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场到冰箱 素食者慎入

要想洁心,唯有先洁身,饮食对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姚窈的一日三餐很简单。每天的食谱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后,一杯蜂蜜柠檬水(500L),一个苹果,然后是一碗麦片粥或是稀饭;十点半一杯酸奶和适量粗粮饼干;中饭一般在两点左右吃(因为中午有瑜伽教习课),适量蔬菜和半小碗粗粮米饭(有时是玉米);晚上适量水果、酸奶。冬天晚上会吃稀饭、一份炒素菜。
 
  用简单的油盐烹调蔬菜,多吃新鲜水果,少食红肉,可吃些鱼虾,让身心通透,使身体呈弱碱性,这是小资女人推崇的生活方式。

  姚窈经常会去城边小镇小村去转转,享受乡间的清新空气,听听悦耳的鸟鸣,看看明净的田野,然后吃一顿清素的农家饭菜。庐江汤池一个素食馆,“闹中取静的一个地方,饺子、馍头,还有素菜,感觉不错。菜是我喜欢的那种口味,环境非常干净、舒服,里面的服务人员也显得很清雅。洗碗都会用淘米水,一点污染都没有。 ”
 
 每个月姚窈会选择几天进行“避谷”。所谓避谷,通俗的理解是远离谷物,方法是如果想在第二天进行避谷,那么在前一天晚上吃少量清淡食物,第二天开始全天进食流质,比如水或奶类,让消化排泄系统暂时休息,让身体自行排毒,有利于消除消化道中积累的废物,使身体更加洁净。“避谷会让身体变得轻盈,而且素食和避谷都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的话,对整个环境都有好处。 ” 这些书和乐:意林·慈经
 
  姚窈书架上的书是如此分类的:佛学、瑜伽、心理学、养生、素食、中医,杂志很少接触,最近会看些《意林》。她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看书、做笔记,状态好时会很开心地看书,状态不好时也会很用心地看书。音乐方面,轻音乐与梵呗都听,最近一直在听 《慈经》,而且还学会用巴利语(古印度一种语言)来吟唱。 这些观点:自爱·独立
 
  每一种状态对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姚窈较为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自爱而又独立,随波,但不逐流,不会为了刻意迎合别人,而把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微日记

  2006年12月7日06:00三亚,早晨醒来,睡意朦胧地看向窗外,瞬间沉醉在这蓝天白云下的温暖

  2009年1月12日05:00西双版纳,清晨的露水似雨滴般亲吻着芭蕉叶,爱上这天籁之音
 
    2011年8月20日17:30会馆,四位伽友盘腿围坐,听《慈经》,泡普洱茶

特设提问:合肥北一环将打造新小资时尚街区,你希望里面有什么样的店?自己会开一家什么样的店?

  答:现在合肥的很多商业中心和街区,吃喝玩乐都具有了,只是缺少一家纯正的素食餐厅,觉得很遗憾。如果有可能,我还是要创办一个简洁而又充满爱心的“步达”瑜伽空间,它含有“实践”与“觉”的双层意义,透过一步一脚印的身体力行来减少乃至断除烦恼,继而享受清净、喜悦的美好人生。 文/杨静
 
百岁素食老人:不在华衣美食 而在永不言休
南方都市报 
ImageUploadedByCFC 21424204018.817946.jpg
 
长寿的要诀不在尽享华衣美食,只要永不言休,对每个明天都常存好奇心,以及积极乐观心态,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许哲

  “我没有想,要做的就去做。”今年113岁的许哲,是目前全球最年长的华人义工。当其他人视50来岁为“衰老期”的开始,许哲的精彩人生才刚刚起步。她55岁当上护士,服务落后地区,67岁在新加坡开设第一所慈善护老院,展开她的义工生涯。。昨日,她再次来到香港,出席老人保健活动,以自身为例,证明长寿的要诀不在尽享华衣美食,而是要永不言休,对每个明天都常存好奇心,以及积极乐观心态,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55岁进入护士学校

  许哲原籍广东汕头农村,她的童年过着穷困艰苦的生活,年纪小小便要担起料理家务的重担。一次,小许哲与比她年幼的舅舅在家发生争执,被舅舅嘲讽道:“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奴隶”。从此,在这个小女孩的心中,便植下了要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16岁的时候,她与母亲一同来到香港生活,母女俩相依为命。少年时代的许哲过着艰辛的生活,白天当清洁工,赚取每月2元的微薄薪水,她把所有薪金用于攻读夜间课程,主修英语和速记。许哲还把余下的钱捐助社会有需要人士,其捐助的情结从此与日俱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沦陷,许哲带着母亲随德国籍老板逃避战火,辗转到了重庆。1945年,战场伸延至大后方,许哲眼见着士兵、平民在无情的战火下受伤甚至丧命,心生要当医护的想法,她希望能入读护理学校,可惜当时医护学校收生的年龄限制为17至25岁,这对于当时已经47岁的许哲简直是无望,但凭借她的坚持和诚意,最终打动了学校校长,学校破例录取她。后来,她成为英国伦敦护士学院学生,修读8年的护理课程,55岁时她到巴拉圭当收容所护士。
 
  63岁定居马来西亚开始扶贫

  许哲63岁时为了照顾高龄的母亲而移居马来西亚。定居后,她开始着手开展扶贫工作;在1965年,65岁的许哲买下新加坡的一块地并成立了第一所“养老病院”,义务收容了当地250位贫病老人。“我看到他们的需要,所以决定要建一所诊疗院。”她一直抱着一颗简单直接的心,把服务贫苦百姓的愿望付诸行动。

  时至今天,她依然身体力行参与义务工作;由她创办的“心连心”服务,主要照顾社会上的独居长者,为他们送上日用品和定期发放补助金。每逢周末,她更会亲身探访院舍,跟院舍的长者聊天。许哲的义工服务更扩展到毗邻的越南,她还资助当地的30名失明人士。
 
  日常简朴日食两生鸡蛋

  许哲过着简朴的生活,日常以粥为主粮,每天早上均进食两只生鸡蛋以吸取蛋白质。她是一名素食者,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木瓜、西瓜和牛油果,因为果肉较软易咽。许哲本身是瑜伽教师,她精于瑜伽动作,只是两年前因意外受伤后便没有再做瑜伽运动。现在她每天都在床上进行伸展运动,并作静坐冥想,以保持心境平和。

  昨日,许哲专程由新加坡来港出席保健活动,并为长者提供免费血压检查及派发奶粉。中新网
 
  ■生活秘诀

  许哲过着简朴的生活,日常以粥为主粮,每天早上均进食两只生鸡蛋以吸取蛋白质。她是一名素食者,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木瓜、西瓜和牛油果。现在她每天都在床上进行伸展运动,并作静坐冥想,以保持心境平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