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原創長篇歷史寓言小說 《炎興》 (完)

(二十)

探马回报,邓艾退至西北四十里外下寨。
如今,一万三千汉军只须静待大将军南下,联手打败邓艾;再等锺会粮尽退兵,北上收复汉中。

风静雪止,鼓吹乐奏,县府烹羊宰牛,日暮酒尽,杯盘狼藉,将士论功行赏。

「既然不必大将军也能打赢邓艾,魏军有什麽好怕的?」宴会上的将士藉着酒意,摩拳擦掌。

炎兴元年十一月初二,汉军付出近两千人的性命,在涪城西郊击退强敌。
从雪原上遗留的尸首看来,除去降卒,邓艾的损失也不足两千。我有些失望,原以为大胜,却只有平局。
往好处想,成都军独力把邓艾挡在涪城以北,实属不易。

涪城守军艰苦鏖战,尚书黄崇奋勇争先,力挫魏军精锐,犒奖最丰;其馀成都军各有赏赐,霜雪均沾。
一如既往,我将赏钱分给几个出力最多的部下,他们再三拜谢。

满席欢乐,只嵇萦一人脸色难看。她与我同席,坐在卫将军右首,将校上前敬酒,都得有些尴尬地跳过她。
她已经昏睡了半天,脸色差却不只是生病的缘故。

「号令下去,一半人远远脱队在後面,根本没摸着敌人,他们配得着赏赐吗?」
「雪深及踝,行军不易吧。」
「这麽说来,冲在前面的都是腿长的大高个?还不如说他们都『不爱益州』!」

今早成都军以三敌一只是表象,实际接战的只有四千人,加上後头涪城守军就是八千,与邓艾势均力敌而已。
涪城之战後,实际战力只剩六千了。

而邓艾手下都是精兵,後军正源源不绝从阴平道出江油。今日交手,邓艾大概也摸清汉军外强中乾了。
大将军为什麽还没到?连消息都没有。是否受了风雪阻隔?

而嵇萦又不满舅舅执意收编降卒--这些误入歧途还不到十日的江油汉军。

「邓艾竟容忍他们脱逃投降,太可疑了。」嵇萦指着县府门口:「外头极可能有变节的汉卒,甚至邓艾刻意混进来的细作。卫将军可让城中的江油汉军一个个指认,无人指认的立刻杀掉,让那些变节的不敢妄动。」

舅舅细心听完,微微点头。「嵇姑娘顾虑有理,但万一错杀无辜可就不好。细作丶变节者也是人,人可以随时选择,要帮汉军还是魏军。既然他们来了,我们一视同仁,按军令赏罚。我期望他们会发现这里的确比魏军好,就像嵇姑娘本是魏人,却愿意帮我们。」

嵇萦却狠狠瞪着舅舅:「将军记得那四层人吗?不问是非善恶丶见利忘义的十有七丶八。将军实在不想杀他们,就以投敌之罪注销兵籍,请出涪城去,让他们回家吧,留在军中,我一个下午没睡好。」

「投敌的是马邈,他们依军令降魏,错不在他们。」
「将军不明白,当夜江油城两千,也有数百守军抗命不降,他们心里才有汉室。」
「或许。但兵饷也是一家的重要收入。外头冰天雪地,军士无路可走,还不回去投奔邓艾?」

「不不,将军还没弄明白。」嵇萦一脸怒气,我暗扯她的黄袖,却阻止不了她猛然站起,闭目晕了一阵。

「到目前为止,汉军所有的行动都在邓艾掌握中!今日是邓艾主动求战,而他早为自己留了浮桥後路,连撤退阵形都排练好了!这几百个降卒很可能是老贼故意留给汉军的,因为他算准了将军仁德,会留下他们!要破坏邓艾的计谋,便千万不能再照着他的心意行事!」

「但也不能因为怀疑,就逼几百个降军走上绝路。追求长治久安,得从关怀百姓做起,是吧。」

嵇萦猛摇头,操着沙哑的嗓音几乎大叫:「卫将军!大将军亲口告诉我一句话,我现在转送给你!决定大事,往往面临「舍近求远」丶「舍远求近」的两难。大将军在剑阁挡着锺会,邓艾都出了江油,这时候还谈长远,就要被短视近利的人利用丶消灭了!」

将校们缄舌闭口,县府里瞬时笼罩了户外的冬意。

「我明白姑娘的意思。这「舍近求远」,放弃眼前小利,追求千秋大义,正是汉室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坚持下去,就要和魏国一样了。」

「那何必找一个魏国人当参谋!」嵇萦一扭头,板着脸,在睽睽众目下出去了。

舅舅摇头示意,不必拦她。

舅舅不计前嫌,把江油降卒留下来,是因为他保证了大汉子弟的安全。
这些军士的父母一定很高兴吧--如果他们知道的话。

突然想起邓忠说,「仁义」是大国对小国的特权,而小国对大国必须放弃仁义,专凭「智取」,用计设谋,就像我常射丶刺魏将战马。许仪那次是我不太想杀他,今日对上邓忠真是没多想,有招就出了。沓中之战时,大将军心病发作,差点遭邓忠毒手,不也是用枪尾刺上了邓忠的马脑?

看来落於下风时还真没办法。小国为了活下去,也顾不得光明正大,如果怀疑降卒,也许也只好赶他们走了。
但这样还算是汉室吗?

对了!娘让我抄过《孟子》:「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不就是这个吗?
但孟子也没说小国不能仁智双全啊?

娘还让我读战国故事,秦将白起坑赵国降卒四十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暴秦一统六国,才十五年就灭亡了。
我曾经庆幸,季汉绝不走暴秦坑降卒丶曹操屠城那样的歪路。那是「舍远求近」。曹魏四十馀年,也要被司马昭结束了。
而今天敌人都快打到成都大门了。舅舅还这样坚持仁义,究竟该不该?

难道说,汉室已经习惯武皇帝那样的强盛,习惯把大国事小国的仁义放在嘴边。当季汉落入弱小,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日子--
尤其当它面对一个「舍远求近」丶不择手段的大国?

要是我,会怎麽做?是杀了一切可疑的降卒丶是放他们回去找邓艾,还是信任收编?
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我很想听嵇萦的话。

钩月西沉,参宿东升,穿廊烛火摇曳。拉开滑门,嵇萦斜靠墙角,振笔疾书。这是我第一次看她写字。

「还没休息啊!我给妳送伤风药来了,快看我带了谁来!」

舅舅庄敬地弯身作揖:「打搅了。」
三军主帅丶皇亲掌政大臣丶中两千石的乡侯亲自对百姓赔不是,这面子真是给够了!

「啊,卫将军。」嵇萦连忙坐正,整理衣裙,把露出来的一截小腿盖好。

「姑娘在写些什麽?」

「事情。」嵇萦面无表情,似乎不太欢迎我们干扰她。

「萦也有兵法传世?破邓艾良计?」

嵇萦摇头:「我才没丞相丶大将军那麽伟大,只是把亲眼所见的季汉与战事记下来。」

「为什麽记这个?」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隐者旁观,旁观者清。」

嵇萦看我一脸狐疑,又跟着解释:「太史公为什麽要写史?」

「求真。」舅舅一说,嵇萦立刻放下笔,双眼像俞伯牙碰见钟子期那样发光--遇见了知音!

「我明白姑娘是一片好意。但也请妳理解,仁义感化是汉室的精神,也是汉臣奋斗的动力。」

「嘿,张口就是汉室精神,光明照人,不敢直视!但汉室精神究竟是什麽?」

隐士对知音都是这麽说话的吗?

「萦,汉室精神当然光明伟大!武皇帝建立不世功勋,通西域丶伐匈奴丶征朝鲜丶平南越,正是汉室精神的发扬。」

「功业?小玉什麽时候学会邓艾那一套了?」嵇萦举着烛台,挪坐到我与舅舅身前。「灭人的国,还说是自己仁义之师?幸好我晚上没吃太多。」

「把仁义礼教传向蛮夷之地,不是挺好吗?」
「都被你们杀了丶打趴下了,当然什麽都好。世人称颂汉武功业,说他开疆扩土,国富民丰,但饿人想吃饱,穷人盼富贵,弱小寄望强大,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强盛富足,只是弱小平民普遍的追求,怎麽能说是汉室精神呢?历朝历代都是这个精神啊。」

「那麽……以儒为尊,这算汉室精神了吧?」

嵇萦皱眉,我知道她不喜欢儒家。她认为道家比儒家要高出一等。我只好用眼神求助舅舅。

「这麽说吧。」舅舅点头:「儒家理想,尽在《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代士人都有孔子的志向,梦想重现三代治世。」

嵇萦摀嘴乾咳几声:「於是出现了王莽。」

舅舅明知是嵇萦调侃,也面不改色:「是。三代可能是迷信传说,而王莽告诉後人,回归古制是行不通的,得创新进步。但『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并不是古制,而是仁人志士奋斗的目标。汉室的精神,就是行大道,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没错,这就是汉室的精神,娘也要我忠於这样的汉室!「舅舅说得好!」

「难道先秦不愿天下大治?绝不只汉室有这个理想。」
「就说汉室借重儒家实现这个目标吧。」

嵇萦长叹一口气:「将军是好人,我无意冒犯,但我不能不想起那些一开口就是儒经章句的腐儒。为了长治久安,你就不顾眼前生存吗?若汉室倾覆,你怎麽延续汉室精神呢?你为什麽不学一下刘邦推子女下车,学一下刘备背判刘璋,保住了自己,来再回头喊仁义?」

舅舅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我虽然不喜欢嵇萦说的话,但若不是靠射敌将战马丶欺敌招式,我这参军应该早就横尸沙场了。
究竟求远丶求近的平衡该放在哪里?高皇帝的子女丶刘璋被牺牲了,归降的汉卒里可能大半无辜,凭什麽要他们倒楣?

「姑娘再三苦劝,我听进耳了。」舅舅也叹了口气:「但我相信天道本属仁义,而不属残暴。面临一次次艰难的选择,我想尽力坚持下去。」

嵇萦清了清嘶哑的喉咙:「将军,你这简直是太平道啊!仁义与残暴,不过是世人搔头发明的字辞!看看世间万物,有夏蝉好心,舍身给螳螂吃掉的吗?有牛羊跳上几案,拜请人宰杀的吗?天人感应是毒药,你们自小服用,快醒醒!」

嵇萦又激动地扶着墙站起来,两手插腰:「将军自以为到了更高境界,但你还把道德当作信仰,去学第二层人追求至善做什麽?第一层人懂的天道还比你多,至少他们不会在危急存亡之秋一头撞墙而死!你会为天真单纯付出代价的!」

舅舅沉默不语。
嵇萦似乎自觉话说得重了,低头转身给我们倒茶。

「是天下付出代价,还是我一人付出代价?」舅舅接下茶,碗口冒着白烟。

舅舅这话是什麽意思?难道他要牺牲自己?

「仁义当然对天下更好。将军义无反顾,我不得不佩服。但将军要知道,世人不懂你,只会笑你傻而已。他们看见你的书画,会说你不务正业,只有些小聪明。你能想像他们嘴里吐不出金子吧。」嵇萦从嘴尖夹出几片茶渣。

「只有坦然接受了。但我说句心里话。」舅舅顿了顿。「左右天下发展的不是他们。」

嵇萦一怔,身子退後半尺。

「将军志在左右天下?」

这段《大学》我也抄过:物格丶知至丶意诚丶心正丶身修丶家齐丶国治丶天下平。士人的最终理想都是影响天下。

「是的。」换舅舅一跃而起,缓步到紧闭的竹窗边,打开一条小缝。

「先君用兵不喜用诡计凶道,世人嫌他不懂应变将略;我也有自己的坚持,终身不愿错踏一步。也许我父子都将因为这样的坚持而失去机会,但我相信,天下总有些人了解我们,接续我们的志业,引导天下大势。若我一旦为了自身的存亡而权变凶残,这个传承的理想也就到此为止了。」

一阵冷风吹凉了脚。房里挺闷的,也需要些清新的风吹进来。正像舅舅也是污浊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将军比我想像中深沉。但我也说句心理话。」嵇萦收起了急躁,缓缓地一字字吐出:「将军父子的力量太小了。你们是少数中的少数,四面楚歌了。」

「怎麽说?」舅舅小口品着温茶,似乎不以为意。

嵇萦想了想:「既然天下人可以分成几类,那麽天下的争端也可以看成这几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每一种人都希望天下为他们所用。是不是?」
「请姑娘继续。」
「上次说到,天下人依心智成熟成长,可以分为四等:从感官和谐『求美』,成长到仁义道德『求善』,再进步到诚挚朴质『求真』,最後却是把真善美都抛弃的疯癫,或者像卫将军这样,自认真善美能够调和丶但行为却与第二等人无异的第四等人。」

舅舅竟笑得挺灿烂,似乎同意嵇萦这麽看他。

我自认是第二等人,为了进步,也该尝试求真。
过去的几个月来,我好歹认清了汉军里头也有差劲投降的,魏军里头应该也有好人。
我对邓忠说,司马昭丶邓艾之间的「君臣之义」不过是狼狈为奸,那麽关将军丶廖老将军的「袍泽之义」难道就高尚了吗?
当然高尚。那邓艾丶司马昭彼此信任又有什麽不好呢?我不禁迷惑,但又挺高兴,自己又往求真迈出一步。

嵇萦又替我们斟茶:「在季汉,将军父子与蒋琬丶费禕丶董允丶现今尚书台里都是上层明白人,你们一手带领第二层心思单纯的儒生将士,一手强调律法,限制第一层人在追求发达时,不至危害朝野,又全力推行儒家教育,期望第一层人明辨善恶,成长为第二层人,成为你们的忠实信徒。但这是你们这一层人的利益。如果天下真是这样演变,你们是最高统治者,集大权丶名利与功业於一身--即使你们不在乎。」

舅舅点头:「可以这麽说。」

「再说黄皓党羽丶大多数百姓这第一层人的利益。他们人生目的就是奋发向上,做大官,出大名,受人尊敬,和你们差不多。但他们远没有你们的才识度量,在你们的统治下注定没大出息。他们发达的唯一途境,是拉党结派,彼此提携,巴结权贵甚至天子。他们一边崛起,一边排挤更成熟的第二层人,甚至是将军这样的第四层。你要他们长进,是为了他们好,但这是很长远的事情。朝夕之间,占据高位的第一层人是该被裁汰的冗官庸吏。他们当然不愿意啊。大概就因为这样,将军在朝中一直没有动作,与他们和睦相处。」嵇萦有气无力地说。

舅舅低头沉吟:「我们不是不为,是不能。党锢之祸不远,不能动摇国本。」

「瞧,光这第一层人的利益就让将军招架不住了。」
「还有第二层人的支持吧。」
「将军不要以为他们生下来就该替你抬轿拉车。你们也有自己的利益--复兴汉室,自己觉得是圣贤好人!你阻止他们复兴汉室,就是他们的敌人。将军或许不知道,武将们知道你上表招大将军回来,私底下多讨厌你。」嵇萦斜着眉头看我:「是不是,小玉?」

嵇萦太没有朋友义气了!这要我怎麽回答?
但如果说实话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义之所至,我又怎能推辞呢。

「舅舅……我们很不谅解你这麽做。」这句话说出来,霎时心胸舒畅。

舅舅朝我微笑,他心里应该原谅我了。但说实在,我们无法原谅他!他造成姜大将军避祸沓中,造成今日的一切!
表面上看,舅舅根本与黄皓「狼狈为奸」。当然他有更长远的打算,想靠律法丶教育彻底感化黄皓这一层人。

「舅舅,不是你的错。只是我们不了解你。」
嵇萦乾笑两声:「谁了解卫将军?将军走得很远啊,不只脱离了黄皓,武将丶儒生都看不下去了。」

舅舅有些期待地看着嵇萦:「至少我不得罪第三层人。」

「隐士无求,不与你们争利。但你还得罪了另一大群人。」
「剩下的,不是就四层自己人吗?」
「那只是境界高低,但人也有选择,可以自降境界,譬如将军自降境界回第二层。将军怎麽看锺会?他大约是魏国的卫将军。」

舅舅沉默了半晌:「据说锺会自崭露头角以来,心计高妙,算无疑策,他写劝降书来,通篇文采丰盛,应是绝顶聪明的人吧。」

嵇萦边听边摇头:「但将军怎麽解释锺会这麽自私奸险?」
「魏国风气如此,人心不定。」
「益州五十年前的风气难道不是这样?做小人是锺会的选择。他还算看得清局势,却选择操弄天下人,自降境界回第一层。」

舅舅莞尔发笑,也许是高兴锺会降得比他还多。
嵇萦这样的道家隐士还真是自视甚高,别人都自降境界,就他们坚守在上层。

「我猜想,我与锺会的最大差别在天子的信任。我们父子得到天子的绝对信任。但魏室大权旁落,锺会与司马昭都得不到信任,都在利用权谋壮大自身,以求自保。」

嵇萦想了想,有些勉强地点头:「得不到信任是他的选择的结果,不是原因。总之,魏国的第四层人凭着背主发家,总揽当世盛名丶万贯家财,权倾天下,树立起『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奸雄形象。而季汉推崇的却是丞相丶大将军丶卫将军这样廉洁奉公,毫无权势可言的千古圣贤典型。魏国第四层人不恨死你了?和你们站在一起,他们不过是一沱沱狗屎,只有第一层人疯狂崇拜他们。你复兴汉室,他什麽都没有了,死後的英名丶歌颂也没了。所以将军的死敌不仅是季汉十居七丶八的黄皓党羽,更是统领着天下十居七丶八的魏国人的司马昭党羽。毫无胜算。」

原来我们的前景这麽暗淡……

好在舅舅没有气馁的神色:「姑娘别这麽悲观。一群有才能见识,却又不求自身名利,把好处分给天下的人,是天下最适合的领导者。我相信季汉丶魏国人民一定能认清的,天下十居七丶八的人都要支持我们。」

「将军连季汉人都误解,还指望魏国人会知道你怎麽想?还是那一句,将军走得太远了,百姓跟不上!他跟一小段,分走你给的好处,到那里为止。」
「即使如此,朝我们所做的方向努力下去,那一天必能实现。」

舅舅这话说得坚如磐石,真有成熟男人的魄力!连嵇萦都不免用少女崇拜英雄的眼神看他。

「将军,我忍不住说压心底的话。」嵇萦坐正了身子。「你们这些大器量的季汉人没有放弃世俗,舒服快乐地独善其身,而愿意在儒家这种迷信充斥的理论下奋斗,甘愿置身於匹夫愚妇之间,想尽一切办法感化丶改变他们,追求天下的长治久安,并且感动一代代的志士追随你们,我必须说--你们了不起,虽然我不觉得你们会成功。而在魏国,所谓聪明的锺会丶司马昭这批掌政者其实与将军差不多,也希望用儒家孝道这些东西,把人民提升成为第二等。但他们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自己行为完全是第一层人。他们只会感化更多人成为口是心非丶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所以将军这样的人是季汉独有的。汉室精神从来不是强大丶不是儒家丶而是你们。卫将军就是当今的汉室精神!」嵇萦好不容易说完一大段话,脸色都有些苍白虚脱了。

「萦眼里的汉室精神,原来是人?」
「这我可承受不起。」
「将军矫情,你心里乐不可支。」

舅舅板起脸,也挺胸坐正。「抱歉,的确是。听姑娘这麽说,我内心非常激动。但我不敢奢求自己能感化丶改变谁,我只希望世人明白,这样纯粹的人曾经存在。即使世人一时为了生活而不得不违背原则,但只要生活稳定了,我希望他们回想我们曾经面对的困难选择,而与我们做出一样的事--求善,不仅对自己好,也对天下人好。」

舅舅双手捧起放凉的清茶,向嵇萦示意,一口喝乾:「我尝试反过来理解姑娘的话。在天下大多是第一层人的时候,天下大势倾向支持魏国司马昭丶锺会这样以权术起家的人,看重短期,要饱足丶要强大丶权力丶金钱。而在天下多是第二层人的时候,他们会支持我们这样的人,是吗?这样说来,也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才能让天下大势缓缓往第二层丶道德善良这一边倾斜。」

嵇萦也捧起茶碗喝乾:「但在天下多是第二层人的时候,你们已经要被锺会丶司马昭那样的统治者养出的源源不绝的第一层人,联合季汉里面的第一层人把你打垮了。我也不希望啊。」

「我们不会被打垮!我们已经打败了邓艾,锺会很快就粮尽退兵了!」舅舅与嵇萦转头看我,眼神里都是赞许。

「五十年来,季汉已经大有起色。老实说,在出征前,我看见太学广场上还有抗议的太学生,心里不知有多高兴。那只扔过来的鞋子我还暗自收藏了。早先广场动乱,我深怕小玉与尚儿这一搞,让我们多年的心血白费了。」舅舅有些顽皮地看着我。

「舅舅,难道爱国也错了吗?」

舅舅还来不及开口解释,就被嵇萦抢了话:「小玉,我明白妳舅舅的意思。季汉五十年到今日,已经培养出一群有骨气丶不对权势低头丶不再要求饱足丶强大的百姓。他们已经朝第二层人跨出关键的一步。」
「正是。只希望战事顺利,几十年间前线和平,我回成都,再努力推展事业。」

不会的,大将军必会趁机北伐关中。战争还会持续,也许永远不会结束……

「将军的进程太慢了,因为你们人太少。」嵇萦用力眨了眨眼,似乎快睡着了。「成都太学管事的还是谯周这样的货色,大树上贴首预言破诗,拿天子父子的名字作文章也成?将军一定得把他换下来。把光讲儒经书呆子的全换下来。」

「这样的言论不也迅速开启民智吗?」舅舅歪头反问。

嵇萦双手撑开眼皮:「今夜真是眼界大开,将军城府很深啊!我就知道,圣人都是最虚伪的。」

「舅舅是大好人,别胡说!他这是包容老人家糊涂。」

「包容这些呆子,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你们人数太少了呀。」
「没办法,请嵇姑娘去太学讲讲道家吧。季汉律法不独尊儒,保妳不出事。」
「将军这是陷害我天天吵架?第三层人忙着躲避名利富贵丶躲避忠君爱国。不幸的是,第四层的人才来源,又必定是第三层人。」嵇萦苦笑几声:「将军何不以身作则,少降一层境界,改尊道家,管他天子老丈人?」

舅舅突然拉下脸。

「先君承受先帝托孤,我父子两代深受朝廷信任,这不是我该做的事。为朝廷奋斗是诸葛家的使命。至少是我自己的。」

「唉。」嵇萦摇头咳嗽,似乎病势又加重了:「你们这些汉室精神得天独厚,深获天子信任,但天子的信任又造成你们绑手绑脚,施展不开。无解的死结啊!」

「一定有解法的。不急在今夜想出来。」舅舅总是这麽气定神闲。

眼看嵇萦都快昏倒了,舅舅请她服药休息。今天辛苦了,涪城一夜好眠。

汉室精神怎麽会是死结呢?一定有解法!绝不能放弃希望!
 
每一篇都是信息量很大啊...
有一个问题,嵇萦这样的道家性格,应该不会太过执着的想要去劝说别人吧...
 
每一篇都是信息量很大啊...
有一个问题,嵇萦这样的道家性格,应该不会太过执着的想要去劝说别人吧...
謝謝。關於信息量大的問題,今後我會回頭看看有哪些無關主旨的東西可以刪掉。
而重要的部份再解釋得圓滑順暢、描粗一些。
自己小時候做數學題很喜歡跳步驟,如果毛病又犯了,或許讓閱卷的讀者不能適應。

嵇縈的立場,開篇她對神仙下凡一樣的諸葛瞻是一見鍾情的
on_totallove.gif

或許我要回第一部多加一些她常常偷偷欣賞諸葛瞻的描寫。
漸漸接觸得多了,嵇縈發現諸葛瞻與他父親旗鼓相當,
所以又慢慢把他當成父親/知音/偶象類的人物。
類似小玉的戀父情節攀上了姜維的味道吧,當然不是那種無法自拔的。
所以她不希望諸葛瞻又(像嵇康一樣)死掉。但她也明白諸葛瞻是勸不動的。
但她又必須勸否則也對不起自己。

故事裡,嵇縈一開頭是完全的道家型人物,但受到諸葛瞻與其他角色的影響,
慢慢成長,兼容了其他思想,
到第三部最後,差不多也修煉到第四層中段了 (而小玉也到了第三層門口),
她會希望幫諸葛瞻實現漢室精神,到 3-22 還有這一系列乾貨 (希望啃得動) 討論的最後結局,
也就是與目標讀者討論 傳統知識份子思想死結 的解法、未來展望。
 
最后编辑:
(二十一)

阴云布合,朔风席卷,尘烟飞扬。

欢庆至深夜的成都军将校大半睡到日上三竿,再齐聚县府,不糟蹋昨夜剩馀的酒食。
他们与舅舅谈着我不懂的尚书政事丶儒道经义。
我听不懂,也无心学习。

街道上,成都军拆着城中弃宅,生火取暖,无人阻止。
军营里,没有人给家里写绝笔信。这些地方守军丶屯田後备都期望着战事尽快结束。
从正午到日落,城东操练场上只有忠义校尉本部将士。

西北四十里的邓艾毫无动静,营寨上旌旗愈插愈多。大将军依然下落不明。
涪城一日无事。大敌未灭,安祥掺着诡异。

本部兵力两千三百,铁骑护卫剩下二十七人,舅舅要补些精兵给我,我婉拒了。
留给中军吧,强枝弱干太危险。

嵇萦卧病在床,茶饭不思地翻读兵书,有时大笑,有时大骂,有时昏睡,睡醒了再读,又自言自语:「在家里骗人的受棍棒责打,在市场骗人的给抓进大牢,在战场上骗人的功拜大将,在朝廷上骗人的世称英雄,谋略,不过是骗人的学问而已!邓艾丶锺会这帮人自豪谋略盖世,都是小时候欠抽!」

我问她现在有没有把握猜到邓艾的心思。她竟说:「那简单。只要我把一半的思考停止,就是邓艾了。」

睡前,看着墙上千疮百孔的天蓝战袍,我不禁怀疑,自出征以来,丧命在自己指挥下的将士数目。但我不敢算。
当初三千人跟着我去沓中,现在剩一千不到,一百精骑剩不到三十个。我真是个扫把星。
舅舅还说,要以涪城的战功升我作典军丶拜将军呢。我怎麽承受得起。
破了邓艾,收复了汉中,我不想再随大将军北伐了--虽然我自小一直以为,只要能跟着大将军就一辈子心满意足。

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大将军也老了。不久,守疆的符节会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维持现状行吗?让舅舅他们全心经营好天府之国。

「小玉姐姐!」睡梦中,我隐约听见尚弟在滑门外头。「请速至议事厅,紧急军议!」

邓艾来了?

我掀开温暖的被褥,一跃而起,推醒嵇萦,急急披上那伤痕累累的筒袖铁甲。
议事厅外戒备三重,里头一片昏暗。汉军将校强打精神,满面严肃。

今夜有两匹飞马到涪城,都自称来自剑阁。

第一个信使带来辅国大将军董厥手书:

「卫将军安启:梓潼三尺大雪,剑阁援军两万五千受困,大将军心病发。董龚袭。落款十一月初二。」

「为什麽老天在这个节骨眼离我们而去,令梓潼大雪封山?」黄尚书流下两行热泪,在座儒将也有掩面哭泣的。

「为什麽汉室要受到这样的折磨?」
「难道我们错了吗?」

一向爱哭的我却没有掉泪。我太害怕丶太绝望,竟无力悲伤,心头回响着魏将挂在嘴边的「天命在魏」。
我又突然明白,大将军为什麽把珍贵的手稿交在我与嵇萦手上--他自知来日不多。

舅舅要我们立誓严加保密,绝不能让下属知道,当然更不能让敌人知道。

第二匹飞马则送来大将军手喻:

「思远足下,成都军来,锐气方盛,邓艾疲累,前後不继,宜在速战,若历日旷久,艾岂攻汉军之必救乎!伯约。信上没有日期。」

舅舅把这两封信让围坐的众将传阅,议事厅里只有一声声摇头叹息。
传到我手上,我不愿再读一次那残酷的内容,只知第一封信字迹工整精巧,第二信笔势奔腾挥洒。

「这两匹飞马同时到的?」嵇萦接过手书。她的双颊依旧缺乏血色。

「是!」站在舅舅身旁的尚弟回答。

嵇萦皱眉:「既然都是剑阁发的信,为何不只派一匹飞马?」

尚弟耸肩。

「嵇姑娘。」身边的黄尚书以袖袍拭去眼泪:「应是董将军派了信使後,大将军苏醒,要成都军直取邓艾,再派第二个信使。而第二匹飞马追上了第一匹。」
「唉。季汉人太善良了,被骗下悬崖还怪自己没看路。」嵇萦频频摇头。「信差呢?叫来对质。」

「都回去覆命了!」尚弟答得乾脆。

嵇萦翻了个白眼:「战场上消息三真七假,以後再有信差来,请留下来再三盘问。」嵇萦举起董将军丶姜大将军手书:「这两封信可能都是假的!」

外头阴风大作,吹得竹窗啪啪作响。县府里众将议论纷纷。
大将军病发,援军受困,要我们独力对付邓艾,不是很合情理的事吗?

「嵇姑娘由何得知?请赐教。」舅舅行了个拱揖。

「可能是假的,没说一定是假的。不过这里人多,仔细思量,应该能看出些蛛丝马迹。先说第一封信吧。有什麽可疑处?」

尚弟拉来烛台,舅舅双手接回书信,仔细端祥了一阵。

「这极像董将军平日手笔。而董将军为人简约谨慎,不确实明白的事绝不说。这信只说梓潼情况,大将军病发,其他一概不提,也符合董将军性格。再说,若大将军病发,那麽临时主帅人选便落在左车骑张伯恭丶右车骑廖元俭丶辅国董龚袭三人之间,也该由董将军写信给我,因为他是我同僚,又是我的老友。」

「其实我不是问将军这个……你们都没发现最明显的怪事?大雪封山,还能派信差出来?」

众将脸色惊疑。是啊!不是被困了嘛?
只有黄尚书面不改色:「嵇姑娘是魏人,不明蜀中地理。梓潼到涪城不只金牛道,还可以南下郪道至广汉,再溯涪水西上。」

嵇萦有些脸红,低头沉思半晌:「为了慎重,我们不妨先假设这封信是恶意假造的,看合不合乎情里。如果剑阁援军没有被大雪困在梓潼,为什麽今夜之前一直没有大将军的消息?半个月前,我军从剑阁出发丶经梓潼走到涪城,用了五日。十月二十五江油城失陷,最晚二十七日报马抵达剑门关,以大将军的冲劲,最迟五日,十一月初二兵临涪城。即使主力押送辎重在後,也好歹也会有前部。这样看来,大雪封山丶大将军病发很有可能是真的。」

嵇萦说完,嗓子几近乾涸。只见她扭开水袋,仰头就「咕噜咕噜」地灌了几口。
汉将若口渴,好歹得用袖子遮一下。如今全部人就看着她一人喝水……

「各位,我也认为第一封信是真的!」众人的目光聚集过来了。
「七月我带兵去沓中,听闻山洪冲毁梓潼一带山道,因此改走左儋道。这一次领兵经过,发现栈道年久失修,只怕被积雪压垮。另外我们在前线见过大将军病发几次,所以……」

众将正等着我再说下去,但我多希望这第一封信是假的,大将军平安无恙。

「好。第一封手书真实性颇高。再看这大将军手喻吧。」舅舅拿起手喻,仔细轻声读着。窗外狂风呼呼大作,寒鸦夜啼。

「我与大将军私交不多,只见过他几次上表。这笔迹似乎的确是大将军的,而书信内容丶口吻也像。可惜身边没带上大将军公文,无法详细比对。」

「我有!」我大叫一声,身边几个儒将全身一震。

我与嵇萦奔出议室厅,回到厢房,一阵折腾,找到大将军亲笔点评的《将苑》丶《孙子》,又喘着白气奔回议室厅。

尚弟与左右护卫手持七丶八只烛台,照亮着舅舅的几案。

虽然舅舅後悔把治国的时间浪费在写字作画上,倒还能在关键时派上用场。
当然,比对字迹这种事一般不是主帅做的,而是主簿……

「若是模仿假造的,还真学得唯妙唯肖。实在得挑小毛病,就是参军与嵇姑娘兵书上的字迹力道平稳,而这手喻上笔划有些轻重不定。此外,兵书字迹的提按有定法,是一个人经年累月书写的习惯,而手喻上的提按飘忽无度。当然,如果大将军病弱体虚,笔力有亏,也不足为奇。」

舅舅不愧行家。

「卫将军,太平道迷信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世人总是先假设它是真的,再想办法证明它。」嵇萦在一旁插嘴。

「嗯……」舅舅又读了一遍手喻,忽然想起了什麽,抓起兵书,上下搜索,似乎在找什麽特定的字。

「找到了!」舅舅一手指着兵书,一手指着手喻,两手都押在「乎」字上头。

「兵书上的『乎』字竖划劲挺,好似一根顶天梁柱,而手喻上的『乎』字竖划弯弧,有如角弓。这手喻极可能是平日勤练书法的人伪造的。」

「不练书法的人也不能伪造他人笔迹吧。」嵇萦又插嘴。

舅舅与众将都没理嵇萦。这麽没大没小……
而我心里有些发毛。为什麽光从一个字的一个笔划就看出来是假的了?

「工书法者,喜欢讲究字的结构。」舅舅对众将解释:「要求上下均匀丶左右相称。而『乎』这个字的末笔是向左的一个钩子。直竖配上左钩,右边却又没有撇丶捺等平衡格局,造成『乎』字重心左倾,流於轻浮躁动。」

嵇萦突然抬头,看了尚弟一眼。英俊的尚弟注意到了,报以微笑。

「若把直竖改成往右的弧弯,再配上末尾的左钩,则重心归中,结构平稳,『乎』字的美感也就保住了。正所谓:『仿形易丶仿骨难丶仿精气最难。』精气是发自内心的信念。大将军正直不阿,不因追求文字美感而歪曲原则。若这手喻是假造的,作伪书者心怀恐惧,因此力道轻重不定,提按也掌握不住,更糟的,是漏掉了全信最後一笔划应有的粗旷正气,却追求柔美和谐,功亏一篑。」

众将哑口无言,只有嵇萦「噗嗤」笑出声来:「将军真是行家。其实先前我觉得这封信可疑,不过是上头没有盖上大将军的官印。」
「私人手书,不必用官印。」
「大将军奉公无私,岂是用私人手书下令的人?」

嵇萦说得太好了!书信展示的远不只内容,更是性格信念!

「对了!」我一拍手,又把几个儒将吓得几乎站起来。「大将军告诉我,如果他有新的指示,必有公文与手喻!」

「好。」舅舅放下兵法和书信,有些吃力地眨眼,面露微笑。「这第二匹快马肯定是假的了。现在问题是,是谁假造的,意图为何。今夜若能参透当中奥秘,或许便是破敌关键。」

众将点头赞成。
其实我倒希望这手喻是真的,至少是大将军还活在世上的证明……

「会不会是邓艾假造的,计诱汉军出城?」黄尚书倾斜身子,越过我看着嵇萦。

嵇萦摇头:「邓艾出身微贱,厌恶士人。写伪书不是他的作风。邓艾若要诱人出战,多半在战场上示弱,就像昨日故意让我们前後夹击。但老贼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盘,要消灭涪城里的精兵。」

幸好嵇萦砸了邓艾的算盘!

「有理。探马回报,邓艾立下营寨後,旌旗每日增加,摆出後军源源不绝出阴平道,加入前军的形势。」黄崇在一旁补充:「卫将军,邓艾这是在示强,其用意不在引诱汉军出城进攻。所以这手喻应该不是邓艾伪造的。」

「好,排除邓艾。诸位同僚认为谁最有可能?」

「还有谁?自然是锺会那小人。」嵇萦一脸不屑:「魏国人都知道的事。锺太傅自创楷体,大异於隶,蔚为时尚,不肖子锺会自甘堕落,就擅长模仿他人笔迹。六年前,锺会在寿春伪造吴将全禕的劝降书,把几千名吴军都骗出城来投降。或许他从阳安关搜到大将军的公文,见识了大将军笔迹吧。」

「幸好我们有魏国人嵇姑娘。」舅舅面露微笑:「但锺会怎麽晓得成都军在可以速战邓艾?」

「十月二十五,邓艾前军出江油,锺会从汉寿派了田章助攻,事实上是提醒汉军快去把守江油。」嵇萦转头看我:「田章虽然命丧诸葛参军之手,其残军也必定把邓艾占领江油城的消息报回汉寿。锺会一定猜得到成都的反应--发兵堵住邓艾。与当初派出田章一样,锺会深怕邓艾抢了自己的大功,巴望着邓艾与汉军同归於尽,好让他挥军直取成都,功名全归他一人独享。」嵇萦哑着嗓子「呵呵」冷笑几声。

幸好嵇萦了解锺会。有她在季汉,真是我们的幸运。
众将正点头,舅舅却一脸疑惑:「但我还弄不明白一点--大将军在梓潼,锺会如何长趋直进成都?」

嵇萦还在灌水下肚,却是尚书黄崇抢答:「大将军走金牛道,锺会可走左儋道,此二道汇於涪城。锺会虽是绕远路,但他命好,碰上金牛道大雪封山。如果锺会知道五十年前当阳的事,派出五千虎豹骑先驱,随时可能兵临涪城。诸葛参军可知道锺会大约有多少骑兵?」

「二十中取一。若全军十万,也差不多五千骑。」

议事厅里众将哗然失笑,泛滥着惊恐丶绝望的悲叹。成都军不只要独自对付邓艾,还要面对锺会!
在雪原上对付五千骑兵,太难了,更别说十万大军。

本以为到手的胜利,一夜惊醒,才知道是季汉极大的危机。

「要不要派出飞马,请剑阁援军走郪道,先至广汉,再北上涪城助战?」

舅舅一说要搬救兵,众将如获至宝,都要死守涪城,等大将军来。
成都军就像无助的迷路孩子,期待父亲伸手拯救。
但父亲也卧病在床……

突然嵇萦仰头大笑:「明白了!」

「锺小人这点奸计,瞒不过我!」

「嵇姑娘快请说。」

「这假造的手喻,最蹊跷的是最後两句:『若历日旷久,艾岂攻汉军之必救乎?』。《孙子》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这摆明了是锺会,堂堂二十万魏军的主帅,对他的敌人做的暗示,要我们明白邓艾接下来的行动!哈哈,有这样的主帅,算邓艾倒楣!我早该在江油城告诉邓艾他接下来的命运!」

「说了半天,说什麽呀?」後头尚弟冒出一句。

「兵者诡道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邓艾营寨里旌旗数量变多,不代表他营寨里的兵真的变多了。这很可能只是他的障眼法,是不是?」
「但邓艾的後军的确是源源不绝到前线的。」
「没错。他的总兵力是一天天增加,但也不一定要守在寨里啊。成都军躲在涪城里,何必费事强攻?让锺会去应付。邓艾偷渡七百里阴平,死伤成千上万,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攻打一个最重要的大城--『汉军所必救』的地方,是不是?」

我全身打了个冷颤。
「成都危险了!」尚弟大叫。

「连世子都想得出,更何况邓老贼?更何况锺小人?锺会这里还矫情含蓄地写『攻汉军所必救』,就是想让汉军自己发现邓艾要取成都。锺会最喜欢这一套,让你自己发现,上他的鬼当。锺小人自鸣得意,最後多写了个可有可无的感叹字--『乎』,画蛇添足,被将军抓到了。」

锺会真是活该!幸好舅舅懂书法。

其实,我不太肯定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如果舅舅把写字的时间拿来治国肃贪,或许更能压制黄皓党人的气焰,拿来练兵作战,成都军也不致於怕邓艾丶锺会成这样。

舅舅有些激动,坐立不稳:「邓艾想取成都,也只有金牛道可走。而涪城在金牛道上,成都军正挡在他前面。」

「将军是个老实人。」嵇萦缓缓起身,跨出一脚,竟站在墙边的几案上!「人凭什麽要站在地上?邓艾刚开凿七百里山道,现成工具还在手边。他还怕再偷渡一百里平地吗?」

是的!慌不择路,更何况邓艾不慌。

汉将若有所悟,嵇萦又跳下几案,走上墙上挂着的牛皮地图:「只要绕过涪城这一段,老贼就可以抢在汉军之前走回金牛道,过绵竹丶雒城丶新都,飞奔成都承明门了!」

众将脸色惨白。

「诸位同僚宽心,成都有援军来。由尚书张遵领军,今夜应在雒城。如果他们坚守雒城,或许可以拦住邓艾。正如……」舅舅把到嘴的话吞了回去。

议事厅里悄然无声。

我知道舅舅想说什麽:正如当年刘循。
五十年前,刘璋之子刘循率领益州军,在雒城挡住背叛了刘璋的先帝荆州军一年,守军流矢还射死了『凤雏』军师庞统,葬在绵竹。雒城破,成都刘璋还能再抵抗,但他投降了。

难道这就是季汉的命运,怎麽开始,也怎麽结束?

「将军,今日雒城远不比往昔。张尚书也挡不住邓艾。他大可以再绕过雒城,直扑成都。」黄尚书语气沉重,也走到地图边:「天府之国千里沃野,北方的门户在绵竹关。张尚书今夜兵到绵竹,而涪城回绵竹也只须大半日。涪城三军即刻动身,明日可在绵竹关夹击邓艾。」

舅舅闷闷不乐:「汉军速战邓艾,又正中锺会下怀。不管我们是否看穿了这假信,锺会都能把我们引开涪城,去追邓艾,好自己随後接收涪城。真是厉害人物啊。」

嵇萦「噗」一声,嘴里一口水喷在牛皮地图上:「将军何必这麽崇拜他?小人运气奇佳罢了。若不是大将军病发,没有梓潼大雪,邓艾前天被我们夹死在战场上,锺会这假信也只是茶馀笑料而已。」

舅舅点头,缓缓站起,在座众将跟进。

「各位同僚,汉室危殆,接下来我们的决定非同小可。请让我把形势总结一次。舅舅面色凝重。「大将军被困梓潼,锺会走左儋道,欲挥军南下成都,必先过涪城。而邓艾极可能正往成都秘密行军,把涪城的汉军留给锺会应付。张尚书的援军预计今夜驻扎绵竹关,而邓艾也必往绵竹关去。我认为,等留守涪城无益,必须回救绵竹关,挡住邓艾,解成都之危。」

黄尚书神情兴奋:「现在就出发,以逸待劳!」
「一举擒杀老贼!」後面尚弟应和。众将也情绪高涨,纷纷赞同。

嵇萦老是担心,我们一步步行动都在邓艾的掌握之中。现在,邓艾的行动在锺会的预料中;而拜锺会丶嵇萦丶舅舅所赐,邓艾与锺会行动又被汉军知道了。邓艾可没想到会在绵竹关撞见我们吧?

这一次,天命在汉!

「老贼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涪城西郊,只不过是决战之前的准备。邓艾摸清了我们,我们也摸透了邓艾……」回房准备的途中,嵇萦两眼茫然,喃喃自语。

涪城一片忙乱,但全城只有十几个人知道来龙去脉。

大将军传授给我们兵书阵法,就是要我们能独当一面。
一语成谶,成都军独当一面的时候到了。

出了涪城,我不禁再三回头。
上兵伐谋。汉军又丢了一城,不战而屈。

空城就留给锺会吧。知道他所剩粮草不多,汉军刻意搬得一粒米都不剩。

即使我们在绵竹关挡得住邓艾,大将军也必须击败锺会。
我暗自祈求老天爷再借给大将军几年阳寿,拿我十年换他一年都行。

虽然我明白,即使是诸葛玉这样的扫把星,在成都军里还算是能征善战的。
 
最后编辑:
(二十一)

阴云布合,朔风席卷,尘烟飞扬。

欢庆至深夜的成都军将校大半睡到日上三竿,再齐聚县府,不糟蹋昨夜剩馀的酒食。
他们与舅舅谈着我不懂的尚书政事丶儒道经义。
我听不懂,也无心学习。

街道上,成都军拆着城中弃宅,生火取暖,无人阻止。
军营里,没有人给家里写绝笔信。这些地方守军丶屯田後备都期望着战事尽快结束。
从正午到日落,城东操练场上只有忠义校尉本部将士。

西北四十里的邓艾毫无动静,营寨上旌旗愈插愈多。大将军依然下落不明。
涪城一日无事。大敌未灭,安祥掺着诡异。

本部兵力两千三百,铁骑护卫剩下二十七人,舅舅要补些精兵给我,我婉拒了。
留给中军吧,强枝弱干太危险。

睡前,看着墙上千疮百孔的天蓝战袍,我不禁怀疑,自出征以来,丧命在自己指挥下的将士数目。但我不敢算。
当初三千人跟着我去沓中,现在剩一千不到,一百精骑剩不到三十个。我真是个扫把星。
舅舅还说,要以涪城的战功升我作典军丶拜将军呢。我怎麽承受得起。
破了邓艾,收复了汉中,我不想再随大将军北伐了--虽然我自小一直以为,只要能跟着大将军就一辈子心满意足。

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大将军也老了。不久,守疆的符节会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维持现状行吗?让舅舅他们全心经营好天府之国。

「小玉姐姐!」睡梦中,我隐约听见尚弟在滑门外头。「请速至议事厅,紧急军议!」

邓艾来了?

我掀开温暖的被褥,一跃而起,推醒嵇萦,急急披上那伤痕累累的筒袖铁甲。
议事厅外戒备三重,里头一片昏暗。汉军将校强打精神,满面严肃。

今夜有两匹飞马到涪城,都自称来自剑阁。

第一个信使带来辅国大将军董厥手书:

「卫将军安启:梓潼三尺大雪,剑阁援军两万五千受困,大将军心病发。董龚袭。落款十一月初二。」

「为什麽老天在这个节骨眼离我们而去,令梓潼大雪封山?」黄尚书流下两行热泪,在座儒将也有掩面哭泣的。

「为什麽汉室要受到这样的折磨?」
「难道我们错了吗?」

一向爱哭的我却没有掉泪。我太害怕丶太绝望,竟无力悲伤,心头回响着魏将挂在嘴边的「天命在魏」。
我又突然明白,大将军为什麽把珍贵的手稿交在我与嵇萦手上--他自知来日不多。

舅舅要我们立誓严加保密,绝不能让下属知道,当然更不能让敌人知道。

第二匹飞马则送来大将军手喻:

「思远足下,成都军来,锐气方盛,邓艾疲累,前後不继,宜在速战,若历日旷久,艾岂攻汉军之必救乎!伯约。信上没有日期。」

舅舅把这两封信让围坐的众将传阅,议事厅里只有一声声摇头叹息。
传到我手上,我不愿再读一次那残酷的内容,只知第一封信字迹工整精巧,第二信笔势奔腾挥洒。

「这两匹飞马同时到的?」嵇萦接过手书。她的双颊依旧缺乏血色。

「是!」站在舅舅身旁的尚弟回答。

嵇萦皱眉:「既然都是剑阁发的信,为何不只派一匹飞马?」

尚弟耸肩。

「嵇姑娘。」身边的黄尚书以袖袍拭去眼泪:「应是董将军派了信使後,大将军苏醒,要成都军直取邓艾,再派第二个信使。而第二匹飞马追上了第一匹。」
「唉。季汉人太善良了,被骗下悬崖还怪自己没看路。」嵇萦频频摇头。「信差呢?叫来对质。」

「都回去覆命了!」尚弟答得乾脆。

嵇萦翻了个白眼:「战场上消息三真七假,以後再有信差来,请留下来再三盘问。」嵇萦举起董将军丶姜大将军手书:「这两封信可能都是假的!」

外头阴风大作,吹得竹窗啪啪作响。县府里众将议论纷纷。
大将军病发,援军受困,要我们独力对付邓艾,不是很合情理的事吗?

「嵇姑娘由何得知?请赐教。」舅舅行了个拱揖。

「可能是假的,没说一定是假的。不过这里人多,仔细思量,应该能看出些蛛丝马迹。先说第一封信吧。有什麽可疑处?」

尚弟拉来烛台,舅舅双手接回书信,仔细端祥了一阵。

「这 极像董将军平日手笔。而董将军为人简约谨慎,不确实明白的事绝不说。这信只说梓潼情况,大将军病发,其他一概不提,也符合董将军性格。再说,若大将军病 发,那麽临时主帅人选便落在左车骑张伯恭丶右车骑廖元俭丶辅国董龚袭三人之间,也该由董将军写信给我,因为他是我同僚,又是我的老友。」

「其实我不是问将军这个……你们都没发现最明显的怪事?大雪封山,还能派信差出来?」

众将脸色惊疑。是啊!不是被困了嘛?
只有黄尚书面不改色:「嵇姑娘是魏人,不明蜀中地理。梓潼到涪城不只金牛道,还可以南下郪道至广汉,再溯涪水西上。」

嵇萦有些脸红,低头沉思半晌:「为 了慎重,我们不妨先假设这封信是恶意假造的,看合不合乎情里。如果剑阁援军没有被大雪困在梓潼,为什麽今夜之前一直没有大将军的消息?半个月前,我军从剑 阁出发丶经梓潼走到涪城,用了五日。十月二十五江油城失陷,最晚二十七日报马抵达剑门关,以大将军的冲劲,最迟五日,十一月初二兵临涪城。即使主力押送辎 重在後,也好歹也会有前部。这样看来,大雪封山丶大将军病发很有可能是真的。」

嵇萦说完,嗓子几近乾涸。只见她扭开水袋,仰头就「咕噜咕噜」地灌了几口。
汉将若口渴,好歹得用袖子遮一下。如今全部人就看着她一人喝水……

「各位,我也认为第一封信是真的!」众人的目光聚集过来了。
「七月我带兵去沓中,听闻山洪冲毁梓潼一带山道,因此改走左儋道。这一次领兵经过,发现栈道年久失修,只怕被积雪压垮。另外我们在前线见过大将军病发几次,所以……」

众将正等着我再说下去,但我多希望这第一封信是假的,大将军平安无恙。

「好。第一封手书真实性颇高。再看这大将军手喻吧。」舅舅拿起手喻,仔细轻声读着。窗外狂风呼呼大作,寒鸦夜啼。

「我与大将军私交不多,只见过他几次上表。这笔迹似乎的确是大将军的,而书信内容丶口吻也像。可惜身边没带上大将军公文,无法详细比对。」

「我有!」我大叫一声,身边几个儒将全身一震。

我与嵇萦奔出议室厅,回到厢房,一阵折腾,找到大将军亲笔点评的《将苑》丶《孙子》,又喘着白气奔回议室厅。

尚弟与左右护卫手持七丶八只烛台,照亮着舅舅的几案。

虽然舅舅後悔把治国的时间浪费在写字作画上,倒还能在关键时派上用场。
当然,比对字迹这种事一般不是主帅做的,而是主簿……

「若是模仿假造的,还真学得唯妙唯肖。实在得挑小毛病,就是参军与嵇姑娘兵书上的字迹力道稳定,而这手喻上笔划有些轻重不定。此外,兵书字迹的提按有定法,是一个人经年累月书写的习惯,而手喻上的提按飘忽无度。当然,如果大将军病弱体虚,笔力有亏,也不足为奇。」

舅舅不愧行家。

「卫将军,太平道迷信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世人总是先假设它是真的,再想办法证明它。」嵇萦在一旁插嘴。

「嗯……」舅舅没理嵇萦,又读了一遍手喻,忽然想起了什麽,抓起兵书,上下搜索,似乎在找什麽特定的字。

「找到了!」舅舅一手指着兵书,一手指着手喻,两手都押在「乎」字上头。

「兵书上的『乎』字竖划劲挺,好似一根顶天梁柱,而手喻上的『乎』字竖划弯弧,有如角弓。这手喻极可能是平日勤练书法的人伪造的。当然,也只有勤练书法者能伪造他人笔迹。」

我心里有些发毛。为什麽光从一个字的一个笔划就看出来是假的了?

「工书法者,喜欢讲究字的结构。」舅舅对众将解释:「要求上下均匀丶左右相称。而『乎』这个字的末笔是向左的一个钩子。直竖配上左钩,右边却又没有撇丶捺等平衡格局,造成『乎』字重心左倾,流於轻浮躁动。」

嵇萦突然抬头,看了尚弟一眼。英俊的尚弟注意到了,报以微笑。

「若 把直竖改成往右的弧弯,再配上末尾的左钩,则重心归中,结构平稳,『乎』字的美感也就保住了。正所谓:『仿形易丶仿骨难丶仿精气最难。』精气是发自内心的 信念。大将军正直不阿,不因追求文字美感而歪曲原则。若这手喻是假造的,作伪书者心怀恐惧,因此力道轻重不定,提按也掌握不住,更糟的,是漏掉了全信最後 一笔划应有的粗旷正气,却追求柔美和谐,功亏一篑。」

众将哑口无言,只有嵇萦「噗嗤」笑出声来:「将军真是行家。其实先前我觉得这封信可疑,不过是上头没有盖上大将军的官印。」
「私人手书,不必用官印。」
「大将军奉公无私,岂是用私人手书下令的人?」

嵇萦说得太好了!书信展示的远不只内容,更是性格信念!

「对了!」我一拍手,又把几个儒将吓得几乎站起来。「大将军告诉我,如果他有新的指示,必有公文与手喻!」

「好。」舅舅放下兵法和书信,有些吃力地眨眼,面露微笑。「这第二匹快马肯定是假的了。现在问题是,是谁假造的,意图为何。今夜若能参透当中奥秘,或许便是破敌关键。」

众将点头赞成。
其实我倒希望这手喻是真的,至少是大将军还活在世上的证明……

「会不会是邓艾假造的,计诱汉军出城?」黄尚书倾斜身子,越过我看着嵇萦。

嵇萦摇头:「据我了解,邓艾出身微贱,厌恶士人。写伪书不是他的作风。邓艾若要诱人出战,多半在战场上示弱,就像昨日故意让我们前後夹击。但老贼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盘,要消灭涪城里的精兵。」

幸好嵇萦砸了邓艾的算盘!

「有理。探马回报,邓艾立下营寨後,旌旗每日增加,摆出後军源源不绝出阴平道,加入前军的形势。」黄崇补充。
「卫将军,邓艾这是在示强,其用意不在引诱汉军出城进攻。所以这手喻应该不是邓艾伪造的。」

「就排除邓艾。诸位同僚认为谁最有可能?」

「还有谁?自然是锺会那小人。」嵇萦一脸不屑:「魏国人都知道的事。锺太傅自创楷体,大异於隶,蔚为时尚,不肖子锺会自甘堕落,就擅长模仿他人笔迹。六年前,锺会在寿春伪造吴将全禕的劝降书,把几千名吴军都骗出城来投降。或许他从阳安关搜到大将军的公文吧。」

「幸好我们有魏国人嵇姑娘。」舅舅面露微笑:「但锺会怎麽晓得成都军在可以速战邓艾?」

「十月二十五,邓艾前军出江油,锺会从汉寿派了田章助攻,事实上是提醒汉军快去把守江油。」嵇萦转头看我:「田章虽然命丧诸葛参军之手,其残军也必定把邓艾占领江油城的消息报回汉寿。锺会一定猜得到成都的反应--发兵堵住邓艾。与当初派出田章一样,锺会深怕邓艾抢了自己的大功,巴望着邓艾与汉军同归於尽,好让他挥军直取成都,功名全归他一人独享。」嵇萦哑着嗓子「呵呵」冷笑几声。

众将点头,舅舅却一脸疑惑:「但我还弄不明白一点--大将军在梓潼,锺会如何长趋直进成都?」

嵇萦还在灌水下肚,却是尚书黄崇抢答:「大将军走金牛道,锺会可走左儋道,此二道汇於涪城。锺会虽是绕远路,但他命好,碰上金牛道大雪封山。如果锺会知道五十年前当阳的事,派出五千虎豹骑先驱,随时可能兵临涪城。诸葛参军可知道锺会大约有多少骑兵?」

「二十中取一。若全军十万,也差不多五千骑。」

议事厅里众将哗然失笑,泛滥着惊恐丶绝望的悲叹。成都军不只要独自对付邓艾,还要面对锺会!
在雪原上对付五千骑兵,太难了,更别说十万大军。

本以为到手的胜利,一夜惊醒,才知道是季汉极大的危机。

「要不要派出飞马,请剑阁援军走郪道,先至广汉,再北上涪城助战?」

舅舅一说要搬救兵,众将如获至宝,都要死守涪城,等大将军来。
成都军就像无助的迷路孩子,期待父亲伸手拯救。
但父亲也卧病在床……

突然嵇萦仰头大笑:「明白了!」

「锺小人这点奸计,瞒不过我!」

「嵇姑娘快请说。」

「这 假造的手喻,最蹊跷的是最後两句:『若历日旷久,艾岂攻汉军之必救乎?』。《孙子》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这摆 明了是锺会,堂堂二十万魏军的主帅,对他的敌人做的暗示,要我们明白邓艾接下来的行动!哈哈,有这样的主帅,算邓艾倒楣!我早该在江油城告诉邓艾他接下来 的命运!」

「邓艾的行动是什麽?」众将争问。

「兵者诡道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邓艾营寨里旌旗数量变多,不代表他营寨里的兵真的变多了。这很可能只是他的障眼法,是不是?」
「但邓艾的後军的确是源源不绝到前线的。」
「没错。他的总兵力是一天天增加,但也不一定要守在寨里啊。成都军躲在涪城里,何必费事强攻?让锺会去应付。邓艾偷渡阴平,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攻打一个最重要的大城--『汉军所必救』的地方。」

我全身打了个冷颤。
「成都危险了!」尚弟大叫。

「连世子都想得出,更何况邓老贼?更何况锺小人?锺会这里还矫情含蓄地写『攻汉军所必救』,就是想让汉军自己发现邓艾要取成都。锺会最喜欢这一套,让你自己发现,上他的鬼当。锺小人自鸣得意,最後多写了个可有可无的感叹字--『乎』,画蛇添足,被将军抓到了。」

锺会真是活该!幸好舅舅懂书法。

其实,我不太肯定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如果舅舅把写字的时间拿来治国肃贪,或许更能压制黄皓党人的气焰,拿来练兵作战,成都军也不致於怕邓艾丶锺会成这样。

舅舅有些激动,坐立不稳:「邓艾想取成都,也只有金牛道可走。而涪城在金牛道上,成都军正挡在他前面。」

「将军是个老实人。」嵇萦双手撑着几案,缓缓起身,又跨出一脚,竟站在几案上!「人凭什麽要站在地上?邓艾刚开凿七百里山道,现成工具还在手边。他还怕再偷渡一百里平地吗?」

嵇萦跳下几案,走上墙上挂着的牛皮地图:「只要绕过涪城这一段,老贼就可以抢在汉军之前走回金牛道,过绵竹丶雒城丶新都,兵向成都了!」

众将脸色惨白。

「诸位同僚宽心,成都有援军来。由尚书张遵领军,今夜应在雒城。如果他们坚守雒城,或许可以拦住邓艾。正如……」舅舅把到嘴的话吞了回去。

议事厅里悄然无声。

我知道舅舅想说什麽:正如当年刘循。
五十年前,刘璋之子刘循率领益州军,在雒城挡住背叛了刘璋的先帝荆州军一年,守军流矢还射死了『凤雏』军师庞统,葬在绵竹。雒城破,成都刘璋还能再抵抗,但他投降了。

难道这就是季汉的命运,怎麽开始,也怎麽结束?

「将军,今日雒城远不比往昔。张尚书也挡不住邓艾。他大可以再绕过雒城,直扑成都。」黄尚书语气沉重,也走到地图边:「天府之国千里沃野,北方的门户在绵竹关。张尚书今夜兵到绵竹,而涪城回绵竹也只须大半日。涪城三军即刻动身,明日可在绵竹关夹击邓艾。」

舅舅闷闷不乐:「汉军速战邓艾,又正中锺会下怀。不管我们是否看穿了这假信,锺会都能把我们引开涪城,去追邓艾,好自己随後接收涪城。真是厉害人物啊。」

嵇萦「噗」一声,嘴里一口水喷在牛皮地图上:「将军何必这麽崇拜他?小人运气奇佳罢了。若不是大将军病发,没有梓潼大雪,邓艾前天被我们夹死在战场上,锺会这假信也只是茶馀笑料而已。」

舅舅点头,缓缓站起,在座众将跟进。

「各位同僚,汉室危殆,接下来我们的决定非同小可。请让我把形势总结一次。舅舅面色凝重。「大将军被困梓潼,锺会走左儋道,欲挥军南下成都,必先过涪城。而邓艾极可能正往成都秘密行军,把涪城的汉军留给锺会应付。张尚书的援军预计今夜屯驻绵竹关,而邓艾也必往绵竹关去。我认为,等留守涪城无益,必须回救绵竹关,挡住邓艾,解成都之危。」

黄尚书神情兴奋:「现在就出发,以逸待劳!」
「一举擒杀老贼!」後面尚弟应和。众将也情绪高涨,纷纷赞同。

嵇萦老是担心,我们一步步行动都在邓艾的掌握之中。现在,邓艾的行动在锺会的预料中;而拜锺会丶嵇萦丶舅舅所赐,邓艾与锺会行动又被汉军知道了。邓艾可没想到会在绵竹关撞见我们吧?

这一次,天命在汉!

「老贼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涪城西郊,只不过是决战之前的准备。邓艾摸清了我们,我们也摸透了邓艾……」回房准备的途中,嵇萦两眼茫然,喃喃自语。

涪城一片忙乱,但全城只有十几个人知道来龙去脉。

大将军传授给我们兵书阵法,就是要我们能独当一面。
一语成谶,成都军独当一面的时候到了。

出了涪城,我不禁再三回头。
上兵伐谋。汉军又丢了一城,不战而屈。

空城就留给锺会吧。知道他所剩粮草不多,汉军刻意搬得一粒米都不剩。

即使我们在绵竹关挡得住邓艾,大将军也必须击败锺会。
我暗自祈求老天爷再借给大将军几年阳寿,拿我十年换他一年都行。

虽然我明白,即使是诸葛玉这样的扫把星,在成都军里还算是能征善战的。
「若 把直竖改成往右的弧弯,再配上末尾的左钩,则重心归中,结构平稳,『乎』字的美感也就保住了。正所谓:『仿形易丶仿骨难丶仿精气最难。』精气是发自内心的 信念。大将军正直不阿,不因追求文字美感而歪曲原则。若这手喻是假造的,作伪书者心怀恐惧,因此力道轻重不定,提按也掌握不住,更糟的,是漏掉了全信最後 一笔划应有的粗旷正气,却追求柔美和谐,功亏一篑。」

这一章有悬疑小说的手法,非常精细,非常严谨,抽丝剥茧,将几方的战略动向都有理有据的展现出来,确实是用了心力的作品!
唯一的问题是嵇萦太厉害了,满军帐里就她一个啥都知道,不过是个17岁的小姑娘,太不合理了。
 
这一章有悬疑小说的手法,非常精细,非常严谨,抽丝剥茧,将几方的战略动向都有理有据的展现出来,确实是用了心力的作品!
唯一的问题是嵇萦太厉害了,满军帐里就她一个啥都知道,不过是个17岁的小姑娘,太不合理了。
謝謝意見。我回頭想想怎麼把嵇縈的發育處理得更好。

在角色企畫上她是 "天生的軍師",兵法、謀略這些東西她很在行,再加上她是魏國人,知道許多背景,
所以進步得比一般的聰明角色還快。當然作者必須要把她的進步寫出來。
而嵇縈說話比較狂妄一些 (鄧艾型性格),所以看起來很有自信的樣子。
其實也不見得什麼事都算中的。

另外,(我想寫) 成都軍裡頭也的確沒什麼優秀的將材,小玉也變成大將。
尚書郎黃崇是讀兵書的,所以這一節他補足一些嵇縈不足的地理常識,但他僅止於紙(地圖)上談兵而已。
也許我可以把幾句不必嵇縈親自說的嵇縈台詞交給他與諸葛瞻。

剛回去 3-21 開頭加了一段,修煉升級:

嵇萦卧病在床,茶饭不思地翻读兵书,有时大笑,有时大骂,有时昏睡,睡醒了再读,又自言自语:「在家里骗人的受棍棒责打,在市场骗人的给抓进大牢,在战场上骗人的功拜大将,在朝廷上骗人的世称英雄,谋略,不过是骗人的学问而已!邓艾丶锺会这帮人自豪谋略盖世,都是小时候欠抽!」

我问她现在有没有把握猜到邓艾的心思。她竟说:「那简单。只要我把一半的思考停止,就是邓艾了。」
 
配乐:龙马传-想望 by 佐藤直纪.mp3

(二十二)

寒风逆乱,细冰如针刺脸,行至半途,冰粒又转冻雨,周身湿透,将士步履艰难。
强敌威胁成都,不可不救,三军赶回绵竹,军令频催,士卒怨声充道,饥寒交迫。

草坡湿滑,雪块半融,枯林暮烟,苍天幽咽。
忠义校尉前部赶在天黑前入绵竹县城,不见邓艾丶不见尚书张遵,也不见成都中军。
原来是我们行军太快,早了中军足足一个时辰进城。

舅舅明白士卒怨言极多,主张三军入县城避雨取暖。但尚书郎黄崇建议分兵,一军屯於关口南边的鹿头山西麓,侦察敌情,与关城犄角呼应,又借地势掩蔽军士,作为伏兵。

前军已经饱食休整,餐风沐雨,舍我其谁。我们在靖侯庞统军师之墓周围安营,他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

山脚下县城星火点点,嵇萦独自撑着油纸伞上了山来。

「成都军不中用,跟着他们,自贬身价。」她手上还有一把伞。
「将士淋雨,我不能独享伞盖。」

嵇萦耸耸肩,纸伞照撑。「千金之躯,不死於贼老天。」她喃喃自语。

好在护卫以山头枯树撑开军帐,架起雨棚。我换上乾爽的襦服,把被雨打湿的随身香囊放在营火边烘乾。

「小玉,妳会不会後悔妳以前做的事?」
「不会,我从不後悔。」
「是吗?」嵇萦放下兵书。「我挺後悔隐居在深山里头。」
「为什麽?」
「天下有太多狗屁倒灶的事情,我袖手旁观,只是偶尔张嘴批评,他们哪里做得到子路『闻过则喜』?这样无济於事的,不如学妳舅舅动手做,尝试改变他们。」

嵇萦同意舅舅,真好。

「这是小玉的娘给的?」嵇萦指着火堆边的罗绮锦囊。
「不,是我生父的遗物。但里头有我娘亲笔的字条。」
「锦囊妙计?」
「算吧?」

我打开锦囊,倒出几块兽形玉佩,纸条上的字迹微微化开,「天府」二字飘逸缥渺。

嵇萦手握字条皱眉,怏怏不悦:「她什麽时候给妳的?」
「七月十六。萦解得出我娘的意思吗?」
嵇萦面无表情:「她要妳节哀顺变。」

我的心一阵乱跳。节什麽哀?是谁发生了不幸?

「对不起,我资质鲁钝,听不懂深奥的话。」
嵇萦朝我笑笑,递给我字条:「别想太多,我从来不信算命的。事在人为,未来充满变数。」
但嵇萦的眼神里也新添了不安。我握着她冰凉的手。

「这一次我们掌握了老贼邓艾的心思!天命在汉!」

嵇萦突然摀嘴,咳嗽不止,一摊开手,掌心竟有几滴鲜血!

「我让人回县城找大夫!」
「没事,没事。」嵇萦摇头,在火堆边半乾的石头上抹去血迹。

「我比前几天好些了,保证撑到大破老贼邓艾,好吧?」
「咳血是大事!以前朝真观许多病人……」

「嘘……」嵇萦把手指轻放在我的嘴唇上:「没事。谁都有一死。小玉不怕,我也不怕。」

我忍不住泪水,真想把她拥在怀里,痛哭一场。
但嵇萦像个大姐姐,用她秋黄的衣袖擦拭我的脸颊,拨开鬓脚,右耳下那道新伤疤还隐隐作痛。
她替我涂了些伤药,说她的脚就是靠这药治好的,而且疤痕小。

我不怕死,因为那里有生父丶生母丶兄长丶诸葛丞相与历代先贤。
但我又舍不得世间的朋友,舍不得舅舅这样继承着汉室精神的志士。他们太孤独丶反对者太多,我想守护丶鼓励他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都要心怀盼望。

凄风夜雨「哗啦啦」下个不停,雨水沿着帐布纷乱滴落脚边的雪泥。
最苦的是攀在高树上的哨兵,一有敌人动静,便得吹响集结号角。
乎然营地边上一阵金鼓骚动,原来是体贴的卫将军上山来视察。

「刚才的事不要告诉他。」嵇萦在我耳边小声说。

舅舅让卫士远远守在庞军师的墓边,独自走来。

「二位,绝对可靠的飞马到了,带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卫将军别说,我猜猜。」嵇萦伸手屈指一算:「坏消息是:张尚书被大雨耽误了,因为娇生惯养的汉卒不能冒雨行军。好消息是:张尚书被卫将军这麽一催,明日必到绵竹。援军一共多少人?」

「神机妙算!」舅舅两眼发光:「大约三千人。而成都还有第三波援兵,已经出发。」

舅舅神秘一笑,拾起一旁打湿了的枯枝送进火堆,枯枝一时烧不着,还发出一阵「劈啪丶吱吱」的声响。

「这种小事让传令兵来说就行了。舅舅回县城休息吧,邓艾随时会到!」
「谢谢小玉。但说实话,我紧张得睡不着。」

舅舅盘腿坐在火堆边,伸出双手取暖。

「想听听嵇姑娘的作战计划。」
「将军抬举了,临机应变而已。我已经摸出许多老贼的习性了。」
「哦?快说来听听。」
「太多了,就说最恶心人的一个吧。」

嵇萦双臂左右平伸,作势要抱舅舅:「老贼最喜欢这样。」

「左右包围?」
「嗯,鹤翼阵,雁行阵,随便叫。魏军总有面坚固的盾墙,邓艾总喜欢叫爪牙两翼包抄。」

嵇萦这麽瘦,还真有些仙鹤飞雁的架势。

「那怎麽对付呢?」
「将军说呢?」

舅舅想了半刻:「先破一翼,再破另一翼。」
「原来将军也懂兵法。但这题太简单,测不出程度。」嵇萦瞟了一眼帐边的大将军阵图。

「依姑娘看,汉军有几成胜算?」

大将军绝对不会问这个!

「舅舅,你是主帅,当然是必胜无疑啊!」

舅舅摸摸鼻子,竟有些脸红。

「看邓艾带多少人。沓中之战後邓艾大约有三万人,估算走阴平小道伤亡一半,涪城一战再损两千。锺会伪书上面说:『邓艾疲累,前後不继』。老贼为了赶在大将军丶锺会南下之前直扑成都,极可能不等全部後军出阴平道,只带上数日兵粮,便直奔绵竹而来。就说邓艾的兵力在六千到一万三千之间吧。而汉军现有一万三千,将军说还有两波援军,真要估计胜算……」

嵇萦正要掐指再算,忽然摀着嘴忍住咳嗽,我连忙递给她水袋。
嵇萦喝了水,瞄了一眼我腰上的锦囊:「五五波。倘若邓艾敢再用鹤翼阵,老娘便打得他满地找牙!」

舅舅看来松了一口气。

我相信嵇萦的判断。
今夜,绵竹关有汉军一万三千,实际战力差不多六千,但我们以逸待劳,又占了鹿头山高地。

我抬头看向夜空,冻雨不停,阴云不散。县城方位一片漆黑,看来守军大多睡了。多休息吧,明日可能就要决战。

「卫将军如果不急着回去,我有些话想说。」
「请。」舅舅正身坐定。

嵇萦低头,从腰间抽出鱼肠剑,剑刃映着火光。

「两日前,我们说到汉朝精神。在我看来,汉朝精神不是开疆阔土,也不是独尊儒术,而是一群世代传承的士大夫,怀抱着『治国丶平天下』的使命感,为了心中的治世理想奋斗不懈丶即使粉身碎骨也不退缩。将军记得吗?」

「终身难忘,荣幸之至。」舅舅向嵇萦作揖:「我虽不才,却愿把这样的汉室精神发扬普及,令天下百姓时时心怀苍生,乐业安居。」

「将军别这麽客气,我想说的话很不好听。」嵇萦叹了口气:「这是条死路,将军注定失败。你们远远走在前头,你的思想离百姓太远。在大多数百姓看来,发达之路就是巴结当朝权贵。他们心想:『连卫将军都敬黄公公三分呢』。将军或许觉得没什麽,不懂就不懂吧,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党锢之祸丶覆灭亡国的徵兆。」

舅舅静静听着。嵇萦取来一把枯枝,抓着鱼肠剑削去树皮:「说个身边的事。小玉知道吗?今日後军跟不上妳们前军,但他们不恨自己腿力差丶畏惧风雨,却怪卫将军不体恤士卒。今夜我们睡在鹿头山上吹风淋雨,让他们一夜安眠,但这短短的四丶五里地也离他们太远了,他们不问邓艾,只问晚上有没有热粥喝。将军,当今的季汉正是这样,中原更不必说了。」

嵇萦把削好的树枝一条条投进火堆:「将军强调律法。律法对他们来说,是无可奈何丶能避则避的障碍,而不是维系天下稳定的最後防线。将军推行教育,而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升官发财丶飞黄腾达的踏脚石,而不是获取智慧的人生目标。他们眼中的司马昭是个务实强悍丶不居小节的成功英雄;很不幸,诸葛瞻是个不切实际丶软弱无能丶脱离了群众的皇亲权贵後代。将军,我衷心支持你的改革,但很可惜,中流砥柱的宿命,就是被天下的浊流淹没。」

舅舅沉默不语。
当前军与後军相距太远,要不就是後军加紧脚步,要不是前军等後军……

「舅舅千万不要学司马昭丶锺会,把自己降回第一层去!得想办法让後军走快一些!」

舅舅连连点头:「小玉说得不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多年。而我只有一个办法--用简单的语句,反覆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百姓听。」

「将军对我解释可以,但他们听不懂大道理,你一开口他们全跑光了。他们只理解丶在乎表面的事物。」
「那我只好再用更简单的语句,一次次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他们听。」

嵇萦一脸不高兴:「……是我没说清楚吧?百姓听不懂将军的解释。他们喜欢谈吃的丶穿的丶屁股下坐的丶双手摸得到的,以及想摸却摸不到的。他们眼中的卫将军是权贵外戚,不是忧国忘家的读书人;是写得一手好字丶画得一手好画的风雅艺术家,不是一心匡正天下的王佐之臣。你对他们谈儒道法家丶老庄孔孟丶谈他们的百代祖宗丶千代子孙,他们最多对你微笑,女的心里想着:『卫将军真是英俊潇洒呢!』男的说不过你,又没你长得好看,自惭形秽,还想抱块石头砸你。你说的越多,他越讨厌你。」

「既然这样,我只好再改用最简单的语句,又一遍遍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他们听。」

嵇萦撒手一扔,树枝丶树皮全进了火堆:「将军,我这是好心劝你!」

幸好舅舅没再说第四次,否则嵇萦大概要甩头下山了。

太多人不能理解诸葛瞻。他们也不明白季汉与魏国的不同,不清楚今日的季汉与五十年前的差别。
他们的无知造成偏见,卑下造成狂妄,他们不明白的事太多,只懂得张嘴胡说。
但舅舅选择包容他们,默默承受他们的批评。他们不明白自己在说什麽。

但谁能保证,一百多万季汉百姓,里头就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卫将军诸葛瞻?
在舅舅重覆三遍以後,可能就有十个人明白了;而这些明白的人也对他的朋友说上三遍,他们还能再改变一百个人。
世道看上去纷乱绝望,却在季汉贤臣的五十年奋斗之下大有起色。汉室在益州复兴,天府之国在成都重现,远远不同於中原,舅舅他们应当自豪。

三人沉默良久,嵇萦怒火稍歇。还是舅舅先打破沉默:「方才言语冒犯,我有失长辈风范,实在抱歉。十分感谢嵇姑娘好意提醒。我相信,只要人民习惯聆听不同的看法,想想别人为什麽这麽说,开明地接纳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必定逐渐明慧开通,集各人所学之大成。」

嵇萦倒握鱼肠剑,轻插入土:「将军难道是刚从摩天岭下山来的隐士?开明者日夜精进,保守者故步自封。将军期待天性故步自封的第一层人突然变得开明,还不等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人本能地排斥意见不同者,由争吵至武斗,就像七月太学广场之乱一样。这就是人的本性。违背天下人本性,只会自招灭亡。」

「许多人能克服本性。」舅舅老是挨嵇萦嘲讽,但他脸上丝毫没有怒容:「我明白。百姓忙於生计,恐惧天灾兵祸,连明日都不确定,怎有馀力去追求智慧丶思考平天下呢?所以我希望藉着减少战争,缩减军费,使人民免於担忧恐惧,有馀力受教育,发展思想。然而……」

舅舅一声长吁,白烟吹上火堆,消失无踪:「然而,我害得大将军移师沓中,二十万魏军大举入侵,季汉人民更加恐惧,数以万计战死疆场,适得其反。请怪我短视天真,快我不明白,大将军北伐正是魏军不会攻来的保证。我把富强想得简单了,以为只要富就会强。我现在才明白,富强在短时间内是两难,要富就不强,要强就不富。」

「舅舅,乱世里,兵事是最重要的。」

舅舅没有赞成或反对,只还我一个温柔的微笑。

一阵刺骨冷风吹来,嵇萦冻得打哆唆。我从军帐里抱出三张毛毡。
能陪亲人好友谈心,心头一阵温暖幸福。

「该说什麽好呢,儒生误国吗?」嵇萦把自己包得紧紧的,只露出一张脸:「即使魏国不打来,一千户里面就出一个太学生,将军再怎麽休养生息,提倡教育,最多弄到一千户里三个太学生吧。还是脱离百姓啊。」

「三个太学生总比一个好。」舅舅披上毛毡:「成都太学还容不下这麽多人呢。」

嵇萦奋力摇头:「杯水车薪!将军的目标必须是让一千户里头有一百个丶甚至五百个太学生!只有当你们的声音比黄皓的还大,你们才能摆脱黯然失势的宿命!」

「那必须等天下太平,裁官裁军。加上郡县太学……」舅舅沉思半晌:「没人下田种地丶织布,国家的税收哪里来呢?再说十人里面一个官吏已经嫌多,也没工作给这麽多太学生。」

我也无法想像一千户里头有五百个太学生,他们不仅读书,也要张口吃饭。
难道舅舅一觉醒来,生出一根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

「心智成熟以後,读书就不是为了做官。知识带来喜悦,自己高兴就好。他可以打铁啊。」嵇萦抓着毛毡一角,来回擦拭鱼肠剑。
她告诉我,这把短剑精钢不止百炼,是她父亲的心血结晶,坚韧胜我借她的蒲元雌剑。

「天下都像嵇姑娘父女就完美了。」舅舅向嵇萦讨了鱼肠剑,来回把玩,连连称赞。

而嵇萦双眼直盯着舅舅的手,深怕宝剑被他玩出缺口似的。
连嵇萦也不例外,天下人大多重视摸得到的宝贝。也许大将军丶舅舅这样境界高的人可以免俗,但他们太稀少了。

「要养得起这麽多太学生,或许还是得走回重商老路。」舅舅压低了声音,似乎有些不情愿:「古来名训:重商形成贫富不均,巨贾勾结干政,而绝大多数的穷人还是得不到好处。所以季汉尚书台必须一边重商,一边平均国家财富。难处是,税一旦抽得重了,商人全躲去魏国丶吴国避税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生产,例如都江堰丶龙骨水车兴水利,生产更多的粮食丶器具给百姓,奖励织锦,与魏丶吴贸易,换回百姓想摸又摸得到的东西,使百姓饱足而思进取,也是一举两得。」

「舅舅说得好!天下第一层人只晓得趋吉避凶,追求发达美好,那麽舅舅增加生产丶推展贸易,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自然就会提升到第二层了!」

嵇萦冷笑两声:「小玉低估了人的贪欲,他们的味口只会越养越大,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穿得暖还要穿得贵,玩了小宝物还要玩大宝物,越玩越大。」

「啊呀,看来这宝物我玩不起啊。」舅舅双手将鱼肠剑交还嵇萦。「适度的满足是必须的,至少不必为生活担忧。」

「将军心肠好,但也要认清天道:无论如何饱足,国家都有一半的人处於中等以下。愚鲁怠惰者处於一国的下等,但他们还是梦想做着人上人,追求着世人的认可与崇拜,更何况大多数人还不满足於中等呢。世人的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舅舅似乎早料到嵇萦的反应,只是悠闲地说:「我所认识的天道是:付出努力丶奋斗不懈者,日新又新,终究成功。我们只要让世人了解,还有名利以外的事物值得奋斗。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七丶八百户的第一层人里,即使扣除很难满足的五百户,还剩下两丶三百户追求道德丶了解真实世界的智慧,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将军想得太美了。事实上,这两丶三百户又把人生虚耗在纵情享乐丶风花雪月丶沉吟咏叹上头,就像中原的门阀贵族後代,一堆冢中枯骨而已。」嵇萦用剑尖挑起一搓雪泥,扔进火堆,焰头窜动。

「再不继,两丶三百户中总有二丶三十户力图振作吧。」
「对,只剩二丶三十户了,远不是七丶八百户的对手,你们仍然要失败。」

舅舅深吸一口气:「我们承先启後,追求跨越朝代的改变,争取千秋万代的成败。如果能在我这一代之内,能把有天下抱负的志士从一户成长到二丶三十户,这已是极大的成功,我还不敢奢求呢。一代代传承下去,总有一天能实现理想。」

「但将军要知道, 黄皓丶司马昭那样的人也有影响力,他们大量制造着第一层人,又把将军这样的人抓起来杀掉。」
「只要条件有了,心智的成熟是挡不住的。当然,我们必须时刻行动,与他们争取天下人心,一代代争取下去。」

嵇萦没再回嘴,有些激动地凝视着舅舅。

我们不可能亲手实现三代之治。但至少在有生之年,凭着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一点点身边的世界。
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一代代人前仆後继,不必天神眷顾,理想也能实现。
而一代代的我们都可以为身边微小的改变而自豪。

「好了,今夜感谢嵇姑娘丶小玉指点,收获良多!」舅舅起身,舒展筋骨。「我心里有许多奖励生产的想法!真希望战事尽快结束,我便与尚书台的同僚讨论,付诸实行。昔日蹉跎的岁月已经无法挽回,今後必须迎头赶上!我承诺小玉和嵇姑娘,今後再也不说无聊的大道理了!请妳们随时提醒我!」

「将军偶尔也矫枉过正!将军不仅要懂得满足第一层人,使他们之中的一小群变成敬爱你的第二层人,还要把不理你的第三层人的一部份提升成你的第四层人同僚。大道理还是得说,但不是说给第一层百姓听,那是对牛弹琴;而是说给第三层的隐士听。隐士够聪明,听得懂。将军说服他们出山,为你出谋划策,正像我今夜坐在这里。」忽然嵇萦脸色一沉:「但说实在,第三层人不愿自贬身份,一见到忠君丶名节丶天人感应那一套就反胃,恨不得纵身跳下悬崖!将军必须挣脱儒经,忘却君臣,放弃国家,抛下敌恶我善丶唯我独尊,才能得到第三层人的认同,但这样一来你的第二层人又无所适从了。所以我才说这是死结啊!」

「第二层人也能成长为第三层人吧。」
「那无异於等死……将军一定要有作为。」
「姑娘有何指教?」

嵇萦刚开口,忽然山下人马嘶喊,一道飞骑冲上鹿头山!

「父亲!县城出事了!请快回来!」尚弟滚鞍下马,额头上都是汗珠。
「怎麽了?」
「全城传遍谣言,说大将军病亡,十几万魏军逼近成都,汉室气数已尽!」尚弟喘着大气,咬牙切齿:「是这批狼心狗肺的江油叛徒!他们传说邓艾军容壮盛,成都军绝不是对手,又说邓艾承诺善待丶重用益州人,益州人不必替外来的皇帝送命!绵竹南门被偷偷打开,无数兵士正弃城逃亡!」

舅舅倒退一步,嘴角抽动,说不出话来!嵇萦早在涪城警告过……

「原来这才是你打涪城之战的目的……」嵇萦紧握着肠剑,双眼迸射杀气:「利用人家的仁德与理想,混进你的奸细,用季汉先贤五十年心血换你一家人功名,邓艾,你这种人怎麽配得上他们的怜悯与包容!」

「快阻止他们!」我顾不上穿战甲,跃上汗血马,快马扬鞭,与二十七道流星飞下鹿头山!
 
最后编辑:
配乐:龙马传-想望 by 佐藤直纪.mp3

(二十二)

寒风逆乱,细冰如针刺脸,行至半途,冰粒又转冻雨,周身湿透,将士步履艰难。
强敌威胁成都,不可不救,三军赶回绵竹,军令频催,士卒怨声充道,饥寒交迫。

草坡湿滑,雪块半融,枯林暮烟,苍天幽咽。
忠义校尉前部赶在天黑前入绵竹县城,不见邓艾丶不见尚书张遵,也不见成都中军。
原来是我们行军太快,早了中军足足一个时辰进城。

舅舅明白士卒怨言极多,主张三军入县城避雨取暖。但尚书郎黄崇建议分兵,一军屯於关口南边的鹿头山南麓,侦察敌情,与关城犄角呼应,又借地势掩蔽军士,作为伏兵。

前军已经饱食休整,餐风沐雨,舍我其谁。我们在靖侯庞统军师之墓周围安营,他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

山脚下县城星火点点,嵇萦独自撑着油纸伞上了山来。

「成都军不中用,跟着他们,自贬身价。」她手上还有一把伞。
「将士淋雨,我不能独享伞盖。」

嵇萦耸耸肩,纸伞照撑。「千金之躯,不死於贼老天。」她喃喃自语。

好在护卫以山头枯树撑开军帐,架起雨棚。我换上乾爽的襦服,把被雨打湿的随身香囊放在营火边烘乾。

「这罗绮锦囊是小玉的娘给的?」嵇萦放下兵书。
「这是我生父的遗物。但里头有她亲笔的字条。」
「锦囊妙计?」
「算吧?」

我打开锦囊,倒出几块兽形玉佩,纸条上的字迹微微化开,「天府」二字飘逸缥渺。

嵇萦手握字条皱眉,怏怏不悦:「她什麽时候给妳的?」
「七月十六。萦解得出我娘的意思吗?」
嵇萦面无表情:「她要妳节哀顺变。」

我的心一阵乱跳。节什麽哀?是谁发生了不幸?

「对不起,我资质鲁钝,听不懂深奥的话。」
嵇萦朝我笑笑,递给我字条:「别想太多,我从来不信算命的。事在人为,未来充满变数。」
但嵇萦的眼神里也新添了不安。我握着她冰凉的手。

「这一次我们掌握了老贼邓艾的心思!天命在汉!」

嵇萦突然摀嘴,咳嗽不止,一摊开手,掌心竟有几滴鲜血!

「我让人回县城找大夫!」
「没事,没事。」嵇萦摇头,在火堆边半乾的石头上抹去血迹。

「我比前几天好些了,保证撑到大破老贼邓艾,好吧?」
「咳血是大事!以前朝真观许多病人……」

「嘘……」嵇萦把手指轻放在我的嘴唇上:「没事。谁都有一死。小玉不怕,我也不怕。」

我忍不住泪水,真想把她拥在怀里,痛哭一场。
但嵇萦像个大姐姐,用她秋黄的衣袖擦拭我的脸颊,拨开鬓脚,右耳下那道新伤疤还隐隐作痛。
她替我涂了些伤药,说她的脚就是靠这药治好的,而且疤痕小。

我不怕死,因为那里有生父丶生母丶兄长丶诸葛丞相与历代先贤。
但我又舍不得世间的朋友,舍不得舅舅这样继承着汉室精神的志士。他们太孤独丶反对者太多,我想守护丶鼓励他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都要心怀盼望。

凄风夜雨「哗啦啦」下个不停,雨水沿着帐布纷乱滴落脚边的雪泥。
最苦的是攀在高树上的哨兵,一有敌人动静,便得吹响集结号角。
乎然营地边上一阵金鼓骚动,原来是体贴的卫将军上山来视察。

「刚才的事不要告诉他。」嵇萦在我耳边小声说。

舅舅让卫士远远守在庞军师的墓边,独自走来。

「二位,绝对可靠的飞马到了,带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卫将军别说,我猜猜。」嵇萦伸手屈指一算:「坏消息是:张尚书被大雨耽误了,因为娇生惯养的汉卒不能冒雨行军。好消息是:张尚书被卫将军这麽一催,明日必到绵竹。援军一共多少人?」

「神机妙算!」舅舅两眼发光:「大约三千人。而成都还有第三波援兵,已经出发。」

舅舅神秘一笑,拾起一旁打湿了的枯枝送进火堆,枯枝一时烧不着,还发出一阵「劈啪丶吱吱」的声响。

「这种小事让传令兵来说就行了。舅舅回县城休息吧,邓艾随时会到!」
「谢谢小玉。但说实话,我紧张得睡不着。」

舅舅盘腿坐在火堆边,伸出双手取暖。

「想听听嵇姑娘的作战计划。」
「将军抬举了,临机应变而已。我已经摸出许多老贼的习性了。」
「哦?快说来听听。」
「太多了,就说最恶心人的一个吧。」

嵇萦双臂左右平伸,作势要抱舅舅:「老贼最喜欢这样。」

「左右包围?」
「嗯,鹤翼阵,雁行阵,随便叫。魏军总有面坚固的盾墙,邓艾总喜欢叫爪牙两翼包抄。」

嵇萦这麽瘦,还真有些仙鹤飞雁的架势。

「那怎麽对付呢?」
「将军说呢?」

舅舅想了半刻:「先破一翼,再破另一翼。」
「原来将军也懂兵法。但这题太简单,测不出程度。」嵇萦瞟了一眼帐边的大将军阵图。

「依姑娘看,汉军有几成胜算?」

大将军绝对不会问这个!

「舅舅,你是主帅,当然是必胜无疑啊!」

舅舅摸摸鼻子,竟有些脸红。

「看邓艾带多少人。沓中之战後邓艾大约有三万人,估算走阴平小道伤亡一半,涪城一战再损两千。锺会伪书上面说:『邓艾疲累,前後不继』。老贼为了赶在大将军丶锺会南下之前直扑成都,极可能不等全部後军出阴平道,只带上数日兵粮,便直奔绵竹而来。就说邓艾的兵力在六千到一万三千之间吧。而汉军现有一万三千,将军说还有两波援军,真要估计胜算……」

嵇萦正要掐指再算,忽然摀着嘴忍住咳嗽,我连忙递给她水袋。
嵇萦喝了水,瞄了一眼我腰上的锦囊:「五五波。倘若邓艾敢再用鹤翼阵,老娘便打得他满地找牙!」

舅舅看来松了一口气。

我相信嵇萦的判断。
今夜,绵竹关有汉军一万三千,实际战力差不多六千,但我们以逸待劳,又占了鹿头山高地。

我抬头看向夜空,冻雨不停,阴云不散。县城方位一片漆黑,看来守军大多睡了。多休息吧,明日可能就要决战。

「卫将军如果不急着回去,我有些话想说。」
「请。」舅舅正身坐定。

嵇萦低头,从腰间抽出鱼肠剑,剑刃映着火光。

「两日前,我们说到汉朝精神。在我看来,汉朝精神不是开疆阔土,也不是独尊儒术,而是一群世代传承的士大夫,怀抱着『治国丶平天下』的使命感,为了心中的治世理想奋斗不懈丶即使粉身碎骨也不退缩。将军记得吗?」

「终身难忘,荣幸之至。」舅舅向嵇萦作揖:「我虽不才,却愿把这样的汉室精神发扬普及,令天下百姓时时心怀苍生,乐业安居。」

「将军别这麽客气,我想说的话很不好听。」嵇萦叹了口气:「这是条死路,将军注定失败。你们远远走在前头,你的思想离百姓太远。在大多数百姓看来,发达之路就是巴结当朝权贵。他们心想:『连卫将军都敬黄公公三分呢』。将军或许觉得没什麽,不懂就不懂吧,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党锢之祸丶覆灭亡国的徵兆。」

舅舅静静听着。嵇萦取来一把枯枝,抓着鱼肠剑削去树皮:「说个身边的事。小玉知道吗?今日後军跟不上妳们前军,但他们不恨自己腿力差丶畏惧风雨,却怪卫将军不体恤士卒。今夜我们睡在鹿头山上吹风淋雨,让他们一夜安眠,但这短短的四丶五里地也离他们太远了,他们不问邓艾,只问晚上有没有热粥喝。将军,当今的季汉正是这样,中原更不必说了。」

嵇萦把削好的树枝一条条投进火堆:「将军强调律法。律法对他们来说,是无可奈何丶能避则避的障碍,而不是维系天下稳定的最後防线。将军推行教育,而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升官发财丶飞黄腾达的踏脚石,而不是获取智慧的人生目标。他们眼中的司马昭是个务实强悍丶不居小节的成功英雄;很不幸,诸葛瞻是个不切实际丶软弱无能丶脱离了群众的皇亲权贵後代。将军,我衷心支持你的改革,但很可惜,中流砥柱的宿命,就是被天下的浊流淹没。」

舅舅沉默不语。
当前军与後军相距太远,要不就是後军加紧脚步,要不是前军等後军……

「舅舅千万不要学司马昭丶锺会,把自己降回第一层去!得想办法让後军走快一些!」

舅舅连连点头:「小玉说得不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多年。而我只有一个办法--用简单的语句,反覆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百姓听。」

「将军对我解释可以,但他们听不懂大道理,你一开口他们全跑光了。他们只理解丶在乎表面的事物。」
「那我只好再用更简单的语句,一次次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他们听。」

嵇萦一脸不高兴:「……是我没说清楚吧?百姓听不懂将军的解释。他们喜欢谈吃的丶穿的丶屁股下坐的丶双手摸得到的,以及想摸却摸不到的。他们眼中的卫将军是权贵外戚,不是忧国忘家的读书人;是写得一手好字丶画得一手好画的风雅艺术家,不是一心匡正天下的王佐之臣。你对他们谈儒道法家丶老庄孔孟丶谈他们的百代祖宗丶千代子孙,他们最多对你微笑,女的心里想着:『卫将军真是英俊潇洒呢!』男的说不过你,又没你长得好看,自惭形秽,还想抱块石头砸你。你说的越多,他越讨厌你。」

「既然这样,我只好再改用最简单的语句,又一遍遍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他们听。」

嵇萦撒手一扔,树枝丶树皮全进了火堆:「将军,我这是好心劝你!」

幸好舅舅没再说第四次,否则嵇萦大概要甩头下山了。

太多人不能理解诸葛瞻。他们也不明白季汉与魏国的不同,不清楚今日的季汉与五十年前的差别。
他们的无知造成偏见,卑下造成狂妄,他们不明白的事太多,只懂得张嘴胡说。
但舅舅选择包容他们,默默承受他们的批评。他们不明白自己在说什麽。

但谁能保证,一百多万季汉百姓,里头就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卫将军诸葛瞻?
在舅舅重覆三遍以後,可能就有十个人明白了;而这些明白的人也对他的朋友说上三遍,他们还能再改变一百个人。
世道看上去纷乱绝望,却在季汉贤臣的五十年奋斗之下大有起色。汉室在益州复兴,天府之国在成都重现,远远不同於中原,舅舅他们应当自豪。

三人沉默良久,嵇萦怒火稍歇。还是舅舅先打破沉默:「方才言语冒犯,我有失长辈风范,实在抱歉。十分感谢嵇姑娘好意提醒。我相信,只要人民习惯聆听不同的看法,想想别人为什麽这麽说,开明地接纳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必定逐渐明慧开通,集各人所学之大成。」

嵇萦倒握鱼肠剑,轻插入土:「将军难道是刚从摩天岭下山来的隐士?开明者日夜精进,保守者故步自封。将军期待天性故步自封的第一层人突然变得开明,还不等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人本能地排斥意见不同者,由争吵至武斗,就像七月太学广场之乱一样。这就是人的本性。违背天下人本性,只会自招灭亡。」

「许多人能克服本性。」舅舅老是挨嵇萦嘲讽,但他脸上丝毫没有怒容:「我明白。百姓忙於生计,恐惧天灾兵祸,连明日都不确定,怎有馀力去追求智慧丶思考平天下呢?所以我希望藉着减少战争,缩减军费,使人民免於担忧恐惧,有馀力受教育,发展思想。然而……」

舅舅一声长吁,白烟吹上火堆,消失无踪:「然而,我害得大将军移师沓中,二十万魏军大举入侵,季汉人民更加恐惧,数以万计战死疆场,适得其反。请怪我短视天真,快我不明白,大将军北伐正是魏军不会攻来的保证。我把富强想得简单了,以为只要富就会强。我现在才明白,富强在短时间内是两难,要富就不强,要强就不富。」

「舅舅,乱世里,兵事是最重要的。」

舅舅没有赞成或反对,只还我一个温柔的微笑。

一阵刺骨冷风吹来,嵇萦冻得打哆唆。我从军帐里抱出三张毛毡。
能陪亲人好友谈心,心头一阵温暖幸福。

「该说什麽好呢,儒生误国吗?」嵇萦把自己包得紧紧的,只露出一张脸:「即使魏国不打来,一千户里面就出一个太学生,将军再怎麽休养生息,提倡教育,最多弄到一千户里三个太学生吧。还是脱离百姓啊。」

「三个太学生总比一个好。」舅舅披上毛毡:「成都太学还容不下这麽多人呢。」

嵇萦奋力摇头:「杯水车薪!将军的目标必须是让一千户里头有一百个丶甚至五百个太学生!只有当你们的声音比黄皓的还大,你们才能摆脱黯然失势的宿命!」

「那必须等天下太平,裁官裁军。加上郡县太学……」舅舅沉思半晌:「没人下田种地丶织布,国家的税收哪里来呢?再说十人里面一个官吏已经嫌多,也没工作给这麽多太学生。」

我也无法想像一千户里头有五百个太学生,他们不仅读书,也要张口吃饭。
难道舅舅一觉醒来,生出一根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

「心智成熟以後,读书就不是为了做官。知识带来喜悦,自己高兴就好。他可以打铁啊。」嵇萦抓着毛毡一角,来回擦拭鱼肠剑。
她告诉我,这把短剑精钢不止百炼,是她父亲的心血结晶,坚韧胜我借她的蒲元雌剑。

「天下都像嵇姑娘父女就完美了。」舅舅向嵇萦讨了鱼肠剑,来回把玩,连连称赞。

而嵇萦双眼直盯着舅舅的手,深怕宝剑被他玩出缺口似的。
连嵇萦也不例外,天下人大多重视摸得到的宝贝。也许大将军丶舅舅这样境界高的人可以免俗,但他们太稀少了。

「要养得起这麽多太学生,或许还是得走回重商老路。」舅舅压低了声音,似乎有些不情愿:「古来名训:重商形成贫富不均,巨贾勾结干政,而绝大多数的穷人还是得不到好处。所以季汉尚书台必须一边重商,一边平均国家财富。难处是,税一旦抽得重了,商人全躲去魏国丶吴国避税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生产,例如都江堰丶龙骨水车兴水利,生产更多的粮食丶器具给百姓,奖励织锦,与魏丶吴贸易,换回百姓想摸又摸得到的东西,使百姓饱足而思进取,也是一举两得。」

「舅舅说得好!天下第一层人只晓得趋吉避凶,追求发达美好,那麽舅舅增加生产丶推展贸易,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自然就会提升到第二层了!」

嵇萦冷笑两声:「小玉低估了人的贪欲,他们的味口只会越养越大,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穿得暖还要穿得贵,玩了小宝物还要玩大宝物,越玩越大。」

「啊呀,看来这宝物我玩不起啊。」舅舅双手将鱼肠剑交还嵇萦。「适度的满足是必须的,至少不必为生活担忧。」

「将军心肠好,但也要认清天道:无论如何饱足,国家都有一半的人处於中等以下。愚鲁怠惰者处於一国的下等,但他们还是梦想做着人上人,追求着世人的认可与崇拜,更何况大多数人还不满足於中等呢。世人的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舅舅似乎早料到嵇萦的反应,只是悠闲地说:「我所认识的天道是:付出努力丶奋斗不懈者,日新又新,终究成功。我们只要让世人了解,还有名利以外的事物值得奋斗。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七丶八百户的第一层人里,即使扣除很难满足的五百户,还剩下两丶三百户追求道德丶了解真实世界的智慧,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将军想得太美了。事实上,这两丶三百户又把人生虚耗在纵情享乐丶风花雪月丶沉吟咏叹上头,就像中原的门阀贵族後代,一堆冢中枯骨而已。」嵇萦用剑尖挑起一搓雪泥,扔进火堆,焰头窜动。

「再不继,两丶三百户中总有二丶三十户力图振作吧。」
「对,只剩二丶三十户了,远不是七丶八百户的对手,你们仍然要失败。」

舅舅深吸一口气:「我们承先启後,追求跨越朝代的改变,争取千秋万代的成败。如果能在我这一代之内,能把有天下抱负的志士从一户成长到二丶三十户,这已是极大的成功,我还不敢奢求呢。一代代传承下去,总有一天能实现理想。」

「但将军要知道, 黄皓丶司马昭那样的人也有影响力,他们大量制造着第一层人,又把将军这样的人抓起来杀掉。」
「只要条件有了,心智的成熟是挡不住的。当然,我们必须时刻行动,与他们争取天下人心,一代代争取下去。」

嵇萦没再回嘴,有些激动地凝视着舅舅。

我们不可能亲手实现三代之治。但至少在有生之年,凭着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一点点身边的世界。
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一代代人前仆後继,不必天神眷顾,理想也能实现。
而一代代的我们都可以为身边微小的改变而自豪。

「好了,今夜感谢嵇姑娘丶小玉指点,收获良多!」舅舅起身,舒展筋骨。「我心里有许多奖励生产的想法!真希望战事尽快结束,我便与尚书台的同僚讨论,付诸实行。昔日蹉跎的岁月已经无法挽回,今後必须迎头赶上!我承诺小玉和嵇姑娘,今後再也不说无聊的大道理了!请妳们随时提醒我!」

「将军偶尔也矫枉过正!将军不仅要懂得满足第一层人,使他们之中的一小群变成敬爱你的第二层人,还要把不理你的第三层人的一部份提升成你的第四层人同僚。大道理还是得说,但不是说给第一层百姓听,那是对牛弹琴;而是说给第三层的隐士听。隐士够聪明,听得懂。将军说服他们出山,为你出谋划策,正像我今夜坐在这里。」忽然嵇萦脸色一沉:「但说实在,第三层人不愿自贬身份,一见到忠君丶名节丶天人感应那一套就反胃,恨不得纵身跳下悬崖!将军必须挣脱儒经,忘却君臣,放弃国家,抛下敌恶我善丶唯我独尊,才能得到第三层人的认同,但这样一来你的第二层人又无所适从了。所以我才说这是死结啊!」

「第二层人也能成长为第三层人吧。」
「那无异於等死……将军一定要有作为。」
「姑娘有何指教?」

嵇萦刚开口,忽然山下人马嘶喊,一道飞骑冲上鹿头山!

「父亲!县城出事了!请快回来!」尚弟滚鞍下马,额头上都是汗珠。
「怎麽了?」
「全城传遍谣言,说大将军病亡,十几万魏军逼近成都,汉室气数已尽!」尚弟喘着大气,咬牙切齿:「是这批狼心狗肺的江油叛徒!他们传说邓艾军容壮盛,成都军绝不是对手,又说邓艾承诺善待丶重用益州人,益州人不必替外来的皇帝送命!绵竹南门被偷偷打开,无数兵士正弃城逃亡!」

舅舅倒退一步,嘴角抽动,说不出话来!嵇萦早在涪城警告过……

「原来这才是你打涪城之战的目的……」嵇萦紧握着肠剑,双眼迸射杀气:「利用人家的仁德与理想,混进你的奸细,用季汉先贤五十年心血换你一家人功名,邓艾,你这种人怎麽配得上他们的怜悯与包容!」

「快阻止他们!」我顾不上穿战甲,跃上汗血马,快马扬鞭,与二十七道流星飞下鹿头山!
“我们不可能亲手实现三代之治。但至少在有生之年,凭着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一点点身边的世界。
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一代代人前仆後继,不必天神眷顾,理想也能实现。
而一代代的我们都可以为身边微小的改变而自豪。”
也是Ife的愿望吧。
 
“我们不可能亲手实现三代之治。但至少在有生之年,凭着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一点点身边的世界。
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一代代人前仆後继,不必天神眷顾,理想也能实现。
而一代代的我们都可以为身边微小的改变而自豪。”
也是lfe的愿望吧。
謝謝。是的,這是一篇扛著國際現實主義的大旗鼓吹世界理想主義的作品。其實我覺得現實與理想應該是一樣的事情。如果現實主義的讀者覺得我是文青,嗤之以鼻;而理想主義的讀者替我戴上漢奸的帽子,憤而點 X,我就該(鼻青臉腫地)得意地笑了。

據說 "寫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這篇已經不是創新了。因為主旨與目標讀者希望設定在現實主義浩浩蕩蕩的大陸(而非小玉、第三部代表的浪漫港台),我必須嘗試扛著紅旗反紅旗的擦邊球路。但我覺得這篇還是與主旋律配成大調合弦的 -- 振興中華文化,解放封印的軟實力。西方毒草不足觀,我們祖宗的東西也非常好。:good: 而我要努力的就是讓目標讀者願意跟到第三部尾聲的主旨號角吹響。前頭應該還有很多東西要修的,譬如在簡介裡加上 "我的屁股坐得正" 這樣的話。還要讀者多提醒我該怎麼修。
 
最后编辑:
配乐:BALLAD 名もなき恋のうた Ending.mp3 by 佐藤直纪

(二十三)

我率护卫飞骑下山,直奔县城南门,石板道上散落着尸首,城墙上血迹斑斑,方才必有一场杀戮。木门紧闭,城楼上尚书郎黄崇要我向东追赶,杀多少算多少,别让他们投奔邓艾。我率领诸骑沿金牛道向东疾驰,在夜雨间追上数十名逃亡汉军--

「手下留情,家有父母妻小!」即使他们苦苦跪地哀求,临阵脱逃者,依军令立斩不赦,我无能为力。

卫将军令随後传来,终止追击,速回县城。
「我答应成都父母,保证季汉子弟平安回家。『以不教民战,是谓杀之。』屯田军武技不备丶士气不振,罪责在我。逃亡者不追究。」

帅令既出,县城汉将多有怨言。军营纷乱,紧急招集,一万人只剩四千馀,比估计少得多。四门紧闭,逃兵去了哪里?众将猜测是舅舅一说不追究,许多本来不敢跑的都趁乱躲进民宅里了。

军心动摇,必须尽快稳住。那封锺会伪造的手喻,竟讽刺地成为大将军姜维安然健在的证据。
事实上,大将军生死未卜,剑阁军动向不明。

战争,远不止在战场上定胜负。
藉着涪城之战,邓艾留下数百曾经变节的江油汉军。看来邓艾算准了舅舅会收留他们。
今夜,他们散播谣言,离间汉军内部,又大说邓艾好处,造成汉军五千人的损失,远超过一场惨烈的战争。

寒风飕飕,周身阴凉,襦裙再湿,我靠着城楼屋檐下的火堆,远观汉军抬着尸首,连夜冒雨埋葬。

这种死法,家人都抬不起头来了。就说是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吧。
但这些贪生怕死的总是怪东怪西,只怕还要骂舅舅草菅人命。还是说真相吧。

从军以来,我身边总是不乏慷慨赴义的志士,我以为季汉都是那样的人。
原来我们也脱离了百姓。

不能放弃,当然了。

怎麽让百姓更喜欢汉室?
或许正如舅舅丶嵇萦早先所说--给他们安定饱足。严刑竣法丶吓阻胁迫只是舍远求近。

「胆小似鼠,目光如豆!」城下传来熟悉的咒骂。舅舅面色凝重,与打着纸伞的嵇萦走上城头,朝火堆这里来了。

「将军别放在心上,兵不在多,在精,更在能用。与其让一群废物在战场上兵败如山倒,还不如节约粮饷,提振实际战力。」

嵇萦好言安慰,舅舅却依然愁眉不展。
强敌在前,当然得往好处看!

「舅舅,萦说得没错,更何况我们还有援军在路上!打退邓艾之後,舅舅回成都推行改革,使千万百姓安定饱足,都变成第二等的好人,视临阵脱逃为耻辱!」

舅舅背靠城楼,迟疑片刻,微微点头。

夜雨「淅沥沥」轻击头顶瓦片,在眼前滴成一道暗色的水帘。
南山营火点点,我正想回去,嵇萦却收起纸伞,也靠在墙边。

「将军,我有个不该问的问题。如果全季汉都变成追求道德的第二等人,将军是不是该带头隐居,做第三等人?」

「做隐士?怎麽生活呢?」舅舅抬头。

「将军宅边不是有八百桑树嘛,也可以卖字画丶写文章维生。而身为第三层人,将军得时刻求真,直言不讳,痛斥一切附庸风雅丶空泛虚浮丶无病呻吟丶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劣作。怎样?」

舅舅给嵇萦逗笑了:「好啊。但批评的用意是督促精进,若流於情绪发泄,便有伤君子之交。」

「将军愿意做隐士,太好了。」嵇萦得意一笑:「但朝廷官吏把将军父子奉为神明,而将军心里却老早准备好了背叛他们。这就不太好吧?」

舅舅双眉一抬,惊觉上当,但随即恢复平日从容:「人人追求道德,已经接近『大同』,不必靠神明劝导向善。我还不功成身退,隐居快活去?但我们距离『大同』还非常遥远。正像嵇姑娘先前说的,我势单力孤,必须如先帝三顾先君於隆中草庐,请第三层的隐士出山相助。我也问嵇姑娘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行吗?」

「当然。」
「如果令尊隐居在青城山,我是否请得动他出山相助?」

嵇萦仰首靠墙,轻咳几声。

「他不只第三层……不可能。」嵇萦缓缓吐出一口白烟:「隐士不喜拘束,排斥虚伪,蔑视宗庙,轻贱权贵,怎能屈膝下跪,口呼万岁?」

「为了万民福祉,何妨隐忍一时?」舅舅似乎自觉失言,连忙瞄了左右一眼,幸好没人:「天子的心也是肉做的,就当是交个忘年朋友。」

嵇萦死命摇头:「求真者也有洁癖,鄙视敷衍,一见恶心的庸人俗念就退壁三舍,真要强留他,只怕天子也难逃弥衡毒舌。」

舅舅目光失落。
我还期待有洁癖的隐士痛打黄皓,直斥天子呢,满朝文武可要吓呆了。
究竟先帝靠的是什麽,才让诸葛丞相出仕?

阴风稍减,雨势转柔,三人一阵沉默。嵇萦弯身,在女墙边拾回一片腐烂出许多小洞的枯叶,凝视出神。

「将军别丧气。我替你想办法,得到隐士相助。」
「感谢姑娘。」

「隐士虽不喜欢忠君爱国丶青史留名那一套,他们的身子也是肉做的,也得靠打铁丶弹琴丶种地维持生计。隐士不屑名利,选择职业只是受志趣驱动,因此总能想到凡人所不能想,做到凡人所不敢做。天下百工的进步大多受这些实践志趣的隐士牵引,却与捧着破烂经典的儒生官吏却点关系也没有。」

嵇萦张口一吹,吹散枯叶脉间的碎屑,但叶脉却完好无损。

「将军,你得感动隐居在民间的各行各业里的隐士,邀请他们一同谋求天下苍生的福祉。」
「他们不愿出仕,怎麽谋求天下福祉呢?」

嵇萦哑着嗓子,嗤嗤而笑:「切!将军一生周旋於庙堂之下,还以为只有名字前面带秩等的才能关怀众生?在隐者心中,天下本不该交给君王官吏,而应是由百姓自己决定想过的生活。天高皇帝远,朝廷不过是万民作息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因此官吏自然脱离群众。而民间时刻关心着生计。生计安定了,他们便投身志业丶实现梦想。将军不必强逼隐者出仕,而是邀请他们走出家门,留在民间关怀丶照顾志趣相投的其他人。」

「有理。如何照顾?」

「譬如一个好铁匠,他可以带头组织另一群铁匠,分享丶交换技术,训练後进。譬如一个好琴师,她可以纠集一群琴师丶琵琶师,开课授徒,教导喜欢音律的百姓。铁匠也可以学琴,琴师也可以打铁,随他们喜欢。百姓不见得尊敬天子丶理解将军,却懂得尊敬自己志业丶兴趣里头的佼佼者--这群能实质造福他们的高士能人。」嵇萦把枯叶交在舅舅手上:「国家好比这片叶子。将军这样的人是叶子中间的叶脉,但光这样是养不活叶子的。你必须分生出千百道小叶脉分枝,汁液才能润泽全叶。」

舅舅细看着精巧的叶脉,连连称是:「感谢姑娘,民间的隐者便是我们必须倚重的叶脉!一回尚书台,我就招集同僚,寻访民间各行业的能人!」

「先等等!」嵇萦伸手,作势要拦:「别忘了第三层隐士有洁癖,他们瞧不起第二层官吏的痴愚迷信丶食古不化,更别说第一层官吏的功利薰心丶恶行恶状。将军让官吏出面,只会吸引到第一丶二层的次级人才,搅得乌烟瘴气,隐者更不想出来了。将军要使隐士们自愿出面,就得彻底放弃朝廷干预,不再强调复兴汉室丶忠孝仁义,任由民间去吧。」

雨停了。舅舅向前几步,撑手在女墙上沉思。这个姿势很眼熟,我与舅舅常在成都城墙上跑步,他偶尔停下来思考,就是这样。
南门外的尸首已经清理乾净,好像什麽也没发生过。大半将士回帐歇息,但经过刚才的变故,我想他们无法放松沉睡了。

我也心乱如麻。成都军打不过邓艾,几乎是肯定的事了。

「谢谢姑娘提醒。我们这些立志效法圣贤丶治国平天下丶却满口大道理丶不切实际的读书人离百姓太遥远了。我们需要民间高人的帮助,培养百姓的才识修养,推进国家在各个方面长足进步。」舅舅把叶子交在我手上:「当今的困境是,除了隐士,天下所有人都往这片叶子的主脉挤上去,因此朝廷必将逐渐被结党营私丶追求发达的第一层人淹没,一幅末世景象。末世之後是乱世,在混乱中,有能者丶有抱负者再次崭露头角,开创新的盛世,後代再重覆这一个轮回。後汉末年,狼心狗肺丶欺世盗名者滚滚当朝,而先帝带着许多天下有才识的志士来到益州,建立基业。可惜他们逐渐凋零,後继乏人。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啊。」

「舅舅有什麽盘算?」

「就从成都太学做起吧。太学不能只教授儒经,成为官吏的摇篮,还必须培养民间贤达。如果一千户里有一百个太学生,那麽十个最适合的留下来做官,其他的九十个回到学有专精的各个行业里,提携志趣相近的百姓,积极进取,创新发明,使苍生自然关怀互助。」

「从太学下手是不错,但现今将军最多做到一千户里三个太学生。连做官的人才都不够呢。」
「只好一步一步来。」
「来不及了。」嵇萦摇头。

「舅舅,我有个地方不懂。既然是隐士,就是真心看淡了权力与名声的。我抄过『庄子钓於濮水』这一段故事,庄子说:神龟宁可活在烂泥巴里,也不要变成受人供奉的骨头。舅舅怎麽说服隐士走出家门呢?」

「小玉问得好。」嵇萦伸指,轻弹女墙上的积水:「即使将军连说三次丶三十次,说到舌头长茧,隐士总是愤世嫉俗的。当他们走到哪里都见到庸碌众生,有的往彼此脸上抹黑泥巴,有的彼此唱和一起吃臭泥巴,自然萌生退意,眼不见为净。」

「姑娘,难道当年的竹林七贤不彼此唱和?」
嵇萦忽然恶狠狠地看着舅舅:「将军自视甚高,笑我们是次级货色?」

舅舅连忙作揖:「绝不敢。这几日我们不也在唱和?我的意思是,无论是什麽境界,人总是喜欢与自己相近的,彼此称赞,也称赞着自己,这是天性。隐士才华洋溢,无法忍受世俗的低劣而选择逃避,这也是天性。但我在我看来,俗人就像孩子,我愿意包容丶原谅他们的不足,鼓励丶提携他们成长,而自己也在其中获得智慧。就算世人不能成长,我也不需要恨他们。隐者是神龟,他不必鄙视鳖鱼鸟兽,悠游其中,不也怡然自得?」

「将军有修养,但我实在忍不住鄙视黄皓丶谯周之流。」
「姑娘再过几年试试,就会了解他们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可能吧。」嵇萦嘿笑几声:「将军既然能,也必须有为啊。」

「我大概明白该怎麽做了。」舅舅两眼光茫闪烁:「就像姑娘说的,我得感动隐士,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他们站出来,走在前面,与我们一同维系天下,而不是隐居起来独善其身,才能避免他们厌恶的人盘据上位,才能让老顽固放弃忠君爱国,天下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舅舅要怎麽感动隐士?」

「我要在隐士面前再三描述大同世界的理想,并且带头走近群众,付出关怀与耐心,与他们并肩奋斗。以隐士过人的聪明才智,他们会了解我的。」舅舅紧握双拳:「我真等不及立刻回尚书台,与同僚们策划新政!我们不能寄望官吏领导天下,而必须积极入世地感动隐士,一同与百姓站在一起,理解他们有时偏狭的观点,体谅他们的不足与苦难,发自内心地包容他们,带领他们成熟长进。」

嵇萦连连点头:「这差不多就是为什麽将军感动了我。你们儒家叫它『立德』,而我觉得『立行』更恰当。你们做给季汉人看,也做给千万年的後世看;你们在黑夜里点燃手上的腊烛,走在前面,并将火种传给身後一切愿意接受的人,扩散传承,指引天下人行进的方向。明灯越点越多,即使黑夜也将明如白昼。」

「感谢姑娘连番苦劝。我资质愚钝,一直到今夜才了解。」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自己想说什麽,都是随性所致,希望对将军有帮助。」嵇萦搔搔头。

「当然有,太感谢了。」舅舅作了个长揖:「任何的改变都是一步丶一步涉深水向前的,我只怕找不到踏脚的石头。一时我还想不到怎麽连络季汉的隐士。或许写篇文章,抄书在民间传送。」
「可以试试。」

舅舅老实忠厚,他的长篇大论必定催人入梦。
我最喜欢听故事,以前听过几次舅舅的故事,也是百般无聊……

舅舅的使命是教化天下,大将军姜维的使命保卫国家,让舅舅教化天下。
我既然身为武将,我的使命便与大将军一样--帮助舅舅,传承汉室精神,感动隐士,正如我阴错阳差地把嵇萦带到舅舅身边帮他。

「将军,我再说句不该说的话,行吗?」
嵇萦瞄了一眼我腰上的锦囊。

「当然。」

「将军身为汉室精神这一代的继承人,必须拥有无比坚强的意志。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人生精神的最大挑战,是在一切努力都毁灭了的时候,还能微笑地踏出下一步。我希望将军做得到这一点。」

「我没有别的选择。能走在这一代人的前排,已是莫大的幸运。」

我想起三个半月前,当爱国的军人打跑了成都广场上的学生与群众,舅舅那痛不欲生的绝望与悲伤。
我们几乎毁了他的努力经营,把成都变成洛阳--才一年前,司马昭与锺会在那里阵压了为嵇康请命的三千太学生。

问一千户人家,汉室精神是什麽,九百户说是富足强盛,九十户说是独尊儒术,九户躲进深山拒答,就是舅舅这样的人,孤单地把汉室精神扛在肩上。

也难怪他总是神情忧伤,他走得太远了。
他不仅等不到後援,还要看着後援背叛他,他甚至还在包容那些背叛者。
如果他找得到隐居在各处的知音,便能一同影响世道。隐士也是孤独的吧。但当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将不再孤独。

我以前也不懂舅舅,我也离他太远了。一直到这几天我才看见他的内心。
我不敢说舅舅是丞相那样的伟人。说实在,他几乎没有功业可言--但他却低调地开始了一项扭转千古士人不幸命运的改革。
舅舅也会犯错。他高估了绝大多数季汉群众的觉醒速度,又低估了魏国的侵略野心,造成今日季汉荆益分裂,外患猖獗。

我不知道青史会怎麽记载他。
也许,直到「大同」的理想实现的那一天,直到全天下都是第二层人甚至更高,这一群前瞻而思远的先知会被当成启蒙祖师一样地追念。
但他们早已功成身退,他们也从不在乎声誉与名节。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改变这个世界。

百籁寥寂,城楼上相谈甚欢,不觉天色渐亮;南天乌云散尽,露出一片淡蓝清新。忽然西方涌现一队旌旗,一队铁骑先行飞奔入城,带头一将豹眼圆瞪,威严天生,大旗上书「尚书郎西乡侯张遵」!

「张叔叔!」我与舅舅丶嵇萦奔下城楼。

「对不起,来迟了!小玉等等,我有好东西。」

张遵满脸堆笑,生硬地跳下马,与舅舅交割了兵权,又取来一把长矛。仔细一瞧:枪身纤细轻盈,枪头扁平弯折,枪口月牙分叉,有如一只吐信灵蛇。

「小玉,这是我张家祖传的丈八点钢矛,挂在墙上老是心中惭愧,交给妳了。」

丈八点钢矛,不是张桓侯的兵器吗?张桓侯与关公皆是雄虎上将,同为天下万人敌,百世流芳,我怎麽配得上它?

「承受不起!不仅是心里不敢,也是我左肩有伤,还有十日不能使双手重兵……」
「嘿,谁要你拿双手使长矛?妳光用右手拿拿看?」

我从张遵肥厚的手中接下丈八蛇矛,竟不比雄剑重多少。是我力气变大了吗?

「一般长矛造得粗重,专给骑兵冲杀步兵阵,用意在一枪把人刺穿撞飞。武将若如此,与骑手何异?」张遵说得兴奋,手舞足蹈,龙纹锦袖轻飘:「小玉一定知道,战将单挑比武,必须人马一体,随机应变。双手抓着长矛,不易驾驭马匹,就像一个人站着不动打架,攻守施展不开。先祖站起来只到关公肩膀,而败在他手下的大将依然不计其数,就是因为他悟出了这层道理--舍弃蛮力,靠一把轻盈的长矛吃遍天下,即使单臂也能运用自如!」

我双手承上长矛:「感谢张叔叔好意。但这究竟是张桓侯的兵器,我不配使,怕弄坏了。」

张遵仰天大笑:「先祖身经百战,刺坏蛇矛无数,这只是他最後一把,为了给关公复仇特别订造,以南中轻木制成枪身,枪尖仿造上古青蛇剑,穷极轻薄。小玉既会使枪,又能用剑,配上这丈八……其实只有丈六蛇矛,最合适不过了。如果妳觉得太重,我替你截短一些也无所谓。」

「不不,怎麽敢?」
「兵器必须量身订制。先祖身長八尺半,小玉看來七尺多一些。来来……」张遵取回长矛,交给手下。

顷刻,丈六点钢矛只剩丈四……

「如今这蛇矛非小玉莫属。我先人在天之灵一定保佑妳,冲锋陷阵让别人去干,妳专刺敌将下马!」

我双手颤抖着接下蛇矛,果然又轻了几分,走到一旁空旷处,横抽竖劈,左拦右抱,无不顺手;此时日出鹿头山,丈四钢矛化作一尾活跃的金蛇,看哪刺哪,百发百中,比雄剑还灵活,更别说它比雄剑还长了三倍!
忽然身边的将士爆出一阵喝彩,我急忙收了枪,作揖回礼。

「感谢尚书赐我宝贝!」
「我姑母生下妳舅母,都是一家人,别客气啊。」张遵摸了摸肚子,笑容可掬。

真不能想像,自己手上握着张桓侯的长矛!愿他赐我六十年前当阳一喝的勇气!

「再次感谢!」
「留几个谢谢等一下说,还没完呢!」

西门外金鼓齐鸣,旌旗飞扬,军阵中转出大队虎豹步骑,当先中年大将全身金甲闪耀,英气焕发!

「卫将军,羽林右部督李球来了!」
舅舅兴奋上前迎接:「正好!邓艾大缺骑兵,汉军占了机动优势!」

昔日李督要求严格,每日操练至少三个时辰。我有今日的武技与坚持,还真要感谢他的督促。
而二百羽林骑丶八百羽林步军都是我昔日的同僚,里头大多也是汉军孤儿,我叫得出一半人的名字!
想不到又能与他们并肩作战!

「怎麽李督不守皇宫了?」
「怎能让卫将军孤单对抗邓艾?赵中郎的两百虎贲军足够了。羽林军操练经年,苦无敌手,正巧魏贼进逼成都,这还不请缨出征?再说我们还带来圣旨……」

李球从怀中取出缣帛一卷,金丝闪耀,忽然运起中气,朗声呼喊:

「忠义校尉诸葛玉接旨!」
「臣在!」我急忙放下蛇矛,跪拜於地,心中七上八下,虽说已经猜到了三分……

「忠义校尉诸葛玉,忠诚贞正,义理信实,屡树汉德,常扬国风,今拜为兴汉将军,秩比二千石,行中典军,领羽林左部督,愿妳诛讨邓贼,兴腾炎汉,匡正社稷,功垂千秋!钦此!」

我又忍不住泪水,双手接下将军印绶。舅舅丶尚弟丶嵇萦丶昔日的师长丶好友齐来道贺。

「小玉,羽林军以妳为荣!我这右部督也听妳的!」李督一把拍上我的左肩,已经不疼了。

「哺呜呜--哺呜呜--」鹿头山上号角传来,众人顿时失去笑容。
 
最后编辑:
更改:第三部的序最後兩段縮減,不做劇透了。
 
配乐:BALLAD 名もなき恋のうた Ending.mp3 by 佐藤直纪

(二十三)

我率护卫飞骑下山,直奔县城南门,石板道上散落着尸首,双门紧闭,城楼上尚书黄崇要我向东追赶,杀多少算多少,别让他们投奔邓艾。

但卫将军随後赶到,喝止追击。
「我答应成都父母,保证季汉子弟平安回家。『以不教民战,是谓杀之。』屯田军武技不备丶士气不振,罪责在我。」

帅令既出,汉将多有怨言。县城纷乱,紧急招集点兵,一万人只剩四千馀,比估计还糟。众人猜测是舅舅一说不追究,许多本来不敢跑的都趁乱躲进民宅里了。

军心动摇,必须尽快稳住。那封锺会伪造的手喻,竟讽刺地成为大将军姜维安然健在的证据。
事实上,大将军生死未卜,剑阁军动向不明。

战争,远不止在战场上定胜负。
藉着涪城之战,邓艾留下数百曾经变节的江油汉军。看来邓艾算准了舅舅会收留他们。
今夜,他们散播谣言,离间汉军内部,又大说邓艾好处,造成汉军五千人的损失,远超过一场惨烈的战争。

寒风飕飕,周身阴凉,襦裙再湿,我靠着城楼屋檐下的火堆,远观汉军抬着尸首,连夜冒雨埋葬。

这种死法,家人都抬不起头来了。就说是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吧。
但这些贪生怕死的总是怪东怪西,只怕还要骂舅舅草菅人命。还是说真相吧。

从军以来,我身边总是不乏慷慨赴义的志士,我以为季汉都是那样的人。
原来我们也脱离了百姓。

不能放弃,当然了。

怎麽让百姓更喜欢汉室?
或许正如舅舅丶嵇萦早先所说--给他们安定饱足。严刑竣法丶吓阻胁迫只是舍远求近。

「胆小似鼠,目光如豆!」城下传来熟悉的咒骂。舅舅面色凝重,与打着纸伞的嵇萦走上城头,朝火堆这里来了。

「将军别放在心上,兵不在多,在精,更在能用。与其让一群废物在战场上兵败如山倒,还不如节约粮饷,提振实际战力。」

嵇萦好言安慰,舅舅却依然愁眉不展。
强敌在前,当然得往好处看!

「舅舅,萦说得没错,更何况我们还有援军在路上!打退邓艾之後,舅舅回成都推行改革,使千万百姓安定饱足,都变成第二等的好人,视临阵脱逃为耻辱!」

舅舅背靠城楼,迟疑片刻,微微点头。

夜雨「淅沥沥」轻击头顶瓦片,在眼前滴成一道暗色的水帘。
南山营火点点,我正想回去,嵇萦却收起纸伞,也靠在墙边。

「将军,我有个不该问的问题。如果全季汉都变成追求道德的第二等人,将军是不是该带头隐居,做第三等人?」

「做隐士?怎麽生活呢?」舅舅抬头。

「将军宅边不是有八百桑树嘛,也可以卖字画丶写文章维生。而身为第三层人,将军得时刻求真,直言不讳,痛斥一切附庸风雅丶空泛虚浮丶无病呻吟丶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劣作。怎样?」

舅舅给嵇萦逗笑了:「好啊。但批评的用意是督促精进,若流於情绪发泄,便有伤君子之交。」

「将军愿意做隐士,太好了。」嵇萦得意一笑:「但朝廷官吏把将军父子奉为神明,而将军心里却老早准备好了背叛他们。这就不太好吧?」

舅舅双眉一抬,惊觉上当,但随即恢复平日从容:「人人追求道德,已经接近『大同』,不必靠神明劝导向善。我还不功成身退,隐居快活去?但我们距离『大同』还非常遥远。正像嵇姑娘先前说的,我势单力孤,必须如先帝三顾先君於隆中草庐,请第三层的隐士出山相助。我也问嵇姑娘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行吗?」

「当然。」
「如果令尊隐居在青城山,我是否请得动他出山相助?」

嵇萦仰首靠墙,轻咳几声。

「他不只第三层……不可能。」嵇萦缓缓吐出一口白烟:「隐士不喜拘束,排斥虚伪,蔑视宗庙,轻贱权贵,怎能屈膝下跪,口呼万岁?」

「为了万民福祉,何妨隐忍一时?」舅舅似乎自觉失言,连忙瞄了左右一眼,幸好没人:「天子的心也是肉做的,就当是交个忘年朋友。」

嵇萦死命摇头:「求真者也有洁癖,鄙视敷衍,一见恶心的庸人俗念就退壁三舍,真要强留他,只怕天子也难逃弥衡毒舌。」

舅舅目光失落。
我还期待有洁癖的隐士痛打黄皓,直斥天子呢,满朝文武可要吓呆了。
究竟先帝靠的是什麽,才让诸葛丞相出仕?

阴风稍减,雨势转柔,三人一阵沉默。嵇萦弯身,在女墙边拾回一片腐烂出许多小洞的枯叶,凝视出神。

「将军别丧气。我替你想办法,得到隐士相助。」
「感谢姑娘。」

「隐士虽不喜欢忠君爱国丶青史留名那一套,他们的身子也是肉做的,也得靠打铁丶弹琴丶种地维持生计。隐士不屑名利,选择职业只是受志趣驱动,因此总能想到凡人所不能想,做到凡人所不敢做。天下百工的进步大多受这些实践志趣的隐士牵引,却与捧着破烂经典的儒生官吏却点关系也没有。」

嵇萦张口一吹,吹散枯叶脉间的碎屑,但叶脉却完好无损。

「将军,你得感动隐居在民间的各行各业里的隐士,邀请他们一同谋求天下苍生的福祉。」
「他们不愿出仕,怎麽谋求天下福祉呢?」

嵇萦哑着嗓子,嗤嗤而笑:「切!将军一生周旋於庙堂之下,还以为只有名字前面带秩等的才能关怀众生?在隐者心中,天下本不该交给君王官吏,而应是由百姓自己决定想过的生活。天高皇帝远,朝廷不过是万民作息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因此官吏自然脱离群众。而民间时刻关心着生计。生计安定了,他们便投身志业丶实现梦想。将军不必强逼隐者出仕,而是邀请他们走出家门,留在民间关怀丶照顾志趣相投的其他人。」

「有理。如何照顾?」

「譬如一个好铁匠,他可以带头组织另一群铁匠,分享丶交换技术,训练後进。譬如一个好琴师,她可以纠集一群琴师丶琵琶师,开课授徒,教导喜欢音律的百姓。铁匠也可以学琴,琴师也可以打铁,随他们喜欢。百姓不见得尊敬天子丶理解将军,却懂得尊敬自己志业丶兴趣里头的佼佼者--这群能实质造福他们的高士能人。」嵇萦把枯叶交在舅舅手上:「国家好比这片叶子。将军这样的人是叶子中间的叶脉,但光这样是养不活叶子的。你必须分生出千百道小叶脉分枝,汁液才能润泽全叶。」

舅舅细看着精巧的叶脉,连连称是:「感谢姑娘,民间的隐者便是我们必须倚重的叶脉!一回尚书台,我就招集同僚,寻访民间各行业的能人!」

「先等等!」嵇萦伸手,作势要拦:「别忘了第三层隐士有洁癖,他们瞧不起第二层官吏的痴愚迷信丶食古不化,更别说第一层官吏的功利薰心丶恶行恶状。将军让官吏出面,只会吸引到第一丶二层的次级人才,搅得乌烟瘴气,隐者更不想出来了。将军要使隐士们自愿出面,就得彻底放弃朝廷干预,不再强调复兴汉室丶忠孝仁义,任由民间去吧。」

雨停了。舅舅向前几步,撑手在女墙上沉思。这个姿势很眼熟,我与舅舅常在成都城墙上跑步,他偶尔停下来思考,就是这样。
南门外的尸首已经清理乾净,好像什麽也没发生过。大半将士回帐歇息,但经过刚才的变故,我想他们无法放松沉睡了。

我也心乱如麻。成都军打不过邓艾,几乎是肯定的事了。

「谢谢姑娘提醒。我们这些立志效法圣贤丶治国平天下丶却满口大道理丶不切实际的读书人离百姓太遥远了。我们需要民间高人的帮助,培养百姓的才识修养,推进国家在各个方面长足进步。」舅舅把叶子交在我手上:「当今的困境是,除了隐士,天下所有人都往这片叶子的主脉挤上去,因此朝廷必将逐渐被结党营私丶追求发达的第一层人淹没,一幅末世景象。末世之後是乱世,在混乱中,有能者丶有抱负者再次崭露头角,开创新的盛世,後代再重覆这一个轮回。後汉末年,狼心狗肺丶欺世盗名者滚滚当朝,而先帝带着许多天下有才识的志士来到益州,建立基业。可惜他们逐渐凋零,後继乏人。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啊。」

「舅舅有什麽盘算?」

「就从成都太学做起吧。太学不能只教授儒经,成为官吏的摇篮,还必须培养民间贤达。如果一千户里有一百个太学生,那麽十个最适合的留下来做官,其他的九十个回到学有专精的各个行业里,提携志趣相近的百姓,积极进取,创新发明,使苍生自然关怀互助。」

「从太学下手是不错,但现今将军最多做到一千户里三个太学生。连做官的人才都不够呢。」
「只好一步一步来。」
「来不及了。」嵇萦摇头。

「舅舅,我有个地方不懂。既然是隐士,就是真心看淡了权力与名声的。我抄过『庄子钓於濮水』这一段故事,庄子说:神龟宁可活在烂泥巴里,也不要变成受人供奉的骨头。舅舅怎麽说服隐士走出家门呢?」

「小玉问得好。」嵇萦伸指,轻弹女墙上的积水:「即使将军连说三次丶三十次,说到舌头长茧,隐士总是愤世嫉俗的。当他们走到哪里都见到庸碌众生,有的往彼此脸上抹黑泥巴,有的彼此唱和一起吃臭泥巴,自然萌生退意,眼不见为净。」

「姑娘,难道当年的竹林七贤不彼此唱和?」
嵇萦忽然恶狠狠地看着舅舅:「将军自视甚高,笑我们是次级货色?」

舅舅连忙作揖:「绝不敢。这几日我们不也在唱和?我的意思是,无论是什麽境界,人总是喜欢与自己相近的,彼此称赞,也称赞着自己,这是天性。隐士才华洋溢,无法忍受世俗的低劣而选择逃避,这也是天性。但我在我看来,俗人就像孩子,我愿意包容丶原谅他们的不足,鼓励丶提携他们成长,而自己也在其中获得智慧。就算世人不能成长,我也不需要恨他们。隐者是神龟,他不必鄙视鳖鱼鸟兽,悠游其中,不也怡然自得?」

「将军有修养,但我实在忍不住鄙视黄皓丶谯周之流。」
「姑娘再过几年试试,就会了解他们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可能吧。」嵇萦嘿笑几声:「将军既然能,也必须有为啊。」

「我大概明白该怎麽做了。」舅舅两眼光茫闪烁:「就像姑娘说的,我得感动隐士,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他们站出来,走在前面,与我们一同维系天下,而不是隐居起来独善其身,才能避免他们厌恶的人盘据上位,才能让老顽固放弃忠君爱国,天下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舅舅要怎麽感动隐士?」

「我要在隐士面前再三描述大同世界的理想,并且带头走近群众,付出关怀与耐心,与他们并肩奋斗。以隐士过人的聪明才智,他们会了解我的。」舅舅紧握双拳:「我真等不及立刻回尚书台,与同僚们策划新政!我们不能寄望官吏领导天下,而必须积极入世地感动隐士,一同与百姓站在一起,理解他们有时偏狭的观点,体谅他们的不足与苦难,发自内心地包容他们,带领他们成熟长进。」

嵇萦连连点头:「这差不多就是为什麽将军感动了我。你们儒家叫它『立德』,而我觉得『立行』更恰当。你们做给季汉人看,也做给千万年的後世看;你们在黑夜里点燃手上的腊烛,走在前面,并将火种传给身後一切愿意接受的人,扩散传承,指引天下人行进的方向。明灯越点越多,即使黑夜也将明如白昼。」

「感谢姑娘连番苦劝。我资质愚钝,一直到今夜才了解。」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自己想说什麽,都是随性所致,希望对将军有帮助。」嵇萦搔搔头。

「当然有,太感谢了。」舅舅作了个长揖:「任何的改变都是一步丶一步涉深水向前的,我只怕找不到踏脚的石头。一时我还想不到怎麽连络季汉的隐士。或许写篇文章,抄书在民间传送。」
「可以试试。」

舅舅老实忠厚,他的长篇大论必定催人入梦。
我最喜欢听故事,以前听过几次舅舅的故事,也是百般无聊……

舅舅的使命是教化天下,大将军姜维的使命保卫国家,让舅舅教化天下。
我既然身为武将,我的使命便与大将军一样--帮助舅舅,传承汉室精神,感动隐士,正如我阴错阳差地把嵇萦带到舅舅身边帮他。

「将军,我再说句不该说的话,行吗?」
嵇萦瞄了一眼我腰上的锦囊。

「当然。」

「将军身为汉室精神这一代的继承人,必须拥有无比坚强的意志。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人生精神的最大挑战,是在一切努力都毁灭了的时候,还能微笑地踏出下一步。我希望将军做得到这一点。」

「我没有别的选择。能走在这一代人的前排,已是莫大的幸运。」

我想起三个半月前,当爱国的军人打跑了成都广场上的学生与群众,舅舅那痛不欲生的绝望与悲伤。
我们几乎毁了他的努力经营,把成都变成洛阳--才一年前,司马昭与锺会在那里阵压了为嵇康请命的三千太学生。

问一千户人家,汉室精神是什麽,九百户说是富足强盛,九十户说是独尊儒术,九户躲进深山拒答,就是舅舅这样的人,孤单地把汉室精神扛在肩上。

也难怪他总是神情忧伤,他走得太远了。
他不仅等不到後援,还要看着後援背叛他,他甚至还在包容那些背叛者。
如果他找得到隐居在各处的知音,便能一同影响世道。隐士也是孤独的吧。但当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将不再孤独。

我以前也不懂舅舅,我也离他太远了。一直到这几天我才看见他的内心。
我不敢说舅舅是丞相那样的伟人。说实在,他几乎没有功业可言--但他却低调地开始了一项扭转千古士人不幸命运的改革。
舅舅也会犯错。他高估了绝大多数季汉群众的觉醒速度,又低估了魏国的侵略野心,造成今日季汉荆益分裂,外患猖獗。

我不知道青史会怎麽记载他。
也许,直到「大同」的理想实现的那一天,直到全天下都是第二层人甚至更高,这一群前瞻而思远的先知会被当成启蒙祖师一样地追念。
但他们早已功成身退,他们也从不在乎声誉与名节。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改变这个世界。

百籁寥寂,城楼上相谈甚欢,不觉天色渐亮;南天乌云散尽,露出一片淡蓝清新。忽然西方涌现一队旌旗,一队铁骑先行飞奔入城,带头一将豹眼圆瞪,威严天生,大旗上书「尚书郎西乡侯张遵」!

「张叔叔!」我与舅舅丶嵇萦奔下城楼。

「对不起,来迟了!小玉等等,我有好东西。」

张遵满脸堆笑,生硬地跳下马,与舅舅交割了兵权,又取来一把长矛。仔细一瞧:枪身纤细轻盈,枪头扁平弯折,枪口月牙分叉,有如一只吐信灵蛇。

「小玉,这是我张家祖传的丈八点钢矛,挂在墙上老是心中惭愧,交给妳了。」

丈八点钢矛,不是张桓侯的兵器吗?张桓侯与关公皆是雄虎上将,同为天下万人敌,百世流芳,我怎麽配得上它?

「承受不起!不仅是心里不敢,也是我左肩有伤,还有十日不能使双手重兵……」
「嘿,谁要你拿双手使长矛?妳光用右手拿拿看?」

我从张遵肥厚的手中接下丈八蛇矛,竟不比雄剑重多少。是我力气变大了吗?

「一般长矛造得粗重,专给骑兵冲杀步兵阵,用意在一枪把人刺穿撞飞。武将若如此,与骑手何异?」张遵说得兴奋,手舞足蹈,龙纹锦袖轻飘:「小玉一定知道,战将单挑比武,必须人马一体,随机应变。双手抓着长矛,不易驾驭马匹,就像一个人站着不动打架,攻守施展不开。先祖站起来只到关公肩膀,而败在他手下的大将依然不计其数,就是因为他悟出了这层道理--舍弃蛮力,靠一把轻盈的长矛吃遍天下,即使单臂也能运用自如!」

我双手承上长矛:「感谢张叔叔好意。但这究竟是张桓侯的兵器,我不配使,怕弄坏了。」

张遵仰天大笑:「先祖身经百战,刺坏蛇矛无数,这只是他最後一把,为了给关公复仇特别订造,以南中轻木制成枪身,枪尖仿造上古青蛇剑,穷极轻薄。小玉既会使枪,又能用剑,配上这丈八……其实只有丈六蛇矛,最合适不过了。如果妳觉得太重,我替你截短一些也无所谓。」

「不不,怎麽敢?」
「兵器必须量身订制。先祖身长八尺,小玉看来七尺不到一些吧。来来……」张遵取回长矛,交给手下。

顷刻,丈六点钢矛只剩丈四……

「如今这蛇矛非小玉莫属。我先人在天之灵一定保佑妳,冲锋陷阵让别人去干,妳专刺敌将下马!」

我双手颤抖着接下蛇矛,果然又轻了几分,走到一旁空旷处,横抽竖劈,左拦右抱,无不顺手;此时日出鹿头山,丈四钢矛化作一尾活跃的金蛇,看哪刺哪,百发百中,比雄剑还灵活,更别说它比雄剑还长了三倍!
忽然身边的将士爆出一阵喝彩,我急忙收了枪,作揖回礼。

「感谢尚书赐我宝贝!」
「我姑母生下妳舅母,都是一家人,别客气啊。」张遵摸了摸肚子,笑容可掬。

真不能想像,自己手上握着张桓侯的长矛!愿他赐我六十年前当阳一喝的勇气!

「再次感谢!」
「留几个谢谢等一下说,还没完呢!」

西门外金鼓齐鸣,旌旗飞扬,军阵中转出大队虎豹步骑,当先中年大将全身金甲闪耀,英气焕发!

「卫将军,羽林右部督李球来了!」
舅舅兴奋上前迎接:「正好!邓艾大缺骑兵,汉军占了机动优势!」

昔日李督要求严格,每日操练至少三个时辰。我有今日的武技与坚持,还真要感谢他的督促。
而二百羽林骑丶八百羽林步军都是我昔日的同僚,里头大多也是汉军孤儿,我叫得出一半人的名字!
想不到又能与他们并肩作战!

「怎麽李督不守皇宫了?」
「怎能让卫将军孤单对抗邓艾?赵中郎的两百虎贲军足够了。羽林军操练经年,苦无敌手,正巧魏贼进逼成都,这还不请缨出征?再说我们还带来圣旨……」

李球从怀中取出缣帛一卷,金丝闪耀,忽然运起中气,朗声呼喊:

「忠义校尉诸葛玉接旨!」
「臣在!」我急忙放下蛇矛,跪拜於地,心中七上八下,虽说已经猜到了三分……

「忠义校尉诸葛玉,忠诚贞正,义理信实,屡树汉德,常扬国风,今拜为兴汉将军,秩比二千石,行中典军,领羽林左部督,愿妳诛讨邓贼,兴腾炎汉,匡正社稷,功垂千秋!钦此!」

我又忍不住泪水,双手接下将军印绶。舅舅丶尚弟丶嵇萦丶昔日的师长丶好友齐来道贺。

「小玉,羽林军以妳为荣!我这右部督也听妳的!」李督一把拍上我的左肩,已经不疼了。

「哺呜呜--哺呜呜--」鹿头山上号角传来,众人顿时失去笑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共产党闹革命就是这样开始传播“真知”的。
那一代忠心赤血的革命者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真正的追求改变不平等的世界,天下大同....可是后来还是无法改变革命成果被剥夺,政权被利用,英雄被遗忘的结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共产党闹革命就是这样开始传播“真知”的。
那一代忠心赤血的革命者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真正的追求改变不平等的世界,天下大同....可是后来还是无法改变革命成果被剥夺,政权被利用,英雄被遗忘的结局。
謝謝。當時的中國差不多也是一千戶裡面一個太學生,英雄無論左派、右派,都會被追求發達的人民大海淹沒。
治本的辦法文中提到兩個:第一個富足 (3-22),偉哉中共,已經做了一半,第二個 (3-23) 就寄望未來吧。

從台灣人的角度看,中國大陸的思想在文革結束之後矯枉過正,從幾近瘋狂而變態的理想主義,
一躍進入了理想主義的黑暗期。好像一談理想就一定是極左、屠殺異己的毛派,但在自己看來是不必要的。
中華傳統的理想主義以人為本,就像文中諸葛瞻說的一樣,對不如己者是包容的。
而隱士那樣討厭俗人不過是成長到那個階段的一個過渡情緒而已。說的就是我自己。

上次看 "羅輯思維" 視頻覺得羅胖說得很好:國外的民主其實是大量的民間組織凝聚的共識。
而中國卻是官本位領導的,根本沒人信。譬如形式主義的作協,選出一些讓人想吐的作品得文學獎。
真正厲害的人才反而都處於民間隱居狀態,這一個龐大的精神文明生產力還沒有解放出來。
 
最后编辑:
配乐:时代剧「冢原卜传」:いざ対决へ by 川井宪次

(二十四)

魏军涌现於朝阳下的地平线前,徐徐行至绵竹关东方五里列阵。
鹿头山草坡微倾,延伸至深不及膝的小河。
烈日直视刺眼。汉军不据天时,却有微弱的地利。

十一月初五,初雪化尽,枯草原野无边,黑甲丶黄衫魏军方阵严整,估计有七千人。

「仇敌相侵,扰攘已极,民心思安,不可违逆。」魏使颤抖着嗓音,念出邓艾的招降书。
「素敬将军宽仁爱民,乃当世王佐之器也。今汉祚已尽,天命在魏,绵竹关前,强弱立见,若将军等幡然醒悟,仗义来归,吾必表奏将军为琅琊王,诸将校封公列侯,士卒重赏,解甲归田,安居乐业。若执迷不悟,以卵击石,身殒玉碎,非吾与天下人所愿也。魏征西将军邓侯邓士载。」

魏使双手长揖,奉上黄绢帛书。

「汉臣绝不降贼!」尚书黄崇满脸通红丶青筋暴露,一个剑步上去抢下帛书,撕成布条!一边的尚弟丶众汉将跟进大喊,愤气填胸,纷纷请战!

「邓贼妖言惑众,遣使扰乱军心!」
「汉魏仇敌,不共戴天,使者应就地处斩!」
「军气可用,正可破敌!」

魏使双眼满布血丝,里头是恐惧丶也是哀求。诸葛瞻是否「宽仁爱民」?
他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却对此无能为力,他唯一能说的话已经说完。

须臾,魏使五花大绑,等候发落。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仇敌之国,是否例外?
邓艾宽厚招降,许诺封王,不正是「大国事小国以仁」?
魏国不也有好人吗?这魏使会不会是个有德之人?

「该杀。」嵇萦面无表情:「两军实力接近,只差一个人丶两只手,也可能扭转胜败。反正战场上要杀几千人,先杀一个热身有何不可?」
「他只不过是邓艾随手扔弃的棋子……」
「小玉,我等虽然是妇人,也不能同情敌人,那样反而害了自己。成为棋子是他的选择。正如邓艾甘愿当司马昭的走狗,季汉一日不灭,邓艾就一日稳坐天朝上将。」
「只怕邓艾不知。」
「相信我,他明白。」

绵竹城楼上,汉将无心席地而坐,不分军阶官秩,十几人站成一圈。
大敌已至,决战该怎麽打,将在军议中分晓。

「哼!洛阳童谣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尚书黄崇一手紧握剑鞘:「邓艾劝降,也是心怀叵测,各位明白吗?」

「显示自己仁德,收买人心?」
「以为汉将软弱,摇摆不定?」

「都对。」黄崇点头:「但软弱丶摇摆不定的汉将丶汉卒半夜里全跑光了。邓艾的真正目的,是激怒我们,增添汉军的战意士气。」

为什麽邓艾要「长他人志气」?众将神色疑惑。

黄尚书目光坚毅:「因为汉军得了先机,先据绵竹关,大可以坚守关城,静待剑阁援军。若汉军有城墙丶鹿头山之险,必能以一敌二;若汉军出城野战,则优势尽失。在汉军看来,两军目前势均力敌;而邓艾却不晓得成都两波援军今朝刚到,只知汉军刚跑了好几千人,已不是自己对手,极可能坚守绵竹关,因此他得千方百计引诱我们出战。邓艾跋山涉水,攻敌之必救,也是希望引诱我成都军出涪城,一战击破,成就他偷渡阴平丶直捣成都的功业。」

众将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幸好,邓艾的诡计瞒不过汉将。这样看来,似乎是守关为上?

「黄尚书。」舅舅开口:「还记得前夜涪城军议,我等料中邓艾不走金牛官道,却径奔绵竹关来。若汉军固守绵竹,邓艾是否再绕路,走小道直扑成都?」

黄崇沉思片刻:「是。根据估算,邓艾尚有约一万三千兵力,眼前军势却只有七千馀人。很显然,他不愿等待押送粮草的後军出阴平,只领前军直奔绵竹而来。这麽说,魏军随身必然只有数日兵粮,从涪城西北直奔成都或有不足,还得等待後军,得了粮草,再作打算。但绵竹以南尽是千里沃野,小道甚多,四通八达。邓艾通晓兵法,行动殊难预料,也许会再冒险,连夜绕道,进攻西南的什邡县城。」

「什邡县城可有武备?」
舅舅一问,众汉将面面相觑。

「不幸,都让我带来前线了。」尚书张遵打破沉默,微笑回答:「若邓艾绕过绵竹,什邡的粮仓就是他的了。」
众将无语,张遵又一脸轻松地补充:「将军,成都招集了南中丶江州援军,或许还要大半个月才到。目前,成都全城只有虎贲军二百人守卫。」

都不是好消息……

黄尚书神色凝重:「卫将军,即使邓艾留在绵竹关不走,成都军固守一日,邓艾的兵力也要多出一分,直到他完全恢复元气。若大将军五万兵力与锺会十万周旋於涪城一带,成都军必须单独面对邓艾。」

看来坚守绵竹有害无益,但出城野战又正中邓艾下怀……

「正如锺会提示我们,邓艾前後不继,汉军要把握机会。」舅舅不安地看了看城外。魏军战鼓不息,声声轻扣心弦。

黄崇深吸一口气:「锺会正希望我们与邓艾拼得两败俱伤,接下来由他进攻成都。只愿大将军不让这小人称心如意。」

「嗯。」舅舅点头:「汉军两波後援刚到,而邓艾阴平援军未到,邓艾还派使者来激励我们的士气,若要出战,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是吗?」

「是的。」张遵回答:「接下来十日成都没有新的後援。」
「而魏军会逐渐强大!」黄崇接话:「各位,邓艾并不可怕,我们在涪城打退他一次!」

忽然一旁的嵇萦「唉呀」一声。

「嵇姑娘有什麽话说?」

「我现在终於明白,为什麽邓艾要故意输掉涪城之战了。」
「不是暗派降军丶细作到汉军里头吗?」
「那也是。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邓艾已经说服我们:『天下名将邓艾,是区区成都军可以战胜的!』涪城,只是绵竹关决战的前奏!」

众将神色紧张,噤口冷颤。

难道一直到现在,汉军还双脚踩在邓艾的圈套里?
即使算到邓艾要来绵竹,汉军一夜损失五千兵力,不是邓艾早在涪城就策画好的吗?
邓艾第二日一早就赶到绵竹,遣使引诱汉军出战,不也是刻意的安排?
邓艾究竟还有什麽阴谋诡计?

「依嵇姑娘看,我们打不赢吗?」

嵇萦耸耸肩:「不自认天下无敌,就不是邓艾了。到目前为止,邓艾总是走在我们前面一步,但汉军既然先一日赶到绵竹关,便已经超越了老贼的算计。硬碰硬的平原战场,影响胜负的是战术阵法丶战技训练丶士气丶兵力。」嵇萦抿嘴一笑:「能赢。」

我知道舅舅信任嵇萦,我们都信任她。

「好。现在决定今日是否迎战。黄尚书先说?」

「是。成都援军乍到在前,魏使污辱在後,汉军锐气方兴,战意正浓;而魏军不走官道,连日赶路,露宿雪原,风吹雨打,精力疲惫。因此我军要迎战邓艾,今日比明日更适合,每多拖一天都对汉军更不利!我辈正身黜恶,以身为汉臣为荣,舍生取义只是本份,马革裹尸更是死得其所!」

黄崇这一番慷慨陈词,却隐隐透露出忧虑--汉将得有战死的打算。

邓艾,是过去十年来季汉人的恶梦。

牛头山下,面对邓艾,一个错误,我损失一半的部曲。
江油城边,中了邓艾计谋,大营被烧,又险些命丧城中。
涪城西郊,虽然击退了邓艾精兵夹击,却还是落入他的算计。

「诸葛将军?」

喔,叫我呢!不能失去希望!

「黄尚书说得没错!老贼不足惧,我与他交手三次,每次全身而退,杀敌数以千计!武人的本份就是战争,只须尽忠竭智,履仁蹈义,千秋之後自有明断,何惧一战?」

「嵇姑娘?」

「老贼心高气傲,大意轻敌,迟早自取灭亡,何不让他今日栽在我们掌心?我们故意让邓艾称心如意,哄他摆个臭气冲天的鹤翼阵,杀得老贼祖宗十八代都认不出他!」

「如何哄邓艾摆鹤翼阵?」黄尚书一脸难以置信。难道谋略家真能操弄人的心智?

「简单。我们就布一个最容易被鹤翼阵攻破的阵形。」

「然後在接战前一刻变阵,专克鹤翼阵?」黄崇眉心紧皱:「战场上临时更改全军阵形,只怕要陷入混乱……」

嵇萦「噗嗤」一笑:「何必换全军阵形?阵形不过是幻觉。伸一只手比出个圆圈,人以为是方圆阵,另一只手再摊平出掌,左右一夹,刚才的圆圈就是个陷阱了。我们排给邓艾看的阵形只是骗他的陷阱。邓艾认为汉军此刻有多少兵力,我们就用这麽多人排个最丑的阵给他看,邓艾哈哈大笑:『蜀中无大将,妇人当先锋,皆豚犬耳!』肯定上当。」

汉将正哭笑不得,嵇萦再露出苍鹰般锐利的目光:「涪城之战结束时,汉军有一万三千,这老贼是知道的;昨夜里跑掉五千,很可能也在他的掌握之中。现在绵竹内外总兵力约有一万两千,我们只须用八千兵力布阵。剩下四千却藏在邓艾看不见的地方,待两军接战,就杀出来宰了他。」

嵇萦摇指向南方,五里外鹿头山西麓正是自己夜宿的部曲,旌旗不立,斧灶不升,从县城远眺也无法查觉。
而邓艾还在鹿头山的另一边,自然是不知道。

「还是黄尚书有远见,昨夜让两千多人先上鹿头山,再多派一千人上去吧。羽林军金甲却极易识别,如果排在八千人阵中,只怕老贼心生警戒。不如让羽林军上鹿头山去,同作伏兵?」

「好计!」舅舅一掌拍在女墙上:「兴汉将军的本部兵马本是大将军麾下精兵,配上羽林军,正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做为伏兵最好!就请诸葛将军与羽林李督共掌三千三百伏兵!」

「先等等!」嵇萦忽然举手阻止:「邓艾认识兴汉将军;不,他只认识忠义校尉。等一下老贼若没见到忠义校尉在前军,肯定要起疑。我们得让他看得见忠义校尉的部曲,让老贼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嵇萦冷笑两声。

「所以诸葛将军必须留在本阵?」

「不必。老贼不认识兴汉将军,打着新旗号反而吓着他。只要让前军打着忠义校尉的旗号,扛着那面白底黑字的卫将军亲笔『忠义』大旗,让老贼看到就行了。」

「请命我为先锋!」尚书郎黄崇慨然出列:「卫将军,让我打出忠义校尉旗号,挡住邓艾中军攻势,给伏兵争取破敌时间!」

黄尚书有勇有谋,是天生的将才。如果他上了前线,大将军会器重他吧。

「好,请黄尚书打着『忠义』大旗,率领前军!」
「是!」

「再等等!」嵇萦又举手阻止:「黄尚书长得挺斯文,但距离兴汉将军的天香国色还是差得远了。白刃接战,即使穿了忠义校尉的盔铠,魏军也能视破这是大男人假扮的;若激怒了他们,还徒添战意。」

「……」

「军中可有貌似兴汉将军的女兵?」舅舅问。

嵇萦的手还没放下:「不敢说自己有姿色,但至少身长相若,大场面这三个月来见得多了,架势也装得出来。让我来吧!将军的铁甲丶天蓝战袍还在鹿头山上吧?」

不好,她有病在身!

「在。但是……」
「别担心,没事的。」

「感谢嵇姑娘好意,但中军需要你指挥阵形。」

「那更应该把我放在前军。涪城之战,我发现不少汉军将校根本没有回头看旗号的习惯,而且进军有些……保守。不如把指挥旗号放最前面吧。这样一来,邓艾更想摆鹤翼阵包围它,多好。再说黄尚书实战经验不足,刀牌丶钺戟丶长枪丶大弩各有作用,要诀在当机立换,而邓艾是此道老手。我已经看出了一些邓艾的用兵习惯,让我来对付他。」

「还是太危险了……」
「卫将军,我苦练了这麽久飞刀,留在中军飞刀都生锈了,还不如在前面宰几个魏军呢。他们若敢靠近,就请他的脖子吃吃鱼肠剑!」

「但魏军的精锐都在邓艾中军……」
「卫将军请多担心自己。鹤翼阵最精锐的部队在两翼前端,中军只不过是阻人前进的盾墙。我们前军只要注重防御丶力抗弩箭,应该撑得住好一阵子。而邓艾的精锐两翼猛攻,却要卫将军与各位多担待了。我们还必须集中兵力,尽快破他一翼。」

「请让我守另一边!」张遵从容出列。

「好!把重装步兵全交给黄尚书前部,成都新到援军仍由张尚书指挥!若邓艾布下鹤翼阵,张尚书挡住北翼,我中军与兴汉将军伏兵先破南翼,再同破北翼!」
「是!」

战策已定,众将激奋。
就算邓艾不布鹤翼阵,我们又想了两套作战方针,但都不如破鹤翼阵可行。

八千汉军整齐列队,齐聚绵竹关城东门,预备誓师出战。
城楼上魏使被重索捆绑,面无血色。

「大汉的壮士们,感谢你们留下来,共同面对魏军!」舅舅在城楼上大喊,顿时鸦雀无声。

「即使圣贤也会犯错,而人非圣贤,我诸葛瞻率先承认自己的过失!我惭愧难当,一辈子没能让季汉百姓了解我,以致有今日!现在,请让我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你们,诸葛瞻一生的信念!我们不仅要生存丶要强大,还要改变自己厌恶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富足,要道德,还要诚心做人,为天下开创长治久安的道路!我们坚定不移,步步前进,让後世子孙一代代过得比今日的我们好!这就是汉室的理想!这就是汉室精神!今日,请各位再把命再借给我一次,诸葛瞻与你们站在一起,与你们坚持到胜利!炎汉当兴!」

满城狂热的呼喊中,刀斧手铜钺一挥,魏使人头落地,嗜血的将士恨不得冲出城去,杀尽国贼。
汉室精神行於浩茫苍天,而谋事在人。我们运筹帷幄,用尽一切心思,决胜今朝。

嵇萦穿上我昔日的天蓝战袍,想不到如此合身。还记得她在剑阁军帐里说想当诸葛玉,这个愿望今朝实现了。

她要我别怕,这已经是最有胜算的安排。
我问她有几成把握,她说:「如果我不说自己有十成把握,我就猜不到邓艾的心思了。」

嵇萦答应我,一定会活过老贼。
临别前我们紧紧相拥。我的直觉是,我还会再见到她。

邓艾希望我们出城野战,认为这样他胜算最大,
巧的是,汉军也这麽认为。
但不可能我们两个都对。

换上羽林督全身重甲,我将与季汉最後的文武精英一同迈向决战场。
烈日当头,八百羽林步军,二百羽林骑全身闪烁金光。

「将军,已经准备好了。」身边李督回报。我让他率领忠义校尉本部兵马,加上羽林步军,一共三千人。我信赖他的能力。

而我手下就两百铁骑。身为伏兵,必须来去如风,舍身猛攻,蛇矛专刺敌将。

八千汉军排成紧密的斜方阵,开向战场。身在最前方的,正是尚书郎黄崇与「忠义」大旗下的嵇萦。
我彷佛看着自己--忠义校尉诸葛玉。三个多月的往事一件件翻涌眼前。

那我是谁?
我是兴汉将军。炎汉当兴,炎兴元年刚迈入第四个月。

魏军旌旗变幻,左右展开包围阵型,一只黑色的大鹤即将吞没方阵,一切如嵇萦所料。
密集战鼓传来,冲锋的号角与杀声已经传到鹿头山顶。
阵形已定,两军交锋,不能再等了。

「将士们!」三千多双眼睛注视着我。他们是天下精兵!

「邓艾已经中计,胜利属於大汉!我们当中许多人是汉军遗孤,先人保护我们,延续汉室,奉献生命,无怨无悔!今日,我们继承遗志,延续汉室,让後世知道,大汉健儿勇者无惧,斩将破贼,九州扬威!万世之太平,发於绵竹,始於今朝!」

蛇矛高举,心里顿时充了张桓侯据水断桥的勇气,虽千万人,又有何惧!

「炎汉当兴!」
「炎汉当兴!杀啊啊啊!」

战鼓隆隆,号角齐鸣,两百大宛铁骑当先杀下鹿头山,直扑黑鹤左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