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禅经里的真理……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附件

  • 20425_993770_1[1].gif
    20425_993770_1[1].gif
    14.9 KB · 查看: 44
禅经里的真理……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附件

  • 22802427_4[1].jpg
    22802427_4[1].jpg
    67.6 KB · 查看: 45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六祖慧能

慧能,俗姓卢,自幼聪慧。他早年丧父,家里很穷,每天都要背一担柴到集市上去卖,挣钱来养活母亲。一天,慧能在集市上听到有人念诵《金刚般若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不觉心中一动,忙追问跟谁能学到《金刚般若经》。诵经的人告诉他,蕲州黄梅的弘忍禅师精通此经,能够使人见性成佛。慧能听后,就像一个口渴的人饮了甘泉一样。他回到家里,置办了一些生活用品奉养老母,然后只身前往蕲州。

慧能来到弘忍门下。弘忍见慧能气质和相貌都很平常,就问他从哪里来。慧能说自己从岭南来参拜敬礼,只求作佛。弘忍听后,故意用话试探他说:“岭南没有开化地方的人也想成佛?”慧能应声而答:“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分?”弘忍听了,暗中暗喜,对他刮目相看。为了进一步磨练他,弘忍让他去碓房舂米。慧能依言在碓房劳作。由于身子轻,就在腰间系了块石头踏碓,成为佛门的一段佳话。
 

附件

  • rdn_4fab75ba33738[1].jpg
    rdn_4fab75ba33738[1].jpg
    168.9 KB · 查看: 49
菩提本无树

弘忍知道自己选择继承者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召集门下七百名弟子,严肃地说道:“正法难传,不要只是把我的话作为你们修行的准则。你们应按照个人的体验作一偈,谁的偈与正法相契合,我就将衣钵传付给谁。”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知识广博,通晓佛教内外的学问,为其他众弟子所推崇。众弟子议论道:“五祖求偈传法,非神秀师兄莫属,我们都免得作了。”神秀听此赞誉,暗自高兴,仔细琢磨,作了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

作成之后,便书写在墙壁上,众人一见,纷纷叫好。弘忍听到众人围观叫好之声,读了之后,知道是神秀所作,赞叹地对众门人说:“你们按照此偈所说的去修行,必能有所成就。”然后叫众弟子念诵此偈。

这天晚上,神秀来到弘忍的房里,弘忍说:“你的这首偈子写的不错,但还不够透彻,下去再作一首吧。”神秀一紧张,怎么也做不出来了。

慧能当时正在碓坊舂米,听到外面的议论,就问一位僧人是怎么回事。那位僧人说:“弘忍大师准备传付衣钵,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表达对禅的体验。谁的体验最深,就将正法传给谁。神秀上座作了一偈,弘忍大师对此偈很赞赏,大家现在都在传诵,看来衣钵肯定是传给他了。”

慧能沉默了一会儿,说:“神秀上座的这首偈子写得固然不错,可惜还没有能够见性。”

那僧听了,不屑地说:“一个舂米汉能够知道什么,不要口出狂言!”说着悻悻地走了。

这天晚上,慧能也做了一首偈子,请一位居士写在墙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天,众人发现神秀上座的偈旁又多了一偈,诵读之余,纷纷赞不绝口。弘忍大师闻讯赶来,看了之后,却说:“这是谁写的?”然后,脱下草鞋将偈语擦去,背着手走回方丈室中去了。

这天夜里,慧能忽然接到师父的密讯,赶到方丈室去见他。来到方丈室,弘忍大师用袈裟遮住窗口的灯光,免得外边的人看到。他先是为慧能讲授了《金刚经》的精华,然后对他说:

“诸佛出世是为了使众生开悟成佛这件大事,因此往往随机缘的大小根性的深浅而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有十地修习,有三乘解脱,有顿悟成佛等佛法要旨,这些都是佛教修行的途径。我佛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将大法传付给迦叶,再经迦叶辗转传授,遂有四天二十八祖。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将正法传给慧可大师,然后代代相传到我,今天我将佛钵和袈裟再传给你,你要好好地珍惜爱护,切记不可断绝法统。你现在听我说一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附件

  • buddha081[1].jpg
    buddha081[1].jpg
    33 KB · 查看: 41
看心

我们平常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人“看心”。因为尽管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却看不到自己的“心”!心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能明心见性,才能找到自己。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有四句话,教我们看心: 一、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看心,不一定要求佛;他向自己要求,不向佛求。有一首诗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求自己,比求佛重要,开发自己佛性的潜能,比终日空想成佛却不去修行实践更要紧。 二、愚人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天天求佛拜神,跟神明求平安、求发财、求顺利,这是把信仰建筑在贪心上面。一个人如果不反求诸己,不观照自己的内心,不净化自己的心,求佛有什么用? 三、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能的人,平常就懂得治心,因为心为一切万法之本,所以平时要以戒来对治贪心;以定来对治瞋心;以慧来对治痴心,这样妄心就调伏了。心一调治好,相貌自然端庄。 四、愚人调身不调心:愚痴的人往往只注重身体的保健,只知道要注意营养、运动等保健之道。调身虽然要紧,调心更重要。如果只调身不调心,心没有治好,光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好心,这个身体不会做好事。如果把心治好,就算身体不健康,但有清净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他的生活自然就能解脱。 所以,看心的四种方法就是: 一、圣人求心不求佛。 二、愚人求佛不求心。 三、智人调心不调身。 四、愚人调身不调心
 

附件

  • images[5].jpg
    images[5].jpg
    9.2 KB · 查看: 40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iW-1qdBBLeE&feature=related[/media]
 
月一轮

灵隐士



心仅一方再它秒,恰逢境域开阔点。



自言又自语,是现实里的缺失在指引,指引去往更高的去处,过程中也会倍感瞒劝。



但结局终究是天宇的那片湛蓝色,是适合的,虽不能言是最佳的。



复杂后的开阔,大孩子般的恬淡美,或许会在某刻浸润双眸,却就在那一刻将执着彻底放下,失的也会美的心醉淋漓畅快。
 

附件

  • 647955396405131346[1].jpg
    647955396405131346[1].jpg
    84.9 KB · 查看: 32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sabwXZrTZbI&feature=related[/media]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 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 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常予持诵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sabwXZrTZbI&feature=related[/media]

普庵禅师  

普庵禅师是南宋江西袁州宜春人,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出生。 普庵祖师
俗姓余,字肃印。二十岁礼寿隆贤和尚出家。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袁州开元寺。九年后入湘,访沩山牧庵忠禅师而开悟,绍承禅宗临济之法绪。孝宗乾道五年(公元 1169)跏趺而逝,时年五十五岁。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   
用最愉悦、慈悲的方法驱离虫、鼠、蚊、蚁;   

用最简单、轻松的方式避开凶邪、冤结、恶煞。   

普庵禅师是禅宗「临济」法系第十三代法嗣,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大禅师,以度黎民百姓为主。其开示与神迹,广行于教界民间。其所传之《普庵咒》更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   常予持诵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
 

附件

  • eac4b74543a982265c54729e8a82b9014b90ebf6[1].jpg
    eac4b74543a982265c54729e8a82b9014b90ebf6[1].jpg
    13 KB · 查看: 32
咒语简介  

本咒出自《禅门日诵》,为必读咒语之一。经云:八地菩萨以上乃可自说咒语(参《楞严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29下)。本咒乃南宋临济宗僧普庵大师(1115~1169)所说。师二十七岁落发,禅定之余,阅读《华严经》论,一日大悟,亲契华严境界。尔后慕名而求访者甚众,师随宜说法,或“书偈”,或“折草治病”,或“伐怪木”、“祈雨”、“毁淫祠”、“袪灾除病”之灵验甚多。提倡读诵《楞严咒》,做为《禅门日诵》必读咒语之一。示寂后,元成宗皇帝重谥“大德慧庆”,明成祖皇帝更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日本临济宗在佛殿后常安奉普庵之牌位。   普庵祖师菩萨大愿,凡有安神、请佛、安宅、外出……等等冲煞禁忌之日,诵此咒一或三遍,即可“百无禁忌”。家中蟑螂、白议、蚊虫、老鼠……等诸虫恼人,诵此咒可避之。
 
咒语经文原文经文

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 普庵咒音菩萨[1].   

南无百万火首金刚王菩萨. 南无普庵祖师菩萨.   

唵 迦迦迦研界.遮遮遮神惹.吒吒吒怛那.多多多檀那.波波波梵摩.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迦迦鸡鸡俱俱鸡.俱鸡俱.兼乔鸡.乔鸡兼.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遮遮支支朱朱支.朱支朱.占昭支.昭支占. 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吒吒知知都都知.都知都.担多知.多知担. 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多多谛谛多多谛.多谛多.谈多谛.多谛谈. 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波波悲悲波波悲.波悲波.梵波悲.波悲梵. 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迦迦鸡鸡俱俱鸡乔兼.兼兼兼兼兼.验尧倪.尧倪验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遮遮支支朱朱支昭占.占占占占占.验尧倪.尧倪验 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吒吒知知都都知多担.担担担担担.喃那呢.那呢喃 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多多谛谛多多谛多谈.谈谈谈谈谈.喃那呢.那呢喃 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波波悲悲波波悲波梵.梵梵梵梵梵.梵摩迷.摩迷梵 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迦迦鸡鸡俱俱耶.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遮遮支支朱朱耶.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 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吒吒知知都都耶.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 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多多谛谛多多耶.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 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波波悲悲波波耶.母母母母母母母母母. 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唵 波多咤 遮迦耶 夜兰阿 阿瑟咤 萨海咤 呼嚧呼嚧咤 遮迦耶 娑婆诃   

无数天龙八部 百万火首金刚 咋日方隅 今朝佛地 普庵到此 百无禁忌   

南无普庵祖师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慧律法师说:禅就是佛的心,禅不可说,没有语言或者东西能够形容。
 
静者心多妙


一庭清韵,夜空宁寂,明月静好

书案上新沏的绿茶,几番沉浮后,静静的于杯底沉淀生命的柔软与淡定。
  

独坐,细品一杯清茗,闭目冥思,忘了忙碌和疲倦,忘了忧心和烦恼,仿佛置身于绿意葱茏的大草原,凝眸着广袤高远的蓝天,风轻闲,云淡定,万物悄然无语。一种茶洗尘埃、物我相忘的感觉在心头潺潺流淌。
  

在对耳朵和眼睛更加亲昵的时代,记忆中的花香,心灵上的雨伞,天地间的静谧,仿佛梦幻般的悠远。
  

热闹的,总在身外。冷静的,总在心里。每日在纷繁里陀螺似的旋转,耳鼓里充斥着各种喧嚣与聒噪,我们可曾听到自己心泉流淌的声音?
 

附件

  • 2622502358030188962[1].jpg
    2622502358030188962[1].jpg
    33.8 KB · 查看: 20
静者心多妙


知足方能幸福,知心方能宁静。


心境的不平和,往往源于追名逐利,争强好胜,喜得患失。身心疲惫之余,渴求回归物我无争的宁静境界。 只有平静清亮之水才能映照出群山倒影,只有“静”才能涵养人的心智。


静心,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儒家的独善其身是要求人要静心,道家的解纷和光是提醒人要静心,禅学里的见性忘情是告诫人要静心。


静心,能使思想处于清醒状态,在静中升华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平常不易感受到的人生,悟到平常不易悟到的哲理,体会人生的真谛。“小静”有“小得”,“大静”有“大得”。


静心,不是泯灭头脑与思想,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到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积蓄生命的力量。静心,并不是无为,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高朋满座时坦然处之,曲终人散时不觉孤寂,能够品如兰,耐得人中寂寞,能够德如玉,守得石中温润。


静心的最高境界在于心、境合一。 心有多静,思想的触角就能伸多远。
 

附件

  • 1093530284537904480[1].jpg
    1093530284537904480[1].jpg
    47.9 KB · 查看: 21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