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口意”三方面讲小雪养生方法
2015-11-22 特别策划 佛医堂
小雪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这个“小雪”视频拍得真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意
养心:静者寿,躁者夭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即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也是“静者寿,躁者夭”的最好说明。
口
饮食:减咸增苦去内火
谚语云:节到小雪天下雪。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而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降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
另外,中医专家表示,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需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补充,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
身
保健妙法1:揉太溪穴养肾脏
秉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是养肾好时节。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养肾有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保健妙法2:干浴按摩功御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平日可做干浴按摩功,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此方法适用于预防流感。
保健妙法3:泡脚驱寒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可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刺激足底穴位。
泡脚加醋:快速减轻疲劳,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加茄枝或冬青:预防脚冻伤,治疗脚冻疮。
泡脚加辣椒枝:改善体寒,注意脚面破损者小心使用。
泡脚加艾草:提高御寒作用,有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