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原創長篇歷史寓言小說 《炎興》 (完)

(十)

避开正门的邓忠丶亲兵,我又从後门溜回家,摸黑上楼,房里头竟有烛光,进去吓了一跳--
邓艾正在软榻上呼呼大睡,金莲烛台一共三朵,仅剩半寸红烛摇曳。

我心里一阵不安,邓艾想必有事找我,我却溜出门「里通敌国」。好在我没答应小玉,自认清白,不应愧疚。
我悄悄躺在软榻另一侧,邓艾鼻息恼人,我反倒感觉安全,盘算着如何说服邓艾自保,也悠悠睡去。

再睁开眼,眼前一件黄锦袍,正是邓艾:「邓茂!你昨夜去哪里?身上怎麽有女人香气?」

我一闻衣袖,果然有股鸡舌丁香味。
窗外微亮,漫天阴霾,「嘀嘀哆哆」雨打屋檐。

「邓伯伯早。我昨夜去茶馆了。」
「茶馆?那是什麽?」
「茶铺加上一间屋子,屋子里数十张坐垫丶茶几丶七丶八间厢房,供人听琴丶闲聊。」
「你与女人聊到厢房里去了?」

「对……不!不是那样的!」我急忙挺胸肃立。

「成都人闲散淫乐,活该灭亡!」邓艾摇头,手指坐榻:「有件要事找你商议,坐下。」

邓艾这麽看重我,真是荣幸,也许是看上我嘴甜。
只见老头子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绢文书,刺绣精细,看来是朝廷公文。

我与邓艾对坐榻上,展开文书,稀松平常丶软绵绵的几个字。先看是谁写的……
我不禁大吸一口凉气--晋公丶大都督司马昭!我能看吗?会不会被杀掉灭口?

「读吧,无妨。」邓艾看穿了我的恐惧。

「太尉邓艾承制专断,大失人心,切勿再议伐吴丶封王之事,以顺名教,以安朝廷。凡事待归朝廷商议。」

嘿,司马昭也太狠了!好歹开头一句「邓艾其志可嘉,其情可悯」,中间几句刺耳的话,最後再来个「吾所倚重者,唯卿耳」,这样才容易接受嘛。

邓艾低头,沮丧失落:「邓茂,你怎麽看?」

可怜老头子自诩为忠臣,却被司马昭一盆冰水浇在头上。

「晋公从前的手喻……也是这个口气?」

邓艾静静摇头。

「呃,人的情绪总有波动,也许晋公正好为……妻妾婆媳失和一类的事烦心,心里还是信任邓伯伯。」

我又说了违心话。司马昭文句如此绝情,怎麽还信任邓艾?

「情绪波动无所谓,我气起来也骂人,回头便没事了。但晋公不要我再谈伐吴,这错不了。邓茂,我心头乱,无法深思熟虑。你给说说,为何晋公要我不再谈伐吴?」

平蜀之後,邓艾的新理想正是伐吴。司马昭短短几句话,便将邓艾的志向踩在脚下,老头子自然方寸大乱。好比汉天子要诸葛瞻废《蜀科》丶关闭成都太学,诸葛瞻还不气得辞官呢!废天子都说不定。

「呃,不必伐吴,因为北方边防紧急?」
「先安内,才能攘外!」邓艾连连摇头:「也没听说出事。」

「连年动兵,将士疲惫?」
邓艾忽然「呸」了一口在地:「冢中枯骨之见!生於忧患,死於安乐,休息经年,人都养肥养懒了,如何打仗?」

「兵粮告罄?」
「就地屯田,明年秋收後出兵!」

「军费不足?」
邓艾气得站起来了:「不必朝廷,成都府库尚有金银四千斤丶锦绢数十万匹!」

「已经死够多人了?」
「二十万大军死伤五万馀,还嫌少!如今涪城又有二十万大军,为何不用?」

有兵,也不一定得主动进攻,但在邓艾看来就是可惜了。
洛阳都传说邓艾谋反了,小玉又要我劝老头子自保。司马昭手喻这不堪入目,若邓艾冲动行事,还真要大祸临头。我必须劝劝他。
就劝他实现诸葛瞻的理想吧?

「邓伯伯心有不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还有什麽事比平定天下重要?啊?你说啊!」邓艾几滴吐沫喷在自己脸上:「也罢!臣谏君,君不从,只得一谏再谏,明年再劝!只是良机一刻刻流失,再难复得!」

幸好,邓艾自诩为忠臣,把司马昭当国君看,时机或许早了点,但总不会冲动谋反。
但邓艾这脾气哪憋得了一年呢。他想做的事,一个时辰都搁不下来。我再问一次吧。

「好的,一年之後我提醒邓伯伯再上表。在这一年之间,我倒有两件大事,想请教邓伯伯意见。」
「说。」邓艾缓缓坐下。

「九月中,在阴平县城,邓伯伯说诸葛瞻是王佐之材。其一,他兴办平民太学,不计家世,不顾人情,只要有才识丶知进取,便能出头任官。其二,他强调律法,贬抑人情,律法之前不分贫户丶贵族,谁也不必担心强权加害。邓伯伯一时无法主持伐吴,何不推行教育丶律法,同样做个王佐之臣?」

邓艾连连摇头,摇了四丶五下之後停了,沉思不语。

我静静看着地上那些瓶瓶罐罐,上次依照大小摆放,如今又依青瓷丶黄釉颜色区分了。仔细一瞧,贵重的接近门口,青瓷神兽瓶名列第一。

等了许久,邓艾终於开口:「四个字:积重难返。」

「若是邓伯伯主持,则举重若轻。」

「哎……」邓艾长叹一声:「你不懂啊。魏室丶晋室本是世家豪族,左一个公子丶右一个世子自幼饱读诗书,事实上呢,不过一具具冢中枯骨丶膏粱子弟。在他们看来,魏晋天下是他们先人打下来的,权力自然归他们,怎能与凡人平等?蜀国不同啊,朝廷是一个个穷酸苦读的士大夫,四间屋子过去不是有间破房,秘书令什麽正的?刘备还是个卖草鞋的呢,比我这放牛的好不了多少!魏晋丶蜀汉绝不可等同视之!」

「不都是人吗?」

邓艾欣慰微笑:「哎呀,邓茂啊,你还年轻,没见过多少坏人,不明白朝廷浪高水深,老说什麽『一点一滴改变天下』。今日外头下雨,下完了,地上一洼水滩,太阳出来几个时辰便晒乾了。你得下多久的雨,才能积成江河湖泊?」

「邓伯伯下的是暴雨。」

邓艾一连说了五丶六个「不」:「邓伯伯虽然官拜太尉,不过是个常年在外吹风淋雨的武将,邓伯伯是邓家出头的第一代,族人只手可数,人微言轻。如果邓伯伯提什麽改革,阻碍了真正大族丶甚至皇族子弟的晋升之路,肯定要成为他们眼中钉丶肉中刺,遭他们联手拔除。」

邓艾忽然眼神一亮:「但邓茂你说得对!任凭他们腐烂下去,也非国家之福。邓艾是忠臣,自然必须站出来,说几句真话丶干几件大事!否则我这二万户侯不是白吃白喝丶徒然终老?」

想不到邓艾竟然同意了!

忽然邓艾又摇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邓伯伯自认明智。平定天下,非我不可;而律法丶教化乃国家大事,给我办可不妥。这样吧,邓茂,你要改变天下,邓伯伯推荐你进中书台做书佐丶令史。别嫌低,你才二十多岁,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一刻也别浪费!等你到了我这年纪,一回头,便知道一辈子没白活,即使不成江河,也挖个湖出来。」

中书台就是季汉的尚书台,诸葛瞻丶樊建丶董厥丶张绍丶黄崇丶张遵……一时俊杰,一半毁在邓艾丶邓茂手上。

邓艾又恢复笑容:「官场险恶,小人遍布,别单打独斗。你晓得哪些蜀国人材,别管官职大小,只要志同道合的,列张清单,带他们见我,我一一上表举荐。你得团结这一群人,懂吗?万一出了事,邓伯伯替你挡一些明枪暗箭。但我为你做这麽多,你也要答应邓伯伯一件『君子之约』。」

「好!什麽约定?」
「你得让後世的放牛娃都有机会做太尉。」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但还是点头了。因为我觉得现在的邓艾真是个君子。
让後世的邓艾都有机会当太尉,看来是邓艾最终的理想。

邓艾从不闲着,从放牛娃一点一滴累积到位极人臣。
如果我想实现邓艾的理想,也得努力不懈。

长路漫漫,我能否在魏晋朝廷活下来,还得靠邓太尉保护呢。
喔,我差点忘了下半个任务,要保护邓艾,劝他远离黄皓。

「所以邓伯伯决定不再畅议伐吴丶封蜀主为王,太好了。我又另外有个建议,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罗唆!说。」

「是,请邓伯伯远离黄皓党羽。这群人不学无术,毫无操守。」

「哎!」邓艾又摇头:「才刚告诉你就忘了!官场上小人遍布,黄皓不过就是个送礼奉承的,这种佞人在中原多如牛毛!你更该担心主动算计人丶像锺会这样的奸险之徒!」

「邓伯伯还没回中原嘛。以前姜维要杀黄皓,蜀国天子却说:『黄皓不过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力。』去年姜维上表,说魏国大军集结在关中,要派张翼丶廖化北上把守阳安关口丶阴平桥头。结果黄皓找来师婆占卜,说魏军不会打来,天子便不发兵了。蜀国旧臣大半痛恨黄皓误国,邓伯伯与他走得近,会招人恨,人才也不来。」

邓艾长叹一口气:「蜀主用诸葛亮,大治,用黄皓,亡国;识人不明,祸患无穷!晓得了。其实我早想斩了黄皓,只是师纂尽在我面前说他好话,後来才晓得黄皓送他一间大宅!真不是东西!」

邓艾骂得大声,我都怕师纂听见了。「金玉满堂」不过在五户之外。

「这样吧。明日你找黄皓来……」邓艾比出一个「砍头」的手势:「我埋伏刀斧手,一进来便砍了,首级悬在城门上,以平众怒。好吧?」

我一句话,黄皓就要惨死,他好歹推荐我做大夫呀……
而且黄皓又替邓艾立碑,这样对他未免也太无情了。

「其实也不一定要斩黄皓,就是疏远他。」
「罗唆!既然是小人就斩嘛!你疏远了他,他以为你要害他了,还反过头来,先下手为强对付你……嘘!」

忽然,邓艾手掌直立,侧耳倾听,比出手势「别出声」。
屋外隐约有军士吵闹……

icon_offline.gif
配乐:LOTR1: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Soundtrack 07-08 (full)

邓艾一个弹跳至窗边,随即放下竹帘,瞪眼横眉:「外头兵变!」
我暗叫不妙,田续说的「祸临丶勿归」难道是这个?我都睡到了初十早上,初九夜早过了,来不及了!

「带武器!随我出去平乱!快!」

房里没有武器,我只好随手抄起门边的青瓷神兽瓶,跟着邓艾飞步下楼,邓忠正与十几名亲兵刀剑出鞘,守住正门口,外头黑压压一片,不知有多少魏兵,带头一辆四驾马车,插满各色旌旗,长竿下五串符节,这是使者之车--监军卫瓘!

「父亲!」邓忠手持长剑,回头大呼:「监军卫瓘说父亲谋反,自称有晋公手书,要拿槛车抓父亲回洛阳!」

怎麽又有一份晋公手书?

邓艾跺脚大骂:「反了!这必是锺会诡计!这小人能模仿他人笔迹!卫瓘的晋公手书必定是假的!」邓艾取出怀中司马昭手书:「真迹在此!」

「那好,请父亲出门,与卫瓘对质!」

「蠢材!」邓艾顶了回去:「卫瓘已与锺会同夥,我等出去,正是任人摆布,自投罗网!我儿死守大门,闯者格杀勿论,为父去带兵来!」

邓艾一转身,差点撞在我的神兽瓶上:「你拿这个做什麽?」

「这……是我的兵器!」

邓艾翻个白眼:「随我来!」

我跟着邓艾奔向後门,忽然他转入书房,抄起墙边长剑,只手翻出昔日上表奏章抄本,与司马昭手喻全塞在神兽瓶中:「跟我去找师纂,带兵讨贼!」

「为什麽带奏章?」
「锺会伪书!只怕我先前的上奏全被小人改了!这便是证据!」

锺会主动算计人,能到这地步?还来不及多想,邓艾一腿踹开後门,外头斜雨阴风,探头出去,左右张望,幸好,小巷里没有魏军,而师纂只在五户以外!邓艾与我撒腿狂奔,踩上水洼,泥浆飞溅,第一间,黄石巨宅……第二间,红石巨宅……第三间,白石巨宅……为什麽他们的地都这麽宽!……第四间,杂草藤蔓破落後院--郤正家……第五间丈高石墙丶金色屋瓦丶黑漆卯钉後门--金玉满堂到了!

「砰砰砰!」邓艾急急拍门,无人来应,便用腿踹!「砰!砰!砰!」

黑门开了!大高个子--蒋舒!他怎麽在这里?对了,他是巴结师纂的……

「怎麽啦?啊!是邓太尉!欢迎,快请进!」蒋舒满脸堆笑,见了我抱着的青瓷神兽瓶,两眼发直:「呦,太尉如此恩待布属?我拿--」伸手要接,邓艾怒目圆睁,一把推开蒋舒,径往屋内大步走去,我紧紧跟着,直趋厅堂,果然是金银器皿丶玉石砖墙,却没半个人影!「师纂!师纂!」邓艾口中大呼,踹开一间间厢房,却都是没人住的空房,远远灶房里却有火光,邓艾怒气冲冲,迈步进去,灶里柴火熊熊,三个家丁忙着炊事,一边端着大红漆盘啃肉的正是师纂!

师纂见了邓艾,急忙放下肉盘起身,邓艾大吼一声:「拿兵符来!随我讨贼!」

「太尉要讨谁?」师纂眉头一皱,咽下一口。

「锺会丶卫瓘造反!别问!快!快!」

师纂当下斥退家丁:「你们快出去,带兵来!说邓太尉在此!」

邓艾来回踱步,口中连连咒骂,师纂呆立原地:「怎麽回事?太尉怎麽说锺会丶卫瓘造反?」

「锺会假造晋公手喻,要卫瓘拿囚车抓我!我有晋公真迹!」

我急忙放下神兽瓶,捞出司马昭手喻,双手呈上师纂。师纂逐字读完,又反覆细读了数遍,满面狐疑:「太尉,这语气……是晋公真迹?」

「当然!卫瓘手上的才是锺会假造的!」

我不禁闪过一丝疑惑:司马昭再怎麽差劲,也不至於那样斥责邓艾吧?难道邓艾手上的司马昭手喻才是假的?

顷刻,外头传来一阵杂乱铁甲步伐,数十名黑甲魏兵涌入师纂家中!

「师纂,兵符拿来!随我找卫瓘去!」邓艾迫不及待伸手,但任凭邓艾大呼,师纂与魏军就是不动。

「快呀!」邓艾急得要踢人了,但师纂面无表情,只是捧着邓艾的晋公手书。

「邓太尉……」师纂轻叹口气:「看在你最近待我不薄,我告诉你吧,你这手书是假造的。别带兵出去了。」

「你胡说什麽?卫瓘的才是真的?我谋反?」

「邓太尉这一领兵出去,不就坐实了谋反?冷静一下吧,别像往常一般冲动。」师纂话里带刺。

「蠢材!他的才是假的!」邓艾急得跳脚,脸上爆出青筋:「将两封手书一比对即知真假!我要上告晋公,严惩这造假的奸险小人与他同党!」

邓艾大骂间,要上前夺回手喻,忽然师纂退後一步,一个转身,竟把手喻扔到火灶里,黄绢瞬间被凶猛火舌吞没!

他在做什麽?师纂不是邓艾的人吗?

「师纂,你造反了!」邓艾一腿踹开师纂,正要拿宝剑挑出着火的黄绢,师纂大喝一声:「拿下反贼!」数名铁甲魏军忽然将邓艾左右擒住,夺下长剑,邓艾奋力挣扎,扯裂黄锦袍,口中大呼「是非不分!冤枉好人!」外头忽然喊声大作,又是许多魏军进到屋里,当先一人仙风道骨,可不是监军卫瓘!

「邓太尉,畏罪逃亡?」卫瓘面无表情,面如白腊。

「卫瓘,你说你有晋公手喻,给我看看!」邓艾被军士双手反押,仰面直盯着卫瓘,双眼要吐出火来!

卫瓘点头,双手展开晋公手喻,出示众人……

「太尉邓艾擅行承制,独断专事,逆乱犯上,今命司徒锺会丶监军卫瓘等引军捕缉,以槛车押归洛阳,清查发落。」

怎麽回事?怎麽连这一封的司马昭也这麽绝情?到底哪一个才是锺会伪造的?是卫瓘手上这个,还是……被师纂烧掉那个?这一烧,锺会即使伪造书信,不也就「死无对证」?

等等,还有邓艾奏章抄本在神兽瓶里!如果锺会擅改邓艾笔迹,这便是证据!

邓艾见了卫瓘的手书,停止挣扎,像一只垂死的野兽,全身瘫软,垂头叹息:「我邓艾是忠臣啊……五百年前,大将白起横扫六国,天下无敌,伊阙斩首二十四万,长平坑卒四十万,最後也死在秦君手上!莫非五百年後的邓艾也是白起?」老头子流下两行热泪……

司马昭竟然这样对邓艾?

「邓太尉若是忠臣,晋公肯定明白。」卫瓘言语冷淡,忽然瞥了师纂一眼。
「太尉,卫监军只是奉晋公旨意行事,你若反抗,反而坐实了谋反之罪。」师纂也一脸漠然。

「哼哼……」邓艾冷笑数声:「师纂,你何必虚情假意?你早和锺会串通好了!亏我绵竹关救你一命,还提拔你做益州刺史,你吃里扒外,忘恩负义,必有报应!」

「邓太尉动辄要斩人,也有报应吧?」
「混蛋!叛徒!」

邓艾声声叫骂,嗓子也喊破了。师纂脸色难看,不能回应,而卫瓘手下已经取来碗口粗的绳索……

「邓太尉,准备好回洛阳见晋公了?」

「……好,我跟你走。」邓艾喘着大气,声若游丝:「我一生勤劳奉公,晋公必不负我。」

不好,我的任务是保住邓艾!他不能走!

「等等!误会大了!」

忽然,卫瓘丶师纂丶数十名魏军都看着我。我得证明邓艾清白!

「邓太尉确实是大魏忠臣!方才他正与我商议,要回洛阳致力民间教化!我发誓,邓太尉从未谋反!他的理想是为晋公平定天下,安内壤外!」

我从没见过邓艾这样看我--不是感激,是不忍。我听不清他口中念着什麽,似乎是「不要,不要」。

「这是谁?」卫瓘一手指着我鼻子。
师纂耸肩:「护军田续手下,派到蜀国的细作,邓太尉族人。监军,怕有漏网之鱼,要不要也收了他?」

魏军已经抓着邓艾,一圈圈麻绳往他身上绕……
在江河面前,我不过是一个随时乾涸的小水滩。

「且慢!」邓艾大吼一声,震退身边魏军,恶狠狠地盯着我:「你也是叛徒,何必虚情假意!我早知道你是田续细作!你任务圆满达成,还不快回去你主子田续那里覆命?再去找牵弘丶杨欣丶爰邵领功?带走你的臭瓶子,别脏了我的车!快去!快去!」

邓艾怎麽诬赖我呢?什麽叫「带上臭瓶子」?

忽然,我明白了邓艾的意思!
瓶子里是他清白的证据!锺会篡改了邓艾奏章,瓶子里是唯一没被烧掉的证据!
邓艾要找田续丶牵弘丶杨欣丶爰邵还他清白!

「叛徒!你快走!快走!」邓艾嘶吼不止。

卫瓘仔细瞧了我一遍:「算了,田护军是自己人,别在这关头节外生枝。」

「多谢监军明察。邓太尉一路保重。」我深吸一口气,朝卫瓘丶邓艾深深行揖,抱起神兽瓶,转身就走,走过无数面无表情的魏军,走过呆若木鸡的蒋舒,走进冻雨阴风,还听见邓艾的咒骂:「快走,叛徒,快走……」

冬雨连绵,我脸上泪水丶雨水交融,双手抱着青瓷瓶,孤独地走在小巷里。
老头子的希望都在我身上,但我什麽也不是……

眼前一片杂草丛生,忽然满墙藤蔓上开了一个洞,一人举着油纸伞出来:「诸葛子茂!我不是告诉过你,有空来我家喝茶?」
 
最后编辑:
(十)

避开正门的邓忠丶亲兵,我又从後门溜回家,摸黑上楼,房里头竟有烛光,进去吓了一跳--
邓艾正在软榻上呼呼大睡,金莲烛台一共三朵,仅剩半寸红烛摇曳。

我心里一阵不安,邓艾想必有事找我,我却溜出门「里通敌国」。好在我没答应小玉,自认清白,不应愧疚。
我悄悄躺在软榻另一侧,邓艾鼻息恼人,我反倒感觉安全,盘算着如何说服邓艾自保,也悠悠睡去。

再睁开眼,眼前一件黄锦袍,正是邓艾:「邓茂!你昨夜去哪里?身上怎麽有女人香气?」

我一闻衣袖,果然有股鸡舌丁香味。
窗外微亮,漫天阴霾,「嘀嘀哆哆」雨打屋檐。

「邓伯伯早。我昨夜去茶馆了。」
「茶馆?那是什麽?」
「茶铺加上一间屋子,屋子里数十张坐垫丶茶几丶七丶八间厢房,供人听琴丶闲聊。」
「你与女人聊到厢房里去了?」

「对……不!不是那样的!」我急忙挺胸肃立。

「成都人闲散淫乐,活该灭亡!」邓艾摇头,手指坐榻:「有件要事找你商议,坐下。」

邓艾这麽看重我,真是荣幸,也许是看上我嘴甜。
只见老头子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绢文书,刺绣精细,看来是朝廷公文。

我与邓艾对坐榻上,展开文书,稀松平常丶软绵绵的几个字。先看是谁写的……
我不禁大吸一口凉气--晋公丶大都督司马昭!我能看吗?会不会被杀掉灭口?

「读吧,无妨。」邓艾看穿了我的恐惧。

「太尉邓艾承制专断,大失人心,切勿再议伐吴丶封王之事,以顺名教,以安朝廷。凡事待归朝廷商议。」

嘿,司马昭也太狠了!好歹开头一句「邓艾其志可嘉,其情可悯」,中间几句刺耳的话,最後再来个「吾所倚重者,唯卿耳」,这样才容易接受嘛。

邓艾低头,沮丧失落:「邓茂,你怎麽看?」

可怜老头子自诩为忠臣,却被司马昭一盆冰水浇在头上。

「晋公从前的手喻……也是这个口气?」

邓艾静静摇头。

「呃,人的情绪总有波动,也许晋公正好为……妻妾婆媳失和一类的事烦心,心里还是信任邓伯伯。」

我又说了违心话。司马昭文句如此绝情,怎麽还信任邓艾?

「情绪波动无所谓,我气起来也骂人,回头便没事了。但晋公不要我再谈伐吴,这错不了。邓茂,我心头乱,无法深思熟虑。你给说说,为何晋公要我不再谈伐吴?」

平蜀之後,邓艾的新理想正是伐吴。司马昭短短几句话,便将邓艾的志向踩在脚下,老头子自然方寸大乱。好比汉天子要诸葛瞻废《蜀科》丶关闭成都太学,诸葛瞻还不气得辞官呢!废天子都说不定。

「呃,不必伐吴,因为北方边防紧急?」
「先安内,才能攘外!」邓艾连连摇头:「也没听说出事。」

「连年动兵,将士疲惫?」
邓艾忽然「呸」了一口在地:「冢中枯骨之见!生於忧患,死於安乐,休息经年,人都养肥养懒了,如何打仗?」

「兵粮告罄?」
「就地屯田,明年秋收後出兵!」

「军费不足?」
邓艾气得站起来了:「不必朝廷,成都府库尚有金银四千斤丶锦绢数十万匹!」

「已经死够多人了?」
「二十万大军死伤五万馀,还嫌少!如今涪城又有二十万大军,为何不用?」

有兵,也不一定得主动进攻,但在邓艾看来就是可惜了。
洛阳都传说邓艾谋反了,小玉又要我劝老头子自保。司马昭手喻这不堪入目,若邓艾冲动行事,还真要大祸临头。我必须劝劝他。
就劝他实现诸葛瞻的理想吧?

「邓伯伯心有不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还有什麽事比平定天下重要?啊?你说啊!」邓艾几滴吐沫喷在自己脸上:「也罢!臣谏君,君不从,只得一谏再谏,明年再劝!只是良机一刻刻流失,再难复得!」

幸好,邓艾自诩为忠臣,把司马昭当国君看,时机或许早了点,但总不会冲动谋反。
但邓艾这脾气哪憋得了一年呢。他想做的事,一个时辰都搁不下来。我再问一次吧。

「好的,一年之後我提醒邓伯伯再上表。在这一年之间,我倒有两件大事,想请教邓伯伯意见。」
「说。」邓艾缓缓坐下。

「九月中,在阴平县城,邓伯伯说诸葛瞻是王佐之材。其一,他兴办平民太学,不计家世,不顾人情,只要有才识丶知进取,便能出头任官。其二,他强调律法,贬抑人情,律法之前不分贫户丶贵族,谁也不必担心强权加害。邓伯伯一时无法主持伐吴,何不推行教育丶律法,同样做个王佐之臣?」

邓艾连连摇头,摇了四丶五下之後停了,沉思不语。

我静静看着地上那些瓶瓶罐罐,上次依照大小摆放,如今又依青瓷丶黄釉颜色区分了。仔细一瞧,贵重的接近门口,青瓷神兽瓶名列第一。

等了许久,邓艾终於开口:「四个字:积重难返。」

「若是邓伯伯主持,则举重若轻。」

「哎……」邓艾长叹一声:「你不懂啊。魏室丶晋室本是世家豪族,左一个公子丶右一个世子自幼饱读诗书,事实上呢,不过一具具冢中枯骨丶膏粱子弟。在他们看来,魏晋天下是他们先人打下来的,权力自然归他们,怎能与凡人平等?蜀国不同啊,朝廷是一个个穷酸苦读的士大夫,四间屋子过去不是有间破房,秘书令什麽正的?刘备还是个卖草鞋的呢,比我这放牛的好不了多少!魏晋丶蜀汉绝不可等同视之!」

「不都是人吗?」

邓艾欣慰微笑:「哎呀,邓茂啊,你还年轻,没见过多少坏人,不明白朝廷浪高水深,老说什麽『一点一滴改变天下』。今日外头下雨,下完了,地上一洼水滩,太阳出来几个时辰便晒乾了。你得下多久的雨,才能积成江河湖泊?」

「邓伯伯下的是暴雨。」

邓艾一连说了五丶六个「不」:「邓伯伯虽然官拜太尉,不过是个常年在外吹风淋雨的武将,邓伯伯是邓家出头的第一代,族人只手可数,人微言轻。如果邓伯伯提什麽改革,阻碍了真正大族丶甚至皇族子弟的晋升之路,肯定要成为他们眼中钉丶肉中刺,遭他们联手拔除。」

邓艾忽然眼神一亮:「但邓茂你说得对!任凭他们腐烂下去,也非国家之福。邓艾是忠臣,自然必须站出来,说几句真话丶干几件大事!否则我这二万户侯不是白吃白喝丶徒然终老?」

想不到邓艾竟然同意了!

忽然邓艾又摇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邓伯伯自认明智。平定天下,非我不可;而律法丶教化乃国家大事,给我办可不妥。这样吧,邓茂,你要改变天下,邓伯伯推荐你进中书台做书佐丶令史。别嫌低,你才二十多岁,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一刻也别浪费!等你到了我这年纪,一回头,便知道一辈子没白活,即使不成江河,也挖个湖出来。」

中书台就是季汉的尚书台,诸葛瞻丶樊建丶董厥丶张绍丶黄崇丶张遵……一时俊杰,一半毁在邓艾丶邓茂手上。

邓艾又恢复笑容:「官场险恶,小人遍布,别单打独斗。你晓得哪些蜀国人材,别管官职大小,只要志同道合的,列张清单,带他们见我,我一一上表举荐。你得团结这一群人,懂吗?万一出了事,邓伯伯替你挡一些明枪暗箭。但我为你做这麽多,你也要答应邓伯伯一件『君子之约』。」

「好!什麽约定?」
「你得让後世的放牛娃都有机会做太尉。」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但还是点头了。因为我觉得现在的邓艾真是个君子。
让後世的邓艾都有机会当太尉,看来是邓艾最终的理想。

邓艾从不闲着,从放牛娃一点一滴累积到位极人臣。
如果我想实现邓艾的理想,也得努力不懈。

长路漫漫,我能否在魏晋朝廷活下来,还得靠邓太尉保护呢。
喔,我差点忘了下半个任务,要保护邓艾,劝他远离黄皓。

「所以邓伯伯决定不再畅议伐吴丶封蜀主为王,太好了。我又另外有个建议,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罗唆!说。」

「是,请邓伯伯远离黄皓党羽。这群人不学无术,毫无操守。」

「哎!」邓艾又摇头:「才刚告诉你就忘了!官场上小人遍布,黄皓不过就是个送礼奉承的,这种佞人在中原多如牛毛!你更该担心主动算计人丶像锺会这样的奸险之徒!」

「邓伯伯还没回中原嘛。以前姜维要杀黄皓,蜀国天子却说:『黄皓不过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力。』去年姜维上表,说魏国大军集结在关中,要派张翼丶廖化北上把守阳安关口丶阴平桥头。结果黄皓找来师婆占卜,说魏军不会打来,天子便不发兵了。蜀国旧臣大半痛恨黄皓误国,邓伯伯与他走得近,会招人恨,人才也不来。」

邓艾长叹一口气:「蜀主用诸葛亮,大治,用黄皓,亡国;识人不明,祸患无穷!晓得了。其实我早想斩了黄皓,只是师纂尽在我面前说他好话,後来才晓得黄皓送他一间大宅!真不是东西!」

邓艾骂得大声,我都怕师纂听见了。「金玉满堂」不过在五户之外。

「这样吧。明日你找黄皓来……」邓艾比出一个「砍头」的手势:「我埋伏刀斧手,一进来便砍了,首级悬在城门上,以平众怒。好吧?」

我一句话,黄皓就要惨死,他好歹推荐我做大夫呀……
而且黄皓又替邓艾立碑,这样对他未免也太无情了。

「其实也不一定要斩黄皓,就是疏远他。」
「罗唆!既然是小人就斩嘛!你疏远了他,他以为你要害他了,还反过头来,先下手为强对付你……嘘!」

忽然,邓艾手掌直立,侧耳倾听,比出手势「别出声」。
屋外隐约有军士吵闹……

icon_offline.gif
配乐:LOTR1: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Soundtrack 07-08 (full)

邓艾一个弹跳至窗边,随即放下竹帘,瞪眼横眉:「外头兵变!」
我暗叫不妙,田续说的「祸临丶勿归」难道是这个?我都睡到了初十早上,初九夜早过了,来不及了!

「带武器!随我出去平乱!快!」

房里没有武器,我只好随手抄起门边的青瓷神兽瓶,跟着邓艾飞步下楼,邓忠正与十几名亲兵刀剑出鞘,守住正门口,外头黑压压一片,不知有多少魏兵,带头一辆四驾马车,插满各色旌旗,长竿下五串符节,这是使者之车--监军魏瓘!

「父亲!」邓忠手持长剑,回头大呼:「监军卫瓘说父亲谋反,自称有晋公手书,要拿槛车抓父亲回洛阳!」

怎麽又有一份晋公手书?

邓艾跺脚大骂:「反了!这必是锺会诡计!这小人能模仿他人笔迹!卫瓘的晋公手书必定是假的!」邓艾取出怀中司马昭手书:「真迹在此!」

「那好,请父亲出门,与卫瓘对质!」

「蠢材!」邓艾顶了回去:「卫瓘已与锺会同夥,我等出去,正是任人摆布,自投罗网!我儿死守大门,闯者格杀勿论,为父去带兵来!」

邓艾一转身,差点撞在我的神兽瓶上:「你拿这个做什麽?」

「这……是我的兵器!」

邓艾翻个白眼:「随我来!」

我跟着邓艾奔向後门,忽然他转入书房,抄起墙边长剑,只手翻出昔日上表奏章抄本,与司马昭手喻全塞在神兽瓶中:「跟我去找师纂,带兵讨贼!」

「为什麽带奏章?」
「锺会伪书!只怕我先前的上奏全被小人改了!这便是证据!」

锺会主动算计人,能到这地步?还来不及多想,邓艾一腿踹开後门,外头斜雨阴风,探头出去,左右张望,幸好,小巷里没有魏军,而师纂只在五户以外!邓艾与我撒腿狂奔,踩上水洼,泥浆飞溅,第一间,黄石巨宅……第二间,红石巨宅……第三间,白石巨宅……为什麽他们的地都这麽宽!……第四间,杂草藤蔓破落後院--郤正家……第五间丈高石墙丶金色屋瓦丶黑漆卯钉後门--金玉满堂到了!

「砰砰砰!」邓艾急急拍门,无人来应,便用腿踹!「砰!砰!砰!」

黑门开了!大高个子--蒋舒!他怎麽在这里?对了,他是巴结师纂的……

「怎麽啦?啊!是邓太尉!欢迎,快请进!」蒋舒满脸堆笑,见了我抱着的青瓷神兽瓶,两眼发直:「呦,太尉如此恩待布属?我拿--」伸手要接,邓艾怒目圆睁,一把推开蒋舒,径往屋内大步走去,我紧紧跟着,直趋厅堂,果然是金银器皿丶玉石砖墙,却没半个人影!「师纂!师纂!」邓艾口中大呼,踹开一间间厢房,却都是没人住的空房,远远灶房里却有火光,邓艾怒气冲冲,迈步进去,灶里柴火熊熊,三个家丁忙着炊事,一边端着大红漆盘啃肉的正是师纂!

师纂见了邓艾,急忙放下肉盘起身,邓艾大吼一声:「拿兵符来!随我讨贼!」

「太尉要讨谁?」师纂眉头一皱,咽下一口。

「锺会丶卫瓘造反!别问!快!快!」

师纂当下斥退家丁:「你们快出去,带兵来!说邓太尉在此!」

邓艾来回踱步,口中连连咒骂,师纂呆立原地:「怎麽回事?太尉怎麽说锺会丶卫瓘造反?」

「锺会假造晋公手喻,要卫瓘拿囚车抓我!我有晋公真迹!」

我急忙放下神兽瓶,捞出司马昭手喻,双手呈上师纂。师纂逐字读完,又反覆细读了数遍,满面狐疑:「太尉,这语气……是晋公真迹?」

「当然!卫瓘手上的才是锺会假造的!」

我不禁闪过一丝疑惑:司马昭再怎麽差劲,也不至於那样斥责邓艾吧?难道邓艾手上的司马昭手喻才是假的?

顷刻,外头传来一阵杂乱铁甲步伐,数十名黑甲魏兵涌入师纂家中!

「师纂,兵符拿来!随我找卫瓘去!」邓艾迫不及待伸手,但任凭邓艾大呼,师纂与魏军就是不动。

「快呀!」邓艾急得要踢人了,但师纂面无表情,只是捧着邓艾的晋公手书。

「邓太尉……」师纂轻叹口气:「看在你最近待我不薄,我告诉你吧,你这手书是假造的。别带兵出去了。」

「你胡说什麽?卫瓘的才是真的?我谋反?」

「邓太尉这一领兵出去,不就坐实了谋反?冷静一下吧,别像往常一般冲动。」师纂话里带刺。

「蠢材!他的才是假的!」邓艾急得跳脚,脸上爆出青筋:「将两封手书一比对即知真假!我要上告晋公,严惩这造假的奸险小人与他同党!」

邓艾大骂间,要上前夺回手喻,忽然师纂退後一步,一个转身,竟把手喻扔到火灶里,黄绢瞬间被凶猛火舌吞没!

他在做什麽?师纂不是邓艾的人吗?

「师纂,你造反了!」邓艾一腿踹开师纂,正要拿宝剑挑出着火的黄绢,数名铁甲魏军忽然将邓艾左右擒住,夺下长剑,邓艾奋力挣扎,扯裂了黄锦袍!外头忽然喊声大作,又是许多魏军进到屋里,当先一人仙风道骨,可不是监军卫瓘!

「邓太尉,畏罪逃亡?」卫瓘面无表情,面如白腊。

「卫瓘,你说你有晋公手喻,给我看看!」邓艾被军士双手反押,仰面直盯着卫瓘,双眼要吐出火来!

卫瓘点头,双手展开晋公手喻,出示众人……

「太尉邓艾擅行承制,独断专事,逆乱犯上,今命司徒锺会丶监军卫瓘等引军捕缉,以槛车押归洛阳,清查发落。」

怎麽回事?怎麽连这一封的司马昭也这麽绝情?到底哪一个才是锺会伪造的?是卫瓘手上这个,还是……被师纂烧掉那个?这一烧,锺会即使伪造书信,不也就「死无对证」?

等等,还有邓艾奏章抄本在神兽瓶里!如果锺会擅改邓艾笔迹,这便是证据!

邓艾见了卫瓘的手书,停止挣扎,像一只垂死的野兽,全身瘫软,垂头叹息:「我邓艾是忠臣啊……五百年前,大将白起横扫六国,天下无敌,伊阙斩首二十四万,长平坑卒四十万,最後也死在秦君手上!莫非五百年後的邓艾也是白起?」老头子流下两行热泪……

司马昭竟然这样对邓艾?

「邓太尉若是忠臣,晋公肯定明白。」卫瓘言语冷淡,忽然瞥了师纂一眼。
「太尉,卫监军只是奉晋公旨意行事,你若反抗,反而坐实了谋反之罪。」师纂也一脸漠然。

「哼哼……」邓艾冷笑数声:「师纂,你何必虚情假意?你早和锺会串通好了!亏我绵竹关救你一命,还提拔你做益州刺史,你吃里扒外,忘恩负义,必有报应!」

「邓太尉动辄要斩人,也有报应吧?」
「混蛋!叛徒!」

邓艾声声叫骂,嗓子也喊破了。师纂脸色难看,不能回应,而卫瓘手下已经取来碗口粗的绳索……

「邓太尉,准备好回洛阳见晋公了?」

「……好,我跟你走。」邓艾喘着大气,声若游丝:「我一生勤劳奉公,晋公必不负我。」

不好,我的任务是保住邓艾!他不能走!

「等等!误会大了!」

忽然,卫瓘丶师纂丶数十名魏军都看着我。我得证明邓艾清白!

「邓太尉确实是大魏忠臣!方才他正与我商议,要回洛阳致力民间教化!我发誓,邓太尉从未谋反!他的理想是为晋公平定天下,安内壤外!」

我从没见过邓艾这样看我--不是感激,是不忍。我听不清他口中念着什麽,似乎是「不要,不要」。

「这是谁?」卫瓘一手指着我鼻子。
师纂耸肩:「护军田续手下,派到蜀国的细作,邓太尉族人。监军,怕有漏网之鱼,要不要也收了他?」

魏军已经抓着邓艾,一圈圈麻绳往他身上绕……
在江河面前,我不过是一个随时乾涸的小水滩。

「且慢!」邓艾大吼一声,震退身边魏军,恶狠狠地盯着我:「你也是叛徒,何必虚情假意!我早知道你是田续细作!你任务圆满达成,还不快回去你主子田续那里覆命?再去找牵弘丶杨欣丶爰邵领功?带走你的臭瓶子,别脏了我的车!快去!快去!」

邓艾怎麽诬赖我呢?什麽叫「带上臭瓶子」?

忽然,我明白了邓艾的意思!
瓶子里是他清白的证据!锺会篡改了邓艾奏章,瓶子里是唯一没被烧掉的证据!
邓艾要找田续丶牵弘丶杨欣丶爰邵还他清白!

「叛徒!你快走!快走!」邓艾嘶吼不止。

卫瓘仔细瞧了我一遍:「算了,田护军是自己人,别在这关头节外生枝。」

「多谢监军明察。邓太尉一路保重。」我深吸一口气,朝卫瓘丶邓艾深深行揖,抱起神兽瓶,转身就走,走过无数面无表情的魏军,走过呆若木鸡的蒋舒,走进冻雨阴风,还听见邓艾的咒骂:「快走,叛徒,快走……」

冬雨连绵,我脸上泪水丶雨水交融,双手抱着青瓷瓶,孤独地走在小巷里。
老头子的希望都在我身上,但我什麽也不是……

眼前一片杂草丛生,忽然满墙藤蔓上开了一个洞,一人举着油纸伞出来:「诸葛子茂!我不是告诉过你,有空来我家喝茶?」
好看,这一章很精彩,Ife 如果每一章都这么写,这书就好看了。
神兽瓶是个非常巧妙的道具,又有趣味又合情合理。
 
好看,这一章很精彩,lfe 如果每一章都这么写,这书就好看了。
神兽瓶是个非常巧妙的道具,又有趣味又合情合理。

謝謝,後頭還有一個道具已經布了線,大概 4-18 的地方用上。
今後我回頭試試把一些有時代背景的物品加進故事,如第一部嵇縈拿到張紹的長名片,或許可以拿來在北地王家打/擋諸葛尚;搖錢樹似乎只在富人墓葬出現,比較難辦,也許在最後面充當洛陽廁所裡的裝飾。第二部茂子騙過諸葛緒那裡,或許可以加一個道具,讓他更有說服力一些。
 
(十一)

配乐:Amazing Grace

邓艾身陷缧绁,我仅以身免,一时慌乱无主,抱着神兽瓶,跟着郤正,头一次迈进他家,又是火灶房。忽然「哗啦」一声响,一脚踢在硬物上,险些一头栽倒,砸碎瓷瓶,幸好郤正即时扶着我。

原来方才踢散一堆书简,我连忙道歉,弯身收拾。

「没关系,柴薪而已,这两日都要烧掉的。」

郤正焚书?昔日全秘书台都知道他性格古怪。

我随郤正走入屋内,柴烟味退去,忽然一股竹香扑鼻而来,四壁书架,竹编卷卷,尺牍叠叠,堆得比人还高,墙边还摆了一只竹梯;行过一座地窖,竹梯下去又有无数藏书,虽不及皇城兰台观书阁,至少也抵过一个郡太学的藏书量!郤正是六百石秘书令,我却是千石大夫,怎能不汗颜惭愧。

「秘书令学问真大!」

郤正嘿笑两声:「从前羡慕谯大夫有学问,十几年发狂收集丶抄写,其实里头一大半没读过,或过目即忘。」郤正随手拾起地上遗落的一卷,正是锺会《才性四本论》,举手放在一堆书简最上头:「人生不停成长,每个阶段都喜欢不同的书,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以前崇拜丶模仿的东西,一大半惨不忍睹,对吧。」

「为什麽?」

「你还年轻,也肯上进,以後便会明白。」郤正神秘微笑,乾咳两声:「如今你只须知道,刚才灶房里当柴烧的,都是我从前爱不释卷的诗赋。」

「烧掉太可惜了。不如捐给太学?」
郤正摇头:「都是我绕的远路丶走的岔路,难道害人重走一遍?」

郤正让我换了套乾衣服,亲自热了粟粥丶咸菜丶腊肉,领我进书房。窗外雨声叮咚,地上书简成堆,有如雨後春笋,两人清理出一块三尺见方空地,铺席摆案坐定,好似置身书城之中,共享一餐,但我心急邓艾被抓,胃肠扭拧,实在没味口,郤正却说养足了体力,还有要事待办。

「你那仙女妹妹找到你了吗?」郤正夹一片咸菜入口。

「找到了。」
「所以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接下来?我只知道救邓艾。
郤正见我迷惑,又灌下一口金黄粟米粥:「无妨,你把知道的都告诉我,一同推敲。」

郤正常跑青城山丶朝真观,是养母同道中人,精熟思虑。我把早上的事说了一遍:邓艾接到司马昭手喻,卫瓘领军要抓邓艾,邓艾与我去师纂家搬救兵,却被师纂背叛,烧了司马昭手喻。而青瓷神兽瓶里装的是邓艾早先上奏的抄本,又是他清白的证据。

郤正边嚼边听,听完了直摇头:「锺会屯军於涪城要道,原来是为了拦住邓艾上表,又截下司马昭报书,掐头去尾,加油添醋。」

「究竟这两份手喻真假如何?我都糊涂了。」

郤正搔搔脖头,眼珠转动:「先说邓艾这一本。若邓艾手上的是伪书,而师纂如你所言,是锺会同夥,那麽当邓艾声称要比对两封手书,师纂一心虚,便当着你们的面烧了它,欲盖弥彰。此外,锺会假口司马昭摧毁邓艾的伐吴大梦,为的是激怒邓艾,而伪书自身也能误导邓艾,让他以为卫瓘手持伪书,如此双管齐下,邓艾必然反抗卫瓘拘捕,坐实造反罪名,但锺会这条计失败了。一来,师纂怕牵连到自己,便劝阻邓艾不领兵反抗;二来,邓艾相信司马昭不会辜负自己,束手就缚。」

我放下竹箸,默默扒着粟粥,口味平淡,我想起邓艾平日也吃得清淡,边吃边骂王公贵族浪费粮食。

「但茂子啊,我不明白,为何师纂背叛邓艾?邓艾不是封他做益州刺史?」
「邓艾经常斥责师纂痴慢,威胁要斩他。」
「只对师纂一人这样?」
「对邓忠都这样。」

郤正哼笑连连:「铁匠恨铁不成钢,铁块倒恨铁匠锤打太用力。铁匠也该明白,不是每块铁都能打造成轩辕宝剑啊!」

邓艾自认有识人之明,却看走眼了,师纂是块忘恩负义的废铁。
我可不能丢下邓艾!我必须救他!

「再说卫瓘的手喻,司马昭下令抓邓艾回洛阳。如果这又是假的,那麽锺会丶卫瓘的胆子也太大了。邓艾被逮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消息,肯定传回洛阳,司马昭还不惊觉锺会丶卫瓘造反?所以卫瓘的手书应该是真的。」郤正塞下一片腊肉。

为什麽司马昭这麽绝情?
「秘书令,邓艾是大功臣,司马昭刚封他做太尉,二万户侯,为什麽要抓他?」

「涪城魏将嫉妒邓艾抢了功劳,汉将又有亡国之痛,再加上师纂这种心存报复的魏将在身边,邓艾四处树敌,却又自以为尊,居高临下,总有人要顺水推舟,推他下悬崖瀑布去,说他谋反。千夫所指,司马昭也不查明真相,便下重手。」郤正摇头叹气:「两个月来常听魏人讥笑汉天子是庸材,但他比司马昭可爱多了。」

虽说邓艾树敌不少,但他也封赏了许多魏国将校,又保全了季汉君臣大半,这些人都应该为邓艾说句公道话!邓艾是被冤枉的!

「我想替邓艾申冤,求秘书令指点一条明路。」
「很可惜,慢了一步,如今他任人宰割了。」
「我不能坐视邓艾被害!我是他唯一的希望!」我捞出神兽瓷瓶里的邓艾奏章:「怎麽把这抄本交到司马昭手上?」

郤正接过奏章:「茂子,凡事问『怎麽做』之前,总得先问『为什麽』。你为什麽要救邓艾?」

「这是养母丶小玉给我的任务。」
「不不。」郤正摇头:「我问你--诸葛茂丶邓茂,『你为什麽』要救邓艾?」

「邓艾对我有恩。我本是孤儿,邓艾收留我,给我差事做,又要认我当义子……」
「啧啧……」郤正皱眉:「你们怎麽成黄皓,认乾儿子啦?你的程度不只如此,再想想。」

不幸,我果然是黄皓这样的人。
「我」为什麽要救邓艾?为什麽?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邓艾盼我为他平反,他信任我。

郤正读着邓艾奏章,口中忽笑忽骂,抬头看我:「还想不出来?给你一个提示,你判断今後『天下』有邓艾好,还是没邓艾好?」

郤正特别强调「天下」二字。邓艾与天下有什麽关系呢?邓艾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统一天下」,结束乱世。

「有邓艾好。」
「确定?你看看--」郤正指着邓艾奏章:「蜀郡建董卓坞给天子,为了拢络吴国人心?这还是人说的话吗?还明年就打东吴?」

「邓艾想以德服人,虽然董卓坞不见得有用,明年也嫌早了。」

郤正摇头:「就算伐吴他运气好,又成功了,接下来呢?」
「打胡人,开疆扩土。」
「灭人的国?胡人欢迎邓艾吗?」
「不欢迎。」
「鲜卑丶扶馀是天下人,还是地底下人?」
「天下人。」
「就算邓艾运气好又赢了。然後打谁?」
「……继续打天下人。」

我明白郤正的意思。邓艾不断发动战争,而我已明白战争害死大量的忠臣义士,却让自私茍且的凡人活下来。
这样看来,邓艾为天下带来灾难,我不该救他。

不!那是从前的邓艾!

「秘书令,其实今早我已说服邓艾,使他同意暂且不伐吴。他亲口承诺,要在魏国推行律法丶教化。邓艾要我列一张季汉人才清单,不分官职大小,只要与我志同道合的,他一一举荐到魏丶晋朝廷里,与我齐心协力,一点一滴改变天下。」

郤正放下邓艾奏章,一对圆眼盯着我瞧了许久:「嘿,『一言丧邦,一言兴邦』,你怎麽就这麽轻松呢?我怎麽就说话当放屁呢?」

我可没郤正聪明。
「是我运气好,与邓艾同族。邓姓比较普遍。」

郤正折回奏章:「哈,你认对了养母,也是运气好。这麽说吧,茂子的经历丶性格特殊,无论走到哪里,都愿意看人善良丶平凡人性的一面,诚心交往对待。你能理解天下人各种偏激的观念,又善与人同,不愿批评他们。於是彼此水火不容的人都信任你,都当成自己人。」郤正叹了口气:「可惜,这次你运气不好,邓艾被抓了。」

我真有郤正说的这麽好?我自认理解魏人丶汉人,前者因为局势动荡丶人人自危而变得现实无情,後者因为法治与教化稳定朝野而多谈理想;我自认理解君子丶小人,前者因为心胸坦荡而心志坚定,後者因为嫉妒怨恨而不顾原则;我理解隐者,他们因受不了天下滔滔的俗人而远遁山林,愤世嫉俗;我理解英雄,他们因为心怀远大理想而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我理解野心家,他们追求能力丶生命极致的发挥,至死方休;我理解庸人,他们自认一无长处,於是甘於平凡,随波逐流;我理解汉天子丶邓艾丶锺会丶姜维丶诸葛瞻丶黄皓……

等等,我真的是黄皓这样的人?
我了解黄皓,但黄皓不了解我。他是标准的庸人!

原来这就是我与黄皓不同的地方。
这样看来,为什麽我要恨黄皓呢?他看来没我聪明。正像郤正丶诸葛果丶诸葛瞻都比我聪明,他们都不恨我。

「想通了?」郤正眨眨一对圆眼,搓揉手掌:「可以定心办大事了。若邓艾像你说的那样,不再是武夫,天下有他的确更好,我们当然要救邓艾。我这有几条计,听好了。」

我忽然想起去年炎夏的一夜,我与嵇萦丶李密丶陈寿被广场上数千太学生与百姓追打,逃进秘书台,正巧碰上深夜未归的郤正。郤正教我们对付广场百姓,对付後头的主使黄皓。我还记得他叫我们不能硬来,要以黄皓之道还制黄皓之身。结果我们强行硬拼,还杀了蒋舒的儿子……我们只差一点点就杀了黄皓,却是诸葛瞻心慈手软……

如果当天我是诸葛瞻,尚方剑在手,杀不杀黄皓?

「喂,听进去了没?」郤正伸手,在我眼前挥了挥。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郤正皱眉:「记得我从前怎麽教你们对付广场暴民?道理一样!第一手上有兵,第二不要见血,第三要联合所有同情邓艾的人。唉,上次你们却把皇城广场变成军民自相残杀的战场!也罢,这次我亲自出山!」郤正撩起衣袖。

临走前,他要我留下邓艾奏章,由他私藏保管,以免被锺会丶卫瓘等毁坏,却要我抱走青瓷神兽瓷瓶。我想留给郤正,他坚持不收,说这八成是黄皓党羽的东西,一收下,他十几年坚持不同流合污,不就毁於一旦?我只好又抱着瓷瓶出门。

郤正带我上蜀郡郡府,找太守牵弘,被卫士拦了下来,我把青瓷瓶交在屯长手上,说是邓太尉不忘旧部,两人便进去了。牵弘刚从监军卫瓘处回郡府,他说卫瓘昨夜才引兵到成都城外,而镇西长史杜预却早半日到,於天黑丶城门关闭前混入城中,传檄邓艾旧部,说晋公手喻只抓邓艾,其馀不过问;又约定次日天明时,牙门以上部将若向卫瓘报到,爵赏如前;敢有不出,却诛灭三族。於是平明鸡鸣时,牵弘与邓艾部将都投奔了卫瓘,只有邓艾不知情,如今父子都被卫瓘抓回北门外的军营里去了。

郤正追问:「为何师纂当时没去找卫瓘,却还在自宅里?」

牵弘摇头不知。经我与郤正推敲,牵弘才醒悟师纂肯定早已背叛邓艾,所以不必找卫瓘报到,只须留在自宅里守株待兔。

牵弘大骂师纂无耻,也相信邓艾清白,但碍於卫瓘掌生杀大权,又不敢出头反对。郤正辩说司马昭手书只说把邓艾装上囚车,其馀不管。你们替邓艾申冤,只要不把邓艾从囚车里救出来,坐实谋反罪状,又成为他同谋,卫瓘也无权抓牵弘。

牵弘自觉有愧邓艾,於是刻意瞒过刺史师纂,飞马传书给临近太守杨欣丶护军爰邵等将校共三十馀人。约定备齐兵马车仗,深夜子时会合於北门。

郤正说他是汉臣,不便参与,以免卫瓘起疑,却传授我一套说词:卫瓘风评胆小怕事,因此我得想尽办法吓卫瓘,让他害怕。

雨势已歇,阴风阵阵,子时一到,牵弘带我打开北门,会合众军,齐聚卫瓘军营。军营规模虽小,牙门之前有只大铁鼎,火舌歪斜,摇摆不定。

「太尉无辜!」
「求见卫监军!」
「替邓太尉申冤!」

城外数千将士多带旌旗,阵阵呐喊,声势浩大。邓艾虽然严厉暴躁,倒不偏亲私,赏罚严明,恩威并行,因此颇得将士爱戴;偷渡七百里阴平之後,许多魏兵更把他当祖宗丶神人膜拜。如今邓艾被抓,他们多有不平,一听说要救邓艾申冤,都奋勇争先。

等了许久,卫瓘身着铁甲,带着许多侍卫出帐来,一见了外头军容雄壮,又转身退回帐中,外头军士大声鼓噪喧闹,甚至高声叫骂,只道卫瓘胆怯,不敢露面。顷刻,卫瓘独自一人,悠悠从帐中走出,与卫将会於牙门大铁鼎边,一脸疲累病容。

「众将稍安勿躁。」卫瓘连连咳嗽,还真有些浓痰音:「我奉诏持节,依晋公手书行事。太尉若有冤情,回了洛阳向朝廷申诉,不必成都诸军多虑。」

「山道艰险。只怕盗贼出没!」
「还邓太尉清白!」
「释放太尉!」

将士齐声大喊,波波相连。卫瓘面色惨白,只是冷淡回应:「你等心意我都明白,但实在无能为力。真要替邓太尉申冤,或怕路上出事,便跟随槛车回洛阳吧。谁要一道去?」

魏将面面相觑,我挺胸出列:「监军,外头数千将士都说邓太尉是冤枉的,若今夜请愿未果,只怕激愤生变,冲进军营来救太尉。监军不妨上奏朝廷,表明众将心愿。朝廷回覆之前,先软禁太尉於军营,如此便能安将士之心,不至生乱;而监军既已槛收太尉,也不违背晋公之意。」

卫瓘皱眉:「你不是早先田续的人?怎麽在这里?」
「群情激愤,怕对监军不利,特来相告。」

卫瓘没再问,却呼唤魏将与我同进军帐。卫瓘命手下摆上几案,磨墨备笔,当场挥毫,字迹潦草,略显内敛古朴,大意是成都将士陈述邓艾冤情,希望朝廷明察,尽快回应,是否让邓艾囚车出发。魏将过目後,随意改了几个字,卫瓘皆用小笔注上草稿,承诺平明飞马上奏。众将一见卫瓘同意替邓艾申冤,也就不再坚持,纷纷出帐,引兵回所属郡县去了。

我也松了口气。正要转身出帐回城,身後忽然传来一声:「喂,田续的人,你留下来。」
「监军有何差遣?」

卫瓘起身,走到跟前,仔细盯着我瞧,方才一脸病容已消退了五分:「你怕成都将士对我不利。这是田续要你说的?」

「不,是郤正教我说的。」当然我不会告诉卫瓘。

「这是我自己想到的。邓太尉恩泽部曲,因此群情愤慨。而监军兵少,不利强硬相持。」

卫瓘哼哼冷笑:「早上一点事也没有,我看是正是你让他们群情愤慨吧?你是邓太尉族人,自然是帮他了。」

不妙,被视破了!虽然理由不完全对……事到如今,也只有俱实以告,希望打动卫瓘良心。

「监军说得是。但邓太尉想替魏室丶晋公平定天下丶开疆扩土,还要兴办教化,振兴律法。为了天下,我即使不是太尉族人,也该挺身而出。」我恭敬拜伏於地。

只听得卫瓘咳嗽几声:「你区区细作,还挺会说大道理的啊?邓太尉野心倒不小!既然不是田续要你说的,那好办。我身子不好,禁不起你折腾。这样吧,你这麽想帮邓太尉,陪他去洛阳申冤,好吧?」

若说不愿意,就不像真心替邓艾申冤了。
去洛阳见司马昭丶替邓艾作证也是我该做的。

「好,我去。」

卫瓘满意点头,呼唤左右,推来一辆关猛兽的栅栏槛车,大约半个人高。

「……坐这个去洛阳?」
「难不成让你骑马,找机会救走邓太尉?」

忽然魏军明晃晃的刀尖指着我,不上车都不行了!我走进囚车,蜷曲在一角,军士给栅门加上拳头大的铁锁,推我出帐,出帐前一刻,我竟瞥见卫瓘微笑挥手道别……

好吧,至少推我去陪老头子聊天。

军士推着槛车,过了大铁鼎,进了一座漆黑军帐,转身走了。我一遍遍叫着「邓伯伯」,却没有回应。待双眼习惯黑暗,却见周围却堆满云梯丶浮桥等攻城兵器,才明白这里是武库。先前嵇萦与我在阳安关夜袭,放火烧掉一座。转眼魏军都进成都了。

卫瓘上表洛阳,来回少说要大半个月。我就一直呆在这?

我越想越不对。先前师纂与锺会同夥,烧了锺会的伪书,烟灭证据;但卫瓘也是锺会同夥,纵使碍於众将情面,写好了奏章草稿,不也能一把火烧了,死无对证?卫瓘可不像师纂那麽傻,当众烧草稿,留下无穷後患;他只说了几句好话,竟让我心甘情愿被锁在囚车里!邓艾没救到,我却自投罗网,等人来救!

急也没用。忙了一天,我心力疲惫,躺下休息,渐渐睡着了。

「硜硜硜……」

一睁开眼,仍是无星黑夜,槛车摇晃,原来是几名魏军推动。从栅栏空隙看出去,正是成都城墙。我在成都住得久了,认出了东门。

东门?城东刑场?我不是要去洛阳?洛阳在北边!

「误会,弄错人了!」我急忙大吼!
「没错,就是你!」
 
最后编辑:
(十一)

配乐:Amazing Grace

邓艾身陷缧绁,我仅以身免,一时慌乱无主,抱着神兽瓶,跟着郤正,头一次迈进他家,又是火灶房。忽然「哗啦」一声响,一脚踢在硬物上,险些一头栽倒,砸碎瓷瓶,幸好郤正即时扶着我。

原来方才踢散一堆书简,我连忙道歉,弯身收拾。

「没关系,柴薪而已,这两日都要烧掉的。」

郤正焚书?昔日全秘书台都知道他性格古怪。

我随郤正走入屋内,柴烟味退去,忽然一股竹香扑鼻而来,四壁书架,竹编卷卷,尺牍叠叠,堆得比人还高,墙边还摆了一只竹梯;行过一座地窖,竹梯下去又有无数藏书,虽不及皇城兰台观书阁,至少也抵过一个郡太学的藏书量!郤正是六百石秘书令,我却是千石大夫,怎能不汗颜惭愧。

「秘书令学问真大!」

郤正嘿笑两声:「从前羡慕谯大夫有学问,十几年发狂收集丶抄写,其实里头一大半没读过,或过目即忘。」郤正随手拾起地上遗落的一卷,正是锺会《才性四本论》,举手放在一堆书简最上头:「人生不停成长,每个阶段都喜欢不同的书,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以前崇拜丶模仿的东西,一大半惨不忍睹,对吧。」

「为什麽?」

「你还年轻,也肯上进,以後便会明白。」郤正神秘微笑,乾咳两声:「如今你只须知道,刚才灶房里当柴烧的,都是我从前爱不释卷的诗赋。」

「烧掉太可惜了。不如捐给太学?」
郤正摇头:「都是我绕的远路丶走的岔路,难道害人重走一遍?」

郤正让我换了套乾衣服,亲自热了粟粥丶咸菜丶腊肉,领我进书房。窗外雨声叮咚,地上书简成堆,有如雨後春笋,两人清理出一块三尺见方空地,铺席摆案坐定,好似置身书城之中,共享一餐,但我心急邓艾被抓,胃肠扭拧,实在没味口,郤正却说养足了体力,还有要事待办。

「你那仙女妹妹找到你了吗?」郤正夹一片咸菜入口。

「找到了。」
「所以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接下来?我只知道救邓艾。
郤正见我迷惑,又灌下一口金黄粟米粥:「无妨,你把知道的都告诉我,一同推敲。」

郤正常跑青城山丶朝真观,是养母同道中人,精熟思虑。我把早上的事说了一遍:邓艾接到司马昭手喻,卫瓘领军要抓邓艾,邓艾与我去师纂家搬救兵,却被师纂背叛,烧了司马昭手喻。而青瓷神兽瓶里装的是邓艾早先上奏的抄本,又是他清白的证据。

郤正边嚼边听,听完了直摇头:「锺会屯军於涪城要道,原来是为了拦住邓艾上表,又截下司马昭报书,掐头去尾,加油添醋。」

「究竟这两份手喻真假如何?我都糊涂了。」

郤正搔搔脖头,眼珠转动:「先说邓艾这一本。若邓艾手上的是伪书,而师纂如你所言,是锺会同夥,那麽当邓艾声称要比对两封手书,师纂一心虚,便当着你们的面烧了它,欲盖弥彰。此外,锺会假口司马昭摧毁邓艾的伐吴大梦,为的是激怒邓艾,而伪书自身也能误导邓艾,让他以为卫瓘手持伪书,如此双管齐下,邓艾必然反抗卫瓘拘捕,坐实造反罪名,但锺会这条计失败了。一来,师纂怕牵连到自己,便劝阻邓艾不领兵反抗;二来,邓艾相信司马昭不会辜负自己,束手就缚。」

我放下竹箸,默默扒着粟粥,口味平淡,我想起邓艾平日也吃得清淡,边吃边骂王公贵族浪费粮食。

「但茂子啊,我不明白,为何师纂背叛邓艾?邓艾不是封他做益州刺史?」
「邓艾经常斥责师纂痴慢,威胁要斩他。」
「只对师纂一人这样?」
「对邓忠都这样。」

郤正哼笑连连:「铁匠恨铁不成钢,铁块倒恨铁匠锤打太用力。铁匠也该明白,不是每块铁都能打造成轩辕宝剑啊!」

邓艾自认有识人之明,却看走眼了,师纂是块忘恩负义的废铁。
我可不能丢下邓艾!我必须救他!

「再说卫瓘的手喻,司马昭下令抓邓艾回洛阳。如果这又是假的,那麽锺会丶卫瓘的胆子也太大了。邓艾被逮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消息,肯定传回洛阳,司马昭还不惊觉锺会丶卫瓘造反?所以卫瓘的手书应该是真的。」郤正塞下一片腊肉。

为什麽司马昭这麽绝情?
「秘书令,邓艾是大功臣,司马昭刚封他做太尉,二万户侯,为什麽要抓他?」

「涪城魏将嫉妒邓艾抢了功劳,汉将又有亡国之痛,再加上师纂这种心存报复的魏将在身边,邓艾四处树敌,却又自以为尊,居高临下,总有人要顺水推舟,推他下悬崖瀑布去,说他谋反。千夫所指,司马昭也不查明真相,便下重手。」郤正摇头叹气:「两个月来常听魏人讥笑汉天子是庸材,但他比司马昭可爱多了。」

虽说邓艾树敌不少,但他也封赏了许多魏国将校,又保全了季汉君臣大半,这些人都应该为邓艾说句公道话!邓艾是被冤枉的!

「我想替邓艾申冤,求秘书令指点一条明路。」
「很可惜,慢了一步,如今他任人宰割了。」
「我不能坐视邓艾被害!我是他唯一的希望!」我捞出神兽瓷瓶里的邓艾奏章:「怎麽把这抄本交到司马昭手上?」

郤正接过奏章:「茂子,凡事问『怎麽做』之前,总得先问『为什麽』。你为什麽要救邓艾?」

「这是养母丶小玉给我的任务。」
「不不。」郤正摇头:「我问你--诸葛茂丶邓茂,『你为什麽』要救邓艾?」

「邓艾对我有恩。我本是孤儿,邓艾收留我,给我差事做,又要认我当义子……」
「啧啧……」郤正皱眉:「你们怎麽成黄皓,认乾儿子啦?你的程度不只如此,再想想。」

不幸,我果然是黄皓这样的人。
「我」为什麽要救邓艾?为什麽?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邓艾盼我为他平反,他信任我。

郤正读着邓艾奏章,口中忽笑忽骂,抬头看我:「还想不出来?给你一个提示,你判断今後『天下』有邓艾好,还是没邓艾好?」

郤正特别强调「天下」二字。邓艾与天下有什麽关系呢?邓艾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统一天下」,结束乱世。

「有邓艾好。」
「确定?你看看--」郤正指着邓艾奏章:「蜀郡建董卓坞给天子,为了拢络吴国人心?这还是人说的话吗?还明年就打东吴?」

「邓艾想以德服人,虽然董卓坞不见得有用,明年也嫌早了。」

郤正摇头:「就算伐吴他运气好,又成功了,接下来呢?」
「打胡人,开疆扩土。」
「灭人的国?胡人欢迎邓艾吗?」
「不欢迎。」
「鲜卑丶扶馀是天下人,还是地底下人?」
「天下人。」
「就算邓艾运气好又赢了。然後打谁?」
「……继续打天下人。」

我明白郤正的意思。邓艾不断发动战争,而我已明白战争害死大量的忠臣义士,却让自私茍且的凡人活下来。
这样看来,邓艾为天下带来灾难,我不该救他。

不!那是从前的邓艾!

「秘书令,其实今早我已说服邓艾,使他同意暂且不伐吴。他亲口承诺,要在魏国推行律法丶教化。邓艾要我列一张季汉人才清单,不分官职大小,只要与我志同道合的,他一一举荐到魏丶晋朝廷里,与我齐心协力,一点一滴改变天下。」

郤正放下邓艾奏章,一对圆眼盯着我瞧了许久:「嘿,『一言丧邦,一言兴邦』,你怎麽就这麽轻松呢?我怎麽就说话当放屁呢?」

我可没郤正聪明。
「是我运气好,与邓艾同族。邓姓比较普遍。」

郤正折回奏章:「哈,你认对了养母,也是运气好。这麽说吧,茂子的经历丶性格特殊,无论走到哪里,都愿意看人善良丶平凡人性的一面,诚心交往对待。你能理解天下人各种偏激的观念,又善与人同,不愿批评他们。於是彼此水火不容的人都信任你,都当成自己人。」郤正叹了口气:「可惜,这次你运气不好,邓艾被抓了。」

我真有郤正说的这麽好?我自认理解魏人丶汉人,前者因为局势动荡丶人人自危而变得现实无情,後者因为法治与教化稳定朝野而多谈理想;我自认理解君子丶小人,前者因为心胸坦荡而心志坚定,後者因为嫉妒怨恨而不顾原则;我理解隐者,他们因受不了天下滔滔的俗人而远遁山林,愤世嫉俗;我理解英雄,他们因为心怀远大理想而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我理解野心家,他们追求能力丶生命极致的发挥,至死方休;我理解庸人,他们自认一无长处,於是甘於平凡,随波逐流;我理解汉天子丶邓艾丶锺会丶姜维丶诸葛瞻丶黄皓……

等等,我真的是黄皓这样的人?
我了解黄皓,但黄皓不了解我。他是标准的庸人!

原来这就是我与黄皓不同的地方。
这样看来,为什麽我要恨黄皓呢?他看来没我聪明。正像郤正丶诸葛果丶诸葛瞻都比我聪明,他们都不恨我。

「想通了?」郤正眨眨一对圆眼,搓揉手掌:「可以定心办大事了。若邓艾像你说的那样,不再是武夫,天下有他的确更好,我们当然要救邓艾。我这有几条计,听好了。」

我忽然想起去年炎夏的一夜,我与嵇萦丶李密丶陈寿被广场上数千太学生与百姓追打,逃进秘书台,正巧碰上深夜未归的郤正。郤正教我们对付广场百姓,对付後头的主使黄皓。我还记得他叫我们不能硬来,要以黄皓之道还制黄皓之身。结果我们强行硬拼,还杀了蒋舒的儿子……我们只差一点点就杀了黄皓,却是诸葛瞻心慈手软……

如果当天我是诸葛瞻,尚方剑在手,杀不杀黄皓?

「喂,听进去了没?」郤正伸手,在我眼前挥了挥。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郤正皱眉:「记得我从前怎麽教你们对付广场暴民?道理一样!第一手上有兵,第二不要见血,第三要联合所有同情邓艾的人。唉,上次你们却把皇城广场变成军民自相残杀的战场!也罢,这次我亲自出山!」郤正撩起衣袖。

临走前,他要我留下邓艾奏章,由他私藏保管,以免被锺会丶卫瓘等毁坏,却要我抱走青瓷神兽瓷瓶。我想留给郤正,他坚持不收,说这八成是黄皓党羽的东西,一收下,他十几年坚持不同流合污,不就毁於一旦?我只好又抱着瓷瓶出门。

郤正带我上蜀郡郡府,找太守牵弘,被卫士拦了下来,我把青瓷瓶交在屯长手上,说是邓太尉不忘旧部,两人便进去了。牵弘刚从监军卫瓘处回郡府,他说卫瓘昨夜才引兵到成都城外,而镇西长史杜预却早半日到,於天黑丶城门关闭前混入城中,传檄邓艾旧部,说晋公手喻只抓邓艾,其馀不过问;又约定次日天明时,牙门以上部将若向卫瓘报到,爵赏如前;敢有不出,却诛灭三族。於是平明鸡鸣时,牵弘与邓艾部将都投奔了卫瓘,只有邓艾不知情,如今父子都被卫瓘抓回北门外的军营里去了。

郤正追问:「为何师纂当时没去找卫瓘,却还在自宅里?」

牵弘摇头不知。经我与郤正推敲,牵弘才醒悟师纂肯定早已背叛邓艾,所以不必找卫瓘报到,只须留在自宅里守株待兔。

牵弘大骂师纂无耻,也相信邓艾清白,但碍於卫瓘掌生杀大权,又不敢出头反对。郤正辩说司马昭手书只说把邓艾装上囚车,其馀不管。你们替邓艾申冤,只要不把邓艾从囚车里救出来,坐实谋反罪状,又成为他同谋,卫瓘也无权抓牵弘。

牵弘自觉有愧邓艾,於是刻意瞒过刺史师纂,飞马传书给临近太守杨欣丶护军爰邵等将校共三十馀人。约定备齐兵马车仗,深夜子时会合於北门。

郤正说他是汉臣,不便参与,以免卫瓘起疑,却传授我一套说词:卫瓘风评胆小怕事,因此我得想尽办法吓卫瓘,让他害怕。

雨势已歇,阴风阵阵,子时一到,牵弘带我打开北门,会合众军,齐聚卫瓘军营。军营规模虽小,牙门之前有只大铁鼎,火舌歪斜,摇摆不定。

「太尉无辜!」
「求见卫监军!」
「替邓太尉申冤!」

城外数千将士多带旌旗,阵阵呐喊,声势浩大。邓艾虽然严厉暴躁,倒不偏亲私,赏罚严明,恩威并行,因此颇得将士爱戴;偷渡七百里阴平之後,许多魏兵更把他当祖宗丶神人膜拜。如今邓艾被抓,他们多有不平,一听说要救邓艾申冤,都奋勇争先。

等了许久,卫瓘身着铁甲,带着许多侍卫出帐来,一见了外头军容雄壮,又转身退回帐中,外头军士大声鼓噪喧闹,甚至高声叫骂,只道卫瓘胆怯,不敢露面。顷刻,卫瓘独自一人,悠悠从帐中走出,与卫将会於牙门大铁鼎边,一脸疲累病容。

「众将稍安勿躁。」卫瓘连连咳嗽,还真有些浓痰音:「我奉诏持节,依晋公手书行事。太尉若有冤情,回了洛阳向朝廷申诉,不必成都诸军多虑。」

「山道艰险。只怕盗贼出没!」
「还邓太尉清白!」
「释放太尉!」

将士齐声大喊,波波相连。卫瓘面色惨白,只是冷淡回应:「你等心意我都明白,但实在无能为力。真要替邓太尉申冤,或怕路上出事,便跟随槛车回洛阳吧。谁要一道去?」

魏将面面相觑,我挺胸出列:「监军,外头数千将士都说邓太尉是冤枉的,若今夜请愿未果,只怕激愤生变,冲进军营来救太尉。监军不妨上奏朝廷,表明众将心愿。朝廷回覆之前,先软禁太尉於军营,如此便能安将士之心,不至生乱;而监军既已槛收太尉,也不违背晋公之意。」

卫瓘皱眉:「你不是早先田续的人?怎麽在这里?」
「群情激愤,怕对监军不利,特来相告。」

卫瓘没再问,却呼唤魏将与我同进军帐。卫瓘命手下摆上几案,磨墨备笔,当场挥毫,字迹潦草,略显内敛古朴,大意是成都将士陈述邓艾冤情,希望朝廷明察,尽快回应,是否让邓艾囚车出发。魏将过目後,随意改了几个字,卫瓘皆用小笔注上草稿,承诺平明飞马上奏。众将一见卫瓘同意替邓艾申冤,也就不再坚持,纷纷出帐,引兵回所属郡县去了。

我也松了口气。正要转身出帐回城,身後忽然传来一声:「喂,田续的人,你留下来。」
「监军有何差遣?」

卫瓘起身,走到跟前,仔细盯着我瞧,方才一脸病容已消退了五分:「你怕成都将士对我不利。这是田续要你说的?」

「不,是郤正教我说的。」当然我不会告诉卫瓘。

「这是我自己想到的。邓太尉恩泽部曲,因此群情愤慨。而监军兵少,不利强硬相持。」

卫瓘哼哼冷笑:「早上一点事也没有,我看是正是你让他们群情愤慨吧?你是邓太尉族人,自然是帮他了。」

不妙,被视破了!虽然理由不完全对……事到如今,也只有俱实以告,希望打动卫瓘良心。

「监军说得是。但邓太尉想替魏室丶晋公平定天下丶开疆扩土,还要兴办教化,振兴律法。为了天下,我即使不是太尉族人,也该挺身而出。」我恭敬拜伏於地。

只听得卫瓘咳嗽几声:「你区区细作,还挺会说大道理的啊?邓太尉野心倒不小!既然不是田续要你说的,那好办。我身子不好,禁不起你折腾。这样吧,你这麽想帮邓太尉,陪他去洛阳申冤,好吧?」

若说不愿意,就不像真心替邓艾申冤了。
去洛阳见司马昭丶替邓艾作证也是我该做的。

「好,我去。」

卫瓘满意点头,呼唤左右,推来一辆关猛兽的栅栏槛车,大约半个人高。

「……坐这个去洛阳?」
「难不成让你骑马,找机会救走邓太尉?」

忽然魏军明晃晃的刀尖指着我,不上车都不行了!我走进囚车,蜷曲在一角,军士给栅门加上拳头大的铁锁,推我出帐,出帐前一刻,我竟瞥见卫瓘微笑挥手道别……

好吧,至少推我去陪老头子聊天。

军士推着槛车,过了大铁鼎,进了一座漆黑军帐,转身走了。我一遍遍叫着「邓伯伯」,却没有回应。待双眼习惯黑暗,却见周围却堆满云梯丶浮桥等攻城兵器,才明白这里是武库。先前嵇萦与我在阳安关夜袭,放火烧掉一座。转眼魏军都进成都了。

卫瓘上表洛阳,来回少说要大半个月。我就一直呆在这?

我越想越不对。先前师纂与锺会同夥,烧了锺会的伪书,烟灭证据;但卫瓘也是锺会同夥,纵使碍於众将情面,写好了奏章草稿,不也能一把火烧了,死无对证?卫瓘可不像师纂那麽傻,当众烧草稿,留下无穷後患;他只说了几句好话,竟让我心甘情愿被锁在囚车里!邓艾没救到,我却自投罗网,等人来救!

急也没用。忙了一天,我心力疲惫,躺下休息,渐渐睡着了。

「硜硜硜……」

一睁开眼,仍是无星黑夜,槛车摇晃,原来是几名魏军推动。从栅栏空隙看出去,正是成都城墙。我在成都住得久了,认出了东门。

东门?城东刑场?我不是要去洛阳?洛阳在北边!

「误会,弄错人了!」我急忙大吼!
「没错,就是你!」
快写,快写,等下篇....
 
(十二)

月黑风高,囚车缓缓推向城东刑场!

「你们弄错了!卫监军亲口说,要我随邓太尉回洛阳申冤!」
「不回罗!」

我心里一凉,难道卫瓘要杀我灭口?

「我一死,邓太尉清白的重要证据便公诸世人,晋公便要追究锺司徒与卫监军的……欺君重罪!」
「关我们屁事!」

「我家中有许多宝贝,你们推我过去,每人挑一个釉瓶!」
「竟敢公然行贿官军?」

「邓太尉是好人!」
「再罗唆杀了你!」

威胁丶利诱丶求情都不成,我没了主意,而囚车不停,直直推向刑场。心想甘脆认命,反正自己害死这麽多人,罪孽深重,却又有愧於邓艾,悔恨不及;眼见囚车进入刑场,经过刑台,却又没停,继续缓缓南行,我一阵庆幸,却又不敢再开口。一路颠簸摇晃,远远望见南门,没进去,又走了数里,绕过一座小丘,前方一大片阴气沉沉的竹林,竹林边上有座道观,眼前景物已无比熟悉--朝真观!

难道养母或小玉买通了他们?

槛车推进朝真观,停在小玉最喜欢的那棵松树下,押卒打开铁锁,喝令我出来,我才关了半个晚上,便腰疼腿酸,几乎站不直了,想到邓艾清早被收押,几乎过了一整日,我这又算不了什麽。

押卒领我走向一间厢房,正是养母丶小玉与我从前住的地方,我心里顿时一阵温暖,期待与她们相见,一推门,两盏油灯之间却是一名身形略胖的中年男子,正埋首持笔评注文书。

走错房了?

「诸葛子茂?久仰,幸会!」男子搁笔,起身作揖,满脸堆笑,引我入座。

「子茂,我是丰乐亭侯丶参相府军事丶镇西长史京兆杜预,但请你叫我的字--『元凯』。我明白丶也钦佩你营救邓太尉;但我猜想,你在槛车中已经领悟到,卫监军的奏表草稿只怕不重写了。你与邓太尉替魏室出力良多,竟受此屈辱,请接受我的歉意。」杜预又作揖。

我急忙回礼,心里不禁难过,救援失败,辛苦又化为泡影。

「邓太尉是冤枉的!请杜长史出个主意!」

杜预连连点头:「刚说了,请叫我元凯。我也想救邓太尉,可惜我请你来时,卫监军开了条件,要我们不给他添麻烦。好在卫监军顾忌成都将士哗变,要等大约三日後,锺司徒大军南下,再送邓太尉启程。藉时我设法保住邓太尉。」

「是……元凯兄。」

镇西长史杜元凯,我应该在阳安关城见过他,怪不得眼熟。他双目有神,脸宽下巴厚,和蔼多礼,就是嗓音有些聒噪。
他怎麽会在这里?

「还有一个时辰天明。子茂忙了一日,实在该让你就地歇息,但我明日一早还得回涪城覆命,只好在深夜与你见面,请你原谅。」杜预从怀中取出一叠信札,少说七丶八张草纸:「感谢妳妹妹今日专程送来--你母亲给我写了封长信,让我借用道观与你见面,共商大事。承蒙诸葛武侯之女如此看重,我必以诚相待。」

原来小玉除了找我劝邓艾,还送了养母的信给杜预。印象中,田续说杜预是司马懿女婿……
养母应该不认识杜预吧?诸葛亮的女儿写信给司马懿的女婿,也挺古怪。

杜预收了信,眯起双眼丶露齿而笑:「子茂,我痴长你近二十岁,与你一样,想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不同的是,我只『想』,却时常没胆量做,而你已经如此生活,比我勇敢得多。我必须说一声:後生可畏,足可师法。」

杜预又作揖,我再回礼。第一次听见有人说我胆子大,杜预难道看见虫子爬手上会尖叫?

而他说话总是眯眼微笑,我也时常嘻笑,却没有杜预这麽和善?
据说季汉大行皇帝刘备心机深重,喜怒不形於色,而杜预这样「喜怒只形於一色」不也隐藏了许多心事。
我必须隐藏细作身份。那杜预呢?他隐藏什麽?

「请问元凯兄要商议什麽大事?」

杜预又点头:「对子茂,救出邓太尉是头等大事;而对我,阻止一场天下灾难是大事;但这些比起千万年天下,不过都是稍纵即逝的俗事,可以等等。」

连「天下灾难」都是俗事,杜预的口气不能再大了!
他从身後取来一块扁布包,摊开布包,是一条白毛拂尘丶一把精致的白羽扇,他将羽扇双手递给我。

「不敢。」我拜谢接下,杜预则端起白毛拂尘:「据说益州人清谈喜持羽扇,而中原人清谈喜欢大鹿尾巴毛的『麈尾』。你若不嫌冷,我们走进竹林谈吧,更有气氛。」

弄了半天,杜预是清谈人士?看他一本正经,论道还准备道具呢。

但我急着营救邓艾,哪有心情大半夜清谈!而杜预既然答应了,等锺会南下了再想办法救邓艾,我有求於他,也只好欣然同意。杜预又亲手递上毛毡,丝毫没有长辈丶镇西长史丶司马昭亲信的威势。

杜预领我手持青铜油灯,走出朝真观,步向竹林,方才的押卒远远跟在後头。杜预走起路来左右摇摆,有几分滑稽。进了竹林,初春半夜,阴冷难耐,我裹上毛毡,口吐白烟,不闻虫鸟,只听见二人喘息与脚步声。竹林夏季开花,此刻已整片枯死,只是天昏地暗,看不出颜色变幻。

既是清谈,冷清些谈也无所谓吧。

杜预轻摇麈尾:「子茂,我们先谈你的志业,好吧。」

我的志业?我怎麽不知道自己有志业?

「好的。」

「你母亲信上说,你相信战乱使两国善人互相杀害,而两国恶人各自存活,因此战事持久,天下善人凋零殆尽。你要终结乱世,联合魏丶汉善人,抗衡两国恶人。我猜她之所以写长信给我,也猜测我是魏国善人,想与我一同对抗魏国恶人。我再次感谢她的厚爱,请你替我转达。」

「一定。」

养母这麽向杜预介绍我,看来她已经原谅我了。

「但我的想法是,『两国』的善人是不可能联合的。」
「为什麽?」

杜预停步,指向一根粗竹的分节处:「既然是善人,就必须遵守忠节,『各为其主』,『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即使是峦生兄弟,若分属两国,也必须在战场上手足相残。唯有当其中一国灭亡,正如今日汉并於魏,两国善人成为一国善人,才能自然联合起来。於是杀死两国善人的战争又成为必要了。为了救善人,还先害死善人。这样不好吧?」

我不同意善人必须遵守忠节,他们只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我一瞧羽扇,扇柄是木头做的,便举起羽扇,指着无节的木柄:「忠节丶各为其主,不过是世俗的道德,国家订立的规则,并不是放诸天下皆准的,也不见得对两国有利。真正对两国都有利的道德原则,也许还没制定出来,只好让自主心证,独立判断行事。」

杜预一挥麈尾,连连点头微笑:「子茂果然勇敢。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如同蠕虫蜕皮,不断超脱前人的规则。最早是家族,隔壁家族的便是敌人;家族逐渐融合为部落,对山部落便是敌人;部落汇聚为方国,十里之外便是敌人;方国合并为小国,百里之外便是敌人;小国兼并为大国,千里之外便是敌人。可以想见,千百年後,敌人将在万里之外。文明每一次蜕皮,都须要超脱以往的思考,才能制定新的规则。世上绝大多数人活在今日丶甚至昨日,但子茂活在明日;至力使明日不同於今日。」

活在明日?我有这麽伟大吗?我连下一个时辰要发生什麽事都不知道。
但杜预说当今大国必将联合为更大的国,万里之外才是敌人,应该是错不了的。万里丶十万里丶百万里……天下终将太平。

一日阴雨,冬雪已溶,露出一地残枝枯叶,土地绵软,走在上头轻飘飘的,倒还真不像活在今日。

「你母亲在信里说,天下善人多『以国为本』,但你『以人为本』,我同意这样更好。能超脱国家的善人,必须独立判断什麽对『天下人』有利。」杜预指向竹林间一片空地:「而每个人眼界高下丶长短不同。看得见长远未来的智者,更适合取舍天下人百年丶千年後最佳的结局。」

我比起那样智者差得远了。倒是养母丶郄正他们为什麽坚持隐居呢?实在可惜。

二人走上空地,仰望夜空,乌云渐散。从前养母丶小玉时常来这里谈天。
杜预找了块平坦的大石头,一阵推托,两人比肩同坐。

杜预叹气:「人生三不朽:上等立德,次等立功丶下等立言。但就影响力长短看,最下却是立功。朝代颓倾,争伐的功勋也被抵销,除非这功迹不因社稷易主而消散。中等是立言,因为思想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个朝代,除非它迂腐过时。最上等是立德,因为利己丶利他的两难是文明永恒的矛盾。像我这样不立功的人,说话往往没人听,即使有德也没人知道。我认为,最理想的人生,是为了立德丶立言而立功。」杜预忽然「嘿嘿嘻嘻……」傻笑。

我猜这就是为什麽他做镇西长史,好歹为国家立功。但这样一来,他或许要像从前的邓艾,一心忙着立功了。

「元凯兄,邓太尉一辈子立功,临老了想立德,却没有机会了。」

杜预连连点头:「多谢子茂好意提醒。你今後若去中原朝廷,便会明白『立德』有多难了。换过来说,我到了益州,处於姜伯约丶妳妹妹等汉将周围,我又醒悟到原来立德并不难,只须一位勇敢的人带头站得正,旁边的人自然不敢弯腰屈膝。不过这都是我过去对『立德』的理解。直到今日读了你母亲的信,我才惊觉,原来我活了四十多岁,一直把立德的含意完全理解错了!惭愧!」

立德,一般来说就是要做个利他的人。
但根据刚才清谈的内容,立德,是「建立新的道德」,让绝大多数世人去遵守,也让後世极少部份人再去超脱。

「是的,立德,不是行德。」

「没错!」杜预一甩麈尾,却打在我脸上,连连致歉:「在子茂母子身上,我明白季汉人虽然也喜爱清谈,却不像中原人追求空虚玄渺,卖弄聪明。聪明人应有自知之明,何须卖弄?季汉的智者思考解决天下的难题,尝试新的思考丶建立新的道德,仰之弥高,瞻之在前,不得不服。人类的文明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志士仁人责无旁贷,必须多做些事情。」

杜预的声音都颤抖了。
季汉虽然亡国,汉人似乎挺有感染力的。杜预被养母感动,邓艾被我影响,下一个难道是锺会被姜维说服?那也挺好。

「但上面这些道理我已经懂了。今夜找你来,是请你为我解惑,解答一个大疑问。」

我还能替杜预解答疑问?我有这麽聪明吗?

「好的,我尽量。」

杜预忽然叹了口气:「记得我先前说,以往我以为要先立功丶再谈立言丶立德吗?大魏官场上有句话,人人爱说,便是前朝贾太傅丶贾谊的:『先诈力而後仁义』。这些人的意思是,为了实现仁义,必须先使用诈力。譬如使用权谋计略,打败敌人,统一天下,再实行仁义。若倒过来先实行仁义,就成了春秋五霸里的宋襄公,他不愿攻击渡河中的敌人,於是惨败。子茂认为『先诈力而後仁义』有道理吗?」

我轻摇羽扇,一阵寒风扑面,急忙止住:「容我打个比方。两个人应聘官吏,考试应答,一人前夜偷到考题,另一人留在家中苦读,总是前一个占便宜,考得好些。但长远来看,精进实力的考生又更优秀。因此诈力虽能赢於一时,却输在长远。」

杜预点头:「子茂的例子很好。一次考不上并非大事,即使今年不录用,还可以改投他处,或第二年再来。但有的考生觉得他今年考不上,一切都完了,所以他作弊。归根究底,世人大行诈力,往往因为其眼界有限,以为只有诈力才能生存。」

我想起诸葛瞻常说的话:「不能也,非不为也。」我不恨他们。

「只有一步一步去改变他们。」

杜预微笑:「也只有这样了。但你的考试例子是比较轻微的『民者诡道』,我说的宋襄公却是不祥兵战,『兵者诡道』。在战场上输了,千万人死伤,如你所说,把善人都杀光了。正因为败战的代价太大,即使是眼界深远丶以人为本的智者,也往往同意一时使用诈力,例如用大量细作,偷取情报,换取胜利与存活,才能追求天下人百年丶千年後的最佳结局。任何强盛的仁义王朝,其发源必定是微弱的,正是靠着使用诈力,累积出後来的实力。子茂,你怎麽看『兵者诡道』?」

杜预与我同样不喜欢「民者诡道」,却替「兵者诡道」辩护。我也不喜欢它。

「元凯兄,天下人才济济,何必假设天下除了自己丶自己的国家以外,没有其他人做得到开万世太平?国家之间应该彼此影响丶交流互通,善人共同合作,而非彼此残害。当国家间舍弃生死兵战,舍弃一切胜负代价巨大的竞争,便能放下『兵者诡道』,不必再被逼着使用诈力。」

杜预忽然起身,一脸兴奋:「说到这,我想到一个《春秋左氏传》里的传说。你如果听过就告诉我。」

我也起身:「请说。」

杜预与我提起油灯,他走在前头:「春秋初年,还没天下大乱的时候,天下邦国皆奉行周礼,标准大同小异。那时蔡水丶讷水之间有一国,名叫『蔡国』,她的前身是一个小方国。小方国处於西方楚国丶秦国这些大国的边上,时刻恐惧兵威丶担忧灭亡,它非常努力地使用诈力生存。那年头各国都修长城,这方国也建了一道,却将自己四面国境都围住,不容许百姓与外国交流互通。」

「这方国使用哪些诈力呢?」

「除了常偷别国的东西,那时诸子百家争鸣,思想开放,爱说什麽丶信什麽都行。但这个方国不一样,它对百姓实行严格的高压统治丶灌输整齐划一的思想,极度地自大仇外,尤其讨厌楚国丶秦国。有时候诸侯国透过周天子干预,说这方国不尊礼,得跟上中原开化。方国拒绝,说方国内政,不容干涉。周室衰弱,还真管不了。」杜预眨眼微笑。

「原来如此。刚说到诈力能赢於一时。这样的诈力有什麽当下的好处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方国把这句话做绝了,她的人民的确团结听话,吃苦耐劳,发迹得快,数十年便成为当时的强国了。」

「那她接下来是否施行仁义?」

杜预又是一阵「嘿嘿嘻嘻」怪笑:「『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方国人民思想僵硬,法家弼士本也培养不多,偶尔出来几个,超脱了国家,立刻被抓进囚车。而敌国外患呢,士大夫的子女都去齐丶鲁丶宋发展了,又不想回来。方国日夜活在危机当中,觉得自己快要灭亡了,需要团结,抵御外国,於是更行诈力,管得更严。当十分仇外的方国军队与日俱增,周围国家纷纷警觉:『方国会不会来侵略我们?』经常联合起来围堵她,於是这些危机又成为现实。最後,方国还来不及改行仁义,就毁在自己的诈力手上。」

「所以说,方国亡在未能即时诈力转向仁义。」

杜预抚掌而笑:「正是这样!诈力在短程的确比仁义有优势,有时甚至是唯一生存的方法,但长远来看,却是再明显不过的劣势。方国活在秦丶楚等西方大国的阴影下,自认必须要发展到天下第一大国,才能安心生存,再开始改革。但他们故步自封,也很难发展到那一步。数百年後,兼并六国的秦也行诈力,也是来不及行仁义就灭亡了。贾谊讨论的正是这个道理,却被今日官场上的人扭曲为:在天下统一之前,一切的诈力都是应该的。他们不知道,当三国归一再行仁义,已经病入膏肓。」

但乱世里诈力总是胜出,真叫人遗憾。
忽然杜预踢到一只横在地上的竹竿,显些栽倒。他拾起竹竿,当成拐仗探路。

「暴秦有几样东西却是极好的,延用至今。始皇帝统一文字丶修筑道路,又划天下为郡县,统一管理,中原渐渐不再看彼此为敌人,而同为『天下人』。我想,要做到国家之间不再生死争战,除了要增加彼此交流,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丶共有的中央朝廷,统一节度管理。」

杜预又说了许多「联合朝廷」与「联络民间」的事,我忽然犯困,又冻得头脑昏胀,也不知道该接什麽。

不觉天色微亮,东方泛白。杜预仔细瞧着手中竹竿,又看了看四周,忽然感叹:「传闻蜀中盛产青竹,自是我见识狭窄,没见过黑斑黄竹呢。」

还是告诉他实话好了。
「元凯兄,呃……这片竹林去年盛夏开花,已经枯死了。」

「啊呀……」杜预惋惜:「可惜来晚了。你知道竹林七贤吧?」
「晓得一点。」
「据说他们最後一次聚会,也是在竹林开花之时,接下来便各奔前程。有的屈从时势,有的放浪形骇,有的坚守不屈,直至枯萎。」

我想他最後说的是嵇康。

杜预看着手上的竹竿,边上已经有些裂痕,双手一拉,竟然顺势撕成两半。杜预吃惊赞叹:「竹竿虽然坚轫,仍有纹理可循,一旦找到弱点,顺势而下,也毫不费力。有意思。」

也是因为这竹子已经死掉了吧……

杜预拿着半节断竹,说要留作悟道的纪念,便与我回头往朝真观走去。远远一声清脆鸡啼,自然是朝真观道姑养的。

「方才谈得真愉快,那麽回到当下,说说眼前的俗事吧。」杜预又一阵「嘿嘿嘻嘻」:「我们来阻止天下分裂,消灭一场旷日持久丶残害百万生灵的大战。」

天下分裂丶百万大战?我怎麽不知道?

「你母亲的信里提醒我,与我不谋而合。数日之内,锺司徒二十万大军南下成都。锺司徒与邓太尉不同,他……不会等别人诬告他谋反,而晋公的左右亲信……也不会等别人诬告锺司徒谋反,再说姜伯约等一心复国……一只手掌拍不响的大事,千百只手掌一起拍,响声震天。」

锺会他自认站在天下最高处,或许他比邓艾容易谋反,但锺会对我说过,他庆幸自己深得晋公赏识,他真有心造反?
至少,养母丶杜预这样的智者已经「活在明日」,要阻止锺会起兵。

「卫监军持节,不能阻止锺会吗?」

杜预不自在地咳了几声,环顾左右,确认无人:「这麽说吧,卫监军深谙魏国官场生存之道。用你们季汉的话说,大约是:『摇摆不定,见风使舵』。以卫监军的才智,坚持『行德』,或许也不致灭亡,但若要求他『立德』……还是靠自己努力吧。」

卫瓘持节,而杜预只是长史丶锺会的副手,而我又什麽都不是……

「我们真有能力阻止战争吗?」

杜预举起半只竹竿:「千百巴掌使劲拍着,邓太尉应声失势,我们或许无法阻止锺司徒起兵,但要尽量缩短丶缩小战争,降低伤亡。我们要做的事难在起头,只要打开一个小裂缝,接下来也有破竹之势。你就做我的亲兵吧,一定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元凯兄预测一下,明日会发生什麽事,有什麽我能准备的?」

杜预又是「嘿嘿」怪笑::「千万年文明大势平缓,挺容易看出来的,但是一天天的细节波动太大,殊难逆料,只能见机行事。」

杜预与我走回朝真观,要我留在厢房休息,临走前又将麈尾丶羽扇留在房中,约定择日再回此地畅谈。

养母丶杜预与我虽能诚心沟通,也只有三人,怎能阻止千百人齐心摧生出的战事,下一次「兵者诡道」?

但锺会陷害邓艾,如果锺会失败,邓艾也能得到平反。为了救出改行仁义的善人邓艾,我必须勇敢。
 
最后编辑:
(十二)

月黑风高,囚车缓缓推向城东刑场!

「你们弄错了!卫监军亲口说,要我随邓太尉回洛阳申冤!」
「不回罗!」

我心里一凉,难道卫瓘要杀我灭口?

「我一死,邓太尉清白的重要证据便公诸世人,晋公便要追究锺司徒与卫监军的……欺君重罪!」
「关我们屁事!」

「我家中有许多宝贝,你们推我过去,每人挑一个釉瓶!」
「竟敢公然行贿官军?」

「邓太尉是好人!」
「再罗唆杀了你!」

威胁丶利诱丶求情都不成,我没了主意,而囚车不停,直直推向刑场。心想甘脆认命,反正自己害死这麽多人,罪孽深重,却又有愧於邓艾,悔恨不及;眼见囚车进入刑场,经过刑台,却又没停,继续缓缓南行,我一阵庆幸,却又不敢再开口。一路颠簸摇晃,远远望见南门,没进去,又走了数里,绕过一座小丘,前方一大片阴气沉沉的竹林,竹林边上有座道观,眼前景物已无比熟悉--朝真观!

难道养母或小玉买通了他们?

槛车推进朝真观,停在小玉最喜欢的那棵松树下,押卒打开铁锁,喝令我出来,我才关了半个晚上,便腰疼腿酸,几乎站不直了,想到邓艾清早被收押,几乎过了一整日,我这又算不了什麽。

押卒领我走向一间厢房,正是养母丶小玉与我从前住的地方,我心里顿时一阵温暖,期待与她们相见,一推门,两盏油灯之间却是一名身形略胖的中年男子,正埋首持笔评注文书。

走错房了?

「诸葛子茂?久仰,幸会!」男子搁笔,起身作揖,满脸堆笑,引我入座。

「子茂,我是丰乐亭侯丶参相府军事丶镇西长史京兆杜预,但请你叫我的字--『元凯』。我明白丶也钦佩你营救邓太尉;但我猜想,你在槛车中已经领悟到,卫监军的奏表草稿只怕不重写了。你与邓太尉替魏室出力良多,竟受此屈辱,请接受我的歉意。」杜预又作揖。

我急忙回礼,心里不禁难过,救援失败,辛苦又化为泡影。

「邓太尉是冤枉的!请杜长史出个主意!」

杜预连连点头:「刚说了,请叫我元凯。我也想救邓太尉,可惜我请你来时,卫监军开了条件,要我们不给他添麻烦。好在卫监军顾忌成都将士哗变,要等大约三日後,锺司徒大军南下,再送邓太尉启程。藉时我设法保住邓太尉。」

「是……元凯兄。」

镇西长史杜元凯,我应该在阳安关城见过他,怪不得眼熟。他双目有神,脸宽下巴厚,和蔼多礼,就是嗓音有些聒噪。
他怎麽会在这里?

「还有一个时辰天明。子茂忙了一日,实在该让你就地歇息,但我明日一早还得回涪城覆命,只好在深夜与你见面,请你原谅。」杜预从怀中取出一叠信札,少说七丶八张草纸:「感谢妳妹妹今日专程送来--你母亲给我写了封长信,让我借用道观与你见面,共商大事。承蒙诸葛武侯之女如此看重,我必以诚相待。」

原来小玉除了找我劝邓艾,还送了养母的信给杜预。印象中,田续说杜预是司马懿女婿……
养母应该不认识杜预吧?诸葛亮的女儿写信给司马懿的女婿,也挺古怪。

杜预收了信,眯起双眼丶露齿而笑:「子茂,我痴长你近二十岁,与你一样,想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不同的是,我只『想』,却时常没胆量做,而你已经如此生活,比我勇敢得多。我必须说一声:後生可畏,足可师法。」

杜预又作揖,我再回礼。第一次听见有人说我胆子大,杜预难道看见虫子爬手上会尖叫?

而他说话总是眯眼微笑,我也时常嘻笑,却没有杜预这麽和善?
据说季汉大行皇帝刘备心机深重,喜怒不形於色,而杜预这样「喜怒只形於一色」不也隐藏了许多心事。
我必须隐藏细作身份。那杜预呢?他隐藏什麽?

「请问元凯兄要商议什麽大事?」

杜预又点头:「对子茂,救出邓太尉是头等大事;而对我,阻止一场天下灾难是大事;但这些比起千万年天下,不过都是稍纵即逝的俗事,可以等等。」

连「天下灾难」都是俗事,杜预的口气不能再大了!
他从身後取来一块扁布包,摊开布包,是一条白毛拂尘丶一把精致的白羽扇,他将羽扇双手递给我。

「不敢。」我拜谢接下,杜预则端起白毛拂尘:「据说益州人清谈喜持羽扇,而中原人清谈喜欢大鹿尾巴毛的『麈尾』。你若不嫌冷,我们走进竹林谈吧,更有气氛。」

弄了半天,杜预是清谈人士?看他一本正经,论道还准备道具呢。

但我急着营救邓艾,哪有心情大半夜清谈!而杜预既然答应了,等锺会南下了再想办法救邓艾,我有求於他,也只好欣然同意。杜预又亲手递上毛毡,丝毫没有长辈丶镇西长史丶司马昭亲信的威势。

杜预领我手持青铜油灯,走出朝真观,步向竹林,方才的押卒远远跟在後头。杜预走起路来左右摇摆,有几分滑稽。进了竹林,初春半夜,阴冷难耐,我裹上毛毡,口吐白烟,不闻虫鸟,只听见二人喘息与脚步声。竹林夏季开花,此刻已整片枯死,只是天昏地暗,看不出颜色变幻。

既是清谈,冷清些谈也无所谓吧。

杜预轻摇麈尾:「子茂,我们先谈你的志业,好吧。」

我的志业?我怎麽不知道自己有志业?

「好的。」

「你母亲信上说,你相信战乱使两国善人互相杀害,而两国恶人各自存活,因此战事持久,天下善人凋零殆尽。你要终结乱世,联合魏丶汉善人,抗衡两国恶人。我猜她之所以写长信给我,也猜测我是魏国善人,想与我一同对抗魏国恶人。我再次感谢她的厚爱,请你替我转达。」

「一定。」

养母这麽向杜预介绍我,看来她已经原谅我了。

「但我的想法是,『两国』的善人是不可能联合的。」
「为什麽?」

杜预停步,指向一根粗竹的分节处:「既然是善人,就必须遵守忠节,『各为其主』,『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即使是峦生兄弟,若分属两国,也必须在战场上手足相残。唯有当其中一国灭亡,正如今日汉并於魏,两国善人成为一国善人,才能自然联合起来。於是杀死两国善人的战争又成为必要了。为了救善人,还先害死善人。这样不好吧?」

我不同意善人必须遵守忠节,他们只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我一瞧羽扇,扇柄是木头做的,便举起羽扇,指着无节的木柄:「忠节丶各为其主,不过是世俗的道德,国家订立的规则,并不是放诸天下皆准的,也不见得对两国有利。真正对两国都有利的道德原则,也许还没制定出来,只好让自主心证,独立判断行事。」

杜预一挥麈尾,连连点头微笑:「子茂果然勇敢。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如同蠕虫蜕皮,不断超脱前人的规则。最早是家族,隔壁家族的便是敌人;家族逐渐融合为部落,对山部落便是敌人;部落汇聚为方国,十里之外便是敌人;方国合并为小国,百里之外便是敌人;小国兼并为大国,千里之外便是敌人。可以想见,千百年後,敌人将在万里之外。文明每一次蜕皮,都须要超脱以往的思考,才能制定新的规则。世上绝大多数人活在今日丶甚至昨日,但子茂活在明日;至力使明日不同於今日。」

活在明日?我有这麽伟大吗?我连下一个时辰要发生什麽事都不知道。
但杜预说当今大国必将联合为更大的国,万里之外才是敌人,应该是错不了的。万里丶十万里丶百万里……天下终将太平。

一日阴雨,冬雪已溶,露出一地残枝枯叶,土地绵软,走在上头轻飘飘的,倒还真不像活在今日。

「你母亲在信里说,天下善人多『以国为本』,但你『以人为本』,我同意这样更好。能超脱国家的善人,必须独立判断什麽对『天下人』有利。」杜预指向竹林间一片空地:「而每个人眼界高下丶长短不同。看得见长远未来的智者,更适合取舍天下人百年丶千年後最佳的结局。」

我比起那样智者差得远了。倒是养母丶郄正他们为什麽坚持隐居呢?实在可惜。

二人走上空地,仰望夜空,乌云渐散。从前养母丶小玉时常来这里谈天。
杜预找了块平坦的大石头,一阵推托,两人比肩同坐。

杜预叹气:「人生三不朽:上等立德,次等立功丶下等立言。但我认为,就影响力长短看,最下是立功,因为一个朝代过了,功勋大多都不算了。中等是立言,因为思想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个朝代,但也许逐渐迂腐过时;但像我这样不立功的人,说的话往往没人听,也是苦恼。最上等是立德,因为利己与利他的两难,是文明永恒的矛盾。以往我认为,立德者好同时立言丶立功,这样他的德行才有影响力。所以最理想的人生,是为了立德而立言,为了立言而立功。」杜预忽然「嘿嘿嘻嘻……」傻笑。

我猜这就是为什麽他做镇西长史,好歹为国家立功。但这样一来,他或许要像从前的邓艾,一心忙着立功了。

「元凯兄,邓太尉一辈子立功,临老了想立德,却没有机会了。」

杜预连连点头:「多谢子茂好意提醒。你今後若去中原朝廷,便会明白『立德』有多难了。换过来说,我到了益州,处於姜伯约丶妳妹妹等汉将周围,我又醒悟到原来立德并不难,只须一位勇敢的人带头站得正,旁边的人自然不敢弯腰屈膝。不过这都是我过去对『立德』的理解。直到今日读了你母亲的信,我才惊觉,原来我活了四十多岁,一直把立德的含意完全理解错了!惭愧!」

立德,一般来说就是要做个利他的人。
但根据刚才清谈的内容,立德,是「建立新的道德」,让绝大多数世人去遵守,也让後世极少部份人再去超脱。

「是的,立德,不是行德。」

「没错!」杜预一甩麈尾,却打在我脸上,连连致歉:「在子茂母子身上,我明白季汉人虽然也喜爱清谈,却不像中原人追求空虚玄渺,卖弄聪明。聪明人应有自知之明,何须卖弄?季汉的智者思考解决天下的难题,尝试新的思考丶建立新的道德,仰之弥高,瞻之在前,不得不服。人类的文明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志士仁人责无旁贷,必须多做些事情。」

杜预的声音都颤抖了。
季汉虽然亡国,汉人似乎挺有感染力的。杜预被养母感动,邓艾被我影响,下一个难道是锺会被姜维说服?那也挺好。

「但上面这些道理我已经懂了。今夜找你来,是请你为我解惑,解答一个大疑问。」

我还能替杜预解答疑问?我有这麽聪明吗?

「好的,我尽量。」

杜预忽然叹了口气:「大魏官场上有句话,人人爱说,便是前朝贾太傅丶贾谊的:『先诈力而後仁义』。这些人的意思是,为了实现仁义,必须先使用诈力。譬如使用权谋计略,打败敌人,统一天下,再实行仁义。若倒过来先实行仁义,就成了春秋五霸里的宋襄公,他不愿攻击渡河中的敌人,於是惨败。子茂认为『先诈力而後仁义』有道理吗?」

我轻摇羽扇,一阵寒风扑面,急忙止住:「容我打个比方。两个人应聘官吏,考试应答,一人前夜偷到考题,另一人留在家中苦读,总是前一个占便宜,考得好些。但长远来看,精进实力的考生又更优秀。因此诈力虽能赢於一时,却输在长远。」

杜预点头:「子茂的例子很好。一次考不上并非大事,即使今年不录用,还可以改投他处,或第二年再来。但有的考生觉得他今年考不上,一切都完了,所以他作弊。归根究底,世人大行诈力,往往因为其眼界有限,以为只有诈力才能生存。」

我想起诸葛瞻常说的话:「不能也,非不为也。」我不恨他们。

「只有一步一步去改变他们。」

杜预微笑:「也只有这样了。但你的考试例子是比较轻微的『民者诡道』,我说的宋襄公却是不祥兵战,『兵者诡道』。在战场上输了,千万人死伤,如你所说,把善人都杀光了。正因为败战的代价太大,即使是眼界深远丶以人为本的智者,也往往同意一时使用诈力,例如用大量细作,偷取情报,换取胜利与存活,才能追求天下人百年丶千年後的最佳结局。任何强盛的仁义王朝,其发源必定是微弱的,正是靠着使用诈力,累积出後来的实力。子茂,你怎麽看『兵者诡道』?」

杜预与我同样不喜欢「民者诡道」,却替「兵者诡道」辩护。我也不喜欢它。

「元凯兄,天下人才济济,何必假设天下除了自己丶自己的国家以外,没有其他人做得到开万世太平?国家之间应该彼此影响丶交流互通,善人共同合作,而非彼此残害。当国家间舍弃生死兵战,舍弃一切胜负代价巨大的竞争,便能放下『兵者诡道』,不必再被逼着使用诈力。」

杜预忽然起身,一脸兴奋:「说到这,我想到一个《春秋左氏传》里的传说。你如果听过就告诉我。」

我也起身:「请说。」

杜预与我提起油灯,他走在前头:「春秋初年,还没天下大乱的时候,天下邦国皆奉行周礼,标准大同小异。那时蔡水丶讷水之间有一国,名叫『蔡国』,她的前身是一个小方国。小方国处於西方楚国丶秦国这些大国的边上,时刻恐惧兵威丶担忧灭亡,它非常努力地使用诈力生存。那年头各国都修长城,这方国也建了一道,却将自己四面国境都围住,不容许百姓与外国交流互通。」

「这方国使用哪些诈力呢?」

「除了常偷别国的东西,那时诸子百家争鸣,思想开放,爱说什麽丶信什麽都行。但这个方国不一样,它对百姓实行严格的高压统治丶灌输整齐划一的思想,极度地自大仇外,尤其讨厌楚国丶秦国。有时候诸侯国透过周天子干预,说这方国不尊礼,得跟上中原开化。方国拒绝,说方国内政,不容干涉。周室衰弱,还真管不了。」杜预眨眼微笑。

「原来如此。刚说到诈力能赢於一时。这样的诈力有什麽当下的好处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方国把这句话做绝了,她的人民的确团结听话,吃苦耐劳,发迹得快,数十年便成为当时的强国了。」

「那她接下来是否施行仁义?」

杜预又是一阵「嘿嘿嘻嘻」怪笑:「『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方国人民思想僵硬,法家弼士本也培养不多,偶尔出来几个,超脱了国家,立刻被抓进囚车。而敌国外患呢,士大夫的子女都去齐丶鲁丶宋发展了,又不想回来。方国日夜活在危机当中,觉得自己快要灭亡了,需要团结,抵御外国,於是更行诈力,管得更严。当十分仇外的方国军队与日俱增,周围国家纷纷警觉:『方国会不会来侵略我们?』经常联合起来围堵她,於是这些危机又成为现实。最後,方国还来不及改行仁义,就毁在自己的诈力手上。」

「所以说,方国亡在未能即时诈力转向仁义。」

杜预抚掌而笑:「正是这样!诈力在短程的确比仁义有优势,有时甚至是唯一生存的方法,但长远来看,却是再明显不过的劣势。方国活在秦丶楚等西方大国的阴影下,自认必须要发展到天下第一大国,才能安心生存,再开始改革。但他们故步自封,也很难发展到那一步。数百年後,兼并六国的秦也行诈力,也是来不及行仁义就灭亡了。贾谊讨论的正是这个道理,却被今日官场上的人扭曲为:在天下统一之前,一切的诈力都是应该的。他们不知道,当三国归一再行仁义,已经病入膏肓。」

但乱世里诈力总是胜出,真叫人遗憾。
忽然杜预踢到一只横在地上的竹竿,显些栽倒。他拾起竹竿,当成拐仗探路。

「暴秦有几样东西却是极好的,延用至今。始皇帝统一文字丶修筑道路,又划天下为郡县,统一管理,中原渐渐不再看彼此为敌人,而同为『天下人』。我想,要做到国家之间不再生死争战,除了要增加彼此交流,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丶共有的中央朝廷,统一节度管理。」

杜预又说了许多「联合朝廷」与「联络民间」的事,我忽然犯困,又冻得头脑昏胀,也不知道该接什麽。

不觉天色微亮,东方泛白。杜预仔细瞧着手中竹竿,又看了看四周,忽然感叹:「传闻蜀中盛产青竹,自是我见识狭窄,没见过黑斑黄竹呢。」

还是告诉他实话好了。
「元凯兄,呃……这片竹林去年盛夏开花,已经枯死了。」

「啊呀……」杜预惋惜:「可惜来晚了。你知道竹林七贤吧?」
「晓得一点。」
「据说他们最後一次聚会,也是在竹林开花之时,接下来便各奔前程。有的屈从时势,有的放浪形骇,有的坚守不屈,直至枯萎。」

我想他最後说的是嵇康。

杜预看着手上的竹竿,边上已经有些裂痕,双手一拉,竟然顺势撕成两半。杜预吃惊赞叹:「竹竿虽然坚轫,仍有纹理可循,一旦找到弱点,顺势而下,也毫不费力。有意思。」

也是因为这竹子已经死掉了吧……

杜预拿着半节断竹,说要留作悟道的纪念,便与我回头往朝真观走去。远远一声清脆鸡啼,自然是朝真观道姑养的。

「方才谈得真愉快,那麽回到当下,说说眼前的俗事吧。」杜预又一阵「嘿嘿嘻嘻」:「我们来阻止天下分裂,消灭一场旷日持久丶残害百万生灵的大战。」

天下分裂丶百万大战?我怎麽不知道?

「你母亲的信里提醒我,与我不谋而合。数日之内,锺司徒二十万大军南下成都。锺司徒与邓太尉不同,他……不会等别人诬告他谋反,而晋公的左右亲信……也不会等别人诬告锺司徒谋反,再说姜伯约等一心复国……一只手掌拍不响的大事,千百只手掌一起拍,响声震天。」

锺会他自认站在天下最高处,或许他比邓艾容易谋反,但锺会对我说过,他庆幸自己深得晋公赏识,他真有心造反?
至少,养母丶杜预这样的智者已经「活在明日」,要阻止锺会起兵。

「卫监军持节,不能阻止锺会吗?」

杜预不自在地咳了几声,环顾左右,确认无人:「这麽说吧,卫监军深谙魏国官场生存之道。用你们季汉的话说,大约是:『摇摆不定,见风使舵』。以卫监军的才智,坚持『行德』,或许也不致灭亡,但若要求他『立德』……还是靠自己努力吧。」

卫瓘持节,而杜预只是长史丶锺会的副手,而我又什麽都不是……

「我们真有能力阻止战争吗?」

杜预举起半只竹竿:「千百巴掌使劲拍着,邓太尉应声失势,我们或许无法阻止锺司徒起兵,但要尽量缩短丶缩小战争,降低伤亡。我们要做的事难在起头,只要打开一个小裂缝,接下来也有破竹之势。你就做我的亲兵吧,一定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元凯兄预测一下,明日会发生什麽事,有什麽我能准备的?」

杜预又是「嘿嘿」怪笑::「千万年文明大势平缓,挺容易看出来的,但是一天天的细节波动太大,殊难逆料,只能见机行事。」

杜预与我走回朝真观,要我留在厢房休息,临走前又将麈尾丶羽扇留在房中,约定择日再回此地畅谈。

养母丶杜预与我虽能诚心沟通,也只有三人,怎能阻止千百人齐心摧生出的战事,下一次「兵者诡道」?

但锺会陷害邓艾,如果锺会失败,邓艾也能得到平反。为了救出改行仁义的善人邓艾,我必须勇敢。
杜预叹气:「人生三不朽:上等立德,次等立功丶下等立言。但我认为,就影响力长短看,最下是立功,因为一个朝代过了,功勋大多都不算了。中等是立言,因为思想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个朝代,但也许逐渐迂腐过时;但像我这样不立功的人,说的话往往没人听,也是苦恼。最上等是立德,因为利己与利他的两难,是文明永恒的矛盾。以往我认为,立德者好同时立言丶立功,这样他的德行才有影响力。所以最理想的人生,是为了立德而立言,为了立言而立功。」
好像有笔误...这一篇大道理太多了啊
 
杜预叹气:「人生三不朽:上等立德,次等立功丶下等立言。但我认为,就影响力长短看,最下是立功,因为一个朝代过了,功勋大多都不算了。中等是立言,因为思想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个朝代,但也许逐渐迂腐过时;但像我这样不立功的人,说的话往往没人听,也是苦恼。最上等是立德,因为利己与利他的两难,是文明永恒的矛盾。以往我认为,立德者好同时立言丶立功,这样他的德行才有影响力。所以最理想的人生,是为了立德而立言,为了立言而立功。」
好像有笔误...这一篇大道理太多了啊
謝謝。過陣子我看看有哪些與全篇主旨無關的,可以拿掉,或者拆成幾段來寫。

我已經把那一段重組、增加解釋了。之所以出現這一段,是因為杜預的一句名言:"立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又為了為了後面的 詐力 -> 仁義 討論鋪墊 (立功 -> 立德,就是標準的 詐力 -> 仁義)。

杜预叹气:「人生三不朽:上等立德,次等立功丶下等立言。但就影响力长短看,最下却是立功。朝代颓倾,争伐的功勋也被抵销,除非这功迹不因社稷易主而消散。中等是立言,因为思想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个朝代,除非它迂腐过时。最上等是立德,因为利己丶利他的两难是文明永恒的矛盾。像我这样不立功的人,说话往往没人听,即使有德也没人知道。我认为,最理想的人生,是为了立德丶立言而立功。」杜预忽然「嘿嘿嘻嘻……」傻笑。

我自己的想法是,立功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國家戰功這樣的,一種是發明互聯網、經營思想交流的論壇這樣的。後者的功可以超越朝代,前者不行。如果只看前者的功,那麼的確是最下等的功,站在本作的海拔甚至是罪孽。考慮到劇情,我讓杜預故意踩了一下立功 (配合立功的鄧艾來不及立德)。
 
最后编辑:
配乐:Antonin Dvorak-Symphony No.9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十三)

社稷易主,山河改色。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前军已到雒县,中军未过绵竹,後军尚在涪城。

晨鸡孤啼,阴霾漫天,成都北门缓缓打开,大队黑甲魏军鱼贯入城。
姜伯约後知後觉,辜负了天子丶群臣丶死难的将士丶心系汉室的百姓,竟茍且偷生,认贼为友,早该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我再也按不住耻辱与愧疚,心口一阵绞痛,天旋地转,几乎跌下马去。

但我想起嵇萦一句话:「大将军必能带领我们复兴汉室。」

先烈英魂丶後世圣贤会了解丶原谅我。

监军军营只在城门外,军士点燃火折子,扔进铁鼎,朔风助长火势,须臾吞没大堆薪柴。
复兴汉室的火折子也已经点燃,投进成都。

帐内邓艾父子披发覆面,双手反绑,踞坐两辆槛车之中--这是特制的槛车,上方锯出一个圆孔,卡住脖颈,使犯人头颅蒙受日晒雨淋。

「锺会丶卫瓘卑鄙小人,祸害……害天下!」
「晋公必要追究丶灭你们三族!」

一见了锺会丶卫瓘与我进来,邓艾怒目咬牙,咒骂不绝。卫瓘低下头,留在帐口。锺会大步走近邓艾,得意冷笑:「据说太尉曾是养犊小儿,一激动倒有几分像。」

「呸!」邓艾一口吐沫几乎喷在锺会脸上。

「小人,活该绝子绝孙!」
「陷害忠良,万世骂名!」

见到宿敌邓艾狼狈至此,我不禁心存侥幸;但我明白邓艾善待季汉君臣。他的确比吴汉仁慈,却没有吴汉的善终,躲不过汉初大将韩信丶越国大夫文种鸟尽弓藏丶兔死狗烹的命运。邓艾不应在这里。他应该被姜伯约以优秀的战术丶将兵正面击溃,败死於万军之中。

何必姜伯约?在绵竹关,卫将军诸葛瞻差一点就办到了。

有句老话说:「武将的後世评价,在於他面对的敌人。」邓艾与我同为一方大将,在经年累月的斗智丶斗力中棋逢敌手丶刀剑相斲,迸射出灿烂火花。如今一把宝刀腐朽,一把剑刃卷曲缺口,我们的时代即将冷却丶暗淡。

而眼前锺会刚满四十,他的时代蒸蒸日上,风起云涌。任凭邓艾怎麽骂他,他依然自信微笑。他自知大获全胜。老将已成困兽,唇枪舌剑伤不了他一丝一毫。
论斗智,只怕当今天下无人能及锺会。当我与邓艾活在今日,锺会活在明日,甚至更远。

邓艾漫骂锺会不停,骂得词穷了,便教训起我。

「姜维区区武夫,战场上非老夫对手,只好设如此奸计陷害,必要让千秋万世耻笑!」
「姜维有亡国重罪,应当羞愧自尽,却投降小人锺会,自甘堕落,还敢无耻站在老夫眼前!」

其实在涪城众将面前,我还认为邓艾是清白的。
被人误会总是难受,我急忙调息吐纳,尽力不受邓艾影响。

忽然,锺会脸色一变,高举马鞭,狠狠抽下,「啪!」邓艾自眉心至嘴角生出一条深色血痕!老将疼得大叫,骂声暂歇,却是一旁邓忠高声秽骂,又被锺会狠狠一鞭「啪!」抽在脸上!

锺会指着邓艾大吼:「匹夫!骂我就算了,竟敢出言污辱伯约!」

我不禁感激锺会出手,也有些幸灾乐祸,多少汉将恨不得做同样的事。
但我随即提醒自己,心胸狭窄的汉臣成不了大器;再说,锺会或许在收买姜伯约的忠心。

邓忠血气刚勇,骂声再起,「啪!」又是一鞭抽在他脸上,皮破血流。邓艾见儿子受累,愤恨至极,纵声狂吼,已听不清内容。

眼看锺会下一鞭又要挥出,我伸手按住他的臂膀:「司徒,伤了太尉,对晋公不好交待。」

「哼!」锺会弃鞭於地:「夏虫不可以语於冰,匹夫不足以论高士!眼不见为净!即刻押去洛阳!」

「是!」卫士刚答应,背後却传来卫瓘一声:「司徒,成都官民传闻,晋公欲引军至长安,也许先押邓太尉去长安。」

我立即观察锺会反应--他左眼眼皮微微一眨,接着便如操练场木人一般,呆立原地。

邓艾又破口大骂:「晋公已察知你二人罪行,到长安来收拾你们了!小人必有报应!」

锺会必然吃惊。这正是复兴汉室的火折子--在大军南下之前,嵇萦与少数亲兵先一步潜入成都,说司马昭到长安,谣言已传入卫瓘耳中,这把火已烧到锺会脚边。

嵇萦告诉我:「虽然只是谣言,锺会心虚多疑,必然陷入恐慌,拥二十万大军自重。这样一来,司马昭也怕锺会造反,应了谣言,率兵到长安来。於是锺会起兵势在必行,复兴汉室指日可待。」

还是魏国人了解魏国人。在人人自危丶猜疑的魏国官场,无人能抗拒恐惧。为了自保,只有掌握权位丶名利,否则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其实不只是魏室,就是动荡不安的汉室草创之初,坐拥大军的边将丶异姓王也都难逃一死。

锺会看见邓艾的下场,极可能放手一搏。藉时,我必须率领汉将,支持锺会,先打败反抗的魏军,再北上击退司马昭,收复益州,甚至进击关中丶中原。到那时,炎汉复国大业,便只剩锺会一人挡在前头。他若不支持汉室,也只能以刀剑相加。

我不禁怀疑,事情是否会如此顺利。
锺会极有谋略,是否要先下手为强,除掉姜伯约与汉将?
即使他没有,最终反目成仇,汉将能否背叛锺会与其馀魏将的信任?
无论如何,火已经放了,也许我们将烧尽敌人,也许我们将引火焚身,玉石俱焚。

锺会再次谈笑自若,夸我心胸宽大,不似邓艾;又调拨亲兵,即刻押送邓艾父子上路。

槛车木轮缓缓滚动,成都到长安或许得大半个月。但我猜想邓艾父子见不到司马昭。锺会丶卫瓘丶胡烈丶田续丶师纂这麽多人诬告他,任何一人都不希望邓艾平反,加倍报复。

众汉将一听说邓艾囚车上路,纷纷要求锺会实现诺言,诛杀黄皓。
黄皓随军南下,无处可躲,旋即被捕。而他依然狡辩:「老奴要北上长安,作证邓艾谋反!」

黄皓的确是邓艾「谋反」的重要人证。在汉将力争之下,锺会让监军卫瓘写了进谗丶贪污丶行贿等七条黄皓罪状,将黄皓推上另一辆囚车,追赶邓艾去了。
好不容易能处死黄皓,却又让他跑了,我心有不甘。但转念一想,黄皓若被司马昭杀了,也是大快人心;若不杀,黄皓为祸魏室,或许还抵得上千万汉军生死搏斗。

复兴汉室,或许免不了付出一些代价。
陷害无辜丶放纵罪人丶背判盟友……值得吗?

我茫然恍惚。

锺会收编了原本邓艾的部曲,独掌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壮,雄傲天下。但不同於涪城时军民分离,锺会旋即自领五千本部兵马入城,於皇城前广场下寨,主帐层层包围,居於正中,而监军卫瓘丶长史杜预丶护军胡烈丶田续等以下百馀魏将不入城,却各率本部兵马,与汉军屯於城北。

锺会必不愿步上邓艾後尘,被司马昭架空兵权,一绢文书便束手就擒。他留魏将在城外,却带了兄子锺邕丶帐下督丘建等一群亲信入城。令人不解的是--姜伯约与一班汉将也在邀请之列。难道锺会信任我们还多过魏将?复兴汉室似乎更加简单了。

安顿了营寨,我即刻入宫,有位我必须见的人。

前殿戒备森严,但大门敞开,巡逻魏军往来进出。从殿外看去,大红柱上的雕龙画凤依然栩栩如生,但群议朝政的百官早已各散西东丶不知去向,宦官丶宫女也大半辞退。步入承明门,碰上侍中丶尚书仆射张绍丶秘书令郄正,才得知原来「司马昭到长安」的谣言也传入了内宫。而锺会率军屯驻在宫外广场上,也令他们惶恐不安。张绍丶郄正话中有话,要我谨慎行事,不要冲动丶害了仅剩的汉室君臣。

我承诺控制火势,但事到如今,我只能做到「尽力」。

汉天子尚未迁出寝宫,一见了我,依礼起立相迎,邀我隔席对坐。

「感谢大将军关心。邓太尉要寡人续住寝宫,两个月来吃饱喝足,又无国事丶群臣操烦,是以夜夜安寝。」天子眉清目朗,神态自若。

我无法接受天子不再自称「朕」,还叫邓艾「太尉」。

「但大将军看来相当疲累,要不要留在内宫休息?空房很多。」
「谢陛下,维尚有小事操烦。」
「什麽事?」

我先拜伏於地,又在天子耳边轻声道:「望陛下忍辱一时,维将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

天子愣了半晌,微笑领悟:「大将军何出此言?无论魏家丶汉家,寡人不都安住内宫,百姓不都照样过日子?大将军比我大七丶八岁,安养晚年吧。」

「同样是过日子,汉室踏实安稳,魏室胆战心惊。」
「即使是魏室,寡人安分守己,又该怕什麽呢?」
「陛下无惧,正能引领汉室复兴。」

天子摇头:「寡人没有识人之智,倒有自知之明。天下事就让大器者操心吧。」

难道司马昭比汉天子更适合治理天下?我绝不同意。
天子生性善良,喜与人同,又信任左右,不加猜忌,不慕权力,是有德之主,只要任用贤能,必然大治。

「陛下勿忧,小人趋炎附势,已经跟着邓艾丶锺会去了。当炎汉再兴丶陛下再登前殿,忠臣良将云集,重新来过。」

「哎。」天子忽然握住我的手:「寡人庸碌无能,大将军才德双全,若真有心做大事,不如自己坐上前殿龙榻。」

「臣万死不敢!」我拜伏於地。
「大将军做得比我好,真的。」天子扶起我。在他双眼里,我看到单纯的诚挚。

「从前先帝也这样告诉诸葛丞相,寡人不行,就让他来。今日寡人终於明白,天下本就该让有能力的人主导。大将军也是诸葛丞相这样的人,何不挺身而出?」

我感激天子恭维,却不敢再说,只有惶恐退出内宫。

走过承明门,我不禁暗思:汉天子也许是对的,姜伯约也能做个好天子。
我会治理出一个怎样的国家?也许我要效法武皇帝开疆扩土,穷兵黩武,终於把国力拖垮,但好歹也为後世留下一些功业。

但连千年奇才丶为万世立德的诸葛丞相,以及与我同姓丶伐纣兴周丶受文王托孤的姜太公都没有坐上龙榻,我又算什麽?
我只要做好份内的事,继承丞相遗志,支撑这层薄冰似的文明,毕生努力之下,添上几片雪花,别无它求。

出宫时已是午後,踏进军帐,随身物件再次整理得有条不紊。嵇萦还留下字条:「已办」。她的字迹苍劲有节丶棱角遍布,极易辨认。
忽然有魏军传我至中军主帐,与锺会商议要事。

虽然只是短短百步之遥,却有数百长戟丶刀牌军士层层把守。锺会腰系宝剑,正读着昔日的白玉华表--如今的邓艾立功碑。

「伯约,此碑尚未足月,而邓士载已困坐囚车之中。物换星移,是否太快?」锺会难得不看着我说话,正专心读着碑文上的伟大邓艾。

「人事成败转变得快,但世代志士间相通的精神却是千万年不变的。」
「什麽精神?」

我伸手拍拍白玉石碑:「正如此碑。它本是君王纳谏的华表,供百姓褒贬时弊,臧否朝政。当统治者远离兽性凶残,天下为公,百姓便不必随波逐流,唯霸强是从。民为邦本,如此治国理念,是千万年不变的。」

「邓艾毁了华表,给自己建了这块碑?」锺会连连摇头:「伯约阅历甚多,必定明白,但我还必须说。天下为公的华表时代早已过去。在当今朝廷,直谏者往往惹祸上身,纵使树立华表,也常年光鲜如新。这个时代的人,只在穷愁潦倒的时候心怀人民,飞黄腾达的时候却把人民洪水猛兽一般防堵丶践踏。这个时代属於邓艾,以立功丶出名丶富有为一生志向,他们如偶尔划破夜空的流星,稍纵即逝。也许你我也是这样的流星,不是吗?」

我不愿做那样的流星。

「一时璀璨,却点缀不了万古长空。我宁可作一颗暗淡无光的星宿,些许照亮一小片夜空,却永恒不坠。当有亿万个姜伯约挂在天上,长夜终将亮如白昼。」

锺会回头,以往英气勃发的双眼竟已泛红。我从没见过他如此激动。

「伯约,你是值得交的朋友,更是值得尊敬的人,我本想维持这样的君子之交,但世事变幻过快,许多事情无法持续下去。」

我心中一惊。方才对汉天子说复国有望,而内宫里尚有少数宫人丶卫士,也许他们听见了什麽,立即报告锺会。

锺会引我进了中军主帐,点燃仙鹤油灯,置於略有不平的石板地上,又取来两片毛毡铺席,与我对坐,先敬我一杯烧酒。我心中疑惧,也只有见机行事。

「满城谣传晋公要到长安,伯约怎麽看?」锺会放下酒盅。

难道锺会已经发现我们的计谋?但愿嵇萦不要落在杀父仇人手上。
此处尽是魏军,我手无寸铁,又有心病,如果与锺会闹翻,也许只有死路一条,汉室再兴也化为泡影。

我只有欺骗锺会。

「若是满城皆传,或许不是谣言。」

锺会点头:「请别再见外,叫我的字,士季。伯约说得没错,晋公到长安,不是谣言。」锺会从怀中取出一纸书札,交在我手上:「一个时辰前飞马刚到,还压着消息。请绝对保密。」

我展开黄绢信扎,又是那绵软无力的字迹:

「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落款在一月初五,飞马送达成都,正好十日。

原来司马昭真要到长安?我们散播的不是谣言,而是提前数日的预言?

我将手喻交还锺会,他未收入怀中,却伸手取来仙鹤油灯:「伯约,邓艾自取其祸,抓他并非难事,晋公晓得我能独办。但若他亲到长安,必然心生疑惧,或许是贾充等人进献谗言,或许是晋公鉴於邓艾有反意,也对我丧失信任。」

忽然,锺会将司马昭手书置於油灯灯火之上,黄绢霎时点燃,纠结卷曲,化作一团焦烂火球!
他烧了司马昭手喻!

「事到如今,即使我清白无辜,也难免遭到邓艾一样的结局。伯约,我该怎麽办?」

正要开口,我注意到锺会一如往常,目光如电,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我。
 
配乐:Antonin Dvorak-Symphony No.9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十三)

社稷易主,山河改色。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前军已到雒县,中军未过绵竹,後军尚在涪城。

晨鸡孤啼,阴霾漫天,成都北门缓缓打开,大队黑甲魏军鱼贯入城。
姜伯约後知後觉,辜负了天子丶群臣丶死难的将士丶心系汉室的百姓,竟茍且偷生,认贼为友,早该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我再也按不住耻辱与愧疚,心口一阵绞痛,天旋地转,几乎跌下马去。

但我想起嵇萦一句话:「大将军必能带领我们复兴汉室。」

先烈英魂丶後世圣贤会了解丶原谅我。

监军军营只在城门外,军士点燃火折子,扔进铁鼎,朔风助长火势,须臾吞没大堆薪柴。
复兴汉室的火折子也已经点燃,投进成都。

帐内邓艾父子披发覆面,双手反绑,踞坐两辆槛车之中--这是特制的槛车,上方锯出一个圆孔,卡住脖颈,使犯人头颅蒙受日晒雨淋。

「锺会丶卫瓘卑鄙小人,祸害……害天下!」
「晋公必要追究丶灭你们三族!」

一见了锺会丶卫瓘与我进来,邓艾怒目咬牙,咒骂不绝。卫瓘低下头,留在帐口。锺会大步走近邓艾,得意冷笑:「据说太尉曾是养犊小儿,一激动倒有几分像。」

「呸!」邓艾一口吐沫几乎喷在锺会脸上。

「小人,活该绝子绝孙!」
「陷害忠良,万世骂名!」

见到宿敌邓艾狼狈至此,我不禁心存侥幸;但我明白邓艾善待季汉君臣。他的确比吴汉仁慈,却没有吴汉的善终,躲不过汉初大将韩信丶越国大夫文种鸟尽弓藏丶兔死狗烹的命运。邓艾不应在这里。他应该被姜伯约以优秀的战术丶将兵正面击溃,败死於万军之中。

何必姜伯约?在绵竹关,卫将军诸葛瞻差一点就办到了。

有句老话说:「武将的後世评价,在於他面对的敌人。」邓艾与我同为一方大将,在经年累月的斗智丶斗力中棋逢敌手丶刀剑相斲,迸射出灿烂火花。如今一把宝刀腐朽,一把剑刃卷曲缺口,我们的时代即将冷却丶暗淡。

而眼前锺会刚满四十,他的时代蒸蒸日上,风起云涌。任凭邓艾怎麽骂他,他依然自信微笑。他自知大获全胜。老将已成困兽,唇枪舌剑伤不了他一丝一毫。
论斗智,只怕当今天下无人能及锺会。当我与邓艾活在今日,锺会活在明日,甚至更远。

邓艾漫骂锺会不停,骂得词穷了,便教训起我。

「姜维区区武夫,战场上非老夫对手,只好设如此奸计陷害,必要让千秋万世耻笑!」
「姜维有亡国重罪,应当羞愧自尽,却投降小人锺会,自甘堕落,还敢无耻站在老夫眼前!」

其实在涪城众将面前,我还认为邓艾是清白的。
被人误会总是难受,我急忙调息吐纳,尽力不受邓艾影响。

忽然,锺会脸色一变,高举马鞭,狠狠抽下,「啪!」邓艾自眉心至嘴角生出一条深色血痕!老将疼得大叫,骂声暂歇,却是一旁邓忠高声秽骂,又被锺会狠狠一鞭「啪!」抽在脸上!

锺会指着邓艾大吼:「匹夫!骂我就算了,竟敢出言污辱伯约!」

我不禁感激锺会出手,也有些幸灾乐祸,多少汉将恨不得做同样的事。
但我随即提醒自己,心胸狭窄的汉臣成不了大器;再说,锺会或许在收买姜伯约的忠心。

邓忠血气刚勇,骂声再起,「啪!」又是一鞭抽在他脸上,皮破血流。邓艾见儿子受累,愤恨至极,纵声狂吼,已听不清内容。

眼看锺会下一鞭又要挥出,我伸手按住他的臂膀:「司徒,伤了太尉,对晋公不好交待。」

「哼!」锺会弃鞭於地:「夏虫不可以语於冰,匹夫不足以论高士!眼不见为净!即刻押去洛阳!」

「是!」卫士刚答应,背後却传来卫瓘一声:「司徒,成都官民传闻,晋公欲引军至长安,也许先押邓太尉去长安。」

我立即观察锺会反应--他左眼眼皮微微一眨,接着便如操练场木人一般,呆立原地。

邓艾又破口大骂:「晋公已察知你二人罪行,到长安来收拾你们了!小人必有报应!」

锺会必然吃惊。这正是复兴汉室的火折子--在大军南下之前,嵇萦与少数亲兵先一步潜入成都,说司马昭到长安,谣言已传入卫瓘耳中,这把火已烧到锺会脚边。

嵇萦告诉我:「虽然只是谣言,锺会心虚多疑,必然陷入恐慌,拥二十万大军自重。这样一来,司马昭也怕锺会造反,应了谣言,率兵到长安来。於是锺会起兵势在必行,复兴汉室指日可待。」

还是魏国人了解魏国人。在人人自危丶猜疑的魏国官场,无人能抗拒恐惧。为了自保,只有掌握权位丶名利,否则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其实不只是魏室,就是动荡不安的汉室草创之初,坐拥大军的边将丶异姓王也都难逃一死。

锺会看见邓艾的下场,极可能放手一搏。藉时,我必须率领汉将,支持锺会,先打败反抗的魏军,再北上击退司马昭,收复益州,甚至进击关中丶中原。到那时,炎汉复国大业,便只剩锺会一人挡在前头。他若不支持汉室,也只能以刀剑相加。

我不禁怀疑,事情是否会如此顺利。
锺会极有谋略,是否要先下手为强,除掉姜伯约与汉将?
即使他没有,最终反目成仇,汉将能否背叛锺会与其馀魏将的信任?
无论如何,火已经放了,也许我们将烧尽敌人,也许我们将引火焚身,玉石俱焚。

锺会再次谈笑自若,夸我心胸宽大,不似邓艾;又调拨亲兵,即刻押送邓艾父子上路。

槛车木轮缓缓滚动,成都到长安或许得大半个月。但我猜想邓艾父子见不到司马昭。锺会丶卫瓘丶胡烈丶田续丶师纂这麽多人诬告他,任何一人都不希望邓艾平反,加倍报复。

众汉将一听说邓艾囚车上路,纷纷要求锺会实现诺言,诛杀黄皓。
黄皓随军南下,无处可躲,旋即被捕。而他依然狡辩:「老奴要北上长安,作证邓艾谋反!」

黄皓的确是邓艾「谋反」的重要人证。在汉将力争之下,锺会让监军卫瓘写了进谗丶贪污丶行贿等七条黄皓罪状,将黄皓推上另一辆囚车,追赶邓艾去了。
好不容易能处死黄皓,却又让他跑了,我心有不甘。但转念一想,黄皓若被司马昭杀了,也是大快人心;若不杀,黄皓为祸魏室,或许还抵得上千万汉军生死搏斗。

复兴汉室,或许免不了付出一些代价。
陷害无辜丶放纵罪人丶背判盟友……值得吗?

我茫然恍惚。

锺会收编了原本邓艾的部曲,独掌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壮,雄傲天下。但不同於涪城时军民分离,锺会旋即自领五千本部兵马入城,於皇城前广场下寨,主帐层层包围,居於正中,而监军卫瓘丶长史杜预丶护军胡烈丶田续等以下百馀魏将不入城,却各率本部兵马,与汉军屯於城北。

锺会必不愿步上邓艾後尘,被司马昭架空兵权,一绢文书便束手就擒。他留魏将在城外,却带了兄子锺邕丶帐下督丘建等一群亲信入城。令人不解的是--姜伯约与一班汉将也在邀请之列。难道锺会信任我们还多过魏将?复兴汉室似乎更加简单了。

安顿了营寨,我即刻入宫,有位我必须见的人。

前殿戒备森严,但大门敞开,巡逻魏军往来进出。从殿外看去,大红柱上的雕龙画凤依然栩栩如生,但群议朝政的百官早已各散西东丶不知去向,宦官丶宫女也大半辞退。步入承明门,碰上侍中丶尚书仆射张绍丶秘书令郄正,才得知原来「司马昭到长安」的谣言也传入了内宫。而锺会率军屯驻在宫外广场上,也令他们惶恐不安。张绍丶郄正话中有话,要我谨慎行事,不要冲动丶害了仅剩的汉室君臣。

我承诺控制火势,但事到如今,我只能做到「尽力」。

汉天子尚未迁出寝宫,一见了我,依礼起立相迎,邀我隔席对坐。

「感谢大将军关心。邓太尉要寡人续住寝宫,两个月来吃饱喝足,又无国事丶群臣操烦,是以夜夜安寝。」天子眉清目朗,神态自若。

我无法接受天子不再自称「朕」,还叫邓艾「太尉」。

「但大将军看来相当疲累,要不要留在内宫休息?空房很多。」
「谢陛下,维尚有小事操烦。」
「什麽事?」

我先拜伏於地,又在天子耳边轻声道:「望陛下忍辱一时,维将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

天子愣了半晌,微笑领悟:「大将军何出此言?无论魏家丶汉家,寡人不都安住内宫,百姓不都照样过日子?大将军比我大七丶八岁,安养晚年吧。」

「同样是过日子,汉室踏实安稳,魏室胆战心惊。」
「即使是魏室,寡人安分守己,又该怕什麽呢?」
「陛下无惧,正能引领汉室复兴。」

天子摇头:「寡人没有识人之智,倒有自知之明。天下事就让大器者操心吧。」

难道司马昭比汉天子更适合治理天下?我绝不同意。
天子生性善良,喜与人同,又信任左右,不加猜忌,不慕权力,是有德之主,只要任用贤能,必然大治。

「陛下勿忧,小人趋炎附势,已经跟着邓艾丶锺会去了。当炎汉再兴丶陛下再登前殿,忠臣良将云集,重新来过。」

「哎。」天子忽然握住我的手:「寡人庸碌无能,大将军才德双全,若真有心做大事,不如自己坐上前殿龙榻。」

「臣万死不敢!」我拜伏於地。
「大将军做得比我好,真的。」天子扶起我。在他双眼里,我看到单纯的诚挚。

「从前先帝也这样告诉诸葛丞相,寡人不行,就让他来。今日寡人终於明白,天下本就该让有能力的人主导。大将军也是诸葛丞相这样的人,何不挺身而出?」

我感激天子恭维,却不敢再说,只有惶恐退出内宫。

走过承明门,我不禁暗思:汉天子也许是对的,姜伯约也能做个好天子。
我会治理出一个怎样的国家?也许我要效法武皇帝开疆扩土,穷兵黩武,终於把国力拖垮,但好歹也为後世留下一些功业。

但连千年奇才丶为万世立德的诸葛丞相,以及与我同姓丶伐纣兴周丶受文王托孤的姜太公都没有坐上龙榻,我又算什麽?
我只要做好份内的事,继承丞相遗志,支撑这层薄冰似的文明,毕生努力之下,添上几片雪花,别无它求。

出宫时已是午後,踏进军帐,随身物件再次整理得有条不紊。嵇萦还留下字条:「已办」。她的字迹苍劲有节丶棱角遍布,极易辨认。
忽然有魏军传我至中军主帐,与锺会商议要事。

虽然只是短短百步之遥,却有数百长戟丶刀牌军士层层把守。锺会腰系宝剑,正读着昔日的白玉华表--如今的邓艾立功碑。

「伯约,此碑尚未足月,而邓士载已困坐囚车之中。物换星移,是否太快?」锺会难得不看着我说话,正专心读着碑文上的伟大邓艾。

「人事成败转变得快,但世代志士间相通的精神却是千万年不变的。」
「什麽精神?」

我伸手拍拍白玉石碑:「正如此碑。它本是君王纳谏的华表,供百姓褒贬时弊,臧否朝政。当统治者远离兽性凶残,天下为公,百姓便不必随波逐流,唯霸强是从。民为邦本,如此治国理念,是千万年不变的。」

「邓艾毁了华表,给自己建了这块碑?」锺会连连摇头:「伯约阅历甚多,必定明白,但我还必须说。天下为公的华表时代早已过去。在当今朝廷,直谏者往往惹祸上身,纵使树立华表,也常年光鲜如新。这个时代的人,只在穷愁潦倒的时候心怀人民,飞黄腾达的时候却把人民洪水猛兽一般防堵丶践踏。这个时代属於邓艾,以立功丶出名丶富有为一生志向,他们如偶尔划破夜空的流星,稍纵即逝。也许你我也是这样的流星,不是吗?」

我不愿做那样的流星。

「一时璀璨,却点缀不了万古长空。我宁可作一颗暗淡无光的星宿,些许照亮一小片夜空,却永恒不坠。当有亿万个姜伯约挂在天上,长夜终将亮如白昼。」

锺会回头,以往英气勃发的双眼竟已泛红。我从没见过他如此激动。

「伯约,你是值得交的朋友,更是值得尊敬的人,我本想维持这样的君子之交,但世事变幻过快,许多事情无法持续下去。」

我心中一惊。方才对汉天子说复国有望,而内宫里尚有少数宫人丶卫士,也许他们听见了什麽,立即报告锺会。

锺会引我进了中军主帐,点燃仙鹤油灯,置於略有不平的石板地上,又取来两片毛毡铺席,与我对坐,先敬我一杯烧酒。我心中疑惧,也只有见机行事。

「满城谣传晋公要到长安,伯约怎麽看?」锺会放下酒盅。

难道锺会已经发现我们的计谋?但愿嵇萦不要落在杀父仇人手上。
此处尽是魏军,我手无寸铁,又有心病,如果与锺会闹翻,也许只有死路一条,汉室再兴也化为泡影。

我只有欺骗锺会。

「若是满城皆传,或许不是谣言。」

锺会点头:「请别再见外,叫我的字,士季。伯约说得没错,晋公到长安,不是谣言。」锺会从怀中取出一纸书札,交在我手上:「一个时辰前飞马刚到,还压着消息。请绝对保密。」

我展开黄绢信扎,又是那绵软无力的字迹:

「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落款在一月初五,飞马送达成都,正好十日。

原来司马昭真要到长安?我们散播的不是谣言,而是提前数日的预言?

我将手喻交还锺会,他未收入怀中,却伸手取来仙鹤油灯:「伯约,邓艾自取其祸,抓他并非难事,晋公晓得我能独办。但若他亲到长安,必然心生疑惧,或许是贾充等人进献谗言,或许是晋公鉴於邓艾有反意,也对我丧失信任。」

忽然,锺会将司马昭手书置於油灯灯火之上,黄绢霎时点燃,纠结卷曲,化作一团焦烂火球!
他烧了司马昭手喻!

「事到如今,即使我清白无辜,也难免遭到邓艾一样的结局。伯约,我该怎麽办?」

正要开口,我注意到锺会一如往常,目光如电,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我。
锺会和姜维之间的较量,都是明白人啊.....
 
(十四)

锺会烧了司马昭手书,看来此刻正是他举兵的关键丶炎汉再兴的起点。
锺会问我怎麽办?我当然得劝锺会起兵。
正要开口,忽然想起《礼记》:必先诚意丶正心,方能治国丶平天下。汉室复兴,绝不能是空壳。任谁待我如挚友,我都必须诚心分析得失利弊。

「士季,春秋时,大夫文种助勾践复国,范蠡劝他:『越王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文种不引退,最终勾践赐剑,落得自刎而死。汉初蒯彻劝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不听,故有长乐宫五刑之祸。今士季功业已就,统率大军,威震主上,即无反意,高位者岂不恐惧?邓士载出身寒微,尚不免祸;而士季先君为魏太傅,晋公为保江山,大杀魏臣,岂能不提防?当今有三条路走。第一,辞官隐居,从此不问国事,安枕无忧。第二,放弃兵权,北上长安面会晋公,或许任人宰割,或许化险为夷。第三,起二十万义军,雄拒巴蜀,剑阁丶阳安关之险,争天下。若无所作为,只怕有文种丶韩信之祸。」

锺会听毕,伸手拨开已化为焦灰的司马昭手书,长叹一声:「感谢伯约肺腑之言。」

「伯约是否常感觉:天下虽大,百姓虽有千万,攀爬至顶锋时,人烟灭绝,仅有独身一人?我能在山顶遇见伯约,真是三生有幸。」

我感激锺会恭维,但没有同感。展开史书,我师法往圣,出了军帐,我培育继贤,举目四望,身边都是志士,仅管我们在当代都是极少数,也从不感觉孤独。锺会自认爬到人间最高层,他需要的朋友,必定是天下绝顶聪明之人。既然如此,我何不推荐一个好去处?

「士季爱玄理清谈,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从赤松子之游?成都以西百里有青城山,山中道观时有隐居高士往来,可为栖身之所。我愿为士季引荐。」

锺会微笑:「伯约隐退,我便一道。」

不,汉室未兴,远不到功成身退的时候。

锺会见我不说话,忽然压低了声音:「我明白伯约不愿隐退。我的理由与伯约相同。」

正思索锺会含意,锺会吹灭油灯:「一布之隔,帐外耳目众多。伯约,成都城哪里最空旷,隔墙无耳?」

成都最空旷的地方,无非是皇城广场。除此之外,我只想到一处:

「皇宫,朝议前殿。」

锺会抖擞起身:「甚好。」

我随锺会走出军帐,旋即跨上白玉石阶,数十亲兵不须号令,尾随跟来。

「伯约,今日我俩不妨诚心坦白,无事不问,无话不谈。」锺会回头。

我挺讶异锺会主动提出,我总以为他胸中有无数不可告人的机密。
我自认磊落光明,但如今也有秘密瞒着锺会。锺会若晓得,复兴汉室也成为空谈。

跨入前殿,锺会喝令士卒严守南北殿门,擅闯者立斩不赦。我与锺会踏着脚下红毡,走向大殿中心,止於九阶之下,每次朝议,此处是侍中等内臣站的位置。

锺会率先开口:「伯约,我常听儒生说,数十年浊世漫漫,好比漆黑夜空,但总算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蜀汉丞相诸葛武候。三十多年前他也站在此殿中,只恨我晚生数十年,来迟了,无缘拜见。还记得大约一个月前,伯约向我说过诸葛武侯一个『江面薄冰』的比喻,个人如水滴,缓缓累积出世间文明,但稍有不慎,便要落入深渊,随波飘流,回归蛮荒残暴。诸葛武侯心系古往今来,心胸宽阔,令人神往。今日在此处,你我面对诸葛丞相在天之灵,也必须诚心相待。」

我自然欣见锺会尊敬诸葛丞相,刚满口答应,却立即回想起一件不愉快的事--锺会在定军山亲自拜谒丞相祠堂,只是欺骗我军的谣言。
我实在无法信任锺会,他的才智远超过我,我无法分辨他何时说谎丶何时真心,只好时刻怀疑,也许错怪了他。

锺会环顾四周,看上一旁青铜神兽,轻抚兽头:「伯约,我不知益州习俗,但中原孩童有个游戏,叫作『君子之交』--两人彼此诘问,必须据实以告。不如由伯约开始。」

当下我只有一个疑问:锺会是否愿意复兴汉室?
但即使他满口答应,又是否可信?不如问些锺会不好答的问题,试探他的诚意。

「好,我问:士季对晋公有何看法?」

「晋公是温和之人,从谏如流,他的作为端看他左右谋臣。若与伯约熟知的当今人物相比,约略可比蜀汉天子。他用诸葛武侯,则国内大治,用陈祗丶黄皓,则社稷沦丧。晋公用锺会,可一统天下;用贾充丶荀勖之徒,则内忧外患,朝纲倾覆。」锺会耸耸肩,一付不在乎的神情。

难以致信,季汉人总把司马昭说成十恶不赦的奸人,但锺会看他却像汉天子?
天子与诸葛丞相丶与我诚心相见,岂如司马昭丶锺会彼此提防猜忌?

锺会嗤笑两声:「伯约很难接受,我明白。方才类比脱口而出,必失之草率,希望伯约不责怪。」

「若真如士季所说,晋公应该心存仁厚,信任士季,不至亲领十万大军至长安。」

「是,由此事看来,晋公或许不如内宫天子仁厚,但也算半个明白人。不可否认,晋公主见不强,易受谗言影响,如今我不在他身边,无法自辩,只怕贾充丶荀勖之流多嘴好事,令晋公怀疑我。」锺会反手轻敲铜兽脑袋,「硜硜」两声。

「士季与此二人有仇?」

锺会大笑:「何止此二人!只有小怨,并无大仇,但小人本性不改。季汉朝廷小人也不少,伯约应该熟悉这『怀璧其罪』的感觉。资质平庸者朝不保夕,总活在恐惧中,他们尤其惊怕才智卓越者,怕被聪明人看穿丶鄙视丶算计丶谋害丶治罪,即使聪明人什麽也没做。」

锺会又指着殿中红漆柱上龙凤:「伯约,我们这样的人总是锋芒毕露,我们背负着与生俱来的孤独,不为庸俗者所容。我想,贾充必然对晋公说:『当心锺会,此人高深莫测,不可轻信,最好早点除掉。』晋公说:『我对锺会这麽好,他不会谋反的。』荀勖又说:『锺会虽受恩,但他那性格,谁晓得他是某心存忠义?请尽快防备。』晋公一听,『是啊,老实说,我也不确信锺会是否忠於我。不如先除掉他。』伯约,明智者也必须随时为自保苦恼,不必恐惧,只是烦扰,恨不得抢先除掉那些乌蝇一样的小人。这样一来,不也正应了他们的恐惧?哈哈哈……」锺会说着,忽然纵声狂笑,笑声在冷清的大殿中回荡。

这个『怀璧其罪』的感觉我不熟悉,或许因为我的才智不如锺会。但卫将军诸葛瞻才智卓越,也不受黄皓陷害,看来此类事只在魏国发生。
事实上我也怕锺会,因为我总无法即时看穿他的心思。

锺会自认是司马昭身边极少见的聪明人。其实魏国高士何极多:有夏侯玄等四聪丶诸葛诞等八达丶嵇康丶阮籍等竹林七贤丶但他们避世求去,或被司马氏铲除,更有锺会亲自设计陷害的,最後剩下他一个聪明人,自然势单力孤,饱受排挤。这是他咎由自取,我不同情他。

「好,换我问伯约。伯约屯田避祸沓中,是受了朝中小人所害,而主政的卫将军诸葛瞻甚至与黄皓联合,上表招伯约回朝。伯约是否心生芥蒂,只恨不亲掌大权,杀黄皓,清君侧?」

当然想,只是顾及汉室团结,无法实施。
我点头同意。

「若我想铲除当今朝廷中的庸碌小人,伯约是否理解?」
「可以。」
「好。」锺会诡异微笑,做了一个「换伯约发问」的手势。

我终於听出了锺会的目的。他想为起兵找藉口,希望我支持他打着复兴魏室的旗号「清君侧」。

我心中不禁莞薾,锺会怨恨朝中「小人」,而在季汉人看来,锺会才是魏国最出名的「小人」。但不可否认,两个月来,锺会对我与汉将正心诚意。
「小人」在锺会看来,是庸俗丶才智不如己者,并不是自私丶善妒之人,虽也有人兼有两者。

我要说服锺会复兴汉室,虽然与拥立锺会「清君侧」南辕北辙,但同是起兵。为了汉室,我理应赞成锺会,事後再料理分歧。
但我又想趁此机会明志,与锺会划清界限。我又想确认锺会想做君子,而不仅是一个小人作为的明智者。

说起「小人作为」,我正想问锺会为何伪造我手迹丶迷惑卫将军,但两军作战本是奇计百出之时,也怨不得他。那便问他伪造的另一份手迹吧。

「我想问一些邓艾谋反的细节,或许言语冲撞,望士季具实以告。」

锺会深吸一口气,面不改色,微微点头。

「晋公抓邓艾的手喻,可是真迹?」

锺会眉心微微一皱,他必然明白了我怀疑他伪造书信。他乾咳两声,淡淡应了一声:「是。」

「士季与众将上表,同说邓艾谋反,这是一月初三涪城军议的事,但晋公手喻在一月初三送到涪城,所以他在十二月底就已经下令了。莫非贾充丶荀勖也嫌邓艾太聪明?」

锺会爽朗大笑,连连摇头:「此事自然瞒不过伯约,我就全招了。十二月初,邓艾刚封太尉,我便联合监军卫瓘丶护军胡烈丶田续上表,说邓艾谋反。正月初一,卫瓘至成都,又连络益州刺史师纂,於是师纂也上表。黄皓主动找上来,还自愿做人证!」

「黄皓为什麽做证,他不是巴结邓艾?帐外记功石碑便是黄皓与蜀郡大户出资张罗的。」

锺会耸肩:「此类小人嗅觉敏锐,大约是看清邓艾靠不住了。靠着我,至少我答应保他性命。」

锺会答应保住黄皓性命?

「但士季又答应汉将,要杀黄皓。」
「比起汉将,黄皓一钱不值,不,他是万贯债务,急於脱手,再说他的确该死,何乐不为?而我也实现了承诺,替黄皓挡下一次杀身之祸,却让晋公决定黄皓生死。」

我不禁鄙视锺会信口开河,但我明白他一心拉拢汉将,也算好事吧。

「据说邓艾也收到一封晋公手书,被师纂烧掉了。这手书真假如何?」

锺会面露诧异:「伯约消息灵通啊?都烧掉了,我怎麽晓得真假?」

「只怕是消灭证据。请士季诚心坦白。」

锺会沉思片刻,走近殿中大铁鼎,撩起衣袖,捏起一把灰烬,手指搓揉,木灰如细沙飘落:「烧成了灰也瞒不过伯约。的确,那不是晋公手书,是我的手书。我自幼研习书法,擅长模仿各家笔迹,维妙维肖。」

「何必给邓艾伪书?」
「让邓艾反抗卫瓘。」
「坐实谋反罪名?」

锺会轻拍殿上香炉,咚咚有声:「伯约,我把心肺都在你面前掏出来了。坐实邓艾谋反只是其一,还有其二,是借邓艾之手除去卫瓘。你出去不会告诉他吧?」

我摇头。那是「小人」才做的事。

我明白为什麽锺会想除掉卫瓘。锺会虽是二十万大军的主帅,但他名义上仍受朝廷节度,而持节监军卫瓘正代表朝廷。
锺会处心积虑地诬告邓艾,又想除去卫瓘,若两样都成功,他便独掌二十万大军。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锺会别再阴险算计,再明智也还是个小人。

「恕我直言,士季自诩为『大人』,但接连坑害无辜,绝非大人所为。望士季临崖勒马。」

锺会连连点头,似乎有些不耐烦:「伯约别只看几件坏事,我也有所不为啊。我可没害邓艾父子性命吧?好,换我问伯约了。」

「请。」

锺会忽然回头,踏上红毡,走上木阶,居高临下,又指着脚边龙榻:「伯约,什麽事都瞒不过我。」

眼见锺会弯腰,我本以为锺会要亲自坐上龙榻,想不到他只是拾起龙纹绫锦坐垫:「伯约,我明白你想让汉天子坐回这里。这坐垫我得先取走。」锺会呵呵冷笑。

我心中一震,全身发凉,早在复兴汉室开始之前,我就已经让锺会看穿了。
但如此一来我又觉得轻松,既然锺会已经知道,那我也不必担心事泄。

「是。我之所以投降士季,是希望与士季联手,复兴汉室。」

「我猜猜。」锺会语调突然高亢颤抖:「伯约想借我之手除掉邓艾与一切反对魏将,再煽动我起兵反对司马昭,北上中原,最後再除掉我,对吧?」

果然,什麽都瞒不过他。
但那是本来的计划。两个多月来,我明白锺会并没有季汉人说得那麽坏。他才智卓越,懂天下,讲道理。我甚至相信自己能说服他。

「逼不得已,也只有反目成仇,但那是我不愿见到的。我愿说服士季,随我一同复兴汉室。」
「说服我?怎麽说服?」

「两个半月来,士季亲眼见到季汉遗臣,是否认为汉室优於魏室,值得共同追求丶复兴?士季带汉将入成都,却把魏将留在城外,是否信任汉将多过魏将?」

锺会似笑非笑,或许嫌我迂腐天真:「我的确向往汉将的坦荡做人。但伯约也得明白,季汉官吏四万,但如今在我们身边的有道志士仅有数十人。而魏国人口数倍於蜀汉,这样的人也说几十个。在我看来,魏国丶蜀汉差别不大,都只有极少数的明白人,与绝大多数的愚昧众生。魏丶汉唯一不同的,是如何让有能者群聚殿中,坐在这龙榻上,治理天下,使世人能过着我们共同向往的生活。《吕氏春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但有德远远不够,那只会让人欺负惨败。应说『天下唯才德兼备者居之』。伯约同意吗?」

我忽然想起早上汉天子的话:「天下本该让有能力的人主导。大将军何不挺身而出?」世间常理,若真有心做事,求人太缓,本应亲自动手。

「天下唯才德兼备者居之,同意。」
「而伯约要复兴汉室,难道必须是刘氏血脉?」锺会仔细端祥手中龙榻。

锺会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龙榻不只属於刘氏血脉,锺会自认也适合坐在上头。

刘氏血脉究竟是什麽?父精母血,每隔一代,血缘就冲淡一半。季汉天子已与高皇帝相隔二十代,几无血缘之亲,与光武皇帝一脉更毫无关系。
我明白刘氏血脉不能代表全部汉室,那只不过是群臣尽忠的藉口。

「真正复兴汉室,必须为万民启智修德,追求天下长治久安。士季是否同意?」
「当然同意。」锺会弯身放坐垫归位,步下台阶,站回我身旁:「你我心意已经接近。换伯约问。」

忽然,我惊觉自己正一步步掉进锺会陷阱。今日不是我说服他复兴汉室,而是他说服我为他打天下!锺会处心积虑地除掉邓艾丶卫瓘,又拉拢我与汉将,便是等待这一日--他坐拥二十万大军,登高一呼。他算计深远,我却只在最後一刻才猛然醒悟。

无论是刘氏天下丶锺会天下,都可能达到天下奉公的大治,唯一不同的,只是谁做皇帝。
锺会是否能做个好皇帝?

从他过去劣迹看来,我期望不高。但他的才智明显在我之上,学习飞快;而人都是会变的,至少我变了。
三十多年前站在这里的诸葛丞相彻底改变了我。

「伯约想到问什麽了?」锺会气定神闲,缓步殿中。

「士季才智过人,学识丰富,自然明白为政之道。但过去做了许多不堪的事,你是否愿意洗心革面?」
「有正直如姜伯约者在身边时刻提醒,我何愁立身不正?这两个月来,我难道不努力符合伯约期望?」

锺会笑了,我想他听出了我正考虑妥协。身为汉将,我或许正做着十恶不赦的事。
但我明白汉天子支持我,极少数的有识者也支持我。

这两个半月来,锺会在汉将面前的确扮尽好人,但他还做了别的事,使我无法信任他。

「但士季诬陷了邓艾。」

锺会摇头:「哎,明智者谋求天下,对外算尽权谋,对内开诚布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正心,何以正天下?」

锺会脸色大变:「伯约误会我了!我当然想正心!只是攻取丶守成之术大有不同,『先诈力而後仁义』。当初汉室建立,不也是靠诈力?蜀汉先帝不也背叛刘璋?攻取之时,你死我亡,非用诈力无以存活;而守成之时,必须仁义,否则目光短浅,内斗激烈,奸佞当道,基业必不久长。相信伯约也明白,我引军南下,正是凭藉诈力,以万馀兵士代价强攻阳安关,再以万馀兵士代价换得邓艾偷渡阴平,终於得胜。『兵者,诡道也』,不用诈力,断然无法成功。伯约虽善用兵,却总嫌拘限於仁义,自捆手脚,容易被敌人料中行动。大为不利。若伯约用谋如我,邓艾匹夫何足道也!离间君臣,不战可定!」

虽然事实摆在眼前,我却无法同意。
诈力好比捷境,舍远求近,虽然更易取胜,但取胜之後呢?当天下诈力已成习惯,如何转为仁义?

我还不及开口,锺会忽然紧握我双手,双目有光:「伯约坚守正道,将士怀德效命,带兵亦有奇效,而百姓怀德称颂,此正是我所不及。若伯约与我联手,截长补短,奇计百出,阵仗无敌,必然摧枯拉朽,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若伯约不嫌弃,请与我订立『君子之约』,我助伯约实现天下大治,学习诸葛丞相,对内开诚布公;而伯约率领众汉将,助我击破小人,创建天下新局,二人合作无间,精诚团结,如何?」

锺会这番话,难道是他巧妙安排,使姜伯约成为他驱使的兵器,打下基业?
但也许是我错怪他,他真想与我联手,实现天下大治。

我依然不放心。在锺会口中,似乎只要能统一天下,对外再怎麽做「小人」也无所谓。
而「对内开诚布公」这种承诺毫无意义。任何反对他的「自己人」在锺会看来都是「外人」,都该不择手段对付。

世间小人总用「先诈力而後仁义」做藉口,先积名利而讲廉,先谋权位而明耻。但他们总嫌名利丶权位不够,於是他们总是不知廉耻。
而如锺会所说,一般的庸俗小人根本没有实力坐上大位,因此他们不配说出「先诈力而後仁义」。

但锺会不同,他深谋远虑,算无遗策;若我活得久些,与汉将帮助他,真要统一天下,实现汉室理想,或许也不是空谈。
其他人或许办不到,但锺会也许真有办法「先诈力而後仁义」。

的确,汉室正是「先诈力而後仁义」。为什麽汉臣姜维不愿如此?

因为诸葛丞相。他不喜欢诈力。与我同时降汉的天水主簿尹赏丶功曹梁绪丶主记梁虔兄弟也深受丞相影响,诚意修德,不用诈力,都是国家栋梁。
何只我们,季汉数代官吏都受到丞相精神感召。季汉风骨立於丞相一朝。

论才智,诸葛丞相绝不在锺会之下,锺会想得到的事,他也想得到。为什麽丞相宁可自捆手脚,北伐失利,也不愿无所不用其极,争取胜利?
我想到那个文明的比喻。每使一次诈力,文明的薄冰就崩裂一片,滑入深渊。

「君子之约」一旦定下,姜伯约必然遵守,但锺会呢?
在复兴汉室丶助锺会打天下之间,我有没有第三个选择,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许,就是尽力影响锺会,使他变成诸葛丞相这样的人。

「士季,请回答我最後一个问题。」
 
锺会和姜维之间的较量,都是明白人啊.....
謝謝。寫這樣的故事挺過癮的,裡頭有一群相當大器的高級公知,都是自己的榜樣。
論謀略心計,鍾會應該是全篇故事裡最厲害的,但他的智謀也有局限。那並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式的小聰明,而是一個時空自然的悲劇,即使是鍾會也難以超脫。小說影射的現代社會,也充斥著"先詐力後仁義"的現實主義、民族主義思維。我希望靠這一系列討論帶出比較強烈的信息。
 
最后编辑:
(十四)

锺会烧了司马昭手书,看来此刻正是他举兵的关键丶炎汉再兴的起点。
锺会问我怎麽办?我当然得劝锺会起兵。
正要开口,忽然想起《礼记》:必先诚意丶正心,方能治国丶平天下。汉室复兴,绝不能是空壳。任谁待我如挚友,我都必须诚心分析得失利弊。

「士季,春秋时,大夫文种助勾践复国,范蠡劝他:『越王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文种不引退,最终勾践赐剑,落得自刎而死。汉初蒯彻劝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不听,故有长乐宫五刑之祸。今士季功业已就,统率大军,威震主上,即无反意,高位者岂不恐惧?邓士载出身寒微,尚不免祸;而士季先君为魏太傅,晋公为保江山,大杀魏臣,岂能不提防?当今有三条路走。第一,辞官隐居,从此不问国事,安枕无忧。第二,放弃兵权,北上长安面会晋公,或许任人宰割,或许化险为夷。第三,起二十万义军,雄拒巴蜀,剑阁丶阳安关之险,争天下。若无所作为,只怕有文种丶韩信之祸。」

锺会听毕,伸手拨开已化为焦灰的司马昭手书,长叹一声:「感谢伯约肺腑之言。」

「伯约是否常感觉:天下虽大,百姓虽有千万,攀爬至顶锋时,人烟灭绝,仅有独身一人?我能在山顶遇见伯约,真是三生有幸。」

我感激锺会恭维,但没有同感。展开史书,我师法往圣,出了军帐,我培育继贤,举目四望,身边都是志士,仅管我们在当代都是极少数,也从不感觉孤独。锺会自认爬到人间最高层,他需要的朋友,必定是天下绝顶聪明之人。既然如此,我何不推荐一个好去处?

「士季爱玄理清谈,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从赤松子之游?成都以西百里有青城山,山中道观时有隐居高士往来,可为栖身之所。我愿为士季引荐。」

锺会微笑:「伯约隐退,我便一道。」

不,汉室未兴,远不到功成身退的时候。

锺会见我不说话,忽然压低了声音:「我明白伯约不愿隐退。我的理由与伯约相同。」

正思索锺会含意,锺会吹灭油灯:「一布之隔,帐外耳目众多。伯约,成都城哪里最空旷,隔墙无耳?」

成都最空旷的地方,无非是皇城广场。除此之外,我只想到一处:

「皇宫,朝议前殿。」

锺会抖擞起身:「甚好。」

我随锺会走出军帐,旋即跨上白玉石阶,数十亲兵不须号令,尾随跟来。

「伯约,今日我俩不妨诚心坦白,无事不问,无话不谈。」锺会回头。

我挺讶异锺会主动提出,我总以为他胸中有无数不可告人的机密。
我自认磊落光明,但如今也有秘密瞒着锺会。锺会若晓得,复兴汉室也成为空谈。

跨入前殿,锺会喝令士卒严守南北殿门,擅闯者立斩不赦。我与锺会踏着脚下红毡,走向大殿中心,止於九阶之下,每次朝议,此处是侍中等内臣站的位置。

锺会率先开口:「伯约,我常听儒生说,数十年浊世漫漫,好比漆黑夜空,但总算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蜀汉丞相诸葛武候。三十多年前他也站在此殿中,只恨我晚生数十年,来迟了,无缘拜见。还记得大约一个月前,伯约向我说过诸葛武侯一个『江面薄冰』的比喻,个人如水滴,缓缓累积出世间文明,但稍有不慎,便要落入深渊,随波飘流,回归蛮荒残暴。诸葛武侯心系古往今来,心胸宽阔,令人神往。今日在此处,你我面对诸葛丞相在天之灵,也必须诚心相待。」

我自然欣见锺会尊敬诸葛丞相,刚满口答应,却立即回想起一件不愉快的事--锺会在定军山亲自拜谒丞相祠堂,只是欺骗我军的谣言。
我实在无法信任锺会,他的才智远超过我,我无法分辨他何时说谎丶何时真心,只好时刻怀疑,也许错怪了他。

锺会环顾四周,看上一旁青铜神兽,轻抚兽头:「伯约,我不知益州习俗,但中原孩童有个游戏,叫作『君子之交』--两人彼此诘问,必须据实以告。不如由伯约开始。」

当下我只有一个疑问:锺会是否愿意复兴汉室?
但即使他满口答应,又是否可信?不如问些锺会不好答的问题,试探他的诚意。

「好,我问:士季对晋公有何看法?」

「晋公是温和之人,从谏如流,他的作为端看他左右谋臣。若与伯约熟知的当今人物相比,约略可比蜀汉天子。他用诸葛武侯,则国内大治,用陈祗丶黄皓,则社稷沦丧。晋公用锺会,可一统天下;用贾充丶荀勖之徒,则内忧外患,朝纲倾覆。」锺会耸耸肩,一付不在乎的神情。

难以致信,季汉人总把司马昭说成十恶不赦的奸人,但锺会看他却像汉天子?
天子与诸葛丞相丶与我诚心相见,岂如司马昭丶锺会彼此提防猜忌?

锺会嗤笑两声:「伯约很难接受,我明白。方才类比脱口而出,必失之草率,希望伯约不责怪。」

「若真如士季所说,晋公应该心存仁厚,信任士季,不至亲领十万大军至长安。」

「是,由此事看来,晋公或许不如内宫天子仁厚,但也算半个明白人。不可否认,晋公主见不强,易受谗言影响,如今我不在他身边,无法自辩,只怕贾充丶荀勖之流多嘴好事,令晋公怀疑我。」锺会反手轻敲铜兽脑袋,「硜硜」两声。

「士季与此二人有仇?」

锺会大笑:「何止此二人!只有小怨,并无大仇,但小人本性不改。季汉朝廷小人也不少,伯约应该熟悉这『怀璧其罪』的感觉。资质平庸者朝不保夕,总活在恐惧中,他们尤其惊怕才智卓越者,怕被聪明人看穿丶鄙视丶算计丶谋害丶治罪,即使聪明人什麽也没做。」

锺会又指着殿中红漆柱上龙凤:「伯约,我们这样的人总是锋芒毕露,我们背负着与生俱来的孤独,不为庸俗者所容。我想,贾充必然对晋公说:『当心锺会,此人高深莫测,不可轻信,最好早点除掉。』晋公说:『我对锺会这麽好,他不会谋反的。』荀勖又说:『锺会虽受恩,但他那性格,谁晓得他是某心存忠义?请尽快防备。』晋公一听,『是啊,老实说,我也不确信锺会是否忠於我。不如先除掉他。』伯约,明智者也必须随时为自保苦恼,不必恐惧,只是烦扰,恨不得抢先除掉那些乌蝇一样的小人。这样一来,不也正应了他们的恐惧?哈哈哈……」锺会说着,忽然纵声狂笑,笑声在冷清的大殿中回荡。

这个『怀璧其罪』的感觉我不熟悉,或许因为我的才智不如锺会。但卫将军诸葛瞻才智卓越,也不受黄皓陷害,看来此类事只在魏国发生。
事实上我也怕锺会,因为我总无法即时看穿他的心思。

锺会自认是司马昭身边极少见的聪明人。其实魏国高士何极多:有夏侯玄等四聪丶诸葛诞等八达丶嵇康丶阮籍等竹林七贤丶但他们避世求去,或被司马氏铲除,更有锺会亲自设计陷害的,最後剩下他一个聪明人,自然势单力孤,饱受排挤。这是他咎由自取,我不同情他。

「好,换我问伯约。伯约屯田避祸沓中,是受了朝中小人所害,而主政的卫将军诸葛瞻甚至与黄皓联合,上表招伯约回朝。伯约是否心生芥蒂,只恨不亲掌大权,杀黄皓,清君侧?」

当然想,只是顾及汉室团结,无法实施。
我点头同意。

「若我想铲除当今朝廷中的庸碌小人,伯约是否理解?」
「可以。」
「好。」锺会诡异微笑,做了一个「换伯约发问」的手势。

我终於听出了锺会的目的。他想为起兵找藉口,希望我支持他打着复兴魏室的旗号「清君侧」。

我心中不禁莞薾,锺会怨恨朝中「小人」,而在季汉人看来,锺会才是魏国最出名的「小人」。但不可否认,两个月来,锺会对我与汉将正心诚意。
「小人」在锺会看来,是庸俗丶才智不如己者,并不是自私丶善妒之人,虽也有人兼有两者。

我要说服锺会复兴汉室,虽然与拥立锺会「清君侧」南辕北辙,但同是起兵。为了汉室,我理应赞成锺会,事後再料理分歧。
但我又想趁此机会明志,与锺会划清界限。我又想确认锺会想做君子,而不仅是一个小人作为的明智者。

说起「小人作为」,我正想问锺会为何伪造我手迹丶迷惑卫将军,但两军作战本是奇计百出之时,也怨不得他。那便问他伪造的另一份手迹吧。

「我想问一些邓艾谋反的细节,或许言语冲撞,望士季具实以告。」

锺会深吸一口气,面不改色,微微点头。

「晋公抓邓艾的手喻,可是真迹?」

锺会眉心微微一皱,他必然明白了我怀疑他伪造书信。他乾咳两声,淡淡应了一声:「是。」

「士季与众将上表,同说邓艾谋反,这是一月初三涪城军议的事,但晋公手喻在一月初三送到涪城,所以他在十二月底就已经下令了。莫非贾充丶荀勖也嫌邓艾太聪明?」

锺会爽朗大笑,连连摇头:「此事自然瞒不过伯约,我就全招了。十二月初,邓艾刚封太尉,我便联合监军卫瓘丶护军胡烈丶田续上表,说邓艾谋反。正月初一,卫瓘至成都,又连络益州刺史师纂,於是师纂也上表。黄皓主动找上来,还自愿做人证!」

「黄皓为什麽做证,他不是巴结邓艾?帐外记功石碑便是黄皓与蜀郡大户出资张罗的。」

锺会耸肩:「此类小人嗅觉敏锐,大约是看清邓艾靠不住了。靠着我,至少我答应保他性命。」

锺会答应保住黄皓性命?

「但士季又答应汉将,要杀黄皓。」
「比起汉将,黄皓一钱不值,不,他是万贯债务,急於脱手,再说他的确该死,何乐不为?而我也实现了承诺,替黄皓挡下一次杀身之祸,却让晋公决定黄皓生死。」

我不禁鄙视锺会信口开河,但我明白他一心拉拢汉将,也算好事吧。

「据说邓艾也收到一封晋公手书,被师纂烧掉了。这手书真假如何?」

锺会面露诧异:「伯约消息灵通啊?都烧掉了,我怎麽晓得真假?」

「只怕是消灭证据。请士季诚心坦白。」

锺会沉思片刻,走近殿中大铁鼎,撩起衣袖,捏起一把灰烬,手指搓揉,木灰如细沙飘落:「烧成了灰也瞒不过伯约。的确,那不是晋公手书,是我的手书。我自幼研习书法,擅长模仿各家笔迹,维妙维肖。」

「何必给邓艾伪书?」
「让邓艾反抗卫瓘。」
「坐实谋反罪名?」

锺会轻拍殿上香炉,咚咚有声:「伯约,我把心肺都在你面前掏出来了。坐实邓艾谋反只是其一,还有其二,是借邓艾之手除去卫瓘。你出去不会告诉他吧?」

我摇头。那是「小人」才做的事。

我明白为什麽锺会想除掉卫瓘。锺会虽是二十万大军的主帅,但他名义上仍受朝廷节度,而持节监军卫瓘正代表朝廷。
锺会处心积虑地诬告邓艾,又想除去卫瓘,若两样都成功,他便独掌二十万大军。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锺会别再阴险算计,再明智也还是个小人。

「恕我直言,士季自诩为『大人』,但接连坑害无辜,绝非大人所为。望士季临崖勒马。」

锺会连连点头,似乎有些不耐烦:「伯约别只看几件坏事,我也有所不为啊。我可没害邓艾父子性命吧?好,换我问伯约了。」

「请。」

锺会忽然回头,踏上红毡,走上木阶,居高临下,又指着脚边龙榻:「伯约,什麽事都瞒不过我。」

眼见锺会弯腰,我本以为锺会要亲自坐上龙榻,想不到他只是拾起龙纹绫锦坐垫:「伯约,我明白你想让汉天子坐回这里。这坐垫我得先取走。」锺会呵呵冷笑。

我心中一震,全身发凉,早在复兴汉室开始之前,我就已经让锺会看穿了。
但如此一来我又觉得轻松,既然锺会已经知道,那我也不必担心事泄。

「是。我之所以投降士季,是希望与士季联手,复兴汉室。」

「我猜猜。」锺会语调突然高亢颤抖:「伯约想借我之手除掉邓艾与一切反对魏将,再煽动我起兵反对司马昭,北上中原,最後再除掉我,对吧?」

果然,什麽都瞒不过他。
但那是本来的计划。两个多月来,我明白锺会并没有季汉人说得那麽坏。他才智卓越,懂天下,讲道理。我甚至相信自己能说服他。

「逼不得已,也只有反目成仇,但那是我不愿见到的。我愿说服士季,随我一同复兴汉室。」
「说服我?怎麽说服?」

「两个半月来,士季亲眼见到季汉遗臣,是否认为汉室优於魏室,值得共同追求丶复兴?士季带汉将入成都,却把魏将留在城外,是否信任汉将多过魏将?」

锺会似笑非笑,或许嫌我迂腐天真:「我的确向往汉将的坦荡做人。但伯约也得明白,季汉官吏四万,但如今在我们身边的有道志士仅有数十人。而魏国人口数倍於蜀汉,这样的人也说几十个。在我看来,魏国丶蜀汉差别不大,都只有极少数的明白人,与绝大多数的愚昧众生。魏丶汉唯一不同的,是如何让有能者群聚殿中,坐在这龙榻上,治理天下,使世人能过着我们共同向往的生活。《吕氏春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但有德远远不够,那只会让人欺负惨败。应说『天下唯才德兼备者居之』。伯约同意吗?」

我忽然想起早上汉天子的话:「天下本该让有能力的人主导。大将军何不挺身而出?」世间常理,若真有心做事,求人太缓,本应亲自动手。

「天下唯才德兼备者居之,同意。」
「而伯约要复兴汉室,难道必须是刘氏血脉?」锺会仔细端祥手中龙榻。

锺会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龙榻不只属於刘氏血脉,锺会自认也适合坐在上头。

刘氏血脉究竟是什麽?父精母血,每隔一代,血缘就冲淡一半。季汉天子已与高皇帝相隔二十代,几无血缘之亲,与光武皇帝一脉更毫无关系。
我明白刘氏血脉不能代表全部汉室,那只不过是群臣尽忠的藉口。

「真正复兴汉室,必须为万民启智修德,追求天下长治久安。士季是否同意?」
「当然同意。」锺会弯身放坐垫归位,步下台阶,站回我身旁:「你我心意已经接近。换伯约问。」

忽然,我惊觉自己正一步步掉进锺会陷阱。今日不是我说服他复兴汉室,而是他说服我为他打天下!锺会处心积虑地除掉邓艾丶卫瓘,又拉拢我与汉将,便是等待这一日--他坐拥二十万大军,登高一呼。他算计深远,我却只在最後一刻才猛然醒悟。

无论是刘氏天下丶锺会天下,都可能达到天下奉公的大治,唯一不同的,只是谁做皇帝。
锺会是否能做个好皇帝?

从他过去劣迹看来,我期望不高。但他的才智明显在我之上,学习飞快;而人都是会变的,至少我变了。
三十多年前站在这里的诸葛丞相彻底改变了我。

「伯约想到问什麽了?」锺会气定神闲,缓步殿中。

「士季才智过人,学识丰富,自然明白为政之道。但过去做了许多不堪的事,你是否愿意洗心革面?」
「有正直如姜伯约者在身边时刻提醒,我何愁立身不正?这两个月来,我难道不努力符合伯约期望?」

锺会笑了,我想他听出了我正考虑妥协。身为汉将,我或许正做着十恶不赦的事。
但我明白汉天子支持我,极少数的有识者也支持我。

这两个半月来,锺会在汉将面前的确扮尽好人,但他还做了别的事,使我无法信任他。

「但士季诬陷了邓艾。」

锺会摇头:「哎,明智者谋求天下,对外算尽权谋,对内开诚布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正心,何以正天下?」

锺会脸色大变:「伯约误会我了!我当然想正心!只是攻取丶守成之术大有不同,『先诈力而後仁义』。当初汉室建立,不也是靠诈力?蜀汉先帝不也背叛刘璋?攻取之时,你死我亡,非用诈力无以存活;而守成之时,必须仁义,否则目光短浅,内斗激烈,奸佞当道,基业必不久长。相信伯约也明白,我引军南下,正是凭藉诈力,以万馀兵士代价强攻阳安关,再以万馀兵士代价换得邓艾偷渡阴平,终於得胜。『兵者,诡道也』,不用诈力,断然无法成功。伯约虽善用兵,却总嫌拘限於仁义,自捆手脚,容易被敌人料中行动。大为不利。若伯约用谋如我,邓艾匹夫何足道也!离间君臣,不战可定!」

虽然事实摆在眼前,我却无法同意。
诈力好比捷境,舍远求近,虽然更易取胜,但取胜之後呢?当天下诈力已成习惯,如何转为仁义?

我还不及开口,锺会忽然紧握我双手,双目有光:「伯约坚守正道,将士怀德效命,带兵亦有奇效,而百姓怀德称颂,此正是我所不及。若伯约与我联手,截长补短,奇计百出,阵仗无敌,必然摧枯拉朽,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若伯约不嫌弃,请与我订立『君子之约』,我助伯约实现天下大治,学习诸葛丞相,对内开诚布公;而伯约率领众汉将,助我击破小人,创建天下新局,二人合作无间,精诚团结,如何?」

锺会这番话,难道是他巧妙安排,使姜伯约成为他驱使的兵器,打下基业?
但也许是我错怪他,他真想与我联手,实现天下大治。

我依然不放心。在锺会口中,似乎只要能统一天下,对外再怎麽做「小人」也无所谓。
而「对内开诚布公」这种承诺毫无意义。任何反对他的「自己人」在锺会看来都是「外人」,都该不择手段对付。

世间小人总用「先诈力而後仁义」做藉口,先积名利而讲廉,先谋权位而明耻。但他们总嫌名利丶权位不够,於是他们总是不知廉耻。
而如锺会所说,一般的庸俗小人根本没有实力坐上大位,因此他们不配说出「先诈力而後仁义」。

但锺会不同,他深谋远虑,算无遗策;若我活得久些,与汉将帮助他,真要统一天下,实现汉室理想,或许也不是空谈。
其他人或许办不到,但锺会也许真有办法「先诈力而後仁义」。

的确,汉室正是「先诈力而後仁义」。为什麽汉臣姜维不愿如此?

因为诸葛丞相。他不喜欢诈力。与我同时降汉的天水主簿尹赏丶功曹梁绪丶主记梁虔兄弟也深受丞相影响,诚意修德,不用诈力,都是国家栋梁。
何只我们,季汉数代官吏都受到丞相精神感召。季汉风骨立於丞相一朝。

论才智,诸葛丞相绝不在锺会之下,锺会想得到的事,他也想得到。为什麽丞相宁可自捆手脚,北伐失利,也不愿无所不用其极,争取胜利?
我想到那个文明的比喻。每使一次诈力,文明的薄冰就崩裂一片,滑入深渊。

「君子之约」一旦定下,姜伯约必然遵守,但锺会呢?
在复兴汉室丶助锺会打天下之间,我有没有第三个选择,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许,就是尽力影响锺会,使他变成诸葛丞相这样的人。

「士季,请回答我最後一个问题。」
锺会坐了天下真的可能做出改变吗?所谓“先诈力而后仁义”或许正是锺会的攻心术,是用来说服姜维的伎俩和说辞吧。
 
锺会坐了天下真的可能做出改变吗?所谓“先诈力而后仁义”或许正是锺会的攻心术,是用来说服姜维的伎俩和说辞吧。
謝謝,我是這麼設計鍾會的思考,大體來說是許子將評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的這一類人。
當然奸雄是不會認為自己是奸雄 (壞人) 的。

(1) 鍾會相信天下最好讓才德兼備的人領導。

(2) 鍾會相信"先詐力後仁義"是天道,是人事運行的準則。過去的教訓不斷重演:先行仁義的人永遠鬥不過先行詐力、並佔盡短期優勢的對手。所以才德兼備的人身在亂世中必須超脫迂腐的的道德,應該不忌諱詐力,取得天下之後再改行仁義。這大約對應前面說的"第五等人"的黑暗型,立德是光明型。

(3) 鍾會相信自己的才智是舉世無雙的,因此天下必須讓他領導。他的人生目標就是統治天下,手段自由發揮,不介意使用詐力。其實鍾會打從很早以前就策畫了最終要起兵,因此他才強力建議伐蜀 (姜維遠去沓中是極好的機會),收諸葛緒兵權,再設計陷害鄧艾,衛瓘等等。

(4) 在鍾會取得天下的大計中,他預計會失去一些忠於司馬昭的人才,因此為了勝算,他必須拉攏忠於司馬昭的人才的反面,就是漢室人才。拉到了姜維就是拉到了漢將與漢軍。姜維與鍾會的互補性很高,他們聯手,在當時的天下應該的確是無敵的。所以鍾會在姜維面前擺出高士風範,開誠布公,但姜維背後還是原來的鍾會。

4-13, 14 就是鍾會把自己 (1)-(3) 真實的想法介紹給姜維,而姜維也能夠理解他。因為姜維高度評價鍾會的才識,他猜想鍾會可能真的可以做一個好君主--如果自己能影響他,讓他變成諸葛亮那樣先仁義的人。當然這裡也有些姜維一貫樂觀進取的成份。

(5) 而姜維也的確逐漸發揮影響力。鍾會與姜維定立君子之約後,在姜維面前會面臨兩難,鍾會不希望"自綁手腳",但他也不得不尊重姜維的堅持。

所以說鍾會並不是存心騙取姜維支持,而是把自己的信念完全告訴姜維,而姜維也沒鍾會牽著走,只是他覺得自己可以影響鍾會,於是願意與鍾會合作。在 4-14 之後兩人之間幾乎沒有欺騙的成份 (君子之交),只是價值觀的不同。
 
最后编辑:
謝謝,我是這麼設計鍾會的思考,大體來說是許子將評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的這一類人。
當然奸雄是不會認為自己是奸雄 (壞人) 的。

(1) 鍾會相信天下最好讓才德兼備的人領導。

(2) 鍾會相信"先詐力後仁義"是天道,是人事運行的準則。過去的教訓不斷重演:先行仁義的人永遠鬥不過先行詐力、並佔盡短期優勢的對手。所以才德兼備的人身在亂世中必須超脫迂腐的的道德,應該不忌諱詐力,取得天下之後再改行仁義。這大約對應前面說的"第五等人"的黑暗型,立德是光明型。

(3) 鍾會相信自己的才智是舉世無雙的,因此天下必須讓他領導。他的人生目標就是統治天下,手段自由發揮,不介意使用詐力。其實鍾會打從很早以前就策畫了最終要起兵,因此他才強力建議伐蜀 (姜維遠去沓中是極好的機會),收諸葛緒兵權,再設計陷害鄧艾,衛瓘等等。

(4) 在鍾會取得天下的大計中,他預計會失去一些忠於司馬昭的人才,因此為了勝算,他必須拉攏忠於司馬昭的人才的反面,就是漢室人才。拉到了姜維就是拉到了漢將與漢軍。姜維與鍾會的互補性很高,他們聯手,在當時的天下應該的確是無敵的。所以鍾會在姜維面前擺出高士風範,開誠布公,但姜維背後還是原來的鍾會。

4-13, 14 就是鍾會把自己 (1)-(3) 真實的想法介紹給姜維,而姜維也能夠理解他。因為姜維高度評價鍾會的才識,他猜想鍾會可能真的可以做一個好君主--如果自己能影響他,讓他變成諸葛亮那樣先仁義的人。當然這裡也有些姜維一貫樂觀進取的成份。

(5) 而姜維也的確逐漸發揮影響力。鍾會與姜維定立君子之約後,在姜維面前會面臨兩難,鍾會不希望"自綁手腳",但他也不得不尊重姜維的堅持。

所以說鍾會並不是存心騙取姜維支持,而是把自己的信念完全告訴姜維,而姜維也沒鍾會牽著走,只是他覺得自己可以影響鍾會,於是願意與鍾會合作。在 4-14 之後兩人之間幾乎沒有欺騙的成份 (君子之交),只是價值觀的不同。
如果拿朱元璋和刘伯温来做类比,朱元璋不会完全听从刘伯温的,反而会忌惮刘伯温的能力....
鍾會对姜維难道不会如此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