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佛教是以外在的形式,来开启人们内在的智慧;

朝山有功德:
朝就是方向,是把自我的心,自我的身,自我的行为,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前进;
山表示德高,德高如山,心要培养这份德,就要象山一样。
所以朝山不是像那座山拜,而是参悟自己崇高的心德,参悟自己自性的高山;
 
好图, 好文, 好意境! 向心缘学习, 有个好心情。
 
妹妹晚上好!
谢谢你一直以来都给我的支持!这个图片送给你,一份很美的意境!喜欢吗?
 

附件

  • 1398201225422356_a602x602[1].jpg
    1398201225422356_a602x602[1].jpg
    21.3 KB · 查看: 88
[FONT="仿宋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FONT]这首偈颂,有很多讲法。「有情来下种」:就是我有一种慈爱的情,来种下种子。这个情就是慈悲;我有慈悲心这种的感情。来种下种子,就是我把佛法传给你。「因地果还生」:现在因为你,我传法给你,就好像种子种到地下,果就会生出来。「无情即无种」:如果没有人传给你法,也就没有这个菩提的种子。「无性亦无生」:没有性,也就没有生,这是一个讲法。
还有一个讲法,情就是感情也好,情爱也好;因为有情爱,才种下种子。好像我们这一班学佛法的人,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亲戚就有亲戚的情感,朋友就有朋友的情感。因为有一点情感,所以大家来学佛法,种下这个菩提种子,这叫「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地就是地方,有个地方,就会结果;果还生,生菩提果。有一块地,就会生出菩提的果。「无情即无种」,如果谁也不知道这个道场,也没有人来学佛法,这叫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也没有一个佛性,也不会成佛。现在我们佛性也有,也要成佛。所以这首偈颂,怎样讲都有道理,你只要认为合乎法,就可以的。
 
生活的“禪”

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剎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舍不得。)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很喜欢心缘师兄的这些帖。

如若能对一切事都守住心:如如不动!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只能试着去开导自己,尽量的不动心,减少那份心动带来的伤和痛;所以容易心动,所以在人世间体会到了各样的酸甜苦辣咸,哭过了,笑过了,经历的多了,也许慢慢就会淡定下来。万事看得淡了,就不会心动,才能守住这颗心,才能做到如如不动!

还是需要锻炼自己的意念。随心,随性,随缘,悠然,淡定.......


所谓:迷的时候,师傅渡我;悟的时候,我渡自己!
 
诵经过程中,看到很多佛友手上都佩戴佛珠,我身边信佛的朋友也都佩戴佛珠,当年也求朋友帮忙买了2串小叶紫檀和草花梨木的手串,目的纯粹为了当饰品佩戴。

因为是刚刚车出来的圆珠,不能马上上手,要先“盘”,所谓的“盘”,就是用柔软的布包起手串,不停的揉,一颗一颗珠子揉,不要手接触珠子,几个月的坚持,珠子表面就会出光泽,珠子体内的油会自内而外的散发出来,还会散发出木头本身的香气。3年过去了,手串一直没舍得佩戴,精心的保管,舍不得破坏那一份完美的光泽度和那份木香。

这次诵经,特意将手串拿出来当作佛珠,在诵经的过程中,一颗颗的念诵,似乎会更专心一些。
 

附件

  • P1200173.JPG
    P1200173.JPG
    49.1 KB · 查看: 55
  • P1200174.JPG
    P1200174.JPG
    40.9 KB · 查看: 53
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

 说到做梦的原因,在佛教里,像《大智度论》、《善见律》、《大毗婆娑论》,都曾提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做梦。现在,我以《毗婆娑论》的记载,来说明五种做梦的原因:

  (一)体弱多病者,容易做梦

  四大不调,身体种种不顺的时候,容易做梦。例如梦到山崩,被盗贼追赶,或者梦到猛狮凶虎,甚至梦到自己遨行天空,不小心跌落凡尘。总之,病人所梦到的梦境,大都是恐怖、惊惧、骇人听闻的情形。

  (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思维的梦大都和平常生活有关,诸如感情、情绪的不安,小自生活的细节,大至工作上的各种状况,都可能会夜入梦中。这种梦境,常有男女感情、朋友交往,甚至争吵、激辩等情形发生。

  (三)曾经有过的,又来托梦

  曾经发生的事,已经历时很久了,会偶尔出现在梦中。譬如很久以前认识的某一个人,或过去做过的某一件事、吃过的一碗饭或一盘菜,平时根本未曾记忆,却忽然在某一个梦境中出现。

  我们平时的思想行为,就像一粒种子,埋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成为一种经验、习气,遇到这种思维运作的因缘,梦于是产生。

  (四)未来将发生

  因为人的身体、心理,和时空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有些事尚未发生,但是我们的生理、心理会有自然的感应,所以在梦中就先有预兆,例如梦见甲,第二天果然见到甲,一般所谓的托梦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五)想梦

  举凡天下一切的梦境,不外是忆念、意想所成,无想则无因,无因则无梦,这种想梦有时是前世业因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梦中,会梦见自己成为另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未曾经验过的身分。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长年在外,家中的老母思念成疾,这种种的讯息会传达到这游子的梦境,一般说这是母子连心,这也是想梦的一种。

  做梦有两种成因,一种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发而起的梦境;一种是他发性的,受到外在环境、人、物的影响、刺激而产生的。做梦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态所显示出来的景象,同时也可能是各人对现实环境的分别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佛教认为做梦是由于独头意识的作用。平时我们对世间万象的认识,是由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随时招感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加上眼识等六识的了别,才能够产生种种的认识作用。譬如──眼睛认识了青红赤白各种颜色、长短方圆各种形状;耳朵认识了各种声音;鼻子认识各种香臭味道;舌头认识了酸、甜、苦、辣,身体认识了冷热软硬等各种触觉;而心,认识了一切万法。

  平时,我们的心(意识)都和其他的眼、耳、鼻、舌、身、,一起来认识熟悉这个世界,心和眼睛在一起作用,才可以看见;心和舌头一起感应,才能尝出味道的甘苦,所以心和眼、耳、鼻、舌、身合起来的活动,称作“五俱意识”,意思是和这五种感官一起来分别世间。但是,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不看东西了,耳朵不听声音了,身体也不动作了,其他的五根都停止运作,只有心仍旧独自起来活动,因此叫做“独头意识”,而梦境的产生,就是这个独头意识的活动作用。因此我们白天有什么愿望、希望无法实现,被压抑的情感无由发泄,或是平常某些心事不欲人知,这些都会藉着独头意识的活动,在梦中出现完成,这也就是心理学家称的:“所谓梦就是潜意识的活动”的道理所在。


一切的梦境,不外是忆念、意想所成,无想则无因,无因则无梦:梦醒了,明明醒了,却如何也睁不开双眼;明明清醒,却那样倦怠,意识朦胧的留恋那梦的温暖和亲情;明明想起身,却感觉那样沉重,那么久一直游离在那梦境中,是舍不得,还是怕睁开眼,怕面对现实的感觉....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KDEPlS1PikQ"]王菲 Faye Wong 無常 - YouTube[/ame]
 
(五)想梦

  梦醒了,明明醒了,却如何也睁不开双眼;明明清醒,却那样倦怠,意识朦胧的留恋那梦的温暖和亲情;明明想起身,却感觉那样沉重,那么久一直游离在那梦境中,是舍不得,还是怕睁开眼,怕面对现实的感觉....

我曾经有过的体会:

梦醒了,明明醒了,却如何也不睁开双眼;明明清醒,却沉溺于意识朦胧中, 留恋那梦的温暖和亲情;一直游离在那梦境中,舍不得离开.

呵呵
 
听姐姐解梦,希望姐姐好人有好梦
 
我曾经有过的体会:

梦醒了,明明醒了,却如何也不睁开双眼;明明清醒,却沉溺于意识朦胧中, 留恋那梦的温暖和亲情;一直游离在那梦境中,舍不得离开.

呵呵

每个人都有一份美好的梦,师兄好梦!: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