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人看中国引申开去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ipure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少数人的选择是更好的?
你认为这里的有投票权的人没有几个有头脑知道什么对他是好的,那你认为你自己知道什么是对你好的吗?为什么你就一定比他们强呢?如果他们眼里看你才是那种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你自己好的,你怎么证明自己比他们强?你怎么证明你们这些精英才是应该掌握政权的,而不是被你认为没头脑的那些人?最后这样的争论怎么解决,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用人头换政权?我不是要挑衅激怒你,而是希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凭什么你认为自己就属于有头脑的精英,而别人就没有头脑、就要听你这样的精英?

是的,这里的工程效率是比中国低,但是你能进一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吗?你问问这里的公民,要他们放弃这里的公平来换取中国那样的效率,他们愿意吗?你问问中国老百姓愿意吗?(当然,你会认为中国老百姓没有这样的头脑回答这样的问题)。

至于“有能力的专制胜过平庸的民主”,你问问刘少奇、彭德怀、张志新、老舍等人,或者问问现在的陈希同、薄熙来等人的意见吧。你认为他们会同意你的意见?当然,你也可以问问这里的老百姓。
说服别人和命令别人的有一区别应该是心要平,气要和~~
不然,从态度上就很难让人接受,不,很难让有些人接受~~:)
 
最后编辑:
说服别人和命令别人的有一区别应该是心要平,气要和~~
不然,从态度上就很难让人接受,不,很难让有些人接受~~:)
啊,是不是我问的问题太多,有点让人觉得咄咄逼人?
我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问题我也会反问自己的,我自己会心平气静地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有人给我的发言提出类似的问题,真心愿意听我的解释,我会反思自己并很高兴和对方交流。但是,有时候我会以自己的心态来想当然地以为对方也是这样的心态,而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问题可能让对方受不了,以为是我挑衅对方。这不是我的出发点。
谢谢你的提醒。我去把那帖子修改一下。
 
睡了睡了闹子,民主自由算个P,自己身体最重要,晚安!
啊,是不是我问的问题太多,有点让人觉得咄咄逼人?
我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问题我也会反问自己的,我自己会心平气静地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有人给我的发言提出类似的问题,真心愿意听我的解释,我会反思自己并很高兴和对方交流。但是,有时候我会以自己的心态来想当然地以为对方也是这样的心态,而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问题可能让对方受不了,以为是我挑衅对方。这不是我的出发点。
谢谢你的提醒。我去把那帖子修改一下。
 
啊,是不是我问的问题太多,有点让人觉得咄咄逼人?
我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问题我也会反问自己的,我自己会心平气静地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有人给我的发言提出类似的问题,真心愿意听我的解释,我会反思自己并很高兴和对方交流。但是,有时候我会以自己的心态来想当然地以为对方也是这样的心态,而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问题可能让对方受不了,以为是我挑衅对方。这不是我的出发点。
谢谢你的提醒。我去把那帖子修改一下。

别改,没有这个意思~~

一直以为您不管对什么样的贴子的回复都很心平气和~~:)
 
别改,没有这个意思~~

一直以为您不管对什么样的贴子的回复都很心平气和~~:)
改了。你再看看,还有没有可能让对方误解我态度不好?:)
说真的,看了你的贴我就回去读了一下我的帖子,的确觉得我问那么多问题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咄咄逼人了。谢谢提醒。
其实,我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讲了。我有时候是会用自己的心态来假定对方的心态,我认为自己讲的话一定是有自己的逻辑思路的,别人如果不理解我们讲的话,最好就是反问我们,给我们机会解释。结果有时候对方不是跟我一样欢迎被反问的,而是觉得我故意为难他们,引起误会。
 
:D:D:D:D

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闭关锁国,惟我独尊"所导致的种种苦难,几乎是一个有

良知的知分子的必走之路。楼主的文章,已经显露了这样的倾向。而这种审视,与

当前政治体制的争论,本是无关的。文章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反省。相信很多

读了文章投下"支持"的朋友们,也会奇怪,这跟自由呀,民主呀等等政治上的意识,

怎么又扯不到一块了呢?!

政治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病毒。它属于一种知识障。一经上脑,如同吸毒的瘾君

子,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只有政治毒瘾,只有意识形态,只有口号。今天的

自由、民主之争,压根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比之革命党人之于满清,共产党人之

于国民政府,文革的青年之于当权派。今天的意识形态,还是有了不少改进。流血

的事件是少了许多许多,也走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列。可以说,较之他们的前辈,

瘾君子的政治毒瘾轻了许多。都快成了茶杯里的风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说到底,杀头流血的事,原就是谁也不爱干的。所以需要动用政治上的意识形态,

它是绑在马儿头上,一块遮蔽它的视线的黑布。目的就是赶人走向九死一生的政治杀

戮中。所有的政治意识形态,到了最后,都是一道一道紧箍咒。审视中国近代史,

当知此中之利害。做政治宣传,本身就是违反历史发展的,是注定成魔的。终身政

治宣传,则终身成魔。

中国,只是人类世界里其中一个国家而矣。我们的文化,我们所处的世界环境,不

只局限着我们的选择,同时也呼唤着我们的努力。这个努力,不是单一个人的事,

是同气相求的结果。求的是中国人融入人类世界,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科学知识

的领域,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在都呼唤着我们。如果我们这一代还顽固地走

向祖父与父母前半生的旧路上,做着杀头流血的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的白日梦。明天

的世界不可能有中国人的位置。我们的下一代,决不会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走向更

光明的道路。他/她们也只能任人鱼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面镜子。它说明了这个几
代人都任人鱼肉,与意识形态的白日梦之间,

存在着的因果关系。









.
 
最后编辑:
改了。你再看看,还有没有可能让对方误解我态度不好?:)
说真的,看了你的贴我就回去读了一下我的帖子,的确觉得我问那么多问题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咄咄逼人了。谢谢提醒。
其实,我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讲了。我有时候是会用自己的心态来假定对方的心态,我认为自己讲的话一定是有自己的逻辑思路的,别人如果不理解我们讲的话,最好就是反问我们,给我们机会解释。结果有时候对方不是跟我一样欢迎被反问的,而是觉得我故意为难他们,引起误会。
没有您在任何时候有不心平气和的印象。不觉得楼主会误解您~~:)

同意您的那段反问,只是没想表态只把字变换了颜色,我是觉得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特别是不能保证你想说服的这些人都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心平---气和,逻辑清晰合理,,,都挺重要的~~因为也看到了您在那段用了心平气和几个字,就借机说了俩句~~

其实,如果楼主根据这个结果,"对于亚洲加拿大人普遍存负面印象,唯一的一个正面印象超过负面印象的国家是日本,而中国在这些国家中垫底,对中国抱有负面态度的人是持正面态度的人的三倍,"多问几个为什么,再给因为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不懂,只是瞎想~~:shy:
 
Guest-Teaching Chinese, and Learning America (中国老师在美国当文化使者)
By SAM DILLONOctober 16, 2013
Source: http://cn.tmagazine.com/education/20131016/t16teacher/en-us/


俄克拉荷马州劳顿市——来自中国的青年女教师郑月(Zheng Yue,音译),目前正在这座位于俄克拉荷马草原
的城市传授她的母语。最近一天早上,她正在讲评一次词汇测验,一位学生打断了她的话。

“对不起,我刚才走神了,”这位涂着烟熏妆的初中女生说:“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来着?”

郑月似乎吃了一惊,但还是耐心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讲解。

下课后,她说:“在中国,如果你教学生,而他们没有听懂,那是他们的问题。在这里,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透彻,
老师就得重新教一遍。”

27岁的郑月正在劳顿市教汉语,她自己同时也在学习美国文化。她所参与的,是中国教育部的下属机构与美国大
学理事会
(College Board)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

中国试图向世界传授其语言和文化,包括郑月在内的大约325位教师志愿者,正在美国学校从事长达3年的教育工
作,他们的薪水由中国政府资助。根据中国政府资助的另一个配套计划,大约2000名美国学校管理者已被请到中
国参观访问。

两年前,郑女士放下北京南城一所普通大学的教职,来到劳顿市。在这个被牧场和军事基地环绕,小型商场和汽车
经销店林立的城市中,她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美国的校园文化也与中国学校迥然不同。

“我的高中生活简直就是受罪,只是学习,没有其他活动,”郑月说。“美国学生的生活要有意思得多,”部分原因是
他们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合唱团和其他活动。

“他们开派对、饮酒、约会,”她说。“中国学生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其他几位中国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一旦老师进入教室,学生们就会立刻集中注意力,有此经历后,他
们有些难以适应美国学校的不拘礼节。

一位名叫赵红梅(Hongmei Zhao,音译)的中国老师已经在威斯康星州创立了一个成功的语言课程,她表示,一些
学生有时故意把英语说得很快,让她听不明白,用这样的方式来扰乱课堂秩序。

“随后,整班学生就哄笑一片,或许是因为我的口音吧,”赵老师说。

郑月说,她的学生没有一个是令人讨厌的。麦克阿瑟高中(MacArthur High)助理校长萨曼莎·维德迈尔(Samantha
Weidenmaier)表示,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程度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郑月表示,她觉得老师在美国几乎不受尊重。

“这个国家不重视老师,这一点令我非常郁闷,”她说。“老师挣得不多,而这个国家崇尚赚钱之道。在中国,老师挣
得也不多,但起码是一份非常光荣的职业。”

郑月说,她经常花时间澄清美国学生对中国的错误观念。

“我想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并不是疯子,”她说。比如,有一次在谈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时,有位学生问她,如果
中国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当局会不会扼杀其中一个婴儿。

她说,一些学生非常震惊地获悉,中国人竟然也在使用手机。还有些学生认为,香港是中国的首都。

劳顿市的教育总监巴里·博尚(Barry Beauchamp)表示,郑女士和其他两位中国教员能来这里工作,让他兴奋不已。
但在他看来,从这项文化交流活动中获益最多的,正是这些客座教师。

“了解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我们的自由,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之一,”他说。“这些中国教师去教堂做礼拜,参加家庭聚
会,欣赏乡村音乐演唱会,观看牛仔竞技比赛。看着他们正在吸收我们的文化,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

在赴美工作的客座教师中,郑月的情况颇具代表性:中国政府为她提供大约1.3万美元的年薪,美国学区为她提供
住房和每月500美元的津贴。

一些学区提供的津贴更多一些,但劳顿市是少数借给客座教师一部汽车的地区之一。比如,他们向郑月提供了一部
笨重的蓝色别克世纪牌(Buick Century)轿车,它原本是一辆教练车。

在麦克阿瑟高中,郑月每天教三节时长一小时的中文课。

上周的一天,一位名叫辛西娅·汤普森(Cynthia Thompson)的毕业班学生与郑月讨论听京剧的事情,她的中文说得
极其流利。另一位名叫雷蒙德·维尔(Raymond Veal)、立志当整形外科医生的学生,说中文时则结结巴巴的,他搞
不清楚“影院”和“京剧”这两个中文词汇的区别。

“我不擅长记汉字,”维尔说。

郑月向学生描述过她过去在平顶山市上学时经受的巨大压力。那里的学生每周学习6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直至一
节必须要上的晚自习,晚上10点才正式放学。

“我可做不到那些,”维尔说。

早上的课结束后,郑月开车一路向西,穿过劳顿市寻找吃午饭的地方,途中经过了一架种子提升机(seed
elevator)。别克车逆着狂风行驶在一片巨大的土黄色尘埃之中。郑月把车停靠在一家汉堡王快餐店(Burger King)
旁,点了一份鱼肉三明治。

“来俄克拉荷马州后,我重了10磅,”她说。

在就餐间隙,她回忆起今年初春时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学生把她新出生的孩子带到学校,向面露赞赏之色的学生和
老师炫耀了一番。

“青少年怀孕在中国极其罕见,”郑月说。“我觉得这个女孩把她的孩子带到学校,大家为她感到高兴,这挺好的。但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我们认为女孩子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要争取上大学。”

那天下午,郑月在中央中学(Central Middle School)上了几堂课,她先训练22位8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初二——
译注)如何用中文从1数到100,接着解释了一些中国节日,然后转身在黑板上书写了一首中文绕口令。

这时,一位留着棕色长发的女孩,突然大声问她的同学:“法国在什么地方?”

“在欧洲,”一位穿宽松牛仔裤的男生在教室另一端大声回应道。

“法国不在欧洲,”另一个男孩说。

郑月没有理会,继续写着板书。

“美国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她后来说。“基本上他们只想了解眼前的事物。”

郑月说,她希望给学生们传授更多知识,而不仅仅是教他们写汉字,以期更出色地做好这份工作。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拥有一段非常甜蜜的学习中文的记忆,”她说。“这些美国学生能够记住的词汇不会很多,但我想
让他们记住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之美。”


翻译:任文科











.
 

附件

  • 来自中国的郑月老师,正在向她的学生雷蒙德·维尔教授中文.jpg
    来自中国的郑月老师,正在向她的学生雷蒙德·维尔教授中文.jpg
    52.2 KB · 查看: 36

:D:D:D:D

其实 楼主 的引申,早就在这二三年来,被一部分美国主流媒体注意到了。

"一些学生非常震惊地获悉,中国人竟然也在使用手机。还有些学生认为,香港是中
国的首都。"

"“我想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并不是疯子,”她说。比如,有一次在谈及中国的计划
生育政策时,有位学生问她,如果
中国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当局会不会扼杀其中一个婴儿。"

“青少年怀孕在中国极其罕见,”郑月说。“我觉得这个女孩把她的孩子带到学校,
大家为她感到高兴,这挺好的。但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我们认为女孩子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要争取上大学。”




.
 
:D:D:D:D

其实 楼主 的引申,早就在这二三年来,被一部分美国主流媒体注意到了。

"一些学生非常震惊地获悉,中国人竟然也在使用手机。还有些学生认为,香港是中
国的首都。"

"“我想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并不是疯子,”她说。比如,有一次在谈及中国的计划
生育政策时,有位学生问她,如果
中国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当局会不会扼杀其中一个婴儿。"

“青少年怀孕在中国极其罕见,”郑月说。“我觉得这个女孩把她的孩子带到学校,
大家为她感到高兴,这挺好的。但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我们认为女孩子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要争取上大学。”


.

被你发现了^^,我这帖子本就不是为了讨论政治的,像你引用对外汉语教师的故事,也正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在上海的时候就业余教expatriates中文,从而沟通彼此文化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国,来到加拿大我还在通过教中文继续着普及传递中国文化。文化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是适合在某一个环境的一种习惯。学会彼此尊重更包容地看待这个世界,一直觉得经历多了会使人变得更宽容,不过在这还是感受到不少咄咄逼人的同胞。
 
你要传播中国文化, 当然无可厚非。 至于别人接受不接受中国文化,也都是别人的自由。

但是你对于别人对中国文化的质疑会马上用谎言掩饰, 这是不可取的。 比如说对于猴脑的例子。 但是这又是很常见的, 你才来了一年么, 民族主义精神很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没有对不对的? 那穆斯林的男可外娶, 女不外嫁, 偷情要处石刑你也支持? 这是适合在穆斯林生活环境的一种习惯?
 
你要传播中国文化, 当然无可厚非。 至于别人接受不接受中国文化,也都是别人的自由。

但是你对于别人对中国文化的质疑会马上用谎言掩饰, 这是不可取的。 比如说对于猴脑的例子。 但是这又是很常见的, 你才来了一年么, 民族主义精神很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没有对不对的? 那穆斯林的男可外娶, 女不外嫁, 偷情要处石刑你也支持? 这是适合在穆斯林生活环境的一种习惯?

塔利班的文化甚至连女孩上学都不能允许,要用暴力来压制(可参见马拉拉的故事)。所以笼统地说文化没有对错好坏其实是逃避现实的态度,只能通过否定人类有一定的共同价值观来掩盖自己不愿承认的落后之处。天朝宣传部门费劲地否认“普世价值”打的也就是这个小九九。
楼主如果是自发地热爱自己的母国文化,愿意向外界介绍中华文明,值得鼓励和赞赏。然而很可惜,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历史上遭到若干次极为惨痛的破坏。较远的有满清的文字狱,最近的当属文革,可以参阅《南渡北归》,有多少国之精华不幸凋零。可叹近来还有人以文革受迫害的多是文人,理工的较少而庆幸。殊不知,衣冠士人乃国魂之继承,一朝被毁,百年难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传播中国文化, 当然无可厚非。 至于别人接受不接受中国文化,也都是别人的自由。

但是你对于别人对中国文化的质疑会马上用谎言掩饰, 这是不可取的。 比如说对于猴脑的例子。 但是这又是很常见的, 你才来了一年么, 民族主义精神很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没有对不对的? 那穆斯林的男可外娶, 女不外嫁, 偷情要处石刑你也支持? 这是适合在穆斯林生活环境的一种习惯?
绝对同意
有坚持自己观点的自由
有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自由
就是没有给人家扣帽子的自由
:)
 
你要传播中国文化, 当然无可厚非。 至于别人接受不接受中国文化,也都是别人的自由。

但是你对于别人对中国文化的质疑会马上用谎言掩饰, 这是不可取的。 比如说对于猴脑的例子。 但是这又是很常见的, 你才来了一年么, 民族主义精神很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没有对不对的? 那穆斯林的男可外娶, 女不外嫁, 偷情要处石刑你也支持? 这是适合在穆斯林生活环境的一种习惯?

我也没有要别人接受中国文化,我的出发点是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因为很多误会是由于沟通不畅缺少认知引起的,而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其历史社会背景。
他们以为中国人都吃猴脑婴儿以为这个是我们十三亿人的日常习惯,这些不是质疑,是误解,我所说的也不过是陈述事实,我所去过的城市我身边的朋友我去过的饭店从没碰上过吃猴脑的,你把我的解释当谎言理解那我也无话可说哈,只能说你的生活背景和我不一样,我所解释的都是基于我的经历。我也没有所谓的民族主义精神,我只是觉得身在海外反而我更强烈的感受到我的Chinese identity, 因为有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很好但老外们并不知道,不喝冰水早睡早起这些在我们看来的健康常识他们不了解,伤筋动骨的我们还是要寻求中医跌打的帮助,有次一个本地同学咳嗽很厉害老不好我就用冰糖炖梨他吃了很有效果,其实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已经烙在自己的日常行为里。

我传递好的文化信息给他们就和传播正能量一样,老是翻些历史的旧帐各种负面的,so what? 告诉人们你们来自的国家是一个多么邪恶的民族?至少我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这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压力中,但中国的老百姓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几个decades以后过上加拿大人这样的peaceful life啊,有了经济基础就需要我们修炼精神文明。或许我们的历史背景太不同,我还是很热爱自己的祖国的,话说回来,如果中国不强大,海外的移民们又有什么好沾沾自喜的呢。即使换了本护照,在白人眼里还是中国人呀,我们班上出生在多伦多的CBC在他们看来都是中国人。印度人到了国外还穿沙丽带turban,我不明白为啥这么多炎黄子孙自己不待见自己。
 
老外也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这就是民主社会的正常状态。其中肯定也存在着偏见。但并不是所有对中国负面的感觉都是属于偏见。如果把别人对中国所有负面的感觉都理解为偏见,把所有中国的问题都理解为是别国带来的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唯独没有执政者当权者的问题,没有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这种理解本身必然就是一种偏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楼主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扭曲理解和对中非经济关系的涂脂抹粉,以及照搬所谓“谁也不能保证换个执政党就一定比现在好”的强权逻辑。

自己家人的脸上有疮,正视这个疮,提醒家人去就医,这并不是不待见自己家人。无视这个疮,自欺欺人地把这个疮说为美人痣,那才是真正的不好好待见自己的家人。

先有立场,再去找证据来服务自己的立场,通常就会出现这种一边指责别人偏见一边自己却处处表现出偏见的情况。

要在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下销售或辩论自己的政治立场,楼主应该先读读关于曲啸的一些报道。避免出现自己无法承受之痛。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