠民,男,教授,主任药师

外国人来我国创办教会医院始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天主教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立了仁慈会,设立圣拉菲尔医院,该院为来华的外国人看病,也为周围华人诊治,设有病床N张,清乾隆十二年还曾经加以扩建。以下对我国医院药房在解放前的发展梗概分三阶段加以简述。

鸦片战争前后至义和团运动

英国派东印度公司到广州进行贸易,雇有许多船医,他们是在我国传播西方医药的先驱。鸦片战争前夕,西方教会已在我国多处活动。第一个由基督教(新教)派遣来华的传教士是英国的马礼逊,他到广州与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李文斯敦合设诊所和药房于澳门,其药房系大街上的商业药房,向市民售药,也为诊所供应药品。道光七年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传教医士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医院,翌年又建立一养病院,可容数百人,他并与皮尔逊合力开设商业药房于澳门,向市民售药。次年又将医院迁至广州,并延请白拉福及柯克司(75K)两医生兼理其事。此后,相继来华的医生还有合信、嘉约翰等人。?年郭雷枢又在广州黄浦设立了英海员医院。

道光四年,美国教会派传教医士伯驾来华,同年?月他赴新加坡学汉语,并设医院为当地华人治病。年回广州在汕头街/号开设眼科医局,华人就医者较少。?年?月在原眼科医局旧址重新建立眼科医院。因伯驾但任美国外交官,而由另一美传教医士嘉约翰(C53BP-66)接替主持。后该院停办,另址重建,改名“博济医院”,设有药房,负责供应所需药品。以后又设医学校(即今日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孙中山曾就读于此。洛克哈德奉英国教会伦敦会派遣来华,?年(道光十八年)抵广州,曾到澳门、舟山、宁波、香港、上海等地行医。第'次来华时,担任英国公使馆高级医官,咸丰十一年在北京建立一所医院(双旗杆医院),地处米市大街之南,有人认为是北京协和医院前身。除广州博济医院,北京双旗杆医院外,在我国还建立了不少医院举例如表。

?年以后建立的部分医院
名称 现名 创建者
上海仁济医馆 (后改仁济医院) 洛克哈特(英国伦敦会委派)
广州金利埠医院 合信(英国伦敦会委派)
北京通县潞河医院 北京潞河医院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
汉口仁济医院 英国伦敦会
渖阳盛京施医院 英国教会
杭州广济医院 英国教会
山东共和医院 山东医科大学附院 英国浸礼教会
天津驮夫医院
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医院 美国卫礼公会
山东德州博济医院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
北京道济医院 北京市第六医院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
河南安阳广生医院 安阳市医院 加拿大基督教会
河南沁阳恩赐医院 沁阳医院 加拿大与英国教会合办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美国+个教会联合创办
成都男医院 加拿大联合会
成都妇孺医院 加拿大联合会
河南汲县惠民医院 河南新乡医学院附院 加拿大与英国教会合办

以上是鸦片战争前后,西医传入中国的概况。这些传教医士在传教的同时设医院看病,药品由护士或药剂员配方供应。

义和团运动至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过去以后,外国教士又大量来华,医院也由过去的小型医院或诊所而集中成大医院,教会投资增加,医院的技术提高,医院的规模和设备也相应扩大、增加,出现了一批设备较完善和技术水准较高的医院,如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医院,汉口的协和医院,福州的协和医院,北京的协和医院等。为什么叫协和,主要是因为是由几个教会协同创办的,如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就是由英、美、加(国教会协办的。在此时期,北京兴建了两所官办医院,用中、西医两法为军民治病,一所是内城官医院,建于光绪三十二年,院址在钱粮胡同;另一所是外城官医院,建于光绪三十四年,院址在梁家园。上述两所医院均设有药房,配备中、西司药,西药均购自英、法、日等国,是为我国公立医院之始。这一阶段成立的医院见。

?年以后创建的部分医院
名称 现名 创建者
北京天主教施药局 法国天主教
长沙雅礼医院 湖南医科大学附院 美国基督教雅礼会
内城官办医院 满清政府
外城官办医院 满清政府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英美加三教会联办
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院 成都华西医大附院 英美加三教会联办

在这一阶段□,由于医院□的医生均来自英美,故医院药房度量衡均采用英制。使用的药品开始时全是进口的,连滑石粉、硫酸钡也无例外。后来由于我国有了一些小规模的制药工业,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抗日战争期间,进口药品减少,药房所用药品开始部分依赖国产。

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

这一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医院数量显著增加。当时规模较大,较有名气的医院有: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医学院附院)、广州的博济医院、长沙的湘雅医院、汉口协和医院以及抗战时期成都的联合医院(由华西、齐鲁、金陵、燕京等大学联合创办)等。它们的药房也是较出色的。为满足医疗和教育的需要,辛亥革命后,我国政府创建了一些医学院和医院,如?年创建的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和江苏私立南通医学院,上海有几所医学院校也于此时建立。至全国解放时,全国高等药学机构共有N多所,包括:国防医学院药学系(原军医学校药科)、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原为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齐鲁大学药学系、华西协合大学药学系、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国立药专、上海医学院药科、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渖阳医学院药学系等。

这些高等学府不断地为医院药房输送人才,对医院药学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同时,我国有专攻药学的留学生,于这一时期陆续回国,参加了药学校系的教学工作,如于达望、赵火□黄、黄鸣驹、汤腾汉、孟目的、薛愚、陈思义等等。他们培养了大量药学人才,其中有不少人进入医院药房工作,因而提高了医院药学的水准。回国的留学生中,也有少数人是直接到医院药房工作,如孟目的,于本世纪?年代从英国学成归国后,即到北京协和医院担任药房主任,对协和医院药房工作的改进作出了贡献。他并于年与冯志东(协和的同事)共同创办了北京药学讲习所,为北京培养了不少医院药学人才,这些人后来成为北京地区医院药房和商业药房的技术骨干。

另外,有一些国外的药学工作者被外国教会派遣来我国工作,其中包括'$年代初来北京协和医院药房工作的康莫、到齐鲁大学工作以后创办药学专修科裴威廉及)?年至华西协合大学工作后来担任该校药学系首任主任的米玉士,年代大型医院开始采用快速定性定量检查法。一般调剂配方,因工作量不大,都是临用新配。内服药有浓缩贮备液(如溴化钾、氯化铵等),散剂则有稀释倍散(如阿托品、苯巴比妥等),以便于称取分包。有的医院(如同仁医院)则将眼药水事先分装在玻瓶橡胶塞的滴眼瓶中。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中华药史纪年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王吉民 在华新医先进象传 中华医学杂志
〔3〕甄志亚,付维康 中国医学史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771760100okqg.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