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场到冰箱 素食者慎入

这是我最近超爱的香料。不仅颜色漂亮,香味也是独具一格。我个人感觉有种去掉了苦涩和辛辣挥发油、纯正阳光橙子的味道,温暖的感觉。从图中可以看到红花这种植物有3根连在一起的红色花蕊,晾干以后制成这种香料。红花可能最著名的特点就是,贵!美国市场上常见的一般是西红花的花蕊,即产自西班牙,由于产量还可以,所以价格稍微好一点,大概6-8美元1g左右。当然也根据花的种类和花蕊的长短、粗细分级,最便宜的saffron实际是花蕊根部有黄色的种类。如果是藏红花,或印度阿富汗附近出产的,大概能到30美元1g。
 
使用上来说,一般是将saffron在少许温水中泡开再加入菜肴中。最常见的恐怕就是paella(西班牙海鲜饭),感觉没有红花就不是paella了。另外印度的焗饭biryani(详见介绍印度咖喱的“指南”)也会撒入saffron,最后的成品中一点一点的橙黄色也成为biryani一个标志性的特征。
 
Tamarind(酸角)


ImageUploadedByCFC 21407605575.700270.jpg
 
这个是东南亚烹饪中当做醋使用的,但比醋更柔和,还有淡淡的回甘。和柠檬或青柠比较起来也没有特殊的挥发油香味。



在国际超市里常见的是tamarind paste,里面加了糖,使用的时候用温水化开,滤掉种子和种皮再加入。美国这边最最常见的一道泰国菜pad thai(泰式炒米粉),tamarind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
 
这也是相比起来非常贵的一种香料,一般产自热带,比如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大溪地等等。(刚看了wiki上的统计数据,中国竟然是香草第三大出产国啊,前两个是马达加斯加和印尼。那些香草都去哪了去哪了?怎么觉得天朝永远都先就着别人的需求呢……)每个香草荚价格在2-4美元不等。关于香草的味道,我们印象里经典的“香草味”其实我个人感觉是混合了奶香和糖的综合味道。如果你有机会直接接触到香草,化在白水里,味道其实是和那种经典味道非常不同的,有点酸味,又有点木质的熏香。只有添加了奶油和糖才真正可以激发出香草醉人甜腻的香味。
 
另外,我感觉香草最最搭的是蛋、奶、糖的组合,比如用作泡芙馅的卡仕达酱(其实就是custard的音译),蛋奶布丁,冰激凌。

香草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于甜的菜肴,大洋洲的毛利人传统咸味菜肴里就有香草的身影,但是我个人还没有尝试过,所以不多做评价。
 
到2004年,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400万英亩(约1375.9万公顷),转基因农业的历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是一个国家在“进步”的名义下全面失去粮食自给能力的典型案例。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革命的结果,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的农业经济被彻底改造了。
 
20世纪70年代,在债务危机之前,大豆在这个国家的农业经济中所占地位微不足道,种植面积只有9500公顷。在那些年月里,一个典型的家庭农场种植多种蔬菜和粮食作物,还养些鸡,有的还养有少量的牛,来生产牛奶、奶酪和牛肉。
 
在改种孟山都大豆和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四年之后,到2000年,转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到2004年,面积扩大到1400万公顷以上。大型农业收割机械大量砍伐森林,并扫荡由当地农民占据的土地,以便为大豆种植提供更多的土地。
 
阿根廷农业的多样性——一垄垄玉米地、麦田和广阔的牧场——被迅速改变成了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地区,就像埃及的农作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被棉花取代并被摧毁一样。

到2004年,这个国家所有农业用地的48%被用于种植大豆,其中90%~97%种植的是孟山都的转基因抗农达大豆。孟山都最初免费派送种子,在成功占领99%市场份额之后又开始收取高额专利费;与孟山都种子配套的杀虫剂破坏了生态环境,杀死了其他庄稼,引起动物后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现恶心、腹泻、呕吐和皮肤损伤等症状。
 
阿根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受孟山都控制的转基因实验场。机械化的单一种植大豆的农作方式迫使数十万农民离开土地,贫困和营养不良现象大量出现。

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的生活水平是拉丁美洲最高的国家之一。官方公布的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人口比例1970年仅为5%,到1998年,这个数字陡升至30%。而到了2002年,又激增至51%。以前在阿根廷闻所未闻的营养不良现象,到2003年上升到约占3700万总人口的11%~17%。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