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连载)

565d49e33a069.jpg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 离》前言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来源: 索达吉堪布编译


在这个时代,如此振聋发聩的教言,对许多人来讲,应是从未见闻,今天,大家有缘遇到,理当好好珍惜。

愿此书成为你未来前行路上不灭的明灯。

作者简介

晋美彭措(1933-2004),举世公认的大成就者,开创了藏传佛教的再弘时代。

1985年,创建了喇荣五明佛学院,现被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佛弟子如潮水般涌入,众多极具影响力的堪布、活佛,都是他座下的上首弟子。

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环球弘法之旅,足迹遍及欧亚大陆,众多有缘人受到佛法的饶益。

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在想着如何利益有情。宛如一盏酥油灯,燃尽了自己,只为照亮众生解脱的脚步。

译者简介

索达吉,为利益众生,不辞辛苦,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国弘扬佛法,并引导实修。他尤其注重与高校师生的互动,清华、北大、港大、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等学府的讲台上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为了让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弘法之余,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对于外界的种种赞誉,他说:“我只是一名老师,教传佛法的老师。”

已出版的书籍有:《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残酷才是青春》等。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愿你未来路上

有这盏不灭的明灯

上师法王如意宝离开我们已整十年。

在上师身边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也是迄今最奢侈的记忆。

他无论到哪个国家,面对哪个民族的人群,无论是讲甚深的佛法,还是普世的道理,都会让人受益良多。

有人说:“法王虽然尊贵,却没有丝毫高高在上的言行,他平和谦逊的状态使每个走近他的人都能感受到快乐、温暖。”

“法王的魅力超过世间许多具有声望的领袖。”

“文革”期间,佛教深受重创,十年浩劫后,是法王如意宝重振了藏传佛教。迄今为止,他也是藏地摄受汉族四众弟子最多的大德。

法王和佛陀一样,用传法的方式利益众生,他让我们通过佛法认清自己、认识世界、了知一切真相,找到解脱之路。

200多年前,大成就者菩提金刚就曾预言:“凡与法王晋美彭措结缘者,皆可前往极乐刹土。”

从1987年到2004年初法王圆寂期间,我一直担任他的汉文翻译,随侍左右。遗憾的是,这18年里,各种因缘使然,法王留存下的教言可谓寥寥。

此时,法王圆寂十周年法会之际,我用尽心力搜集了他在国内外讲法的资料,从中挑选出部分教言,翻译成汉语,供养与法王有缘的你们。

无论你是否为佛弟子,这本书都会让你开卷有益。

书中的每一字句,都是法王的金刚语,绝没掺杂我个人的分别念,法王座下多如繁星的弟子皆可作证。

书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锐,个别人看后或许有如坐针毡之感。但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言:“击中要害的批评,是最殊胜的教言;指摘弟子过失的师父,是最好的上师。”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法王对某些人的严厉,犹如慈母呵斥犯错的独子,一切只因慈悲。

在这个时代,如此振聋发聩的教言,对许多人来讲,应是从未见闻,今天,大家有缘遇到,理当好好珍惜。

愿此书成为你未来前行路上不灭的明灯。


索达吉

藏历水蛇年十一月十五日
 
《不离》第一章第一篇 为何我们不快乐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开 篇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茫茫无际的轮回大海中,大多数人都在毫无意义的世间琐事中,虚度了自己宝贵的一生。能依正法调伏自心的人少之又少,既获人身、又不虚掷光阴修学佛法,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我们有缘听闻此法,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学习佛法时,恭敬和智慧非常重要。若无恭敬,对佛陀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就不会重视,这样即使佛法再殊胜,也不可能得到点滴利益;而若无智慧,则不会认真思维、反复抉择,对甚深法义就无法获得真切的认知。

因此,只有凭借恭敬和智慧的妙舌,才能品尝到佛法甘露的胜味,遣除自心炽盛的烦恼!

第一章

为何我们活得不快乐

心念,就像空中的云雾。

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无利无害的;

一旦分别执著,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真正令你受尽折磨的,

实际上是心魔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乱。

这个魔王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阻碍我们获得永恒的安乐,不断射来五支箭——贪心、嗔心、吝啬、傲慢、嫉妒,让中箭者饱尝生不如死的剧苦。为了断除他每日对我们的伤害,最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这即是文殊菩萨手中的“智慧宝剑”。

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哪怕身处睡梦中,都渴望安乐无恙、远离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赐予我们这些。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在安享无边快乐,有人却感受剧烈痛苦,这种巨大的差异,难道是随他们各自心意而变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谁也不愿遭受痛苦。

就拿财富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拥有,而不希望自己一贫如洗。但如果前世没有积累福德,今生即使非常渴望,拼命追求,也往往事与愿违。

当然,我们所感受的这些苦,若从外境中寻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个“苦难创造者”,那对他恨之入骨也无可厚非。但往外去苦苦寻觅的话,结果必然是徒劳无获。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实际上是内在的魔王。他阴险地藏在我们心里,轻易发现不了其踪迹;他时时与我们形影不离,所以摧残我们非常方便。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毫无自由可言,不断遍尝着各种苦楚。

但极为可悲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谁在捉弄自己,所以想要灭掉他,可以说难如登天。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不离》第一章第二篇 有多少傲慢你就有多苦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不断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当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们的心,就能引发令人颤抖的大苦。

所以,这五支花箭,又号称魔王幻变出来的五大魔。对此,我们应细心辨认,不要掉以轻心。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叫傲慢魔;

对男人或是女人,乃至外境一切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等,生起爱念,内心因此而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

可以把我们引入三恶趣的,是吝啬魔;

将自己和别人的善根全部摧毁的,是嗔心魔;

对别人生起竞争心,希望他不要得到名声财富,嘴上也经常对他说是道非,这叫嫉妒魔。

无始以来,这些魔时时刻刻都在损恼我们,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若能早日认清这一点,相信不管是谁,一刹那也不愿与这些烦恼大敌共处。

当然,这五大魔的首脑,就是魔王——愚痴魔,只有睁开了智慧的双眼,才能完全摆脱他的诱惑。或者,还可以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部斩破,这时魔王只能乖乖就擒,无力反抗了。

因此,不管显宗还是密宗,最根本的就是要证悟心的本性,如此一来,所有魔众才会无所遁形,自然而然消失。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一章第三篇 贪也是白贪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又有什么可贪的呢?

外境既然无实有,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它也同样不存在。尽管我们生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当下生、当下灭,本体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既然所贪的“境”不存在,能贪的“心”也没有,那又岂能生起贪心!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贪心根本不存在,为什么我仍在贪执呢?”这确实令人非常遗憾。因为凡夫被无明所障蔽,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往往当成了真实不虚,进而不断产生执著、烦恼、痛苦……说白了,这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当然,明白了贪心是空性的,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还要证悟。就像一个人只是理论上懂得了怎么开车,却从来没付诸行动的话,那不叫真正会开车。

证悟的方法,在佛教中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中观的方法来推理、观察,也可以用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借助于上师的加持而现见心性。但不管用哪一种,大家务必要牢记:一切法在究竟上虽然是空性,但对空性也不能执著!

19法王如意宝.jpg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一章第四篇 越吝啬,活得越穷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在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财物,连自己都舍不得享用,布施别人就更不可能了。

这种人在临死之际,其吝啬本性会对解脱产生巨大的障碍,命终后甚至会转生成饿鬼。即便再生为人,也必然恒常感受贫穷之苦,生生世世都与财富无缘。

所以,我们务必要想方设法断除吝啬。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一章第五篇 尽量像对待母亲一样原谅怨敌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不管是什么样的怨敌,哪怕他再伤害我们,我们也不应生起嗔心,而要尽量把他观成自己的母亲,修慈悲心。

  佛教中有充足的依据可以证明:无始以来,轮回中的每一个众生,都曾当过我的母亲。她们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尽最大的爱心来照顾我,将自己最珍贵的全部给我…..

  这些母亲们对我恩重如山,但因业力的嘲弄,她今生已经忘记了我,甚至成了我的怨敌。若不是这样身不由己,她又何尝愿意把痛苦施加在我的身上?

  想当初我生病时,母亲不管我的行为多么粗暴蛮横,都任劳任怨、嘘寒问暖、百般慈爱地呵护我。而今,母亲因长时漂泊于难忍的轮回苦海中,不幸得了“病”,已不认识我了。对于无有依怙的她,我又岂能因为一点点伤害,就把她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

  所以,当怨敌损害我们时,我们应当这样观想,不但不能对他恨之入骨、想要报复,还应从内心中真切地发愿:祈求上师三宝加持,愿他早日获得安乐,永远脱离苦海!

法王如意宝19.jpg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一章第六篇 别人有福报,一定要随喜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来众生的快乐应该由我来给予,但现在他们以自身的福德,获得了名闻利养,对此我又怎能心生嫉妒呢?

  就像作为儿子,本来需要父母给钱,但现在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赚了不少钱,父母对此嫉妒的话,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因此,当别人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时,我们不应该生嫉妒心,否则就是着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猛烈,看到别人名声大了、钱财多了,内心就特别难受,好像自己的福报被夺走了一样。但实际上,别人拥有的一切,跟你半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他有财有势、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福报,你再怎么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点一滴。

  在我们五明佛学院,三四百个堪布、活佛彼此之间并没有嫉妒心,大家互相赞叹功德,如此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到了别的地方,各自都会相应得到一些名声。

  而现在某些人,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妨碍;别人若是名誉扫地,自己便会声名鹊起,这无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拥有圆满功德,对你个人的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活在穷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声誉。因此,当别人具有福报时在,我们没必要嫉妒不已,而应当生起欢喜心,由衷地随喜!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一章 第七篇 “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在整个世界上,

我是最卑劣的人”

傲慢,就是对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等,生起一种满足之感,并在语言、行为中表现出来。

现在许多人不明白,自己的财富、地位、才华等一切,只不过是前世行善的果报。若是耽著于此而夜郎自大,定会将原有的善根毁坏,心中再也生不出功德。

有傲慢心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智慧出类拔萃、才华傲视群雄,但只要认真去观察,就会明白这些根本不值一提。在一段时期内,或者特定的小范围里,你的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或许确有过人之处,但不要忘了:在这世上,还有无数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

退一步说,纵然你的功德在凡夫中无人能及,但在圣者当中,肯定是有超过你的人。并且你这种所谓的功德,也并非永存,它只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十分无常。

当年我在石渠求学时,遇到了大善知识秋吉堪布、班泽堪布。对于秋吉堪布,我虽然不太了解,但自以为在智慧上远胜于他。可没想到,他的功德和境界非常不可思议,终其一生都在修持甚深法要,临圆寂前还在为弟子们传授佛法,以闻思修行圆满了自己的一生。

至于班泽堪布,我曾在他面前听过五部大论等许多佛法。以前就听说他的智慧和人格非常好,后来我以为他已经老了,可能糊涂了,但两年前和他相遇时,我发现他的智慧有增无减,身上却没有点滴傲慢,人格仍十分贤善,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让我不得不暗自赞叹:“真正的修行人,就该像他那样!”

我以为自己年轻时的智慧超越他们,但时至晚年,他们却已把我远远甩在了后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有些功德只是暂时的,没必要因此而沾沾自喜。

当年,在我的上师托嘎如意宝身旁,智慧卓越、严守净戒的修行人,犹如天上繁星那么多。可到了现在,不少人已堕落到了极为卑劣的地步。反而,过去有些戒律不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如今却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回顾这些历史足以看出:即便我们现在有智慧、有福德,这些也并非一成不变,实在不应以此而轻视他人。

要知道,别人心中隐含的功德,我们在没有证得他心通之前,根本无法现量见到。有些人的言行举止,尽管看起来不太如法,但实际上,他内在的功德,说不定如海一样广大。所以,我们对谁都不应轻视与傲慢。

作为业障深重的凡夫,不管是什么人,烦恼与功德都相互掺杂,就像粪便中混合着妙药,对此我们又有什么可得意的?假如因为自己有了少许功德就开始傲慢,那为什么不因烦恼炽盛而心生惭愧呢?

仲敦巴尊者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峡尊者也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这些具有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大成就者,对所有众生尚且一视同仁、十分谦逊,我们凡夫的过患如尘垢一样多,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傲气冲天呢?

极为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应学会谦虚、低调,就像被驯服的骏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事情。

总之,一切万法在胜义中犹如虚空,没有任何贪嗔烦恼,但在世俗中,如幻如梦的显现也是不灭的。若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自心,懂得诸法本体无实有,所见所闻都是大空性,同时在名言中,整个轮回还可以显现,以幻化八喻来对待一切。这就是大中观、大圆满的观点,也是文殊菩萨大悲化现的“智慧宝剑”。

运用这把智慧宝剑,我们就能断除我执烦恼,摧毁无明愚痴。若能根除无明愚痴,就像架子的三只脚断了一只,另两只脚也无法支撑一样,整个魔宫将会彻底坍塌,从此任何魔众都对你无法加害!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二章 识破烦恼的真面目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有些人只注重身、  
  语方面是否清静,  
  只关心外在威仪是否得体,  
  却忽略了内在的起心动念。  
  这就如同一个人只会洗脸、洗澡,  
  却从来不懂得清洗灵魂一样,

  都是分别念惹的祸 

  在这个世间,分别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痛苦。  
  就拿贪心而言,一个男人若爱上一个女子,并与之结为夫妻,开始时会觉得她美丽不可方物,而过一段时间后,对她的兴趣就慢慢淡了,甚至还觉得她毫无可爱之处,于是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 
  实际上,他以前钟爱的女人,与今天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之所以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完全是他自己的分别念在作怪。  
  但凡有了这种狂乱的分别念,人就像风中的棉絮一样飘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欢乙……结果得到手的美人,最后又认为过于平凡。  
  试想,假如美丽真有稳固不变的自性,那这个人前后就不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喜欢的人,应该永远喜欢才对,并且还应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人认为一个女人长得勾魂摄魄、无比迷人,但别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赏,甚至觉得也不过尔尔。这就是分别念的不同体现。  
  又比如,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见后定会恶心,但在猪狗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于美丑、好坏的判别,全是众生一时的分别念所致。事实上,外境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
  其实,世间一切的本性皆是无常、空性,没有一法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凡夫人以虚妄的分别念,把外境误以为实有,将不净视为清净、痛苦当作安乐、无常执为常有,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并做出种种颠倒的行为。  
  比如,为了追求美丽的女子,无数人付出了惨痛代价,但这有什么必要呢?分别念给我们带来的是无穷祸患,骗我们做了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对此,我们每个人务必要及早认清,并运用佛法的智慧将其铲除。  
  要知道,一切颠倒分别念都像纸糊的屠刀,认识了它的本性,这把假屠刀就无法再伤害我们。否则,始终随着分别念而转,哪怕我们拥有的东西再多,也始终拥有不了快乐。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二章 识破烦恼的真面目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男女之爱也是贪

贪心,广义上指对色声香味触等一切法的贪执,狭义上则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执著。

按照藏地的说法,贪心是指青年男女对异性的贪染心。但实际上,并不是青春少年才有贪心,不少风烛残年的老人,特别是早年习气严重者,其贪心也像烈火一样炽盛,诚如藏族谚语所说:“虽然已老态龙钟,可还是喜欢美丽的姑娘。”

男人与女人之间彼此吸引,这种贪欲是许多痛苦的根本。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了知,不论男人、女人的身体,都是空性,是无常,有什么可贪的呢?

然而,正是这个贪心魔,迷惑了三界一切众生,使之无法获得解脱。无论是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有贪心的人永远不可能接近,更不用说证悟了。

打个比方说,当一个男人苦恋着一个女人时,死魔突然降临了,这时他根本不会忆及极乐世界的功德,更不会观想、祈祷阿弥陀佛,而是一直贪恋着对方,在痴迷不舍的心态中死亡,趋入中阴。之后又因贪心的驱使,在来世中他很可能变成女友身上的小虫。

众多经典中曾说,女人的贪心一般比较强烈,但有时男人的贪心也不可想象。他们之中可分为上、中、下三等,释迦牟尼佛就讲过,他的眷属当中,难陀的贪心尤为深重。

总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谁离不开贪心,谁就会被痛苦的镣铐束缚着,永远也不会拥有宁静的生活。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二章 识破烦恼的真面目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贪心在得到满足之后


会更增上

众生的贪欲始终无法满足,越享受,会越增上。

就像从未经历过男女之事的人,虽然也有贪欲,但还不会严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可如果享受过一次,就会越来越希求,以至于欲望不断增长,始终没有满足之时。

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欲乐,就足够了。但若想以此令贪欲变淡,这无疑是异想天开。如同饮用盐水,只会越喝越渴,贪欲越享受就会越炽盛,永远也不可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舍离。

试想,假如贪欲在满足之后真会减少,那很多人一生中已得过无数次的满足了,可时至今日,为什么我们的贪欲还在不断增长,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减轻呢?

其实,男欢女爱乃至世上最诱人的妙欲,人们即使一生沉溺其中,也不会感到满足。贪心带给我们的快乐,少而短暂,而最后的苦果,却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

就像拉车的牲口,为了吃路边的一撮草,就要遭受不断的鞭挞。它得到的,只有一口草那么少,身心却蒙受了巨大苦痛。得利少,痛苦多,世间贪欲莫不如此。

既然贪欲如此害人,若想真正消除它,就不能靠满足它来淡化,而要依佛法的窍诀加以对治。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二章 识破烦恼的真面目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有嗔心之人,


连一个快乐的机会都没有

人如果怀有嗔心,则始终得不到自在,连一个快乐的机会也没有,别人更不会恭敬自己。

实际上,嗔恨是烧毁自心的猛火,一刹那能将所有善根摧毁无余,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嗔心更严重的过患了。

若想消除嗔心,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修持自他平等,要懂得:自己喜欢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愿受苦,别人也是。如此推己及人,就会知道别人在伤害自己时,也是身不由己,有他的烦恼缠缚,如是便不至于斤斤计较,甚至还祝愿他尽早获得安乐。

这种自他平等的慈悲心,若能在内外心行中时时体现,并对任何众生都可以生起,此人就像如意宝一样,能对众生作广大的饶益。不仅如此,他的内心也会盈满欢喜,愿望自然成办,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顺利圆满,功德如上弦月一样日益增上,不会衰损……

毫无疑问,这种人正是一切世间的庄严。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二章 识破烦恼的真面目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越愚痴,前途越黑暗

有了无明愚痴,必然会遮覆我们暂时和长远的快乐。

为什么呢?因为从无明中可以产生烦恼,烦恼又能引发恶业,恶业又会牵扯出形形色色的痛苦。由此可知,无明是烦恼与痛苦的来源,更是一切过患的根本。

每个众生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个大魔王,这就是无明愚痴。

不知取舍善恶因果,不知闻思修行,这是一种愚痴;对远离戏论的空性并无点滴了解,这又是一种愚痴;对无欺因果的缘起性也丝毫不了达,这还是一种愚痴。

所以,我们现在应断的,就是这种不知取舍的“愚痴”,而最终必须要根除的,则是不通达诸法本性的“无明”。

假如无明愚痴在一个人心中隐藏着,那他就如被魔咒蛊惑了一样,前途必定越来越黑暗。对此,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遣除呢?答案是唯一的: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佛陀断尽了一切无明愚痴。虽然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已证得极高的果位,但他们在度化众生时,也必须依靠佛的教言来成办。

譬如安住十地的弥勒菩萨,是未来的贤劫第五尊佛,但他所造的《现观庄严论》,其内容也都依于释迦牟尼佛的般若经——有的是依据《大般若经》,有的是《中般若经》,有的是《般若摄颂》。只要详加查阅三藏,我们就会知道:《现观庄严论》的每一句,都能从佛经中找到来历和出处。《现观庄严论》的诸多讲义中,也专门提到了弥勒菩萨如何依据佛经来开显佛陀的密意。

同样,龙猛菩萨等很多登地菩萨,在宣讲佛法时,也都要依靠佛的教证。

可是,当今时代的一些凡夫,稍微知道一点佛理,就自以为是、眼高于顶,轻易对佛陀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愚痴的做法确实很可怜!

对于佛陀的教言,我们作为后人,为了增上自己的智慧,进行详细观察分析,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若妄图去否定它,简直是异想天开。

如今,各种邪说层出不穷,希望大家在宣讲佛法时,不要离开佛的教证,更不要跟随自己的分别念去诠释佛法。否则,不管是造论著书还是给人传法,这一切都只与无明愚痴相应,不可能成为无明愚痴的对治!

贪嗔痴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什么是业际颠倒呢?比如,不努力闻思修行,经常破坏戒律,失毁自己的誓言;又如,不愿好好学法,经常跑到各地化缘,营谋私利,或者返回故乡,协助家人搞世间法,这都属于业际颠倒。

我们一切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各自业力造成的。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龙猛菩萨也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要知道,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中,掺杂了贪嗔痴的都是恶业,断除了贪嗔痴的才是善法。因此,想方设法断除贪嗔痴,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

只有远离了这三毒,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三章
痛苦
和快乐都是无常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生而为人,应该追寻心灵之道。

若非如此,则浪费了宝贵的人身。

如同已抵达遍满黄金的宝洲,

却没有拿任何财宝而双手空空返回,

这是多么可惜!



我们经常“自讨苦吃”




佛法的殊胜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贪嗔痴烦恼。

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尽相同——一个人晚上做梦吉祥,身体也安康,而另一个人却可能噩梦连连,身体不适,心情糟糕得一塌糊涂。所以,不管是谁,哪怕关系再亲密,都不可能是同一个感受。

那么,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并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会安乐;而若以无漏的智慧摄持,还将达到圆满究竟的解脱。但假如经常生起恶念而造业,那么等待自己的,无疑就只有狰狞的恶趣、难忍的苦痛。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指出:“心为一切诸法之源,故名为普作王。”为什么称为“普作”呢?因为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也能作不清净的轮回。就是说,轮回中的一切,是不清净的显现;涅槃和智慧,是清净心的显现。

若详加观察,我们会发现,外境中根本找不到真正实有的事物,所以,清净和不清净的根本,唯一就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显现轮回、涅槃等一切法,那么,若将自己的心转到善法方面,安乐将会指日可待;假如不能调伏自心,经常在烦恼的推动下为非作歹,未来也必定是自讨“苦”吃。
 
法王如意宝3.jpg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观音大士!



《不离》第三章 痛苦和快乐都是无常


作者: 晋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




想过自己死后要去哪儿吗

如今有些权富之人,身处在悦意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围着他们歌功颂德,但即便如此,他们将来也会像普通人一样,面临恐怖的死魔,没有丝毫自在。甚至不少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因福报穷尽而倾家荡产,感受无常的诸般戏弄……

所以,人的苦乐是不定的。犹如煮饭时米粒在锅里沉沉浮浮,我们的人生中,也会有时因善业而感受快乐,有时因恶业而饱尝痛苦,苦乐就这样一直形影不离、此起彼伏。

就我个人而言,自孩提时代起,便依止了善知识行持佛法,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比较有福报、有善根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从小至今我身体就很差,经常遭受病魔的侵扰,还曾遭遇过无吃无穿等各种困境。虽然我自认为修行不错,也经历过不少难忍的苦行,但有时思维“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这一点仍无法确定。

现在对我而言,吃穿已不成问题,名闻利养都相应得到了,所有弟子对我也特别恭敬,我本该感到安乐。但换个角度看,我又是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即使到大经堂,也无法独立走过去。就算在一天当中,身体也几乎没有健康的时候……一两年前我曾想过,麦彭仁波切是五十岁时患上重病,圆寂于六十七岁,于是我也发愿六十七岁时往生。但后来以多种因缘,我的寿命又稍微延长了。

所以,以我为例,大家也应深入观察,看自己一生中感受了怎样的乐与苦?若是希望以后时时有乐,不再受苦,那应该怎么做?这些事关前途命运的问题,也许你以前从未考虑过,但从现在起,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

 
后退
顶部