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的基督教

你可以整一篇博士论文了,到那什么神学院的。

cvictor兄抬举了,不过俺在此楼学习科学,和神学院啥关系,迷惑。。。 :confused::confused:
 
又想到两个问题:

10、求基因变异方向及其遗传可能性的科普。仅看过一点点资料,记得基因变异不管是有害、中性、有利变异,都是属于“信息丢失”,并没有增加基因信息。换句话讲,正常情况下发生基因突变,是在原始基因库中的重新选择,是不是这样?假设X光辐射或者别的原因,能产生新基因(新基因是俺自己的词,指基因库中不存在的基因。这里俺无法给“基因库”下一个严格的定义),这些新基因能否被遗传?这个问题与问题6相关:“DNA解读器”是什么?是怎样工作的

11、众所周知,如果进化论不成立,至少现代生物学将会被推倒。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进化论”是一个被滥用的词,前面多次讲过,不再重复。就阿Q目前的理解,如果将宏进化(指在species(种)之上的进化,不包括进化出一种新的蜗牛,一种新的马)、共同起源拿掉,并不影响现代生物学中任何已经得到实验证实的理论,包括基因工程、克隆、Craig的人造生命等等,有没有实际的反例?
拿掉'进化',要研究物种的'相似度',就有两个假设了
1是,认为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然后由于灭绝,物种是越来越少。但是,在最早的地质泥巴里面,找不到所有物种的化石证据。
2就是,不同时期,天上掉下来不同的物种,留下了在地质不同分层的化石。
所以,如果承认碳14的年代测定方法,又不承认进化,那就只有信天了。老天会下雨,会下雪,会刮风,会打雷,会闪电,下冰雹,下灰尘,下光,下云彩 ,下雾,下陨石;还会下飞鸟,下飞机,下火箭,下炸弹,下无线电,下电视,下GPS。
'老天'这个上帝是非常厉害滴。这不,这几天在中国,阴霾又下来了。
 
俺又说错了:blowzy:
恐龍與聖經
Ressell Humphery 著  謝逸群 譯

  羅素(Dale A. Russell )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發表一篇文章(The Mass Extinctions of the Late Mesozoic,一九八二年一月號,58-65頁),分析在六千三百萬年前恐龍神秘失蹤幾個可能性。在那時代,最少有十五個恐龍家族可能有五十至七十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北美聚居。科學家作出多個假設去解釋恐龍的神秘絕跡:陸地和海中的食物突然的短缺;在中生代末期,水平線開始下降和生活環境的普遍改變;大氣層中火山爆發的塵埃導致氣溫的急劇上昇和下降等等。他個人認為這些假設絕不會是這些爬行動物絕跡的理由。羅素提出一個新的假設:外太空一些突變影響到恐龍的絕跡。他刪去了“在太陽系以外一個大星球爆炸”的可能性,而考慮其他二個可能的因素:地球與一個大隕石或彗星相撞。
  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到進化論學者未能一致同意恐龍在地球上絕跡,是由於相撞產生的震動,海嘯,或因數以億噸計的隕石塵的影響。但是,他毫無保留認為恐龍在六千三百萬年前絕跡。一般進化論學者均認為人在恐龍絕跡後很久才在地球上出現。
  但是,聖經卻暗示恐龍活在亞當,挪亞和約伯的世代。它很詳細描述其中的兩種。我們可以從化石中,從世界各地的傳說中,甚至可能在今日的世界中,找到人和恐龍活在一起的證據。
創世記中的恐龍
  第五日,“神就造出大海獸”(創一:21)。(譯者按:英文聖經是“大海獸”seamonsters,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大魚”,在此中文的翻譯不大準確貼切。)希伯來文的海獸是tannin,一般譯作“龍”(Dragon)。以賽亞書第二十七章一節記載:“到那日,耶和華必用他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罰鱷魚--就是那曲行的蛇。並殺海中的大魚。”這裏的“鱷魚”,在英文聖經中是“巨大海獸”(Leviathan);“大魚”就是海中的“龍”(Dragon)。
  創世記第一章二十一節的大龍,看來似是一種在海中生活龐大爬行動物,類似蛇頸龍(plesiosaur),一隻龐大的長頸海獸,有四個槳狀的鰭,長尾巴和很多牙齒。
  起初,這些恐龍亦是神看着是“好的”創造中的一部分:“那裏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那裏有船行走。有你所造的鱷魚(Leviathan),游泳在其中。”(詩一○四:25-26)
  那時代,這些恐龍以植物充飢(創一:30)。然而,它們也和其他創造物一樣,都受到亞當犯的罪所影響(創三章,羅八:19-22)。大有可能,在亞當犯罪後,不少恐龍種類成了兇惡的肉食者,就正如化石告訴我們的情形一般。
在挪亞方舟中的恐龍
  根據創世記第五章的記載,由神的創造到挪亞的出生,兩者相隔一千多年之久。在那時代,人和生物繁殖甚速(創六:1)。很可能恐龍亦有分於當時世上的強暴行為(創六:11-13)。
  因為人的敗壞,神就以洪水毀滅人類。那時,“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創七:19)“凡地上各類的活物,連人帶牲畜,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裏的。”(創七:23)
  神從地上毀滅了所有的動物。不少牠們的骸骨被山上沖湧下來的洪水中數以噸計的泥土所埋沒。泥土中的有機體很快就硬化而形成了我們所找到的化石。John C. Whitcomb和 Henry M. Morris 在他們合著的創世記的洪水一書中有很詳細深入的探討。
  在這一次大毀滅中,唯一倖免的是海中的生物,挪亞和他的家人,和神所差遣給他的:“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裏,好保全生命。”(創六:20)我們能夠在化石中找到了恐龍的遺骸,那麼,牠們必然在洪水滅世前活着,亦必然有多對恐龍成為挪亞方舟的乘客。
  方舟怎樣可以容納這些龐然巨物呢﹖這並非是不可能的。挪亞可以揀選一些年幼的恐龍。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有一極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爬行動物的體積隨着年日不斷長大。牠們活的年日越長,體積就越大。那些龐然巨型的恐龍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年長者,就正如在洪水前,有些人也活了很長的年日(創五章)。無論如何,挪亞沒有必要收留一些長大了的恐龍在方舟中。 
恐龍和人的足跡
  在方舟外,一些孔武有力的生物就在洪水下降時力爭上游走向高地。人和恐龍就在一起活在逐漸滅少的高地。在德薩斯州連露絲(Glan Rose, Texas)鄰近的Paluxy河灰石河床,就可以找到一些很有意義的化石證據。
  在它的白堊紀地質層(Cretacious (dinosaur) layer),就找到恐龍和人的腳印混在一起的痕跡。於一九七三年,Films for Christ電影公司就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石中的腳印”,詳細記錄發掘這些痕跡的經過。約翰摩里斯博士在他的著作跟隨恐龍的腳蹤行(Tracking Those Incredible Dinosaurs)一書中,就包括了很多的相片,圖表和每一個痕跡的地點。
  進化論者企圖以“後人雕刻上去”的藉口去解釋化石中人類的足跡。但是,於一九八二年六月在河邊的灰石層,發掘出在從未移動過的大石下有着同樣的人和恐龍的痕跡。這些足跡是在WFAA(Dallas)電視台攝影機前現場發掘的,不可能是雕刻上去的。
  進化論者不喜悅這些證據,因為他們的理論認為恐龍是滅跡於人類未出現的六千萬年左右。這些河床腳印暗示整個進化論的時間比例是錯誤的。
約伯時代的恐龍
  洪水過後,恐龍在離開方舟後活了一段短時間。有聖經根據顯示出約伯活在洪水後幾個世紀,在巴別塔之後,但在亞伯拉罕之先。其中一些根據:約伯的年歲(伯四二:16)和在創世記第十一章十至二十六節中前人的年歲的比較,引用“洪水”為例(伯二二:15-16),和完全沒有提及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約伯會認識恐龍,或者,他甚至可能親眼見過其中一些恐龍。
  在約伯記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中,神以祂的創造一些例子去顯明祂的智慧和能力。第四十一章的高潮,就是描述那龐大海獸 Leviathan(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鱷魚”)。在首先九節經文,神向約伯提出十四個問題。這些問題的整體是要暗示出這龐大海獸是何等孔武有力,非人所能捕捉的:“沒有那麼兇猛的人敢惹他(龐大海獸)。這樣,誰敢在我(神)面前站立得住呢﹖”(伯四一:10)有一些學者認為這海獸不過是鱷魚而已。然而,甚至一些原始土人也可以捕捉鱷魚。看來,這海獸一定比鱷魚兇猛得多。
  牠有刀槍不入堅固的鱗甲(伯四一:13,15-17),力大無窮(伯四一:12,22),其顎有“門”那麼大(伯四一:14),可畏的牙齒(伯四一:14)。“他使深淵開滾如鍋,使海洋如鍋中的膏油。他行走的路隨後發光,令人想深淵如同白髮。”(伯四一:31-32)。這樣的描述可以很貼切用於蛇頸龍和牠的同類身上。
  但是,這海獸並且能噴火焰。“他的氣點着煤炭,有火焰從他口中發出。”(伯四一:21)因為這樣的描寫,其他學者就認為神不過在描寫在約伯居住附近國家中,一些約伯所認識的神話中怪獸。但是,神會用一些虛構的事物向約伯來顯示祂的大能嗎﹖我認為絕對不會如此。只有承認這龐大海獸的確實存在,才是合情理的看法。
  神要造一隻噴火動物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例如,這巨獸可以在其肚腹中製造一些可燃燒的有機氣體(如甲烷氣),從其口中噴出。牠口裏有一些硬如火石的牙齒,摩擦產生一些火花而形成火焰。神用下面一句話來總結對這海獸的描寫:“在地上沒有像他造的那樣無所懼怕。”(伯四一:33)。
  神在約伯記第四十章十五至二十四節描寫另一生物 Behemoth(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河馬”)。我認為 Behemoth 是一隻大恐龍“雷獸”(Brontosaurs)。雷獸和牠的同類Brachiosaurs 都是龐然巨物,以植物充飢,有四條樹椿似的腿,長而厚肉的頸和尾巴。
  Behemoth 食草充飢(伯四○:15)。牠有強壯的肌肉(伯四○:16)和堅硬的骨頭(伯四○:18)。牠的尾巴大如香柏樹(伯四○:17)。有些學者把 Behemoth 貶值,把牠作“河馬”看待。但是,河馬的尾巴看來像一條小繩多過像一棵香柏樹。“他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伯四○:19)大有可能牠是神所造的生物中體積最大者。科學家最近在科羅拉多州發現一隻 Brachiosaur 的骨頭,是歷年來發現中最大的一隻。牠有一百尺長,重達一百多噸。
恐龍和龍
  Leviathan 是一隻有鱗的噴火怪獸,和“龍”的描寫很相似。差不多每一個古老文化都有龍的神話。在古代的埃及,巴比倫,迦南,希臘,北歐,中國,日本,墨西哥和秘魯,都有這樣的傳說。
  這些地方的人民和舊約的以色列人沒有接觸過。但是,如果恐龍活在巴別塔的時代(創一一:9),人類四散分佈到世界各地去,父母就必然告訴他們的兒女有關這一不平凡動物的事情。所以,龍的神話就明顯反映出人和恐龍曾活在一起的事實。
今日的恐龍﹖
  根據聖經,洪水發生於五千年前左右(創一一:10-26和其他經文)。有聖經和科學根據證明洪水後氣候轉趨寒冷。有地質學的證明,顯示出在化石形成後,最少有一次“冰河時代”的出現。
  約伯提及冰和雪(伯六:16,九:30,二四:19,三七:6,三八:29),並有可能在今日溫暖的中東出現了冰河(伯三七:10)。大部分的恐龍均於幾個世紀後死去,因為牠們較適合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少數恐龍仍然在今天活着。
  一九七七年“紐約每日新聞”七月二十一日報章中第41C頁,刊登了一篇有關恐龍的新聞報導。它刊出一幅相片,顯示出一條日本拖網船在紐西蘭外南太平洋撈得的一些三十尺長,兩噸重的骸骨。牠前後有二個鰭,五尺長的頸和六尺長的尾巴,一個日本生物學家認為牠可能是一隻蛇頸龍。
  進化論者難於接受這些物證。但是,那些相信“神的創造”的科學家就毫無困難接受這些旁證。雖然這樣,他們的信仰卻不是建基於這些證據上。
(獲准譯自Moody Monthly)
这一段应该科普一下,挪亚很厉害,可以使唤动物进入'方舟'。
 
多谢cvictor继续在此楼坚守。

拿掉'进化',要研究物种的'相似度',就有两个假设了
1是,认为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然后由于灭绝,物种是越来越少。但是,在最早的地质泥巴里面,找不到所有物种的化石证据。

前面已经提过,俺没有看过“年轻地球”的资料,也认为这不重要。迄今也没有看过任何碳14或者什么发射性的年代测定方法,但是俺知道,真实的化石纪录远远比教科书中讲的要复杂。“在最早的地质泥巴里面,找不到所有物种的化石证据”这样的话不敢苟同。顺手举一个例子

基督教徒科学家Mary Schweitzer在1993年发现在6800万年的T-rex霸王龙化石中发现了soft tissue(具体是胶原蛋白),发表在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杂志

6800年历史的恐龙化石中发现红细胞,可能意味着很多很多... Google一下 "Dinosaur soft tissue found"可以看到很多信息

关于此事Wiki如是说:Since then, the claim of discovering soft tissues in a 68 million year old fossil has been disputed by some molecular biologists. Later research published in PLoS ONE (30 July 2008) challenged the claims that the material found is the soft tissue of Tyrannosaurus. 。。。 A more recent study (October 2010) published in PLoS ONE contradicts the conclusion of Kaye and supports Schweitzer's original conclusion.

22 October 2012, 《自然》杂志:Molecular analysis supports controversial claim for dinosaur cells,摘录如下:

It seemed utterly impossible—organic remains were not supposed to survive the fossilization process—but test after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spherical structures were indeed red blood cells from a 67-million-year-old Tyrannosaurus rex.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she and her colleagues discovered other apparent soft tissues, including what seem to be blood vessels and feather fibers. But controversy accompanied their claims. Skeptics argued that the alleged organic tissues were instead biofilm—slime formed by microbes that invaded the fossilized bone.

The latest evidence comes from a molecular analysis of what look to be bone cells, or osteocytes, from T. rex and Brachylophosaurus canadensis ...

Furthermore, using a technique called mass spectrometry, the investigators fou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proteins in extracts of the dinosaur bone that matched sequences from proteins called actin, tubulin and histone4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cells of all animals ...
 
阿Q也可以去查'地质年代图表'。
zt的给阿Q看看。

地质年代 分类
相对年代: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绝对年龄:根据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
地质年代 单位
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
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

命名
4宙:最初是3宙(冥古宙、隐生宙、显生宙),后将隐生宙重新划为太古宙、元古宙,成为4宙;
5代: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2纪: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1]

太古宙 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宙 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宙 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冥古宙 ----- 生命现象开始的时期。

太古宇 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宇 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显生宇 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界、代、系、纪
古生界 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 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 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 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 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 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 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 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 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 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 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 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 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 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 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 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 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 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 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侏罗纪 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 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 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 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 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 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 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 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近纪 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 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第四纪 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地质年代 第四纪名称来历
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1]
时间单位 一
地质年代 | 千年 | 世纪 | 默冬章 | 年代 | 年 | 季 | 月 | 旬 | 星期 | 日 | 小时 | 分 | 秒
 
呵呵,还很渊博似的,familyman去哪了:p
 
拿掉'进化',要研究物种的'相似度',就有两个假设了
1是,认为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然后由于灭绝,物种是越来越少。但是,在最早的地质泥巴里面,找不到所有物种的化石证据。
2就是,不同时期,天上掉下来不同的物种,留下了在地质不同分层的化石。
所以,如果承认碳14的年代测定方法,又不承认进化,那就只有信天了。老天会下雨,会下雪,会刮风,会打雷,会闪电,下冰雹,下灰尘,下光,下云彩 ,下雾,下陨石;还会下飞鸟,下飞机,下火箭,下炸弹,下无线电,下电视,下GPS。
'老天'这个上帝是非常厉害滴。这不,这几天在中国,阴霾又下来了。
看来,要承认第二个假设是很痛苦的事情。老天啊,开开眼吧。
 
2就是,不同时期,天上掉下来不同的物种,留下了在地质不同分层的化石。所以,如果承认碳14的年代测定方法,又不承认进化,那就只有信天了

第一个问题,俺前面所有引用都采用主流的化石年代测定方法得到的时间,并不表示俺个人完全认同这种方法。俺的逻辑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科学”认可的东西来质疑进化论

其次,不同的化石“按照进化顺序”在不同地层中发现,这是教科书的标准讲法,但是实际中远非如此简单--其实,此楼零零星星都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过,恐怕阿Q没时间专门收集太多这方面的资料

如果“地球有悠久的历史(in the order of billion years)”与“符合进化理论的化石顺序”同时成立,貌似进化论是唯一一种可能的解释,但是,只要这两个条件没有同时成立,进化论就不是唯一了


相反,站在质疑者的角度,这也是进化论的另一个“阿喀琉斯的踵”。俺一直避免涉足地球年龄的问题,要不收不住场。既然提到了,作为一个质疑点补充在这里:

:cool:进化论是一个巨大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关键节点有问题,整个链条就串不起来。根据本人对进化论很粗浅的了解,已经发现这些死结:

1、进化论是从有原始生命开始的,如果不能证明地球上nonlife-life成立,进化论的根基就是虚假的

2、寒武纪大爆发与缺少中间化石。Gould的间断平衡理论的推出就是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可是这个理论在进化论界受到很大的质疑,前面已经有大量的证据了

3、基因向上突变的可能性和变异基因的继承性--实验室中得到证实的完全属于微进化范畴,宏进化相关的没有任何试验证据,也被质疑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4、人的思想、意识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只要人的进化没有解决,进化论这个巨大的链条里面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断开的,没有意义的

5、如果地球年龄远没有45亿年,或者化石年龄的鉴定方法有问题....
 
的确很难解释这个现象,一方面,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化石,鱼类的在底下,哺乳动物的在上面。另一方面,支持'进化论'的中间化石又不足。
看看那'地质年代图表',咱们糊涂了。看看天,望望地。这几十亿年不对啊,应该是6千年啊。但是(第三天)创造星星的时候,它们(如银河系)的光又是几十万光年才能到达地球的啊。
唉,这个啥的,6千年,几十万年,几十亿年。咱们得用个算盘好好的划拉划拉。
 
续#755学习始祖鸟
接着看看可能是最著名的过渡化石始祖鸟

从Wiki几个条目:始祖鸟, Origin of birds, 有羽毛恐龙,简单总结一下历史上科学界关于鸟类起源的认识过程,以及当前的主要分歧:

1、1868年,在《物种起源》刚刚发表,始祖鸟化石刚发现时,根据解剖上相似性,赫胥黎便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的假说

同时期的古生物专家理查·欧文不同意这个说法,他宣称始祖鸟是第一种鸟类,而且不属于恐龙支系。但貌似赫胥黎的恐龙说更占上风

2、在20世纪早期,格哈德·海尔曼(Gerhard Heilmann)出版《鸟类起源》。海尔曼根据恐龙缺乏叉骨(接合的锁骨),而认为鸟类与恐龙间没有关系,他进而假设鸟类演化自鳄形超目或槽齿目(thecodont)的祖先,而非恐龙。此学说被当时的进化论界广泛接受

3、随着兽脚亚目恐爪龙(Deinonychus)化石的发现,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通过比较早期鸟类与恐爪龙骨骼的相似性,以及同时期“恐龙文艺复兴”其他理论的支持,重新提出鸟类演化自恐龙(兽脚亚目,Theropoda))的理论。随者这几十年来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的增加,以及更多小型兽脚类恐龙与早期鸟类的发现,这个理论得到更多的支持,逐渐称为主流

The similarity of the forelimbs of Deinonychus (left) and Archaeopteryx (right) led John Ostrom to revive the link between dinosaurs and birds.
178px-Archaeo-deinony_hands.svg.png


4、在1990年代与2000年代发现了许多保存良好的有羽毛恐龙化石。这些化石大多发现于中国内蒙古和辽宁的燕辽生物群,更加“确定”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到了90年代,大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鸟类是仅存的恐龙,并将已灭绝的恐龙称为“非鸟类的恐龙”,以与鸟纲作为区别。”

在以上不同时期鸟类进化理论的“进化”过程中,只有已经被主流抛弃的第一和第三个学说需要始祖鸟 :blowzy::blowzy:
 
欢呼科学教的另一个胜利:《自然》06 September 2012:Science wins over creationism in South Korea

去年早些时间出版商已经同意将作为进化论证据的始祖鸟和马从高中教科书中去掉,随着韩国政府和韩国科学院的介入,“科学”最终取得了胜利。

《自然》05 June 2012: South Korea surrenders to creationist demands

俺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

1、关于鸟的起源,在韩国教科书中教授的是哪一种理论?并不是所有理论都需要始祖鸟(或者说进化论界一些学说并不支持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不支持始祖鸟是过渡物种)。:p

2、韩国科学院坚持教科书中保留始祖鸟的原因:The panel emphasized that ongoing scientific debate about whether Archaeopteryx gave rise to all birds or is just one example of a feathered dinosaur does not undermine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itself. Indeed, the panel says, it is important to mention the existence of many ornithological fossils that could be intermediate species between dinosaurs and birds.

俺对这段话的解读和质疑:(貌似这些话不是很“科学”,更像是政治家的宣言 :rolleyes::rolleyes:):

2.1、科学界正在争辩始祖鸟是否全部鸟类的祖先或者仅是有羽毛恐龙的一种,为什么不提进化论界内部同时在争论鸟类是否由恐龙进化来,还有始祖鸟已经是一种“完全”的鸟。这两个争论,将完全改写始祖鸟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完全否定它作为一种恐龙->现代鸟的过渡物种。后面继续分析这一点

2.2、不管始祖鸟的例子是否成立,反正进化论肯定是正确的,还有很多别的有羽恐龙作为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证据,缺不缺始祖鸟这个证据无所谓。那么,不是号称进化论的证据汗牛充栋吗?为什么不选一些别的没有争议(指进化论内部,或者说达成共识)的证据?
 
欢呼科学教的另一个胜利:《自然》06 September 2012:Science wins over creationism in South Korea

去年早些时间出版商已经同意将作为进化论证据的始祖鸟和马从高中教科书中去掉,随着韩国政府和韩国科学院的介入,“科学”最终取得了胜利。

《自然》05 June 2012: South Korea surrenders to creationist demands

俺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

1、关于鸟的起源,在韩国教科书中教授的是哪一种理论?并不是所有理论都需要始祖鸟(或者说支持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或者支持始祖鸟是过渡物种”)。:p

2、韩国科学院坚持教科书中保留始祖鸟的原因:The panel emphasized that ongoing scientific debate about whether Archaeopteryx gave rise to all birds or is just one example of a feathered dinosaur does not undermine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itself. Indeed, the panel says, it is important to mention the existence of many ornithological fossils that could be intermediate species between dinosaurs and birds.

俺对这段话的解读和质疑,貌似这些话不是很“科学”,更像是政治家的宣言 :rolleyes::rolleyes:

2.1、科学界正在争辩始祖鸟是否全部鸟类的祖先或者仅是有羽毛恐龙的一种,为什么不提科学界同时在争论鸟类是否由恐龙进化来,还有始祖鸟是不是一个“完全”的鸟。这两个争论,将完全改写始祖鸟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它作为一种intermediate物种的说法就全是扯淡。后面继续分析这一点

2.2、不管始祖鸟的例子是否成立,反正进化论肯定是正确的,还有很多别的有羽恐龙作为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证据,缺不缺始祖鸟这个证据无所谓。那么,不是号称进化论的证据汗牛充栋,为什么不选一些别的没有争议的证据?

"‘不管始祖鸟的例子是否成立,反正进化论肯定是正确的,还有很多别的有羽恐龙作为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证据,缺不缺始祖鸟这个证据无所谓。’那么,不是号称进化论的证据汗牛充栋,为什么不选一些别的没有争议的证据?"

好问题!

如果删除所有有严重争议的进化论证据,进化论就没有证据了!这些披着科学家外衣的政治家宗教家们的强词夺理真的是无以复加了。:(
 
欢呼科学教的另一个胜利。。。
俺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

1、。。。

2、韩国科学院坚持教科书中保留始祖鸟的原因。。。

俺对这段话的解读和质疑:

2.1、科学界正在争辩始祖鸟是否全部鸟类的祖先或者仅是有羽毛恐龙的一种,为什么不提进化论界内部同时在争论鸟类是否由恐龙进化来,还有始祖鸟已经是一种“完全”的鸟。这两个争论,将完全改写始祖鸟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完全否定它作为一种恐龙->现代鸟的过渡物种。后面继续分析这一点

2.2、不管始祖鸟的例子是否成立,反正进化论肯定是正确的,还有很多别的有羽恐龙作为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证据,缺不缺始祖鸟这个证据无所谓。那么,不是号称进化论的证据汗牛充栋吗?为什么不选一些别的没有争议(指进化论内部,或者说达成共识)的证据?

补充第三点质疑:

2.3、始祖鸟在教科书种作为进化论成立的证据出现,虽然这些“证据”存在争议,但是不管存在争议什么,不管这“个别证据”是否成立,都不影响这个证据所支持的宏观进化。-- 严格来讲这个逻辑本身没问题:个别证据有问题,通常不足以否定全部。但是,如果全部的“证据”都这样,问题就严重了。究竟是否存在在“宏观进化论学界”内部没有巨大争议/达成共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这个质疑具体到鸟的起源问题,“existence of many ornithological fossils that could be intermediate species between dinosaurs and birds”,让一步,变成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对这些化石的解读在科学界宏进化学界是否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不妨继续学习

题外话,迄今为止阿Q看到的资料,这种“证据有问题,或者不成立,根本不影响结论可靠性”的逻辑是进化论辩护者的标准逻辑 :rolleyes::rolleyes: 这个逻辑的集大成者,就是方舟子所说的:科学家们不再关心进化论是否发生,现在仅在宏观进化究竟如何进行存在歧议
 
"‘不管始祖鸟的例子是否成立,反正进化论肯定是正确的,还有很多别的有羽恐龙作为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证据,缺不缺始祖鸟这个证据无所谓。’那么,不是号称进化论的证据汗牛充栋,为什么不选一些别的没有争议的证据?"

好问题!

如果删除所有有严重争议的进化论证据,进化论就没有证据了!这些披着科学家外衣的政治家宗教家们的强词夺理真的是无以复加了。:(

不懂的来问问。这'始祖鸟'是多少年前的玩意儿?
 
不懂的来问问。这'始祖鸟'是多少年前的玩意儿?

不太明白你的问题。从Wiki或者Baidu应该可以很容易得到它始祖鸟的基本信息:

*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晚侏罗纪
*第一个始祖鸟化石1861年在德国发现
*之后陆续有另外10来个始祖鸟化石在德国出土
*一百多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当成恐龙(or reptile)到鸟类进化的中间物种
*应该是最著名的“中间化石”
*貌似近年来其在进化史上的至尊地位已经开始被科学家抛弃,但正如韩国教科书事件,科学教在marketing上并没有抛弃始祖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