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B.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K.写。写它五年,你发现自己不行,那就跟现在似的,自杀算了。  
紅:極端些二分,庸俗的作家無可避免地敲響庸俗的讀者,但"不同凡響"的作家就有選擇,他可以只敲響不同凡響的讀者,也可以犧牲掉上面一部份有藝術潔癖的讀者,去迎合中層稍微有些異響的讀者。網路時代,即使極度稀有的寫手與讀者,都可以結識交流,關鍵是前者能不能敞開心胸,能不能主動出擊去尋找他的知音。光就孤獨的表象來看,其實我們看不出來他究竟是高明還是神經病。
藍;上次說到海明威自殺,一共有三個理論,遺傳、經歷、自我超越。最後這有點像半瓶水的觀點問題,一瓶滿水,世界都看到了,想不開的作家卻發現自己無所進步。世界上有更大的瓶子。作家那瓶滿水,往往渺小得微不足道。
 
最后编辑:
成为职业小说家,让人觉得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开店时代,上床就寝时已然是黎明时分,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12点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为了缓解兴奋还得聊聊天,喝点儿酒。如此一来二往,就到了凌晨3点,将近黎明了。
常常是坐在厨房餐桌前独自写着稿子,东方的天空渐渐白将起来。于是乎,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太阳早已高高悬在中天。
闭店歇业,开始了小说家生涯,我们——我和太太——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我们决定,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变暗了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生活、正经人的生活。不再从事服务业了,今后我们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不见。我们以为,这样一种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伤大雅。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
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在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20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只不过照这种模式生活,所谓的夜生活几乎不复存在,与别人的交际往来无疑也受影响。还有人动怒光火。

因为看了一回村上春树的那部《挪威的森林》的电影,没有20分钟我就放弃了,实在不喜欢,那个女孩哭得太悲切,凄惨,我受不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她那样哭,估计和那个男孩有关系。 后来又看到一些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评论,好像我都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对村上春树没什么感觉,也没兴趣。
这篇文章,特别是我选的这段,翻译得很得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我对村上春树印象变好了一些。
 
最后编辑:
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我首先直面的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我本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的体质。从前由于每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重才控制在稳定状态。自从过上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便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便抽过了头。那时候一天要抽60支香烟,手指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发散出烟味,怎么说对身体也不好。打算作为小说家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开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跑不了太长的时间,20分钟,最多也就30分钟左右。我记得,就跑那么一点点,便气喘吁吁地几乎窒息,心脏狂跳不已,两腿颤颤巍巍。因为很长时间不曾做过像这样的运动,本也无奈。然而坚持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积极地接受了跑步这事儿,与之相应,跑步一类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沿长,跑姿一尖的东西也得以形成,呼吸节奏变得稳定,脉搏也稳定下来了。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尽量不间断。
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
不久,原来略呈增加趋势的体重逐渐趋于稳定。每天坚持运动,适合自己的体重自然而然确定下来。最易驱动身体的肌肉开始显现。随即,吃的食物也一点点发生了变化,食物以蔬菜为主,蛋白质主要靠吃鱼摄取。我一直不太喜欢吃肉,这下越发吃得少了。我尽量少吃米饭,减少沉酒量,使用天然材质的调味品。

这些段落我也喜欢。有人说,我们现在的任务,一个是学好英语,第二是锻炼身体。很有道理。
 
坎没什么,慢慢写就过去了
画画的时候也经常有中间想放弃的感觉,坚持画下去,不管好坏怎么也就画出来了。
我觉得写东西用心去写就是了,不用那么多理论,让理论束缚住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谢谢拥抱! 还是要多摸索实践。 我想重新把《孔雀东南飞》改写。 我觉得腊八的笔记是很好的提示。 大概,我是一个很教条的人吧。
 
这个读书笔记小栈真好! 默念,默念,别close,,,

各样人的文字,都带来不同的欣喜,明媚一整天的时光,,,

看见有人气定神闲、认真地开拓兴趣的空间,恰好还是落在自己最具天赋的世界,不得不暂时收起刻薄,发出由衷的钦佩和赞溢
 
在写作中, 一直有很多困惑。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 过不了一道坎, 写不下去了。 好像前面的努力忽然象断线的风筝要飞逝去。 读腊八的这几篇引文很受启发。 好像又登高了一步。怎样让人物有鲜明的特征,避免脸谱化和僵硬化呢?腊八和拥抱,请谈谈好吗?感谢啊。。。。。。
@腊八粥 @让我拥抱你
不断尝试吧,不断观摩别人的作品,有的时候看见别人写的不好的地方对自己的启发更大....而且也看你对自己的要求,随随便便地写其实是最容易的,但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就应该多花时间琢磨,一回生二回熟...
 
紅:極端些二分,庸俗的作家無可避免地敲響庸俗的讀者,但"不同凡響"的作家就有選擇,他可以只敲響不同凡響的讀者,也可以犧牲掉上面一部份有藝術潔癖的讀者,去迎合中層稍微有些異響的讀者。網路時代,即使極度稀有的寫手與讀者,都可以結識交流,關鍵是前者能不能敞開心胸,能不能主動出擊去尋找他的知音。光就孤獨的表象來看,其實我們看不出來他究竟是高明還是神經病。
藍;上次說到海明威自殺,一共有三個理論,遺傳、經歷、自我超越。最後這有點像半瓶水的觀點問題,一瓶滿水,世界都看到了,想不開的作家卻發現自己無所進步。世界上有更大的瓶子。作家那瓶滿水,往往渺小得微不足道。
既然不能让所有人高兴,那就让自己高兴好了....
 
成为职业小说家,让人觉得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开店时代,上床就寝时已然是黎明时分,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12点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为了缓解兴奋还得聊聊天,喝点儿酒。如此一来二往,就到了凌晨3点,将近黎明了。
常常是坐在厨房餐桌前独自写着稿子,东方的天空渐渐白将起来。于是乎,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太阳早已高高悬在中天。
闭店歇业,开始了小说家生涯,我们——我和太太——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我们决定,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变暗了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生活、正经人的生活。不再从事服务业了,今后我们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不见。我们以为,这样一种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伤大雅。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
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在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20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只不过照这种模式生活,所谓的夜生活几乎不复存在,与别人的交际往来无疑也受影响。还有人动怒光火。

因为看了一回村上春树的那部《挪威的森林》的电影,没有20分钟我就放弃了,实在不喜欢,那个女孩哭得太悲切,凄惨,我受不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她那样哭,估计和那个男孩有关系。 后来又看到一些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评论,好像我都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对村上春树没什么感觉,也没兴趣。
这篇文章,特别是我选的这段,翻译得很得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我对村上春树印象变好了一些。
欢迎枫老师点评。《挪威的森林》还是看书比较好,电影我都没看,因为肯定在意思和表达上会有缺失的。
 
这个读书笔记小栈真好! 默念,默念,别close,,,

各样人的文字,都带来不同的欣喜,明媚一整天的时光,,,

看见有人气定神闲、认真地开拓兴趣的空间,恰好还是落在自己最具天赋的世界,不得不暂时收起刻薄,发出由衷的钦佩和赞溢
哈哈,估计我死的时候手上都拿着一本书.....
只要我还在CFC就不会关的,读书顺便做摘抄是从小以来的习惯,现在有网络了还可以和大家分享,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不断尝试吧,不断观摩别人的作品,有的时候看见别人写的不好的地方对自己的启发更大....而且也看你对自己的要求,随随便便地写其实是最容易的,但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就应该多花时间琢磨,一回生二回熟...
谢谢腊八! 还是得多努力,多积累,多吸收借鉴好的作品。 :zhichi: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