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前苏联怎样具体实施“向旱灾进攻”的规划?效果如何?
刘:在巨型规划步入实践时,恰值前苏联党政粗暴干预学术争论时期。联共(布)党中央委员会公开支持米丘林学说,将基因理论定性为“反动”、“唯心”的理论。以批判基因理论着称的李森科获得院士称号,占据了农科院最高职务,成为实施此项“向旱灾进攻”巨型规划的指挥者。李森科在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发表文章表态支持此项计划,并随即推出“簇状法”营造橡树防护林。宣称“簇状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米丘林学说基石之上的,于是“簇状法”栽植就成了千篇一律的规范。执行5年中,全苏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联合组织了专门考察队,对按李森科建议营造林带方法的各定位点进行总结。1954年,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科学论文,结论是:簇状法栽种橡树,不仅没有证明优越性,而是导致大面积橡树幼苗死亡。在1955年出版的前苏联科学院关于1949年到1952年间防护林带营造问题的总结报告中,更明确地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在森林草原和大部分的草原地带,植林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整地不善、管护欠缺以及采用了“簇状法”;二是在半荒漠地区,造林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少降水,因而,在没有灌水的条件下应拒绝营造林带,在这类地区采用“簇状法”种植效果最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