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转贴自/ 梵音清响

佛菩萨讲经说法是旁敲侧击,让我们听了会想一想自己有无此过失,有的话,赶快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佛菩萨不会指着我们而说过失,他只是让你自己去反省,让你自己去觉悟,他的心是清净的。

实际上佛并没看到任何一个人有过失,这是佛法教学的高明,不失清净心啊。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附件

  • 20090510141539597.JPG
    20090510141539597.JPG
    5.5 KB · 查看: 9
[信佛]


‘信佛’这二字很不容易,我过去出家,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才去受戒。

受戒回来一般人讲‘谢师’,去看看老师,到台中去看李老师。

还没有到面前,老远看到老师,老师就招手,我就走进来了,指着我:‘你要信佛!’

我也愣住了。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了,我学佛第七年出家的,出家就开始讲经,受了大戒,回来老师训斥‘要信佛’,然后跟我解释:‘很多出家人活到八十、九十,死了都不信。’


我才明白这个字难!


这个字是入佛门,不信你怎么能入得了门?你还是信自己的烦恼习气,你不信佛。
 
什么样标准才叫信佛?

把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弃,随顺佛陀教诲,这才叫信,你才知道这个字难。

‘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一句话是出在《华严经》上的,你们大家都知道。

处事待人接物还随顺自己的意思,这不信佛。

佛教我们在顺境里面不起贪恋心,在逆境里头不起嗔恚心,我们有没有做到?

真正做到了,你就常生欢喜心,这得受用、得好处。你做不到就不信,所以头一个是信。
 
信了佛了,那还有这些妄想?那还有这些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样才能一心向道。


‘道’在那里?道就是生活,就是穿衣吃饭。你在《金刚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开端,‘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就是‘道’。
 
由此可知,学了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改变,每天工作也没有改变,处事待人接物,种种应酬还照样。


佛菩萨和世人差别在那里呢?

世人在一切境缘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与道相违背了。

诸佛菩萨在一切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生活自在,他的应酬也自在,得大自在,得大圆满。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大自在、大圆满都是从清净心里生出来的.

《金刚经》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般若智慧。

实相般若智慧现前,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不圆满呢?归结到一个清净心哪。


所以会修行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永远守住你的清净心,也就是前面所讲三归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世缘之中,佛在经上说过,‘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这二句话说得好。世间事可以做,《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障碍在那里呢?障碍在‘世间意’。

‘世间意’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有这个东西;这二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讲什么?就是说的这些东西。

对人、对事、对物、我想怎么样,想就错了,想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想’就是妄想。

那你要问,那一个人不是这样想法?没错,人人都是凡夫,都有妄想,谁不是如此?




佛菩萨没这个想法,可惜你没见过,你所见的都是凡夫,所以你把这桩事当做正常的了。
 
为什么佛菩萨没有这个想法呢?

佛菩萨知道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想的是空的;

诸法缘生,缘生性空,所想的也是空的,它还有什么想头?没想啦。

不想而应付事情却能面面周到,他为什么那么周到?那是智慧的流露。
 
我们举一个例子,

你们诸位看看佛的经典,你看佛说的话,说得好不好?

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不论是讲理讲事,头头是道。


佛有无起个念头,‘我这次要怎样讲法?’,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完全顺乎自性,从心性里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起心动念,搞出来的却是漏洞百出,怎么讲都没有人家圆满,怎么写都没人家文字的漂亮。

所以学佛就是要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切用真诚心,真诚心自然生智慧,自然得诸佛加持,这‘加持’就是诸佛的护念、关怀。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这个贴子也是以前宗教板块里的,是不是现在还在基督板块里呆着呢?可惜!多谢师兄不辞辛劳的这样子转贴

阿弥陀佛 感 恩 如果斑竹能转就好了
 
[真诚心是佛心]


真诚心是佛心,你和佛是同心;
四弘誓愿是和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行。


我们有没有把这意思体会到呢?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几分呢?

这就是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原因在此地。
 
仔细反省、检点,我们做错了,我们今天是随顺烦恼啊,随顺习气。

烦恼是贪嗔痴,我们随顺这些;
见色闻声,中意的就起贪心,起傲慢心;
不中意的就起嗔恚心,这都是愚痴。
 
所以表面上好像是学佛,而实际上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一丝毫都没有改过来。

佛在经上所讲的‘受持’二字,我们不但没做到,这二字的意思都没懂,
都把它错解了,以为我每天把经念一遍就是‘受持’了,你说这错到那里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