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别叫它“土拨鼠”好不好!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把“groundhog”叫“土拨鼠”再次反映中国人习惯概念不清。

第一,是的,groundhog和老鼠在较大范围的生物分类上,都属于啮齿,但是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属于旱獭。为什么舍弃根“獭”或“旱獭”有关的、比较贴近的称呼,而偏要用泛指的“鼠”呢?这不相当于人类不叫“人类”,而叫“土拨猴”了吗?!

第二,“土拨”又是从何说起!“土拨”的发音与“吐蕃”(西藏)一致。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跟西藏有关的鼠。碰巧,青藏高原确实有一种类似的旱獭,人们叫它“旱獭”、或“喜马拉雅旱獭”、或“雪猪”(可能是因为它憨似猪;又肉质细嫩鲜美、适合食用)。如果按类比的叫法,也应该叫“北美旱獭”(类比“喜马拉雅旱獭”)、或直接叫“旱獭”。
有少数人也把喜马拉雅旱獭“土拨(吐蕃)鼠”,因为它们生活在吐蕃,又有一点“鼠”的习性。生物学上,也确实可以把一个地域性的生物命名,用到别的地方。但前提是,那个生物必须是同类;而且往往还有迁徙的联系。现在的问题是,旱獭和“鼠”相差很远,而且喜马拉雅旱獭与北美的groundhog也没有迁徙的联系。把groundhog叫“土拨鼠”,这都哪跟哪!

第三,即使按英汉直译,那也不是“鼠”。应该叫什么“猪”才对。 为什么要把北美特有的“猪”,翻成毫不相干的西藏“鼠”呢!

你别又说中国人编的字典就是那么翻译的。更别说什么放狗翻的。加点自己的判断好不好!
 
把“groundhog”叫“土拨鼠”再次反映中国人习惯概念不清。

第一,是的,groundhod和老鼠在较大范围的生物分类上,都属于啮齿,但是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属于旱獭。为什么舍弃根“獭”或“旱獭”有关的、比较贴近的称呼,而偏要用泛指的“鼠”呢?这不相当于人类不叫“人类”,而叫“土拨猴”了吗?!

第二,“土拨”又是从何说起!“土拨”的发音与“吐蕃”(西藏)一致。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跟西藏有关的鼠。碰巧,青藏高原确实有一种类似的旱獭,人们叫它“旱獭”、或“喜马拉雅旱獭”、或“雪猪”(可能是因为它憨似猪;又肉质细嫩鲜美、适合食用)。如果按类比的叫法,也应该叫“北美旱獭”(类比“喜马拉雅旱獭”)、或直接叫“旱獭”。
有少数人也把喜马拉雅旱獭“土拨(吐蕃)鼠”,因为它们生活在吐蕃,又有一点“鼠”的习性。生物学上,也确实可以把一个地域性的生物命名,用到别的地方。但前提是,那个生物必须是同类;而且往往还有迁徙的联系。现在的问题是,旱獭和“鼠”相差很远,而且喜马拉雅旱獭与北美的groundhog也没有迁徙的联系。把groundhog叫“土拨鼠”,这都哪跟哪!

第三,即使按英汉直译,那也不是“鼠”。应该叫什么“猪”才对。

你别又说中国人编的字典就是那么翻译的。更别说什么放狗翻的。加点自己的判断好不好!


讲了这么多,也没给一个正确的翻译?

语言是人类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 叫足球还是橄榄球都无所谓,关键是大部分认同就可以了. 不需要吹毛.
 
Google's translation is 土拨鼠, which I guess is popular enough.
 
支持 老华侨 :p:D
 
叫旱獭 也可以。刚开始看着这玩意时,是经常把它当水獭。
 
翻译这东西,谁最早搞个出来,大家跟着那么叫,齐活。

台湾人说的那"印表机/列表机",能把人气死。有什么办法,他们那里就那么称呼。
 
美洲旱獺(学名 Marmota monax)又稱北美土拨鼠,是一种啮齿目,松鼠科动物。其毛呈灰褐色,体态肥胖,一般北美土拨鼠体长40到65厘米,重约2到4千克,一些大型的品种体长达80厘米,重14千克。其前爪灵活有力,擅长挖洞。這種土拨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洲。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oundhog
http://zh.wikipedia.org/wiki/美洲旱獺
 
美洲旱獺(学名 Marmota monax)又稱北美土拨鼠,是一种啮齿目,松鼠科动物。其毛呈灰褐色,体态肥胖,一般北美土拨鼠体长40到65厘米,重约2到4千克,一些大型的品种体长达80厘米,重14千克。其前爪灵活有力,擅长挖洞。這種土拨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洲。



那就都对,就是一大名,和小名的关系。大家爱咋叫就咋叫吧。
 
老华侨颇有方肘子风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